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对联

小学生对联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对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生对联

小学生对联范文第1篇

上联:雨洒灰堆成(陈)麻子;

下联:风吹荷叶像(向)乌龟。

上联:狗啃河上(和尚)骨;

下联:水流东坡诗(尸)。

上联:孔子生于舟(周)未;

下联:光舞(武)起自汉中。

上联:莲(连)子心中苦;

下联:梨(离)儿腹内酸。

上联:师姑田里挑禾上(和尚);

下联:美女堂前抱绣裁(秀才)。

上联:士农工(宫)商角徴羽;

下联:寒热温凉(良)恭俭让。

上联:东不管,西不管,酒管;

下联:兴也罢,衰也罢,喝罢。

上联:闵子牵白牛,过王子店;

下联:白公骑乌马,赶公冶场。

上联:上海秀才下第,只为落书;

下联:华亭百姓受灾,皆因孽报。

上联:顺风帆逆风帆,帆迟帆快;

下联:涨潮橹退潮橹,橹直橹扳。

上联:船尾拔钉,孔子生于舟末;

下联:云间闪电,霍光出自汉中。

上联:猫儿竹下乘凉,全无暑气;

下联:蝴蝶花间向日,更有风来。

上联:披衣靸鞋而走,急事急事;

下联:弃甲曳兵而走,常输常输。

上联:立湖石于江心,岂非假岛;

下联:蒙虎皮于马背,谓是斑彪。

上联:叶落枝枯,看光棍如何结果;

下联:刀砍斧劈,是总督也要拔根。

上联:史笔流芳,虽无成功终可法;

下联: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上联:先生知其几乎,何为又入职方也;

下联:太史非附热者,奈何只管翰林耶。

上联:鸡卵与鸭卵同窠,鸡卵先生、鸭卵先生;

下联:马儿偕驴儿并走,马儿蹄举、驴儿蹄举。

上联: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

小学生对联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朗读能力;训练指导

小学语文中的朗读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对课文的理解与记忆,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想象力、鉴赏力,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

一、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朗读是一项很枯燥的活动,而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我们要设置一定的情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根据课文中的不同内容,设置不同的情境,找到生动而形象的切入点,为了提高效率,老师可以准备一些有趣的图片或者视频,或者利用课文自身带的插图,以让学生注意力更为集中,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对朗读训练很单调,而且容易让学生生厌,那么兴趣的重要性就很明显了。要运用情境法让学生想去读,乐于读成,能在朗读中找到自信、找到成功的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用心朗读,才能深入的朗读,才能感受到课文的丰富情感。

比如:《鹿和狼的故事》朗读时,为了表现出这篇文章中各角色的不同特点,我在学习前进行了情境设置。我先拿出准备的一些鹿和狼的头饰,把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角色表演,不但有对话,还设置了一个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对话,情境非常逼真,不仅学生理解了课文,而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注意力被有效的集中起来。再比如课文《小红帽》也适合这样的活动。有意思的是,小学生们都喜欢表演那些弱小、善良的角色,而都不喜欢表演凶狠的狼。经常进行这样的小游戏活动,学生的朗读热情很高,而且他们扮演的角色声音各异,有很多学生表演天赋被显现出来,这些学生的表演也给朗读教学增添了很多的颜色。

二、富有感情的朗读体现个性化

朗读是把文本用语言再创作,声音要求规范,把无声变成有声,从语言中表现出一定的情感,把思想表达出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与指导时,要明确对朗读教学的认识。第一,示范要准确优美,那就要从自身做起,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再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就会做到声情并茂,用语言环境与节奏来感染学生。通过朗读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语文,打出良好的语文基础;第二,地学生的朗读根式要统一要求,又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朗读,发现好的声音,好的方法,好的表情,老师都要鼓励,让他们把自己的个性继续下去。因为这些都是学生自己朗读方式,可有只有用自己的方式才能体会到课文的感情,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比如:《老人与海鸥》的朗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体现出课文中所包含的丰富感情,用它的感染力来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在朗读时一定要注意课文所表达的感情,而且要带着这样的问题进行朗读:“老人与海鸥的感情是怎样的?”、“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老人和海鸥相处是那么的默契?”“你能体会出老人去世海鸥那种什么样的感情?”等等。再找出你感觉课文哪个地方最为感动你?这样,学生都会各抒己见,并用自己的理解来朗读课文,这样,他们的个性突显出来了,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也异常地火爆。

三、对学生的朗读方法进行指导

对于小学语文的朗读不是随便让学生去读,而是提高他们能力的同时要对他们的朗读进行必要的指导,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技巧,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大声读,也不是毫无感情的读,更不是机械读。因此,老师要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影响学生,让学生对朗读的方法都有深刻的认识,从而让他们懂得在朗读的时候要懂得方法,从而提高朗读水平。比如:教师可以先做示范进行泛读,给学出做出一个正确的榜样,对文质兼优的课文更要做到示范流畅、感情饱满。抑扬顿挫的语调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朗读也可以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把生活艺术化,把课文艺术化,让学生从生活化的朗读中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学习地位。

朗读不仅是老师进行示范,当然,也有很多的示范方法,现代高科技技术产品就是老师进行指导朗读训练的很好的工具,比如,录音机、复读机、多媒体幻灯片等,也可以把这些声音进行处理,同一个人能表演多个角色。另外,在示范朗读的时候,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应的插图,让学生感觉到那种真切的情境,这样有助于提高朗读效果。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朗读教学时,可在电脑上准备一些地震的图片或影像资料,给学生播放,让学生对地震有一个深刻的印象,然后自然而然带入1994年美国洛杉矶那场大地震中父亲救儿子的坚定信念和艰辛挖掘,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受到深深地教育。最终救出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现代化技术的有效应用,更有利于良好课堂范围的营造。

总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不仅要求学会朗读,而且要求读出感情,学生对课文有很深刻的感悟。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朗读,多方面的运用身体感官,进行综合性的训练。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朗读,在朗读中体验到快乐,在快乐朗读中领悟课文内容所展现的美。朗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重视从教学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对学生的朗读教学进行熏染,指导他们朗读习惯要持之以恒,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蔡美香.谈低年级朗读训练的指导[J].小学语文教学,2008年07期

[2]韩丽华.提升朗读训练的有效性[J]. 河北教育(教学版),2009年12期

小学生对联范文第3篇

目前,学生的作业负担沉重,在课堂里做练习,放学后有时还得参加“基础班”、“补课班”或“智力班”等,无非也是完成各种练习。毕业班可能还要加码,参加课外的“提高班”,回家还要完成大量作业,“六?一”前夕我在区少年宫参加“五年级毕业咨询”,一位五年级学生离开家长,走到我的桌前诉苦:“老师,我们的作业负担太重了,每天作业都要做到很晚,有一次数学老师布置了一百零三道数学题,其中五十道是应用题!”这位教师“望生成龙”也够狠的!象这种不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却“堤内损失,堤外补”,练习题不加选择,进行“题海战术”,学生对数学课只能望而生畏!

这种现象一定要改变,从学校内部来说,一定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认为数学课的教学方法也要改革,除了采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学及实验动手等手段外,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通过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气氛,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有计划地对学生加强说话训练好处很多,主要归纳为以下四点:

1、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当然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不能说因为数学教学大纲中没有这个要求,而没有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责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我们各科教师都应从培养“三面向”人才的高度认识问题,有责任“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如果说语文学科,要求学生口头表达的内容更形象、生动的话,那么数学学科要求学生说话更准确、精练。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需要准确无误,并且逻辑性强,有时需当机立断的敏捷性,所以数学教师根据教材有计划地并严格训练学生说话,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2、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中明确规定,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的学习

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性质、法则是个难点。在平时测验、考试中错误率较高。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物、教具、电教演示或实际事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含义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多讲,理解其意。我们要防止死记硬背,但并不是说不记不背,对有些概念、公式,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背出,朗朗上口,加深理解,学以至用。又通过设计的各种练习,学生便会切实掌握这部分基础知识。

我在这里提出,要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并不排斥笔算,需要的是,要精选练习,不搞“题海战术”。教学中,要把学生的说及其它教学方法与笔算合理安排,达到最佳效果。那么,如何加强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说的训练呢?我认为至少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1.加强检查、考核。学校领导要深入教学第一线,经常听课,既是检查、鞭策,又是鼓励、促进,不断完善,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同时,学校里也可以试一下,可以设立数学口试,进行考核,量不要多。例如,可以出一道应用题,让学生说出其解题的思维过程,然后列式计算,即可。根据教学内容,也可以选择其它内容让学生口试。尽管口试的量不大,但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2.加强备课。不同教材,学生说的内容就不同,说什么?怎么说?在备课的时候,把这方面的内容也要备好,教师就能在课上训练学生说,说好,这项工作就落实了。

小学生对联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体育锻炼 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 小学生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体育锻炼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培植一代新人的须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校五年级的100名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问法,向研究对象发放100份问卷,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1.2.2 文献资料法

从图书馆和网上查阅与心理素质和体育锻炼有关的资料,为论文提供理论依据。

1.2.3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在对有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整理,从体育锻炼对学生的一些心理素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2.1 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很高

表1反映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情况。各种体育锻炼是很受学生欢迎的,从表1也能看出,有73%的学生喜欢体育锻炼,对体育锻炼很有兴趣。这说明学生喜欢参加体育锻炼,而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是奠定学生终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前提。

2.2 有益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改善

表2反映的是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前后对自身身体素质的评价情况。学生在没有参加体育锻炼之前,在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等方面普遍来说都比较差。从表2可以看出,在锻炼前只有21%的学生认为较好,有15%的学生认为不太好,大部分都属于一般。表3表明,在运动以后,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认为明显改善和有所改善的已经占了93%,这说明通过体育锻炼,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

2.3 有益于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性格的改善

通过表4发现,通过体育锻炼,促进了学生的意志力品质的增强,外向心理也得到了培养。学生意志力明显增强和有所增强的分别占了40%和48%。从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侯跟不上,学不好不能够完全坚持下来,但随着老师的鼓励和自身不断的学习,他们表现的越来越好。在体育锻炼中想要达到一定的效果没有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是很难坚持的。

2.4 有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

表5为参加体育锻炼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明显增强和有所增强的分别占了56%和29%,这表明参加体育锻炼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有较大作用。通过对一些学生的访谈发现,他们对人际关系比较敏感,经常表现出敌对、恐惧等不良心理。而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树立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合作意识,逐渐形成集体归属感、认同感和自我的价值感、责任感,从而能够更好的为确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剖析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的积极因素

3.1 促进智力发展,提高创新能力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得到充分发展,提高活动效率,还可以使其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乐观自信、精神振奋、精力充沛,从而对人的智力功能具有促进在作用。另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脑力劳动所带来的疲劳,提高学习的效率,并能充分挖掘和开发学习的潜力,提高创新能力。

3.2 强自信心,提高表现力、改善人际关系

培养学生自信,正确认识自我。自信心是在正确认识、评价自我的基础上提出的。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体育成绩好,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很活跃,示范也让他们来做,这些学生往往很自信,精神状态也好。而那些能力差的同学往往对自己没有信心,更不好意思去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甚至出现一定的心理障碍,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细致观察,有意识地为这些能力差的学生创造展示其优势、特长的机会,由简到难,逐步培养其自信心。同时,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让每一个学生逐步树立自信心,在集体中和大家平等相处。独生子女相对缺少同龄朋友的交往,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相对更封闭的生活环境中,独生子女们成熟得相对较晚,社会适应能力差,不善于与人交往,甚至连找朋友都要父母出面。参加体育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克服孩子们成长过程中这些不利因素。不像大多数课外补习班,上课时孩子们仍旧各自学习。体育运动的游戏性质让孩子们精神更松弛、性格更开放,接触同龄朋友时,更容易拉近距离。集体项目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个人项目可以锻炼孩子的自我表现能力。这些都是现代独生子们缺少、又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经历。让孩子们多参加运动,磨炼更坚韧的意志,培养更包容的性格,结交更多的朋友。

3.3 提高挫折的承受力,培养坚强的意志

在体育锻炼中有时会因为自身素质低、协调性灵活性和柔韧性差或动作难度过大等原因无法完成,造成心理障碍,产生挫折心理。有时候运动本身就是一种挑战,挑战极限,挑战自我,"胜败乃兵家常事",要勇敢的去面对困难,从中吸取教训,学会激励自己,勇于拼搏。如在耐久跑练习时,许多学生会出现"极点"反应,从而导致怕苦、畏难的情绪,通过老师及时的鼓励学生要用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教育学生在"极点"过后人马上就会倍感轻松,而且越跑越有劲。在精神上给学生以鼓励,使他们能坚持完成任务,在练习结束后要及时让学生回味,引导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勇气,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于拼搏的精神,这样今后在人生的旅途中才能勇往直前。

3.4 有利于消除心理障碍

许多国家已将体育锻炼作为心理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临床研究表明,通过参加一些慢跑,散步,徒手操等身体练习能有效地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增强自信。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减缓和消除由于学习和其他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的焦虑和抑郁症状,为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了一种合理有效的手段,防止心理障碍或疾病的发生。状态是影响心理健康的最主要的指标。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体育活动能让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融于集体中,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使人际关系和谐。

4.1.2 体育活动能使学生情绪稳定,能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促使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4.1.3 体育活动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意志品质,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4.2 建议

4.2.1 应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

4.2.2 应以有利于改善焦虑、抑郁、紧张和疲劳等情绪状态的运动为主。

4.2.3 在学生课余时间,应多开展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参考文献】

[1] 试论体育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周得秀.文教资料,2005,35:75-76

[2] 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J]. 王冰.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4);106-108.

[3] 体育与健康 [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小学生对联范文第5篇

还有一个十q的男孩子,四年级,个子高高的。爸爸在北京某企业工作,一年回不了几次家。妈妈因为工作也一直不能在身旁。他读四年级,妈妈领着他找我咨询,说孩子“好动”。咨询期间才发现,孩子喜欢班里的一个女孩。人家学习好,有点看不上他。可他就是忘不了她,有意摸过人家的手,无心学习,不求上进。

一、小学生的“早恋”

一些年龄大的小学班主任总是说,过去在小学根本没有“早恋”这一说,可是现在的孩子小学三、四年级就有写情书的。

孩子们成熟早,是普遍现象。老师、家长对孩子――特别是女孩与异性的交往十分警惕和担心,害怕她们会早恋,更担心她们由于无知和好奇而发生难以挽回的后果。孩子在心里爱慕着另外一个男(女)孩子,这本身正常不过,但家长和老师不知该怎么办。大多是围追堵截,严厉禁止,强制干涉。结果不能减弱恋人之间的“爱情”,反而会加强。

孩子对异性的一种探究,有些家长、老师不能正确认识,不了解孩子的心理,表现得紧张兮兮,盲目给孩子扣上“早恋”的帽子。如果发现一个学校有小男孩小女孩比较亲近,就会觉得孩子不正常了。这就是所谓的小学生“早恋”。

二、如何判别孩子早恋

18岁以下的孩子,异性长时间在一起,经常在比较隐蔽的地方交往就是早恋。也有的专家认为早恋是指在生理或心理上还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恋爱现象。

根据专家调查研究孩子早恋的具体表现:

1.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时常走神发呆,心事重重,学习成绩明显呈下降趋势。

2.出现不正常交往,经常出外聚会,或者找借口出外游玩,通讯联系明显增多。

3.突然变得爱打扮,常对着照镜子。

4.沉默不语,喜欢一个人呆在一边想心事发笑。

5.情绪起伏大,对描写爱情的电影、电视、小说感兴趣。

6.背着他人偷偷递纸条、聊微信,写日记,看到别人赶忙掩饰,常与异性来往。

三、小学生“早恋”的原因

究其原因,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致使孩子的青春期提前到来;加之网络、电视以及社会现象的不良影响。

根据调查发现,受开放性的文学、影视作品、当代文化接触的影响,一些网络不堪画面和动画片的影响;街边、公园一些成人行为的模仿;有些男孩子或者女孩子,他们在班级各项活动的过程中经常接触,这些都是“早恋”的原因。

四、如何对待小学生“早恋”

1.创设温暖和谐的家庭

家庭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没温暖、不和谐、缺乏爱的环境里,他的心理就会被扭曲。所以,家长和老师要积极配合,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自身的作用,做到家校合作,共同努力,正确处理好孩子的“早恋”问题。

总之,孩子间异性的交往并不是不好,而是好事情,家长和老师不必小题大做。要把尊重孩子放在首位。只要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去引导学生,有区别、有针对性地实施生理及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就能很快过去。这样,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也更为有益。

2.鼓励他(她)们多交往、多接触

我们的家长和一些老师把男女生相处视为高压线,不可碰触。其实对于男女生的交往没有必要避讳,反而要鼓励他(她)们多接触。让他(她)们经常合作,经常在一块开展有意义的活动,一起写作业、游戏,从小多相处、会相处,就见怪不怪了。要正视孩子们所谓的“爱”,他(她)们的“爱”和大人的恋爱是有区别的,也就是一些单纯的喜欢,班里有的同学学习成绩、相貌等各方面都比较好一点,可能会让一些同学羡慕,这算不上“爱”,他(她)们也不能完全理解“爱”。对他们应该开展青春期教育,真正利用好有关生理方面的课,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学会保护自己;利用好心理方面的课程,恰当地进行一些青春期生理知识和道德知识教育,了解即将到来的青春期是怎么一回事。让孩子觉得异性也没有那么神秘,用平常心来对待青春期问题,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早恋问题,化解“恋爱”危机。

3.遇“事”不张扬,要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