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集控实训总结

集控实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集控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集控实训总结

集控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杨宏民(1968-),男,河南偃师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动力系,副教授;杜雅琴(1971-),女,河南南阳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动力系,副教授。(河南 郑州 45000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045-01

在电力生产技术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火力发电厂集控运行职业体系是一个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动态系统,集控运行人员必须具有发展的应变能力才能适应需求。另外,在火电厂集控运行技术中技术发展的综合化特征体现得比较突出。集控运行专业的技术人员既要有动力设备、电气设备的专业知识,又要熟悉自动控制系统的理论,还要有运行质量的控制能力。比如机组在长期运行中出现故障,如何及时、正确地处理对于整个电厂的安全可靠运行是非常重要的。运行人员处理这些问题前必须首先判断故障点,了解出现故障的具体原因、严重程度及处理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方法。同时还应认识到违反操作规程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提出正确的处理步骤及事故预防措施。因此集控专业课程多、新知识多,学生不但必须学习掌握足够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操作调整动手能力才能适应工作岗位要求。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目前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被列为省特色专业建设点。该专业也是学校的重点专业,为了满足企业和现场的要求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工作,增加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学生实训教学环节及教学时数,适当压缩理论课时,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但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并不大,对设备控制调节水平提高有限,和现场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是一个技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运行操作能力。因此,该专业毕业生除有很强的现场操作技能和素质外,还要掌握相应层次的专业技术理论,具备很强的技术应用,在深化教学改革的同时不能降低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要求。要求学生在熟悉设备操作步骤的基础上强调机组的集控运行调节能力,而调节能力主要考查理论知识的掌握理解及应用水平,以往的教学并没有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水平。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要求,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学会操作过程,因此学校确定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方向,解决理论与生产实际相脱离、理论教学与实训环节作为独立课程分开教学等问题,突出实训为理论服务、理论为实际生产服务的思想,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及高职教育新理念,把以往实践教学模块课程根据课程特点逐渐和理论模块课程相互融合,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为现场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具有明显的发电行业特点,我校紧密结合企业实际,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规范,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大框架下,结合本专业特点采用先机、炉、电、辅机分专业学习,最后进行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过程,归纳出校企合作、理实一体、分层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1.校企合作

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开发及内容改革,参与教学过程及考核,共建实训基地。

(1)产学结合、校企互动,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优质的核心课程,突出课程的开放性和职业定向性,根据火力发电新技术发展变化和企业要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制订教学计划、授课计划和教材编写工作。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授课,其中企业专家重点承担实践性强、与现场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部分,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2)由企业、学校联合调整、选定课程内容,根据企业需求安排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

(3)组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对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进行改革,每门课程以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可操作性的实训项目为内容,把必须掌握的知识融入课程中,以实训项目需求驱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形成相应的实训过程考核机制。对已确定的实训项目安排专人在教学中实际应用,通过实践总结经验与教训,对实训项目进行完善。

(4)校企合作共建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拥有教学、实训楼,有较为完善的汽机、锅炉、电气、热控等专业实际训练设施,为学生基本技能、专项技能训练、理论知识学习提供了优良的软、硬件支持。同时也满足了职业技能竞赛、教师工程实践和科研开发的要求。校企双方人员根据实施效果不断完善实习计划和相关管理制度,实训基地共建共管,实践教学共同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实训和顶岗实习的质量水平。

(5)在课程教学评价和考核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吸纳

行业企业和社会有关方面专家参与考核评价。引入电力行业企业职业资格证书(中级工)认证培养,即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除获得毕业证外,还应考取其中一项职业资格证书。

2.理实一体

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及高职教育新理念,把以前的理论和实践课充分融合,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不再分开,逐步取消单独实训课程,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通过改革使教学中电厂设备结构布置、电厂运行原理及调整操作等学习难点得到解决。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练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现场感、真实感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理实一体化教学降低了学习理论的难度,以前两课时解决的内容在理实一体化的环境中可能一课时就解决了,而且效果更好。因此一体化教学不仅没有减少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这样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提高学习效率,减少学时,适应了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课程多、课时多及新知识多的特点,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

3.分层递进

(1)按照由基础到专业、由单项到综合的原则安排三年的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遵循能力成长和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规律,按照能力递进培养的方式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其课程组成包括公共基础领域课程、专业知识领域课程、综合素质拓展和专业素质拓展课程。

(2)专业知识领域核心课程按照火力发电厂集控运行专业课程特点,先汽轮机、锅炉、发电机、辅机、控制仪表等单专业学习,再综合学习训练。单专业对应课程有汽轮机设备及运行、锅炉设备及运行、电气设备及运行、泵与风机、热工控制及仪表、发电厂电气设备等,综合学习课程有单元机组集控运行、热力发电厂、火电机组运行仿真实训等,符合由单一到复杂、层层递进的学习规律,即先机、炉、电、辅机分专业学习,最后综合实训、顶岗实习。

三、专业知识领域课程理实一体化改革

1.融合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

原有的单独实训课程有制图CAD、锅炉阀门管道系统安装检修实训、水泵安装检修实训、汽轮机本体安装检修实训、电气运行实训、电站锅炉运行实训、电站汽轮机运行实训、专业实训及仿真实训。本次改革的重点是逐步取消以上单独实训课程,把实训和相应理论课程融合,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融合后课程如表1所示:

2.制订课程标准

融合后课程按照理实一体化思想制订课程标准,要求专业知识领域课程4节连上或全天上课形式实施。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转换及时,解决了以往学生学习理论枯燥、参加实践目的不明确的困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加强理实一体化教室及实训室建设

为满足专业知识领域课程理实一体化改革的需要,学校加强了理实一体化教室及实训室建设。

(1)在原有实训室的基础上改建一体化教室,根据不同学习领域课程有目的地建设不同理实一体化教室,把原有的电厂设备、工程挂图、设备模型转移到实训室,每次授课均配现场照片、模型及图纸,努力实现实物教学。这样课堂上以前很难讲明白的设备结构布置问题学生就一目了然了,他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设备的运行原理上,这样更符合火力发电厂集控运行专业的职业特点,更接近实用。

(2)创造真实与仿真实训环境,火电厂仿真运行是仿真性训练教学,与在电厂集控室操作相同,可以实现机、炉、电、辅机的系统运行及事故处理,这样学生在学校所做的实训就是其第一任职岗位所做的工作,使学生在企业的适应期最大限度地缩短,达到工学结合的目的。

(3)校企合作共建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保障了学生专业实训和顶岗实习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集控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控加工编程与实训 高职 一体化教学 深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143-02

数控加工技术是现代制造的基础,同时也是现代制造的核心,其先进性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战略地位和综合国力,全球的制造业强国都在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推进本国数控技术及其附属产业的发展。然而,当前我国掌握数控技能的专业人才不仅数量短缺,在质量上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也存在着明显差距。因此,我国需要加强数控加工人才的培养,而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高职院校更是责无旁贷。高职院校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应以区域内行业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其所培养的数控专业学生,要求掌握有关数控技术的知识,具备熟练应用数控机床的专业技能,并能通过训练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以便能更快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服务于区域、行业发展。

一、“数控加工编程与实训”课程教学初次改革及其成效

近年来,众多高职院校在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不断探索,加快教学改革。鉴于“数控加工编程与实训”课程所要求的较强理论性和较强实践性,课程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的特点,许多高职院校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完成了对课程的初次改革,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项目化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项目化教学以工学结合、行动导向、项目载体、任务驱动、素质渗透、学生主体、理论实践一体化等为精髓,是当前职业教育提倡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一种,也是国际国内备受推崇的效果优秀的职业教育方法。“数控加工编程与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后,教学过程如表1所示。

表1 初次教学改革的教学过程

实施步骤 教学内容 实施过程

一 理论教学 教师教、学生学

二 布置任务 教师下达、学生执行

三 示范操作 教师实践、学生观摩

四 填写工艺文本资料 教师给出模板、学生分析填写

五 加工实训 学生模仿加工、实机操作

六 上交文本资料、实物作品 教师评定成绩

通过教学实施可以发现,初次改革仍存在以下弊端:一是工作任务简单。教师在设定任务时,要综合考虑整个班级甚至整个年级学生的制作水平的差异,不便于设计形状复杂、精度较高的零件。二是从教学模式上看,虽然形成了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但是由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做,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创新思维受到限制,单纯地模仿教师的行为,也不能对学生进行个性培养,发挥每个学生的自身优势。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一个班组只要有一人加工出零件,本班组的所有人就都能加工出该零件。三是实训室、设备的利用率较低,不能优化实训室、设备的使用,造成了人力、物力资源等的浪费。

从教学内容和实施过程中不难看出,虽然经过了改革,但教学的主体仍然是教师,学生围绕着教师的教而学。教学过程中的乏味、无新意依然存在,教与学的双主体性来能体现,学生的能力提高不明显。

二、“数控加工编程与实训”课程教学的深度改革

为了切实地达到培养学生设计、分析、动手实践、职业素养等综合能力的目的,应遵循高职学生的发展规律,在已有改革基础上,对“数控加工编程与实训”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再定位和再剖析,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对教学进行二次改革。

(一)前期课程及其培养目标

在学习“数控加工编程与实训”课程前,学生需要先进行机械制造类基础课程的学习,实现相关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如表2所示。

表2 机械制造类基础课程及其培养目标

课程名称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机械制图 能用图样正确表达零件结构、工作原理、技术要求

机械制造基础 掌握机械工程材料和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一般规律、机械制造基本方法,具备对一般机床的实际操作能力

机械制造技术 能对机械制造过程有总体的、全面的了解,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具备制定工艺规程的能力,具备对制造系统、制造模式选择、决策的能力

(二)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步:理论教学、零件设计、工艺设计。相对而言,数控机床操作的危险性比普通机床要高,因此在“数控加工编程与实训”课程中理论教学是不能忽略的,学生必须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进行实践操作。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讲授编程理论的主体,学生以自己的灵感为载体,自行设计零件,绘制图纸,为之后的实训做好前期准备。教师在此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不断提出新的工作要求,学生每人必须自行设计车削零件、铣削零件各一件,所设计的零件必须包含圆弧、内外螺纹、槽、孔等具有典型加工工艺的结构。教师对学生所设计的图纸进行指导并帮助学生进行修改分析,注意强调零件的结构工艺性。结合实训室设备的加工精度,再适当调整工艺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控制加工的难易程度。完成设计工作之后,进行工艺规程编写任务,制定并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培养学生合理利用现有的生产条件,制定出合理并且经济有效的加工方法进行生产加工的实践能力。整个步骤,实质既是一次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又是一次综合应用基础课程的过程。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激发了学生学习好奇心;对教师而言,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教学变得新颖、灵活。

第二步:综合编程、仿真实训。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行相应零件的数控编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合适的仿真软件,演示更为直观,也提高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可获得及时的反馈;每一位学生针对零件编写好程序后,可以利用数控仿真软件进行校验,及时发现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降低了直接上机操作的危险性,确保实训加工的顺利进行。每个学校的数控操作系统的数量、型号都是有限的,利用仿真软件的操作,能够使学生了解多种操作系统的操作特点,做到举一反三,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就业信心,缩减学校和企业的时空差距。

第三步:数控机床实训加工。教师结合实训用机床的操作特点,重点讲授数控机床操作和仿真软件操作的区别以及安全操作事项,侧重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数控程序必须经过仿真软件验证无误后方可输入数控机床进行运行。为了生产安全和降低耗材的使用,可以先使用尼龙材料等非金属材料进行试切削加工,加工成型后,再进行金属材料的切削。在整个步骤的实施过程中,始终按照企业的生产、管理等标准执行,模拟企业的分工制,按实际工作过程组织和实施教学,加强学生机械加工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第四步:零件检测、分析总结、答辩评定。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主体特征,与之前教师直接检测零件、评定加工成绩所不同,学生将加工好的零件对照自己的设计图纸进行检测、计算超差,将测量结果进行汇总以便于后续分析。每一位学生将零件实物和测量结果与教师进行面对面互动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加工结果和设计图之间的差异与学生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找出超差原因,鼓励学生思考。不再出现过去教师提问、学生答辩的紧张气氛,将答辩、分析总结、评定等融为一体。

三、深度改革效果

深度改革后的整个“数控加工编程与实训”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每一个步骤都体现着“教、学、做”的一体化,并且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完全区别于初次改革的“教师教、学生纯粹模仿制作”的模式。同时,充分地挖掘了每一位学生的潜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对学生个性培养,因材施教,将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实物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机械类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很好地帮助学生在就业后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对教师则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收集更多的资料,进行周全的考虑,做好充分的准备,尽可能地接近企业生产的模式来进行教学,力求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实训设备管理者在实训的前期准备阶段、实训进行阶段以及后期收尾阶段,都应该做好全面的统筹安排,做好设备的日常保养,准备好各类耗材,确保实训的顺利进行,同时保证为下批次的实训奠定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数控加工编程与实训”课程教学改革需要紧密地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教师的全面细致剖析、设备的综合利用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虑,还应阶段性地分析总结以往改革的利弊。只有多方面多层次的共同努力,才能不断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为数控加工人才的培养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易志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数控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

[3]黄淑芳,刘棣中.高职院校数控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轻工科技,2012(1)

集控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中职;数控加工实训;实践探索;实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2-0125-02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选择典型项目,通过师生共同完成若干个完整的项目,提高学生学习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突破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发展能力、社会能力,是职业学校专业教学中探索创新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一般企业对数控设备都有具备独立操作能力的要求。因此,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就显得特别重要。传统教学中,学生的主要学习目的是为了全盘承接教师所掌握的现成的知识和技能,而项目教学的显著特点是把科目变成项目,把业务变成任务,把课堂变成现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发地寻找完成项目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和学生都充分体会到,项目引导下的自主式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同样,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相对独立地处理,是项目教学的重点。按照项目教学的运作程序,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到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主负责。在这些环节中,学生既要学,又要做;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为了做,做促进了学。

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中的实施中,最终的结果固然重要,而完成项目的过程则更重要;技能的掌握固然重要,而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则更重要。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学生在理解和把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且有了难得的创新体验。项目教学也是运用最新知识和全新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中的实践

(一)选取项目,明确任务

项目是指生产一件具有应用价值产品的任务。因此,项目的选择和设计要与教材相配合,还要与企业生产过程有密切关系,有一定难度。笔者以“塑料碗凹模的加工”为例,根据学校实训设备条件和项目任务要求,班级进行分组,明确工作任务。

(二)紧扣任务,分工协作

步骤一:明确知识点。一个项目涵盖的知识点一定不止一个,如设计内容、绘制图纸、三角函数计算以及金属材料等等。教师要在学生参与讨论的前提下,在顾及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确定完成该项目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而这些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应该为该项目后续过程的完成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步骤二:指导对零件图纸的分析。制定加工工艺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对图纸的正确分析。在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深入了解对工件图样分析的具体内容、恰当方法和终极目的。另外,在零件图样的分析过程中,学生一定会产生很多疑问,要设置相关环节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各种方法和途径去解决这些问题(见图1)。

步骤三:小组进行方法讨论。(1)确定加工工艺方案和路线,选出本组最佳的加工思路。同时进行小组间的互评。(2)编写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卡(见下页图2、图3)和加工程序单(见表1)。每个小组一台数控车床,输入程序,加工零件。教师针对现场出现的各种情况,实时启发学生寻找解决的办法。

步骤四:质量评估。在质量评估中,要依据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原则,努力实现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将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的测评结合起来,对学生在项目实施中的参与程度、所起作用、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及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其中,“评分标准”(见表2)和“生产质量报表”是评估体系的具体体现。最后,生成质量报表(表略)。

按7S标准对学生实训中的课件综合质量提出严格要求,并通过报表呈现。(1)出勤:考核上岗到位率,包括早退、迟到、缺勤等。(2)产品:实训时制作课件的型号。(3)产品情况:审核产品的合格与否,包括产品的精度及生产产品的规范性,但前提是产品的精度一定要合格,产品才会合格标准。(4)废品:就是产品没有达到合格,对于废品的数量都有规定,每个不同的产品对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量化。(5)安全:包括个人的安全、刀具的安全及机床的安全等。(6)卫生:车间中划分若干区域,都有学生负责,每次实践后的卫生情况都纳入考核。(7)规范程度:学生从进入场地开始,直至上机操作时的规范都在考核之列。

步骤五: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总结由图纸到实物零件的整个完成过程。并交流以下问题:(1)复合循环指令的精车轨迹的功能有哪些?(2)G70指令是怎么执行的?(3)这些复合循环指令各参数的含义是什么?

步骤六:教师总结。教师在课后总结的同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出本次课的重要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联系理论教学要点,引导学生扩展思维,突破工艺实训课程的内容框架,形成探索与创新的延伸。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中取得的实效

在项目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人人获得角色,激发了学习兴趣。师生默契配合,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准绳,在师生之间形成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项目教学法在数控专业课堂中的有效运用,使学生综合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第一,学生兴趣浓厚,技能水平显著提高。通过项目教学在课堂上的实践,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都有大幅提高,技能训练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上课时学生精神抖擞、情绪高昂,踊跃参与课堂的各项活动;大胆表现自己,课堂教学气氛扎实、热烈、轻松。我校2009级高级工的通过率达85%、2010级数控班学生的数控车中级工考核通过率达95%以上。

第二,学生协作密切,综合职业能力明显提高。在项目教学中,学生模拟企业的生产行为,以企业的生产质量要求进行训练,让学生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在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中,从分组、图纸的分析、加工工艺的选择、编写工艺卡和程序单到生产质量评估,都是学生在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的基础上各司其责,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最终顺利完成任务,从而提高了职业综合能力。

第三,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及位置要求提高了。在项目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确立后,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大大提高了。引入项目教学法后,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中心人物,却成了“灵魂人物”。在传统模式里教师是“教学”,在新的模式里,教师是“学教”。在学生介入教学而教师介入学习的互动中,数控加工实训的项目教学取得了整体的突出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建平.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全新挑战[J].教育发展研究,2002(1).

[2]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3]杨进.论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集控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CAXA制造工程师; 特征生成; 轨迹仿真; G代码; 数控加工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1-12)-0073-01

CAXA制造工程师是一款集三维设计,虚拟仿真、自动生成G代码为一体的多功能设计制造软件,是由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设计研发的,具有很好工艺性,且高效易学的数控加工编程软件。被广泛应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的教学中。

下面我就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阐述怎样在数控铣削加工实训教学中,应用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完成零件从造型设计、轨迹仿真、生成G代码到数控铣削加工的全部过程。我将按以下顺序进行说明。

一、零件的实体造型

应用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对加工的零件做实体造型,是数控铣削加工实训教学中的第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们主要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确定零件的造型思路

好的造型思路,是保证造型过程顺利进行的基础。根据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的造型特点,我建议选择造型过程中产生特征树长度最短的方案。因为对于同一个零件的多个造型方案来说,如果产生的特征树过于庞大,会导致后续编辑、驱动等常规操作都受到影响,严重的会导致后续造型无法进行。所以我认为造型思路是决定造型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2.对加工零件做图纸分析

在确定好零件造型方案,开始造型前,对零件图纸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对图纸的各项要求都分析透彻了,造型才能更容易进行。反之,如果我们在没有分析好图纸要求的情况下就急于造型,很可能给后续的工作带来麻烦。因此,为了更好的理解图纸内容,还应对零件的功能、用途进行相关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造型方案的正确性,从而达到最佳的造型效果。

二、零件的轨迹仿真

零件造型结束后,我们就可以开始仿真了。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在对零件实体造型的基础上,提供了强大的仿真功能。零件在开始加工前都应进行轨迹仿真,通过仿真加工我们可以真实的感受到零件加工的整个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但要注意设定合理的仿真参数,这样才能保证仿真过程的顺利实施。多数零件的仿真过程都是按照生成粗、精加工刀路轨迹的形式进行的。具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生成粗加工刀路轨迹

我建议根据加工零件的整体结构特点,选择最为合适的粗加工刀路轨迹进行仿真。仿真加工参数设置可根据零件实际尺寸自定,具体过程就是按照状态栏提示的信息,配合填写粗加工参数对话框即可。待粗加工轨迹生成后,将生成的轨迹作“隐藏”操作,以免与后续生成的精加工轨迹混淆。

2.生成精加工刀路轨迹

我建议还是根据加工零件的整体结构特点,选择最为合适的精加工刀路轨迹进行仿真。仿真加工参数设置可根据零件实际尺寸自定。具体过程也是按照状态栏提示的信息,配合填写等高精加工参数对话框即可。

当加工零件的粗、精加工刀路轨迹全部生成后,就可以进行轨迹仿真了,既单击“可见”命令,将先前隐藏的加工轨迹显示出来,待显示完毕后,将粗、精加工刀路轨迹全部选中,单击鼠标右键,选取“轨迹仿真”命令进行仿真加工。初次尝试仿真的同学,建议在立即菜单中选取“自动生成毛坯”方式,其它项不做修改。仿真过程中,命令状态栏会提示走刀方式以供参考,来判定仿真轨迹的正确性。

三、生成G代码

仿真轨迹经观察确认无误后,立即把零件粗、精加工刀路轨迹全部转化为G代码的形式,即CNC数控程序,已备后续加工时调用。具体过程就是通过鼠标单击“加工”“后置处理”“生成G代码”命令来启动此项功能。

四、生成加工工艺单

数控程序生成保存后,单击“应用”“后置处理”“生成加工工艺清单”命令,在弹出的“工艺清单”对话框中单击“拾取轨迹按钮”,按提示分别拾取零件的粗、精加工刀路轨迹,生成加工工艺清单。

五、零件的铣削加工

工艺清单生成后,就可以对零件做铣削加工了。在这里我仅以广州数控GSK21MA铣床为例,将铣削加工过程分成四个阶段进行说明。

1.加工准备阶段:包括对机床型号、材料、工具、刀具、量具等内容的准备。

2.加工进行阶段:包括机床对刀操作,设置调整各项参数的准备。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在U盘中新建文件夹,必须命名为NC_PGM,将生成的粗、精加工程序传到该文件夹中(文件名必须为英文,并且不能超过八位数,扩展名为NC)。

2)将U盘插入机床USB插口,打开机床(注意一定要先插入U盘,后打开机床)。

3)在机床端的操作:编辑外部路径选中需要传输的程序默认路径确定完成。

4)安装工件

5)对刀操作

①先对X方向,手轮方式下,将刀具接触到工件的左侧,在相对坐标下按X键,确定,此时X坐标为0,再将刀具接触到工件的右侧,分中,然后手摇至0即可。

②Y方向与X方向对刀原理基本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③将刀具接触工件上表面,将Z向对坐标调零(注意使用TAB键可以切换坐标)。

④在坐标设置中将光标移至G54中(注意此处选择的机床坐标须与生成程序一致),一次点自动输入,存盘返回,对刀即可完成。

3.加工检验阶段:使用游标卡尺及千分尺对已加工好的工件进行测量。

4.清理机床阶段:整理工、夹、量具,断电,打扫。

以上是我结合个人教学经验,总结的有关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在数控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因教学经验有限,阐述的内容有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在未来的实训教学中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发挥其更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张丽华.数控铣削自动编程(CAXA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

集控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五环三扣 项目教学 职业素养

《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数控车削编程和数控加工的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如何实施教学才可以帮助学生在习得知识,提高技能的同时,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得到提升,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必须探索的、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自2008年以来,我在《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教学中将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运用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教学效果明显改善,概括为“五环三扣”,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一一说明。

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行动导向和“一体化”教学理念的体现。项目教学法的核心追求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有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项目教学法的“五环”即确定项目、收集信息、制订计划、实施项目与检查评价。

1.项目选择是项目教学成败的前提。

项目应来源于真实的生产活动,是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有直接关系项目;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项目应具有具体成果,可以评判质量优劣,具有可检测性。在确定项目时,教师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企业用人需求,将生产实践的产品做进一步提炼和修订,使之符合学生接受能力,满足校内实训要求,这样的项目才是合格的项目,才可以保证实施效果。例如,在中等难度阶梯轴这一项目中,我们选择了减速器中间轴作为参考,将需要数控铣削加工的键槽结构去除,为避免知识量过大给学习带来不便,去除了螺纹以及退刀槽等结构,零件尺寸缩小,缩短了项目实施时间,这样的项目更贴近教学实际,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在实施中效果很好。

2.收集信息环节的重点在于知识的重组与分解。

传统的章节教学中《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课程一般先学习工艺知识,之后学习数控编程知识,最后进行数控加工指导。数控编程知识往往是先学习G00、G01、G02 、G03这些简单指令,之后学习G90、G94等单一固定切削循环指令,最后学习G71、G70等复合循环指令,这样的学习导致了整个学习过程前一阶段均为指令学习,很难进行实践课程,即使安排实训课程,也很难符合生产实践。进行项目教学的重点就是打破学科体系,按项目内容开展教学,从而实现学习到工作的平稳过渡。中等难度阶梯轴这一项目需要收集的指令信息就是G00、G01、G71、G70这些指令,工艺信息就是外圆加工的切削用量选择、刀具选择等工艺知识;操作要点为外圆刀对刀方法;这样的处理保证了信息量适度,学生便于理解和接受,同时也更加贴近生产实际,符合“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要求。

3.制订计划是项目教学的关键。

制订计划这一环节需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通常需要经过小组讨论,由学生以书面形式制订项目工作计划,包括具体工作的日程安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这一环节首先需要小组成员集思广益,交流讨论,最后决策出一个大家认可的计划,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关键一环。而这一环恰恰是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很难进行的一环。由于职业学校生源的特殊性,很多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适应讨论与交流,加上对工程时间理解甚少,在制订计划时常常出现不知所措的局面。面对这样的困难,我做了这样的调整,在进行第一个项目时,将制订计划一环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茫然的时候给出若干个选项供学生选择,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小组制订的计划,只要没有安全隐患,教师不对计划的优良做评定;在小组成员意见不一时,教师充分听取意见,适当提醒而不做出决策;这样的方法保证了人人参与计划,小组讨论决策,同时鼓励学生在任务实施中发现计划的不完善并及时弥补。

4.实施项目是实质阶段。

实施项目是检验信息是否完备,计划是否合理的实质阶段,并为检验评估提供素材。由于数控加工的特殊性,实施项目需要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程序编制与仿真,第二阶段是数控加工。在学生实施项目之前,教师应提前完成项目,一方面对项目有全面的了解,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另一方面可以展示案例效果,以增强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项目活动教学中来。教师在实施项目活动时,要充分设计好各个环节的活动,提前做好准备,并在实施项目活动中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安排,在项目活动具体实施过程中,经常需要临时调整教学计划。因此,在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中,要求教师有极大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督促学生按时完成项目活动内容,并进行阶段性检查评估,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地完成项目活动内容,以达到教学目的。如程序编制与仿真可以检验程序是否存在错误、数值处理是否得当、工艺路线是否合理,同时也能检查出计划的不完善,这一阶段教师需要提醒学生细心检查,认真严肃,将可能存在的隐患全部去除以保证数控加工阶段顺利实施,如果各小组耗时差距太大,此时教师可以布置扩展任务,使学有余力的小组拓展思维,并保证其他学生完成程序任务。数控加工实施应严格按照实训规程进行,要强调安全生产与文明操作,每一步操作结束后一定要组织学生自检、小组检查并由教师检查确认,保证任务实施过程安全。实训全程贯彻6S管理要求,按要求做好机床维护与保养,保持工位清洁,工具、量具、技术文件有序摆放,任务完成后及时清理工作现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并最终形成职业素养。

5.检查评价要全面。

检查评价环节一般按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阶段进行,以教师事先准备的项目评价表作为参考逐步评价。首先,让学生表达、分享自己都学会了什么,总结项目教学活动对他们的意义。通过总结,使学生找到自己理论及操作技巧上的不足,以及在项目活动实施过程的最大收获与体会。然后,教师要在评估中指出项目活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教师要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各自的长处,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总结评估中得到提高。最后,进行项目完成后的综合评定,零件加工质量成绩占总成绩40%左右,零件加工工艺编制占30%左右,学生个人在项目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团队精神等表现占30%左右。可见项目教学的评价重点已从“知识点”、“技能点”拓展到“行为点”,评价方式体现了由注重结果评价到关注过程评价的转变,评价过程由学生、教师共同完成,力争做到检查评价公平、公正。

6.“三扣”保证项目教学顺利进行。

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方法的运用,其目的在于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企业就业要求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理念,让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学习、探究、实践,完成工作任务,体验生产实践过程,感受生产劳动中的艰辛和获得成果的快乐,使生产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生产劳动经验,感悟工作方法技巧。但是如果确定项目、收集信息、制订计划、实施项目与检查评价这五环中任意一环出现偏离实际的情况,都会导致最终结果南辕北辙,所以一定要做好“三扣”,即紧扣学生实际,紧扣工程实践,紧扣教学大纲,只有充分考虑学生、企业和教学需要,才可以凸显项目教学的优越性,才能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提高技能、锻炼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养成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成为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杨蔚山.“五环三扣”教学法的实践[J].地理教育.2001,2:23-26

[2]于忠生.做中学,做中教—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探索[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相关期刊更多

现代车用动力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一汽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教育厅

贵州水力发电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