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教师

高校教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教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教师

高校教师范文第1篇

Abstract: The training for college teachers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improvement of college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which is the main task for college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It is an urgent task of each college that how to establish reasonable training system, widen training ways, improve the training effect and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training teachers.

关键词: 高校教师;师资培训;效果

Key words: college teachers;teacher training;effect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9-0183-01

1高校教师培训的必要性

高校教师培训工作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各个大学大量引进应届毕业生充实各校的教师队伍,他们学历层次高,学有专攻,但实践经验缺乏。其次,许多大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相继具有硕士和博士授予权,高质量和高层次的师资相对紧缺,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同时,在教学和科研中,融入当今社会最先进的生产和管理经验,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地投入到工作中,也对各个学校的教师培训提出了要求。

2建立高校教师培训体系

高校教师培训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环节,涉及全校各个院系和相关职能部门,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的师资培训体系,能有效地促进师资培训的效果,形成合理的职称和学历结构。

2.1 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保障高效教师培训的有力工具,每个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下发关于教师培训的文件,规定教师培训的主体、教师培训的途径、教师培训的申请备案、教师培训的资金来源、教师培训的考核等一系列环节,由相关部门严格执行,保障高校教师培训工作。同时,在每学年之初,各个教学部门应提交本部门的培训计划,学校进行审核批准,严格按照计划来执行培训任务,以便从整体来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并保障师资培训经费的投入。

2.2 培训管理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参加培训教师的选拔、培训内容、培训渠道、培训经费报销、培训效果考核等环节涉及多个管理部门。要想形成有效的管理,必须促进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各负其责,同时形成交流协商机制,以便随时掌握全校的培训情况,可以根据学校的需要,随时调整培训计划,以教师培训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其次,加强培训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能清楚掌握全校的培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对培训进行备案,作为培训教师职称晋升和选拔的依据。

2.3 培训考核培训考核是高校教师培训体系的重要环节。现今,对于培训人员的选拔、培训内容和途径,许多高校都有清楚的规定,对于培训考核,虽有考核规定,但由于学科分布、时间跨度、考核指标等原因,使得培训考核难于实际操作,无法来检验实际培训效果。学校应出台关于教师培训考核的文件,以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指标来衡量教师培训的效果,以此来制定奖励和惩罚措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培训结束后,应通过讲座、报告等形式把个人的培训内容传递给同学科的其他教师,提高培训效率。建立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出台《教师培训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人事处会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师资培训的执行、监督与考核工作。

3拓宽高校教师培训途径

3.1 当前高校教师培训的主要途径当前高校教师培训的主要途径主要有高级研修班、国内访问学者、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教师进修班、骨干教师进修班、高等院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助教进修班、岗前培训、社会实践、单科进修、短期研修班、讲习班、出国进修、高等院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和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3.2 建立高校教师培训的若干平台由主管教育的政府部门出面,在国家重点科研院所、重点高校设立高校教师培训基地,国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并对基地的运行、管理、效益等进行定期评估。促进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便掌握最前沿的学术信息。设立专门的教师培训信息机构,为教师培训提供信息支撑,使广大教师能够分享教师培训学习内容。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多渠道选派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到国外培训深造。

3.3 探索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在高校教师培训过程中,引进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培训学习与管理的信息化、培训手段的现代化和培训资源的网络化,提高培训效率以更好地提升培训质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借助互联网络突出远程教育技术的作用,利用网络的教育资源来对教师进行培训,是提高教师的个体素质及学校整体质量的一种新的培训形式。

4分层次进行高校教师培训

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和学校的学科建设,把教师纳入到学科梯队中培养,对不同职称、不同工作年限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分层次来进行高校教师培训。

4.1 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高层次人才是学校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的核心,通过国外进修、高级研讨班、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途径,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使这部分教师能够把握本学科的前沿方向,带领所在的学科团队进行研究,在本学科领域中具有国内领先的地位,以此来促进学校的知名度。

4.2 加大骨干教师培养骨干教师是学科建设的中流砥柱,加大骨干教师培养,从中选拔出一些业务优秀,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后备学科带头人,通过校内公派出国、高级研修班、高等院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等途径,使他们通过培训把握课程和教学的改革方向,具备教学研究、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和团队建设的能力。

4.3 注重青年教师培养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正处在成长时期,大多数青年教师的培训主要集中在学历的晋升方面,于此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同时通过岗前培训,单科进修、社会实践等途径了解教育基本理念,掌握教学基本规范和教学技能,改进教学方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基本科研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弘,张宏民,唐澍.陕西省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研究 [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6).

[2]贾东风.拓宽教师培训途径,切实提高培训实效[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9,(2).

高校教师范文第2篇

办学是应人类社会发展所需运用而生的教育形式,通过办学实施教育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各国办学大都经历了从师徒式教学到集体编班分类教学的历程,如今正在从集体划一的分类教学向个性化教学的方向发展。当代高校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社会需求,围绕学术精神(学术追求、学术自由、学术自律、学术自主、学术创新、学术批评等)培养人才,同时开展科学研究,服务社会。高校办学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并在办学过程中以最大限度引导学术创新来表现学术自由。高校管理以学术和学业管理为主,为学术和学业服务是高校管理的核心价值。我国高校要尽快完善办学机制,将治理学科、学术、学风、教风作为办学的治本工作。

1、办学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由于大规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批人才,因此,当今我国高校的办学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通过教学培养人才,任务非常繁重。高校还负有科研、社会服务等多重任务,但这些任务是围绕办学展开的,是第二性的,起对办学的提高、补充和支撑作用。由于现代传播技术的普及,学生自己通过媒体和网络得到各种鲜活的信息越来越多,师生间面对面双边传授知识的份量在下降,办学的形式已在悄然变通。由于当今世界文化已呈多元格局,因此,高校必须以全球文化背景来设计教学内容。也由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高校培养人才的种类规格也不尽相同,大觉大悟大智慧者,要,但毕竟是少数,社会需要的绝大部分是有技能的劳动者。因此,办学要防止盲目追求单一目标。

2、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形而上谓之道”。“道”是规律,是道理,是对人类社会生活真谛的高度概括。“传道”即传播人类精神文明,传达做人做事的道理,是育人的基础工作,是开发人性的教育手段。古人所谓的“传道”与我们今天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相类似,与我们今天的通识教育也是一致的。今天,高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在育人中是首位的,是灵魂,是核心,任务非常艰巨。古人感叹于“经师易求,人师难遭”。也映证了今天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展开中种种困难的客观性。授业就是教授学生掌握从业知识和劳动技能,[找文章到文秘站 -一站在手,写作无忧!文秘站 =站注:]为学生终身学习和跨学科学习打好基础。当今,互联网已将人类认识世界的空间浓缩了,经济上政治上的区域共同体也淡化了国别,在一个崭新的世界面前,如果我们不能主动地建立一套共同的解释,一套共认的传统和一套共同的语言,我们将没有出路和前途;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遵守和驾驭这个崭新世界的共同规则,我们就会被无情地淘汰。高校教学不可忽视这一竞争规律。大学生大都第一次离开家庭,有众多的困惑需要排解,甚至需要及时清除精神和心理障碍。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中,高校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教授传统的学科知识和思维方法,以继承优良传统和历史精华;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处理从各种渠道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帮助学生去伪存真,帮助学生抉择。由于多元文化因互联网的开通几乎可以瞬间涌入年轻学生的头脑,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网络信息已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实际工作。由于网络信息交流的私密性极强,高校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网络信息,需要自己首先获取网络信息,必须入群参与网络交流和网络生活,“融”入网络,做“先生”,唯如此,才能践行现代意义上的“解惑”。

3、教学的高端任务是创新思维,形成文明成果,指引社会前进。当前我国高校的教学科研办量都在为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而努力,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普遍强调在教学中创新思维,创新理念。这一创新过程必须建立和谐的学术环境,倡导融入学术自治(AcademicAutonomy)、学术自由(AcademicFreedom)、学术中立(AcademicNeutrality)、学术责任(Accountability)的思想,是当前建立高校和谐环境的切入点。

二、办学要依靠教师

高校办学要围绕学术和学业,设计的办学制度要让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让教学力量真正成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防止教师和教学工作边缘化。

纵观中外高等教育,没有其他任何一个产业能像高校一样以如此普通的条件和低廉的成本吸引和激励如此多的高素质优秀人才。高校要珍惜这笔丰厚的资产,靠事业、感情、待遇和氛围精心呵护这人才支队伍,制定科学的办学制度,保证教学的民主与科学,切实按办学规律治理学校,落实学术自,建立办学业绩同行评估制,充分发挥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体作用。由于教书育人行为是用心灵去感受的实践行为,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也由于教师的负面行为具有极大的误导性和破坏力,处理这种负面行为一定要果敢。

三、教师的责任

由于教学对象一般都幼于、浅于和弱于教师,教学现场监管的效果和力度客观上是难以衡量的,因此,对教师的约束主要建立在严格管理、明确职责、加强正面激励和自律基础之上。

1、教师要向自身的价值负责。教师肩负着传承薪火文明的重任,是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是受到全人类爱戴的职业。教师内含极其高尚的自身价值,其全部价值靠教书育人实现,而不是依据其他行为或评价表现,这是职业行为的题中应有之义。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主要行为载体,是教师的核心价值,每一位教师须对这份价值负责,不能玷污和贬损了自身的价值。

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较明显的个体性,许多状况是他人很难全面了解的,出了差错别人不一定知道,即使在教学中出了差错,学生也不一定能及时发现,因此,需要教师自身具备勇于负责的态度,及时自觉修正错误。

教学工作本质上是服务工作,教师周围的学生大都是嗷嗷待哺、求知若渴的后生晚辈,他们或满怀抱负,要为事业闯天下,或怀疑彷徨,[范文为文秘站 作者原创作品-转载请加*文秘站 外部链接!注:]不知路在何方。作为教师,课堂教学,言传身教,甚至举手投足间都可能对学生

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师德、师魂、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最好的教科书。教师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切不可放松思想,也不能放松职责,更不可误导学生。

2、教师要向职业使命负责。教师的使命是引导学生前进,引导学生前进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基础工作。如此崇高的使命是任何力量都不可替代和撼动的。教师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这个人可能做好每一件事,培养一个工具化的人,这个人只能机械地完成一件事;培养出有德无才的人要误国误事,培养出有才无德的人可能会对社会产生破坏力。

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今天、明天,影响到与学生有关的人和事,甚至波及到全人类和整个世界。教师的影响在时空上是发散的,因此教师要向更广的世界负责。

3、教师要传授正确的知识。高等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骨干,如何能使大学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具备为社会奉献的精神和服务的本领,是高教的首要任务。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都能以“格物、致知、立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怀面对学习和社会生活,志存高远,奉献社会,我们当代知识分子也不可或缺这些基本态度。这种奉献精神和价值观是不易“打包”“发”给学生的,需要师范,需要言传身教,需要机制引导。

高校教师范文第3篇

(一)是否拥有教育行业良好的心理特质马斯洛将心理特质定义为:“具有稳定的刺激和机能的等同能力,是一种能够诱发行为与动机的心理结构。”高校教师胜任力需要与心理特质结合在一起,不仅是满足一项具体工作,而是一种教师的正确的自我认知。胜任力需要把一个人的工作能力进行区分,从而能够更好地展示一个完整的个性心理特征。高校教师的心理特质要求有稳定的情绪,能够较好地处理工作、生活的关系,自我缓解职业倦怠,对学生充满师生感情,能够关心每个学生,认可“教师”这一职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

(二)是否拥有正确的自我概念与价值观任何能力都是可以预测和测量的,胜任力也是如此,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只有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同时人的知识结构需要和时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不断接受继续教育,才能更好地满足教师继续教育的要求,从而能够拥有全新的知识参与到教学工作中去。通过胜任力的研究可以区分一个人一般成绩和优秀成绩,把自身的个体特征进行全面的展示,胜任力是绩效优秀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条件。

(三)是否拥有较强的科研和教学能力当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高校教师在科研和教学过程中会面临很多的新问题,教师的卓越科研和胜任力需要和继续教育结合在一起,让教师能够全面认识继续教育的内容,把继续教育和学习效果评价方法结合在一起,保证胜任力能够充分发挥,当前需要对高校教师胜任力内在结构和继续教育评价方法进行全面分析,从而能够探索继续教育的科学方法对提升继续教育效果的重要意义。在这种形势下,高校教师要形成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体系,拥有较宽的知识面,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同时要掌握一定的科研能力,拥有成熟的教学能力,能够对传统教学进行创新与改革,引领高等教育发展。

二、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教师继续教育评价方法

高校教师只有参加继续教育活动,才能提升工作的胜任力,基于胜任力的评价需要从博亚特兹的胜任力“洋葱模型”不同的层面出发,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提高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水平。心理特质是根本,价值观和自我概念是重要的支柱,教学与科研能力是核心。

(一)以教师胜任力“心理特质”为引领,对继续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情况进行评价高校教师的胜任力对高校教师和高校管理人员发展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高校只有更好地熟悉胜任力模型,才能在日常工作中发挥指导意义。高校需要熟悉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然后要对胜任力模型进行优化,从而能够客观评价胜任力模型,最终提高高校教师继续教育评价方法,把其和教学实践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完成高校教学任务。在实际评价中,使教师能够积极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形成健全的人格与心理特质。要积极利用继续教育对教师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笔者认为,高校教师在继续教育评价中,应引入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惧怕否定评价量表、艾森克情绪稳定测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情绪———社交孤独问卷等心理状态测试工具,考察继续教育前后的差距,并加以改进。从而全面提升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水平,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实现继续教育评价的内涵式发展。

(二)以教师胜任力“价值观和自我概念”为主线,对继续教育中的“教学观培养”情况进行评价高等教育的实践已经证明,教师胜任力模型建立是教学之本,通过对继续教育评价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保证继续教育效果产生,提高继续教育的科学化水平。高校教师继续教育评价过程中,需要以育人结果为导向,才能把教书和育人结合在一起。教书是教师育人的手段之一,从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看,需要把育人做为第一任务,因此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需要围绕育人目标展开,才能更好地促使高校教师继续教育评价方法完善,提高继续教育水平,不断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知识水平。胜任力模型建立过程中需要把培养学生落实到每一步,坚持以学生为导向的继续教育方法,就必须注重对教师胜任力的“价值观和自我概念”层面进行评价。学校要促使教师形成对教育职业的正确认知,树立正确的社会角色意识。要以人为本、注重教师的个人需求。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成立专门面向教师的“教师发展中心”,对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教师认可自己的职业选择,从而热爱自己的职业,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学校要帮助教师选择适当的职业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细则,使职业目标能够付诸于实际行动,提高职业目标的执行力。最终,使其能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从思想上热爱高等教育事业,从行动上对自身加以完善。

(三)以教师胜任力“知识、能力”为核心,对继续教育中的“教学科研能力提升”情况进行评价首先,要从知识结构对高校教师继续教育进行评价。高校教师需要通过继续学习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能够全面提高教师人格魅力。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把胜任力模型和继续教育方法结合在一起,保证高校教师能够通过教书育人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胜任力水平,为高校继续教育评价方法水平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自身的知识结构去让更多的学生感受教师胜任力,高校教师需要通过教书育人方法实现自身的价值,提高自身的职业胜任力。教师胜任力表现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通过继续教育学习等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从而能够适应新时期知识经济时展的需要。

其次,要从教学能力角度对教师的继续教育进行评价。大学教师最原始的角色是保证知识能够更好地传承,让知识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能够产生教学的效果。胜任力模型需要和教师继续教育评价方法结合在一起,保证继续教育能够和高校教学实际结合在一起。教学工作是教师的基本工作,教师只有把本职教学工作做完善,才能更好地形成胜任力,对胜任力模型建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高校教师的责任呈现多元化的状态,但只有具备良好的教学水平,才能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提升。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胜任力模型评价结构,才能保证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符合高校的具体要求。高校教师继续教育评价方法优化过程中,需要根据教育评价机制,建立完善的方法体系,确保教育评价机制能够符合时展的要求,高校教育需要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全面提高教师继续教育水平。第三,从科研能力对教师的继续教育进行评价。高校教师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需要形成个性,追求创新,只有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关注知识创新,高校教师才能成为知识的传承者,才能在继续教育中提高自己,不断完善胜任度模型。

高校教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内在品质 潜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1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从古至今,教师在世人眼中都具有崇高地位,教师职业是一种高尚的职业。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从教之人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也就是说,要有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要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不图名利、甘于清贫。然而,由于市场经济价值观念的冲击,一些教师放松了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放弃了为人师表、立德树人的宗旨,一心追求名利,享乐思想潜滋暗长,并把这种思想衍生到课堂教学、师生关系中。这些做法严重破坏了教师的整体形象。因此,教书育人的职责,决定了教师在思想道德和生活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榜样,而教师只有言行一致,以身立教,才能确立自己在教育中的地位。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首先做到。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其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强化师德意识,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发挥教学的育人功能。否则,教师不仅会丧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甚至有可能失去教育人的资格。

2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指教师为完全本职工作所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业务素质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同样必须具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即必须熟练掌握所授课程的专业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门课程发展的历史、现今的动态和未来的趋势,关注并熟知本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及最新成果,在某些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有自己的专长和优势,有创新之处。“学高为师”,被贯以“教师”的称谓,就是因为教师在某专业方向学问高深,能够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捷地了解本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并养成基本的专业技能和素养。所以,过硬的业务素质是为人立师的基本条件。

3不断提高文化素质

除了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以外,高校教师还应具有宽厚的基本文化素质,即了解相关学科或其他学科的一般知识,具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为基础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和科学素质,这既是教师职业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首先,各门学科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知识的综合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学科的联系变得更为紧密,很多问题都需要借助多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而且某一学科的新发展,往往会成为另一学科发展的推动力,成为另一学科新的生长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其他学科,尤其是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使讲授内容不拘泥于书本,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其次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兴趣广泛,求知欲强,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本门课程有关,又有可能超出本门课程的范围,因而仅靠本门课程的知识不可能给学生圆满的答复,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地涉猎各科书籍,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给学生以更为全面的指导。最后,具有宽厚的文化素质,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教学气氛的要求,如有些教理工类课程的教师,由于具备较高人文素养,讲起课来能够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使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起来,从而既增加了教学的生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所以,作为教师,一方面要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又要源源不断地吸收新知识,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文化素质,教师才能获得知识的“源头活水”。

4不断提高身体素质

高校教师范文第5篇

目前,影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学历、教学经验、教学观念、工作态度等主观因素和政府支持力度、教师所在学校的条件、学校对新教师能力培养重视程度、教材因素、评价方式等客观因素。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只有通过学习教学设计理论知识、教学实践、教师之间交流学习、教学设计的反思和教学设计能力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才能有针对性地自我完善,有效地提高专业能力。

二、教育创新能力

加强教师创新能力培养,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学校发展。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实施教学,能够以多元创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然,部分学校由于办学条件有限、缺乏健全的机制规范和资金条件、管理较片面、没有刚性的要求,造成教师对创新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创新,过于重视书本理论的讲述,轻视教学实践,不敢提出对问题的独特见解,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为了促进教师创新水平的提高,应更新教育理念,为教师创新能力提高创造条件;积极开展校本研修,为提高教师创新能力构建平台;完善制度,为提高教师创新能力提供保障。学校更要注重从细节做起,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建立一个素质水平高的管理团队,建立一套有效的运营体制,并促进其良好的运行。只有切实地提高教师的创新水平,才有助于高等学校的发展,才能够培育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在思想上做到高度重视,在行动上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从管理、制度等几个方面抓好落实,就会收到好的效果,在教师创新能力培养上取得好的成效。

三、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方式、生活内容发生了根本变化,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也发生着巨变,令人担忧的是,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所以,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健康成长,教师职业角色需要重新定位,在授业解惑的同时,教师首先要具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成为学生的心理咨询者和健康指导者。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教师综合教育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应用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和训练辅导,主要内容包括: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健康人格、培养学生在自我选择、自我成长等方面的自觉意识;传授心理调节的方法;进行情绪教育;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总之,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独立人格的重任。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具备讲授专业知识的能力之余,还需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应具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四、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力

当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迅猛进步,促使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重要内涵的信息化革命,快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全方位飞跃的主要推动力。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具备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力,深入探索和客观遵循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规律,科学发挥这门工具技术的实用价值和攻关效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专业型人才,不断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是一条必经之路。实际上,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以计算机技术、因特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交叉渗透为基础,借助现代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形成的具有多媒体化、网络化、形象化、智能化等特征的开放式教学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拓宽了知识的来源,丰富了教学的手段,它借助声音、图文、动画等媒体信息的教学课件平台,向学生动态地展示运行独立、过程互动、内容生动的多媒体教学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随时对专业知识、学术困惑、科研难题、生活困扰等进行交流、解答和讨论,进而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提高沟通效率。

五、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