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无意识设计论文

无意识设计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无意识设计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无意识设计论文

无意识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一台设计有缺陷的演示器

 

德州市实验技能考试期间,我跟随考核小组来到了德城区的第七个考点德州十中。考试之前,我和十中的实验室管理员赵红梅老师转了一下他们的物理仪器室,众多的器材中有一件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一台崭新的浮力原理演示器。赵老师说:“这个仪器自从买来以后就没用过,不知道该怎么用,毕老师你给看看吧”。赵老师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兴趣,我摩拳擦掌,决定一探究竟。

我召集了三名监考的物理老师和我一起做这个实验。我们的操作步骤如下(见图1):将浮体放在小水箱上端,并对齐位置,使浮体恰好堵住小水箱顶端的开口。先用手压住浮体,向大水箱中慢慢注水,水的深度约12cm,将手放开,继续向大水箱内加水,直到水位高出浮体上端10 cm以上。因为小水箱上口与浮体配合良好,漏水很少,小水箱的进水孔很小,水渗漏缓慢,浮体还没有受到向上压力,只受到水向下的压力,浮体还不能浮起。水继续向小水箱流入,小水箱中的空气由排气管不断地排出。根据我们的设想:当小水箱充满水时,浮体就会受到水向上的压力,向上压力大于向下压力,即产生了浮力,浮力大于浮体的重力,浮体就上浮了。小水箱中的水位越来越高,我们认为实验很快就能成功了。正当我们要庆祝胜利的时候,浮体突然向上浮起,可这时小水箱中的水位距离顶端开口还有将近2 cm,实验失败了。这时我想起赵老师的话,看来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论文提纲格式。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又接连进行了三次实验,期间我们注意到了所能想到的全部细节:如为了保证浮体和小水箱接触更加严密物理论文,我在浮体的下端涂抹了凡士林;我们通过增减浮体中沙子的多少来调整浮体的重力等等。按理说,实验操作真的没有问题了,但每一次都与成功失之交臂,这令在场的几个人都很失望,大家不禁陷入了沉思。我静静地站在实验桌旁,回想刚才的四次实验,突然惊奇的发现:四次实验的失败是那么的雷同,每次都是小水箱中的水位距离顶端开口还有将近2 cm的时候,浮体就开始上浮了,虽然我们中间改进了一些操作细节,但对相似的失败结果毫无影响。我仔细端详着这个距离小水箱顶端开口只有2 cm的地方,恍然大悟:是演示器的设计有问题,不是我们操作的问题,是它的排气孔位置设计的太低了。当小水箱中的水位即将超过排气孔时,小水箱上端的密闭空气就排不出去了,而且由于水的压强还会被压缩。当压缩气体对浮体向上的压力大于水对浮体向下的压力和浮体重力之和时,压缩气体就会把浮体推开,这时水流入浮体下方,浮体受到水的浮力,就会浮起来了。虽然最终浮体也是因为受到液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而浮起来的,但这与演示器的设计初衷肯定是不相吻合的,这并不是我们想要见到的现象。“我认为排气孔应该设计在小水箱的顶端” 其中的一位物理老师说,“只有设计在顶端,才能保证排尽小水箱里所有的空气,小水箱内才会充满水,浮力原理才能演示出来。”对于这个结果,大家都很满意。

无意识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博物馆作为承载着历史、传统、艺术等的文化综合体,是大众汲取文化养分的重要平台。当今形势下,全国各地的博物馆都在想尽一切办法,转换自己的管理理念,争取社会效益,以增加博物馆的收入。博物馆作为特殊的行业部门,要考虑依靠大量的馆藏文化资源,各种类型的展览以及文化活动,设计开发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拓展博物馆的影响力和文化的渗透力,以适应新形势下自身发展的需要,唤醒博物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博物馆能在社会的行业链中有一定的比重,同时也使更多人认识文化资源、喜欢文化资源、消费文化资源。充分体现博物馆从“文物的收藏、展示”向“器物为人服务”的理念转变,更加人性化地转换和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大众的文化消费需求。

一、博物馆文化产品与文化创意产品

1、博物馆文化产品的概念。通俗意义上讲,博物馆文化产品是在博物馆展销的与该馆藏品(或展览)以及该馆文化特性有关的带有文化性、纪念性的特有商品;它是博物馆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与博物馆主题相关的历史、文化信息,同时被赋予了文化内涵、地方特色和艺术品味。

2、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分类。国内博物馆一般把除展览和相关教育、服务项目之外的文化产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依托博物馆藏品和展览设计制作的各种材质的创意文化产品和民族手工艺品;第二类是文物藏品的复仿制品;第三类是与博物馆藏品和展览相关的书籍、电子出版物及各种纪念品。结合国内对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分类方法以及参考台湾成功大学陈政国的设计理念,可将现有博物馆文化产品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出版类。主要是博物馆馆藏的部分学术资料、相关书籍刊物、开发报告、研究报告等,利用博物馆独有的文化资源,设计制作成博物馆导游手册、画册、卡片等,旨在宣传博物馆自身的经营理念以及其学术研究成果。例如宁波天一阁博物馆出版的《麻将历史与文化》一书,在馆内的展示区出售。第二,典藏复制类。主要是针对博物馆馆藏的精品文物或临时展出的精品进行的仿制品设计制作。这种复制品一般是较为高档的商品或礼品,目的是满足一些有经济实力的藏友把馆藏“文物”带回家。第三,文化创意类。创意灵感来源于博物馆自身丰富的藏品,主要是通过文化展品本身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以文化、创意为核心,进行元素的提取、分析,将概念转化为产品实物,并找到一种使文化视觉符号与现代人生活状态相吻合的形式,从而探寻受众在商品使用中精神层面的满足。第四,体验类。主要是让游客在欣赏博物馆精美的展品之外,还能亲自参与并体验文物的挖掘、探寻等活动。例如在日本横滨的“泡面博物馆”,除了在展示区域有全球各种珍奇泡面外,博物馆还在馆内开辟体验专区,让参观的游客DIY制作专属于自己的泡面。

二、天子驾六博物馆文化产品设计

(一)博物馆主题文化元素的提取。天子驾六是古代礼制的一种行为。天子所御驾六,其余副车皆驾四。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天子驾六博物馆是一座以原址保护展示的东周时期大型车马坑为主体,辅展以东周王城概况、近年来王陵考古的新发现及部分东周时期珍贵文物的“王城、王陵、王器”专题博物馆。

在对博物馆文化元素的初期整理阶段,首先对天子驾六博物馆以及洛阳相关博物馆的文物展品、文化元素外在的视觉识别符号进行梳理归纳,结合该历史时期的政治、艺术、文字、礼制、祭祀等方面的元素进行深入研究,并挖掘展品的内在涵义,从而得出一个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缩影。

文化元素的提取首要考虑和分析的是受众的需求,根据博物馆自身的目标群体提炼博物馆文化中的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分类对博物馆展品的外在轮廓、内部装饰、纹理、材质、功能、工艺等信息加以整合和评估,初步提取一些能代表博物馆韵味和地域文化的视觉符号。例如,博物馆书画、三彩人物、古钱币、陶瓷器、玉器;青铜器纹样(饕餮纹、夔龙纹、窃曲纹、回纹、风鸟纹等)、织物图案、建筑装饰、瓷器、壁画等。此外,鉴于洛阳“牡丹花都”的城市特点,及每年一届的牡丹文化节,“牡丹”也就成为产品设计开发的重点元素之一。2012年初,在历时3个多月的层层筛选和多次修改完善之后,笔者合作设计的洛阳“牡丹花都”城市标志成功中标,这个标志的开发和设计,更加深了笔者对牡丹元素的理解和应用。

(二)设计展开阶段。在完成博物馆的文化元素的初步整理归纳后,将获取的文化元素进行概念化的构思和转化,并同时开始文化创意产品的展开阶段。根据博物馆受众的心理特征、需求、习惯、情感等因素,归纳并对产品设计提出可行性建议,全面进行相关的市场调研,包括当前博物馆所有文化信息的整理、分析,提炼出相关的文化符号,产品对象定位分析等工作。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创作出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元素,因为民族元素是本土文化的代表和浓缩,是民俗习惯、文化传承的产物,将其应用于产品设计中可以辅助表现博物馆的文化背景。其次,民族元素对内具有根基性,可以激发消费者的文化归属感和亲切感;对外具有新颖性,可以提升博物馆的吸引力。

根据前一阶段文化元素符号的分析结果,综合各种因素开始进行方案构思,最终确定使用周代的一种重要装饰纹样——窃曲纹。这种纹样由两端回钩的或“S”形的线条构成扁长形图案,中间填以目形纹,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之一,始见于西周,盛行于西周中、后期。《吕氏春秋·适威》有记载:“周鼎有窃曲,状甚长,上下皆曲,以见极之败也”。

鉴于博物馆的开放性、公共性和展示性等特殊属性,建筑往往别具一格,是一方文化性地标。其本身也往往具有特殊的意义,结合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博物馆建筑中的很多细节和形式往往都蕴含了丰富的概念和 象征。天子驾六是在原地原址修建的遗址型博物馆,在文化元素的设计上依托和融合博物馆展示特色外观形象进行设计。对产品的定位,包括产品材质、色彩、外观、价格、包装以及受众心理分析等,进行草图方案的绘制。

(三)设计实施阶段

1、标志设计。标志是博物馆文化视觉识别设计的核心,也是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灵魂。一个优秀的博物馆标志,能够充分体现博物馆所在领域的文化氛围、主要特征、经营理念和内涵;能够进行流畅的系统延展性应用,辅助整合博物馆体系彰显品牌特征。

鉴于天子驾六博物馆“王城、王陵、王器”的特点,标志主体采用了象征帝王的色彩——金色(CMYK :C=5 M=20 Y=90 K=0)。金色高雅、华贵、辉煌,是财富和美好的象征,充满了浓浓的历史感,代表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金色与纯正的黑色搭配使得标志彰显高贵与神秘的感觉。并依托和融合博物馆特色外观形象和古代书法中“车”的元素,这符合博物馆的气质与内涵。

2、创意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标志定位完成后,接下来就是产品开发的实施阶段,是将设计草稿向文化产品转化的阶段,表现的重心在产品的细节、材质以及模型的制作等。其中也包括颜色的处理,博物馆由于特殊的环境,且承载和表达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其产品色彩的选择会从代表着民族文化精神和象征人民美好愿望的色彩方面考虑。

无意识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关键词教学策略;课堂教学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人们的记忆有两种,一种是有意识记,一种是无意识记。所谓有意识记,就是有目的、有计划而且需要经过一定努力的识记。虽然这种识记包括机械识记和理解识记,但是,这种识记都是以一定的艰苦努力为前提的。而无意识记,是在事先既无确定的目的,而在当时又未曾经过任何努力的识记。它是一个自然而然、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尽管学习的过程,系统掌握知识的过程离不开有意识记,任何投机取巧都是不可行的;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将有意识记转化为无意识记,既达到学习的目的,又不增加学生的负担,这种努力是需要的,其途径之一就是运用关键词教学策略。

何谓关键词《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是这样定义的:“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主要运用于文献标引,随着网络的发展,关键词被广泛运用于网络搜索引擎,关键词概念的使用也已经大大突破了原有的范围。因此,根据关键词的特点以及科学学科的特点,笔者尝试把“关键词”引入科学教学实践中,并把这种教学探索称之为“关键词教学策略”。

关键词教学策略是指在科学教学过程中,以言语的教学为核心设计课堂教学,通过选择概念关键词,编排关键词序列,深入到语境,品味和感悟概念关键词,体会言语的意图感、意义感和意味感。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实施关键词教学策略呢?

一、根据教材内容,用关键词设置教学目标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科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科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是需要学生通过准确科学语言的表述才能得以实现。文章常读常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对于科学课的教材,存在着多元解读和个性解读的可能,因此在确定关键词的时候不一定要拘泥于作者的本意,而允许教师根据自己对文本的解读,以及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选择教学的关键词。比如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习惯用词,在科学课中有严格的界定。餐桌上的一道好菜“鸡翅”,在我们的科学课中是不恰当的。鸡属脊椎动物门的鸟类,较高等的应该称之为“鸡翼”,而“翅”是对较低等的昆虫的翅膀的称呼。例如,蝗虫属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膜翅目的动物,其典型特征是有头、胸、腹三部分组成,有三对足,两对翅。

二、根据习题内容,用关键词理解习题意图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那么习题当然也有“题眼”。 “题眼”是习题构思的凝聚点,是结构上牵动制约全题的关键点。也就是说我们能够透过那个“眼”,窥探出习题的主要内容。例如对某道中考题的解题过程简析如下:

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跟正压力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甲)实验装置。

(1)将木块用测力计水平拉住,测力计另一端固定在桌上一侧;细线一端和砂桶连接,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和长木板相连。实验时在砂桶中加砂,使长木板运动,当木块达到稳定时,测力计读数等于木块和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请问木板的运动是否一定要作匀速运动 (填“一定”或“不一定”)。

(2)在木块上加砝码就可以改变木块对长木板的正压力,改变砂桶中砂的质量,使长木板运动,读出测力计的读数。小明做了四次实验,得到了下表四组数据,其中在第3次实验时,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你帮小明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并填入相应的位置。

(3)对上表格中正压力大小和测力计读数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审题能力和阅读能力,第一小题,根据习题本意以及初中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水平,要想物体稳定地运动并且测出摩擦力的大小,需要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题目已经设定了条件“长木板运动达到稳定时”,所以填“不一定”,第二小题,从题目的关键词“读出”、“填入”,然后根据图片信息,可以得出答案是“1.9牛”,而有许多学生因为去比较表格中的数据,根据成正比例的关系去算出力的大小,结果因此而失分,第三小题,从题目的关键语句“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跟正压力关系”可知,结论为“滑动摩擦力跟正压力成正比”或“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着正压力的增大而增大”等,而有部分学生就紧紧盯着正压力大小和测力计的关系而写出它们两者的关系,使结论停留在表面上,因此而失分。如果学生在应试过程中能够认真阅读,体会命题者的意图,这样的题目应该不算难题,而且,也可以很快找到正确的答案。

三、根据材料内容,用关键词辨析核心信息

用关键词辨析核心信息,要注意关键词的排列,关键词只有经过优化组合排列而成,才显匠心独运,课堂才新颖别致,给人以美的享受。关键词排列恰当便可达到课堂教学逐层递进、逐层深入,实现学生认识由肤浅到深刻由表层到深层的螺旋式上升。

通过辨析关键词,全面理解关键词的含义,要弄清每一个关键词的上位词与下位词,要真正弄清很多关键词的内涵与外延,就要紧密联系它们的上位词与下位词。关键词之间,有上下位关系。如物质的分类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紧紧抓住每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可以让学生准确而又熟练地掌握。具体分析如下:先请学生画出物质分类的直观图。

物质混合物纯净物单质非金属金属 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酸碱盐

无意识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积累语汇。青少年时期是记忆最好的时期,初中学生正处于无意识记忆向有意识记忆的过渡阶段。这时让学生牢固地贮存许多语言材料,能终生不忘。唐彪说:“诵读在幼时,获益在中晚也”。古代许多语言教育家搞集中识字积句,如教《千字文》、《增广贤文》都不以讲解为先,而以朗读背诵为重。现代教育家朱自清先生也同样重视朗读,写了《论朗读》、《论诵读》。要让农村孩子尽快增加词汇,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语言的潜能,多读多背词语警句,诗词文赋。因此,笔者认为利用早读课和课余时间让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在授课中也穿插“读读背背”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积累语汇。朗诵背读的内容大致以下一些:一是教材中的“练习”安排了朗读背诵的内容;二是增加一些章节、文章及课文中的新旧诗词;三是课外补充适量的朗读背诵内容,如现代名家名篇、古代启蒙读本《增广贤文》、《千家诗》等。为了搞好学生朗读背诵,教师要做好正音、断句等指导,做好诵背示范;同时教给一定方法,将无意识记忆与有意识记忆相结合。背文言诗文采取先逐句背诵,然后按意义连贯,用每句句首字领记。如“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裁,一水护田将绿浇,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茅”、“花”、“一”、“两”四个句首即是领记“字”。经过持之以恒练习,学生无论文言警句还是现代语汇明显增多,变得满腹经纶了。学语文的自信心和兴趣感也同时得到增强。

培养语感,吕淑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高度的悟性。要培养语感须从低层次入手,要经过漫长的语言实践;由不懂、半懂到全懂,由朦朦胧胧到若有所思到心领神会。农村学生初入初中,很多同学读起现代文章都总是断断续续,断句不清,加之胆小心慌,难以卒读。一段读完,不知所云。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从朗读背诵锻炼开始。笔者在教学中安排了课前5分钟朗读,学生经老师指导,提前做好准备,同学们慢慢便敢站在讲台前声音洪亮地朗读背诵了。读文娴熟了,慢慢地就能自觉地读出节奏、语调、语气、情味。

诗文能背,熟记在心,那么便可心有余于体会诗意,品味词情,即“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渐渐地使学生的语感增强了,从较浅显的描景绘物到含蓄的用语双关,从通俗的现代白话文到深奥的文言古籍,都读来顺口,意会言传,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飞跃。他们逐渐能准确领悟语言的含义,品味内在情味,再造语言形象,朗读流利舒畅。这就是通过反复进行朗读背诵训练所达到的培养学生语感的效果。

无意识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研究潜在课程的本质及其特点对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推进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完善我国的课程理论体系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研究隐性课程的现实意义

1.扩大课程研究的视野,完善我国的课程体系

潜在课程是一个与显性课程有密切关系又相对独立的领域,其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潜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在某些方面比显性课程更加具有影响力,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课程研究领域,尽管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的效果在短期内尚无法精确测量和评估。对潜在课程的深入研究必将扩大我们的课程研究视野,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课程理论体系,更加全面地、深入地认识课程这一概念。

2.顺应时代的发展,丰富课程研究的内容

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以及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现代化的人才,不仅要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等能力,而隐性课程在这些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形势的发展促使我们必须重视潜在课程,加强对潜在课程的深入、全面的研究,这将进一步丰富我国课程研究的内容,同时还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3.利于重视学习过程,加强学校环境的建设

显性课程的实施较偏重于教科书,偏重于对知识的“灌输”,偏重于对学生的“训练”。仅仅靠这种单向的“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学生很难实现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潜在课程的重要特点就是在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利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逐渐使学生受到环境的熏陶,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对隐性课程的本质和作用的深入研究必将使人们认识其重要性和作用,进而使我们更加重视环境以及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4.有助于人们课程观念的现代化

对潜在课程的认识、研究和宣传,能够促进人们对学校课程的科学理解以及对学校教育各种现象的深入理解,能够促进人们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和教育思维模式的科学化,有利于全面贯彻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二、隐性课程的含义及特点

1.隐性课程的含义

关于隐性课程的含义,有多种表述方式。尽管人们对隐性课程的看法不尽相同,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也并非易事,但其中的共同点还是非常明显的,即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精神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是学校课程表上看不到的课程。隐性课程是非正式的课程,具有隐含性,泛指在学校教育中没有被列入课程表,但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一切学校文化要素的统称,是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2.隐性课程的特点

(1)广泛性。隐性课程泛指除显性课程之外的所有学校文化因素的总和。它涉及到学校建筑的样式及色调、各项规章制度、各种人际关系(包括领导与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团体及其亚团体、环境卫生甚至学校的一草一木等因素。

(2)潜在性。隐性课程主要是以间接的、潜在的等不明显的方式,通过学生无意识的心理反应机制来对学生产生影响。这些潜在的课程因素整天与学生相伴,在学生看来似乎是“熟视无睹”、“充耳不闻”。一般情况下,学生也很难意识到隐性课程对他们的实际影响,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感。

(3)持久性。隐性课程多是通过心理的无意识层面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正因为这些影响是在学生几乎处于无意识的状态下产生的,学生对这种影响就有一种“理所当然”的感觉,学生从情感上接受了这些影响,所以这些影响一旦产生就会持久地发挥作用,难以消除。

(3)难量化性。隐性课程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多是精神方面的,属于非理性的,例如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心理适应能力等,这些都是难以量化的,所以我们对隐性课程的影响结果往往采用定性分析。

三、隐性课程的分类及其关系

1.有意识安排的潜在课程

指学校有意识安排的具有一定隐蔽性的用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要素,这些教育要素体现着教育者或学校的意图。如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校园中某些特殊的布局、各种学生组织及其活动等均属于此类潜在课程。此类潜在课程的目的性是明显的,这在潜在课程的第一层次即意识形态层面上表现最为明显,可以从教材内容的选择、组织甚至教学法的选择上,说明学校是怎样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特定的社会观、哲学观、政治观、价值观等。另外,此类潜在课程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预见性。

2.自发形成的潜在课程

泛指除学校有意识地设置的潜在课程外的在学生生活中自发形成的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教育要素的总和。这类潜在课程并不一定体现学校或教育者的意志,它对学生影响的结果或许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相一致,或许不一致,甚至相反。从这个角度讲,潜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此类潜在课程的明显例子就是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各种小团体。这类团体主要是以共同的爱好、兴趣等为基础产生的,成员之间的关系比正式团体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密切,所以具有更强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对于这类潜在课程,需要注意的就是尽量使其目标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相一致。

3.以上二者之间的关系

以上两类潜在课程之间的关系并非对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转换的。前者具有明显的价值导向和国家意志,对后者具有导向作用,会影响后者。当自发的潜在课程的目标与有意识的潜在课程的目标一致的时候,二者实际上就成为一体。在一定条件下,自发的潜在课程会转化为有意识的潜在课程。

四、潜在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关系

1.并存关系。潜在课程与显性课程之间并非隶属关系,而是各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呈现方式、设计模式以及学习的机理等,是两种独立的课程形态,是两个不同的学术研究领域。

2.相互转换关系。潜在课程与显性课程之间是一种动态的辨证关系。也就是说,潜在课程并非永远是潜在的,而显性课程也并非总是明显的计划性,二者之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为了新的社会需要,为了更新教育内容,可能把旧的教育内容下放到生活当中,使其成为潜在课程来影响学生。反过来,我们也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设计或组织,使潜在课程转换为显性课程。

3.互补关系。一个和谐、健康发展的学生既需要显性课程来使他们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还需要潜在课程对他们的滋润。如果只把学生局限于那些看得见的课程,仅学习有限的学科,那就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所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必须使潜在课程和显性课程紧密联系,相互支持,相互补充,从而使学校教育获得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2]冯海伦,李宏龙.隐性课程发挥作用的心理学方式[J].教育探索,2006,(12).

相关期刊更多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辽宁省作家协会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