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与教学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均衡发展提倡根据学生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成功,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实行平等教育;学生获得教育效果、接受教育条件、享受教育资源相对均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学一线的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深入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融洽师生感情;对学生的评价要多赏识和激励,让学生成功。只有这些才能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做了以下的探讨:
一、了解学生个性,进行因材施教
同是学生,但他们的个性不同,有些学生爱好动脑,有些学生爱好动手;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好,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差。不同个性的学生采用的教育方法不同。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生活习惯、先天因素、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等,这些都是因材施教的必备信息。我们教师需要全面掌握和认真分析、综合这些信息,对症下药,切实解决他们学习中的具体困难,指导他们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增强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融洽师生感情,实行平等教育
观念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和产生的结果,要改变旧的教育观念,实施教育均衡发展,就先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到教师在关注他们,学习才有动力。只有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成功,教育才能均衡发展。融洽的师生关系关键的重点在于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的过程中,要分析、思考学生学习的情况。在情感教学中,实施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尤其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往往取决于师生间有无相互尊重和信赖的情感。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是建立教学情感的重要因素。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常常能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却很难,甚至从来没有得到过老师的这种关心与爱护。久而久之,这些差生就会自己把自己归入到班级中不受欢迎的人的行列,把自己与班级中其他人隔绝开来,产生自暴自弃心理,甚至开始与教师形成严重的抵触情绪,这些都将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效果大打折扣。因为差生学习困难的产生过程和原因并不完全相同,多种原因集中到一点,即他们都是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数次失败后,随着失败的积累、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改变,逐步形成这些学生失败者的心态,丧失了学习的动力,表现为学习消极、缺乏信心。因此,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对每一位学生在了解他们的个性、爱好的同时,要带着平等的心态和不同的方法从各个方面去关心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没有抛弃他们,他们和好学生一样,都平等的享受着老师的关爱。只有当教师对这些学生付出了格外的关心以后,他们曾经自卑的心灵才会对老师开放。这点我是感触很深的。记得我以前教过一个学生,他成绩很差,而且衣衫破烂,上课问到他问题,不管知道不知道总是一声不吭,作业也经常不交。为此,我特意关注起了这个学生,并在几次谈话之后,了解到这个学生几年前父亲因病去世了,母亲又改嫁了,他跟随着他爷爷过日子,生活很艰难,而周围的一些同学还要嘲笑他,因此他根本无心上学,只想混毕业。于是我开始有意的关心起了这个学生,一有空就去找他谈心,了解他的学习情况。在得知他每天要往返十多里回家吃饭时,我又把自己的午饭券给了他,并且每天抽一点时间对他进行学习辅导,慢慢的这个学生变得不再有意疏远教师了,并能把一些心理话也同我说了。他说他现在最想挣钱,这样就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然后他还想参军入伍,去部队锻炼自己。这时我就告诉他有理想是一件好事,老师也为他高兴,但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要先读好书,学好包括化学等学科在内的一些基本知识,这是在知识经济社会实现理想的基础,否则一切只会是空想。同时我也不断勉励他要有克服学习上生活上等各种困难的勇气,要相信自己,相信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相信一切困难是暂时的。经过老师几番的关心疏导和鼓励,终于这位学生对学习有了较好的认识,学习主动性也开始大大提高了,成绩也开始上升了,在中考中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多赏识和激励,促进均衡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我设置化学课外小组,组织学生开展小创造、小发明、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等化学课外活动,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参加化学竞赛,促使他们多看书、多练习、多动脑、多动手,把他们心思集中到钻研化学上来。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通过观察和谈心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并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具体做法是:对上课害怕回答问题的,尽量提些简单的问题让其回答,回答对,给以表扬,以增强她们的自信心;预先培训后让其做演示实验,使其从成功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让其担任科代表,利用青年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促使其非学好化学不可。学习差的学生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鼓励和肯定。我们一方面要对其做出客观公正的,而又不伤其自尊、自信的批评,另一方面又要挖掘其闪光点,实施鼓励性评价。
每一位学生都是渴望能得到老师赏识的,尤其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他们脆弱的心灵更需要老师的赏识去抚慰。教师要充分的赏识他们的优点,要让他们充满信心,确信自己的脑袋和好学生一样聪明,有很强的潜能,过去某些功课学习成绩不大好,是因为没有努力,没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只有用赏识的态度对待他们,他们才会对化学教师产生亲近感,进而才会对化学学科的学习产生兴趣,教学才会有实际效果。
正因为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赏识与鼓励的方法去激励学生进行学习。跟他们强调初中化学是一门新课程,初学伊始,只要肯努力,掌握一定的方法,相信一定能学的很好。只有通过教师的赏识与鼓励,才能使学生学习化学有信心,因此我要不断的去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而加以不断的表扬与鼓励,使学生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最终许多学生对化学都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笔者曾经任教过一个“后进生”云集的“后进班”。刚入学时,该班士气低下,人心涣散。针对该情况,我在各方面不断的进行鼓励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同时对他们不求全责备,只求他们在课堂45分钟内能学有所获,就及时给予表扬。对接受能力特差的极少数学生,鼓励他们向老师同学请教,并且只要请教了,老师同样给予较高的评价,使他们也能得到老师的鼓励,提高自信心,进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经过一年的努力,该班的化学成绩在中考获得了较好成绩。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思想品德;教学研究
教育均衡发展其实就是对学生的平等教育,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使学生得到均衡的教学效果。由于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旧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很多人认为思想品德课就是一门死板的说教课,时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灌输――接受”的教学模式还有很多教师在使用,导致有些学生把学习思想品德课看成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不愿意学或者不重视学这一门学科,甚至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有的学生看其它学科书本或者做其它学科的作业,根本不愿意听老师的说教,促使思想品德课得不到均衡的发展。教育均衡发展要求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得到的教育相对均衡。这种死板说教的教学当然难以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教育得不到均衡的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怎样才能不再是死板说教而是让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使之成为学生们爱学乐学的一门课程,并真正起到提高学生学习思想道德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得到的教育均衡发展呢?笔者认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当变死板说教为适合学生均衡发展的各种方式和途径让学生去感悟、体验、内化知识,变知识的传授为思维的训练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真正达到思想品德课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以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有关做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适当营造各种教学情景,让学生个个获得成功的体验
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关键是要启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才有可能起到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上思想品德课光靠老师娓娓动听地讲,活灵活现地演还不行,还必须不断地营造适当的教学情景,提供学生参与合作、展示自我、表现才能的机会。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很大程度取决于他们的情感投入。只有从情感入手,才能使学生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真正的思想品德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它有着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如果能够将活泼生动的生活背景引入思想品德课中,营造适当的教学情景和浓厚氛围,做到以景生情,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成功体验,就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内在的需要和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去感悟、体验、内化知识,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教师可依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营造适当的生活情景、游戏情景、表演情景、竞争性情景和音乐情景等把学生引入情境,揭示主题,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获得成功的感受。
营造生活情景,让学生设身处于某个生活情景中,通过本身的参与体验,从中获得感性认识,获得实实在在的成功感受。营造游戏情景,因为游戏是一项学生十分感兴趣的活动,它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及热情。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了,学生在游戏中也不知不觉地学到了所应该学到的知识,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成功的喜悦。营造表演情景,因为青少年天性富有想象力、表现欲都很强,根据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可按照教材内容编一些小品或请学生分角色表演等进行各种形式的表演,展示课文的思想内容,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要营造竞争性情景,因为给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比赛活动,就有可能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学习的疲劳,让学生在欢乐中掌握知识。因而,教师巧妙地根据课文内容开展竞赛活动,创设紧张而又有趣的竞赛性情景,采用必答、抢答、小组答辩、风险闯关等多种形式,寓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于欢乐之中,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营造音乐情景,因为音乐最富感染力,音乐能够培养人的美好情操,使学生在欣赏和活动中受到教育,通过音乐的引导,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如在学习教科版八年级上册《朋友的感觉》这一课时,可播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这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带给人好心情,也会让人触景生情,朋友的情谊就会出现在脑海中,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中,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进行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感受成功的快乐
时下的思想品德课课堂,很多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回避纷杂的现实生活,局限在书本的世界里,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对学习无指望。教育均衡发展理念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启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这也有利于改变一味说教的教学模式,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成功的快乐。我们教师应该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增添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的、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事例和社会现象,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事例相结合。如在学习教科版七年级下册《自我保护》一课中有关拒绝侵害的内容时,可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校园生活中常存在的高年级学生敲诈勒索低年级学生钱物的实例,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去思考该如何处理,也可由学生自己举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受侵害事例,使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面对侵害,敢于并善于拒绝侵害,使他们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对比较好,学生感到自己成功了。
三、设计不同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成就感
问题是引发思维的动力,设计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才会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感受自己有成就了。活泼好动的初中学生,求知欲较强,善于表现自己,都比较喜欢讨论,也能够讨论。通过问题讨论来探究获取知识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也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讨论中,学生自已首先要独立思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在与其他同学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别人智慧的养分来补充、修正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及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不但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也使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获得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就感觉到自己有成就了。所以在思想品德课中,我们要多为学生设计问题,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同分析,代表发言,各抒己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交流。在讨论前,教师应提出不同的问题和讨论问题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认真准备意见。讨论中,要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问题并联系实际进行讨论,要努力做到全员参加,机会均衡,鼓励学生之间积极开展持之有据,言之有理的争论,发扬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但又不固执己见的学风。讨论结束后,教师再进行小结,也可提出一些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研究,也可让学生自已去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如在学习教科版七年级下册《自我保护》一课中有关远离危险的内容时,可设计问题“离家出走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让学生去讨论探究,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离家出走的危险性,生活中就会做到不离家出走,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这样就变单纯的说教为精心的指导,变知识的传授为思维的训练、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以课堂讨论形式进行问题探究应该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一环,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体现,让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的均衡发展。
四、实施平等教育,让学生能够均衡发展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四年级数学;教学研究
国务院、教育部提出教育要均衡发展。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也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的平等教育。要实施平等教育,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实施适合学生均衡发展的、师生互动的、学生能自主操作的教育均衡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是笔者从新授课和主题活动课两方面进行探讨在四年级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得到均衡发展的模式研究。
一、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堂中按照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的平等教育教学,与其相应的教学程序为“创境激疑——自主探究——明理内化——应用拓展”。
(一)创境激疑。
在学习一个新知识点时,教师应创设认知需要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形成悬念,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到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必然需求,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从而诱发其均衡发展意识。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①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生长点上提出问题;②通过学生观察、研究的具体材料产生问题;③以游戏形式、直观演示、设置悬念、动手操作、模拟实验和竞赛、讲故事、猜谜语等形式产生问题。
例如教学四年级数学的《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出示一组数:33、36、39,问:这些数能被3整除吗?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接着出示另一组数:23、26、29,问:这些数能被3整除吗?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否就是个位上的数是3、6、9?学生在认知矛盾冲突的情境中肯定会引发想探究的问题:能被3整除的数和什么有关系?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每一个学生在这些问题的诱导下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均衡地发展。
(二)自主探究。
在老师的引导下,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其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都得到均衡的发展。
1.让学生自己确定方法。如探索“圆周长的测量方法”,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一些工具和学习材料:2个硬纸做的不同直径的圆、2个布做的不同直径的圆、2条绳子、2把尺子,问:怎样才能知道这些圆的周长是多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选方法:用绳子绕圆一周进行测量;在尺上滚动圆一周进行测量;把布做的圆对折后再测量。
2.让学生自己收集材料。如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要求各小组在限定的时间内分别写出能被2、5整除的数,比一比哪一组写得多,让学生自己收集所观察的材料,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究规律的积极性。
3.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呈现3/4=6/8=9/12后,教师问:上面的等式什么没有变?什么变了?是怎么变的?放手让他们观察思考,通过交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了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
4.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先请学生用12个正方形(每个代表1平方分米)纸片摆成长方形,接着要求同桌合作用24个正方形纸片摆成长方形,分别记录长、宽和面积的数据,问:长方形的面积跟它的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
5.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如计算45+29时,学生想出了如下的方法:①40+20=60,5+9=14,60+14=74。②45+20=65,65+9=74。③45+30=75,75-1=74。④29+1=30,44+30=74。⑤45+5=50,50+24=74。⑥40+20=60,5+9=14,60+14=74。⑦用竖式计算。通过每一个学生自己亲自尝试,不仅解决了问题,使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本计算方法,而且促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均衡发展。
(三)明理内化。
以科学的方法探究新知,获取新知,并巩固内化,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促进了学生的均衡发展。
(四)应用拓展。
指导学生自己归结、整理新知识,并引导学生应用新学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进而去解决思考题、发展题,进行课后实践,使学到的知识延伸发展。同时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交流学习体会,提高了能力。这样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促进了学生的均衡发展。
二、教育均衡发展的主题活动课课堂教学模式
以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中的规律》的教学为案例,简要阐述“教育均衡发展的主题活动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我们认为主要包括:活动内容与目标、活动组织形式和活动手段几个重要方面。
(一)构建“教育均衡发展的数学主题活动课”的内容、目标。
学生在完成了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方程”的学习后,教材设计了一堂《图形中的规律》综合活动。要求学生通过拼摆三角形得出小棒根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的规律,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旨在让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具有更加形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技能、技巧,促进学生的成功与发展。
根据教学实际,我们明显地感觉到:原来的活动课教学目标比较单薄,教学内容几近空白,对学生不具挑战性,发展的价值不是很大。为了将“适合学生均衡发展的活动课”做的深入浅出,我们大胆地将主题活动的目标进行了提升:不仅要求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自主实践,得出小棒根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的规律,还要求学生通过选用字母,表示出所摆的图形中小棒根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图数模型。同时我们更有意渲染气氛,让学生感受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及数学的简洁美,并让学生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下,规范地解决数学问题,享受数学的价值,促进了成功。
实践证明,新的教学目标更加适合学生均衡发展的实际,既依托了教科书,把握了教材的精髓,又使数学活动对学生更具挑战性,值得深入研究,增添了数学主题活动课的数学味,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探索,促进了学生的成功与均衡发展。
(二)构建“教育均衡发展的主题活动课”的组织形式。
我们注重活动课的组织形式,积极贯彻“以趣导入”、“自主操作”、“感悟交流”的组织原则。
1.强化活动的趣味性,坚持以趣导入,深入浅出。在本堂课的活动中,采用学生颇感兴趣的“数青蛙”作为导入活动。在复习本单元知识重点时,让学生感到的不是艰涩、深奥,而是浅显、有趣,消除学生畏难的学习心理,营造出了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2.强调操作实践,坚持感悟训练。要求每一个学生准备小棒,并按活动的程序,循序渐进地开展操作实践。引导学生从1个三角形、2个三角形,到3个、4个三角形,步步为营,扎扎实实地进行研究。期间,教师充分发挥活动组织者的作用,进而相机提出7个三角形与N个三角形的研究,实现了思维训练的有序开展和跳跃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均衡的发展。
在活动进行时,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自主感悟,及时组织交流汇报,要求学生把活动中的结果,及时反馈、评价。在教师的点拨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下,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我们反对形式主义,不搞无谓的合作。我们寄希望于在学生独立自主的研究前提下,进行积极的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使数学主题活动课成为充分展示学生学习个性的学习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积极的均衡发展。
(三)构建“教育均衡发展的主题活动课”的重要手段。
在活动课的教学活动中,可供选择的手段多种多样,可以服务于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求真务实是我们对教学手段的最大追求。因此,我们把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我们的重要教学手段。
我们利用Power Point软件制作的是那种学生一看就能清楚,一想就能明白的内容。摒弃了繁杂的花边和不合时宜的音乐。我们的目的就是在降低活动成本的大前提下,返朴归真,让真正的重要信息抓住学生的眼球,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均衡发展。
我们利用Flash软件制作的拼摆课件,一开始就是着眼于方便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操作而设计的,改变了教师对课件的独家专用,而学生只把课件当作动画片的滑稽场面。你可以看到,在活动中师生共同操作课件,拼摆图形,共同研究数学现象,感悟数学的魅力。
我们认为:“内容要精当,形式要活泼,手段要新颖”是“教育均衡发展的主题活动课”的基本模式。“温故入新探究感悟拓展研究活动小结”是“教育均衡发展的主题活动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关键词:教育理论思想;新课改;教学模式
新课改的实施,无论对于小学教师还是小学生来说,都是一次新的机遇和挑战,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把握契机,运用教育理论思想,实现新课改目标,是值得思考的话题。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包括其教学能力、管理能力、业务能力及学习能力等都要有所改进。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符合教育改革需要。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教师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以下将对教育理论思想影响下的新课改课堂教学创新的具体方法与策略进行分析:
一、明确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与要求
小学教育是学生奠定学习基础的关键阶段,教师应参照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透彻理解改革的内容与目标,有针对性地渗透到日常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点,同时锻炼思维能力,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自觉地探究与思考知识点,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工作应围绕学生开展,教师发挥课堂中组织者、引导者和指挥者的作用,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融入课堂氛围中,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意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才能认真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总之,运用教育理论思想实现教学改革,教师应转变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观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全面开展课题教学,从过去的灌输式教育转变为引导式教育,得到学生的认可,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积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题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过去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中,课堂环境压抑、呆板,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自然无法保证学习效果。因此,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快乐、开放的课堂氛围。其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新课改提出的新型方法之一。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及优势与劣势等,按照差异性原则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共同分析、探究问题,并且每个学生都在小组中承担了不同的责任。通过合作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的责任感,集中注意力,形成集体荣誉感,增强合作能力。其二,角色扮演体验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角色体验教学方法,如讲解数学公式或者应用题练习时,可由学生扮演题目中的角色,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为透彻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教师应有意识地选择适当的题型,设定角色,给予学生充分时间探讨数学问题,最终掌握数学知识。
三、锻炼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而数学学科在培养逻辑思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教师要加强引导和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选择有利于培养发散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题目,活跃小学生的思想。首先,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创新教学活动。如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教学内容立体、直观地展现出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观察,潜移默化中掌握了知识点,并且动手实践,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强化数学知识的认知过程;其次,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内,而是为数学教学拓展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如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外活动中,积极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对掌握知识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有,教师要适当为学生创设思维发展条件,如布置课后作业时采取分层方法,注意控制基础题型与拓展题型的比例,选择开放式题型,学生可以运用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解决方法,获得多元化的结果,学生多尝试、多思考、多实践,必将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四、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目标就是将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以课堂练习与课后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为主,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主动性欠佳,成绩滞后。实际上,小学生更善于观察、发现与思考,如果教师能够构建一个趣味性的课堂,引入生活化的知识点,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对学生产生刺激,激发学习欲望,那么他们就能自觉地运用已学知识及已有生活经验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技巧。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都要贴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保证教学效果。
五、运用激励式的教学评价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策略,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更加客观地认识自我,也可通过评价的过程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实现师生共同发展。首先,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给予针对性、科学性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情感态度、能力增长、习惯养成等,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评价的方法与策略就要有所区别;其次,针对学困生,教师要多一些肯定与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习欲望。
由上可见,新课程教学改革应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民主、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创新能力与质疑能力,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同时,教师也要改进教学思路与教学模式,寻找与新课改要求相适应的方法,构建高效课堂,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潘鹄.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新挑战[J].成功:教育,2010(09):144.
关键词:中学英语;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方法途径
长期以来,中学英语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陷入被动境地,特别是对知识点的识记,过于注重语法考查,忽视学生英语兴趣及运用英语的能力培养。听不懂、说不好、写不出已成为制约中学英语教育的主要难题。素质教育观念的提出,将巩固和提升广大学生的基础知识,着力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应用技能,尤其是在口语交际上为运用英语夯实基础。
一、素质教育内涵及实施原则
素质教育是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教育,不仅着眼于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从德智体等方面来全面提升。中学英语在素质教育实践中,就其学科特点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语言素质,主要是对英语知识,如词汇、语音、语法、语篇、修辞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二是综合素质,主要从英语学科能力层面上,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力、合作力、交际力、创造力及英语学科文化的运用。教育部提出的“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计划,对于英语课程改革方向进行了明确,尤其是在英语素质教育上,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要明确英语综合素质教育目标;二是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三是要强化终身学习,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中学英语素质教育,在实施原则上强调三点。一要全面发展,教师在课堂组织及教学上,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创新,丰富课堂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二要坚持整体性,英语教学不能局限于知识点的掌握,更要从听、说、读、写等方面进行协同,特别是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英语语言实践应用活动中突显词汇、语音、语法结构的整体性。三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从英语学习动机、学习热情、学习习惯上,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
二、构建中学英语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转变思想,创新中学英语素质教育观念。思想指导行为,素质教育在中学英语中的应用,必然需要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并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转变观念,适应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摆正英语素质教育观,要从教学实践中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对英语兴趣的激发,特别是在夯实英语基础中,要着力促进学生养成英语思维、英语表达、英语运用的习惯。同时,校正英语教学质量观,从关注成绩到注重英语人才的培养,不能将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作为衡量的标准,而是要从听、说、读、写等方面来进行强化训练,促进不同学生在不同层面上的全面发展。(2)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升素质教育质量。从中学英语素质教育实践来看,创新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如对于选择题、改错题、判断题、填空题,可以通过小黑板、PPT课件等来进行辅助教学。在问题梳理上,要注重新旧知识的关联,特别对初中生更要从灵活多变的提问中来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独立思考。在问题回答方面,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态度,如制定学生回答、轮流回答、齐声回答、小组代表回答、自由抢答等,注重对课堂氛围的激活,强化学生的注意力。在教法创新上,可以渗透个别辅导法、分组教学法,针对学生层次性差异来因材施教;在情景教学法上,要注重对学生认知的分析,能够从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注重难易结合,在情景营造上借助于实物演示、角色扮演、问题探究及声像多媒体技术来渲染情境。另外,在英语阅读教学上,要注重英语朗读、诵读、精读、泛读模式的穿插,渗透循环记忆法,增强学生对英语知识、英语文化的理解。(3)优化课堂教学,构建综合评价。英语素质教育课堂的实施,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优化,根据教材知识结构,从教学内容组织上优化听、说、读、写教学环节,注重问题情境的营造,突显知识的渗透,鼓励学生从交际与探究中习得。在教学内容上,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日常用语及口语化教学,形成学习英语的氛围。在教学评价上,要注重评价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初中阶段英语素质教育要关注师生关系的融洽,要强化“感情投资”,要善于运用激励手段,特别是从学生的表现上,积极、及时的肯定与鼓励是增强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方法。同时,在阶段性评价中,要积极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强化学生的质疑、提问习惯,唤醒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体现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
三、结束语
素质教育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关键在于对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特别是围绕素质教育目标,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突出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升中学英语教学质量。另外,针对素质教育在英语课堂中的渗透,英语教师要从自身素质和能力上,一方面要加大知识结构的拓宽,增强英语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要注重教学经验交流,破解中学英语素质教育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张颖.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陕西教育,2007(12).
[2]谢元才.新形势下英语素质教育探讨[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