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装配实训报告

装配实训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装配实训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装配实训报告

装配实训报告范文第1篇

调查目的:通过这次调查,及时掌握大学生技能培训需求状况,以指导大学生有的放矢结合社会需求提高自己,为将来毕业后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做好准备。

调查地点:学院宿舍.学院自习室.图书馆

调查对象:不同年级在校男女大学生

调查方法:实地访问调查.随机问卷调查.最后记录汇总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

调查过程:在学院宿舍,自习室以及图书馆随机寻找符合调查条件的男女大学生,通过简单的交流了解他们最为迫切希望提升的技能,然后邀请他们认真填写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问卷(见附录),最后将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得出最终调研报告,并找出相关的问题。

结果讨论:①实际动手操作技能成为大学生最为迫切提升的一项技能。在我调查的100名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中,有平均大约76%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太差,而这一比例又以理工学院的最为明显,达到91%。实际动手操作技能所占比例如此之高,一方面反映出当代我国大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那就是只重视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而忽视了这种知识与实践实际的联系;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国高校教育致命的一个弱点:学校培养出的大部分是一个一个“抽象的理论家”,那些“具体的实践家”少之又少。大学生亟待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装配实训报告范文第2篇

掌握典型塑料模具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模具零部件的功用、互相间的配合关系以及模具安装调试过程:能正确地使用模具装配常用的工具和辅具;能正确地绘制模具结构图、部件图和零件图;能对所拆装的模具结构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能正确描述出该模具的动作过程。

模具拆装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综合实训运用已学知识和技能对模具典型结构设计安装调试有全面的认识,为理论课的学习和课程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模具拆装实训前的准备

1.拆装的模具类型常见注射模具一套。

2.拆装工具游标卡尺(大小各一套)、内六角扳手(公制)、橡皮锤、螺丝刀子等常用钳工工具。

三、实训地点

实训楼二楼刀具实验室。

四、模具拆装时的注意事项

1.拆装和装配模具时,首先应仔细观察模具,务必搞清楚模具零部件的相互装配关系和紧固方法,并按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以免损坏模具零件。

2.分开模具前要将各零件联接关系做好记号。

3.不准用锤头直接敲打模具,防止模具零件变形。

4.导柱和导套不要拆掉。

5.画出模具的装配草图和重要的工作零件图。

6.模具拆装完毕要清楚模具的动作过程及每个零部件的功用。

五、装配步骤及方法

1.确定装配基准

2.装配各组件,如导向系统、型芯、浇口套、加热和冷却系统、顶出系统等。

3.拟定装配顺序,按顺序将动模和定模装配起来。

六、实训报告要求

(1)按比例绘出你所拆装的模具的结构图和工作零件(上模、下模)图;(计算机绘图、手工绘制均可)

(2)详细列出模具上全部零件的名称、数量、用途及其所选用的材料;若选用的是标准件则列出标准代号;

(3)简述你所拆装的塑料模具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动作过程);

(4)简述你所拆装的模具的拆装过程及有关注意事项。

(5)对模具拆装实训的体会和收获进行总结

拆装的塑料模具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

类型:注塑模系列——斜顶模

工作原理:

将已熔融状态(即粘流态)的塑料注射入闭合好的模腔内,经固化定型后取得制品的工艺过程。

注射成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每一周期主要包括:定量加料—熔融塑化—施压注射—充模冷却—启模取件。取出塑件后又再闭模,进行下一个循环。

模具拆装实验注意事项

1、模具拆装时,注意上下模(或动定模)在合模状双手(一手扶上模,另一手托下模)注意轻放、稳放。

2、进行模具拆装工作前必须检查工具是否正常,并按手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注意正确使用工量具。

3、拆装模具时,首先应了解模具的工作性能,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重要性,按次序拆装。

4、拆卸零部件应尽可能放在一起,不要乱丢乱放,注意放稳放好,工作地点要经常保持清洁,通道不准放置零部件或者工具。

5、拆卸模具的弹性零件时应防止零件突然弹出伤人。

6、传递物件要小心,不得随意投掷,以免伤及他人。

7、不能用拆装工具玩耍、打闹,以免伤人。

8、拆装结束后,清点工具。

实训总结

装配实训报告范文第3篇

实训教学在电工与电子技术专业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位置。通过实训环节的实施,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锻炼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活学活用的技术水平。

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将实践环节安排为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的原有基本模式是在规定的时间内,遵照教学大纲要求,按教师规定的操作程序,学生跟着老师来一步一步地完成规定的实验步骤。这种实验模式相对呆板、封闭的,限制了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限制了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因此,改革原有实验教学模式,利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增强“趣味性”,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首先要注重对实践学习的主体——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课堂上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以此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1、实践一体本文由收集整理化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实验实训教学是理论知识在现实中应用体现的必备技能表现,《电工与电子技术》的系统理论比较抽象复杂,因此,不能仅靠“纸上谈兵”的理论教学。实验实训一体化教学就是根据就业的需要,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与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实验实训一体化教学也是素质教育的必备教学方式,可以在其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和重视实践应用的科学态度,这对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和其它学科的学习提供了帮助。

2、实验实训一体化动手兴趣的培养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对动手操作很感兴趣,但由于电子技术实验操作的难度较大,专业性较强,部分学生——特别是女生,由于缺乏动手训练的机会,对实验课程有一种由惧怕、畏难到逆反的心理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先设计一些简易的、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趣味性较强的一些实用的小制作、小家电的维修等操作内容,从“紧密联系生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二、加强实验实训一体化教学软硬件建设

1、实验室建设要突出实训

在实验室建设中,学校一般都配备有实训教学的成套设备。这些设备都已设计好固定装配的电路模块,学生按图装配,往往数分钟内便可连接好电路,可以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效率。但由于学生本身对电路元件和线路的连接缺乏直观感和亲身经历感,一堂课下来,学生的印象不深刻。所以,实验室的建设,不可一味追求成套设备的使用。且成套设备价格昂贵,属于“傻瓜”型,只利于理论原理的演示和学习,并不利于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实验室的建设中,一定要注重能突出实训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实训室及元器件库的建设和利用。

2、实验实训一体化教材建设

要求教师能结合本校学生和实验实训条件的实际,选择或编撰

撰出特色鲜明的实验教材,这将为提高实验实训教学的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系统的实验教材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全面详实(2)紧扣教材(3)及时更新和补充

三、从实验实训一体化教学环节中找质量

1、实验实训的预习与准备

要求学生在实践前充分预习和准备,做到心中有数,提高效率。每次实践课之前,教师应提前布置实践课的内容和实践预习要求,并要求学生上交包括实践目的、原理、方法、步骤及总结等内容的预习报告,督促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2、实验实训一体化课程的组织与指导

实验实训一体化过程的组织与指导是整个实践活动的关键。应将动手能力有差别的学生三至五人,合理的划分小组,安排好组长,以方便小组活动(例如元件的分发、同学之间必要的讨论和问题的反馈等)。

面对难度较大,估计问题较多的实践活动时,为了避免混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安排几名实验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提高实训质量。教师在实验指导过程中,既不代劳,也不放任。应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排除故障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实训成绩的评定

实验实训成绩的评定是督促和检查学生做好实践活动的重要手段。验证性实践活动主要是通过检查学生的实验实训报告来完成。其主要内容为总结实验实训过程、提出问题和见解、分析或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并上升到理论高度。

装配实训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45-02

世界十大汽车制造商全部落户中国,中国已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和最大的汽车市场。进入21世纪,我国汽车产业迅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的第四汽车生产大国,汽车产业需要靠人才拉动,汽车产品持续的“消费热”也拉动了对汽车人才的“需求热”,根据《汽车人才供需情况的调查》显示,我国汽车产业职工人数将在2015年突破500万大关,到2020年达到776.23万人,平均年增长率为10%左右,在未来15年内,我国汽车人才需求面临极大的缺口,特别是汽车工程技术类人员。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根据职业教育要求和汽车制造装配行业发展需求,以该专业发展要求为导向,以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立足于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等服务市场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具有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的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适应市场工作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依据企业行业调研报告,通过岗位及对应职业能力的分析,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二)构建“工学结合,德能并重”的“1243”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立足新疆、服务南北疆,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沟通协调能力和创业能力,具备较高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理论知识及较强的实践技能,能胜任汽车制造、汽车改装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要求,汽车行业发展需求,以及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构建以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行业发展要求为导向,以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以“工学结合、德能并重”的1243人才培养模式。

在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分析,根据“订单”的需求确立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企业用人,学校育人,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长效合作机制。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借鉴“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根据毕业生应该具备的综合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与能力培养的特点,以“一条主线、两元结合、四种能力、三个平台”素质教育全程贯穿教学全过程为特色的“工学结合,德能并重”人才培养模式。最终达成企业认可的并与企业生产一线工作情景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条主线(能力主线)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以两元结合(校企)为途径,通过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设与有效实施,重点抓好“三个”平台(学习领域平台、校内实训平台、校外顶岗平台)建设,学习领域平台主要进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进行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和创新意识教育;校内实训平台主要进行“热爱行业、忠于职守、依法管理、团结协作”的汽车制造行业职业道德教育,进行汽车制造基本技能实训和生产环境仿真实训;校外顶岗实训平台主要进行“行业规范、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就业理念”教育,进行生产性顶岗实训,学习企业文化,学习与人沟通交流的技巧;最终使学生具备四种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从而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和社会要求。

在重视技能培养的同时尤为重视加强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全程贯穿式教育,从学生进入校园开始到毕业,利用各种方式与形式始终倡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主管理,教师每堂课的教学任务涵盖素质教育的内容,充分利用过程性课程的实施,形成汽车工程学院学生素质教育的特色。

通过教学条件的改善与教学情境的设计,校企的深度结合,促进“工学结合”的持续发展建设,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对汽车市场人才需求的充分调研,广泛征求各类汽车服务企业专家的建议,针对职业能力中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阶次递进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逐步完善“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及教学资源信息库建设;编制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的课程标准。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质量体系建设,突出人才培养标准、课程体系的标准化、规范化、通用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构建教学资源共享和师生交流的平台。

图1 “工学结合,德能并重”“1243”人才培养模式

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对汽车制造企业调研,进行基于汽车制造工作任务分析,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将行动领域进行归纳,系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紧密围绕该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及任务来安排教学,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完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一)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对应汽车制造与装配工作的各行动领域,按照学习认知规律,对行动领域进行整合,形成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基本技能模块、拓展模块共三个模块。工学模块课程既要满足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又要考虑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对行业、企业专家(企业生产第一线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管理的人员)进行深入调研,进行专业职业能力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如表2:

(二)课程体系构建

由校企专家共同组成课程开发项目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开发项目课程,以岗位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选择课程内容,按照职业岗位工作实际需要,突出实践技能养成,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结构,突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先进性。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解构,根据工作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排序,构建了由基本能力课程模块、核心能力课程模块和拓展能力课程模块组成的基于工作过程“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

图2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三、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依照职业能力本位,根据社会需求和岗位能力,确保实施“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建立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确定实践教学内容

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线,以应用为目的来确定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国家或行业的标准为依据,将实践教学的内容组成不同的模块,确定专业技能训练的方法和时间。

(二)建立多元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

实践教学应注意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在评价的内容方面应尽可能多地覆盖多种相关能力要素,包括理论知识、技能、经验、协作等;在评价形式方面,以口头与书面回答、技能测试、毕业实践、实习报告等为主要形式。

(三)大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本专业建有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按照一个专业背靠一个企业群,建设一批实训、就业“双基地”的专业建设思路,实训基地建设既要具备实践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功能,又具有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功能,使实训基地正真能实现与校内外紧密结合,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赵新.汽车工程专业建设与改革思路的探讨[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5,(2).

装配实训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职业技能 职业素养 实训情境职业化 实训过程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中职教育是要培养具有较高综合能力的一线劳动者和实用人才。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所应具有的综合能力是指能适应电子技术行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操作技能,既懂生产一线的操作、使用、维修,又能运用知识进行现场技术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中职学生的智力结构多为形象思维者,他们基础较差,短于逻辑思维,长于动手,对能看得见的和能亲自动手的感兴趣,因此实训是中职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但现有的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实训平台基本上是两类,一类为插接线式的实验箱或者实验台,一类是多用途PCB或者成品PCB的PCBA自由制作。前者优点是操作容易,但只适合于理论课程的验证性试验,后者貌似适合于技能训练,其实与企业需要的职业技能想去甚远,甚至可以称其为伪技能。多用途PCB或者成品PCB的PCBA自由制作多为放羊式的电子产品小制作,一般方式是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理论学习以后把实训时间集中,发下制作所需的元器件,然后自由制作、测试,最后写出实训报告。这种训练的结果如果硬要说是一种技能的话,那也只能叫做实训室技能。这种技能到了企业不但无用,反而会有害。企业需要的职业技能,具体是指员工在遵守工艺规程和作业规程的前提下运用知识或技术完成相应岗位职业活动的实际能力。其前提是遵守工艺规程和作业规程,而放羊式的电子产品小制作根本就不涉及这方面的实训内容,实训的过程往往与企业的工艺规程和作业规程背道而驰,如PCB板的装配过程在企业要求按“先低后高、先小后大、先里后外”的原则进行,而且每进行一步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检验。但放羊式的电子产品小制作过程中,学生往往是按照电气原理图进行原理性装配,且基本不遵守质量规则,只是按照原理图,把其电气功能装正确就认为装配出了一个合格产品。这种思维方式进入企业以后是极其有害的,不利于企业的产品质量控制。

如何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养成企业所需的职业素养,学到企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呢?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构建各门专业课程的实训平台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什么样的实训平台才符合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呢?笔者认为至少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实训情境职业化;第二、实训过程标准化。前者符合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在职业化情境中进行实训时,学生为情境所迫不得不按照工艺路线进行操作,从而养成遵守工艺纪律的习惯。后者与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相吻合,企业运营过程其实是一个标准贯彻的过程。管理过程是企业规程、制度的贯彻过程;生产过程是技术标准和工艺标准的贯彻过程。实训过程标准化后,每一工艺步骤的进行都有相应的工艺标准对其进行规范,工艺标准的贯彻过程就是产品的装调过程。在工艺标准的贯彻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学到相应的工艺知识,又可以应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对工艺进行改进,从而养成研究型学习的习惯,懂得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的道理,从而促进今后的学习。

1 实训情境职业化

(1)对实训室按照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功能分区,整个实训室分为元器件质量检验区、插件焊接区、插件焊接质量检验区、产品性能测试区、产品组合区、成品质量检验区。

(2)各功能区的仪器设备按照基本工艺要求,以适度够用为原则进行配置,并在墙上悬挂相对应的仪器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和工艺作业指导书。一切设备操作和工艺作业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应作业指导书进行。如:元器件质量检验区悬挂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和元器件检验作业指导书;插件焊接区悬挂插件作业指导书、插件质量标准作业指导书、焊接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焊接作业指导书、焊接质量标准作业指导书;插件焊接质量检验区悬挂插件质量检验作业指导书和焊点质量检验作业指导书;产品性能测试区悬挂产品技术标准、测试仪器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和产品技术性能测试作业指导书;产品组合区悬挂产品组合质量标准和产品组合作业指导书;成品质量检验区悬挂成品检验仪器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和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3)各功能区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和规范并在实训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制度,逐步学习理解与规范、标识及制度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4)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室除严格按照5S的要求进行现场管理外,还必须严格按照静电防护要求进行作业,使之养成与企业相适应的相关职业素养。这也是环境育人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学生长时间置身于这样的职业环境中,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步由学生身份转换到职业人身份。

2 实训过程标准化

实训过程标准化的实现要从技术标准(具体表现为产品质量标准、技术要求或技术标准)和工艺标准(具体表现为作业指导书)两个方面对实训过程进行规范。技术标准规范产品的性能参数,工艺标准规范其技术标准的实现方法和检验方法。技术标准要分解到工艺标准中,电子产品不能以是否实现电气功能来作为判断其装调成功的唯一标准,否则其训练出来的所谓技能只能是实验室技能,是一种伪技能,与企业严谨的质量要求背道而驰。所以实训过程标准化,首先要根据电子产品特点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再根据技术标准制定相应的实现路径即工艺路线,并将工艺路线以工艺文件的形式固化。在工艺文件中规范工艺步骤及其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与技能,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有章可循,如此则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但可以学到与产品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能在操作过程中学到与之相关的工艺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养成遵守工艺纪律的良好职业习惯。技术标准和工艺标准已经在实训情境职业化中实现了上墙(悬挂),实训过程标准化就是要将其不折不扣地执行。具体表现为:

(1)元器件质量检验区、插件焊接质量检验区、成品质量检验区设置质量检验员(质量检验员由学生轮流担任),严格按照各区的检验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质量检验并撰写相应的检验报告,质量不合格者不得转入下道工序。

(2)为督促各功能区学生严格按照工艺作业指导书和仪器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工艺操作和设备仪器操作,制定巡回检验作业指导书并设置巡回检验员(巡回检验员由学生轮流担任)对各区进行巡回检验。巡回检验员对不按照工艺作业指导书和仪器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操作的学生进行行为矫正并撰写行为矫正报告。

(3)为保证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和实训产品的总体质量,设置统计质量管理员(由学生轮流担任),对检验报告和行为矫正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并报告质量趋势。老师根据质量趋势进行学习整顿和管控。

实训过程标准化就是要让实训学生在外部干预的压力下,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工艺标准行事,养成遵守工艺纪律的良好职业习惯,成长为合格的高素质的职业人。实训平台的构建若能坚持实训情境职业化和实训过程标准化两个原则,中职学校就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