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政调研汇报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提升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及政务服务水平,既是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所在,又是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检验工作作风、工作效能的具体体现。按照县委统一部署和要求,我结合自身工作职责和工作实践,对以工代赈及近年来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服务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过程中发现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总结出了几点解决办法,先将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汇报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是各贫困村对实际所需不够明确,贫困村内基础设施相关数据不够精准。
二是项目审批和相关许可证办理事项暂未实现“一条龙”服务形式,不方便行政相对人一地、一次性办理该事项。
三是在首次申报项目备案时,在注册环节需要填写的注册内容较为复杂,企业在操作过程中,操作提示不够明确。
二、解决办法
一是深入基层进行实地调查,明确贫困村实际所需的基础设施,精准掌握实际数据,便于今后更好的争取以工代赈专项资金。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统计学;江村经济
[基金项目]财政部2016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项目“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团队”(0003016188)
[作者简介]欧进锋(1989—),男,广东高州人,硕士,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32-0259-03[收稿日期]2019-12-23
近年来,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呈现出新特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以慕课、微课、对分课堂、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法为代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呈现出教学方式现代化、网络化的特点,提高了教学的水平和层次。顺应“互联网+教育”时代潮流,教师通过网络渠道或智能教学工具,在智慧数字平台上精准教学,有利于提高效率和教学覆盖率。但是,无论教学形式如何创新,其核心目标仍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进行创新优化,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应用实践能力等目标。在此背景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显得尤其重要。
统计学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科之一[1]。统计学作为一门研究数量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已经成为人们认识复杂世界的重要工具,凡是有数据的地方,均有统计学的用武之地。统计学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不断地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融合,为多学科提供重要分析工具,在如何有效地甄别、提取有价值信息领域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但是,在统计学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重视程度明显不够。部分同学先入为主地认为统计学难学、难懂,自己未来不从事数据统计工作,与其花大量时间学习统计学,不如学一门专业技能。深入研究发现,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统计学产生畏惧心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课堂讲授方法,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难以与教师实现交流共鸣。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创新统计学课程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提高对统计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成就感与喜悦感,对于提高同学们综合能力、培养统计思维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以早年著作《江村经济》为例,重点剖析典型案例教学法内涵与优势,探讨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并对实践结果评估与反思。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一是统计学基础较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统计学课程涉及较多数学知识,公式较多、难度较大,加之部分学生是文科生,数理基础较弱,这无疑也提高了统计学学习难度。尽管经管类专业学生都开设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但学生对数理统计知识掌握程度不高,难以理解相关统计公式,一定程度上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部分同学学习目标不明确、主动性不强,既不预习又不温习,课堂上一次、两次听不懂后,就可能选择放弃了。
二是教学内容整体性不强、重理论轻实践。目前,统计学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整体性不强,主要体现在不同课程之间的衔接度不高、知识跳跃性较大,尤其体现在统计方法与统计方法理论的结合度不高,例如“最小二乘法”内容的讲授,教师仅是简单进行运算教学,但对于运算背后的原理介绍甚少,学生难以知其然,也难知其所以然。另外,统计学教学存在重基本理论轻实践的情况,与专业契合度不高,由于缺乏具体专业领域的实践,学生更难掌握统计技能或锻炼统计思维。
三是教学方法单一,案例式教学较少。统计学教学仍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教师主要是通过黑板或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讲授知识;学生是知识被动接收方,对知识理解仅停留于认知层次[2]。传统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过于单调,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缺乏情景性,实践性不强,不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觉地将所学内容迁移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统计学涉及理论和公式较多,理解难度大,如果仅采用传统单向的讲授方式,学生很难掌握公式和理解其中经济含义。
四是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统计学为专业必修课,通常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试题型包括单项、多项、判断、计算,考核内容侧重统计学基本公式、原理等内容的测验。这种考核方式忽略了对学生开展实地调查、撰写调研报告等应用能力的评价。相反地,在这种评价指导下,学生可能只需要期末考试周对知识点进行重点突击强化,就可以通过考试,甚至能考取较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这种考试文化会在不同年级间流传,影响下一届学生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
二、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与优势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是一种以典型案例为基础,具有较强实践性、情景式的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案例内容,组织学生围绕案例内容进行积极讨论,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一般而言,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桥梁
教学案例源于具体社会实践,又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程度[3]。对学生而言,案例教学法一方面可以把枯燥的理论内容具体化,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景中,探讨理论的来龙去脉,实现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知识体系的螺旋式交替上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教师而言,案例教学是一個不断学习、不断打磨教学能力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效果对教学组织方式、案例素材等内容进行总结,尤其是更新丰富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素材和案例库,将实践经验升华成为一般性教学理论,从而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学生是知识被动接收方,缺乏学习主动性,对知识理解仅停留于认知层次;而案例教学实践中,学生是案例探讨的主体,学生需要根据案例具体场景,针对具体问题独立主动去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将研究成果进行展示汇报。教学方法的转变把枯燥乏味的理论讲授变得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更重要的是,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具体情景下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沟通交流、团队协作能力
案例教学材料内容较多且有一定难度,基于不同的维度,对于同一个研究问题存在多样的解决方案,需要对不同方案进行权衡比较。案例教学要求,学生需要在熟悉案例材料的基础上,查阅更多相关资料,对研究问题形成整体认识,组成学习小组对研究问题进行充分沟通交流,总结讨论结果,设计最优解决方案并形成总结汇报材料。同时,案例教学法倡导不同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激发小组主动学习、集各成员的智慧成果,进一步提高案例研究质量。自然而言,在案例研究学习中,同学们的沟通交流、团队协作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统计学教学中案例教学的组织实践
传统统计学课程教学侧重数学公式的推导,忽略对学生经济学直觉或经济现象感知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统计公式,不理解公式背后具体统计学意义。统计公式只是分析工具,影响研究成果质量的关键是数据,实地调研是统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关键环节[4]。《江村经济》是先生根据自己20世纪30年代在江苏省吴江县开弦弓村做关于长江流域农村生活的实地调查资料而形成的博士论文,是关于如何做社会调查、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实践意义[5]。这是一本描述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的专著,是根据对中国农村实地考察写成,旨在说明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刻画了20世纪30年代内忧外患背景下,中国农村社会生活的变迁。作者通过实地观察、访谈等方法收集大量原始数据,并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最终形成调研报告。文中数据丰富、研究内容详尽,向读者呈现了一幅农民社会生活的画像,是研究学习实地调研的重要文献。因此,本文以著作《江村经济》为案例,通过问题导向型方法引导学生精读文献,深入了解如何开展社会调查、收集数据、撰写调研论文,并以小组形式形成汇报材料开展课堂讨论。
(一)理解案例材料内容
这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学生需要在案例讨论之前了解案例内容,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加深对研究内容的理解。首先,教师要清楚地表达为什么选择《江村经济》作为统计学课程精读的文献,更进一步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分享自己精读《江村经济》的读后感,并结合自身实地调查经验对文献中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分享社会调研中遇到的奇闻趣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需要提供相关参考书单,引导学生课外查阅更多相关主题的书籍,尤其需要加强对《江村经济》时代背景的了解,利于学生加深对案例分析材料的理解。
(二)明确案例分析目标
教师要明确案例分析的目标,制定详细的案例教学安排时间进度表,学生要清楚知道“他们需要做什么”。阅读文献是一件主动的事,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江村经济》内容分析是围绕一系列问题展开,例如作者是如何进入调查现场?如何制定调查方案?通过何种方法获取数据?如何进行数据整理?在数据分析阶段,作者是如何基于当时经济背景对农村手工业向机器制造业转变进行分析等等。其实,每一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一次统计理解能力的提高,都加深对统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认识与理解。例如,社会调查首要任务是以合适的方法进入现场,否则会被认为是“入侵者”,即使在现场也无法收集到可信的数据。针对这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结合文献资料,可寻找中间人等。在实地调研中,“中间人”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纽带,影响调研收集数据的好坏。《江村经济》中,作者选择其姐姐为中间人,从而顺利进入现场,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有利于实地访谈有序开展。
(三)小组讨论与实践
开展小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此环节既要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加强师生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在分析中遇到的难题。教师可通过提供参考范本,与学生分享如何撰写调研方案、如何根据文献内容撰写汇报材料的经验,提高学生小组讨论、团队协作的效率与质量,保证研究成果汇报环节有序展开。在此阶段,小组成员需要利用课后时间准备相关资料、开展小组讨论;教师需要及时掌握各小组的研究进度,确保各教学环节有序进行。
(四)研究成果的汇报与点评
在案例讨论分析课堂中,教师是整个活动的筹划者,组织小组成员对案例分析内容进行汇报,引导各小组成员充分表达自己观点,多维度分析问题,不同观点、不同想法相互碰撞,从而实现对研究问题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重点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案例进行剖析,力求展示出案例故事背后意义。最后,教师需要对各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点评,不仅是课堂成果汇报展示,也体现在学生综合能力层面,通过此次的案例深度学习,学生是否掌握社会调查流程,培养逻辑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等,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是否在实地调研中培养了关注社会的人文情怀。
四、案例教学效果评估与反思
2、全力保障教育发展建设资金。2015年,按全区统一要求,开展财政资金使用计划申报工作,按工资待遇、运转经费、项目支出的顺序在月初申报用款计划,每月15号按财政的项目用款指标提交项目资金申报表,合理调控有限资金计划(半年累计财政用款额度为3859万元),保障工程项目实体的建设资金的及时拨付,尽力保证各项目建设的进度,按时兑付农民工工资。截止6月底,已经办理资金拨付审批手续244笔、涉及资金6173.9万元。
为了专项使用和管理好上级专项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配合区政府接受省“稳促调增惠”经济增长审计组工作,就近几年上级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提供资料。配合区政府完成教育涉农资金执行情况、减轻农民负担专项执法检查等工作。
3、进一步规范学校资产管理。按文件精神规范教育资产的政府采购,严格程序申报,依法采购,各单位成立验收考评小组,职工代表参与采购过程并验收签字确认,核准后拨付资金。今年上半年完成政府采购项目363个,金额6290万元,其中公开招标和政府集中采购项目48个,金额5135万元。
学校资产处置按程序逐级审核,报区国资局同意后进行处置,半年共核销10笔价值356.2万元。
4、规范教育财务管理。制定全区教育系统财务管理考评方案,全面开展财务管理绩效考评工作,对20个乡镇学校和局属单位的财务进行管理绩效考评,当场打分,及时反馈,目前已初步形成考评结果。专题对全区教育系统各单位的公务接待费执行情况逐月统计,规范各单位公用经费使用。
5、做好调结构保运转工作。2015年公用经费和人员经费纳入年初基本支出预算时,提高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的公用经费预算标准,公办幼儿园提高到年生均200元;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年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到615元和815元,不足300人的规模小偏远的学校按300人预算,寄宿制学校年补助资金5万元;高中教育省示范和市示范高中年生均分别提高到2800元和2000元。按月提交资金使用计划,重点保障人员待遇和公务运转经费,尽力保证重点工程和急需开学开园的项目实体资金的拨付。
1、做好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工作。为重点工程、确保开学开园的项目建设提升资金保障,在尽力发挥2015年项目资金效率的前提下,侧重清理使用往年结转专项资金,提高教育资金绩效水平。
2、加强教育收费公示及财务管理工作。开展2015年教育收费和财务管理检查考评工作,把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落到实处。
一、本阶段活动开展情况
(一)坚持活动部署早谋划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2月25日,我局召开全体人员会议传达学习了区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精神,并迅速成立了区财政局党的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等工作。由我担任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中心)负责人为成员,并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综合科,由综合科具体负责协调组织,确保活动开展运转顺畅。
二是精心设计方案。按照区委统一部署,紧密结合财政工作实际,先后制订了《区财政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方案》和《区财政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实施办法》,明确了目标任务、具体方法步骤和具体措施,在保证规定动作不走样的前提下,积极创新自选动作,做到细化实化,有特色求实效。同时根据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实时对工作方案作出动态调整。
三是营造良好氛围。明确专门联络员主动和区委第三督导组、区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联系,将活动实施方案、工作开展情况等及时向督导组汇报,加强沟通协调,研究如何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在政府网站、市局网站等媒体宣传我局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在局政务公开栏开设教育实践活动专栏,公开整个活动的步骤、目标和方法,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坚持学习教育严要求
一是集中研学打基础。从3月初开始,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党的十报告、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传达贯彻了市、区重要文件和会议精神。组织局中层以上干部积极参加区委组织部举办的专题学习班。并要求每位党员做好不少于5000字的学习笔记。
二是创新方法促提升。除了通过自学为主、专题学习讨论为辅的学习方式外,我局还创新思维方法,充分发挥好远程教育系统、网络的快捷便利作用,建立学习QQ群,定期上传学习材料和学习视频,给全体人员提供了更便捷的学习交流平台。
(三)坚持征求意见全方位
一是多渠道听取意见。通过书面、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面向机关各单位征求意见。到街道、基层财政所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一线财政干部职工对财政局班子及成员、机关科室(中心)在“”问题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共梳理出建议意见5条。
二是走出去开展调研。本着坚持立足实际、解决问题的原则,在3月下旬,局领导班子率领局相关科室(中心)人员,深入基层一线调研,调研课题涉及基层财政所人员构成情况、当前财政工作的重点难点、财政资金管理和财政业务规范等多项内容,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奠定了科学依据和有力支撑。
二、存在不足及下一步打算
在活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区财政局全体党员干部,以严格的标准、严格的纪律,把学习教育摆在了重要位置,以真情交流、真心倾听的态度,把听取意见落到实处,有力推动了该环节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推动教育实践活动与中心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但同时,我们仍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学习方式还不够多样化、听取意见的对象还不够全面、部门特色活动还不够显著等。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索,提高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的实效性、广泛性。
一是结合财政工作实际,丰富学习教育内容。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苏共二十年祭》党内教育片,并撰写心得体会。组织全体人员,结合各自工作,围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和“如何践行好干部标准”开展讨论,深入剖析根源,让全体党员干部灵魂受到触动,思想得到提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市科技三项费用的管理,进一步提高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财务制度和《湖南省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的文件规定,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技三项费用是指由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使用的政府为支持科技事业发展而设立的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和重大科研项目补助费。科技三项费用是政府财政科技拨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计划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
第三条科技三项费用的使用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坚持“科学立项、择优支持、公正透明”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更大的效益。
第二章项目申报、立项和经费预算审批
第四条科技三项费用项目由各乡、镇、街道科技创新办、政府有关部门科教科(室)、企业及科研机构组织申报,并于当年3月底前将本年度计划项目报市科技局科管科。项目来源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企业自主申报;领导推荐;乡、镇、街道科技办组织申报;相关部门科教科组织申报;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调研筛选等。
第五条项目承担单位必须是在我市属地内进行工商和税务登记的具有科研开发能力的财务独立核算并从事新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和新产品研发的法人单位,包括科研单位、科技推广机构、企业法人。所申报的项目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项目产品符合国家技术和产业政策的要求;2、所选课题必须是能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的产业关联度,能促进主导产业升级的项目;3、项目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性;4、项目必须有较大的市场空间,能产生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5、项目内容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研究、创造、推广和应用。
第六条科技三项费用项目分为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社会发展、软科学、其它等七个类别。
第七条市科技局对所报项目进行初步筛选,实行财政参与、专家论证或中介评估等方式确定所支持的项目经费预算。对区域经济有突出贡献、取得明显社会效益的高新技术项目给予优先和重点的扶持。重大专项实行公开招标。项目申报时应仔细填写项目申请表(格式附后)和相关文字材料。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项目申报情况,组织进行项目立项、审批。
第八条市科技局根据科技三项费用资金情况,制定年度受资助的科技项目经费预算方案。经与市财政局协商后,报市主管领导审批,下达项目计划文件。
第三章经费的管理与拔付
第九条科技三项费用经费的使用范围包括项目研发费和计划管理费。项目研发费是指项目研究、创造和推广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人员费用、试验外协费、合作费、设备购置费、材料费、资料印刷费、调研费、租赁费和其他费用。计划管理费是指市科技局为组织项目立项、开展项目论证、预算评估、跟踪检查及绩效考评等工作发生的费用。
第十条科技三项费用经费实行全额项目合同制管理。项目承担单位须与市科技局签定项目合同书,合同书应注明具体开支项目。
第十一条合同签定后,市科技局对市财政局开出项目经费拔付审批单,市财政局根据所签定的项目合同书及项目经费拔付审批单,将科技三项费用项目经费直接拨付到项目承担单位。
第四章督促检查
第十二条项目承担单位必须设立科技三项费用专帐,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开支范围使用科技三项费用,做到专款专用。不得将科技三项费用用于与科研无关的修桥、修路、修水利设施等扶贫建设项目;不得用于征地、生产厂房改造扩建、生产线设备购置等非科研课题项目工程建设。
第十三条项目承担单位必须按季度向市科技局用书面材料及表格汇报项目实施情况。项目完成后,科技局对项目组织验收,未经验收的项目,其承担单位不得申报和承担下年度新的项目。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定期到项目承担单位进行项目实施情况和科技研项费用使用情况检查。
第五章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