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法律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国在校大学生犯罪案例占青少年犯罪的比重具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调查数据显示,1965年大学生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的比例约为1.12%,近几年有剧增的趋势,已然增加到17.23%。据统计,2003年到2005年间,全国在校大学生的犯罪率平均每年上升速度为120%左右。很多大学生犯罪的案例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并不是真的想伤害他人,更多的是由于对方言语过激,而犯案者比较冲动,并没有思考这种伤害他人行为的后果。他们表示,平时对法律知识不过是一知半解,并不真正懂法。一般而言,法律意识由法律观念、法律观点组成,普遍大学生由于过于看重学分、忽视实效,除部分法律专业的学生外,基本不热爱法律知识,也不关注法律教育节目,导致自身法律知识水平有限,对于法律较容易产生错误的观点且法制观念淡薄。曾经有一组调查数据显示,对于法律的公正公平性,只有约25.7%的大学生表示有信心,35.3%的大学生则表明不太有信心,剩余其中有约39%的受调查者表示没有信心。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法律的公正公平性,很大比重的学生并没有信心。大部分大学生表示当遇到不公正待遇时不会选择利用法律捍卫自己的权力。对于一些常见的刑事犯罪罪状,例挪用资金罪、敲诈勒索罪、聚众斗殴罪、票据诈骗罪,虚报注册资本罪等,一些学生表示不太了解。
二、大学生犯罪的特征及因素探究
导致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可能性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个人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这属于主观因素,由于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社会时代的信息爆炸,以及网络监管不力,大量暴力视频等不健康因素容易混淆青少年的是非观,甚至埋下诱导大学生用暴力解决事情的种子。自身法律知识不足,无法及时地明辨是非,对自己的行为缺乏冷静的、正确的认识。
2.家庭因素。一些孩子自幼生活在家庭暴力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潜意识认为暴力能够解决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发生争执后没办法调节心理平衡等。有些家长由于受文化程度限制的因素影响,仍然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等观念,经常对孩子实施“棍棒教育”,导致进一步加剧孩子的叛逆心理。或者,现在我国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很多家长对孩子更是百般溺爱,导致一些孩子树立了心高气傲、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价值观。
3.学校因素。大学校园包含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由于各地的文化背景不同,处事方式不同,甚至因为不够了解触碰了某些宗教信徒的信条而导致矛盾的激化。
4.社会因素。目前我国贫富差距大,导致某些学生有仇富心理,甚至极度拜金、唯利是图,甚至为了金钱做出违法犯罪行为等。
三、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研究
通过对大学生犯罪现状的分析,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以上对大学生犯罪诱导因素探究,对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主要有以下途径。1.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目前,我国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安排在晚自习,课时较短,一般为1到16周,每周一节大课。在普遍重视学分,忽略实效的大环境下,部分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因此,学校首先要加大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力度,提高心理学考试难度及掌握要求,改开卷考试为闭卷考试。强制性地要求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测试,对于有暴力倾向或者内心比较封闭的学生,心理咨询老师应着重与其交流沟通,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家长积极主动给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家庭间每个成员都有可能产生摩擦,那么此时,家长应该尽量不要在孩子在场的时候发生正面冲突,创造温暖的成长环境。同时,每个家长要用心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不能一味地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为孩子树立正面的榜样。除此之外,家长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经常给孩子读一些有关法律的新闻,鼓励孩子收听法律知识型电视节目,并与孩子一起讨论,当他遇到这种情况下,正确的处理办法是什么。定期给孩子购买一些基础性的法律知识的书籍,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
3.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教授。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强调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其次,定期举办法律讲堂、法律知识竞赛、趣味性法律情景模拟等活动,尽量吸引大学生主动参与,更好地了解法律。同时,学校要适当进行强制性的法律学习活动,提升大学生法律知识水平,并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心理上有缺陷或者有困惑的同学解决心理问题,帮助其确定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有效降低大学生犯罪率。
四、结语
其实对一个人的法律教育是一个漫长的、困难的过程,而在高等教育阶段,想要培养出一个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同样优秀的人才更是难上加难。就像前文所说,一门思修公共课就作为整个大学阶段的法律教育是不够的,如果都以应付考试的态度来对待这门课,那么这门课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也就是说,一旦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违法的,应该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权,不会把学到的法律知识运用于实践,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法律意识淡薄甚至可能导致犯罪很多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到分不清犯罪和不道德行为的区别,这导致了近年来大学生的犯罪率越来越高。对大学生犯罪的研究表明,原因各种各样,可能是因为贫富差距,可能因为日常小事的矛盾、感情破裂、极端主义、报复心理,等等,但这些原因,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的严肃和不可侵犯性认识不够,连一些行为能不能做都不清楚。
二、对高校的法律教育进行改革,从而培养出学生优秀的法律意识
对高校的法律教育进行改革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一个主要途径,改革主要是针对法律教学方面,首先是对思修这门课的重要程度进行大幅提升,对教学内容也要进行改革,不再以枯燥的法律条文作为上课的主要内容,而是把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当成主要教学目标,对一些死的法律条文,可以当做课外读物。这样的改革会使得课程更加精炼,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
(一)学校应营造良好的法律教学氛围
高校应和国家保持步调一致,每个学校都应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去要求学生遵守,如果学生违反了相关制度,就应该根据规章做出适当的处罚,不能因人而异而让学生产生法律可以讲人情这一错觉。当然,这些法律法规一定是科学合理的,这样就能在校园里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法律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慢慢提高法律意识,对学生日后走上社会起到巨大作用。
(二)加大法律的宣传工作的力度
法律的宣传工作是很重要的,可以定期进行法律知识讲座,在高校建立法律援助中心,违法情景演练等,这些能把枯燥的上课内容形象生动地表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对其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举办心理教育活动
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研究者基本一致的认为主要包括权利与责任意识教育、国家与民族意识教育、公平与公正意识教育、自由与法治意识教育、道德与文明意识教育等内容。大学生是公民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是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鉴于大学生的特殊公民身份及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应突显差异性并突出针对性。经过调研掌握大学生公民意识和公民意识教育的现状后,我认为当今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公德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四个方面。
(一)强化道德形象教育,培养大学生公德意识
一般来说,公德意识是公民对公共道德的认识、理解与态度。道德品质是人的最基本的素质,道德品质的最低层次要求是公德意识。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只有维护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公共利益、才能有自己的利益。”②公民的公德意识状况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更体现了公民对他人的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是民主法制社会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撑。大学生是公民中受过良好教育的群体,是社会的精英,大学生的公德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他公民公德意识的提升,大学生良好的公德意识能促进其他公民公德意识的提高。大学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应该通过强化大学生的道德形象教育,培育大学生的公德意识。通过强化道德形象教育,培养大学生公德意识,逐步引导大学生养成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的良好公德意识。
(二)强化诚实守信教育,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
诚信意识是公民意识的重要内容。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大学生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大学生能否拥有强烈的诚信意识和诚信品质,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诚信是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坚定科学信念的基础,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也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中必须加强大学生诚实守信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格,提升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三)强化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
社会责任是公民对他人、社会集体和国家所应当承担的义务。公民对自身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权利和责任的一种自觉认识即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公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责任教育是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大学生必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实现和中敢于担当、敢于献身。因此,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过程中,必须强化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
(四)强化民主法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现代法律有效运行的心理基础,是公民意识的重要内容。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法律意识始终贯穿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之中。加强民主法治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大学生树立法律的尊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依法办事的观念,要使大学生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二、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
教育的路径当今,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体系尚未建立,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教育主体和教育内容等。但公民社会的逐步形成迫切需要大学生具备公民意识。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提升主要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来承担,其别是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来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以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重点,综合运用政治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基本规律,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科学教学活动来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主要有三条路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把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
作为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之前设定的预期成果,它决定着教学的方向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及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内容。受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取向的影响,教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目标定为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增强法律意识,很少有教师意识或者关注到该课程的公民意识教育功能。为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需要和国家现代化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该大力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公民意识淡薄也制约着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基本都成长在传统环境中,接受的都是传统教育,授课教师公民意识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民意识教育的自觉性。因此,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加强公民意识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授课教师除要不断提升自身公民意识外,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使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应该把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作为其重要的教学目标。
(二)优化教学内容,将公民意识
教育渗透到教学全过程2006年以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统编教材虽然多次改版,但基本内容变化不大,主要包括四大模块教学内容,分别是入学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在这个相对固定的教学内容中要突出公民意识教育,必须优化教学内容。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教师在教学中在不过度打乱教材章节的前提下,必须通过优化教学内容达到重点穿插和突出公民意识教育的效果。在入学教育模块中,必须强调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增强大学生公民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思想教育模块中,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强调要为国家的兴旺发达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立志;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以中华民族的“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抵御外辱”优良爱国传统为引导,以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灿烂文化、骨肉同胞和自己的国家为基本内容,强化大学生振兴中华的国家和民族意识;人生观教育必须以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为中心内容,强调责任意识。在道德教育模块中,将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作为主要内容,重点培育大学生公德意识。在法律教育模块,通过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权力和义务观念教育、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教育,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平等意识等。在课程结束时,适当安排一定时间总结这门课程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系统地向大学生强调公民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改进教学方法,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衡阳市;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问题;对策
一、当前大学生旅游市场的主要特征
(一)旅游消费水平较低
大学生基本上消费一类,在经济上对父母的依赖性还是非常大的。所以旅游消费对于大学生而言在现阶段仍是属于奢侈消费。他们渴望外出旅游,但由于其经济来源的制约,消费能力不高,因此,他们一般对旅游的条件要求不高。
(二)旅游时间比较充裕
大学生的重要任务是完成学业,由于学生享有寒暑假、双休日、传统节日短假期及“十一”黄金周等课余时间,这这些时间又比较集中,所有大学生旅游的时间相当充裕。
(三)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以短期、邻近地区为主
多数大学生可用于个人自由支配的资金不多,每个月除了生活开支等必要的花费外就没什么节余了。所以他们总想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服务。既然是这种情况,旅游企业就应该想一些新法子促使大学生旅游市场走向繁荣。由于大学生时间充足,连同周末、五一、十一、寒暑假有150天左右的空余时间,学习压力不大,自身事务也不繁忙,就想在空余的时间里出去旅游。出游工具多以经济型的火车和汽车为主,因为这两种交通工具最大的优点首先是经济实惠,其次是便捷,旅途中还可以观光。
(四)出游方式呈现多样性
大学生作为的知识及各方面的素养都比较高旅游者,容易接受新事物,所以他们要求旅游产品新奇,多样且有自己的特色。目前不少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寻找一起出游的同学,而且在消费方式上也多采取AA制,不但能拓宽自己人际交往的层面,在选择上又有更大自。另外假期单骑远征、情侣自助游等其他的旅游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欢迎。
(五)大学生旅游不成团,以散客居多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独立不喜欢被束缚,所以他们就选择自发的出外旅游,而不是和大多数旅游者那样跟随旅行社出游,就行成了散客居多的现象。大学生作为一个集中的旅游群体,旅游决策易受同学或朋友等相关群体影响。再加上旅游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大学生旅游常常没有充分的前期准备,情绪易波动,从众心理显著;同时,由于市场集中,群体间联系广泛,旅游信息传递迅速。他们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尚不稳定,消费需求具有较大弹性和可诱导性;他们感性消费、个性消费、群体消费、社交娱乐倾向明显,因此旅行社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相关的产品推销。
二、大学生旅游市场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旅游市场被忽视,产品不符合大学生的需求
一般情况下,参团出游的大学生寥寥无几,而且专门针对大学生的旅游项目更少,而且很少有旅行社准备了专门针对大学生的旅游产品。大学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不满足于一般的旅游景点,更喜欢去一些带有探险性质的超常规景点,所以旅行社普遍缺乏与之相适应的产品。
(二)资金有限,消费水平低,旅行社的推广方式不被大学生接受
大学生希望借旅游的机会锻炼一下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但作为学生,他们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在每个月留取一定的生活费之后,便没有多余的钱去旅游。
(三)一些小旅行社非法操作使得大学生对旅游企业的产品与服务信任度低
一些小旅行社开始用不正当的手段攻占大学生旅游市场,在校园里张贴不少虚假广告,吸引学生上当,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旅游市场。
(四)对旅行社的产品价格接受度小
旅行社的价格一般以团体包价为主,行程大多是旅行社设计的常规线路,价格为一个总的价格,灵活性较差,直观上让学生很难接受。
三、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的对策
(一)根据大学生需求的不同,制定出多种符合其需要的旅游产品
目前大学生整体呈现出旅游动机较强、旅游审美水平较高、闲暇时间较多和潜力巨大等特点。旅行社应当针对大学生市场独有的特点,结合大学生各自的不同需求,采用薄利多销、推出淡季学生团等设计原则开发多种有特色的可行的旅游产品,如徒步旅行、生态旅游、周边远郊旅游、修学旅游、体育旅游、探险旅游等。比如生态旅游。新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比较高,环保意识很强,许多高校还成立了环保社团。针对大学生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的心态,设计生态旅游产品,必定会得到大学生的青睐。又如探险旅游。大学生一般都是思想活跃,敢于挑战,他们不喜欢一成不变的旅游模式,更向往去大山深处或丛林去探险,寻找刺激。旅行社就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制定探险游,但是前提是要保障大学生的安全。此外,周边远郊旅游也很有市场,衡阳施行社就可以在周末推出“衡阳一日游”,带外地大学生去佝偻峰、石鼓书院、回雁峰等景点参观游览。周边游的特点:一是时间安排机动灵活,可利用周末游玩;二是花费较少,符合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三就是周边游操作较为便捷,无论是散客还是团提都比较容易操作。
(二)根据人数的多少采取灵活而合理的定价策略
因为大学生经济条件有限,对价格比较敏感,他们出游人数随价格变动弹性较大。只有合理的定价,才能激发更多的大学生出游,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衡阳的旅行社可以鼓励大学生尽量多人一起旅游,价格比人少的时候要便宜,这样就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但要注意明码实价,这样才能令大学生感到诚实可信,增强他们的出游信心。若设置多种诱人的折扣,只会增加他们对旅行社利润的怀疑,促使他们放弃通过旅行社来安排旅游行程的可能。
(三)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
一是要注重直销,旅行社可以校园内培养直销人员。现在很多企业都看准了大学校园这块“蛋糕”,纷纷在校园内招聘各自产品的直销人员。二是加强校园网络宣传。现在多数高校内都建有比较完善的校内网,大学生用学号就可以登陆,方便快捷。三是旅行社与各大高校社团联合。全国各大高校内社团组织十分活跃,信息传递非常快,覆盖面也比较广。
(四)开发有利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旅游产品,以争取高校对大学生旅游给予政策支持
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意义不仅在于其对旅游业经营收入的放大功效,更在于旅游对于青年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不同文化环境的认同以及对全民旅游理念的推动。为此,旅行社要注重开发出多种多样的服务于课堂的认知旅游。如文物古迹考察、建筑风格鉴赏、动植物品种辨别、计算机应用网络管理实务以及各种工艺流程操作等,这些内容在一线进行教学要比课堂讲授好得多,学校既节约了设备购置与管理费用,也保证了教学设备的先进性、学习场景的真实性、教学活动的趣味性。特别是注重专题修学游的开发,这是以某一个专题为考察学习目标,或考察某地风俗文化,或了解一门学科,或学习一种语言,或参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修学游应突出一个“学”字,要求参加者对所学内容先有一定了解,线路设计上应突出专业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出国参观知名高校,与当地学生一起听课、用餐、交流,了解异域文化,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也是修学游的重要形式。当然,还可以开拓性地开发出就业考察游。针对学生比较关心的就业问题,旅行社可以设计以就业培训、就业考察,开拓眼界为主题的寒暑假就业游,到知名企业考察工作环境。通过这种专题旅游,让大学生全面感受城市的环境文化氛围,了解城市的消费水平、生活水准、发展趋势以及心仪单位或行业的工作环境、收入状况等等。
(五)确定营销的层次,提高品牌影响力
大学生对旅游市场和旅行社的认识程度低,对旅游产品的提供商也知之甚少,旅游消费没有形成清晰的品牌意识,市场可塑性强,由此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极易造成其对品牌的依赖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大学生旅游来说,品牌就意味着品味、意味着安全系数高,意味着服务产品、服务态度好,因此,谁能越先成功打造自己的具有良好口碑的优质品牌,谁就能越早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
参考文献:
1、日碧群.消费者行为学[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陈顺明,王兆燕.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及市场开发建议[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3、段松廷.丽江古城走“双赢”之路[J].小城镇建设,2002(1).
4、张庆祥,胡月明.我国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12).
5、张静峰.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