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历年高考满分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范文第1篇

高考满分作文600字一:中庸

孔子曾说过“过犹不及”、“执两用中”的话,《中庸》标举:“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过一种平衡的生活,我认为其实质就是追求中庸之道。

中庸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之相类似,平衡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也要一分为二来看。

如果平衡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身心的和谐,为人处事的刚柔相济、张弛有度,等等,这无疑是好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和谐;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诉说的是自然的穷通之理。我也相信,生活中的得失遵循能量守恒的法则,一扇门关闭了,另一扇窗会为你打开,所以,人应该有乐观的心态,去拥抱生活的苦乐,构筑自己内心的平和。

但如果平衡指的是平均主义、随波逐流、对抗与制衡、无原则地寻求心理补偿、等等,则未必可取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固然是明哲之言,但实践起来又何其难哉!古今之事,就一时一地而言,通常“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所以,该有立场的时候就应该有立场,改拿态度的时候就必须拿态度。

大自然是一座象征的森林,能给我们无穷的启示。如果说平衡代表着总体的天道原则,代表着和谐的终极结果,那么,追求平衡是值得鼓励与提倡的。但是,在微观具体的层面,从来不乏极端或偏颇的存在。有时候,事物正以其极端、极致的形态彰显着价值,人也是如此。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松柏,以及后来的梅兰竹菊之所以能成为草木中的君子,是因为其自身的特异禀赋,也是人们把自己的理想和心志投射在其中的结果,可见不畏严寒、特立独行、坚持操守一直是我们民族所看重的品质。

人世间,屈原为了追求他的美政理想,“虽九死其尤未悔”;孟郊因为苦吟,“心与身为愁”;谭嗣同为了变法维新,舍生取义;陈天华为了唤醒同胞…这些执着也是足以令人为之动容的!

平衡不是的真理,获得平衡的途径也从来不是单一的。不是有诗句云“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吗?世间万物,包括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对峙的两极相生相克,以此为平衡,又或者平衡正是在两级之间跳跃而达成的。

高考满分作文600字二:那一刻,精彩无限

“啪”的一声,闪光灯一瞬间全都暗了下来,脚似乎没长在我身上,不知什么时候,我出现在了舞台中央。

全场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震的我耳朵发痒。闪光灯一下子全亮了起来,照得眼睛有点受不了,全身被一层暖暖的雾气所笼罩。“这,是我正确的选择吗?”我又问了一遍自己。这一次,我得到了肯定的答复。欢快的音乐前奏响起,我的身子开始自如的扭动起来……这一次,我一定要做到!

我又回想起了哪些艰苦的日子:信念执着的我从来都不愿轻易放弃什么,总要坚持到底,也许在别人眼里,那叫做固执吧。“你根本就不是那块料!成天不把心思放到学习上,搞这些!”每次看到我练舞,爸爸总是这种态度对我,我看到的总是一双严厉灼人的目光,这让我心里总是不安。但是禁不住新的趋势,我居然坚持下来,专门挑爸爸不在的时候练舞。终于,我有了一次登台演出的机会。

我的身子伴随着轻快的音乐,不停地扭动着,尽情的陶醉在欢快的节奏中……我感觉到有一丝丝透明的液体从我的额头冒出,顺着脸颊的曲线,缓缓的下淌,与这轻快的节奏格格不入。眼睛一瞥,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他就在前排的座椅上。我的爸爸!他什么时候来的?他怎么会来?此时爸爸没有正眼看我的表演,而是在和别人窃窃私语着什么。不知道他的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突然,所有的音乐戛然而止,我舞动的完美身姿东哥在那一刻。全场再一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啪”的一声,闪光灯再次熄灭了,一滴透明的液体耶在瞬间流过我的腮帮,滴落到了地上。过了一会儿,广播中传出的声音让我的心跳仿佛突然停止了:霹雳舞,第一名。

那一刻,我知道,我成功了,我真的成功了!这些日子的辛苦我没有白费,眼眶里有一层雾气包裹着我的眼球,透过这层雾气,我与爸爸的目光相遇,他那赞许的目光,是我从未见到过的。今天,我见到了!

那一刻,真是精彩的一颗,我知道,任何真心的付出都会得到完美的回报。“啪”的一声,一滴透明的液体从我的眼眶蹦出,滴落到地上。

那一刻,精彩无限!

高考满分作文600字三:与书为友

人累了,喜欢独坐一室,让疲惫之身得以安宁;心累了,喜欢捧起一书,让浮躁之心得以慰藉。

书是流消的血液,书是灵动的生命,书是无尽的源泉。在书中行走,我感到的是智慧,是幸福,是释放,是温馨的宁静,是激烈的舞动…………

回首读书的日子,我仍忍不住怦然心动,一路走来,山高水远,我对书始终保持着一种绵绵不尽的情感,夜阑人静,一书在手思绪万千。拜读古今中外灿烂的文学长卷,卷卷都缀满一个深深的情字,翻阅人世千般气象,万种风情的纸页,触摸书中所诉故事的经脉,展读书中人物的笑颜,捧书中文章的内涵,那行云如水的语句,花雨缤纷的意境,真挚动人的情感,倾刻间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像花瓣绽放在春阳中一般,有书的日子,充实,快乐,振奋,青春的本色在书香的温润中闪光,炫彩,歌唱。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面对的不是钢筋水泥,建造的不是高楼大厦,而是鲜活的生命,娇嫩的心灵,祖国的未来。所以,作为教师必须锤炼自己的语言技巧,提高语言的感召力、说服力、鼓动力,拓宽自己的语言内涵,增强语言的亲和力、凝聚力、向师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再现语言趣味性、灵活性、厚重性。当我们拥有了精妙的语言技巧,高超的驾驭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实际上就是拥有了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那时候,我们的每一句话都会真正起到“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一切”的作用。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只能信赖于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读书,我们才能引领学生读书;只有读书,教起书来才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妙趣横生,事倍功半。

让研读教育名著成为我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吧,让我们的生活再添几缕书香吧!让教育先贤的智慧,把我们课改实践的前行之路照亮吧!让我们在打造绿色课堂,全面实现新课程育人目标的实践中实现我们的专业成长吧!

漫游在教育书籍中,我的心潮此起彼伏,《爱心与教育》让我知道了为人师者要有爱心、耐心和信心;《我的教育理想》让我懂得了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有理想、有文化、有爱心。所以,教师读书既要有栽花,也要用心插柳。

与书为友吧!因为读一本好书就象严冬里遇到了炭火,它会以无私的自信给你燃起澎湃与热情。

与书为友吧!因为读一本好书就像酷热的夏天遇到了浓阳,在你孤芳自赏时,给你浮躁的心灵泛起轻爽的凉风。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范文第2篇

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记叙文一:我是你的眼睛

这是我最后一次去看老何了。

并不宽敞的房屋下堆着些祭祀用的物什,堂屋中央摆放着一口黑得发亮的棺木。老何静静地躺在里面。他的面色黄中透着青——好像他对我们发着怒的模样。我觉得我可以抓住点什么,一伸出手,眼睛上涌了一般热气,把我的眼镜也给弄得模糊不清了。

我抬起头,竟看到满屋子的人。

老何你看到了吗?他们都回来看你了。他们的眼睛里还写满了和当年一样的热烈,那热烈如今也灼烧到了我,让我的胸中充满了似要喷出来的浓焰,一如当年的你啊,老何。

三十年前的老何有着瘦干的模样,每天都在这片小山坳里晃悠。破败的山村有一种出奇的宁静,老何觉得这种宁静实在太过沉寂。他在溪边捡了一担担鹅卵石,填上了村口那条坑洼洼的泥浆路。抬头看见天上飞过的一只麻雀,突然知道少了些什么。

老何用自己的积蓄买了些红砖,最后修修补补,在村口盖了一座很小的红砖房,他自制了一块木板,上面用炭块写上“村口小学”四字。接着他挨家挨户劝说村民们让孩子到“小红砖房”里上课,他担任校长,也是的教师。

老何的学校开办起来了。他用炭块当粉笔,用手抄的作业本作学生的教材,每当讲到高兴处就满脸通红。“世上有许多好地方,”老何常说,“北京有故宫,有颐和园,还有圆明园。圆明园可惜被洋鬼子破坏了,要是也能去看一看……”他忽然停下来,有些黯然,抬起头,眼睛便又亮了:“你们要努力读书,将来一定能走出山坳坳,去多看看外头的世界,也就当是老师我看了!”

三十多年间,老何送走了一批批学生,他总说,孩子们眼睛里有光啊,那光太热烈,灼得他非得做些什么。于是,他做了孩子们的老师,看他们一个个飞出大山,飞到世界各地,去那个美丽的“外面”饱览美景。

“我也是桃李满天下了。”我每逢去看望他,他总是这样对我说,是感慨,也是叹息。我静静地握着他的手,听他讲他和他的学生过去的趣事,心里有一种格外的自豪……

“爷爷……”我抓住他已经不再温暖的手,眼前是一些照片,那些爷爷口中的“孩子”手持着它们。你看,那是故宫,那是圆明园……

一位年长的叔叔跪了下来,温和的声音都颤抖着:“何老师,我们回来了,我们带了‘世界’回来。您放心,我们一直都是您的眼睛!”

我也忍不住哭了起来。我也是你的眼睛,爷爷,我会把这条路坚持下去。我知道,坐在志愿填报的电脑前,我一定会告诉自己:就报师范吧。让我成为你的眼睛,替你去看世界的美。也让更多人替我,成为我的眼睛,看到世界的未来。

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记叙文二:虽去不了远方,也不负春光

这天一直在下雨,春树给卧病在床的父亲喂了饭后,就拿了个板凳坐在门口,向门外望去,看着朦胧的远处发着呆。

春树是个不幸的孩子,他家是村里的贫困户,妈妈因为忍受不了这个潦倒的家而离家,哥哥早早地外出打工,只留春树和父亲住在这破旧的屋子里。春树小时候被开水烫伤过脸,脸上留下了难看的疤,虽然村民们都很纯朴,没有排挤他,但他内心深处却有一块疤,他很自卑。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却读完高中后就回家干活,照顾父亲——家里没有足够的钱,父亲身体越来越差。

春树很喜欢看课外书,从课外书里,他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外面有高楼大厦,有摩天轮,有很多新奇的事物,他是多么渴望外面的世界啊。可是他的父亲,他的脸,都让他无法在外面的世界讨生活。

雨渐渐停了,他站了起来,他想到外面走走。他很郁闷,想散散心,走着走着,看到一个果农在采摘水果。那果农见着他,就咧开嘴笑了:“哎呀呀,来得正好。来,揣几个橘子给你爸爸吃。这橘子啊,可好销了,它是要运到全国各地的呀,贵着呢!”春树看着一棵棵橘子树,它们的形状并不好看,扎根在这大山的泥土里,却结出这么甜美的果实,他好像明白了什么。

回到家,看了看哥哥几天前寄来的信。有几张城市风景的照片,背后有几行字:弟弟,大城市虽美,但繁华背后也有着无尽落寞。你这么聪明,一定能在家乡有所作为的!

若干年后,还是这个山村,那里虽不富裕,但村民都很淳朴。你只要走进那里惟一的小学,就会看到一群小学生坐在老师周围,满脸笑容地听他讲课。老师瘦瘦的,脸上有疤,但他的声音是那么自信,那么洪亮动听。他在这里教了好多年书了,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大哥哥”,他教的小学生,有的考上大学,去了大城市,有的毕业后,留在了这所小学。这么多年,也算是桃李满天下了。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范文第3篇

比如谈“理想”,她写道:

理想是帆,理想是桨,助你划向幸福的彼岸。

理想是砖,理想是瓦,助你建造梦想的楼房。

理想是绳,理想是索,助你攀登希望的山峰。

所谓“三比法”,就是把三个排比句放在开头或结尾,为的是“以文采把阅卷老师震住”。

最终,根据当年的高考战报,那位操练“三比法”的考生确实成了该省文科第一名。

……

本人也在人民网《高考作文库》“历年高考满分优秀作文荟萃”(1979年-2008年)中作了一些统计分析,经过分析发现,这种模式的高考满分作文最早出现在2000年,当年的作文话题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人民网搜集的12篇作文中有2篇“三比”式作文,此后,这种模式的作文比例开始逐年增加并大量出现,尤其是2004、2005、2006、2007达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在2008年很多省份的高考满分优秀作文中仍然大行其道,其中人民网登载的江苏2008年9篇高考满分作文《好奇心》中就还有4篇“三比”式作文。

这种思维方式、结构模式、表达技巧雷同化的作文如若任其泛滥,“千人一面,万人一腔”将成为高中生作文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奇文共赏”只能成为一个古董式词汇,高中作文教学也只能走向刻板僵化的死胡同。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首先,高中作文教材编写不系统,作文教学无绪。余岱宗说:“从高考作文整体水平来看,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福建省中学作文教学水平不高。”其实大家想想作文教学水平不高又岂止是福建呢!“一流的学生,二流的老师,三流的教材”这句话本来是一些人士用于批驳当今中国大学现状的过激言论,但我想这句看似有些过激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用于概括当前我们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因为从高中作文教材的编写来看,如今全国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科学系统的作文训练教材,书市上各种写作辅导教材虽是铺天盖地,但多为“投机取巧”式的技巧性辅导资料,若坚持练那些技巧,最后发现还是无法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所以平时的作文教学现状是“教无定法”,老师们个个赤膊上阵,“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高中作文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又从何谈起?

其次,语文老师的写作特长差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从写作的角度来划分语文老师,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作家型、评论型、编辑型。应该说编辑型最多,评论型其次,作家型比例最小。这三类老师中,作家型的老师当然会对文学创作型学生提供有效指导,评论型的老师对善写议论文的学生能给予有效的支持,而编辑的老师往往很难对学生作出切实的写作指导,只能改一下错别字和病句,最后打打分。其实这几种老师都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创作型老师的思维模式是形象思维,评论型老师的思维模式是逻辑思维,编辑型老师的思维模式不确定或不具备哪一种较强的思维模式。但是每个班的学生是各种思维类型都有的,他们的思维模式是千差万别的。面对如此复杂的问题,老师们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所以基于教材编写的无绪、教师思维特点和学生思维的差异性等复杂问题,老师非常迫切地希望找到一种“万能”思维模式结构。而“三比”式则提供了近乎“万能”的思维模式!因为用“三比”式写作散文或记叙文,就可以在首尾以排比加比喻的方式写景叙事抒情,如“小学、初中、高中”“春、夏、秋、冬”“爷爷、父母、朋友”……反正找出一组出来排列组合就行。用于写作议论文也可以在首尾以排比加比喻的方式大加议论,然后“个人、集体、国家”“古、今、中、外”“孙膑、勾践、司马迁”……一气填进去,要多少有多少,这就好比批量生产石膏像,匠人只需要往固定的模型里倒入石膏浆,很快便可以制作出一件件一模一样的“艺术品”。多容易!哪里用得着考虑什么起承转合、承上启下等艺术构思呢!哪里管它情感真假、论据优劣、观点新旧呢!再加上“三比”式高考优秀作文的示范性作用,“三比”式作文大行其道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三个原因是师生的投机心理。学生平时不愿意扎扎实实地读书,写作起来就只能用华丽的形式来掩盖内容的空洞苍白,用这种华丽的模式蒙混一个分数甚至是高分。老师也认为这是一种可以一劳永逸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看家本领,而且一度屡试不爽,于是乐此不疲地向一届又一届学生大力推广起来。平时的作文评改也只看学生作文的结构模式,不管不抓学生的基本功训练。结果师师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借鉴,蔓延开来!

除了以上原因,还因为市面上许多高考作文辅导专著或高考指导名师也对此推许有加,也对这种作文模式的蔓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当“三比”式雷同化作文满天飞的时候,一方面一些阅卷老师也已经逐渐产生了审美疲劳,另外还有一些清醒的人士也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广东省2007年高考作文评卷现场就已经开始“特别关注”“三比”式作文:不要被表面的形式欺骗了!对那些只有这种“三比”模式而内容空洞的文章一般只评37、38分!人民网收集的2008年福建省6篇高考满分作文中,就没有“三比”式作文,6篇作文体裁多样,内容充实,文风独特,都不是那种批量生产的复制的“艺术品”。

写作是一种极富个性的创造。首先是思想道德个性。即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理想观,以其个性化形式存在于作文的言语之中。其次是情感个性。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托马斯•沛西•能在他的《教育原理》一书中指出,每个人“都是以一种特有的独立的态度面对着世界”,“以自己的方式,按自己的本性和力量,走自己的道路”。作文应该真实地展现学生的情感个性。再次是哲学认识个性。哲学既是一个社会认识范畴,也是一个个体认识范畴,世界是多元的,认识也应是多维的,从真理相对论的角度看,凡根据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经验得出的哲学命题都有它相对的合理性,作文都应该表现。最后是创造个性。创造具有独特性、流畅性、变通性,它与个性的追求是一致的。

所以作文是一种艺术创作,是没有固定模式的,作文重要的是写出感受的独特性、描写的生动性和思维的差异性。

参考文献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古诗文 写作 文化素养 语言表现力

面对古诗文的不景气,有人声称古诗文已是末路文学。但笔者并不这样认为,优美的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髓,是人文精神的底蕴,是塑造中华魂的优秀素材。学习古诗文,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加强性情修养,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学习古诗文,还有利于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语言文字的伟大和魅力,更加感化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以下笔者对古诗文学习对写作有何重要意义进行阐述。

首先,学习古诗文,有利于提高作文文化素养和发挥作文主题的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许多家长普遍反映自己孩子不会作文,老师也经常发现学生作文有颓废现象。更让人心痛的是,许多孩子从内心深处就对善恶不明,性情愚昧。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常言道,文如其人,作文并不只是简单技巧问题,古人云:“欲作好文,要善修‘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从哪里来?要从榜样、标兵身上学来。古代圣贤、爱国志士,皆当应成为当代青少年的榜样,他们身上总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气质和对国家对民族的无限热情和挚爱,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政治抱负;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自尊人格;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忧天下情操;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豁达胸襟;岳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惜时品格等这些就是所谓的“浩然正气”,这也就是当代青少年所缺乏的精神食粮。要摄取这些精神食粮就得好好学习古诗文。况且在初中阶段,能选入教材的古诗文,一般皆为经典名篇名诗,内容意蕴深刻隽永,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高贵的修养情操。这都为写作积累了优秀的经典素材,以此提高作文文化素养和提升作文思想主题。

从近几年中高考看,得高分的优秀作文大部分都运用了丰富的古诗经典素材,提升作文的文化素养,加深作文思想内涵。如有篇湖北高考满分作文《感时花溅泪》,此篇作文里就运用了大量的古诗文,题目就引用了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文中还运用了大量古诗词,有李清照的词“人比黄花瘦”,“兴尽晚回舟,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还有王维的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继的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李白的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苏轼的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这些优美的诗句为整篇文章增添了不少文化素养和思想内涵。就如我们长乐去年高考满分作文也是运用苏轼的词“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提炼为主题的。

其次,学习古诗文,有利于提高作文的语言表现力。

古诗文大多数语言简洁优美,意味隽永,准确鲜明,具有绘画、音乐、含蓄性的特点,同时十分讲究内蕴力,托物言志,具有很强的语言表现力。如柳宗元《江雪》的美不只限于画面和音韵之美,更在于“绝”、“灭”二字所体现的社会环境险恶的凝练的字词和着“渔翁”即是作者自画像,才能真正感受到作者“幽、寒、独、孤、雅”的情趣高洁。再如韦应物《滁州西涧》四句皆为描摹,语言优美,寄景言志,道出诗人对西涧春日的喜爱,体现赞山川美色的意旨。语言不仅精炼而且非常深刻丰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古诗文的语言表现力还在于有丰富的意象,激发读者想象力。在学古诗文中就要让学生凭着生活经验与认识,调动多感官,展开丰富的想象翅膀,从文字中看到或听到有声有色的形象,体味文学意境美。如《敕勒歌》这首诗意境优美,虽然学生没到过大草原,但可让学生从诗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中体味到大草原的无限风光。优美的古诗文,直接抒感,且节奏性强,语短意长,使人百读不厌,不知不觉中受到优美语言的熏陶和感染。比如一些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描绘了初春的小草景象,“接天莲叶无穷碧”描绘了盛夏中莲花的娇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严冬,妙不可言,“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景象宏大、美不胜收等都是以最简洁的文字表达丰富深刻的内容。所以古诗文在语言方面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初中生若能从中大量积累优美词汇,提高作文语言表现力就不言而喻了。

综上所述,学好古诗文对于提高作文应当有重要作用,那么该如何学好古诗文和如何巧妙运用好古诗文也是在现实中最大的困惑。学好古诗文首先要落实课标要求,新课标主张中学古诗文教学内容为掌握古诗文的主要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情感,多用吟诵的方式积累经典名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品赏古诗文的兴趣。为了达到课标要求,让学生更轻松地学好古诗文,在教学中笔者主要运用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以诵读为主,注重平时积累。比如实行“一周一诗”和“一节一句(经典古诗文句)”,大家共同在反复吟诵中,感知古诗文的语韵美,理解作者蕴涵的深刻思想情感。诵读即反复读,多遍熟读,先不急于背诵,不提倡读一句背一句,这样死记硬背,记忆只是一时,过不了多长时间就又都还给老师了,而待到全文读到滚瓜烂熟时,自然而然就会背诵了。

第二,注重古诗文中的“意象”与“意境”的品析。古诗文多为抒情言志的作品,一般以客观物象为载体,融入作者主观情愫即为意象。所以在学古诗文时,不仅要着眼于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而且应透过物象理会到人的意念和感情,只有这样才能抓住作品的真正题意和思想。意境是由意象构和而成,是情和景的和谐统一。意境是古诗文中必不可少的,只有整合好古诗文中的意象所构就的意境即情景交融和谐,才能挖掘其意趣主旨,更好地理解与把握古诗文的深刻寓意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