首页 > 文章中心 > 被审计单位整改报告

被审计单位整改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被审计单位整改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被审计单位整改报告

被审计单位整改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 审计整改 后续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6-184-01

经过前期的审计工作,内审人员收集证据、进行测试、分析并初步评价了被审计单位的不足或缺陷,提出了审计整改意见和建议,但被审计单位如果只是表面上认可审计结论,实际上根本不采取任何改进措施,则内审工作的意义将大打折扣。为了审查和监督被审计单位是否对报告中揭示的问题和偏差进行了纠正和改进,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及时、合理、有效,就需要进行后续审计。

后续审计是内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程序,不仅关系到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而且对于组织机体的纠错防弊和风险预警有重要作用。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后续审计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做好后续审计前的准备工作

后续审计要列入年度工作要点或项目审计计划。在开展后续审计前,内部审计部门要做好审前准备工作,全面收集审计资料,包括来自有关管理部门和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类,对审计期间的各类审计决定和意见进行认真分析,逐项列出后续审计清单,这对确定审计重点有直接帮助。在确定后续审计项目时,内部审计人员应考虑以下因素:

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选择重要项目。在审计资源及审计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对次要的或无重大影响的项目可不予进行后续审计。重要性原则是相对的,内审人员应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应进行后续审计的项目。要注重后续审计的时效性。后续审计的时间不宜间隔太长,如间隔太长,一方面会使管理者缺乏紧迫感,消极对待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另一方面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易受当时情况限制,时间一长,生产经营活动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使审计结论失去应有的作用。

二、检查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回复,确定后续审计的方向和重点

内部审计部门应按照规定或约定的期限,针对审计决定和意见中的重要、疑难问题,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回复(整改报告)进行整理分析,确定后续审计时间和人员安排,编制审计方案。

审计回复(整改报告)是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提出的审计发现和建议作出的答复,在规定的整改期限内向审计部门报告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是落实审计决定的具体体现。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对于内部审计确定后续审计方案很重要。

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被审计单位已经采取了纠正措施,内部审计负责人应根据反馈意见中所陈述的具体措施及问题的解决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必要的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和后续审计的时间;二是被审计单位和审计人员存在分歧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应充分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找出分歧的原因,并及时消除分歧,尽快解决问题。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在分歧消除后,确定相应的后续审计方案;三是被审计单位出于各种考虑,决定不对存在的问题采取解决措施,并表示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时,内部审计人员应向组织的适当管理层报告。还有一种情形是被审计单位没有在规定的期限内报告整改情况的, 要审查其未整改的原因,并将其作为后续审计的报告内容。

在检查审计回复时,有效区分和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和结论的各种意见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整改情况说明了被审计单位经过反复斟酌审计意见和审计结论作出的各种反应,内审人员还可通过回应选定今后审计的方向和重点。

三、重视已整改问题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进行后续审计时,首先要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中提出的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的书面回应文件,以及被审计单位口头回应或者保留意见的书面文件,要检查审计回复是否充分。对被审计单位整改报告中已经整改的问题,要审查其真实性和有效性。主要分以下三种情况:一是要检查被审计单位整改的方法是否正确、措施是否有效、整改是否彻底。有没有移花接木、瞒天过海的现象,有没有整改了一个问题又产生出新的问题的情况;二是将被审计单位实际采取的纠正措施即纠正措施的运行情况与审计回复报告采取的措施即纠正措施的书面记录相比较,看是否一致、实现程度如何;三是是否存在根本未整改,而审计回复中称已经整改的情况,看是否有弄虚作假行为。对检查收集的资料,要做好复印、笔录等审计取证工作,做好审计底稿,为出具后续审计报告打好基础。

四、重点审查未整改部分,并分析查找原因,督促整改

对在审计决定规定的整改期限内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要作为后续审计的重点。对未整改的原因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对主观故意不进行整改的,在交换审计意见时要督促其落实整改责任;对历史遗留问题等客观原因未整改到位的,要说明情况并提出详细实在的整改方案;对因政策变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或其他因素发生变化,使原有审计建议不再适应,不需要整改的,不作为未整改问题,如果有必要,应对原审计建议进行修订,并及时通知被审计单位,供被审计单位参考;在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审计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出现漏审或错审的情况,内部审计人员在后续审计时应予以修正。

五、做好后续审计工作底稿,提升审计质量和水平

审计人员的记录。如会谈记录、函证信件、审计日记、调阅资料清单以及描述后续审计性质及结果的记录等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底稿要写明检查出的问题出自哪个审计结论,并说明被审计单位是否予以回复等。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等结论性资料。被审计单位以审计回复的形式产生的书面记录。包括对计划采取纠正措施的描述及对审计报告中确认的采取整改措施的文字资料等。各种检查取证资料。对于已经整改的重要问题,所进行的复印、记录等调查取证资料,也要作为后续审计资料进行收集归档保存。后续审计报告。后续审计报告是对后续审计的工作总结,也是对审计工作效果的反映。后续审计报告要说明后续审计的目的、重申以前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审计建议,概括采取的纠正措施,后续审计时的审查结果,以及审计人员对纠正措施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曹群耿.浅谈关于企业后续审计的认识和思考.交通财会,2006(7)

2.于玉林.内部审计在企业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审计月刊,2005(3)

被审计单位整改报告范文第2篇

审计整改通常是指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机关依法审计所做出的处理决定或提出的建议,对其自身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进行纠正和改进的过程。根据审计发现问题的性质,审计整改包括:一是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决定的行为;二是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报告提出的意见,采取措施改进工作、提高管理水平的行为。审计整改不仅是被审计单位的事情,也是审计机关的事情,有的甚至是被审计单位的主管单位和其他相关部门(可称相关审计单位)的事情。通俗地讲,被审计单位是审计整改工作的主角,审计机关是审计整改工作的导演。相关审计单位是审计整改工作的配角。因此,要把审计整改工作这台戏唱好,被审计单位、审计机关、相关审计单位应该做好自己的角色。特别要提到的是,审计整改与审计工作存在因果关系,审计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审计整改成效。

二、审计整改的重要性

审计整改在审计工作全局中应具备举足轻重的作用。审计最终目的是真实、合法、效益,即真实反映被审计对象情况和问题,判断其经济行为是否合法、经济行为产生效益如何,最终达到查错纠弊、完善管理,提高效益的目的。而这些仅靠查出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审计后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整改决定,确保审计查出的问题整改到位。从而达到规范财政财务行为,促进领导干部依法办事,正确履行经济权利,提高管理水平。

一份好的审计报告指出了被审计单位的问题,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但是如果对审计整改缺乏监督,造成审计整改不了了之,审计成效就会大打折扣,还将产生不良效果,影响审计机关的权威和公信力。

总理在听取审计署工作汇报时曾说过:“审计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审计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改进工作,特别是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建设,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水平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审计工作要取得这种成效,不仅要在审计质量和审计水平方面下功夫,也要在审计整改工作方面下功夫。这都充分说明审计整改的重要性。

三、当前审计整改中存在的问题

1.审计整改工作缺乏法律法规保障。对于被审计单位拒绝或拖延整改的行为和整改不彻底的行为,现行法规缺乏明确的处理处罚依据。一些审计建议和审计督促整改行为也不具有强制性,难以落实到位。要求被审计单位必须整改审计决定处理事项之外的事项还缺乏法律法规依据。

2.对审计整改工作缺乏重视。一些地方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对审计整改工作不够重视,支持力度也不够,整改工作的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有些相关部门对审计整改缺乏重视,仅靠审计机关的力量难以使查出的问题得到全面整改或有效落实。如:有的被审计单位查出漏交税、费等屡查屡犯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税务等有关部门有关。

3.对审计整改工作认识不够。有的审计机关认为整改就是收缴违纪违规资金;有的审计人员思想认识中的畏难情绪也导致了“重审计、轻处理”现象的产生;有的被审计单位仍然存在避重就轻、敷衍了事、故意拖延、蒙混过关等错误认识,或者主观上有意识地进行“选择性整改”。对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如追回挪用款项、纠正以前年度发生的问题等,被审计单位的态度就变得消极。

四、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办法

1.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我国的审计是本级政府首脑负责制,通俗地讲就是政府的内部审计,审计查出问题大多是反映本级及下级政府管辖范围内的问题,如果本级政府重视并督促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那审计的结果会产生明显的效果和影响。政府应该从法律和制度上对整改工作制定和完善,这样才能使整改工作有充分的法律和制度的保障。如:建立被审计单位向审计机关、审计机关向同级政府、政府向同级人大定期报告审计整改结果的制度,建立健全审计整改的跟踪检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结果公告制度。评价审计机关的绩效有很多指标,审计整改工作应成为衡量审计机关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2.审计机关应加强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的意识和力度。现在有部分审计机关大多关注的是查问题,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相对不那么重视,因此对审计问题整改的力度也不够。审计机关作为发现问题的经办部门,促进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理所当然。审计机关应走出仅限查出问题不关注审计后整改的误区,从审计程序上、制度上加强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对被审计单位的整改事项要列入后续审计报告,并将整改工作落实情况列入审计业绩考核范围。审计机关内部,要在审计业务程序上增加“监督整改”为必经环节之一,将其与审前调查、现场审计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以便审计人员学习掌握和运用。审计机关要明确界定与被审计单位、相关部门的各自对整改工作的职责,审计管辖之外的整改应由外部各方面分工负责,形成促进和监督被审计单位全面整改的整体合力,提高审计整改效果。

3.加强被审计单位执行力度和相关部门配合力度。有了政府的重视、审计机关的督促和社会的监督,被审计单位和相关部门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整改工作最终的行为还是靠被审计单位或相关部门来完成,如:有的被审计单位查出漏交税、费等屡查屡犯的问题。这不仅是被审计单位的责任,也是税务等相关部门的责任。整改的效果好坏与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态度、力度息息相关。因此,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应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这样才能促成整改工作的最终落实。

被审计单位整改报告范文第3篇

一、审计成果利用的因素

审计成果未能充分、有效利用,有多方面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领导重视不够。少数领导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认为审计工作妨碍营运,审计结果否定了自身的工作,因此,在审计成果的利用上不给予充分的支持,导致审计成果的浪费。

(二)被审计单位不予配合。被审计单位是审计决定、审计建议的实施者,因而审计成果的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审计单位是否配合。一些被审计单位不能正确认识内部审计的意义和作用,在审计工作中不支持配合,对一些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千方百计阻止审计人员披露。对审计结果、审计意见和决定、审计建议等软拖硬抗,甚至置之不理。致使一些偏离制度、规定的行为得不到纠正,并且反复出现。

(三)制度不完善。内部审计法规制度建设不到位,如缺乏审计评价标准,使审计人员在评价中用语模糊,审计成果使用者无所适从;对于审计成果运用没有相关规定,审计成果的利用缺少保障。

(四)审计质量不高。审计工作自身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审计成果的可用性。审计人员受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的限制,职业判断力不强,提示问题不充分,改进建议的可操作性不强。部分审计人员没有认识到审计成果利用的重要性,认为提出审计报告、下达审计决定,已经完成审计任务,至于执行与否,不是自己的责任范围,因此不关心审计成果的利用,不认真履行跟踪审计的职责,使审计决定的执行、审计成果的利用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反馈。

二、确保审计成果利用的途径

为了保证审计中发现问题能得到及时处理和纠正,确保审计成果充分、有效地利用,必须建立审计发现问题修正情况的反馈和监督机制。总体设想是:各级行加强领导,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密切协作。

(一)规范审批格式。审计部门每次审计活动都必须形成符合规定格式的书面审计报告,并按照规定的程序上报主管行领导或上一级审计部门。行领导在审批审计报告时,对被认定为违章违规并需要按规定整改或处理的问题,要明确指定有问题单位、单位负责人负责整改。并要明确督办部门。

(二)建立督办程序。对审计报告反映的并按规定上报且经过审批后的问题,要分别落实到督办部门。主要步骤为:

1.审计部门以行领导的审批意见为依据,填制《审计督办通知书》,将需要督办的事项及要求以书面形式抄送各有关督办部门。

2.各有关部门接到《审计督办通知书》后,要积极落实整改,在充分核实了整改部门的实际整改情况后,督办部门要填制《督办信息反馈书》,会同整改单位提交的《整改报告》,报送审计部门。对于未按审批意见进行整改的问题,督办部门要作出书面说明,并落实进一步整改的措施。

3.审计部门将督办整改情况及时反馈给行使审批职责的行领导。

4.督办部门的确定。按发现的性质和业务类别确定其上级行相应的主管部门为督办部门:一般情况下属于业务性违规的由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督办;属于纪律性或案件性问题的由监察部门督办;涉及人事方面问题由人事部门督办;属于综合性问题由办公室督办。

(三)建立后续审计制度。审计部门要建立后续审计制度,对整改单位整改情况进行全方位跟踪检查,以考证整改反馈信息的真实性,确保审计中发现的违章违规问题得到彻底纠正。

1.后续审计的安排。后续审计活动可根据具体情况专门安排,也可以安排在下一次对该单位进行审计时一并进行。

2.后续审计的方式。后续审计可以采用现场检查、电话询问或函询等方式。

3.后续审计要有详细记录,并形成简要的书面报告。

4.后续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主管行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并要求被审计单位重新制定整改计划,督办部门再行督办。

(四)责任追究。在审计监督检查、审计报告报批、督办以及问题整改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对由于主观原因导致审计发现的问题,未能及时正确地得到纠正和处理,甚至造成不良后果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要追究责任。

1.审计部门撰写审计报告时必须严格标准、齐全、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审计结论要客观公正、符合实际、观点明确;审计意见和建议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上报要及时、规范。对故意违反上述要求或由于主观原因造成审计中应该发现的问题未能及时发现,要追究有关审计人员的责任。

2.各级行行长、主管行领导要对本单位审计报告审批过程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整改督办的到位程度承担领导责任。

被审计单位整改报告范文第4篇

    刘家义审计要求,加大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揭示问题、分析原因和提出建议的力度,促进健全制度和深化改革。而审计组是能否实现这个目标的灵魂,以往审计组更多的是以问题为导向,重在查出问题,而轻整改落实的跟踪问效。特别是全国或是全省组织的大型项目审计,末端的审计组往往是提交审计报告后,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交审计问题的整改报告就算审计结束,一般都不再督促制度的健全。如果整改报告的跟踪问效得不到重视,花费再大的人力物力进行的审计,审计的“催化剂”作用还是无法得到正真的释放。只有把每个审计项目发现的问题整改到位,促进制度的健全和改革的深化,审计的“催化剂”作用才能得到发挥。

    首先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实施方案。大型的上级组织的审计项目,上级审计部门都会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会明确具体的审计目标,但是审计组还要做好审前调查,制定出符合审计组所在地实际情况、可操作性强的审计实施方案,如果审计过程中遇到审计方案未能考虑到的重大事项,审计组要根据工作方案的整体目标及时调整实施方案。科学合理的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质量关键,同时也是督促整改的导向。

    其次是要深入分析发现问题的原因。查出了问题,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避免累审累犯的现象,是审计组应该考虑的问题,除了审计问题按规定处理外,更重要的是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促进政策的落实,和被审计单位制度的健全。要督促问题的整改和制度的健全,没有好的审计建议难以实现,好的审计建议就像医生开的处方,就是要对症下药,审计建议也是要查找到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才能提出好的审计建议。

    最后是加大问题整改落实和审计建议的采纳情况的跟踪督促工作。再好的建议,如果被审计单位不采纳,也无法达到督促制度完善的目的,审计组应该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督促审计问题的整改落实,促进被审计单位完善内部制度,已经整改的问题要收集相关整改依据,未能及时整改的要查明原因,督促整改,督促资料要及时存入项目档案。

    云南省审计厅2015年组织的全省义务教育阶段专项资金审计,审计方式为交叉审计。根据市审计局的安排,师宗县审计局交叉到其他县进行审计,派出审计组按照以上思路,圆满地完成了本次审计,审计组得到了市审计局的表彰。此次审计,审计组更加注重问题的整改落实,在被审计单位报送审计问题整改报告后,审计组再次到被审计单位进行了现场检查,收集了相关的整改依据。本次审计促进教育局按省教育厅规定的校财局管的财务政策的落实,审计结束后教育局成立了会计核算中心,强化了该县教育系统的财务管理;促进了教育局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资金和营养餐改善计划资金管理规定,加强了中小学教学用书管理规定等内部管理规定;促进三个中学完善校内财务规章,达到了审计工作方案要求的推动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和惠民政策落实到位目标要求。

被审计单位整改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审计整改;影响因素;审计质量

审计整改工作是政府审计业务流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地方各级审计局属于国家行政单位,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处理地方各级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相关审计监督工作,确保各单位的财政支出和收入的合理规范化,通过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以审计报告的形式规范其财政资金的合理调整。审计整改工作是为了提高政府审计机关的监督和服务质量,对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工作机制的相应调整。

一、当前审计整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审计整改的效率低下

近年来,审计工作在促进企业发展,为企业保驾护航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审计工作中推进和落实审计问题的整改是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具有越来越强的影响力。但是目前,审计整改工作中存在效率低下的情况,由于审计单位的整改工作往往是在收到审计报告之后,才开始进行审计整改工作,虽然整改期限由一定的时间限制,但是整个审计整改工作的流程过于繁琐,在问题出现的时间与开始整改的时间之间留下的间隔过长,直接影响了审计整改的工作效率。另外,需要进行整改的工作部门在规定时间内未必能够完成整改工作,导致整改工作的效率大打折扣。

2.审计整改屡查屡犯

一般由设计项目主审人员或组长去兼顾此工作,这样实施的前提下,显然对应审计人员审计任务繁重,但同时其又要去兼顾相应的整改工作的实施部门,不免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由此出现屡查屡犯的问题;具体实施方面,应当针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去促使其得到提高。同时也应当强化审计干部依法履职意识,完善审计队伍建设。

3.审计整改的责任追究尚未落实

审计整改状况是最终衡量审计工作的根本效果,是审计工作的最终目标。但是当前的审计整改工作中仍存在着审计整改推进缓慢,整改不到位,“屡审屡犯”等诸多问题,甚至部分审计环节中出现相互包庇的现象,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不到位,挑战了审计的权威性。可见,审计整改对于审计工作效果的实现、被审计单位自身的发展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影响审计整改的因素

1.审计整改缺乏相应的整改制度

审计整改通常是指相关单位依据审计报告提出处理决定或建议,及时有效地纠正和改进违法犯规问题,真正意义上贯彻落实审计部门提出的审计意见,促使所在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但是目前没有建立审计整改结果的公开通报制度。对于一些拒绝整改或者整改不彻底的单位,应该进行公开通报予以警示,相对而言,对于整改效果比较好的单位,应该通报表扬,以此促进审计单位整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2.审计人员的工作观念陈旧

重审计轻整改,审计单位后续追踪不到位,人员精力不足。当前发展中,审计机关在此部分工作的开展方面,往往以上级审计机关要求跟踪回访的项目为准,继而去监督这部门的审计整改情况,审计回访率和整改资金比例较低,不具备全面性。

3.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整改工作不重视

审计整改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审计机关的责任, 还应包括主管部门、组织人事、纪检监察、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的参与及协调配合, 以促使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整改, 使审计整改的力度和深度不断加强。部门审计单位敷衍了事、避重就轻等主观上的不重视,从而导致出现了“选择性整改”的现象,蒙混过关等现象较多,不利于整改的有效落实,还有些被审单位敷衍蒙混,拖延,避重就轻;整改部门间协作不到位,互相推诿制约整改进度]。

三、加强审计整改,提高审计质量的策略

1.加强审计相关人员的整改意识

新时期发展的大环境下,作为被审计单位,应当着眼于长远发展,而非仅对眼前利益过分关注,审计相关人员应当充分理解审计工作的根本内涵,从领导层重视做起,继而在单位的发展中,有效强化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意义,使得单位内部能从上到下,各阶层的员工去有效转化以往的排斥观念,从而实现对的审计工作中审计整改的关键地位进行理解,这样才能去更积极配合审计整改工作的开展,在企业的发展方面,对于审计工作人员的相关问题与建议,企业内部人员应当认真反思,结合具体行动进行反馈,从而真正意义上完善企业发展和提高审计整改率,实现审计成果的有效转化。

2.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整改方法

提高审计整改工作实效,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合理、有序衔接、运行顺畅的审计整改工作制度体系,为提高审计整改工作效果提供系统完整的制度保障。同时,审计整改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过程,不是单靠个别力量或凭借一段时间的努力就可以实现的,需要探索积极有效的整改办法,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将审计工作落实在实处。具体实施方面,应当针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去促使其得到提高。应当强化审计干部依法履职意识,完善审计队伍建设。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制度建设和内部监督,使得整个审计整改工作能更合理开展,确保审计执法工作廉洁、文明且公正等,为被审计整改企业留下良好的影响,这也有助于整机审改工作的更有效落实。

3.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机制

虽然审计部门本身的工作并不担负追究责任,但是并不代表着对责任追究工作的放任不顾。审计部门应该深入到审计工作的实质性应用中,确保企业的规范性运作,针对在对企业审计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审计报告,督促被审计单位采取合理恰当的整改措施,以避免对企业发展产生更严重的影响。另外,对于给企业造成审计整改的原因进行深入调查,建议人事部门和纪检部门协作共同承担追究责任,加大整改问责力度,完善企业的审计整改工作,使审计单位的监督职能过渡到其权利执行的范围之内。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完善跟踪,使得对应审计整改工作监督制度能得到有效强化等,从而避免出现或减少审计整改工作不能实施评价、跟踪等问题,进而以整改促发展,以问责促整改,如此循环,使得审计整改工作更具全局性与连续性,推动其工作顺利进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转型期,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对于稳定企业财政经济运转起着重要的监督指导作用,面对当前审计工作中出现的众多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加强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建立健全的审计制度、完善审计工作机制的运营以及积极探索有效的审计整改方案,不断强化审计整改工作,提高行政机关的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海南省教育厅

大豆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东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