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嵌入式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195-03
一、引言
21世纪的经济社会正朝着全球化、一体化、市场化的方向迅猛发展,作为其中发展主体的现代企业对于高层次应用型管理人才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如何适应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满足现代企业管理实践的需求已经成为了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需要认真审视的核心问题,也是在高校教育中全面推进和加快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目标的重要举措。在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点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实务操作技能,以满足现代企业对于复合型管理人才的需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完善和实施有效实践教学。现行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导的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四方面的局限:共性趋同、培养目标定位偏高、针对性不强、适应(企业)能力差[1-3]。表现为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后,难以在较短时间里掌握本职业务以及快速成长为企业的核心管理人员。本文将在分析传统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培养过程中的实际经验,总结设计出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以期丰富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二、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
传统的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在内容上可概括为“理论教学为主体,实践教学为辅助”的基本形式。在实施安排上属于较为典型的串列式布局(参见图1),即“前端实施理论教学,后端实施实践教学”,基本上是在完成了理论教学任务后,再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践,希望通过这一环节提升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则以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为主;因受到实习场地和实习时间的限制,通常是将学生集中在一两个企业中,在为期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实习,大多数同学的实习岗位和工作内容相似或相近,实训内容也基本相同,由于时间较短,参与的学生较多,企业难以提供全面细致的实习安排,学生也因此难以深入了解和掌握企业业务流程、工作内容和操作技能。
三、对传统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
传统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通常是在实施实践教学环节前即完成了理论课程的学习。其优点是学生接受了系统的理论教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对企业的管理流程、业务内容、运营模式在头脑中能够形成一个整体上的了解和概念,易于理解和把握实习单位的业务流程、规章制度和操作技能。但不足之处在于:一是,理论和实践教学容易脱节,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时,难以形成对该专业实践应用的认知,对学习兴趣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二是,集中实践安排在后端且时间较短,学生不容易回顾和联系起已完成的专业课程内容,从而影响到实习效果。三是,集中安排实习,通常为一到两家企业,并且大多数学生参与的岗位较为单一,学生难以通过集中实践环节来掌握多项业务的实务技能,且无法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质来培养学生实务能力。四是,实习教师通常擅长的专业领域(理论和实务)较为局限,难以对同学实习期间产生的具体问题进行有效地解答。因此,传统的串列式实践教学培养方法,难以有效完成学生的实务操作技能的培训,以及满足和适应现代企业对于复合型、高层次管理类人才的需求。
四、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总结设计及其应用
对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总结设计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实践教学的局限,有效提升学生的实务操作技能。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设计的关键在于“两个层面的嵌入”,即理论教学中的实训嵌入、教学过程中的实训嵌入。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可概括为以下三个主要步骤(参见图2):第一,建立课程群组,在每一课程群组中选择1~2门课程设置成为专业核心课程。这一做法是因为课程群组中的多数课程的实训内容存在较多相似,可通过专业核心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内容来替代,进而防止重复安排,有效减轻学生和教师负担。第二,扩大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学时,将实训内容嵌入课程教学。现行的专业课程一般安排为48课时,基本为理论知识的讲授,通过扩大课时,将代表课程群组的专业核心课程涉及到的基本的、典型的实务操作技能在课程中进行训练,这是第一层面的实践教学嵌入。第三,划分集中实践环节为两个关联的子过程,分阶段嵌入整个教学培养过程中,以取代传统的单一阶段实践教学安排,通过反复实训,有效提升学生的实务技能。这是第二层面的实践教学嵌入。
通过实例进一步阐述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及应用。在安排教学计划时,首先将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进行分组,构建“基础企业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运营管理”等课程群组,选择1~2门典型课程作为该课程群组的专业核心课。例如,选择“管理学原理”作为“基础企业管理”课程群组的专业核心课程,“项目管理”作为“企业运营管理”课程群组的专业核心课程(参见表1)。编制教学实践计划,安排需要在课堂中进行实训的内容。根据初步实施的教学经验,专业核心课程安排80课时较为合理,其中48课时为理论教学,16课时为课堂实训,安排模拟教学、实验教学等内容,16课时为学生实际操作,安排问卷设计与发放、市场调查、企业调研等内容,将课程群组中要求涵盖的基础的、典型的实务技能在课堂中进行训练。此外,将实践教学划分为2个子过程,分两阶段嵌入整个培养过程(中段和末段),形成两阶段集中实践模式。
从目前初步实施的效果来看,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达成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较好地克服了传统串列式实践教学中实训与理论教学脱节的问题,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就对学生进行实训,提升学生对于专业技能的理解和兴趣。第二,克服传统实践教学学时不足,学生短时间难以较好地把握实务技能的局限,通过“两层次+两阶段”的实践教学的嵌入安排,保证了学生的实训时间。第三,在专业核心课程与分阶段集中实训中引入企业导师,利用企业导师丰富的实践管理经验和操作技能,有效弥补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某些不足,使学生实训内容符合贴近现代企业需求,实训效果达到企业管理实践要求。
五、总结
实践教学是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培养体系中亟待探索和改革的部分,关系到高校能否实现培养适应现代企业需求的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的目标。本文在分析传统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局限的基础上,总结设计了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从两个层面上将实践教学嵌入“课程教学”、“整体培养”过程,构建“两层面+两阶段”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并通过实例给出了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嵌入式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初步实施的效果显示,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对于有效提升学生实务操作能力,满足学生特质化要求,增强多专业技能训练,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姚正海.关于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
[2]谢奉军,黄新建.论地方综合性大学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3).
[3]唐时俊.探索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175).
【关键词】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双向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响应国家创立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德州学院为例,对双向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
一、校企合作双向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本科教育正逐步由培养精英人才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变,为此,众多企业和高校围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加强了合作,积极探索出了“订单培养”“委托培养”“定制培养”“就业引导”“项目引领”等多种合作模式[1]。国际上,校企合作被认为是有效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著名的有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工读交替”、美国的“合作教育”等[2]。借鉴这些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德州学院为实现“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教育改革目标,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调整,结合各学院的专业特色和德州本地有实力的企业生产情况及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探寻多种企业和学校深度密切合作的双向嵌入式合作模式,并不断改进,促进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校企合作双向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对于新世纪高等院校来说,“以就业为导向”是更好地适应、服务社会、促进就业的办学核心理念之一。学校承担着培养能够较快上岗、具有一定知识基础和工作技能的人才的职能和任务,而企业则是人才的需求者和技术的拥有者,所以企业和高等院校之间具有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的关系[3]。所谓校企合作双向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学校和企业寻找结合点,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把各自的需求嵌入对方,企业需求和学校需求有机结合,利用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促使学校和企业在技术、管理与文化方面进行交流互动与渗透,为社会培养出较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4]。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之间是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关系,从而实现优势互补[5]。
三、校企合作双向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结合德州学院多年的实践经验,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索研究。
1、建立校企协调委员会
为了做好校企合作规划与资源配置,协调确定合作发展方向及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建立校企协调指导和管理机构势在必行。德州学院根据专业的特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成“校企协调委员会”。实践证明,通过委员会的运作,可以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教学大纲,使教学内容更新与技术进步实现对接,及时掌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协助建立实训基地等方面起到巨大作用。
2、建立订单式校企合作教学班
“订单式校企合作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以满足合作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工作需要的,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较高的职业技能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具体过程包括选择本地区对口专业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组建共管协作机构,制定教学大纲,构建科学课程体系,组建订单式校企合作教学班。德州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已经成功地与宝雅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合作组建新能源汽车工程师班;机电学院与皇明太阳能集团组建太阳能工程师合作班等都是典型范例。
3、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即可解决企业对优秀技术人员的培养问题,又可以加强高校的产学研水平的提高。如德州学院美术学院与山东安华瓷业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企校共建美术专业教学研发基地;地理学院与山东致远中信不动产评估有限公司共建科研合作基地等。企业在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就业三方面与德州学院进行合作。企业工程师与高校教师相互嵌入,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为企业解决一些难题。
4、优化双师结构,构建校内外教学团队
企业有经验的工程师及具有相应理论科研水平的优秀教师对于校企双方来说都是一种优质资源,校企双方组建专兼职师资队伍,可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产学研一体化。德州学院近年来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不断优化双师结构,构建校内外教学团队大大提高了教学科研水平。
5、构建校企综合考评机制
双向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要通过构建校企综合考评机制来确保其正常运行。在运行过程中,学生既隶属于学校又是企业员工,要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考评。校企双方要在相互协商的基础上,将各自的考核标准、规章制度进行综合,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使此培养模式正确、科学和稳定地运行。
四、实践总结
校企合作双向嵌入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与企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建立起深入稳定的合作关系,既有利于学校培养出更加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也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不断提高技术竞争力,是一种高效、互惠的合作方式,有利地促进了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洪亮,李永平,张秀琴.企校合作实训基地双向嵌入合作模式研究[J].高教论坛,2011(4)36-38.
[2] 石丽敏.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12)81-83.
[3] 赵晖.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1(10)50-51.
关键词:工作过程;教学改革;ARM嵌入式
0 引言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12级嵌入式专业在开设《ARM嵌入式技术应用》课程时,所采用的教材内容大都按传统课程的学科体系来编排,教师以教材为中心,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教学效果差。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试图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日后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在13级嵌入式专业该课程教学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效果明显。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注重实践环节和学生兴趣的培养,突出能力提升,可以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1 《ARM嵌入式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12级嵌入式专业中,开设了《ARM嵌入式技术应用》这门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①教材方面,该课程的大多数教材编排是按传统的学科体系进行的,对于基本概念、指令系统、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以及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的建立和嵌入式软件系统的知识偏多,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好。②教学方法方面,大多数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还是围绕学科性课堂教学进行,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缺乏高职教育特色,以教师“教”为主,学生“学”为辅,这种教学方法淡化了课程的实践性,忽视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虽然借助于Protues软件与ADS1.2集成开发环境软件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理解嵌入式技术的基础,但是,这种方法只是把ARM处理器当做一款功能强大的单片机来学习,没有体现其嵌入性的特点。
2 基于工作工程的《ARM嵌入式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针对12级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13级中实施了目前觉得最优的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以项目开发流程进行考核评价,在教学中体现其实践的重要性。采取由浅入深,以应用为主的教学环节。我们作如下设计:
2.1 处理器无操作系统的情况
任务一、嵌入式开发平台的搭建(子任务1、硬件开发平台的搭建;子任务2、软件开发平台的搭建)。
任务二、GPIO的应用(子任务1、点亮LED;子任务2、流水灯的设计)。
任务三、定时器的应用(子任务1、采用定时器0,使LED每秒钟闪烁一次;子任务2、实现定时器的PWM功能)。
任务四、中断应用(子任务1、采用查询方式,使用4个按键实现4个LED的亮灭;子任务2、采用中断方式,采用定时器0实现LED0每秒钟闪烁一次)。
任务五、LCD控制(子任务1、在TFT LCD上显示一个像素;子
任务2、在TFT LCD上显示单像素;子任务、在TFT LCD上显示图片)。
任务六、综合实训:基于定时器0,采用中断方式制作电子相册。
2.2 处理器有操作系统的情况
任务七、运动模块的设计(子任务1、编写Hello程序;子任务2、运动模块的设计)。
我们力图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一开始把S3C2440处理器当做功能强大的单片机来学习,从控制一个寄存器、I/O端口和点亮LED开始,建立学生感性认识,从而引出ARM体系结构和指令系统以及嵌入式系统。通过实际项目开发,学习嵌入式开发。
3 案例分析
以综合实训制作电子相册的工作任务为例:要求使用定时器0,采用中断的方式,在DC09G275显示屏上显示相片。我们根据这样的要求来进行总体设计:系统采用S3C2440处理器无操作系统情况下,主频为400MHZ的TQ2440 ARM9开发板。具体设计如下:
3.1 硬件电路设计
硬件平台主要由S3C2440和TFT LCD控制器相连接。图1即为定时器0输入时钟的产生。通过外部输入晶振Fin=12MHZ从而产生三种与S3C2440有关的时钟:FCLK=200MHZ, HCLK=100MHZ, PCLK=50MHZ。
<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99-1.jpg>
图1 定时器0 输入时钟的产生图
<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99-2.jpg>
图2 LCD接口电路
图2为S3C2440与TFT LCD的连接图。S3C2440处理器内部集成了LCD控制器,只需要将控制器输出引脚和TFT LCD相应的信号线连接即可。其中LCD的电源在S3C2440的GPG4引脚上。因此,初始化时,需要使该引脚配置为输出,并且输出高电平给LCD供电,当不需要显示时,可以使该引脚输出为低电平,将LCD关闭。
3.2 软件设计与实现
本案例软件设计主要分为两大模块:
①timer模块,这个模块包括定时器的初始化、定时器中断函数的初始化、定时器中断处理以及图片生成文件;
②LCD模块,主要包括Lcd的初始化。如图3所示:
<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99-3.jpg>
图3 系统模块图
3.3 系统调试
在ADS1.2开发环境进行编译,编译生成.bin格式的二进制文件。再使用SecureCRT和DNW串口工具将其下载到Nand flash中,从Nor flash启动开发板,可以看到LCD上显示出相应的图片。如图4所示。
<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99-4.jpg>
图4 图片显示
我们在13级嵌入式班中做了改革实践。采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按以上的要求完成电子相册的制作,从分析任务开始,通过自学、老师指导等环节,学生掌握相关准备知识,然后学生分组制定工作计划,拟定实施方案,从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到综合联调实现,小组自评、互评,老师总结。首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其次通过优秀同学的带动,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能掌握电子相册制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12级嵌入式班的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老师讲解演示为主,然后通过实验要求学生动手做的方式。结果学生听课无兴趣,做的过程中问题也很多,真正实现任务仅是认真听讲表现好的几个同学,几乎过半的同学无法掌握相关知识,更没有掌握实操的技能。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式在这里得到验证。
4 结论
从课程教学实践来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将企业需求与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应有的基础理论与技术,还可以学会如何进行实际项目的开发,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培养了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更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材改革教材体例项目教学
[作者简介]孔旭影(1959- ),男,北京人,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网络软件及嵌入式技术;付强(1980- ),男,北京人,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杜刚(1981- ),男,北京人,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自动化技术。(北京100018)
[中图分类号]G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4-0148-02
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下,教材改革也呈现了多样化的局面,但是教材改革与教材体例始终受限于学科体系的架构和思想层面的制约。在新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下,本文试图探讨一种与教学过程配套的教材新模式。
一、高职教材现状
1.教材改革与教学改革相脱节。当前高职教材的体系架构虽呈现多样性,但仍滞后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许多院校在职教改革中采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方法,并实施项目教学,但缺少与之配套的教材。虽然有项目教程,但这类教材实质上仍是学科体系架构的教材体例模式。
2.教材的体例架构受限于学科体系。几乎所有教材均是按照学科体系的框架来设置体例的,但是职业教育教学越来越不适合学科体系思路,这在各职业院校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3.教材与项目教学不匹配。项目教学已经逐渐成为职业院校教学的主流。一些学校把项目教学实施成“模仿案例”或“模仿项目”或手把手的实行“项目”,而不是“设计导向”的教学过程。一部分原因在于没有一本教材是“设计导向”的思路。
二、现有高职教材体例分析
1.“理论+实训”的模式。所谓理论加实训的模式,即是在传统教材模式中与操作或实践相关的每一章内容里再增加一个实训模块。这种教材模式的特点是按照概念、理论知识、操作知识的顺序进行内容编排,然后安排实训操作或项目任务。这是典型的学科体系框架下挂接实践模块的模型。这类教材最适合于先理论后实践的基础类课程的教学,就是在脑子里先建立概念、理论知识框架,然后再通过实验的方法验证理论,或通过实训实践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认识。
2.学科框架下的案例模式。学科体系框架下的案例模式就是把案例插接在章节大块内容里面,而总体框架依然是学科体系的。按照学科知识体系框架编排内容,即便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会被抽象出一个知识架构,然后把操作或实践内容与案例结合。从本质上讲是理论加实训的模式。
3.框架案例或项目与理论配备模式。框架案例或框架项目均是在学科体系框架下,把理论知识划分为若干模块,再把操作类模块分为几个案例或几个项目。这里把学科体系框架下的内容进行模块化分解,再进行案例或项目包装的结果,而形成的教材模式称为框架下案例或项目与理论配备模式。这种教材模式的特点是全书以案例或项目为一级标题,每一个案例或项目内容都配备理论知识,内容结构包括“情景描述”“学习目标”“专业知识”或“相关知识”“工作任务”和“思考与操作”,其中展示的思路依然以前期讲解为主。这种教材实质上仍是学科体系框架下的模块重命名。
三、教材改革的新理念与新模式
1.以课程化的实践体系思路为引导。通过上述分析,理论+实训的教学思路仍是学科体系的,它是在理论框架下挂接了实践模块,即先理论后实践。而本文提出另外一种思路,即经过教学化处理的实践体系的教学思路,是从实训到理论。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课程安排以项目活动为主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从制订项目计划、实施项目、自我检查和控制实施过程、总结项目到展示成果。
2.教材新模式及应用群体。在这一理念引导下,我们开发了一种教材新模式。教材以嵌入式技术行业调研为基础,针对嵌入式系统移植工程师助理岗位,结合一系列典型应用,通过实现嵌入式操作系统Linux剪裁、系统编译、系统移植及其应用系统的移植、系统测试等目标,达到该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为此特别设计了以项目为导向的教材体例。该教材是适用于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相关课程的一本教材,对应的课程是嵌入式操作系统Linux或嵌入式Linux系统移植或嵌入式Linux系统应用等。
在新教材模式下,教材内容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项目实施准备。介绍项目总任务目标、工作条件与流程、工作要求与规范化、工具准备等。第二部分,项目任务与要求。给出了三个微小项目任务和两个来源企业的实际小项目任务,包括任务目标、要求及背景等相关资料,这一部分是核心内容,学生在整个学期都要围绕项目任务展开工作和学习,其中项目任务书主要包括项目背景、需求说明书、项目设计要点、项目任务与要求、项目目标及项目实施建议等内容。第三部分,理论模块。阐述了基本知识理论、基本操作和系统移植的实现机制。第四部分,参考案例。介绍一个真实案例,以供教学项目实施时参考。
该教材在建设过程注重突出以下特点:突出岗位职业实践特色,加强校企合作共建;从人才需求、职业技能需要出发,确定教材内容;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自我规划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块化构建课程内容,采用基于项目实践的体系架构,以实践过程为教学主线,围绕项目任务灵活组织理论模块教学。该模式教材可作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各类教育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包括各类职业教育培训、高职院校、本科职业教育和从业人员及爱好者。尤其是适合于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如嵌入式系统移植、嵌入式技术支持与维护等)的各类教学。
四、教材实践――难点与建议
按照设计导向的教学思路,采用这一教材模式实施教学流程是让学生明确项目任务后,自我规划、实施、完成项目任务,并通过几个项目的实施来强化这一过程。需要说明的是,为突出实践项目任务并以项目为主线的教学,教材可以忽略篇章的篇幅均衡。教材实施或教学实践过程,主要难点在于是否真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是否理解了教材的这一思路,在完成项目过程主动学习,理论模块根据学生需要穿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包括项目准备、项目实施、项目展示与验收四个阶段。
1.教学过程。把第二部分内容作为课程教学的主线,第一部分是铺垫,第三部分要围绕第二部分的项目任务展开教学。根据学生文化基础的差异选择理论模块进行教学,不同的学生可能需要不同的理论模块和采用不同的学时数,采取区别化对待、个性化教学策略。
2.教师角色。教师的一个角色是职业导师,教师要了解本专业相关的行业背景、职业岗位特点、学生特点以及专业和行业发展趋势,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最终确定职业方向。教师的角色又是新工具的试验员,与职业能力形成、教学等相关的各种工具,包括工作岗位上将要使用的工具、网络办公工具、教学用工具等,教师首先要进行试用、试验,然后才能把新工具教给学生。教师也是技能陪练师,学生应该在不断训练、不断实践中成长。教师还是信息咨询师,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学生答疑解惑。
教材改革要以课程化的实践体系为主线,根据社会需求、行业发展、学生特质和教育规律进行切合实际的改革,避免学科体系框架的干扰与束缚。新教材模式以课程化的实践体系为引导,以实践过程为教学主线,把理论模块化,根据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需要适时进行理论教学。教学实践过程要以设计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师要紧紧跟随时展、行业发展的步伐深入进行社会实践,转变角色,摒弃传统教学的思维定式与工作惯性,按照新体系架构的思路勇于开展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关键词:嵌入式技术; 教学方法
0前言
嵌入式技术是当今计算机技术中发展最快最热门的技术,嵌入式技术在当今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已深入到各个应用领域,几乎是无所不及,主导应用的潮流,以致一些学者断言嵌入式技术将成为后PC时代的主宰。另伴随着巨大的产业需求,我国嵌入式系统产业的人才需求量也一路高涨,嵌入式开发将成为未来几年最热门最受欢迎的职业之一。嵌入式课程也在各个高校中逐步展开,我校《嵌入式技术与应用》课程在2009年12月作为校级精品课程申报,于2010年3月被批准为校级在建的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遇到许多的困难与问题,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也是我们解决这些问题与困难的过程。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1有针对性的制定培养目标,确定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
嵌入式技术的涉及领域有几个方面常见的智能仪表、工业控制领域,机顶盒、路由器等方面的应用,个人电子产品的应用(这些产品往往需要友好的GUI图形界面),高端智能设备(涉及到智能机器人,医疗仪器、军事领域,航空航天领域)。为此,我们基于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就业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及湖北地区的中小型企业的现实,我们将学生将来就业的定位于中小型企业,经过我们专业教师的调研,我们对这些企业技术部门设置的岗位及岗位要求有了较好的认识,我们对每一个嵌入式行业相关必需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分解,然后再分析选取相应的教学内容,对不同的应用岗位所对应的不同的能力与知识要求作出了归纳与总结(如图1),为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图1职业岗位与能力要求
2让课程具有非常强的时效性,本课程是近来才刚刚设立的一门新兴课程,应该让学生接触与掌握社会上最新和最前沿的应用技术
IT领域的新技术发展令人应接不暇,虽然大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学习的都是一些基础知识,但他们毕业走向社会后,必然要面对这些新技术,如果我们的教学内容陈旧,就会加长学生毕业后的适应周期;如果我们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多接触这些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就会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地融入到社会实际中。同时也能使我们的教学内容与这些新技术基本保持同步。
例如,在以往单片机的学习中只涉及到静态存储器的扩展,而在嵌入式系统中就会使用到动态存储器DDR技术,DDR技术的动态刷新、行列扫描和地址线的接法上都是比较新又比较有有用的技术,会让一些没有经验的学生感到困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S3C44B0X芯片来构建最小系统的过程中来教给学生动态存储器的使用(如图2)。
图2 SDRAM HY57V641620与S3C44B0X的硬件接口电路
3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要学会它,必须能够综合应用计算机专业中所学的几乎所有软硬件技术
本课程会应用到计算机专业中所学的几乎所有软硬件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技术、微机原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LINUX操作系统的应用等多种知识,这些知识在嵌入式系统中都会有所应用,嵌入式系统就是这些知识的综合体,实际上,嵌入式系统为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要想很好地掌握嵌入式技术也必须掌握好这些知识。要让学生掌握这么多的知识就必须在项目中去学习,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设计。针对学习的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项目与其对应(如图3),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这些知识的作用,掌握这些内容,以避免教学内容的枯燥。
图3 不通阶段都有对应的实践
4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积累经验
在教学的各个阶段中都安排有不同实践任务,让学生的能力由初级到高级逐步提升,在教学的最后还安排了课程设计,进行综合的 实践(如图4)。分层次逐步提高,由易到难,逐步综合首先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难度大的知识先放一下,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实例来讲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 将知识与能力目标融入到具体的项目中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将加强应用能力训练作为课程各项改革建设的中心 引导学生将“学”与“做”相结合,以达到学以致用,建立以“递进式模块化”的课程内容 ,初级阶段有基本实验、中级阶段有实训课程、高级阶段有课程设计任务。 转贴于
图4 由简单到复杂的训练方法
5积极开展课程设计,进行综合性的训练
例如,自制基于S3C4510的嵌入式系统及JTAG下载烧写工具。设计内容:在老师指导下设计S3C4510系统的原理图、PCB板图以及JTAG线缆的原理图与PCB板图,亲自买元件、制版、焊接、调试。编译、固化uClinux;完成JTAG烧写程序的编写,可以用标准C,也可以用VC,也编写LINUX系统下使用的版本。
图5自制基于S3C4510的嵌入式系统及JTAG下载烧写工具
图6 自制JTAG下载烧写工具原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