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国演义阅读体会

三国演义阅读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三国演义阅读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三国演义阅读体会

三国演义阅读体会范文第1篇

鉴于《三国演义》与初中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及初中生阅读时间偏少、教师指导不尽人意的现状,我们以《三国演义》整体性引入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为课题进行了研究,旨在重构名著,高效利用。

一、引入之准备:构建校本课程

所谓《三国演义》整体性引入初中语文教学,就是指在对《三国演义》原著的内容、结构、主题和风格等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从指导初中生阅读的需要出发,整体重构《三国演义》文本内容,形成便于教师教学、学生阅读的校本教材,构建可操作的校本课程,使之成为初中语文课程的一部分,并设计出一系列相应的教学措施。因此,构建有效的载体――《三国演义》校本课程,是《三国演义》整体性引入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

(一)教材框架设计

在编写《三国演义》校本教材(即《三国作品选编》)时,我们按以下框架设计:

1.确定单元数目,加注单元标题

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六个人物形象是《三国演义》人物群像的核心,与他们相关的成语、故事、谚语、诗文与初中语文课文关系尤其密切。因此,我们就以这六个三国英雄人物为中心,分别组成六个单元,并加注了每个单元的标题。

2.编写单元提示语和主要人物评语

单元提示语主要介绍本单元主要人物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在政治、军事、文化或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人物评语主要对各单元的中心人物而言,我们统一引用西晋著名史学家陈寿的评语进行简要评价。因为陈寿对于史料的取舍选择比较审慎谨严,文字也以简洁见长。

3.选编篇目,注析诗文

这一栏目主要选编与人物相关的诗歌、成语、故事、歇后语、谜语、文章等。同时,对深奥难解的诗文进行恰当的注析。

4.设计思考与实践题

这一栏目旨在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5.设立人物欣赏栏目

围绕单元主要人物,设立“请欣赏”栏目,选择一些鉴赏性、评价性的文章或观点有争议的文章,刷新原先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旨在换一个角度评价人物,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

(二)教材选文原则

在选择《三国演义》校本教材的作品时,我们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经典性和通俗性相结合

围绕三国主要人物精心选择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巨大艺术魅力的作品。同时,考虑到初中生的阅读水平和审美观,选文时力求通俗易懂。

2.小说和史实相结合

在选择作品时,我们还注意了小说与史实的结合与互补,让两者相得益彰,初步体会史家笔法和小说家笔法的差异。

3.兼顾体裁和题材的多样性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时期,需要多方面的精神营养,所以,教材除选择诗歌、小说、散文外,还选了一些典故、成语、歇后语等,让学生广泛涉猎。

(三)教学安排

由于《三国演义》是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学生感兴趣、易接受,所以我们根据新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初中各年级的“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每周1节),把“《三国演义》校本课程”作为“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但考虑到初一学生文言文刚入门,初三学生复习迎考任务重,因此把课程安排在初二年级上学期或下学期,教学时间为每周1课时,共20课时(不含学生课外自读时间)。具体教学内容、类型、课时如表1所示。

另外,我们还通过讲三国故事比赛、演讲比赛、作文比赛等多种形式,并进行成果展览或表彰,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三国作品的兴趣,增强阅读自主性,提高阅读效果。

二、引入之过程:实施分类教学

我们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时间,按照重点突破、兼顾全体的原则,避免平均用力,把校本教材《三国作品选编》内容分成四种类型(“单元导读”“比较教学”“综合性学习活动”和“课外自读”),然后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既有“面”上的单元导读又有“点”上的比较教学,既有课内教学又有课外自读,既有阅读课又有活动课,从而促使《三国演义》整体性引入初中语文教学得以具体而有效的落实。

(一)单元导读

从“面”上对校本教材各单元内容进行导读,使学生对各单元的主要人物及其主要事件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和把握,进而激发他们深入阅读的兴趣,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1.教学模式

我们以“导引―点评―延伸”的模式作为单元导读课的基本教学模式。所谓“导引”,就是从背景介绍、内容梳理、方法点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点评”,就是师生对该单元的主要人物诸多方面进行评价。“延伸”,就是进一步探究该单元主要人物及其相关作品的社会影响和价值,用现念观照该人物及其相关作品对人生的意义。

2.教学方法

(1)设疑诱导。在“单元导读”中,利用紧张的三国故事情节,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迫切阅读校本教材的好奇心。(2)总结导读。没有总结性的阅读,学生往往会陷入“囫囵吞枣”的状态中。因此我们要求把各单元经典诗文的具体分析上升到规律性的认识。(3)趣味问答。在“单元导读”前,我们事先汇编三国趣味竞赛题,引导学生搜集相关三国知识并形成一个个知识链,并在单元导读课上进行必答、抢答活动,这样既加深记忆,又有一定的娱乐性。

(二)比较教学

从“点”上对校本教材各单元的具体篇目进行比较教学,引导学生精读校本教材,旨在“点”上突破对三国作品重点、难点的理解,进而达到“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比较教学”主要由以下四个教学环节组成:

1.相关内容烘托

为在教学中营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可以引用相关的三国诗歌、成语、故事、歇后语、谜语等,可以剪辑脍炙人口的影视歌曲,也可以配以电视剧《三国演义》画面,以此为烘托,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作品的相关内容。

2.比较阅读

运用“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方法,从现象入手,进行甄别、提炼,找出与本文有共同点的其他三国作品,或找出本文之中塑造人物的异同,并揭示一般规律与个性特征。一般可以按三个步骤进行:(1)归纳梳理文章的文言词语,《三国演义》全书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其中的文言词语大都在初中文言教学的要求范围;(2)讨论文章的艺术特色;(3)在充分了解文章的基础上,比较异同。

3.总结归纳

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进行提炼、归纳,然后以这些知识引导下一次的教学实践,形成螺旋式提升。

4.迁移练习

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与文章深浅程度相当或内容有关的三国作品中去,进行有效的练习,达到巩固已有知识、运用已有知识的目的。

(三)综合性学习活动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一个亮点是综合性学习活动。名著阅读也可以借鉴运用,设立此项活动。因此,在“单元导读”“比较教学”的基础上,我们搭建综合性学习活动平台,展示阅读收获,交流阅读心得,激发学生对三国作品、三国文化的热爱,也使学生更有兴趣学习校本教材。此活动根据校本教材内容,可以分为六个活动项目,活动主题分别为“走进曹操”“走进刘备”“走进孙权”“走进诸葛亮”“走进关羽”“走进周瑜”。我们如此做的目的是,既唤醒学生主动阅读的愿望,又拉近学生与三国英雄人物的距离。这种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个体审美意识的学习活动跳出了传统教学的窠臼,引导学生以辩证的、理性的眼光去审视人物。

(四)课外自读

三国演义阅读体会范文第2篇

《三国演义》第一句话便说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人生亦是如此,总会充满悲欢聚散,不可能永久不变。书中还有上百个英雄人物,他们每个人都有着十分传奇的故事,每个人物的性格都是十分特的,他们的成败也对我们有着十分深刻的教育与启迪意义。

切忌冒进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虽然武功盖世,但是却过于贪功冒进。他在投奔刘备之后,因为过五关、斩六将这些功劳,便自视过高,目空一切,以为自己“天下无敌”,瞧不起其他人。他在听到黄忠被封为“五虎大将”之后说:“黄忠何等人也,敢与老夫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后来,关羽由于过于轻敌,落得众叛亲离最终被东吴杀害的下场。关羽的悲剧主要是他过于贪功冒进造成的。高中生直接面临着人生的重大考验――高考,每个人都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这就不可避免地让很多学生产生一种焦虑、紧张的心理,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总会出现冒进的现象,他们为了取得好成绩,总是提前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并不断加快学习进度,而忽视自己的接受能力。因此,在学习中,我们必须谨记切不可冒进求学,而是要脚踏实地,一步步打牢根基,重视基础知识,也正视重难点问题,逐步突破学习难点。

虚心请教

相信我们都对“诸葛亮三气周瑜”这个典故不陌生。周瑜是东吴的栋梁,凭一己之力撑起了东吴的天下,可谓盖世英雄。可是,他为人度量过小、善妒自私,不懂得欣赏他人,更不会虚心向别人学习,最终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华被活活气死,导致东吴政权实力大大受损,受到蜀国与魏国的压制。《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为人津津乐道。刘备已为一方主君,却能够放下身段到茅庐亲自请诸葛亮帮助自己完成大业。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懂得虚心请教,就势必会不断进步。

正视自己

三国演义阅读体会范文第3篇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书中刻画了近二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针对小学喜欢听故事的天性,我将《三国演义》分解成一个个小故事以完成的学习任务后的奖励的形式,讲述给同学们,让他们在完成学习任务之余能受到中国传统文学的熏陶,更能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练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渐渐的听三国故事已经不能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望,他们开始自发的阅读起了《三国演义》,一个个三国人物也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使他们得到了许多:在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身上,孩子们懂得了什么是智慧,什么是执着;在以忠义著世的关羽身上他们学会了,什么叫做“言必行,行必果”,什么叫做“铁骨铮铮”;在刘备的身上孩子知道了,什么叫做“谦逊、忍让”,什么叫做“厚积薄发”;在曹操的身上,孩子们知道了什么叫做胸怀宽广,什么叫做忍辱负重;在孙权的身上,孩子们知道了什么叫审时度势,什么叫量力而为;在司马懿的身上,孩子们知道了什么叫“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

眼见孩子们对《三国演义》一书的认识逐渐加深,我在班上专门组织了一次,以“我来评三国”为题的主题读书交流活动:。

平时学习成绩优异的刘月说:“我最崇拜的是诸葛亮,从火烧新野,空城计等等显示出他的足智多谋。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也会出错,更何况我们呢?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要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重要的是认识错误和如何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活泼好动的谢天祥说:“我喜爱的是三国猛将张飞,他粗中有细,长坡桥单骑救主。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诸葛亮无计可使,最后病死。可见当遇见悲伤,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有“机灵鬼”之称的罗锋说:“我最喜欢的周瑜,他以一人之力支撑起了东吴,是东吴的栋梁之才。只可惜他没有容忍之量,嫉妒比他更有才华的诸葛亮,结果被活活气死,成为了‘诸葛亮三气周瑜’中的配角,也直接导致东吴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蜀国和魏国所压制。看来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正确的认识自己,遇见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的时候,应该虚心向他学习,而不能去嫉妒和打压。”

三国演义阅读体会范文第4篇

2.按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文学作品。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_____。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_____。

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_____,“美玉无暇”指的是_____。

4.“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老去,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_____之手。

5.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_____;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_____一事。

6.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_____,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________。

7.请用下列两部古典名著人物的姓名或官名补全下面的回目。

(1)_____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水浒传》)

(2)_____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三国演义》)

8.《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还有一位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的形象,这个人是_____,这部作品是《_____》。

9.“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说的是《水浒传》中的一位传奇英雄_____。

10.《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_____。这部书中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称:________

11.“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作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________。

12.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请说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名称。例:舌战群儒、 、 。

13.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东和: 收二川:

七擒: 北拒: 排八阵:

14.下面是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大闹天空

C.诸葛亮——三顾茅庐 D.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15.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 。

16.《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

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

17.《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颂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语言要简洁。

18.“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名著《 》的开篇词。

19.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名著《 》。

20.“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 三国。

21.《曹操煮酒论英雄》节选自我国第一部长篇 体小说《三国演义》。

22.“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段关于“英雄”的见解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 (人名)之口。

23.《西游记》中的“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树”的是 。

24.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 (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25.语文课开展“走近名著”活动,请接着甲同学的发言,也讲述一个你熟悉的名著中的故事。

(要求:说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故事情节,在叙述中至少运用一个成语或名言、警句、格言。)

同学甲:《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鲁提辖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毅然出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他真不愧是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

你的讲述: 。

26.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 , 。

27.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要求。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初中三年,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课外好书。下面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

书名:

作者:

印象最深的人物:

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 。

28.你在阅读中外名著时,采用的是什么读书方法?有什么收获?请略举一例加以说明。

答:

【参考答案】

1,曹雪芹

2,(1)鲁智深(2)曹操

3,林黛玉 贾宝玉

4,林黛玉

5,赤壁之战 失街亭

6,吴用 智取生辰纲

7,林教头 曹操

8.吴用 水浒传

9,武松

10,关羽 大意失荆州(温酒斩华雄)

11,青梅煮酒论英雄

12,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七纵等

13,六出祈山、东和孙吴、收取东川西川、七擒孟获、北拒曹魏、摆设八阵图。

14,C

15,大闹天空

16,示例:(1)武松打虎(花和尚倒拔垂杨柳)(2)鼓上蚤时迁,轻功上乘,善于偷盗。

17,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如大闹天空(或与各种恶势力坚决斗争的精神,如三大白骨精)

18,三国演义

19,红楼梦

20,“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魏、蜀、吴三国。

21,章回

22,曹操

23,孙悟空。

24,赤壁之战。

三国演义阅读体会范文第5篇

在讲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这篇课文第二教时时,我抓住刘备第三次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恭恭敬敬”来串讲课文,让学生划出体现刘备“诚心诚意”“恭恭敬敬”的语句,读一读,写上自己的批注。

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抓住张飞和关羽的言行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们投入地读,抓住文中的景色描写体会诸葛亮的心境,再通过刘备的言与行深入体会。

抓住文章中三处比喻句,体会刘备对诸葛亮的求贤若渴。

最后再来一个小练笔,“来到……只见……”句式仿写。

这节课需要学生体会刘备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学生没能深切体会出刘备的求贤若渴,只读出了刘备的耐心和对诸葛亮的尊重。这节课教学目标并没有达成,原因在于忽视了阅读教学的深入浅出。而《三顾茅庐》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这是“深入”故事的依托。

一、深入故事背景,走访人物内心

抓住刘备的“诚心诚意”“恭恭敬敬”这两个词语串讲课文,再联系刘备到达隆中的一系列动作,学生能初步理解刘备的耐心以及对诸葛先生的尊重,结合前文张飞的嚷,学生对刘备的耐心体会得更为深刻,但不能很好地体会刘备的“求贤若渴”,对学生而言是难点。刘备渴求人才有一定的时事因素,原著中刘备的“三顾茅庐”有一定的背景,为刘备出谋划策的本为徐庶,但是徐庶被曹操用计骗到帐中,临行前,刘备与徐庶依依不舍,徐庶折回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而司马徽再次向刘备推荐,才有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且当时刘备初建伟业,急需豪杰之士到自己的麾下。在刘备一次、两次寻访诸葛亮时,都是碰壁而归,但虔诚依旧,他非常赏识有才之士,这样的例子在名著中并不少见。

俗话说“乱世造英雄”,赵子龙、诸葛亮、关云长都是三国时代的英雄,那个争霸的时代造就了他们的脱颖而出,这样的历史故事不能忽视一定的时代环境。此类文章需要教师有一种历史敏感度,这种历史敏感度正契合语文学科一直强调的人文性。

二、深入人物语言,细究情节发展

小说的文本特点是由人物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在这一回,张飞对于刘备的侧面衬托要体会出来。

师:为何张飞和关羽都不同意?

生:因为张飞、关羽和刘备感情深,不想刘备受这样的待遇。

师:你们是如何知道张飞、关羽和刘备感情深的?

生:《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叫“桃园三结义”。

师:所以张飞怎么说的?

生: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

师:谁来嚷嚷看?

抓住张飞的“嚷”,学生一遍一遍投入感情地读张飞的语言,但学生嚷得越来越投入,离教学的线却越来越远。在原著中,不能忽视张飞对情节的推动,在到达隆中后,得知诸葛亮在睡觉,刘备便让关羽和张飞在门口等着,张飞等急了。原著里是这样描写的: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 在教学时,要适当补充让学生了解,因为这里的语言描写和前面张飞的嚷对情节有一定的推动,而人物语言是其心理活动的外化。

三、追求文本延读,激发阅读兴趣

师:文中是这样描写诸葛先生居住的环境的。

生: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师:你能用“来到……只见……”写写你所去过的景点吗?

这样教学过程结束了。虽然有对文本的延伸――练笔,但是学生对人物的了解还是很浅,教学目标达成度不够。阅读教学要帮助学生减少平时阅读的障碍,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三顾茅庐》这篇课文是学生走进《三国演义》这部名著很好的契机。教学时,很多学生知道《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但是笔者没有延展开去。在课堂中让学生讲一讲这个故事很重要,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节选的文本详细描写了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过程,前两次拜访对于塑造刘备这个人物形象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学生在课前延读时就应该加以了解。

课堂的引导对学生课后阅读与积累有莫大的作用,课堂上对诸葛亮和刘备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还可以联系《三国演义》其他的故事,让学生自由言说,追求一定的“浅出”,不要对细节过于苛刻。

四、重视个性差异,培养感悟能力

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阅读与修养是源头活水。”对于张飞的“嚷”,有的孩子体会出张飞的性格暴躁,也有孩子认为张飞重视与刘备的情义,不想刘备受委屈,这是孩子身上的阅读个性差异。

重视孩子的个性差异,培养他们更好的阅读感悟能力,日积月累,才能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师: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诸葛亮让刘备等了半晌工夫加一个时辰,他才悠然醒来。你们觉得他是真睡这么长时间吗?

生1:我觉得他是真睡,他可能特别累,才睡了如此长的时间。

生2:我觉得他并不是真的睡着,他作为一个文人,可能想测试刘备请他出山的诚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