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货币升值论文

货币升值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货币升值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货币升值论文

货币升值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金融风险

0引言

自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我国开始施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由于美国经济的衰退,美元持续贬值,造成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于2006年5月15日首次破“8”,2008年4月10日破“7”,而且还有继续升值的空间。那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1人民币升值的积极影响此无关

1.1可以有条件的降低进口产品的成本。在进口产品价格的涨幅小于人民币升值的幅度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升值会使进口的国外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价格比以前便宜,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同时对于消费者而言,消费进口产品的价格将大大降低;对于一些企业而言,如果产品价格以人民币结算、原材料从境外采购,如造纸、汽车等行业,其生产成本因人民币升值而下降,从而提升企业利润。

1.2可以减轻外债负担,不论内债还是外债,从借到还都要经过一定的期限,而在此期限里,由于受汇率、利率的影响,债权人和债务人都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对于我国的外债而言,作为债务人,随着人民币升值,到期需要偿还的外债本息所需的本币数量将相应减少,因此可以减轻国家和负外债企业的债务负担。

1.3国内居民出国旅游和留学的成本将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人民币升值,可以使人们花费比以前更少的人民币就可以到欧美等地区留学、旅游。

2人民币升值的消极影响

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它给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我国现行的经济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2.1不利于我国外贸企业产品的出口同时增加失业压力。对于出口企业而言,其盈利水平与汇率变化密切相关。在产品国际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人民币相对于某一外币升值的话,则意味着企业与以前相比出口换回的本币数量减少,企业利润下降,严重影响企业的出口积极性,如果出口企业为维持一定利润而提高价格,则会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的持续扩大和提高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例如某服装公司每年出口额约1000万美元,2006年3月,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7.45:1,2010年3月为6.82:1,中间差价高达0.63元,那么因汇率变化公司直接收益便减少了630万人民币。与此同时,这些出口企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由于公司利润减少,一般会采取裁员措施,社会失业压力会逐步显现并加大。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再加上国内通货膨胀引起的生产成本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缩小,甚至会面临生存危机。

2.2金融风险会逐步加大。随着人民币的持续升值、美元不断贬值,增加了债权人的损失。对于外债,作为债权人的国家和企业,随着本币的不断升值,其损失也在不断增加。我国是世界上持有美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同时是美国最大债权人,在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的过程中,损失最大。与此同时国际游资和热钱会以各种方式和手段进入我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这部分资金规模大、流动快、趋利性强,造成金融市场动荡。

2.3通货膨胀的压力不断增加。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外资的进入,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稳步增长,保持社会稳定,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在持续增长,流动性过剩逐步显现;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外资涌入将推动资产价格上涨,其产生的“财富效应”将引起国内其他产品价格的上涨,这样使我国目前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

3对策及建议

3.1尽可能的改变结算用外币,学会灵活使用各种金融工具来规避风险。在对外贸易中,要根据变化了或即将变化的经济环境来选择相对比较有利的结算用外币。既然国际上美元、日元相对于人民币持续贬值,那么可尽可能的选择其他的结算用外币如欧元(到目前人民币相对于欧元还是贬值的)或外币组合,来尽量减少自己的损失。

3.2充分借鉴他国经验。例如:日元大幅度升值后,迫使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本田)把企业搬到北美,这些企业在规避风险损失的同时,也造就了今天在北美市场上日本汽车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国内企业可充分借鉴他国企业成功的经验,提高应变能力。

3.3坚定不移促进国内消费,为增加就业创造条件。我国GDP虽然连续多年高增长,但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在GDP的比重是最小的,通过促进国内消费,可以明显改善并解决就业问题,这种现况在2009年汽车、家电产品下乡、国家税收补贴等政策中已经得到了充分证明。

3.4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宏观经济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实践证明,在抑制通货膨胀的问题上,单一的手段是不可取的,其结果只能导致价格上涨的速度更快,易引发恶性通货膨胀。就我国目前的状况而言应适时采取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同时放开产品价格,让市场来调节价格的走势,指导资源合理配置。

货币升值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近年来,要求人民币升值和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呼声越来越高,从分析货币政策目标与汇率制度的关系入手,探讨我国近期人民币汇率变动、汇率制度改革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市场 经济 是建立在发达的货币信用基础上的,将货币政策作为主要的、常规的宏观经济调控工具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货币政策一般应包括政策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目标及政策效应等诸方面内容,其中目标的选择是首要问题。1995年央行根据《

但是对于

货币升值论文范文第3篇

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下的中国国际贸易与人民币汇率问题回顾

从中国的出口表现来看,欧美、俄罗斯、印度等国家针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有加剧之势。西方国家一方面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另一方面又重新要求人民币升值,以便削弱中国出口优势。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报告称人民币贸易加权的有效汇率至少需要升值20%,对美元汇率更是要升值40%。2009年10月22日,诺贝尔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在他长期撰文的《纽约时报》双周专栏发表题为“The Chinese Disconnect”(可译为“中国人的不合作”或译为“中国人的脱节”)的文章指责中国放任货币贬值,敦促美国政府“有关中国货币,必须采取措施应对”。

其真实目的在于让人民币与美元脱钩,以便美元贬值,同时迫使人民币升值。从而减轻美国面对的巨大财政赤字和不断借债的压力。美元贬值一方面可以缓解其金融体系内部逐步累积的大量债务,缓解美国财政赤字压力。同时,作为美国债券的最大持有国,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会显著缩水,中国国民财富将大量流失,中国被迫为美国人买单。另一方面,美元贬值可以推动美国出口。据测算,人民币兑美元每升值10个百分点,出口企业增长速度受其影响放慢3到4个百分点。

二、问题的实质

从某种意义上说,全球货币均为美元的衍生物。因为美元是由美国发行的,其他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出售的是实物财富,而得到的是结算货币(即美元)。 自从1971年8月15日美元与黄金脱钩以后,只要国际贸易以美元结算,其实质就是由美国操控这些被交易的资源。美国政府只需加速印发美元,就能将大量美元注入其他货币区来迫使其他国家提高本国货币兑美元的汇率,从而促进美国的对外投资和出口。所以大量国际收支赤字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但是对美国却是有利的。美国可以放任其国际收支赤字无限扩大,并通过美国国债吸收其他各国央行的盈余美元为其预算赤字融资,从而奠定美元的霸权地位。

目前全球主要货币均在贬值,只是贬值的幅度不等。自从中国2005年7月启动人民币汇改,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至今,可划分为两个阶段: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为第一阶段,期间人民币以爬行钉住美元的方式逐步升值了21%。2008年7月至今为第二阶段,人民币汇率事实上重新回归到盯住美元的刚性水平。在2008年下半年,人民币有效汇率随着美元的逆市反弹而继续升值。然而,从2009年3月起,由于在应对美国金融危机过程中,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致使美元大幅贬值,美元指数持续走弱;同期人民币兑美元保持稳定,导致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的有效汇率贬值。

如何确定人民币均衡汇率?国外汇率理论对人民币汇率是否适用?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能够成立的汇率理论(如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以及资产平衡理论等),在金融市场尚不发达的中国并不完全实用,不能简单地套用于人民币汇率决定理论。因为均衡市场利率和货币的完全可兑换这两个前提条件在中国不成立,所以利率平价在中国的解释能力不强,无法形成均衡汇率,汇率较难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也不符合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理论。在资本管制情况下,实行钉住汇率有其客观必然性。

三、 国际汇率理论中的三元悖论

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在研究了20世纪50年代国际经济情况以后,提出了支持固定汇率制度的观点。20世纪60年代,蒙代尔和J.马库斯·弗莱明(J.Marcus Fleming)提出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对开放经济下的ISLM模型进行了分析,堪称固定汇率制下使用货币政策的经典分析。该模型指出,在没有资本流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下在影响与改变一国的收入方面是有效的,在浮动汇率下则更为有效;在资本有限流动情况下,整个调整结构与政策效应与没有资本流动时基本一样;而在资本完全可流动情况下,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时在影响与改变一国的收入方面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但在浮动汇率下,则是有效的。由此得出了著名的“蒙代尔三角”理论,即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与汇率稳定这三个政策目标不可能同时达到。1999年, 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根据上述原理画出了一个三角形,称其为“永恒的三角形”(The Eternal Triangle), 即三元悖论(The Impossible Trinity),也称三难选择。也就是说,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制。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在汇率贬值无效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实际上是政府以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来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多数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比如我国,就是实行的这种政策组合。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国家需要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来维护对外经济的稳定,另一方面是由于其监管能力较弱,无法对自由流动的资本进行有效的管理。

四、我国应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建议

(一)抑制国际游资涌入我国市场

国际游资具有流动性强、逐利性强、期限短的特点。当资本项目管制疏松时,其大量涌入容易冲击我国的资本市场;而当我国国际收支恶化时,大量内流的短期资本极易发生剧烈的逆转。这种大量无序的流动无疑会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危及我国的经济和金融稳定,甚至可能引发政治和社会动荡。

(二)逐渐改变中国出口结算方式,规避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

尽量避免在国际贸易中使用美元结算,改用本国货币或者采取商品互换的方式,和其他各国建立货币互换协议。

(三)我国应该用外汇储备购买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和在中国境内的优质外资公司的股份

货币升值论文范文第4篇

我们同意中国不必要对直接的、“真实”的不断增加的对外投资加以限制。当前,这些直接投资流或多或少是平衡的,并没有对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管制造成威胁。

但是,在中国当前经常账户(储蓄)还是盈余的情况下,热钱的流入,即那些与真实投资没有关系的资本流入,的确是一种威胁。因为中国是一个不成熟的国际债权人,不能用本国货币进行国际贷款,即积累其对外国人的人民币债权,这样就不能通过本国金融资本外流来抵消经常账户盈余,更不必说抵消热钱流入。中国银行和保险公司不愿意对外国人提供大量的美元贷款,因为其负债(存款和潜在的保险索赔)都是以人民币来计价的。

由于上述非国有金融部门面临潜在的货币错配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事实上被迫承担了最主要的国际金融媒介的角色。如果中国人民银行不用美元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每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投机者就会针对无限制的人民币升值预期进行单向投机。实际上,并不存在明确的人民币对美元均衡汇率的上限,当然这不同于余永定教授和大多数教科书的著述。

传统理论认为,顺差国通过本币升值减少贸易顺差。针对一些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没有怎么开放的国家,这一理论仍然是有效的。但是中国已经有相当大的国内投资(占GDP的45%以上),而且商品贸易、内外直接投资高度开放。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跨国公司,实际上是大多数的中国公司就会选择在其他国家建立更便宜的生产平台。那么中国国内投资下降,国民收入的乘数效应下降。在汇率升值出口下降的同时,进口也跟着下降。因此,汇率变化对贸易顺差的影响是不明确的。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就发生了类似的故事,当日元对美元大幅升值和日本经济放缓背景下,日本的贸易顺差倒没有什么改变。

为减缓短期资本流入,减少未来升值带来的威胁,中国人民银行应该稳定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在更长的时期内,一旦雇主,尤其是出口制造业的雇主预期未来的人民币升值不会影响其出口,中国货币工资则增长更快。货币升值和货币工资上涨基本上是相互替代的,即让人民币汇率“实际”升值的另外一种选择。但是货币升值会刺激热钱流入并威胁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控制,而工资上涨则不会。

当然,从供给方面,如果汇率上升,货币工资会上涨更快。这将会导致生产率低于制造业部门的非贸易部门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但是可贸易的制造业产品和大宗产品的价格就会通过固定汇率得到控制。这种相对价格变化在快速增长的经济体是相当普遍的,有时候这种现象也被称为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最后,我们对余永定教授提出的当前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金融体系是不协调的观点非常赞同。美国有相对较高的人均收入,持续保持经常项目赤字并从更贫穷的发展中国家获得资本流入。其中,中国是最大的资本供给方,同时很多发展中国家也都充当了资本供给方的角色。

在世界美元本位的中心,美国实际上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获得无限制的美元授信。当前美联储实行美元资产短期利率近乎为零的政策(我们认为是错误的),这对发展中国家更是雪上加霜。这不仅会导致高度波动的热钱进入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而且还导致这些国家持有的数亿美元的官方外汇储备仅仅获得低廉的收益率,同时还要承受国内利率方面某种程度的金融抑制。

货币升值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欧债危机;危机原因;启示

过去的2011年,是内忧外患多种因素繁杂交织的一年。 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酵,主权信用危机恶化,欧美各国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全球经济再度衰退的忧虑充斥市场。整体来看,欧债危机是中国外部经济面临的一场重要危机,怎么应对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探究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之前,我们先简单谈一下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欧债危机的原因分析

1、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高赤字

如果将债务杠杆比喻成潮水,那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政府联手利用公共财政的“再杠杆化”掩盖了金融体系的“去杠杆化”。但是这种掩盖是暂时性的,自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人们最常想起的词语就是“高赤字”。

2、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欧元区经济政策结构不平衡

欧元区现阶段实行的是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然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常年的不对称性使得各项矛盾和问题得以积累。在08年全球次贷危机的冲击之下,矛盾开始暴露,直指主权债务危机。尽管货币一体化为欧元区成员国政府搭建了更大的融资平台和竞争优势,但是由于经济状况的差异而形成的不对称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些优势。另一方面,欧元区签订的《稳定与增长公约》并没有完全遵循最优货币区的要求,各国的实体经济结构不尽相同,这样更容易遭遇“不对称冲击”的影响。由于各成员国经济周期不同步,欧元的诞生也未能显著缩小这种差异。同时欧洲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的选择上,无法也不可能满足成员国不同的货币政策偏好,从而增加了危机蔓延的可能性。

3、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历史原因:高福利政策

高福利意味着政府的高支出,必然伴随的则是高税收。高福利政策使得欧洲各国在经济发展上缺乏一种活力,并且在财政支出上远高于非高福利国家。不得不说,高福利是高赤字的一个重要源头。

二、欧债危机给中国的影响

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断显现出来。欧美经济的不景气,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出口。由于中国的经济主要还是外向型经济,出口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很高。出口的下降,必然会对中国经济各个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一)导致人民币“升值”

最近在欧债危机的冲击下,避险资金纷纷转向美元资产,随着美元走强,人民币也跟着升值。从1月4日到5月28日,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升值达到15.9%;同期人民币对英镑升值了10.7%。在不到半年时间内,人民币已经因欧洲债务危机而对主要非美货币出现较大幅度的升值。人民币“被升值”还将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调整。

(二)影响中国对欧洲国家出口

由于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中国出口到欧洲的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出口企业如果用欧元和英镑收汇,则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此外,由于欧系货币贬值,欧盟对中国动出口将会增加,中国的贸易盈余还可能会继续下滑。

(三)外汇储备缩水

欧元和英镑贬值,将使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出现缩水。我国防范外汇资产的缩水问题,必须采取动态的资产管理模式,即不仅需要关注投资的收益,也要关注汇率变动带来的资产价值变化,以保证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 转贴于  (四)投机资本流入可能增加

现在人民币对欧元和英镑升值,欧元和英镑投机资本流入同样可以获得人民币升值的好处。因此防范走弱货币如欧元和英镑等资产的流入。

(五)欧债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对中国的外需影响较大

欧债危机已经影响了其他欧洲国家的经济恢复步伐,同时还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欧洲国家经济恢复增长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外需短期内继续承压。

三、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一)财政刺激计划要在可控的范围内,把握好财政赤字的“度”

目前我国的国家债务和财政赤字远低于国际公认的风险临界点,但是不能太乐观。因为首先,我国地方政府仍然存在“GDP考核观”,使得地方政府盲目举债搞发展,财政入不敷出;其次,当面临经济下行是,政府刺激计划会使财政负担加大,可能造成通胀的压力以及对私人部门的挤出效应。所以中国必须高度警惕地方政府的债务结构与债务负担,做好债务测算和偿债平衡工作。

(二)注重转方式、调结构,由投资出口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变

希腊的局面警示我们不能过分地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出口是我国促进经济发展的杀手锏,但是这种方式极易受到外部冲击。从长期来看,出口导向型模式是不可维持的,中国应该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依靠外需转到以内需为主,扩大内需是经济结构转换的核心环节,消费是拉动经济更好更长效的动力。此外,在出口战略上,将主要向欧美国家出口转向亚洲新兴国家、东盟、非洲国家的出口,出口产品也应全面转型升级。

(三)与国际接轨,增加中国财政的透明度

目前中国财政透明度整体较低,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中国应与国际接轨,加强与国际机构的沟通、协调,缩小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财政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的差距。

(四)正视地方债务风险,防范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