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我眼中的传统文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自我

自我是心理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个重要内容,西方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早在1890 在“心理学原理”中首先将自我分为主我和宾我两个方面。在中国最近几十年人们也开始关注自我,并形成了本土的自我心理研究。目前,自我的定义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它把一个人的各种特殊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连接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1]。由于自我在很大程度上受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不同国家的公民在自我上表现出很大差异。中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和文化渊源的国家,与西方的文化不完全相同,因此中国文化里反映出来的自我与西方文化里反映出来的自我有很大差异。

一、中国传统文化自我与西方文化自我的相似性比较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性善论上与西方文化自我有相似之处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最早的自我概念中提出人性天生善良,人类本性中固有完善、善良、实现等积极方面。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具有天生的某种倾向,不是白板,即“实现倾向”,人的本性是自然发挥的作用,其实是“建设性的,是可以信赖的”。马斯洛则认为,人的自我实现需要是一种“似本能”,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2]。在西方自我研究里面广泛存在自身价值体现的观点,他们首先把自我看成对自身的认识和了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充分体现出自我的心理,最早的自我在老子的思想中得到完美的体现。老子提出人性论与道本体,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从天地万物到人类都是“道”产生的,都根源于“道”。在道的基础上建立人性自然的人性论,认为性本善良。即性本身是善良的,没有好坏之分。这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现出来的自我是体现人的善良和友好。

老子的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倡导的自我天生是善良的观点有相似之处。许多西方学者在研究中也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在自我上有一定的相似。心理学家埃德蒙德赫姆森(Edimud hermsen)指出,罗杰斯对道家思想有个人水平上的接受[3]。日本学者野岛认为,罗杰斯的思想和老子的思想有共同之处[4]。马斯洛认为,人的自我实现需要一种“似本能”,人最高层次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从某中意义上说西方文化领域里的自我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我,因为许多观点都能在中国早期文化中找到依据,他们有很大相似性。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在自我超越上有很大相似性中国古代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任何自然是和谐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和天可以相互感应,自然力量是无穷的。人们用老子和庄子的“道”来解释宇宙万物的本质,揭示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由于中国经历几千年的封建儒家思想专制统治,人们开始相信鬼神,认为自我是有外界意思所主宰的。这种自我意识和西方文化的自我意识发展有很大相识性。西方文化最早是上帝决定一切,宗教在人们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把自我的超越归功与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东西[5]。中国古代文化和西方古代文化在自我超越上有很大相似。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和西方文化都认识到超越自我的重要性,他们在自我意识领域里认识到必须通过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让自身超越得到更大发挥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在自我上的不同比较

(一)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抑我,西方文化强调重我

由于中国和西方社会在传统文化上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反映在自我上也表现出很大的不同。中国人在自我表现上不习惯积极主动,更多的是一种保守的方式,人们总是积极的去压抑自我的表现。而西方文化由于强调个性的张扬和发展,他们把个性的发展放到十分显著的位置,他们跟多的是希望自我得到很大的发展,他们强调个性,强调自西方的文化主要是工商经济我个人领域的发展,因此可以说他们更强调重我。出现上面区别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和西方文化的截然不同。中国历经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农业经济、君主制度、礼教,这三者所构成的文化格局限制和压抑个人的自由发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任何事情总是采用一种非常谦虚的态度,不愿意轻易将自己的自我展示给别人,这些都是由于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起统治,对人们的自我发展采用压制的方式,使得人们无法全面的去发展自我和实现自我,人们更多的是强调抑我[6]。把自己压抑在一定的空间内,这都是由于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所引起的。在相反,民主制度、宗教三位一体的民主文化,这种文化提供了个人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强调个人的价值;显然,这种文化是关注自我、重视自我的。他们反对统治者的压制,所以说,中国文化是“抑我”的,而西方文化是“重我”的。西方文化在最近100 年都是采取一种比较开放的态度去面对世界的变化,人们开始充分意识到自身的发展,由于经济的性质使得他们强调自我能力得到发挥,自我素质得到提高,而与中国传统文化上的自我具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强调的是抑我,而不是强调自我。 [ hi138/Com]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在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上与西方文化中的自我实现有很大不同

罗洛1 梅(1991)认为,自我的发展在最高阶段是“创造性的自我意识”;其特征是“处于忘我的境界”。马斯洛(1987)认为这是一种“高峰体验”,其特征“为一种知觉对象所全盘吸引,有时达到把知觉者和被知觉的事物融为一体的感觉。”我国心理学家唐钺(1983)也曾发专文论及“神合感”,认为其特征是“觉得个人与宇宙合为一体”,并强调说“: 确有这种精神境界”。劳思光(1987)谈道: 对中国人来说,当对自我的修养达到最高境界时,是天人合一的。从几千年前的老庄开始直到现在,追求这种最高境界早已经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这种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受到中国过去文化的影响,他们在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形成了这种思想。从儒家的“天人合一”、“合德”、“至善”,到道家的“天地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及至释家的“入法界”、“三昧”、“涅”;甚至从玄家的“圣人体无”,到新理学的“同天”,都追求这样一种最高境界[7]。西方社会早期文化一直为宗教所统治,他们的自我实现更多是建立在神学的基础之上,他们的文化基础与中国有着完全的不同。从神学和宗教为主流文化过度到资本主义的天赋人权,人是自由的的近代资本主义文化。这些文化也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影响着人们自我的形成,也影响着人们自我超越的实现。西方文化自我超越所追求的是他们个人本身的价值实现,这与中国传统文化自我超越的实现有很大的不同,中国自我超越实现不仅仅是个人本身的价值实现,而且更多的是社会价值的实现。西方文化中自我超越的实现跟多的是强调某一集团或者某一阶层的利益实现,西方文化强调的是个性解放,个人的独立自由,把肯定人作为个体存在的价值看作人类社会结合的基础。在这种理论背景下,个人本位主义发展到了极致[8]。而中国传统文化要求每个人必须严格遵从并适应它在家庭关系网络乃至整个社会结构中被确定的身份和角色,不能有所逾越。他应自觉接受“礼”的规范约束,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我超越是整个封建文化的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我在人际关系领域里面与西方文化自我有很大的不同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很少找到自我两个词语,他们都是通过“自己”和“我”两个词语表现出来,有相当多的学者认为,中国人“自己”和外界的界限是模糊的、不清晰的,同时这个“自己”的圈子是伸缩的,可大可小的。从这些观点中可以发现其实中国人的自我更多是在人际交往中把自己和他人区分开来,但是我这个字又表现出与外界的联系。他们通过人际的交往把自己和外界以及整个社会有效的结合起来。当一个外人要想进入到一个人“自己”的圈子中时,他首先应通过“我”这一层,换句话说,当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你我不分”的时候,这个人才可能走进另一个人“自己”的圈子里[9]。而西方文化中的自我就是强调个性发展,在人际交往中也强调自我与他们的不同,透过文化可以看出西方的自我在人际交往领域没有中国所表现那么复杂,这也是在中国人的自我研究中所反映出的面子观和人情观的问题。因此,中国传统文化自我和西方文化自我他们具有很大的差异。[]

参考文献

[1 ]于露,宋微涛,潘芳.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 4):278- 280.

[2]褚启明,宋淑娟.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中的道家老子思想探微[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75- 77.

[3]Edmud Hermsern : Person - cent ered p sychot herapy andTaoism :The recep t ion of Lao - Tzu bu carl R1Rogers 1 Int ernational Journalfor t he Psychology of Religions;1 996: vol1 6(2) : 1 07- 1 251 .

[4]Sachiko Hayashi et al:The client - cent ered t herapy and person- cent ered app roach in Japan:Hist orecal development,currentst at us,and perspect ive burnal of Humanist ic Psychology; 1 992:1Vol1 32(2):1 1 5- 1 361 .

[5]张朝政.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自我超越之比较[J].广西社会科学,2003 ,(8):1 67- 1 69.

[6][7]童辉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我意识[J].心理科学,2000,(4):502- 503.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范文第2篇

一、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我们的语文学习,必须开拓生活领域,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中进行综合性学习,确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根据单元提出的综合性学习的主题,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校、 家庭、 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如在开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专题性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比一比。

谁知道的多?你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春节 元宵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

2、说一说。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食品里也包含有我们的传统文化,说说与传统文化有关的食品。

(元宵节 汤圆 端午节 粽子 中秋节 月饼)

3、听一听。

这些传统节日的得来还有一番来历呢!请各小组推荐的故事大王来给我们讲讲与传统节日有关的故事,以及他们收集到的资料。

春节 有关“年”的传说,为了辟邪,有了过年发“压岁钱”、放鞭炮、 贴门神的风俗。过年贴对联、“福”字是对新的一年美好的祝愿。我还收集到了几副对联。“春回大地人间暖,绿染乾坤万物苏。”“山青水秀风光好,人寿年丰喜事多。”

端午节 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我还收集到了有关屈原的诗。我知道屈原的作品有九天、招魂、天问……我还知道“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

中秋节 讲“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实现了人们登上月球的梦想。

重阳节 我知道重阳节有登高望远的风俗习惯。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写的在重阳节诗人王维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狠抓听、说、读、写训练,全面协调地提高语文素养。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内部多个方面的加强联系,是知识和能力的结合,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综合性学习既为听、说、读、写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又为学生课外阅读指明了方向。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中。如在“春天的发现”综合性学习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找春天 (春游)感受早春的到来。我找到的春天在草尖上、在嫩芽里、在桃花粉红的笑脸上、在哗哗的小河里、在……

2、画春天 用多彩的笔画出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3、说春天 结合画说说春天是什么样的?在我眼中春天是五颜六色的野花,在我眼中春天是绿绿的草,在我眼中春天是……

4、唱春天 唱一首关于春天的歌――《春天在哪里》。

5、颂春天 收集积累有关春天的诗、词语和句子。

我知道《草》这首诗是写春天的,我最喜欢这一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还积累了这些词语和句子,草长莺飞、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

6、写春天 用自己的笔把你感受到的春天写下来。

三、凸现综合性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创新精神。

新课标中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会想。”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分工,收集材料,主持活动,评价。使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东西在实践中运用,获得锻炼的机会,也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兴趣。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后,要求演故事,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步骤:

1、创设任务情境。

在《陶罐和铁罐》的学习中,我是这样引导提出把这篇课文演下来的。同学们都被课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所吸引,那你们想不想也来当当陶罐和铁罐,表演给大家看看,让我们来举办一个表演大赛。

2、制定活动计划。

引导各小组制定一个“演一演”活动计划。包括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人员的分工、 准备工作等,做到分工明确,心中有数。对制定计划有困难的小组,要给予关注和指导,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3、充实活动内容。

引导学生在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增加铁罐和陶罐之间的对话及一些旁白。表演的语言、动作、神情、表演方式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主创作。

4、体验活动过程。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范文第3篇

本次摄影大赛与“2016北京时装周”同步展开,通过摄影镜头,全方位聚焦“北京时装周”系列活动风采;多角度记录文化北京、艺术北京的魅力;多侧面反映北京国际大都市市民的时尚气息;进一步扩大和提升北京作为文化、艺术、时尚之都的国际影响力。

大赛主办方在九月份确定比赛方案、征稿细则、评奖方式以及各奖项后在多次在北京晚报、北京晨报、北京摄影艺术协会等媒体与机构及其微信公众号平台多次发送活动方案。组织摄影师在时装周活动现场拍摄,共有298人次摄影师分布到17场走秀现场进行拍摄。摄影大赛共收到1008幅摄影作品,以朱宪民老师为首的评委团评选出38幅获奖作品并公示。

秀场外 张雪艳 摄

用不一样的视角看北京时装周,我眼中的它是这样的国际、时尚、引领潮流......

雪莲后台 陈唯宁 摄

台前的他们高冷、帅气,幕后的他们也有着大男孩般的阳光笑容;台前的他们一起T台亮相演绎一场完美的秀,幕后的他们一起疯闹嬉戏诉说一场关于生活的戏......

TAUTOU品牌谢幕图 夏勇 摄

Mossi先生牵着他最喜爱的一位模特压轴谢幕;我牵着你的手,你身穿我为你设计的红裙,这大概是才华横溢的设计师和窈窕多姿的模特所演绎的最美场景......

彩排中 陈唯宁 摄

用幻影的效果纪录下工作中的一个个瞬间,好想也像镜头里的自己一样有分身术,多一分的付出,让时装周锦上添花......

意大利TAUTOU秀场

柔和的色彩,轻柔的面料,唯美的领花,飘逸的丝巾,模特们妩媚的身姿与T台的倒影交相辉映,融为一体,这美丽的画面,散发出浓浓的意大利风情......

桐人唐秀场 郑春杰 摄

最in的时尚夹克外套数码印上中国传统的图案纹样,搭配上一席中国红长裤和围巾,潮流与传统的完美结合,让传统文化紧跟r代的步伐......

意大利TAUTOU秀场

这妖娆的身姿搭配粉绿相间的套装,镜头由时装周的T台切换到意大利小镇,穿着这一身漫步其中,无不尽显意大利的浪漫风情......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范文第4篇

义凡有着重庆姑娘的美丽和灵动,从小就是个美人胚子,但母亲怕她过于关注自己的外貌而耽误学习,便告诉她:“你是一个丑姑娘。”所以,学生时代的义凡对美貌没有什么概念,她并未辜负母亲的苦心,凭着优秀的成绩前往加拿大留学。但令人意外的是,她并没有完全听从父母安排选择建筑设计专业,而是选择了建筑规划和服装设计两个专业。大学毕业后,她进入多伦多的一间建筑事务所,成为了一名室内设计师,与此同时,义凡也没有停止对时尚的关注。“小时候没什么概念,但长大以后,我发现我对时尚非常感兴趣,我相信没有女孩能对漂亮衣服和亮晶晶的首饰说‘不’。”

同时涉猎时尚和室内设计领域,义凡对美的理解比较独特。在工作上,她会把时尚界的设计理念带到建筑规划和室内设计中,让没有温度的墙壁和窗户多一些时尚的温度;在生活中,她又会把从建筑艺术中汲取的灵感融入穿着打扮中。无论怎么变化,简单舒适都是义凡最推崇的穿衣原则。“在我眼中,时尚就是简洁、简单,少即是多是我的时尚理念。同样的,在建筑规划方面我也讲求化繁为简,如果可以,我宁愿我的家里一件家具都没有。”

爱珠宝设计的室内设计师

多年的国外生活让义凡结识了许多外国友人,他们中有很多是做珠宝设计的,耳濡目染之下,本来就对时尚感兴趣的义凡也爱上了珠宝设计。“跨界是一个非常流行的趋势,跨界能将不同领域的美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东西。”在义凡看来,珠宝设计和建筑艺术有相通的地方――精雕细琢,讲究线条的美感,追求自然美与设计感的融合。

每当看到珠宝设计师朋友用别具匠心的设计概念将一块原石打造成精致夺目的珠宝时,义凡都会忍不住赞叹。为此,她专门去学习了珠宝设计的相关知识,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尝试做珠宝设计。“每一件珠宝都如同一件微观的雕刻作品,而每一栋建筑、每一面艺术墙就像是一件巨型的珠宝设计作品”。

爱生活的工作狂

义凡看上去文静而柔和,当记者表示觉得她是一个随和的人时,义凡笑道:“你是第一个说我随和的人。和我一起工作过的人都不太喜欢我,因为一旦投入工作,我就变成了一个难相处的人。”工作中的她对细节要求严苛、追求完美、讲求高效率快节奏,难怪每个和她共事过的人都曾感到“压力山大”。义凡对待自己也十分严苛,她坦言自己几乎没有假期,要么在做设计,要么在思考如何优化设计作品。

虽然是工作狂,但义凡并非不热爱生活,事实上,她是一个非常注重生活质量的人。“工作压力如此大,还不好好地生活,好好地放松,怎么能行呢”?喜欢瑜伽运动的她如今已经取得了瑜伽教练的资格证书,并且正在练习更有挑战性的反重力瑜伽。“你别看我这么瘦,其实我很有力量,因为反重力瑜伽需要练习者攀附在绳索上悬空完成动作,对身体力量要求非常高。”义凡认为,这种高强度的运动能够让她在工作之余彻底放松,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达到减压目的。义凡平时还爱自制美丽又美味的糕点,“每个人都需要找到一种能够让自己放松和减压的生活方式,以此来保持生命的平衡”。

迷上传统文化的新式海归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展报道;融媒体;全程报道;融合传播

7月15日至19日,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书博会”)在山东济南举办,大众网·海报新闻独家承担了本次盛会的宣传策划和通稿写作任务,全程参与、全息报道、全员上阵、全效呈现。在两个多月的宣传预热、筹备冲刺、顺利开展、成功闭幕的舆论宣传工作中,报道团队充分发挥了“报、网、端、微、号”以及学习强国山东平台等融媒报道优势和力量,在议题设置、选题策划、专题专栏呈现、传播数据跟踪等融媒平台上发力,为书博会的宣传预热、氛围营造、舆论引导发挥了主流媒体的作用,实现了这次国家级会展的全媒体融合报道、立体化综合传播和在本地的新闻精准落地,得到了书博会执委会的高度肯定。

“快”字当先:抢先策划,提前打卡“最美”书店,强势发出原创声音

展会前期,大众网·海报新闻报道团队抢先策划,提前介入,推出《打卡“最美”书店》专题报道,连续采写原创稿件13篇。期间,通过设置“红色阅读:‘红色书屋’飘墨香”“传统书店:最是书香能致远”“文化空间:阅读之乐乐无穷”“融媒视角:书店因阅读而美”四个栏目,围绕山东“最美书店”进行报道,重点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齐鲁文化,讲好书博故事、山东故事和中国故事,为书博会前期宣传广泛造势。值得一提的是,系列报道、评论不仅被中央省市多家主流媒体转发,还被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百度百家、趣头条等商业平台推送,形成了全网的良好态势,各渠道阅读量超过8000万人次。此外,开设“往届回顾”“新闻快讯”“探营书博”等原创栏目,共采写原创稿件72篇。自4月底执委会召开第一次新闻会以来,报道团队紧跟书博会宣传需求,全程跟踪策划报道,从开展地点、LOGO解读、展区设置、展馆探营、观展贴士等多角度、全方面进行会前新闻宣传。其中,《打造首届“线上书博会”第30届书博会将突出“出版+互联网”特色》《第30届书博会标识定了!泉水、印章元素组成展现齐风鲁韵》《展会预热!六大亮点带你了解第30届书博会》等稿件第一时间全面解读了书博会宣传亮点、重点;《山东高密:农家书屋孩子的“第二课堂”》《科学家精神成“顶流”:书博会现场将设“院士书房”》《探营书博会:绿色“乘”科技解出“现代印刷”的二次方》《出版行业新生态:未来将如何“融”》等稿件成为书博会前宣的“风向标”,被各大媒体转载。据执委会统计,网媒集团旗下各平台累计会前相关报道2000余篇次,原创稿件相关转载数据近2000万条。

“深”字突破:深入幕后,深入挖掘细节,更深一度讲好“书香故事”

深度报道是传统媒体生存的重要法宝,也是媒体融合转型的标配之一。书博会期间,大众网·海报新闻报道团队以深度采访报道为亮点,挖掘书博会在济南举办背后的意义,通过记者对新闻背景及大量材料的分析、思辨,对某一社会现象采取由表及里、由点及面,全方位、多层次的透视,通过追溯历史,预测未来来说明现在,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上,从更长远的角度来分析事物的发生、发展、演变,从而得到深刻的理性启迪。为此,报道团队记者通过深入采访,采写原创稿件《齐鲁“黄金屋”让书香“扎根”农村》以山东农家书屋的发展为背景,呈现出近年来“书香山东”的建设情况;《书香满齐鲁,文明兹浩荡》站在省会济南的高度,解读书博会落地济南的深层意义与影响;《网络时代下的人文“坚守”解码概念书店的“济南模式”》通过探寻济南独立书店的发展,解读近年来济南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打造有生命力的“城市坐标”:书店虽小亦可为文化传灯》走进济南的“网红书店”,解读济南正向“网红城市”迈进的大背景大趋势。微信、微博、视频、专题、特写、花絮、访谈……在书博会开展期间,报道团队按照执委会的总体部署,全媒体多角度开展融合报道,报道内容精彩纷呈,赢得了读者的广泛好评。其中,记者采写的《书博会进行中,“三星堆元素”和“立体彩灯熊猫”为四川展区带来不同的文化魅力》《“草包”“甜沫”“大肠”……老济南的味道是什么?书博会上现谜底》等稿件传播广泛、影响深远,先后被光明网、腾讯网、今日头条等媒体转发。单篇视频稿件《浩如烟海、盛世空前,一分钟“速读”书博会》阅读量达到28万次,单篇图文稿件《进入“书博时间”观众人气爆棚!济南的热情,将书博会“点燃”》阅读量达到21万次。此外,还推出《第三十届书博会一图盘点》《组图|周末书博会热度持续升温》《组图|书博会打卡,各省展区大放异彩》等图片报道,《多个六边形组成山西馆买书、休闲全搞定》《线上线下相结合这座“儿童阅读花园”吸粉无数》《“院士书房”搬进书博会1:1实景复制》等文字报道,《海报直击|阎崇年点赞书博会:这对建设“书香山东”是大好的事》《视频|喜迎书博:读者大会即将开幕!阎崇年、叶小纲送出祝福》等名家专访等,共采写原创稿件76篇,海报客户端专题点击量突破50万,转载量和点击量达3000余万。

“全”字收官:全程报道,全平台立体化推发,实现全媒体融合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