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医学论文

中医医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医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医医学论文

中医医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引疑探究自主学习思维品质

一、引导寻找疑点,启迪思维的灵活性

“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有疑问,才会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思考。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有疑,生疑,学会质疑。常用的方法有:

1、设问式引疑。即是在知识的关键处提出问题,启迪学生思维的大门,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时,通过教具长(正)方体萝卜横截的演示活动后让学生思考:把一个长(正)方体横截一刀后,它的截面与原来比,有什么变化呢?如果截两刀呢?这些截面有规律可循吗?从这种贴近生活的例子中得出:每截一刀,增加两个截面的规律。设问式引疑,能激发学生观察思考,寻求新的发现。

2、自学式引疑。即是让学生通过自学提纲阅读课文,激发学生形成渴求新知识的欲望,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如在学习求商的近似值时,学生通过自学提纲中的准备练习的铺垫,为后继学习近似值打下了坚实基础,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学生通过自学后有存疑生疑,就会急切需要解疑,进而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下阶段的学习中去。

3、悬念式引疑。悬念式引疑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和疑问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答案的需求,随后的讲授以形成对学生需求的满足。如在学习《有理数乘方》时,向每位学生发一张厚度为0.1毫米的白纸,让他们猜一猜:这张纸对折多少次就可以达到珠穆良玛峰的高度?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有的猜300次,有的保守些,猜100次……学生在认为不可思议的同时,又非常好奇。教师就势引入新课:“想知道对折多少次吗?学完这节课,我们便可解开这个谜。”这个悬念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之兴趣倍增,急于去学习新知识,寻求问题的答案。

引疑的方法还很多,如迁移式引疑、练习式引疑等,引疑的目的是启迪学生的思维。存疑生疑后,还要引导学生勤于质疑。在学习中形成“疑问”后,通过自学思考,自己不能解决,就要勤于质疑,只有这们勤于质疑,才会提高质疑的质量,善于质疑,从而也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二、鼓励提出问题,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为了鼓励学生敢于问、善于问,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融洽师生感情,与学生打成一片。如在课外多参加他们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求学,在愉快中成长。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问题提出后,教师逐一讲述,学生被动听或单一问答,然后让学生教条式记忆,再重复做单一化、模式化、静态化的练习,导致学生所学知识生硬不能灵活运用,教学效果很差。这种创新模式把具有丰富知识和思维价值的问题交给学生,即给学生主动权,让他们先自主学习、自主操作、独立思考、大胆实践与猜想等活动。

这种模式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切忌设问后马上让学生讨论或急着让学生个别发言或小组交流,这样,表面上非常热闹,但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太短,尤其是思维较慢的学生还没有经历知识的发现和形成过程,结果影响知识的掌握。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条件”时可编拟这样的问题:判断三角形全等仅需如:SAS,ABA,AAS,SSS三组对应量相等即可,那么判定两个四边形全等仅有四组对应量相等可以吗?在大家思考讨论后得出判定两个四边形全等至少应具备五组对应量相等,为此,让学生“分层探究,合作交流”以下三个问题:①请写出两个四边形全等的一种判定方法;②证明你的判定方法是正确的;③画图说明仅有四边对应相等的两个四边形不一定相等。

通过科学的设问,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思考讨论不仅使学生系统掌握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同时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并探索出四边形全等的条件,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观念,又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指导学生后反思,培养思维的完善性

中医医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议论文 重要性 文质兼美

一、全面了解,深入认识议论文教学

1、认识议论文的重要性。

议论文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阅读练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地中考试题中,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的文章,其实是呈三足鼎立的格局的。议论文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花很大的气力来翻越的一座高山,同时也是初中教学中最后翻越的那座高山,翻过去,才会一马平川。

2、认识学习议论文的目的。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议论文的阅读有如下表述: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大纲以及中考对议论文的阅读要求:阅读议论文,能借助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把握议论文的论点,明确文章的论据,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的论述层次,理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语言的严密性;作文要求:能写简单的议论文。

3、了解学生学习议论文的现状。

在议论文的教学中,教师在课上也对课文花费了很大的气力来分析,但有一部分学生还是看不懂,理不清文章的思路,找不准文章的中心论点。在做议论文的练习时,同样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特别是思辨性比较强的文章,有的学生不知所云。作文方面就更是差强人意。虽然在考场作文中很多省市在体裁上没有设置障碍,但真正写议论文的学生不是很多。写出高水平议论文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有些上了高中的学生,回到母校,诉说上高中的感想时,很多人写议论文没有有深度的思想,议论起来,头上一句,脚上一句,缺乏清晰的结构,语言空泛,索然无味。

4、理性分析议论文课文的指导作用。

议论文课文出现在九年级上册。如果从认知能力上讲,九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都有所增强,肯定是便于议论文的教学。但鉴于九年级的特殊性,很多学校在新年一过也就结课了。真正的接触课文教学的时间也就只有半年,并且课本中出现的议论文只在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在现代文部分没有出现议论性的课文。只是在古文部分,出现了孟子的三篇文章。所以说,议论文,在初中三年的教学中,只是在九年级才进行的。出现的时间有些晚了,在学生的心底形成的印象比较浅,学生做练习的时间也相对短。在教材中议论性文章出现得较晚,这是学生不能很好掌握议论文的一个客观原因。

二、提早加入一些文质兼美的议论文

教师广泛阅读,从中选取一些文质兼美的小议论文,时代感要强,要符合学生的生活,让他们觉得离自己的生活是很近的。在八年级下学期或更早一些时候提早引入,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又可以对他们的思想有一定的指导性。对议论文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过去教材中出现的那些典范性的文章也可拿来使用。

三、课前优化备课,使上课有的放矢,收放自如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议论文相对文学作品和其他文体,显得比较枯燥,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学生就可能产生厌学情绪,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因此,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主动、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让学生真正愉快地参与教学中来。教师不能唱独角戏,不能将学生置于配角之中。要通过各种方法(如故事引入、生活现象引入、设置情景讨论引入等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要看效果,必须让学生思维行动起来,参与进来,并通过积极内化,才可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四、课中有效组织,调动学生,随机应变,促成教学目标的完成

课中活动的展开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如何有效组织是门学问,组织不当,不仅耽误时间,而且影响学风班风。对于提问,要根据问题的不同层次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尽量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言机会,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有持续的学习兴趣;对于小组讨论,则要把组员各自的分工提前安排清楚;对于学生表演、演讲、辩论则尽量找反应敏捷有意愿有能力的学生,这样不仅少尴尬少冷场,还给其他同学一个学习欣赏的机会;教师的讲解应该饱含激情,用通俗而生动的语言去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在愉悦中去记忆思考;对学生的评价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引导他从正确的方向去努力;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则要分析原因,随机应变,通过改变策略或降低难度来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掌握。总之,学生是一个个思维、个性、能力迥异的学生,教师也应该是一个灵活善变的老师,课堂也应该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堂。

五、联系学生的实际,增加写作练习

中医医学论文范文第3篇

在社会生产力低下的远古时代,人类依靠采摘植物和渔猎生活,神农氏便生活在这一时期。通过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生动而形象地反映了人们认识药物的过程。在人们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就常出现有误食有害的“食物”产生呕吐、腹泻等反应甚至中毒,人们也偶然间因为吃了某些“食物”而使本有的腹痛、便秘等病痛得到缓解。通过长期经验与实践的积累,人们逐渐对一些植物的治疗功效有了一定的了解,便能在觅食时有意识地进行辨别、选择,便开始在出现一些病症时尝试着用某些植物来帮助解除这些病证,这便是药物的萌芽。古人通过积累,从最初的无意识的体验,到有意识的尝试及观察,逐步形成了后来治病的药物的认识和理解。中药都是来自于自然界的自然之物,中医的理论便是来自于对自然的认识;中医就是利用自然界中的各种之物来纠正人体与自然不和谐之病的,人们在通过对自然之物的了解,探索沟通身体与自然药物之“和”的过程。

二、中医整体观——强调人与自然“和”的状态

古人发现了“天人相应”的时空观,表现在《灵枢•岁露论》中:“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这一理论地揭示了自然的变化与人的生理变化及疾病的发生的相互影响。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息息相关,人体各部分是共同合作的,构成一个整体。中医学理论充分体现对人与人的生命尊重,同时,“天人合一”的理念显示敬重人就是尊重大自然的规律,这是中医学的出发点。博大的中国古代文化为中医药文化的蕴育提供了温床,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奠定了中医的基本思想整体论。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强调四季与昼夜的变化与人体的生物钟是相对应的。中医认为人的作息及行为必须与自然节律相协调一致。中华民族自古推崇生活规律,勤劳又有节制。平民百姓对中医养生之道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崇尚饮食劳作皆有度。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手段也是中医在诊断疾病的时候也非常重视的,它能通过最大限度地从病人身上收集“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机体的特殊状况及机体与环境的相关信息。比如,生活在较潮湿、寒冷的南方,易得痹证、湿证容易表现为消化系统的病症如腰腿疼、腹泻、恶心等;生活环境干燥的北方易上火出现口腔溃疡、痤疮、便秘等病症,这是从人与环境着眼看中医的“和谐观”。总之,中医以其独特的人与自然的“和”美学观,在疾病治疗、卫生保健和疾病预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大众健康做出了贡献。

三、治疗原则——阴平阳秘之阴阳调“和”美

中医理论中一个重要治疗原则是以“阴阳”的相互关系为指南,同时讲究寒热、虚实和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它将疾病看作是身体各个部位机能失衡的结果。阴阳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辩证关系。“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盛则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的这一句话则概况了中医理论的根本原则是以阴阳的关系为基础的调和之法。从阴阳的关系入手,使阴阳调和,机体恢复常态。同时强调人与外界的自然环境也是一个阴阳调和的整体,因此中医治疗需考虑除人体自身之外的地域、时间、季节等等关系的阴阳关系,最终使阴阳达到“和谐”。《素问•至真要大论》强调:“谨察其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这个“平”就是阴平阳秘,就是“和谐”,就是机体内部的和谐。机体出现病态就是人体内部“不和谐”造成的结果。阴阳之和还体现在中药的升降、散收、寒热、攻补关系中。在方剂配伍中,常常注重药物的升降配伍,如四逆散,方中用柴胡疏肝透热,只是泄热行气,以此一升一降调畅气机,透解郁热。又如升中有降的补中益气汤、升降通用的清胃散、降中有升的参苓白术散等。寒热通用一般用于治疗寒热错杂之症,如半夏泻心汤、黄连汤、定喘汤、九味羌活汤等都是寒热并用的方。攻补兼施也是中医治疗法则中重要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药物的布艺与祛邪配伍,从而达到邪不伤正,扶正不碍邪的目的。如参苏饮、人参败毒散、乌梅丸等都是攻补兼施的代表方。

四、组方法则——“君、臣、佐、使”之“和”谐美

中医医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疑问;议论

为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我对学生进行“疑―问―议―论”四点的培养作出要求,这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现在对“疑―问―议―论”进行分析。

一、引导学生寻找疑点,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学生对问题有了疑问,才会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发明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为了能够更好地启发学生,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思维,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作为教师就必须积极地引导学生,使自己的学生能够存在疑问,产生疑问,学会质疑。

1.问式引疑

教师要在教学知识点的关键地方以及需要学生加深认识的地方对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帮助和启发学生开动脑筋,锻炼学生积极的思维。比如,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之后的练习中,我把三角形的底边分成两等份、三等份、四等份等,然后把各等份点与顶点连接,问学生:所分成各三角形的面积分别是原三角形面积的多少?三角形的面与原来相比是否有变化呢?是否有规律可找?不断引导学生能够从满足到再次产生疑问,从而使学生得出“三角形每多一个等份点,所得各新三角形的面积的分母将会增加1”的规律。这种通过设问式引疑的方法,能不断激发学生自己观察思索,从而有新的发现。

2.自学式引疑

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例题和习题,找到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投入学习。如,初一的鸡兔同笼的问题,鸡、兔的头、脚各有多少呢?这是为什么?如果这个问题用方程该怎么解答呢?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后有了疑问,迫切需要解答疑问,就会自己积极地去学习。

3.图解式引疑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引出疑问,从图形上展开思维,深刻理解概念,更好地掌握知识,正确地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多边形的对角线和的公式时,我先出示了一个四边形,让学生找出有多少条对角线。五边形呢?六边形呢?它们的对角线的和又有什么规律,学生通过观察图形总结规律,从而得出多边形对角线和的计算公式。

二、鼓励提出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如果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产生了疑问,就会想办法解决这些疑难问题。但是如果学生不把疑问转变成问题并且提出来,教师就不会了解学生心中的疑问。所以把“疑问”转化成问题提出来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培养和鼓励学生能够做到敢问善问,必须改变教育思想,要和学生打成一片,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不断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平时生活中多和学生一起谈心娱乐等。讲课中要不断鼓励学生有问题要提出来,让不愿意问问题的学生变得敢问。当然提问要有针对性,抓住重点提问,不要重复提问,这样学生提问题的质量便会有所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三、组织参与议论,形成思维的开阔性

如果学生对新知识有问题不明白时,要抓住时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充分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的思维变得开阔。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讨论理解这个环节不可或缺。这样才能使得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学习的过程,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这样可以使学生、教师、课本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但是一节课只有45分钟,课堂上还必须保证学生练习的时间,如果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言是不可能的,因此我组织能让学生都参加的讨论,可以是几个讨论,也可以是大组或者师生共同讨论。讨论的时候,中等以下的学生重在全面掌握知识,中等以上的学生重在突破难点,这样可以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教学。

四、指导概括论述,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由于分组讨论已经充分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就可以从小组里面抽学生或者派代表发言,论述各小组的思维方法,最后进行总结概括。我还要求学生的论述语音要规范,从而可以得出更科学严谨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我在教学中能够较好地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鼓励学生多听、多问、多说、多思,学会大胆质疑,能够人人参与讨论。把课堂教学转化为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把培养学生“会学学习”的任务切实地落实到教学的过程中,我着重抓了“疑―问―议―论”4个要素,让学生能学得积极,学得主动,促进了他们思维发展,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汝平.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D].重庆师范大学, 2005.

中医医学论文范文第5篇

1、针灸教学与基础课的紧密结合

在针灸教学过程中,机械讲解后学生很难准确掌握取穴要点,而在可见的解剖学相结合,就会立竿见影。例如天突穴的取穴,如果是简单的以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取穴,极易出现医疗事故。由于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位于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深层左右为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皮下有颈静脉弓、甲状腺下动脉分支;深部为气管,再向下,在胸骨柄后方为无名静脉及主动脉弓;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因此在针法操作时,先直刺约先直刺约0.3寸,将针向下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1-1.5寸,不可过深。针尖方向要靠近胸骨柄,不可斜向后过分贴近气管;要向下直刺,不可偏离正中线向左右两侧。深刺时针感空松,病人有咽喉部紧张感。本穴针刺不能过深,也不宜向左右刺,以防刺伤锁骨下动脉及肺尖。如刺中气管壁,针下有硬而轻度弹性的感觉,病人出现喉痒欲咳等现象;若刺破气管壁,可引起剧烈的咳嗽及血痰等现象。如刺中无名静脉或主动脉弓时,针下可有柔软而有弹力的阻力或病人有疼痛感觉,应即退针。避免由于知识的缺失而为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再如太阳穴的正确位置是由眉梢到耳朵之间大约三分之一的地方,用手触摸最凹陷处就是太阳穴。但是仅此一点点的讲述远远不能达到以后临床应用。因为1、太阳穴是颅骨骨板最薄弱的部位太阳穴的位置是颅顶骨、颧骨、蝶骨及颞骨的交汇之处。此处是颅骨骨板最薄,而且是骨质脆弱的部位。颅骨为一层坚硬的骨板,对脑起着保护作用。颅骨骨板各处薄厚不一,平均厚度为5毫米,最厚处为1厘米。而太阳穴处的骨板厚度仅为1-2毫米,是颅骨最薄弱的部份,受到打击或挤压,很容易形成骨折。骨折后可直接影响脑的功能。2、太阳穴深层颅内有众多的出血来源在颅内的这一部位,血管分布相当丰富,因此构成了众多的颅内出血来源。起于颌内动脉的脑膜中动脉,在硬脑膜外沿颞骨鳞部向上行走,并在太阳穴处的颞骨鳞部分支为脑膜中动脉前、后两支。同时,脑膜中静脉也与脑膜中动脉相伴行。在颅内更深一层的硬脑膜下,还分布有大脑颞叶的皮质动、静脉。3、颞骨动脉沟和骨管构成了一个明显的薄弱带由于脑膜中动脉紧贴颅骨下行走,因此在颞骨鳞部形成了非常特殊的解剖特点。太阳穴深层组织中的脑膜中动脉,在颞骨鳞部内面的骨板上形成了一条较深的骨沟———颞骨动脉沟。这条骨沟在本身就很薄的骨板上,构成了一条明显的薄弱带。打击太阳穴,往往首先容易在这条骨沟上造成骨折,而颞骨动脉沟处的骨折,又多容易累及骨沟内的脑膜中动脉损伤,引起颅内血肿。

2、中医妇科学习中,多方面强化教学

中医妇科教学,培训临床思维,课堂无论病案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虽然使学生对于临床有了一定程度的真实感,但毕竟只是模拟。而且受课时数的限制,不能充分发挥。所以临床实习对于学生就是真刀真枪的演习,弥足珍贵。在实习带教中,学生通过自己面对患者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等,结合自己课堂所学知识的同时迅速分析思考,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实践能力。其中,能否收集到真实、全面而重要的临床资料以便得出正确的判断,本质上是对其临床思维能力的考验,也是一种语言艺术的锻炼。比如妇科的体格检查,由于部位隐秘,患者会有不适感,不可能作到人人动手或观摩,因此询问病史在实习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不孕症”、“痛经”、“闭经”、“盆腔炎”、“宫外孕”等都可通过询问病史获得重要的诊断线索或初步诊断。如宫外孕病史,有的患者往往没有典型的停经史,就需要我们非常仔细的询问,任何一次异常的月经量少、周期略长、或经期延长、或淋漓不净都可能是异常月经的表现,需要行妊娠试验以验证判断。

3、中医学生,西医知识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