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传统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一直分为电路分析(以下简称电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以下简称模电)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以下简称数电)3门课,是我院工科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为了追求自身系统的完整性,这3门课有部分内容重复,且相互衔接松散,实验依附于理论课程,通常是以课程内实验出现,完全依赖于理论课的进程,且实验教学环节内容多、学时少、应用性弱的矛盾。实验内容更是以理论知识的验证,缺少对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开放性、创新性实验。教学形式呆板、方法单一的问题。所以,学生对做实验普遍不重视、兴趣不大。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结合我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实验中心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的情况,经过综合分析: 应把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看待,将电分、模电、数电三者实验课程合并为1门名为《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明确该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例;把实验教学从理论教学的附属地位中摆脱出来,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并对其进行优化。《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融会了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知识,优选了其中的典型实验;目的在于有针对性的突出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强化教学管理,更新教学手段等措施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保证了教学时数,增强了实验的系统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电类专业人才,为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因此建议从以下已方面进行改革。
一、实验课堂教学组织的改革
在科学发展史上,实验和理论互为依存,理论是实验事实的总结,实验是科学理论的基础,同时还是判断、修正错误的依据,也是发展理论的起点。从实验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看,实验教学理应受到教学管理者、施教者、受教者的重视。但是,当前的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不能同步。表现在:理论教学中的元器件知识和基本电路理论没有得到实验的及时验证,而实验的方法、步骤和实验中出现的各种实验现象没有得到理论的指导和合理解释,理论教学不能很好地指导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也不能很好地服务于理论教学。
《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设计环节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能力为宗旨,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探索了一种“理论实践理论”教学模式,改变现在传统的单一理论验证实验教学模式。具体做法是:是以教师针对本次实验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巩固,然后在让同学实际操作,讲解与操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理论知识通过动手实验进一步得到巩固加深。之后,教师再针对实验进行补充知识的讲解。从“牵着学生的手往前走”转变到“鼓励学生自己往前走”,
二、这门课程对应的教学用板的改革创新
目前实验室使用的教学用板几乎都是以厂家的形式定制教学用板,其实验内容固定、单一,未必适合现代教学实验实践内容。另外在实验过程中,元器件的损耗老化,这是不可避免的,但需要及时更新维护。检查教学实验板的好坏和线路是一项繁杂的工作,而设备老化、故障较多时,会浪费掉大量的不必要的实验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原有实验设备组数少,不能保证一人一组,且更新换代很慢,陈旧的设备早已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要求。
针对这些情况,应对解决的方法为:学院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定制开发新的教学实验板,不再使用厂家自定制的,使教学实验板更具有通用性,功能更齐全。学院再设立一定的实验室专项基金,专款专用,从源头彻底解决制约开放实验室的根本问题。这样就可以对教学实验板、实验仪器、设备进行维修和维护。
三、学生的综合应用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设备采用的是集成化、模块化的综合实验板。学生在现在的实验过程中只需按照实验的要求选择实验电路板,选择测试仪器,不需要具体选择电路元器件,搭建电路,这样学生只是从形式上完成了实验,但掌握不了实验中元器件的参数识别、性能测试和选用,掌握不了基本单元电路的安装方法、调试技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因此,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实验实践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探索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时间、教学内容上对学生进行完全开放。具体做法是:给学生一些课程设计的题目和要求,让学生自行设计电路。并自带器件和实验工具,学校提供实验仪器、场地。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完成课程设计。另外学生除完成规定的必选项目外,还可以自选内容,设计调试一些综合性、设计性项目,甚至可以实践一些感兴趣的课外电路。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实验内容,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实验室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式”实验变为“主动探索式”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这样,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了工程应用背景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和工程应用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还解决了实践学时少与综合性、设计性课题难以付诸实现的矛盾,使少学时内完成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成为可能,注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实验教材和讲义PPT的改革
除了以上的改革计划外,为了构建符合电子技术发展要求的、层次化的教学体系,打造系列化、立体化的特色教材,全面实现多媒体、网络化的现代教学方式,建设虚实结合、激励学生创新的一流的实验教学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现代化电子设计能力和综合工程素质。可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构建了符合电子技术发展要求的、层次化的课程体系。
(2)多媒体课件与教材相互配套,实现了教材立体化。
(3)教材与课程体系同步建设,同步发展。
(4)实际实验与计算机仿真实验相结合,提高了实验综合效益。
(5)建设教学网站,实现了课程教学网络化。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加强本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需要不断的创新,为培养实践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艳新.《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研究,2007(1):33-35
关键词:实验课;学习兴趣;实验过程;教学效率
电子技术基础是中技学校电气、机电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许多知识看不见、摸不着,学生不易理解。从课程开始讲授PN结、二极管特性到三极管放大电路,半导体器件的非线性以及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与初中物理电学中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有很大不同,所以,许多学生就已不能理解知识内容,跟不上教学过程,逐渐丧失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导致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效果较差。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摸索,认为加强实验课教学是提高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从以下几点做了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实验课应紧跟课程内容,在边学边做中掌握知识
学校组织教学一般是先讲授一段时间的理论知识后,才开始进行实验课教学,存在实验课滞后的现象,造成部分学生对课程内容不能理解,导致缺乏做实验的动力和兴趣,往往事倍功半,学习效果难达到预期目的。
在学生一开始学习PN结、二极管特性时,就组织学生进行二极管特性的实验课教学,让学生做测量PN结单向导电性和二极管正反向伏安特性实验,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同时与电阻的伏安特性比较,认识半导体器件的非线性特性。在初中欧姆定律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上,建立非线性的概念非常重要,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和视野的开阔。
在做三极管输入输出特性实验后,学生对三极管组成的放大电路的理解就会容易很多,通过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性能的影响实验,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反馈的概念、反馈的方法、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等。总之,通过实验降低了理论知识的难度,教学效果良好。
有些实验课可以安排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等器件特性时,拿一些万用表和相应的器件即可,让学生在边学边做中掌握知识。
二、实验课教学中应确定任务目标,确保实验效果
在组织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注重实验的最终结果和实验数据,而忽略实验的具体过程和理论知识的联系,做完以后印象不深,没有达到实验目的。笔者认为,把一个实验分解成若干个小的任务目标,降低实验的难度,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完成一个个目标,体会完成任务的快乐,注重实验细节,与理论知识融合,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设计任务目标时,要具体并且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做二极管特性实验时,可以把实验分成以下几步:首先测量二极管(PN结)的单向导电性,第二步测量二极管的正向伏安特性,最后测量二极管的反向伏安特性,同时在测量时要让学生观察电压变化时电流的变化情况,针对正向导通电压,反向击穿电压等关键点知识做到充分认知,根据测量结果画出二极管的正反向伏安特性曲线,与书上的曲线进行比较,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
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注重实验细节,测量电路的连接,万用表挡位的选择,电压的调节,实验数据的读取,实验结果的分析等。
三、实验过程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不论实验的难易,实验过程都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提供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测量步骤,只是适时调控学生实验过程,引导学生实验方向,注意学生操作安全。并不是说实验时只能学生个体完成整个实验,可以几个学生一组共同进行实验操作,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的每个步骤都要亲自操作和测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加强相互之间的配合,在做低频小信号电压放大电路的测试与调整实验时,学生连线不同、调试方法不同,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不同方法的融合,达到相互提高,从而加深每个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
四、实验数据和结果的分析是实验课教学非常重要的步骤
实验课后学生交实验报告,有些学生相互抄袭报告内容,没有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没有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是否一致,很难达到实验的预期目的。教师在实验课后,抽出一定时间,让每个小组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是否一致,小组中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可以发表他们的不同想法,最后教师对整个实验进行总结,着重对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的关系进行分析,把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论上来。例如,在做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实验后,对有无负反馈时电路的放大倍数的测量数据、有无负反馈时输出波形的不同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验证所讲理论知识的准确性,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负反馈的相关知识。
通过实验课教学时间的调整,实验内容的分解,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强化对实验数据和结果的分析等手段,较好地提高了学生实验课的学习效率,对提高学生学习电子技术基础课的兴趣和教学效率都有较大助益。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课程; 教学现状; 教学策略; 考核方式
电子技术基础是职业技术学校机电类和电子电工类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它包括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两部分,研究的是各种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功能及其应用。通过学习和实践,可获得电子方面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
随着电子技术与电子产业的飞速发展,新器件、新技术、高技术含量的电子产品层出不穷,电子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电子技术的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电子技术学科教师,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如何引导学生学好理论,练好技术,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含义及意义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模拟电路基础和数字电路基础,是研究各种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各种单元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功能及应用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其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电子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使用相关电子仪器设备的能力和电子组装工艺水平,培养社会上需要的操作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由于该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在整个电子专业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1.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接受能力差。目前技术学校的生源大都是物理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对电学的认识很少,现在他们对理论知识接受能力差,特别是对电子技术基础课有抽象难懂、枯燥无味的感觉,最终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2.教材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教材内容较落后,很多教材都是由大学教材改编而来,理论性太强,就现在的技校生而言,基本上都不能完全理解和接受,容易使学生产生放弃学习该课程的念头;教材内容基本上与实际联系不紧,较少反映近年来电子工业高速发展带来的新知识、新器件、新技术、新工艺,与技工学校培养社会上需要的操作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3.教学模式较为传统,教学方法落后。一些教师习惯在“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下发挥其聪明才智,教学方法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基本采用灌输式,他们不熟悉和不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堂教学讲得过多、过细,并且缺乏新意,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无法培养学生分析电路的思维能力,学生自学能力差。
4.评价体系呆板。一直以来,考试内容主要是电子线路的分析计算以及有关名词、术语、概念的记忆;多以成绩来判断学生学习的好坏。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怎样死记硬背课本和笔记的坏习惯。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难以反映出学生的真正水平,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没有充分发挥考试的积极作用。
三、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策略
1.明确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就是确立课程的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首先,我们要了解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目前,由于国家教育形势的影响,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基础与水平比较低,这一点必须正视,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这一点,将学生的基础与水平估计过高,无异于拔苗助长;如估计过低,则造成教育的浪费。正确估计学生水平,是课程定位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要明确教育和培养层次。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特别是用人制度不健全,人才高消费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明确: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层次是应用型技术人才。既然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人才,那么,在理论上就不要作过高的要求,不要紧盯着几个重、难点不放,应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同时要兼顾部分学生的进一步求学深造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培养层次问题,决不能只放在嘴上,停留在纸上,必须落实在教育行动上,这关系到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学校的生存。
课程定位,是教育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若定位不准,学校就会失去学生,失去市场,被市场所淘汰。课程定位一定要实事求是,若定位过高,学生便会缺乏兴趣,容易失去学习动力;若定位过低,贻误学生。
2.合理选择内容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基础学科,理论性较强,内容抽象,单调枯燥,因此我们在教学上应减少数理论证,以掌握概念,突出应用技能的教学重点。在平时的教学内容选择上,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上的应用结合起来。而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用在课堂灌输上,学生没有思考、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也渐渐地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二极管的特性曲线时,只单纯介绍曲线的基本含义,而特性曲线有什么实际应用并不介绍,这种从概念到知识的灌输,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感到抽象和无用。只有注意了知识与工程应用的密切联系,在介绍曲线的基本概念后,进一步说明二极管特性曲线可由晶体管图示仪来测量获得,利用特性曲线可以观测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和检测性能的优劣,从而体会特性曲线的作用和应用。再例如,在学习功率放大电路的时候可设计一个声音、图像显示的电路,用示波器显示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音乐的波形图像,同时用音箱来播放音乐,当只让一只功放管工作的时候,学生会清楚地看到此时的波形与两只三极管同时工作得到的完整波形的差异,清晰地听到音乐的失真,从而深刻地理解功率放大电路中两只三极管的工作情况。只有这样结合实际,合理删选内容,注重理论结合实际,从工作原理到具体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更加直观理解,课堂教学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创新教学方法
(1)激发学习兴趣
如何上好《电子技术基础》的第一堂课,对以后的教学相当重要。具有创意的新课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导他们积极思考,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一旦学生对该门学科感兴趣,他们就会兴致勃勃地学习这门课。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就成为“绪论课”的一个首要任务。首先可结合当代电子产品的精华――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和生产过程,介绍电子技术的发展概况,让学生体会到电子技术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科学技术,并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其次,我们可介绍生活里琳琅满目不断出现的电子新产品,如液晶彩色电视机、激光唱盘等,让学生感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子技术,让他们的思想由“要我学”自然过渡到“我要学”。再者,还应介绍电子技术与所学专业的关系,明确电子技术的重要地位,使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最后,从身边入手,找一些电子小产品,如:日常用稳压器、充电器、收音机等。一开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内部结构,从中让他们发现把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和变压器等元件通过某中联结组合就构成一个实用电路,从而引出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和任务,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望。
(2)加强合作交流
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现在的教学纲要就要求学生的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形式多样,要使学生改变以往的被动听的局面,进行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平时在教学时要注意提倡同学之间要有合作精神,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尤其是实验课和需要动手操作的课程内容,对学生分组,提供机会让他们相互配合、相互交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素质,更重要的是知道合作的力量和精神,这些都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在实施“合作学习”策略的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小组学习为教学主体,同学之间可自愿找合作者,各组同学在思想和技能上进行交流,有利于学生共同进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优化教学手段
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在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也应体现出不断的发展进步,而教学过程中的现代化信息传播媒体就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点。信息媒体,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可以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更易于接受知识。多媒体如今已大面积地走入课堂,它可以生动、形象、清晰地展示所要讲授的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既省时省力,又有利于教师分析。对于电子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直观地了解,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知识环境和虚拟实验环境,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实现教学任务。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从大量的板书中解脱出来,而通过多种多样的资料,自己动手实践,把知识更好地融合起来,从而深化了所学习的内容,学生也不再觉得理论课枯燥。另外,还应加强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使实验教学理论相辅相成,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共同作用下,延长对该课堂有效注意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融入情感教育
缺乏情感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同其他课程一样,《电子技术基础》也不能用冰冷、生硬的态度开展教学活动。要求师生之间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加强沟通,创造一个和谐、互动的氛围。教师真诚的情感付出,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而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学质量,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日常教育教学中。因此,营造和谐的环境,让教师与学生一道,在情感上产生班集体的共振效应,自发做到以班级的荣誉为自己的荣誉、个人的进步也就是班级的进步,这不仅对教学工作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集体观念和责任感的加强,对于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人才,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4.完善考核方式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理论为主的考试方式,现在,则采用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考核与实验考核结合、集中考试与平时成绩评定结合的综合评分方式。通过改革考核内容与方法,结合实验考核,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增强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我们对学生实行多角度考核,主要是问题讨论、课外作业、实验创新、期中试卷、期末考试等不同的角度。另一方面,就是重新设计笔试试题,将试题难度分为四档:(1)基本题占40%~50%,反映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2)中等难度题目占10%~20%,是稍有变化的基本题;(3)难度题目占5%~10%。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复杂性和灵活性;(4)实验题目占总成绩的20%。
如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电子技术普遍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电子技术教育要能跟上时展的步伐,不断研究,不断探讨,不断创新,通过优化教学改革,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采用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才能使电子技术专业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不断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传统的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从属于理论课程,忽视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与新时期国家人才培养方针极不适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发展理念,改革现有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是目前电子技术实验教师所需应对的现实问题。
1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
首先,强化元器件参数测试,增加仪器使用教学课时。之前的电子技术实验课只对CMOS数字集成器件与TTL逻辑性能进行测试。现今的电子实验课增添了对二者各部分参数的测试,主要包含:扇出系数测试、低平输出输入电流和高平输出输入电流测试、输出输入电压测试、电流电压传输性能测试。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输出集成器与输入集成器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关联,要求学生手动绘出电压传输曲线图。为了更好的强化学生理解各部分元器件的参数,帮助他们熟练掌握各类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在教学中增加了电子仪器使用教学课时,从原来的1个课时增加到了3个课时。
其次,充分发挥验证性实验的功能,强化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验证性实验指的是学生依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利用现有的仪器进行数据测试,对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验证。通过验证性实验能够较好的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了4个可行的验证性实验,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这四个验证性实验为:“555时基电路测试”、“组合逻辑电路应用”“单稳态触发器应用”“标准转换器的应用与测试”。通过验证性实验,强化学生具备以下能力:掌握相关的实验操作流程、独立解决基本的电路故障问题、熟悉各种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撰写合格的研究报告、明确实验各个步骤以及采用的方法。
2教学体系的改革
首先,增加实验课学时。传统的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学时设置过少,且大都为综合学时,缺少验证学时和设计学时。依据最新大纲的要求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数量上安排了36个学时,而在学时的分配上则按照1:1:1的方式组织实验教学中的验证、综合、设计三个环节的教学。做到了实验课与理论课的分离,且学生的实验成绩也单独统计,提高了实验成绩在总学分中的比重。这样就改变了实验课从属于理论课的现状,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地位的重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验课中。
其次,改变原有的考核方式。原有的考核方式中,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为20%,新的考核方式中提高了实验成绩在总成绩的比重,比例达到35%。其中学生综合性和设计性操作实验占到20分,实验论文占10分,平时表现占5分。与之前考核方式相比,此种方式除了增加了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之外,还强化对学生综合性实验和操作性实验能力的认定,弱化了学生的平时表现分,这样就减少了人为操作学生实验成绩的现象,有利于促使学生认真完成实验课时。
3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电子技术试验教学中,主要采用老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基本流程为老师先对实验步骤进行细致的阐述,然后进行示范操作,最后让学生依据教师指定的步骤进行实验。此种方式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造成了学生盲目的模仿教师,缺少对实验的思考。并且学生“依照葫芦画瓢”,出现的错误很少,即使能够出现错误,也不甚理解,导致学生难以通过出错――纠错模式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笔者设计了“教师辅助,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每次实验课开始之前就做好预习,了解实验的内容、目的和基本的思路,并让学生及时记下在预习中的困惑,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在下次上课时能够有选择地、有针对地去学,较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只讲解实验的大致步骤,而不为学生提供原型操作;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各个实验步骤的要点、应注意事项;当学生在进行实验时,教师要全面观察学生的表现,跟踪学生的操作进程,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提供指导。
除了上述之外,笔者还把先进的EDA仿真技术融入到了传统实验之中,如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始之前,引导学生借助Miltisin仿真软件对实验的操作流程进行验证。此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还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效的提升了教学效果。
一、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电工基础与电子线路课程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存在脱节现象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分开的教学方式,存在一些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处于分离状态,由不同的教师在不同的位置分开进行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容易导致电工基础与电子线路课程实验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出现脱节状况。
(2)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师分离之后,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要将与实验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重复讲述一遍,使电工基础与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内容出现重复现象,无法有效地将理论与实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导致实验难度增加,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
2.电工基础与电子线路课程实验教学内容老套、方法单一
现阶段,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在教学中进行操作示范,然后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中规定的流程完成实验,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电工基础与电子线路课程的学习兴趣,没有将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即使学生认认真真地完成了实验,也无法使学生全面了解、掌握实验内容,从而降低实验教学效果。
3.电工基础与电子线路课程实验教学手段滞后
一些职业院校为了解决师资力量、实验设备以及实验教师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每一个班级中的人数通常规定在45~55人之间,由于学生的人数比较多,而且每一名学生在文化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整体上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直接将学生带到相关实验室中开展实质性的教学实验,虽然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对相关的实验内容进行了讲解、示范演示,但是还有很多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够有效地完成实验任务,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电工基础与电子线路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改善策略
1.计算机仿真技术融入课堂教学
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使电工基础与电子线路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然后让学生使用电脑对理论知识进行实验验证,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能够加深自身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由被动状态转换为主动状态,充分调动学生在电工基础与电子线路课程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
目前,Multisim10计算机电子仿真实验软件在电工基础与电子线路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Multisim10计算机电子仿真实验软件所提供的虚拟仪器设备与电子元器件同实际的仪器设备相比较,在操作方法、外形等方面十分相似,学生在仿真实验中进行反复的观察与操作,不仅能够加深对电工基础与电子线路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够了解与掌握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2.重视实验结构的优化,将实际实验与仿真实验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