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政治课堂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正确处理好教材要求与学生实际的关系
.要提高学生素质,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扎扎实实地组织教学。实际上,也只有观念正确了,才会去设计合理的教学,去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不应该只是满足让学生把握教材,更主要的是引导他们借助教材的学习来发展思维、情感和分析判断能力等。通过一堂堂课的学习,让学生不断地修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掌握理解与运用政治理论的本领,提高认识世界的水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出来。所以,正确地协调与处理好教材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关键之处。
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头脑中要有学生,应时时思考学生原有基础如何?他们能接受吗?他们对现实问题的认识水平怎样?等等,简单说来,就是在头脑中,带着学生的实际水平去钻研、处理教材,才能在课堂上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的用好、用活教材。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中,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刻板沉寂的的氛围。学生的课堂行为也就相应地被规范为:正襟危坐,目不斜视,不得随便乱动,不许私下讨论,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能发挥出来呢?
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活动气氛,让学生身体在课堂中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内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让学生阅读教材时,借用媒体充分地利用脑、眼、手等感觉器官,反复地去体验。在理解教材、领悟人生意义的同时,不断地提高思维能力。
和谐的课堂是流动变化着的。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力,能迅速地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反应,调整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及时设疑,解疑。在学生紧张又兴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是使课堂教学富有变化、富有激情的关键。而这种点拨不是即兴发挥,也是精心设计的结果。可见,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中,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和谐的教学活动,师生双方都能产生求知的愉悦,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努力把目标转化为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决定了教与学的方向。传统的目标教学是向学生展示“理解……掌握……”等,学生虽然能掌握结论,但往往靠死记硬背,不能充分发挥主体性,其创造能力也受到遏制。解决的方法之一就是把教学目标转化成目标思考题,设计恰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索求知,最终掌握知识,并在这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
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问题还要具有一定梯度,能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解答,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在问题情境中掌握课本有关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具体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针对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设计“提纲式”阅读训练题,按识记、理解、分析的顺序排列,课前发给大家。二是从实际生活事例,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从课本中典型内容出发,提出若干思考题。政治教师必须精心研究教学目标,设计出符合目标要求、具有一定梯度的思考题。对较高要求的目标,其思考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达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效果。例如:我在讲初二政治《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时利用媒体展示10道选择题,2道实例分析题(后附:多媒体教学软件问题设计脚本)。这些题目既不同于传统的名词解释或简答题,也不同于一般的目标展示,它既表明了识记、理解和运用知识的三个层次的目标,又具有启发性。通过自读思考,学生感知了课文内容,既达了识记目标,又培养了分析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努力促使结论教学向过程教学转化,教会学生探索知识的程序和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知识结论的教学。教学活动是教师讲结论,学生背结论,其结果是学生里掌握了知识,但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掌握知识,而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因为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包括了知识发现、形成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而且也包括了概念形成、问题发现、思路探求的科学程序和方法。因而必须把结论的教学转变为过程教学,突出“学”在教学中的地位。当然要正确处理“学”与“导”的关系,重视教师的“导”,教师的“导”应体现在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独立思考,自己得出结论,必要时还应参与学生的讨论,巧妙地把讨论引向深入。
例如:我在讲“环境问题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时,播放了一段1998年抗洪录像,展示了一幅“可持续发展”的漫画(见图),让学生讨论,许多学生认为,漫画提到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野蛮的“持续开发”,它使人类失去的绝不仅仅是一片广沃的森林资源,而是继续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潜能,它所带来的必然是生态平衡的破坏,自然资源的枯竭和人类发展的终止。从而对我国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了正确的认识。在这一活动中,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点的形成过程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同时,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学习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生存方式,学习的能力也将成为最重要的生存能力。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程序和方法,也将成为中学政治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探索路径,逐步诱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一般程序为:设疑激思—展示材料—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应用。例如:我在讲述“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时,就首先用恩格斯一段话引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哪些严重的危害?然后让学生观察材料、漫画,接下来让学生展开讨论,很自然地得出了结论,即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的健康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学”的主体地位等到突出,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培养了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能力。
五、有层次性、针对性地训练,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训练是学生深化理解、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过程。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课堂教学中的训练就要依据预习时设计的问题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要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扎实地练,做到全面性强;对于新旧知识易混淆点采用对比练,做到;对于知识与能力结合点采用创造练,做到举一反三;对于重点、难点知识采用反复练,做到常练常新;对于同类知识采用典型练,做到触类旁通。
训练题的设计要思维容量大、思维过程强,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迁移的过程。(后附问题设计实例)训练的方式要从实效出发精心安排,多样活泼,不要拘泥于寻找问题答案。本人在实践中体会到训练一般来说,要具有四个环节:
①、精选实例示范。选择最能体现基础知识和训练目标的实例作课堂讲析示范,范例应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逐层递进。
②、学生讨论释疑。学生是主角,一般问题只由学生讨论解决,难点由教师示范后再讨论,这一环节特别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作用。
③、教师提示点拨。一是在出示问题时提示有关知识、参考内容和资料、训练步骤等;二是在学生讨论中点拨思路和方法,简要评价与鼓励,及时补充和纠正。
④、师生梳理归纳。学生在讨论、教师释疑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梳理知识,归纳学习内容,进行归纳训练。
通过练习训练不仅使学生巩固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教师可以获取教学反馈信息,进行补偿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而意义重大。
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网络,掌握结构化知识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让学生掌握结构化的知识,是培养学生技能、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前提。在新课的学习中,学生获取的往往是分散的、缺乏联系的、无序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就必须从结构上把握并去解决。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和搞清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总结概括,连接知识链条,将知识重新编码、排序,使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网,由无序到系统。例如我在初二政治《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教学时,就引导学生尝试总结概括了以下结构图表:
这样,学生懂得了知识的基本结构,不但能较容易理解整个内容,而且有助于记忆、掌握,同时客观上也有利于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本堂课最为核心的东西教给学生,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普通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素质教育
一、普通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误区:
1、只要重视能力,就是素质教育。
一部分人认为,应试教育考知识,素质教育考努力,所以只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就是素质教育。其实知识与能力,是三维目标中的低级目标之一,只有在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才是素质教育的目标。
2、只要使用多媒体,就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创新教育手段,大量使用网络、多媒体、课件,但并不等于说只要使用网络、多媒体,就是启发式,就是素质教育。有可能使用网络、多媒体、课件,也只是仅多一种填鸭式的手段而已。
3、只要课堂热闹,就是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毕竟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教学就是要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要追问和考虑的。而课堂表面的热闹和热烈可能损害教学的内在功能,学生不做深入的思考,随心所欲,胡猜乱想,甚至固执己见,失之偏颇,这样的课堂上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却的是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的神圣职责,而要解决课堂有效性的问题关键在于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引领的作用。
素质教育的课堂,必然热闹。但热闹的课堂,未必就是素质教育的课堂。热闹分两种:一种是流于表面的轰轰烈烈,一种是学生思维的波澜起伏。如果是没有思维参与,问题浅层次的有问有答,师生互动的表面热烈,那是课堂造假。只有学生思维深度参与,既使没有表面的问问答答,只要启发了学生思维,推动了思维发展,同样是素质教育。
二、普通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
1.颠倒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一方面把主导当主体,把“学堂”当成“教堂”。讲多练少,以讲代练,把课堂作为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有这种倾向的人认为,高中政治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规律,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只有多讲,才能把思维引向深入,加深理解。如果讲不到位,必然流于表面,囫囵吞枣。这部分老师,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低估了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积累。所以,讲的时候,面面俱到,精读细研。这样以来,学生只要用心听讲,就能理解所传授的知识。但是,学生长期依赖于老师,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影响了学生的智力开发。这种以讲代练以教代学的方法,颠倒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养成了懒于思考的习惯,不会自主学习。一旦离开教师的引导,学生就一脸茫然,不知所措。高分低能的人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另一方面变自主为自流,课堂失控,迷失主导。以练代讲,题海战术,把课堂拱手让给学生,失去了实施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有这种倾向的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谁也无法代替的。只有他们自己在自主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还课堂于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老师讲题,学生划书、背书、答题、读题、练习。老师用题海战术打拼,学生在题海扑腾。更有甚者,老师放手,学生“放羊”。在这种情况下,课上有做不完的题,课下有演不完的题。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扼杀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厌学,遏止了学生的发展。
2.扭曲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误解理论与实际联系的原则,局限于理论对实际的联系,不注意理论的生成过程。仅做到用理论的东西,去阐释世界。很少从生活世界、现实世界中启发讨论、归纳总结、形成理论。用理论来阐释世界、阐释生活,用实际来印证理论,都反映了教学中的理论本位思想,反映了理性主义在教学中的主导态势。有部分教师认为:理论与实际联系的原则就是理论在先,理论是本位的,实际是可有可无的;理论成果是重点,理论生成过程是可有可无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认识,轻体验就成为必然。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教理论,学生学理论,考试考理论。理论成为缺少学生感情体验的身外之物。造成学生说一套,做一套,形成双重人格,口是心非。
3.因材施教原则,课堂没能有效贯彻。
班级授课制,强调了统一性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又是个体的内化迁移感悟过程,他要求必须从学生的个性出发,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落实素质教育。但是班级授课制与因材施教原则的尖锐对立,又使因材施教原则形同虚设,难以落实。
4.情感沟通机械化、简单化、单向化。
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然而,一些教师对到底如何处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有些困惑。首先,出现了在一些课堂上教师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景,孤立地、人为地、机械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实际上,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可以直接或独立教授的,而是只有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才是有生命力的。其次是鼓励与夸奖的滥用。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要一味表扬。在一些课堂上,经常有一些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地随意性表扬,也有的教师对新型师生关系到底是什么样还没有理解,正如一味惩罚不可取一样,一味表扬也是不可取的。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同时,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也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第三,单向化就是情感沟通时,缺乏互动,不是进行感情的建构,而是进行感情的游戏、感情的表演。
5.课堂资源闲置,没有得到优化合理配置。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矛盾统一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合作过程,是主导与主体的互动过程。课堂上教师一人唱独角戏,使主导成为主演,效率低下,主体缺位,课堂沉闷,丧失活力。如果没有学生的激情参与,心灵互动,没有引起裂变反应,就达不到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不善于优化课堂资源,老师就很累。真所谓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但是给别人的是微弱之光,照亮的极其有限。老师累的难受,学生闲的着急;主导与主体断裂,双主关系僵化。蕴藏于学生中的无穷智慧,没有机会迸发出来。教师出力不讨好,学生着急不领情。课堂资源处于内耗状态,难以发挥最大效益。
三政治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构想
(一)总体思路:
在承认学生差异、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以自主、讨论、探究、发现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交)、精讲点拨、反馈深化为主要课堂形式,以思维的参与程度,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核心标准,以知识的整合为着力点,以优化课堂资源为增强课堂活力的发动机,以培养健全发展的人为目的,完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二)具体设想:
1.承认差异、尊重个性。
把培养自主意识,作为政治课教育的首要目标,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尊重学生个性,承认个体差异,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分水岭。应试教育中一切摧残学生主体的思想、原则、方法、方式、措施,无不是建立在对学生个性藐视的基础上。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新课改,就要切实尊重学生个性,承认个体差异,把因材施教原则贯彻到底,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千方百计地贯彻这一原则。
2.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交),精讲点拨,反馈深化
从整体上说,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性学习,而不是发现性学习。但是,这仅仅是主要而不是唯一。特别是高中阶段,是从接受性学习为主向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发现性学习为主转变的阶段。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就成为高中政治课堂急需解决的主要矛盾。
作为政治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的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交),精讲点拨,反馈深化,能够实现主体回归、激情参与、心灵互动,达到最佳双赢。这是贯彻学生主体、以学为主、因材施教原则的核心和关键;是素质教育的最高本质;是解决高中政治课堂的主要矛盾的需要。所谓以学定教,就是在课堂上,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以学生学习过程中疑难问题为载体,确定教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方法。所谓先学后教(交),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先自学,在掌握主干的、核心的知识前提下,在教师的组织下交流心得,质疑解难,合作帮助;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精心设计,精辟点拨,启迪思维。所谓精讲点拨,就是言简意赅,讲在点子上,讲在该讲处。点在兴趣点,点在疑难点,点在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点在知识的生长点。所谓反馈深化,就是当堂练习,及时反馈,加深理解,深化知识,促使迁移,学以致用,培养能力,力争当堂完成,不留课外作业。
3.理论阐释建立在理论生成的基础上,真正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一部分人把理论的学习,异化为唯一目的。联系实际仅仅是为了理解知识、印正观点,这样就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把理论的阐释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中之重,导致了教学重心的偏移,造成了教学目标的残缺。
课堂教学的认知目标是有层次的,最低目标是理解掌握知识的内在含义。最高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这些知识是怎样来得,是怎样生成的;另一方面,这些知识是有什么用,怎样用,即学以致用。体验理论的生成过程,是培养创新精神、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破除研究的神秘感的必然,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激发学生兴趣,感悟内化升华知识的必经阶段。从生活中总结概括理论,体现了理论源于实践,遵循了认识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了知识生成的体验,享受了发现的乐趣,品味了成功的喜悦。
4.把学科知识的整合,作为理论阐释的着力点
过去在知识的处理上,教师讲条条,学生记条条,考试考条条,答题答条条,把知识割裂的支离破碎,许多学生上课听懂了,但作业出漏洞,就是因为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结构,形不成知识网络,不注意知识的关联,即不会知识的整合所致。一般来说,作为整块知识(核心的主干的知识)学生基本上都会。考试时不会的、顶不真的、大多是知识的关联点。所以,在知识的处理上,应把注意力放在知识的连接上,知识的逻辑联系上,知识交叉点上,知识的生成点上;应把注意力放在同类知识的不同点上,不同知识的相同点上,易混易错知识的澄清上。这样就逼近思维最近发展区的前沿据点,在这些地方着力,就点击了学生的困惑,点燃了智慧的火把。
5.把学生思维的参与程度,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核心标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把启迪思维,逼近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养练学生思维习惯,优化学生思维品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克服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恶习。坚决反对表面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但是缺乏思维参与的一问一答;坚决反对机械的重复、简单的知识训练;坚决反对矫揉造作、情感交流单向化、简单化;坚决反对过于频繁的造境与造势。
6.把充分利用课堂资源,作为课堂活力的发动机
一堂好课,一堂符合教育规律的好课,一定是课堂效率比较高的课,教师的投入与产出的比率最高。所谓“一石激起千重浪”,就是这个道理。课堂资源很多,有课本、《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网络、教师、学生,真可谓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若能把这些资源从整体着眼,优化目标寻求最大效益,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输方式,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在课堂产生共振和共鸣。这样课堂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都能充分参与,课堂就会达到主体回归、激情参与、心灵互动、最佳双赢的效果。教师才能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解放,成为“善驾于物”的君子。正如荀子所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个好的教师,“四两拨千斤”,利用学生教学生,就发挥了最大的效能,就能给课堂注入活力,提高课堂效率。
注意的问题:
1.提问要由浅入深,步步递进
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教师一开始就把过难的问题留给学生,势必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政治课堂提问要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如在教学《磨砺坚强意志》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明确意志是个人一切行动的巨大的推动力,是自我克服各种困难、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笔者是这样提问的:①在平时生活中,你在做哪些事的时候可以独立坚持下来?②哪些事情自己明明知道非常重要,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坚持不下来?③想一想你坚持不到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④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对于同样的一件事你认为自己能够坚持下来吗?在这个过程中,你认为让自己坚持下来的决定性原因是什么?教师通过提出由浅入深的问题,使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为提高学习效果奠定了基础。
2.提问要由此及彼,横向拓展
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思维的纵向延伸,还要关注学生思维的横向拓展,注意问题的广度。如在教学《学习,成才的阶梯》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对成长、成才起到的重要作用,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①你认为学习有用还是无用?②学习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在这些问题的指引下,学生经过思考、探究,明白了学习可以充实个人的精神生活,它不仅可以使人成才,而且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人们的精神追求。由此可见,在政治课堂中,层层提问可以把学生的思维由简单引向深入。
二、课堂提问要具有探究性
1.在思维悬念处提问
在课堂,教师要找准提问时机,通过悬念设计把学生引入深层思考的境地。如在教学《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认识到每一种行为和行为背后之间的关系,懂得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笔者首先展示课件“一个小数点酿成的悲剧”。播放完课件,为了加深学生对个人行为与后果的认识,笔者提问:在刚才的课件播放中,你认为作为一个人,什么最重要?试想一下,一个人如果没有责任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结果会怎样?看到“小数点酿成的悲剧”以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在这里,教师充分利用了学生观看短片之后的“愤悱”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思维拓展处提问
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往往是教学的主宰,在旧有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单一的、单向性的教学模式长期存在,表现为“满堂灌”或者“填鸭式”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是在被动接受,无法真正从学生的实际来设计和安排我们的教学活动,导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脱节,课堂教学效率很低。新课改新要求也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角色有着明确的定位,那就是教师是新时期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规定事实上就明确地告诉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尊重并且结合学情进行教学,要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指引下,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从而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二、精心备课
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精心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做到精心备课,就要认真钻研教材,做到能驾驭教材。只有我们高屋建瓴的把握教材,才能够更合理、准确地应用教材,上起课来才会针对性更强,更高效。这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充分地参照新课程标准,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方面的提升和落实。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备课在备教材的同时更要备学生,要充分分析,准确地把握学情,结合学生的水平和需求来设计教学流程,这样才可能使学生真正的参与进来。同时,要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来备课,即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广泛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的课程他们会更感兴趣;要把时政热点有机地揉进教学内容中来,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厚度,这样学生的积累才会更扎实。才能根据他们的知识水平、能力来设置相应的问题。
三、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如何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是政治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则是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的有效方法。通过把知识应用到生活情境中,可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所以教师只有合理运用多种形式,构建与高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现代生活气息相符合的场景,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在创设情境时候,教师要精心挑选情境素材,不仅要体现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而且要接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硬性和软性条件,利用文字材料、故事、寓言、电影、漫画、歌曲和小品等多媒体手段,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例如,在解释商品的价值量这个概念的时候,笔者给学生在多媒体上演示了两幅漫画,一幅是拿破仑自己用铝碗而用银碗宴请宾客,一幅是沙皇奖给门捷列夫一个铝杯。通过放漫画的幻灯片来调动学生情绪,让学生思考幻灯片要研究的是什么,这两幅漫画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概念,使学生对这些概念有了深刻的印象,从而掌握相关的知识。
2.进行问题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教学,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划重点、学生背重点。这种粗放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如果想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就必须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积极性,而问题教学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设计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一些科学合理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思维。例如,针对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现实中有哪些例子可以印证?让学生带着类似的问题去预习,或者通过网络查取相关资料,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3.进行互动教学
互动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是课堂教学能够进行的必要前提。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组成小组的方式讨论,教师在小组讨论的时候适时参与,然后鼓励他们取得的进展。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学习基础,平时多关心学生的思想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师生活动、生生互动有助于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从而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的交流。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