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理必修知识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地理;课堂;高效小结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0-0025-03
[作者简介]梁承启(1979―),女,广东高州人,本科,广东省高州市高州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完善、高效的地理课堂小结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结构严谨,还可以突出知识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画龙点睛,为下节课埋下铺垫。那么怎样才能使地理课堂小结完善、高效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种方法。
一、归纳法
学习新课程后,教师主导或师生一起总结梳理出课堂知识系统。这时要注意小结不能只是对前面教学内容的机械再现,注意小结要起到提纲挈领、加深了解、巩固知识、突出重点的作用。
如可以这样小结《高中地理 必修3》“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之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特点――“三全两性”。“三全”为全球性、全能性和全天候,“两性”为连续性和实时性。
又如讲授完《高中地理 必修3》“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时,教师可根据以下知识结构小结:产业转移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产业转移原因:当地环境、资源存在问题而将当地产业转移;寻求新的市场而将产业转移;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的均衡发展。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市场因素、其他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二、联系法
知识点之间常常有一种或多种内在的联系,如因果关系、递进关系、从属关系等。当遇到这种教材教学任务时,教师可用联系法进行小结。用联系法小结,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个整体的认识,激发学生多端思维,发展学生智力。
如讲授完《高中地理 必修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后,教师可进行如下小结(见图1) :
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促使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内在因素是生产力发展,并为下节的《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学习打下基础。
又如,讲授完《高中地理 必修1》“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后,教师可进行如下小结(见图2):
近地面大气
高低纬间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近地面气压带与风带
太阳直射点[]季节性转移
影响气候
让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有个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再如,讲授完《高中地理 必修1》“宇宙中地球”第一课时“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后,教师可进行如下小结(见图3):
这样,使学生对天体系统的层次有了整体认识。
三、画图法
画图法是运用图标、符号等总结课堂知识,把课堂知识变零散为整体、化繁为简,使知识点之间的脉络一目了然。
如讲授完《高中地理 必修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课时“热力环流”后,教师可根据图4小结:
图4
这幅图把课本几页书浓缩成一幅图,把知识化繁杂为精练,化分散为集中,化抽象为形象。
四、列表法
(一)列表汇总
当知识点较多、较分散,无法用画图法小结时,适用列表汇总的方法,既系统全面又突出重点。
如《高中地理 必修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这一节可采用以下表格小结(见表1):
(二)列表对比
地理教学中有许多类似的知识点,彼此之间有细微差异,学生稍不注意就会混淆,这时适用列表对比的方法小结。
如笔者用以下表格小结《高中地理 必修1》“常见天气系统”第二课时“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效果甚佳。(见表2)
五、练习法
用练习检测法进行课堂小结可使学生及时巩固当堂所学,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梳理知识点,建立知识结构。
如讲授完《高中地理 必修2》“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这一节时,教师可用以下练习进行小结:
通过练习题1,学生新学的概念在应用中得到巩固;通过练习题2,学生新学的知识在应用中系统化,建立知识结构。由此可见,教师运用练习检测法进行小结,不仅强化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地理课堂小结并无固定方法,教师要因课而异、灵活选择。只要教师认真挖掘教材,精心设计,必能让小结成为地理课堂的点睛之作。
参考文献:
1.地球运动规律与地理意义———地球概况、经纬线、经纬度、经纬网。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地图三要素。
3.大气运动与气候类型成因———了解气压的概念。
4.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了解主要自然带的特征与分布。
5.工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与区位条件、交通运输布局及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对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有一定的了解,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地形大势、资源状况、交通概况等等。但是,高中老师要注意,对初中地理内容的增加与补充,并不是单纯地重复,不是在高中课堂上把初中地理再讲一遍。如:在高中学习区域地理,着重地理事实的分布和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紧密联系,和初中学习有很大区别。区域地理的多重应用与考查,是高中地理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学生较难掌握,初中死记硬背的地理表象没能在头脑中形成空间概念,涉及某个具体地方,学生往往在头脑中没有印象,更不能灵活地运用地图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去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将初中涉及的区域事实表象巧妙地引入,引导学生学会知识间的横、纵向联系,实现初高中知识的有效结合。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其更快地适应未来高中学习
学生在进入高中后,教师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建设,要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到高中地理学习和初中地理学习完全是不一样的。如果依然沿用初中时上课跟随老师画一画课本,考试前背一背重点题目,这样的方法肯定是不行的。建议学生可以向高二、高三的学生咨询一下,先听一听学长们的建议,高中地理课程绝对是有一定难度的,也就是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对待,积极思考,努力付出,才能有所收获。高中地理的综合性是比较强的,具有文理兼备的特征。必修一对学生的理科思维要求比较高,必修二又要求学生有文科知识储备,必修三则是对区域地理的联系十分密切。总之,要学好高中地理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就需要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地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来适应高中地理的学习。这其中,对地图的识别与判读是非常重要的。从高中入学的第一天,所有的地理老师都应该向学生强调地图的重要性。地图是我们地理的一门特殊语言,如果连这个学科的“语言”你都看不懂,你怎么有可能把它学好呢?所以建议高中老师开学的第一周一定要安排课时,教会学生读地图、用地图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从第一课开始,就养成多看地图、地图多思考的习惯,为今后的地理学习打好基础。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学习,是要求学生要多动脑思考、多动手计算的;必修二则注重区位因素的分析与总结;必修三是必修一和二以及区域地理基础上的总结,用案例的方式教会学生分析典型问题的方法,旨在引导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着力研究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对促进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研究,倡导开展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活动
来到**中学实习这几个月,让我收获了很多。我带高二两个文科班的地理,上复习课。复习必修一的知识,主要是重点知识,这半年的顶岗实习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因为我高中是理科生,知识学的浅,等自己教了高中以后,才发现有很多东西要学,我以自己的经验总结了一下两点:
一 学会读图
地理学会如何读图是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锻炼学生们读图能力,不论做题、看书都有很多图。做题如果看不懂图就没法做,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学会如何看图及如何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现在学生们看图看不全,只是大概看一下,如会考前,他们自己练习,有一道考察人口增长模式的题,给出死亡率、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柱状图。学生们说"老师,这柱状图挺高的,为什么是出生率确是较低的",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看清上面的图例,柱状图最高的值才是百分之一。这就是看不全的图的结果,不要怕浪费时间,给你一张图一个图的图例、图名都要读完,有的题就是考察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地理无论必修,还是选修都有大量的图,大家要学会自己去分类,哪些图是考试常出现的。哪些是自己老爱出错的重点练习,像必修一地球的运动、洋流、气压带、风带都是考试的重点,也是出图率较高的知识。大家学会读图的前提也是要牢固的把握知识。用自己的思维出理解,不要依赖于教师。我也要学会放手,将课堂还给学生们。
二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现在的学生过于依赖老师,上课也是老师讲,学生听。但听完了自己学会多少,自己都不清楚,这样的一堂课效率很低。
老师讲课讲的更多的不是知识,而是学习知识的方法,由于我上的是复习课,更以如此,知识学生高一的学过了,现在是查漏补缺的时候和如何锻炼学生们的做题技巧。让学生们将所学知识连成一个整体,真正将知识变成自己的。
主题教学的精髓之处是对教学主题进行确立,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起到了引导作用。在进行主题确立的时候,必须要把内容知识作为核心,教师应该引入一些能够引发学生兴趣的出发点。确立主题能够帮助教师展开教学,教师可以围绕主题进行教学内容的准备,使得课堂变得突出重点,具有秩序性。
(一)确立主题内容
教师在进行主题内容的确立时,应该尽量具体,避免给学生空洞之感,抓不住地理学习的重点。湘教版的高中地理教材中,每一小结都会有较为鲜明的主题,教师在确定主题内容的时候,可以参考教材。比如,教师在讲述湘教版地理教材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这一课程时,可以在正式讲述课程内容前为学生讲述一些比较有名的灾难电影,让学生的兴趣被引发,同时还能够使范围较大的内容知识被概括为具体的主题,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二)确立主题形式
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以前,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与叫许额目的,对地理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在确立形式的时候应该具有创意性,巧妙的将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个人情感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比如,在讲述湘教版地理教材必修三第二章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在课上利用多媒体播放《黄土高坡》等歌曲,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对于祖国和家乡热爱的情感,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你个知识的学习。对于地理知识的记忆力也能更加的深刻。
(三)确立主题结构
在确立主题结构的是偶必须具备可渲染性,不能运用较为枯燥乏味的主题形式,必须突出知识的重点,使得教学结构能够更加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比如,在讲述湘教版地理教材必修三第二章实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这一课程时,教师应该合理确定主题结构,以保护为主,以开发为辅,让学生明白现实情况下保护现有资源才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做法,在给学生讲述相关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是学生建立起湿地保护的意识。在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下,发挥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一)明确教学主题
主题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设置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一种环环相扣的状态,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较为明晰的联系,想要更加有效的应用这种教学模式,首先必须做到教学主题的突出,围绕教学主题展开教学内容的设计,创建情景教学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能够产生更多的对地理知识进行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必须结合教材和实际生活,对教学主题充分了解,明确主题的意义,更好的为课程的展开打下基础,使得教学过程突出重点,具有秩序性。
(二)抓住教学重点
地理教师在应用主题教学这一教学方式的时候,首先应该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详尽的了解,使得教学能够牢牢扣住地理知识相关内容展开,把握教学主题的方向,不能单纯的为了调动课堂气氛而出现严重偏离主题的现象。同时,教师应该合理的将地理知识、学习技能以及学生情感很好的融合起来,更好的推动主题教学的展开。使得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热情被充分调动,使得学生学习的潜能被激发,提升教学效果。
(三)注重课堂总结
在地理课程结束后,教师应该重视课程的总结和收尾工作,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主题教学方法给他们带来的感悟和收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亲身体验来改进课堂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同时,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方法,可以自主进行探究和思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使得学生本身具有的求知欲望被激发出来,通过课堂总结,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使得学生既能够对地理教材中的知识很好的掌握,同时也能够将相关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
三、结束语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方面对活动教学都提出了要求,主张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地理,在“做中学”。地理情境教学的方法包含了多种实现形式,其中地理活动类教学只是情境教学的一个方面。地理活动教学主要包括地理实验教学、地理野外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以下结合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对活动教学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地理实验教学
地理实验教学是通过观察、观测、演示、制作、绘制、调查等地理活动方式,认识、探索地理事物、现象和过程等的地理实践教学活动。地理实验操作既可以教师自主操作实验,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操作实验。
自然地理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由于自然地理的特点,有诸多对空间思维能力、演绎推理能力要求高,通过恰当的地理实验,可以化难为易。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常见天气系统课后活动的处理,可以采用地理实验教学的方法完成,这样可以巩固学生前面所学的知识,然后完成活动题目。
步骤一:把教科书倾斜立于桌面上,当做锋。但是要注意课本的倾斜方向。
步骤二:锋面与桌面方一支长的铅笔(表示锋线),移动冷暖气团(红色、蓝色棉花),锋面(教科书)、锋线(铅笔),形成不同天气。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天气;冷气团被动后退,形成暖锋天气;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形成准静止锋。
步骤三:将一物体放于冷或暖气团一侧,代表某城市。可以用一个粉笔盒或者铅笔盒等表示城市,让学生观察锋面进退对于城市天气的影响。
步骤四:完成56页活动习题。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观察,学生应当独自完成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征。
通过地理实验,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在实验之中学习地理知识,学会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思维方法,最终上升到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地理实验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了对于知识的理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地理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模拟各种真实的工作与生活情境,由学生或教师与学生共同扮演情境中的各种角色,以了解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及其人际关系,并寻找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能够体验社会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为未来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同时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人文地理更适合决策性教学策略,通过学生分角色扮演,通过确定角色问题-拟定决策方案-搜集资料-分析评价-形成决策成果-研究深入等阶段。我们以湘教版必修二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中,课后活动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完成相关任务。
确定问题:在淮河流域关闭了大批污染严重的造纸厂,有人认为淮河的水质改善了,但也有人认为,这中做法对于当地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对比前后淮河流域的变化情况,并提出对于淮河流域治理的可行性措施与策略。
角色分配:政府官员,列出今后经济的发展方向,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措施;环保专家,调研造纸厂对于环境的污染详细数据,对于当地的饮用水、农业、居民生活产生的危害;企业家,调研后找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找出路;经济学家,调研后找出淮河流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表演:经过调查与研究后,市政府召开听证会,进行成果的展示与讨论。分别由四大组的同学到讲台进行相关内容的发言。每一代表发言后,设计居民代表进行提问。
讨论评价:在表演后,将所有同学集中起来,再次进行对未完问题的讨论。同时,教师对这次表演活动进行肯定的评价。
总结:请同学们进行归纳总结,得到完整的结论。
在情境教学中设计地理角色扮演,可以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寓教于乐。学生通过这样一个身份的扮演,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地理野外观察活动
地理野外观察主要包括野外地形观察、河湖及海岸观察、土壤和天然植被观察等,通过地理野外观察,帮助学生认识家乡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了解家乡劳动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概况。在湘教版高中必修二中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的各种地域类型后,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参观附近的水田,并结合65页课后活动后,近距离了解睡到种植业。(见表一)
地理野外观察属于实地情境教学,这种方法更加直观、更加有效。学生在稻田的观察中,贴近了现实的生活,体会到粮食种植的不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教育也受到了提升。而且,学生对于农业区位因素以及水稻种植业这方面的地理知识,记忆更加牢固。
四、合作探究
表一 观察水稻种植业的活动设计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探究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核心,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合作探究主要包括的流程为: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发现规律—巩固迁移。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合理容量这一节中的活动为例,展开小组合作探究。
创设情境:究竟这个地球能容纳或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引导探究:教师将班级分为三个大组,将悲观派、乐观派、中立派三个派别分配下去,每个派别是用了什么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并具有说服力的呢?同学们将这个任务在课下完成,然后下次上课的时候小组派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并做出纠正。
发现规律:经过大家的讨论以及老师的帮助,最终大家比较同意中间派的观点。
巩固迁移:将这个规律运用到现实的生活中去,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我们人类要采取什么要的措施使人口保持合理的状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