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林业助理工程师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毕业论文是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在校学习期间 需要完成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 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也是达到培养目标的必要步骤。根据国家教育部以 及高等院校成人高等教育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实践 性教学环节如毕业论文不合格,可在弹性学习年限 内申请重修,直至合格方能毕业”“若在弹性学习 年限内毕业论文不合格,不予颁发毕业证”因此, 把握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特点,搞好毕业论文写作教 学与引导,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特点分析
(一)学生的来源与知识层次分析
随着继续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成高报考条件的放 宽,学生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根据西南林业大学 成人高等教育贵州分院的统计分析,成高学生由过 去单一的中专以上学历、在职业务或管理骨干转变 为在职业务骨干(具有助理工程师职称以上)、管理 骨干(部门负责人)或普通职工;具有高中或相当 于高中文化程度的技术工人;社会青年;中专或技校 毕业生;村社管理人员等共同组成的复杂体系,所 占比例分别为 28.5°%、47。%、10.5°%、4。% 和 10%。 成份的复杂导致学生知识层次参差不齐。其中,技 术工人中具有高中学历层次仅占11.5%,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的技术工人占88.5%。在职业务或管理 骨干、在职职工参加工作时间较长,具备一定的文 化基础和实践经验,吸收新知识的系统能力较强; 具有高中或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的技术工人,专业 实践经验丰富,但文化基础薄弱,理论知识欠缺, 综合学习能力较差;社会青年以及中专或技校毕业 生等知识面窄,缺乏专业实践经验,但学习能力高 于技术工人。
(二) 年龄结构分析
近年来,由于人事制度改革以及国家对生态环 境的重视,国营林场由差额或自负盈亏单位逐步转 化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加之大部分林业系统 单位就业门槛较高(大部分要求本科以上),西南林 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的涉林专业在贵州呈现年龄结 构偏大的现象。
(三) 学习动机分析
成人大学生,学习心理比较复杂。在职的是因 职称、职务、工资等问题出现困难,甚至是为了避 免“下岗”而参加成人高等教育学习,学到足以维 持生计的知识和本领,以便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显 示自己的实力,赢得社会、企业、家庭的认可。高 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由于经济转型和人才市场 变化的影响,专业思想比较浓厚,学习内容要求务 实,迫切希望学到行业急需、人才市场短缺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找到工作, 获得社会的认同。此外,由于近年来国家实行大学 生村官制度,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部 分在任的村社干部有了危机感,因而参加成人高等 教育学习。
二、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成因
(一) 主观认识不够
学生对论文写作的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高。 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缺乏足够的重识。 这种心态制约了论文质量的提升。加之长期以来, 成人高等教育的毕业论文工作基本是照搬全日制高 等教育的传统标准和模式,针对性不强,导致部分 学生畏惧心理凸显,难以激发写作兴趣,甚至出现 毕业论文抄袭、下载或请人写作的现象。
(二) 知识结构系统性弱
成人学生经过实际工作,知识的运用和技术的 选择上有了明确倾向性,也就是工作中常用的知识 和技术熟悉、熟练,不用的生疏甚至遗忘,知识呈 点式或间隔状态分布。由于本身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知识结构不合理,运用能力不强,导致论文写作时 很难将系统性的问题表述清楚。根据多年的统计分 析,65%的学员论文存在结构混乱、逻辑不严谨、 条理不清楚等问题。
(三) 实践性和技能性突出,理论水平不够
成人学生在研究和撰写论文中,表现出个体实
践技能性突出的环节准确透彻、论证严密,而不熟 悉的环节显得脆弱,论文忽深忽浅,知识运用不在 同一层面上,削弱了学术论文的特性。据统计分析, 有55°%左右的论文存在口语过多、专业性表述不 清、参考文献引用欠缺等问题。
(四) 毕业论文教学与指导不力
由于学生本身文化基础薄弱、专业理论水平不 高,加之毕业论文写作的教学均安排在最后一个学 期,课时较少,以及教师在讲解时往往只从自己的 专业角度进行分析和引导,难以与学生的工作实践 及其专长有效对接,导致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灵 感,无法有效达到毕业论文写作的教学目的。
(五) 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不到位
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主要是由教学管理部门联 合指导教师来共同实施的,从选题到收集资料、做 实验、做调查,到论文的开题、撰写、修改、评阅 直至毕业答辩,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流 程规范,不能马虎从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 些环节和流程都没有真正得到落实,教学管理部门 更多地关注最后的结果,却忽视了对于决定论文成 败关键的中间环节的管理。管理部门的过程管理不 到位,毕业论文的程序和环节就不可避免地或多或 少流于形式,自然影响其质量水平。
三、根据成人学生特点,提高论文写作质量的 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认识
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是对其综 合素质和能力的整体评估,是获取毕业证的前提条 件之一,还是在工作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所形成 的能力进行实践的基础。其次,指导教师必须提高 对论文指导工作的认识,应结合成人大学生的特点 和基本情况积极有效地进行论文指导,这是全面提 高毕业论文的关键。最后,教学管理部门的认识提 高是论文整体质量能否提高的保证。因此,需加强 对毕业论文工作的领导,把毕业论文工作提高到与 常规教学管理工作并重的地位,真正认识到毕业论 文在整个教学系统中的重要性。
(二) 创新论文评价模式
研究表明,成人学习者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较 丰富,职业性特点突出,专业理解能力、分析能力、 动手能力较强,但工作、家庭压力重。因此,必须 根据其学习特点,认真总结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 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以成人大学生工作实际为基 础,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相结合为主 要内容,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适应成人大 学生的学习特点。
(三) 改革毕业论文写作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据统计,2008年以来,有85%左右来自于生 产一线的学生从未写过专业论文,不知道论文的格 式、基本要求和标准等。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应改 革教学计划安排,将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由最后一个 学期提到第三学期进行,便于让学生尽早掌握毕业论文的基本格式、标准和要求。第二,应加大毕业 论文写作课程面授教学课时数。传统的面授课时安 排仅为8学时,对于论文的基本格式都不掌握的学 生来说,明显偏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合理的 课时数应为20— 24学时。第三,科学合理把握教 学重点。论文写作的格式规范要求、论文结构、论 文选题、论文材料收集、论文撰写等应作为面授教 学重点。第四,改革教学手段,采用参与式教学方 法。授课教师要认真总结和分析成人大学生毕业论 文容易出现的问题,利用典型的案例进行有针对性 的教学,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实现教学目标。
(四)多管齐下,加强论文写作引导
毕业论文写作课程面授教学是作为引导、规范 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基础,专业基础课程、专 业课程是启发学生写好论文的保障。仅仅依靠课程 面授教学难以解决学生论文写作的全部问题,无法 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毕 业论文写作课程面授教学模式,各门课程的教学应 以基本知识点为基础,以专题论文写作为主线,课 外作业安排相关课程的专题调研以及实践报告,并 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以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进行撰写,任课教师进行认真点评,共同分析存在 的不足和需要补充、完善的问题,达到提高学生选 题、收集资料、论文撰写等水平。另外,面授教学 时,及时提供论文写作指导教师名单和基本信息, 指导教师以课程面授教师为主,搭建师生相互交流 的平台,增强学生论文写作的信心。经不完全统计, 2008年以来,西南林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贵州分院 采用以上模式,有40余人在相关学术刊物公开发表 文章,毕业论文一次通过率达到70%以上。
(五)强化毕业论文全过程管理 加强对毕业论文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把毕业论 文的各个环节落实到位,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核 心。第一,要选配好指导教师,强化指导教师职责。 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有效指导是提高论文质量的 重要保证,指导活动贯穿于论文写作的每一个具体 步骤。要求指导教师从学生选题、查资料、调查、 实验,到论文开题、撰写、修改、定稿等全过程进 行引导。第二,应规范论文评审意见。根据成人大 学生的特点,对于论文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 点评,尽量详细地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第三,充 分利用电子网络,及时反馈论文评审意见。传统的 论文评审是由学生打印好毕业论文邮寄到学校-学 校分发到论文评审指导教师-评审指导教师将论文 评审意见反馈到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将论 文评审意见邮寄到学生。不仅耗时,而且沟通不畅。 因此,应充分利用电子网络,改革评审手段和方式。 另外,严格毕业论文答辩,不仅能为毕业生相互学 习提供宝贵机会和平台,也能有效杜绝论文抄袭或 请人写作现象的发生,有效保证论文的真实性和质 量。
摘要:一串红花序修长,色红艳丽,花期又长,适应性强,是潞安矿区布置花坛、会议、各种庆典活动的主要花卉之一。本论文主旨从栽培管理方面介绍了适于该地区的种植方法,并且对一串红的延长花期方面做了详细论述,提出一些新的适于本地区栽培的方法。
关键词:潞安矿区;一串红;栽培技术
一、一串红的栽培技术
第一阶段:苗床整制。在温室内用砖砌成东西向的长方形育苗床。 根据我矿区的需要,五一节和国庆节用花,我们每年播种两次。五一节用花,我们自己采收的种子应在12月上旬在温室内播种,国庆节用花应在4月中下旬播种,矮串红种子可相应推迟20-30天播种。每平方米播种3—4克,用粗质蛭石覆盖种子以盖住种子为宜。苗床上加上弓形架,然后盖上农膜,可缩短萌芽、出苗期,并可提高出苗率。
第二阶段:室温保持在18-20℃时,约7天左右,子叶便可露头,当子叶完全展开后,要掀开农膜一角透气,降低土壤水分,以便萌芽和根系发育。在这个阶段,当表土发黄时,坚持在早晨用洁净水浇灌,这样可使植株叶子在晚上干燥,以防疾病的发生。
第三阶段:当长出一对真叶后,要逐渐揭去农膜,这时要避免植株持续萎蔫,但要等到土壤彻底干燥才浇水,(即土壤表面出现小的裂缝时再浇水),这样可促进根的生长,同时可控制幼芽的生长。每浇水2—3次,施肥一次。在这个阶段要用硫酸镁或硝酸镁补充1—2次镁,但不要将硫酸镁和硝酸钙混合,否则会产生沉淀物。
第四阶段:当真叶长出2对后,即可进行移植。之后,便进入旺盛生长期,在这个阶段如果温度降低,会出现下部叶子变黄、下垂、分根慢等现象。此时可施用腐熟的人粪尿或饼肥水。一串红从生长到结束的温度为夜间13—16℃,白天16—18℃。在保持适中温度的同时,要尽可能提供光照。在控制植株高度方面有两点要注意,一是一旦植株根系触及到盆壁,要等到叶子稍有点萎蔫再浇水;二是通过控制施肥来控制高度,尤其是磷和铵。
二、一串红生长期技术管理
1.移植:当幼苗生长到2-3对真叶后,即可进行移栽。移栽时盆栽土都要施足基肥,随栽随即浇足定根水,然后置遮阳处7天,即可返活。这时浇水,要等盆土表面发黄后再浇水,否则浇水太多,根系不能正常呼吸,烂根而死。
2.摘心:定植后当真叶长到4-6片时,要打顶则留下2片叶子,促发侧枝生长,当侧枝上叶子长到4-6片时,再打顶留下两片叶子,这样反复摘心,可促使植株矮壮、丰满、花密。同时,还可利用这一特性来根据需要,调节花期。例如要使国庆节开花鲜艳而整齐,可于9月1—5日作最后一次摘心
3.除蕾:一串红在生长期间能多次开花。一般在气温20—25℃和短日照条件下,新梢红经25天生长又可开花。我们在2006年七一庆祝党的85周年时,购买了2000余盆串红装点会场,过后,我们及时剪除残花,并加以追肥,在国庆节又长得枝繁叶茂,花开艳丽。因此,在一串红开花后要及时剪除残花,减少养分的消耗,促使再度开花。
三、一串红生长需要技术管理
1.水肥控制。一串红喜肥,生长期间每半个月浇一次腐熟的粪肥水或饼肥水,也可增施腐熟的有机肥。生长后期,可每隔10天喷施一次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以满足植株对磷、钾肥的需要。使开花繁盛。
2.光照调节。一串红为阳性植物,生长、开花均需要阳光充足,光照充足还有利于防止植株徒长,但在光线较强地区,要避免阳光直射,晴天在适当遮荫降温。
3.温度控制。上盆后温度可降低至18℃,开花前后可适当再降低温度,这样能形成良好的株型,植株在5℃以上就不会受冻害,10—30℃均可良好生长。
4.花期控制。要保证一串红能在全年各大节日准时开花,除了抓好以上技术管理外,还要确定最后一次摘心时间,以实现花期准确控制。一般最后一次摘心,在花前25—30天。
5.病虫害防治。病害主要病害有猝倒病、叶蜓病、霜霉病和花叶病。(1)猝倒病可用杀毒矾800—1000倍液防治;(2)叶蜓病、霜霉病可用5%代森锌可湿性0.2%的溶液喷洒;(3)花叶病,又叫一串红病毒病,其表现症状为叶片发黄、变皱、变小、整株萎缩不长,直至死亡。由于此病多为蚜虫传播引起,在防治中就采用杀蚜防病的方法,叶片严重发黄时可用维果,即乙二胺四乙酸合铁2000—3000倍液喷1—2次,每周一次效果较好,转绿较快。
虫害常见虫害有白粉虱、蚜虫、红蜘蛛。(1)白粉虱吸食汁液会导致叶片褪色、卷曲、萎缩,而且也经常成为各种毒素的传播媒介,可用0.01%的溶液喷杀。如果是在温室等密闭的环境中,用熏蒸剂强力棚虫11号熏蒸效果更好,连续2—3次,可彻底消灭温室白粉虱;(2)蚜虫通常集中在嫩芽、嫩叶、嫩枝上刺吸汁液,造成植株受害部位萎缩变形,蚜虫还分泌蜜露污染植株,并诱发霉污病等病害,可用万灵600—800倍液喷杀;(3)红蜘蛛多在叶背刺吸叶汁,常造成叶片变色甚至卷曲,可用0.01%的三氯杀螨醇溶液喷杀。
四、延长一串红花期的方法
一串红株型整齐,枝繁叶茂,花色鲜红亮丽,是节日绿化花卉的主角。它的花期可以延长,观赏价值可以进一步提高。我们花房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试验种植,采取下述二方面的措施,终于在我们潞安矿区达到了证实。
(一)让一串红在北方五月进入盛花期。
种杂交当代矮串红的观赏价值较高,生长期也短,约80至100天,应在有保温设施的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内,于1月下旬播种,才能保证五·一开花。而高串红则长达4、5个月应在上一年的12月上旬播种,才能保证五·一开花。一串红从一对真叶出现到第二对真叶形成,容易发生立枯病,一旦发病,蔓延迅速。种子和苗床土壤带菌是内因,菌床低温高湿、小苗拥挤、不通风透光是外因。防治上要在杀菌剂拌种,苗床用土消毒处理的基础上,撤除覆盖薄膜降低湿度,并让幼苗接受阳光。
扦插一串红嫩枝扦插极易成活,只需50天就能培养出枝叶丰满盈盆、多个花穗竞相开放的盆花。扦插的基础是在头一年的10月份,选健壮的植株,每株选留三、五个壮枝,每枝只留5至6厘米剪截。然后移到塑料大棚内密植,盆栽时则搬入大棚堆码上垛,浇透水后覆盖塑料棚膜越冬。冬季只需对大棚进行常规的保温、采光管理,3、4月份这些母株上会抽生大量的新枝,供用于扦插繁殖。5月用花可提前80天扦插,7月和国庆用花可提前70天扦插。
(二)加强管理,让一串红盛花期经夏到秋。具体采取的措施:1.提高土壤肥水含量和根系的吸收供应能力。实践证明,定植前按每株10克二铵施足底肥,以后结合锄草和浇水,每半个月施一次饼肥水,或腐熟的有机肥,还可每株每月按复合肥3至5克追肥。再加上适时浇水防止干旱,基本上可以满足植株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2.控制花穗和结籽,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从盛花期开始,要及时剪掉开败的花穗,但保留下部的叶片,以控制花后结籽。密枝、弱枝、下垂枝和短枝上的花穗,观赏价值不高,但消耗营养不少,常与枝叶生长争夺营养,破坏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协调。因此要疏除这些花穗,不待其伸长,更不使其开放。这样就改善了枝叶生长的营养状况,使植株在盛夏依然有能力抽生健壮枝条和花穗,使一串红在炎热的夏日依然鲜花盛开,持续到9、10月份,从而延长盛花期提高观赏价值。
参考文献:
[1]顾炳国.《一串红栽培技术要点》.国土绿化,2003.
[2]李彦国.《一串红的栽培与管理》河北农业科技,2001.
关键词:路基 荷载稳定性质量含水量防治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 A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它和路面共同承受行车荷载的作用,没有坚固、稳定的路基就没有稳固的路面,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先决条件,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受水、温度、土质的影响,路基的常见病害就是沉陷,而由于路基土中含水量偏大造成压实度不足引起沉陷的事例最多,因为土中的水分过大,土粒被水膜包围而分散得过远,含水量越大,水膜越厚,水分不能排除,由于水的密度比土的密度小,因此土的密度反而下降了,因此,在压实工作中经常注意并检查土的含水量,并视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尽可能消除和减轻水对路基造成的危害。
确保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手段路基强度,压实度,含水量。先进的设计施工是确保路基强度的先决条件,而严格检查、测试才能使好的设计和施工落到实处,所有的路基填料都要经过施工监理人员检验并认可才能使用。另外,在合理使用路基填料方面,对于用不同强度的土所填路基的部位也是很讲究的,特别是土质变化较多的路段更应引起注意,不允许将CBR值较大的土填在CBR值较小的土层下面,也不允许将CBR较小的土填在路基顶部。
1 确保路基强度的有效措施
高等级公路沿线及附近的水文、地质和筑路材料的调查、试验是保证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条件。因此,不论是施工监理人员,还是承包单位,都必须集中全力,认真细致地做好沿线土质调查和取样试验工作。关于水文地质调查和试验方面的工作,除调查当地的气温和降雨量外,还应调查地下水的深度、流量、流向,以便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和选择合适的路基材料。关于土质调查和试验,主要是调查挖方路基顶部填方原地面以下的土壤类型。对于软土地段,还要做贯入度、沉降、固结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提出相应的处治方案。关于筑路材料的调查和试验,主要是对沿线挖方及附近的各类土壤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试验,摸清可用作填料土的质量和数量,以便合理地调配使用。尤其在丘陵和山区地段,土质变化是很大的,每个山头挖方的深度不同,土质也不一样,切不可草率从事。
2 压实度是填土工程的质量控制指标。
先取压实前的土样送试验室测定其最佳含水量时的干密度,此为最大干密度。再取压实后的土样送试验室测定其实际干密度,用实际干密度除以最大干密度即是土的实际压实度。用此数与标准规定的压实度比较,即可知道土的压实程度是否达到了质量标准。
2.1公路路基的压实度是体现整个公路结构质量的关键.以路基能够达到最大干密度、最佳压实度为目标来确定实际施工操作方法及目标,提高了对填土厚度控制、含水量控制、碾压程序及压实度检测的系列控制措施,确定了最少碾压遍数,达到最佳压实效果的方案,保证公路路基的结构质量
2.2在路基施工过程中,为控制好路基压实质量,提高现场压实机械的工作效率,需要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1)通过试验准确确定不同种类填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2)是现场控制填土的含水量。实际施工中,填土的含水量是一个影响压实效果的关键指标,路基施工中当含水量过大时应翻松晾晒或掺灰处理,降低含水量;当含水量过低时,应翻松并洒水闷料,以达到较佳的含水量。
3)是分层填筑、分层碾压。施工前,要先确定填土分层的压实厚度。最大压实厚度一般不超过20厘米。
4)是加强现场检测控制。填筑路基时,每层碾压完成后应及时对压实度、平整度、中线高程、路基宽度等指标进行质量检测,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方能允许填筑上一层填土。
3 导致路基湿度变化的水源有以下三种
3.1大气降水,通过路面、路肩和边坡渗入;
3.2边沟水及排水不良时的地表积水,以毛细水的形式渗入;
3.3靠近地面的地下水,借助毛细作用上升到路基内部。
4 地表水来源
4.1雨雪直接降落到路面和路基工作区域内的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
4.2从路基上方地面汇流进入路基工作区内的径流。
4.3沿水道由远而近流来横贯路基的河、溪水流。
5 地下水来源
5.1从地面渗入地下尚未达到局部隔水层或透水层的上层之流水。
5.2在地面以下第一个隔水层以上的含水层中的潜水。
鉴于以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存在,在不同程度上将对路基产生危害,必须做好地基的排水。
6 防治措施
对于以上两种水源,采用地面排水。县乡公路路基地面排水主要是通过全线贯通的边沟来进行的,边沟的横断面形状常用的有梯形、矩形、三角形。一般情况下,土质边沟采用梯形,内侧边坡不陡于1:1.5,公路过街路段边沟宜采用浆砌片石矩形边沟。为了保证边沟迅速排水,边沟纵坡一般与路线纵坡一致,并不得小于0.5%,以防淤积。
7 影响路基的水流可分为地面水和地下水两大类,与此相适应的路基排水工程,则分为地面排水工程和地下排水工程。
7.1中央分隔带排水及护坡道
中央分隔带排水设施是由于高等级公路的修建才出现的。中央分隔排水设施由纵向排水沟(明沟、暗沟)、渗沟、雨水井、集水井、横向排水管等组成。至于采用何种形式,可视公路等级及排水条件设计适合于本地区的中央分隔带排水沟管形式。
7.2排水设计对于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及路面的使用寿命有着显著的影响。公路排水设计应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要考虑如何减少地下水、农田排灌水对路基稳定性及强度的影响,一般称之为第一类排水;其二是要考虑如何将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对路基、路面质量的影响,减少因路表水排水不畅或路表水下渗对路基、路面结构和使用性能产生的损害,这称为第二类排水。 第一类排水设计通常采用适当提高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或在路基底部设置隔水垫层等办法。施工期间一般都考虑在施工前开挖临时排水边沟,排除施工期地表水并降低地下水,同时在路基底部掺加低剂量石灰处理设置40cm厚的稳定层等。采用这一系列措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类排水设计一般包括:
1)通过路面横坡、边沟、边沟急流槽等,将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以外;
2)设计中央分隔带纵向碎石盲沟、软式透水管及横向排水管,将施工期进入中央分隔带的雨水及运营期中央分隔带的下渗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
3)设计泄水孔以迅速排除桥面水;
4)设计中采用沥青封层、土路肩纵横向碎石盲沟或排水管,将渗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之外。公路路基边坡的质量和状态能否持久而稳定、能否经得住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损坏,通常用边坡稳定性来评价。边坡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地形地貌和新构造运动等自然因素是对边坡稳定性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而地下采掘、开挖坡脚、人工削坡等人类的工程活动对边坡稳定性负有重大影响。路基边坡稳定性(或状态改变及损坏)是上述因素综合作用的反映,边坡稳定性和各种因素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往往会诱导其它因素改变,进而引起边坡原有稳定状态发生改变。
8 路基边坡损坏形式及特点
路基边坡在自然条件下的损坏,有多种形式和各自的特点。
8.1 滑坡部分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带)缓慢地、整体地向下移动,一般分蠕动变形、滑动破坏和渐趋稳定等三个阶段。因下伏岩层压缩,边坡沿岩(土)体内较陡的结构面发生整体下坐(错)位移,称为坐(错)落。组成边坡的岩(土)体常不发展为连续的滑动面,而顺着边坡方向发生塑性变形,则称为倾倒。
8.2 崩塌整体岩(土)块脱离母体、突然从较陡的边坡上崩落下来,并顺着边坡猛烈翻转、跳跃,最后堆积在坡底,称为崩塌。悬崖陡坡上的个别岩块突然下落,称为坠落的岩块或危石。
8.3 剥落 边坡表层岩(土)体长期遭受风化,在冲刷和重力作用下岩(土)屑(块)不断地沿着边坡滚落、堆积在坡底,即为剥落。
9 影响路基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影响路基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包括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新构造运动、地形地貌、自然气候和人类的工程活动等。
9.1 地质条件
9.1.1岩(土)体的地质性质岩(土)体的力学性质决定了边坡稳定性的丧失方式,如坚硬岩石边坡失稳以崩塌和结构面控制型失稳为主,而软弱岩石则以应力控制型失稳为主。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能越好,边坡稳定性越高。
9.1.2地质构造因地质构造关系到岩(土)体结构面的发育程度、规模、连通性、充填程度和充填物成分、以及结构面的产出状态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分析岩(土)体结构面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时,要充分注意岩(土)体结构面的产出状态与边坡面的相互关系,亦即结构面与边坡面的组合不同,边坡稳定性分为反倾稳定、顺倾稳定等不同形式。
9.2 水文条件“十个边坡九个水”形象地说明了边坡稳定性与地下水的活动关系。由于岩(土)体的力学性质受水的影响很大,地下水富集程度的提高不仅增大边体下滑力,而且降低软弱夹层和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导致滑动面的抗滑力减小。因此,治理边坡也往往是由于改善了水文(地质)条件而获得成功。
9.3 新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地震)最容易引起边坡形态、产出状态及水文(地质)条件发生改变而导致边坡失稳,其原因是地震产生的水平地震附加力促使边坡的下滑力增大、滑动面的抗滑力减小。
9.4 地形地貌边坡的形态和规模等地貌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较为明显,即不利形态和规模的边坡往往在坡顶产生张应力,并引起坡顶出现裂缝;在坡底产生剪切应力而促成剪切破坏带,这些作用均极大地降低边坡的稳定性。此外,边坡面与地质结构面的不利组合还会导致边坡结构控制型失稳。
9.5 自然气候大气降雨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气候类型不同时大气降雨量也不同。因此在不同的地区,由于大气降雨量不同,即使其它条件相同,边坡稳定性也不相同。
10 路基边坡的防护与加固
10.1
1)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工程地质和施工材料等情况,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用适当的工程类型或采取综合措施,以保证公路路基的稳定,并不要随意取消或减少必要的边坡防护工程措施。
2)在不良的气候和水文条件下,对粉砂、细砂与易于风化的岩(土)石边坡以及黄土类边坡,均宜在土石方施土后及时防护。
3)对于冲刷防护,一般在水流流速不大及水流破坏作用较弱地段,在沿河路基边坡设砌石护坡、石笼和水泥混凝土预制板等,以抵抗水流的冲刷和淘刷。
4)坡面防护一般不考虑边坡地层的侧压力,故要求防护的边坡有足够的稳定性。
5)对高而陡的防护构造物,设计和施工时要设置便于检查、维修的安全设施。
10.2 坡面防护
10.2.1种草及铺草皮
种草和铺草皮防护适用于边坡稳定,坡面冲刷轻微,且宜于草类生长的土质路堤和路堑边坡,用以防止表面水土流失、固结表土、增强路基的稳定性。
10.2.2植树
在路基边坡上合理地植树,对于加固路基有良好的效果。也可和种草、铺草皮配合采用,使坡面形成良好的防护层。
10.3 冲刷防护
公路路基和边坡的冲刷防护技术设施包括护面墙、干砌片石、浆砌片石、水泥混凝土预制块等。
10.3.1护面墙防护
为了覆盖各种软质岩层和较破碎岩石的挖方边坡,免受大气因素影响而修建的墙,称为护面墙。护面墙多用于风化的云母片岩、绿泥片岩、泥质页岩、千枚岩及其它风化严重的软质岩石,以防止继续风化。护面墙除自重外,不承受其它荷载和墙后的压力。因此,护面墙所防护的挖方边坡陡度应符合极限稳定边坡的要求。
10.3.2干砌片石防护
较软的土质路基边坡因雨水冲刷会发生泥流、拉沟与小型溜坍,或有严重剥落的较质岩层边坡,周期性浸水的河滩等均可采用干砌片石防护。
10.3.3浆砌片石防护
路基边坡小于1:1的土质或岩石边坡的坡面防护采用干砌片石不适宜或效果不好时,可采用浆砌片石护坡。采用浆砌片石护坡时应在路堤沉实或压实后施工,以免因路堤的沉降而引起护坡的损坏。
10.3.4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防护
在选择设计路基边坡冲刷防护类型时,有些地区缺乏片石、块石材料,此时可选择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防护。它比浆砌片石防护能抵抗较大的水流速度和波浪的冲击。
论文主要对路基施工中的土石方工程、特殊地基处理以及路基的排水作了介绍说明,针对特殊地基的处理采用了较大篇幅,其中针对不同地基采取不同的施工工艺,主要是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和保持路基整体稳定性 。
参考文献
[1] 李朝辉.公路施工技术[M]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 本书编委会 公路质量员[M]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9
[3] 闻德云 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质量控制技术手册[M]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0
[4] 王首绪 公路施工组织及概预算[M]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7
[5] 马先超 公路路基施工方法与质量控制相关探讨[J] 四川建材,2010
[6] 孙颖,孔晓波 公路路基施工管理重点的分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工程技术,
[7] 徐永远,方大云高速公路质量通病防治 [N]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 赵海瑜公路施工中的质量控制[J] 交通世界,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