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茶艺培训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的确,无论是在一个个独具建筑特色的武夷茶楼,还是在一座座星际宾馆酒店的茶室里,欣赏武夷茶艺小姐们出水芙蓉般的典雅气质和娴熟的技艺,方能从中走进武夷茶文化所蕴含的博大意境―心灵的净化、生活的情趣、人生的淡泊,在这一道道独具韵味的茶艺流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样一群端庄的茶艺表演者中间。“叶灿”的名字经常被人提起,这是一个在武夷山有着传奇经历的女子――一个土生土长的武夷美女,从小就耳濡目染于武夷山深厚的茶文化,15岁便开始接触茶叶,成为武夷山最早开始茶艺茶事工作的从业者之……今天,她和她创办的武夷山“止止茶道”文化传播公司,已经成为展示武夷山茶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窗口。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武夷山人,叶灿出生在风景秀丽的度假区――公馆村,在“山与茶”这个独特环境的熏陶下,耳濡目染,时灿自小就跟“茶叶”打上了交道。看着长辈们在茶季挥汗如雨地制作茶叶,少年时代的叶灿就在思考,茶叶在这看似“刚硬”的背后,应该还有“柔美”的一面吧!于是,“怎么把武夷山的岩茶演绎出最女性、最典雅的景致”这样的想法,就在叶灿的心里产生了……
1995年,叶灿走出校园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在“武夷茶观”习茶、讲茶,那是武夷山最早开办茶艺培训的地方,而她也成为武夷山最早从事茶艺茶事工作的人员之一。从小有着灵山秀水的熏陶,加上天资聪慧,叶灿的茶艺表演水平进展得很快。
在中国的名茶中,武夷岩茶自古就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武夷山又是世界“双世遗产地”,这样优越的对外窗口在让武夷岩茶蜚声海外的同时,却也从某些层面上限制了对武夷山茶叶正面、积极的宣传。怀揣把武夷山最真实的茶叶和茶文化展现给世人的想法,在武夷茶观经过6年刻苦努力的研习和实践之后,叶灿决心走出去宣传武夷山茶艺。
从海南五指山探问“中华第一春”到云南勐海泡普洱,从湖南煮“茯砖”到四川寻“蒙顶”、“竹叶”,从梅家坞品龙井到祈门访红茶、安徽求瓜片和猴魁。叶灿的足迹踏遍中国各主要名茶原产区。
在与其它茶类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叶灿才见识到原来中国茶艺文化竟然是如此的博大精深,自己原本对于茶艺文化的领悟太局限了,“六大茶类各自都有其自身的魅力与文化。那能不能各取其长创造出一套全新的茶艺?”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叶灿脑海中形成。
就这样,叶灿一步步地摸索,也一步步地总结、开创出一系列的茶艺:待客型的乌龙茶茶艺、结合散文诗朗诵的花茶茶艺(自己编撰)以及禅茶、绿茶、红茶等等系列茶艺,包括正在整合的一套“唐煮宋斗明冲泡”的茶艺表演……
从茶艺的不被人所知到成为大学开设的专业课程,叶灿一路走来,看着、经历着也总结着、完善着。在长期接触茶艺表演的过程中,叶灿渐渐感觉到,不管是哪种茶类、哪种寓意的茶艺表演大多存在着同一个问题,就是仅停留在茶艺表演本身,而没有上升到茶文化和历史的层面。因此,中国的茶艺表演相对于源远流长的中国茶史来说,显得非常肤浅。但久而久之。文化可能就会断层、失传……作为一个内心热爱茶文化的工作者,叶灿不想看到这样的结果,“从仅仅停留在表演18道茶艺升华到结合茶历史传播茶文化,这才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于是,她想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些有益于茶文化传播的工作!
十多年来,叶灿经常在工作之余带一套便携茶具,历茶区,拜访交流。她从浩瀚的茶文化中汲取精华,逐步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茶艺表演风格,也创办了一家名为“止止茶道”的文化传播公司。
从日本茶道的“焚香、插花、点茶、挂画”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俭、清、和、静”以及“怡情悦性”的茶艺境界来看,叶灿觉得,世人其实都是讲究从泡好茶的技术上升到享受茶的艺术,强调的是在浮华世道下静心陶冶情操,追求的是品行上的虔诚、忘怀与端庄。而这恰恰也是“生活与禅”的要义:追求的是平静的心理以及高妙的精神――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自2001年始,叶灿和她的“止止茶道”走出武夷山,先后打拼于北京、上海、深圳,负责过北京碧水丹山茶馆、上海慧宛茶会所、深圳名人茶会所的筹办、人员招募培训及开业初期的管理。因为茶文化活动的策划实施成功。这些茶馆(会所)开业不久都能领当地一时之风光,高端客户趋之若鹜,营业红火。
正因为有着这么一身强硬的“内功”,也正因为对“大红袍”,对武夷山茶文化、茶事业的由衷热爱,叶灿在武夷山的影响力日渐凸显出来。近年来,叶灿负责接待过众多的海内外友人和文化名人,并多次圆满完成了茶事出访、茶艺表演及茶文化解说的接待工作。
当2006年武夷山市政府把“大红袍”景区茶文化经营网点的经营权拿来公开招投标时,叶灿和她的止止茶道认真制做了一份投标方案计划书,并且在招投标现场陈述了自己的经营理念、设计视角以及对武夷山茶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由武夷山市领导、景区代表、茶叶专家、武夷学院旅系教授等组成的评委团通过问答的形式,给予叶灿综合分最高分的充分肯定。获得该网点的经营权,叶灿感到由衷的欣慰:因为每有重要领导接待,“大红袍”这个景点是必到的,那里的每一个角落、一草一木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叶灿也看到“大红袍”景点每年200多万的客流量,这对于展现传达武夷山茶文化、茶历史来说,是一个极好的窗口,经营方案能够得到专家评委团的通过,对自己来说就是最好的肯定1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旅游服务类专业群 茶艺课程 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出现了“高就业率”和“高离职率”并存的现象。究其原因, 高职院校毕业生虽然拥有“双证书”,解决了眼前的就业上岗问题,但是他们在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综合素养)等方面的欠缺,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出来。可见,高职教育不但是对生产者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还蕴含着对人才培养目标更全面的要求,尤其是对文化素质应该有更高的要求。高职茶艺课程的开设促进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的有效融合,同时,进一步拓宽旅游服务类专业群学生就业机会。
1 茶艺在旅游服务类专业群目标岗位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休闲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许多酒店、旅游景区等地纷纷设立饮茶、品茶的场所和经营项目。茶主题餐厅、茶主题酒店层出不穷,一些主流的高档酒店和餐厅除了菜单还提供茶单。同时,茶文化旅游异军突起,如颇受热捧的贯穿川滇藏的茶马古道旅游线路;以茶为主体的旅游商品也同样具有多样性,甚至出现了“旅游茶”的概念。
面对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职旅游服务类专业开设了茶艺课程。高职院校培养的将不仅仅是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更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
2 茶艺课程现状分析
传统的高职旅游服务类专业的茶艺课程以教师传授茶文化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主,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实操以及参观相关博物馆和茶楼茶企业等环节完成教学实施过程。教学内容安排依据茶艺师的国家职业标准。然而在强调职业标准的同时,忽略了“专业性”和“岗位特征”,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未能真正地、深入地引导学生成为一名懂专业,会运用,具有一技之长的复合型人才。
此外,课程的考核通常会采用在课程结束后,学生以抽签的形式从已学习的实训项目中抽取考核项目。这种考核方式因为只是选取一部分实训项目,具有相当的随机性,所以以此来评价课程的效果并不科学。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地域、行业紧密挂钩。《杭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规划纲要中指出: 未来十年, 杭州将重点培养和开发现代服务业人才、 休闲旅游人才等六大类重点领域人才。浙江省内有近二十家高职院校设有旅游服务类专业,形成自身特色是专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旅游服务类专业的茶艺课程也需要不断创新建设。
3 旅游服务类专业群茶艺课程创新建设与实践
3.1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3.1.1 根据岗位群开展教学内容的组织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组织上是以教学团队开发的《茶艺服务实训》为实训指导和理论主线,教学内容主要围绕酒店和旅行社业务转化的项目任务而展开,同时又结合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
3.1.2 遵照茶事接待服务的规律进行教学安排
以茶事接待服务转化的项目任务为主线,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利用实训项目和情景设计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茶事接待服务一般性知识、主要岗位的业务流程与操作技能,形成了由教引导、由学知会、由做掌握、以做为主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3.2 课程教学实施
3.2.1 课程教学实施注重职业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贯穿于全部教育活动之中的根本原则和教育理念。从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角度来说,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专业教育也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茶艺的内涵不仅仅是茶,它承继了历史渊源,文化沉淀深厚。学生在实践实训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审美、品位和修养,是一门实践素养课。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实现两者有机融合。
3.2.2 因材施教,课程教学实施注重专业性
学生因专业、文理知识结构、对茶的认识程度和他们各自“质材”(如性格、境遇、素质、天赋、气质等)的差异和不同,他们接受课程教学内容的途径和能力表现不一致,如果忽视这一情况而施以相同的教学,其效果会打折扣。依据专业和岗位能力要求的不同,设计实训项目的侧重点,在提高文化涵养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3.2.3 课程教学实施注重学生的自我展示
课程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通过教师课堂教学形象化,以自身娴熟优雅的动作进行示范,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更愿意展示和表现自我,提高自信心。
3.3 课程考核与评价
3.3.1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一是采用日常考核记录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过程考核。其中期末考核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笔试方式,主要考核技能操作无法直观展示的专业知识,如茶文化的基础知识等,检测学生对人文知识的积累程度;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结合职业行为规范的实际操作、现场问答等方式,检测学生的专业技能。二是采用通过获取茶艺师(中级)的职业资格的鉴定来替代课程考核,真正做到“岗、证、课”三融通。
3.3.2 课程评价
茶艺课程的评价体现客观性、可行性和专业性。课程评价在主体上改变单一性,实现多元化,建立由学生、行业、企业、学校和教师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评价过程互动全面,主要有学生互评、师生自评互评、学生技能竞赛获奖情况、学院教学评估、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专家评估等。通过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尊重学生的个性,改变自己的职业心理、习惯;承认学生的兴趣、 性格的多样性与接受能力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特征对学生进行“教人以渔” 的教学法,使课堂形成一种和谐的环境,茶艺课程教学研究探索的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达成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的目标。
4.2 建议
(1)在现有的学生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建议建立以社团为载体的学生第二课堂,丰富实践内容,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扩展学生在茶艺方面的技能,使茶艺课程成为专业群的一大特色和亮点。(2)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茶艺师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提升素养的同时,拓宽旅游服务类专业群学生就业面,使学生走入社会后,在工作中更具竞争力。(3)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由行业和政府举办的茶艺师技能大赛。这既是展示学生风采的窗口,也是进行教学评价的途径之一。(4)进行教学资源建设。依据国家茶艺师工种职业技能标准,编写既能突出“岗位特征”,又符合“项目化教学”要求的教材(5)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培训,尤其是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鼓励教师在专业职称和职业技能资格提高上齐头并进。
参考文献
关键词:茶学;特色专业;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238-02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创办于1958年,是我国高校中成立最早的3个茶学专业之一。茶学专业自1982年以来一直是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2008年被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被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在国家教育部和湖南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专业整体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一、历程辉煌
自茶学专业成立伊始,在各级政府和学校的全力支持下和老一辈专家的带领下,茶学专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奠定了在国内同类专业中的先进地位,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我校茶学专业就一直是全国统编教材《茶树育种学》、《茶叶审评与检验》等核心教材的主编单位,在茶树品种选育、茶树高产栽培、红碎茶和速溶茶的研制等方面均处于当时的国内领先水平。自1982年以来,我校茶学专业一直是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我校茶学专业不断发展壮大,1989年茶学实验室被评为国家教育部先进实验室,1997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茶学专业被国家科技部定为“国际茶叶深加工技术与理论培训基地”;2006年国家教育部与湖南省政府确定在我校共建“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9年成为省部共建实验室。2008年茶学专业被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被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茶学专业师资队伍、教学设备、教学实习基地等较为齐备。专业已发展成为我校以本科为主,招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农业推广研究生、举办各种茶学技术训练班等学历层次最多、条件领先的专业之一。
二、特色鲜明
我校的茶学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知识结构定位、办学模式上均具有明显特色。在人才培养目标特色上,专业着力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和创新能力的从事茶树栽培、育种、茶叶生产、加工、茶叶品质审评与检验、茶业经营管理、茶叶贸易、茶叶深加工、茶文化推广以及类茶植物开发利用的农、工、贸、文复合型茶学专业技术人才。在人才知识结构定位特色上,致力培养基础宽厚、专业面广、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综合掌握茶树种植、茶叶加工、茶叶审评、茶叶贸易、茶文化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融农、工、贸、文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在办学模式特色上,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扩大国际培训领域,加大社会企业紧需人才培养力度。实现学校、企业的教学、科研、产业的良性互动,产学研一体化,紧密接轨国内国际前沿。
三、设施一流
实验室建设水平一流。通过特色专业建设经费支持和申报省部共建茶学专业实验室建设以及茶学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支持,茶学专业实验室近几年实验室共投入建设经费400万元,使茶学教研室和八个茶学实验室得到全面武装,进入全国同类专业一流水平。现有实验室面积1000m2,教学仪器设备(500元以上)200台(套),价值600万元。另有省部共建“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和“湖南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实验室面积1000m2,拥有价值近1000万元的现代先进仪器设备。教学实习基地条件优越。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茶学专业利用省部共建实验室项目经费以及学校的配套经费,共投入100余万元对原湖南农业大学长安教学实习茶场、茶厂进行了武装改造,完善了名优茶、普通红、绿茶、乌龙茶加工机械设备,同时对茶园进行了科学改造。另外,茶学专业近几年新增湖南农业大学校外教学实习基地4个(云南茶叶研究所,白沙溪茶叶有限公司,贵州茶叶研究所,长春茶业有限公司),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场地。
四、成果丰硕
师资队伍力量雄厚。坚持引进、自我培养、送出培养相结合的办法培养教师,近4年,新进5位教师,其中3名博士,1名博士后,1名硕士,师资队伍增加到32人,使茶学专业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得到了大幅度改善。教师队伍中有教授11人、副教授14人、讲师7人;博士后2人、博士12人,硕士13人。茶学专业教师队伍2009年湖南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以茶学为骨干的《园艺植物功能成分优异资源高效利用》团队2009年被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茶叶深加工与功能成分利用团队2012年入选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专业以茶产业和茶学学科发展需求为根本,积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4年来茶学专业组织茶叶企业、科研单位和同类院校的企业家、专家对茶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3次讨论,本校老师进行了数次讨论,统一了思想,发表了相关教改论文18篇。同时,我专业与安徽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共同完成了教育部《茶学专业规范》的制定,同时坚持人才培养与服务经济社会相结合。茶学专业4年招收本科生235人,为社会企业培养2年制茶学专业48人,1年制茶学专业36人,培养茶艺师、评茶员(师)1080人,通过本专业申报的国家科技部“国际茶叶深加工技术与理论培训基地”,4年为12个国家培养茶学专业人才100余人,全面提升我专业的办学水平和影响力。2010我校茶学专业本科学生在全国首届茶艺技能大赛中包揽团体一等奖、二等奖;获个人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专业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以茶产业提质需求和学科发展要求为目标进行调整,从课程体系上增加了茶文化学、创新学、交际英语、商务谈判、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茶学专题、现代茶学实验技术、茶艺与评茶技术等课程。在课程内容上,茶树栽培学增加了茶叶无公害生产、绿色食品茶生产、有机茶生产内容;在茶叶加工学上增加了茶叶深加工内容;在茶叶生物化学上增加了其功能成分提取分离技术内容;在增设茶文化课基础上增加了茶艺技能训练内容,在茶叶审评检验课程上增加了评茶员训练内容。4年中,茶叶专业教师主编参编《茶叶审评与检验》等教材和专著16部,《茶叶加工学》、《茶叶审评与检验》两门专业主干课程以及《茶叶生物化学》、《茶树英语生理与品质化学》两门茶学研究生学位课获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茶叶加工学》同时获校级双语课程建设。朱海燕老师制作的《茶文化》课件2010年获得教育部高教文科组三等奖。专业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3年中我专业在全国茶学专业建设研讨会上,分别就我校茶学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验室和基地建设以及我校茶学实验班教学情况进行了交流,发表了相关教改论文18篇,得到同类院校的一致好评。学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2009年茶学学科成为“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园艺植物功能成分优异资源高效利用》团队被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茶叶深加工与功能成分利用团队2012年入选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4年中茶学专业教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60多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和专利23项。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
五、改革创新
为了确保茶学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专业今后将根据专业教师大讨论形成的思路加快进度,同时确保新修订的茶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遵循教育规律,符合茶产业发展和茶叶科学研究发展的需求,为全国茶学专业提供有效参考;通过特色专业和教学团队建设经费加大对省级精品课程的支持。在已有4门校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学校学院应加大开展教学评优、教学成果评奖奖励力度。改变教师过于偏重科学研究、轻教学研究的状况;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异缘结构比例。特色专业建设是学校专业建设的重点内容,是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办学思路和办学特色的重要方面,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对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在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建设、办学条件等方面应被给予更大的支持。鼓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从事教学研究。对于教学质量好、教学研究成果突出的教师在职称评定时给予更大的政策倾斜,在计算教学工作量时给予稍高的系数等支持。
坪阳村是中国十大名茶――都匀毛尖茶的主产区。这里风景秀丽,拥有瀑布群、溶洞群、珍稀动物、毛竹、海花草等特色景观,天然资源丰富,却因天气多雾,不适合种传统农作物,却偏偏长出了声名赫赫的都匀毛尖。
张光辉介绍,螺丝壳河头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有146户茶农参与进来。但是,刚成立合作社的时候,只有8户茶农。2003年的时候,全村茶叶种植面积加起来不到300亩。
“从2004年开始,中央出台了退耕还林的政策,在我们村则是退耕还茶。”张光辉说,为了呼吁群众种茶,政府还给每亩茶园补贴700元。
在政策鼓励和茶农的积极参与下,合作社的茶园面积增加到现在的5400亩。合作社成立后,筹资建立了正规的厂房,张光辉也多次到贵阳参加茶叶加工培训,自愿加入合作社的茶农越来越多。如今,坪阳村的茶叶面积已达4万多亩。
都匀市扶贫局副局长张易娜介绍,以螺丝壳山为中心,毛尖镇不断扩大茶叶种植,全镇茶园面积已超过10万亩,茶企业16家、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23家,茶产业已经成为毛尖镇的经济支柱产业。
除了传统的茶产业,毛尖镇还加快以茶促旅、以旅兴茶,茶旅一体化的发展步伐,实现茶业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抓好茶区道路建设,形成茶山园园想通、景景相连。目前已硬化茶山道路69公里,茶山游客步道建设18000米,使游客在茶区自驾车可以通达毛尖镇十大景区中的任何一个景区,在茶园打通步行体验游3个小时的旅游线路。
建设游客接待中心,设游客接待部、咨询部、茶艺室、会议接待室等十多个功能服务室,建大中型组织游、自驾游、散客游等游客之家,做好游客接待、服务。
做好茶区新农村建设,努力使农民收入与茶旅经济多重链接,为镇区贫困人口及即将移民的农户创造收入渠道。做好茶叶核心区的总阳组、毛竹冲组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培养农家乐接待家庭户18家、中型接待站4家,培训苗族、布依族特色歌舞接待人员30人,目前有家庭接待户5家、中型接待点2家已具备接待能力,拥有宾馆标准间床位86个。
此外,毛尖镇还与多家旅行社协商,针对不同季节,为不同需要的游客制定多种旅游线路和方案,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并根据地方特色,推出茶叶宴、布依特色菜谱、三文鱼等特色餐饮,推出不同价位的茶叶礼品、茶糕点、江洲豆腐等土特产,使游客玩得开心、吃得舒服、拿得满足。
关键词:高职 酒店管理专业 生产性实训基地 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f2010)09-132-02
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是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场所,也是学生职业道德、职业习惯、团队意识、成本意识、安全生产意识和环保意识等职业素养养成的主要场所。因此,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近几年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促进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该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被评为2008年广州市属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要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根据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不同要求,借鉴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的职教经验,通过与企业专家合作,对专业主要就业岗位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开发专业课程,整个专业课程体系遵循从“服务员一领班(主管)一部门经理”的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根据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群)的认知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和专业学习领域课襁的教学要求,突出“岗位能力为本、先进服务技术、:[学交替”的理念,建没具有真实岗位、能反映酒店及餐饮企业一线服务新技术,集“技能与创新训练、职业培训与资格认证、新技术推广、职业素质训导”于一怵的综合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二、校内生产性实训室的建设实践
本号业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后共获得中央、省、市以及学院自筹资金累计934万元,为了满足本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新建和改造原有实训室如表l所示。学院从校外合作洒店引进1名餐饮职业经理人担任颂雅园餐厅实训室建设的负责人,全面负责餐厅的设计、设备采购、装修、经营管理和服务技能课程的教学。结合课程“前厅与客房服务”、“前厅与客房管理”的建设,改造原有经营性青年旅馆;结合课程“餐饮服务”、“酒店餐饮管理”、“调酒与洒吧管理”的建设,新建经营性的颂雅园餐厅(含中餐、西餐、酒吧),并配套新建茶艺实训室、酒店信息管理实训室、礼仪实训室。在校内生产性实圳室引入企业文化建设,安装现代酒店及餐饮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按照职业标准和现代企业管理要求,营造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拘环境。
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
实训基地建成后,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学校拥有基地的所有权。学校与承包人、旅游管理系协商,通过承包协议的形式,将实训设备、设施的使用权承包给某职业经理人,承包人按协议履行承担酒店专业教师的课程教学和学生顶岗实习职责,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和承包人协商共同制定青年旅馆和颂雅园餐厅的各岗位位工作职责、服务流程、质量标准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达到承包人、学生、教师、学校四者共赢的局面。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探索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室按照酒店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安排学生在青年旅馆和颂雅园餐厅各岗位顶岗实践,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参与产品的生产、销售、成本核算、市场推广、对客服务等,以解决目前高职生在酒店顶岗实习“岗位单一、轮岗困难、岗位以基层服务为主”的问题。青年旅馆和颂雅园餐厅的组织机构如图1和图2所示。充分考虑校内生产性实洲基地的运营环境,建立合适的运行管理机制,使校内学生顶岗实习管理逐步规范化。
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营效果
1.实现教学内容与:[作任务的合一。本着遵循“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工学结合课程的理念,与企业技术专家共同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完成行动领域归纳,参照酒店服务类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标准,设计学习情境,如表2所示。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工作过程,各个学习情境之间是平行或包容的关系,并分别涵盖相关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的内容就是让学生完成企业的某一项工作任务,即通过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任务式课程,以任务形式驱动学生完成专业学习,使枯燥的理论学习变为一项项具体的、形象的工作任务,激发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
2.实现学生与经营者合一。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如青年旅馆、颂雅园餐厅里,学生既是专业技能的学习者,又是企业的经营者。近三年该专业根据青年旅馆、颂雅园餐厅的实际经营情况,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定期组织“青年旅馆、颂雅园餐厅营销方案设计大赛”、“青年旅馆、颂雅园餐厅服务满意度调查”等活动,学生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情境下,真正感受到职场的氛围,能很快地完成角色转换。学生通过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经营活动实践的切身体验,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敬业精神、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职业素质得到迅速提升。
3.实现课程考核与工作表现合一。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的课程学习其考核与评价内容包括工作成果考核和过程评价。以“餐饮管理”课程为例,工作成果评价主要考核“菜单设计、餐厅服务流程及标准制定、餐饮促销活动方案编制、餐饮成本核算”等的质量。过程评价主要考核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r作计划性、工作安全和保护意识以及工作岗位的卫生习惯等方而,可选择采用观察、专业答辩与交流等方式。具体操作时,可选用其中一个学习情境或设计一个新学习情境来进行考核与评价。考核与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组员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并按照对各个评价项目的掌握程度对不同的评价项目分配相应的权重,尽量保证考评的公平性和客观性,如表3所示。
4.实现考核标准与职业标准、企业标准合一。在青年旅馆、颂雅同餐厅、茶艺实训室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学生实训考核项目、评分标准和酒店职业标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规范结合,使学生在“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酒吧服务、茶艺服务”等方而达到中级以上服务员水平,近五年学生的中级调酒师、中级茶艺师考证通过率为99%。多年来该专业的服务技能训练项目一直聘请校外实训基地五星级酒店的服务技师担任教学,这样就使校内的实训和校外的顶岗实习有机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和企业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