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化教案

物化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化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物化教案

物化教案范文第1篇

(-)知识脉络

有机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们的开发利用大大的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并且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在初中已有的个别有机化合物的初步概念的基础上,本节进一步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范畴、发展过程以及对科研、生产、生活、环境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典型性质和有机化合物基础知识利用已有的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的知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了解有机化合物多样性的原因。认识生活中接触到的高分子材料以及环境与化学的关系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节教材体现了“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的认识逐步深入的过程。从

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新教材较旧教材更符合知识的逻

辑关系,同时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征、结构特征与多样性的关系

通过观察实验掌握甲烷的性质、取代反应。

掌握同分异构现象以及简单的命名规律

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熟悉的种类不同的有机物的分析,让他们学会怎样从中归纳、总结有机化合物性质的一般规律。

2、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2、通过用模型组装有机分子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甲烷的性质、有机物结构的多样性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3、教学媒体、课件;

4、编制“活动?探究”活动报告及评价表。

五、教学方法

问题推进法、实验探究法

六、课时安排

3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认识有机化合物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第一节第一部分(60页---62页);

要求提前准备一种有机材料了解它的性质、用途并向同学做介绍。

教师:要求对学生可能找到的材料做到充分考虑;适当的补充实验,例如溶解性、受热

时状态变化等,有利于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学生活动“联想……质疑”

问题:你认识的有机物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什么用途?

这个问题由学生充分讨论、发言;介绍生活中接触到的有机物

讨论:1、哪些是有机物的共同性质?

2、从溶解性、耐热性、可燃性、电离性等五个方面比较无机物有哪些区别?

3、研究有机物的性质用到哪些方法?

演示实验:

归纳:有机物性质特征

大多数有机物:1、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2、易燃烧。

3、大多数是非电解质,难电离。

4、熔点低,易熔化。

5、反应慢、反应复杂、副反应多。

(二)师生共同活动“观察……思考”(能进行学生探究实验更好)

以甲烷为例进一步研究有机物的性质

1、完成书中实验1、实验2;

2、按小组讨论、记录实验现象。

3、归纳甲烷的性质。(1)可燃性

(2)取代反应

甲烷的结构特点:阅读63页知识点击

第二课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第一节第二部分(63页---65页);

用球棍模型组合丁烷分子,体会有机物的样性。

教师: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阅读63页工具栏,由学生写出甲烷的结构式、甲烷的结构简式。

(二)进行“活动与探究”

(1)动手组合乙烷、丙烷、丁烷的结构模型,写出它们的结构式、结构简式。

给烷烃的概念,找烷烃的通式。

(2)阅读64页知识支持,让学生发现问题,当碳原子数较多时组合方式不只一种,碳原子数越多,可能的结构越多;带着疑问进入下面的讨论。

(三)有机物的命名和同分异构现象

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控制深度。

总结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1)原子之间共价键相连。

(2)碳原子之间可以连成链状或环状。

(3)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可以是单键、双键、三键。

(4)分子式相同时,可以出现多种结构。

第三课时概括与整合

教学准备

物化教案范文第2篇

[复习巩固]

[投影]1.已知某1LH2SO4溶液中含有250mL浓H2SO4,可以算出这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吗?(不能)

2.已知每100克H2SO4溶液中含有37克H2SO4,可以算出这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吗?(不能)

[设问]那么,要算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必须从哪方面着手呢?

[结论]必须设法找出溶液的体积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教师]请大家根据刚才的分析,做如下练习。

[投影]3.将质量为m,相对分子质量为Mr的物质溶解于水,得到体积为V的溶液,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引言]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与质量分数的区别,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联系及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板书]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投影]例1.已知37%的H2SO4溶液的密度为1.28g·cm-3,求其物质的量浓度。

[分析]从上节课的知识我们知道,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都可用来表示溶液的组成。因此,二者之间必定可以通过一定的关系进行换算。根据我们刚才的讨论分析可知,要算出物质的量浓度,必须设法找出所取溶液的体积及其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由于浓度是与所取溶液的多少无关的物理量,所以,我们既可取一定质量的溶液来计算,也可取一定体积的溶液来计算,为此,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解法一:

取100g溶液来计算

m(H2SO4)=100g×37%=37g

n(H2SO4)==0.37mol

V(液)==78.12mL=0.078L

c(H2SO4)==4.8mol·L-1

答:37%的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8mol·L-1。

解法二:

取1L溶液来计算

V(液)=1L

m(H2SO4)=V[H2SO4(aq)]·ρ·w=1000mL×1.28g·cm-3×37%=473.6g

n(H2SO4)==4.8mol

c(H2SO4)==4.8mol·L-1

答:37%的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8mol·L-1。

[思考题]对于溶质质量分数为w,密度为ρ的某溶质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的表示式为:

[同学们思考后]

[板书]c=

[练习]市售浓H2SO4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计算市售浓H2SO4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c==18.4mol·L-1)

[设问过渡]如果已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及溶液的密度ρ,又怎样求其质量分数呢?

[同学们对上式推导后得出]

[板书]w=

[投影]例2.已知75mL2mol·L-1NaOH溶液的质量为80克,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在已知溶液质量的情况下,要求溶质的质量分数还须算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依题意,

我们可进行如下计算:

解:75mL2mol·L-1NaOH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

n=c(NaOH)·V[NaOH·(aq)]=2mol·L-1×0.075L=0.15mol

m(NaOH)=n(NaOH)·M(NaOH)=0.15mol×40g·mol-1=6g

w(NaOH)=×100%=×100%=7.5%

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5%。

[教师]根据以上的计算,请同学们找出下列各量之间的关系。

[板书]

溶质的质量溶质的物质的量

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学生们完成上述关系后]

[过渡]在实际生产中,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浓溶液,还往往需要稀释后才能使用。如喷洒农药时,须把市售农药稀释到一定浓度才能施用,实验室所用一定浓度的稀H2SO4也均由浓H2SO4稀释而来,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板书]三、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设问]溶液在稀释前后,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呢?请同学们根据初中学过的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稀释时所遵循的规则来分析稀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遵循的规律。

[大家思考,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稀释浓溶液时,溶液的体积要发生变化,但溶质的量(质量或物质的量)均不变。为此,在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我们常用下面的式子来进行有关计算:

[板书]c(浓)·V(浓)=c(稀)·V(稀)

[投影]例3.配制250mL1mol·L-1的HCl溶液,需要12mol·L-1HCl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分析]本题可依据上式进行计算

解:设配制250mL(V1)·1mol·L-1(c1)HCl溶液,需要12mol·L-1(c2)HCl溶液的体积为V2

c1·V1=c2·V2

V2==0.021L=21mL

答:配制250mL1mol·L-1的HCl溶液,需要12mol·L-1HCl溶液21mL。

[小结]表示溶液组成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可通过一定的关系进行换算。解有关溶液稀释的问题,遵循的原则是: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

[板书设计]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M

c=

÷M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质的质量

三、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c(浓)·V(浓)=c(稀)·V(稀)

[布置作业]重温实验基本操作中“容量瓶的使用”的内容,并预习下节课。

物化教案范文第3篇

一、基本原则

(一)以县为主。按照农村义务教育实行省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县级人民政府为主实施的管理体制,我县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工作由县人民政府具体实施。

(二)先审计后化解。县政府统一领导,县综改办牵头组织财政、审计、监察、教育等有关部门组成工作专班,对省审计厅审计认定的村级债务中“普九”债务逐项、逐笔进行审计复核,锁定实际债务,逐步化解。

二、目标任务

根据省有关文件及会议要求,在2012年12月31日前,全面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其它债务,同时建立制止农村义务教育新增债务的长效机制。

三、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其它债务范围

农村义务教育其它债务是指2005年12月31日前,除已化解的“普九”债务外,为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而发生的用于教学及辅助用房、学生生活用房、校园维修建设、教学仪器设备购置与学校建设维护直接相关的债务。此次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其它债务以村级债务中的“普九”债务为重点,根据省审计厅审计认定的结果,进行审计复核,剔除2006年1月1日以后产生的债务,剔除已偿还债务和重复债务,剔除村级组织用于普法和干部培训等形成的债务。根据省审计厅提供依据,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其它债务总额为2034万元。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组成工作专班。成立阳新县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其它债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组织协调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其它债务工作。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县纪委监察局、县综改办、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县审计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纪委监察、教育、审计、财政等单位派人参加,办公室设在县综改办,由财政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综改办主任、副局长任副主任,主要负责偿债工作的具体实施,制定认定债务的办法和程序,建立债务台帐和债权债务数据库,制定偿债办法,建立健全监控体系。

(二)审计复核债务,建立债务台帐。

1、审计复核债务。组织由纪委监察局、审计局、教育局、财政局、县综改办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深入农村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其它债务审计复核工作。按照债务发生时间、原因、金额逐笔逐项地加以核实和认定。剔除不实债务,锁定实际债务,对不符合农村义务教育其它债务要求的一律不予以认帐。

2、建立债务台帐。对于审计复核的农村义务教育其它债务,要进行不少于一周的上墙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对于群众反映或举报有问题的债务,要迅速组织人员重新核实,重新公示。债务锁定后,由各镇(区)主管村级财务领导、村负责人,债务学校校长,中心学校校长,县偿债办公室工作人员共同签字,经公示无异议后才能予以认定,对认定后的农村义务教育其它债务,由县偿债办公室和各镇(区)三资监管中心共同建立化解债务台帐,便于今后核实和偿还债务。

3、把握化债政策。

(1)必须是2005年12月31日前,除已经化解的“普九”债务外,各地村级组织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而发生债务。要剔除2006年1月1日以后产生的债务。

(2)必须将债务落实到每一所具体学校(含已撤消的村办学校),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债权人,学校在布局调整中撤并的,认定到并入学校,债权人发生转移的,认定为最终债权人。

(3)必须弄清每笔债务发生的时间和用途。

(4)必须是债务余额,剔除已偿还债务和重复债务。

(5)妥善处理“白条”债务。原则上在发生债务时已经以原始凭证入帐,且有当事人等相关人员签字的“白条”,通过公示无异议后,可将其视同合法债务凭据。对公示中有异议的“白条”要认真核实,不符合规定的要予以剔除。对为骗取政府偿债资金而伪造“白条”和做假帐的,要追究有关单位和相关人员的经济责任,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6)妥善处理债务利息。按照“分段计息,息不转本,利不滚利”的原则,剔除已经转入本金的利息,将此前多付的利息抵扣债务本金或收回。债务发生时未经双方协商明确利息的,一律不计息,按所欠本金计算债务。双方协商明确利息的,高于同期金融机构贷款法定基准利率,按同期金融机构贷款法定基准利率分段计息,低于的按双方协商确定的利率计算。

(三)剥离债务,签订偿还合同。农村义务教育其它债务认定后,将认定的债务剥离原债务学校,由债权人与县偿债办公室(综改办)重新签订债务偿还协议,在2012年12月31日前还清债务,在偿还对象上,依次按照先个人、后集体及其他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顺序进行安排,偿还方案以镇(区)为单位张榜公布。

五、偿债资金筹措及管理

(一)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其它债务所需资金由县人民政府先行从财政安排2034万元用于偿债,省财政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其它债务工作完成好的地区实行奖励性补助。

(二)省财政下达化解农村“普九”债务中央财政预留的10%补助资金263万元用于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其它债务。

(三)开设化债专户,确保专款专用。设立化解债务财政专户,该帐户主要用于记录偿债资金的收入情况,并专门用于偿还农村义务教育其它债务,实行封闭运行,专款专用。

(四)偿债程序。由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其它债务的银行根据县综改办、财政局盖章的还债清单,分拨到债权人的帐户或个人信用卡、存折的国库集中支付的办法,直达债权人。债权人凭户口、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到银行领取,偿还一笔,登记一笔,通过电脑在网上消掉一笔。

六、保障措施

物化教案范文第4篇

使学生掌握钠的化学性质,了解钠的物理性质,认识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

(二)能力目标

通过钠的有关性质的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

2、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教学重点:从钠的原子结构特征认识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请同学画出Li、Na、K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它们结构相似,介绍它们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可溶于水的碱,所以称作碱金属。

碱金属元素包括:锂、钠、钾、铷、铯。以钠为代表,学习钠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钠

[学生实验]实验2-1: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用小刀切割,观察金属钠的色、态,认识其质软,有延展性的特点。

[提问]归纳钠的物理性质,填写下表:

[板书]一、钠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

[提问]为什么钠在空气中会变暗?

说明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板书]二、钠的化学性质

从钠原子的结构出发分析出钠是一非常活泼的金属。

[板书]1、钠与氧气反应

[分组实验]实验2-2后,请同学分析化学反应。

[板书]常温下:4Na+O2=2Na2O(白色)

点燃

点燃

加热:2Na2O+O22Na2O2(淡黄色)

点燃

说明Na2O2比Na2O要稳定。

总反应式:2Na+O2Na2O2

回忆初中所做的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

点燃

[板书]2、钠与氯气反应

2Na+Cl22NaCl

[讲述]钠除了能与氧气、氯气直接化合外,还能与硫等很多非金属直接化合。例如,钠与硫化合时甚至发生爆炸,生成硫化钠。

[板书]3、钠与硫反应

2Na+S=Na2S

分别指出以上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学生实验]实验2-3,观察实验现象。

[板书]4、钠与水反应

实验现象:浮、熔、响、游、红。

[实验]演示实验2-4,

[讨论]课本P30“讨论”,填表:

现象原因

钠浮在水面上

钠立即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的小球

小圆球到处流动

反应后溶液使酚酞变红

[提问]:(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该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分别是什么?

(3)钠应如何保存?

(4)钠露置于空气中最终变成什么物质?

[板书]2Na+2H2O=2NaOH+H2

[拓展]:1、钠与酸反应

2、将钠置于硫酸铜溶液中发生什么实验现象?

[过渡]请同学们根据钠的化学性质,推测出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有何用途?

[板书]三、钠在自然界里的存在和主要用途

1、存在:只能以化合态存在。

2、用途:制过氧化钠的原料钠钾合金是导热剂还原剂电光源

介绍钠的制取:电解熔融的氯化钠。

[总结]

[反馈练习]:

1、关于钠原子和钠离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它们相差一个电子层(B)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C)钠原子半径比钠离子大(D)钠原子、钠离子均为同一元素

2、金属钠分别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沉淀析出、又有气体逸出的是()

(A)BaCl2溶液(B)K2SO4溶液(C)FeCl3溶液(D)NH4NO3溶液

3、把小块金属钠投入盛有水的烧杯里,钠(填“浮”、“沉”)在水面

物化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任务;案例;生物;化学;教学

生物化学课是生命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由于此门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显示出杂乱无条理的特点,许多学生不愿意学习这类课程,有的甚至会产生抵触心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因为教学本类课程的教师教学方式传统,一味的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教师传授的知识,并没有进行必要的互动,乏味的课堂不会有兴趣的产生,再加上生物化学本身内容抽象,学生更是感到疲惫,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任务型案例教学方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主要的特点是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整个任务组织的过程中,实现了师生互动、体验交流的目的,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实践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增强学习感受,是一种有利于学生接收知识的教学理念。如果在生物化学理论的教学过程中持续运用,必定可以取得相当大的成果。

一、在运用任务性案例教学方法时需要明确的问题

1.制定明确的目标

对于任务型案例教学法,最重要的是注重结果导向,这个指标不单是教学中的重要点,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有明确的目标及方向。所以就要求教师在制定任务时,要将教学的重点巧妙地融于任务过程,对于教学难点,要针对性的增加任务步骤。只有教师将学习目标足够细化,才可以让学生按照原本的规划进行任务,最终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熟练的掌握教学内容。

2.适当把握所制定任务的难易度

为了使更多的学生有兴趣参与到任务中来,教师在制定任务时一定要结合客观实际,在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与生活实际相匹配。还要根据学生年龄段的不同,制定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任务,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教学任务产生兴趣,同时只有任务符合大部分学生的认知能力,才可以让任务具有开放性,有利于完成教学相长的目标。

3.在任务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

任务型案例教学法区别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地方就在于它可以很好的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只有在过程中形成互动,教师才可以辅助学生高质量的完成任务,学生也才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互动方式可以是互相提问,也可以小组辩论。

二、如何对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进行任务案例设计

根据生物化学课程的主要特征,细化生物化学的课程章节,使之与设计的任务型案例契合,再结合多媒体等硬件设施,将案例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具体设计方法可以参照以下步骤。

1.针对性的积累素材

艺术源于生活,同样案例的素材也主要来源于生活,例如毒胶囊、人造肉等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就可以用来给学生作为案例素材。如果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教育教育意义会更深刻,例如非典对生活造成的影响。另外,案例还需要有具体的情节,相关的数据及细节信息体现,教师要提前做好详细调研,以便于案例在出现漏洞时,可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结合实际案例整合新案例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如果没有适用的现成案例,就需要教师对前期搜集的案例信息进行整合,对合适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重新编写,如在编写“毒胶囊”案例时,就可以把重点放在胶囊的化学构成及食用后对人身体造成影响方面探究,使学生在了解事件根源的基础上引发其他思考。

3.有效组织案例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创建小组讨论、问题互答等多形式的任务案例教学,教师在任务进行要实时的把握教学节奏,及时的发现学生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指导,使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三、任务型案例教学法是怎样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

1.任务型案例的准备过程有利于学生共同学习

教师在布置任务案例后,学生需要从课外搜集有用的信息,整理成小综述,在这个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知识及能力都在潜移默化的提高。例如DNA测序技术在课堂教育时,教师论述其目前的特点是成本居高,但通量却很低。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可以查找到第二代的测序技术主要代表是Illumina/Solexa、ABI SOLi D,Roche 454技术,它已经实现了成本降低,通量和效率反比例上涨,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之后的第三代代表是SMRT及纳米孔单分子测序技术,三代不仅将人类基因的测序成本降低至1000美元之下,更值得欣喜的是通量并没有降低。这项技术使得遗传病的治疗变得简单化、便捷化,还可以使医疗向个性化发展,达到保健身体的目的。案例型教学在1个小团队、2名学生的PPT中完成了教学内容共享,让平时鲜有接触的高端科学技术走进了课堂,使更多的学生认识到科技改变生活的道理。课堂上的积极互动,课堂下的深入研究,都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的掌握学习知识。

2.任务型案例与专业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生在准备PPT报告的过程中,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小组成员把生物化学的有关原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例如在教师教学三梭酸循环是糖代谢的经典途径时,相关专业的学生就会查阅医学类书籍,找出三梭酸循环其实与中医五行循环有共通之处的特点,他们都由五个基本物质及关键部分构成,都同样不可以反向进行,都以不同的速度与外界的物质、能量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形成其他物质。还可以得知中医之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见效缓慢,主要是与西医的治疗周期不同,中医主推的是通过调节五脏六腑来逐渐实现强身健体的目标,不同于西医的立竿见影,调理过程更加适合于慢性病症。随后,生命科学发现三淡酸的循环交流是存在于人体内较强的精确小循环,因此得出,在三淡酸循环理论基础上的西医理论更适合于急性病症。在此案例的分析中,学生将生物化学理论与中医理论有机的串联起来,既使得课堂氛围积极活跃,也使得学生在课下的知识储备量增加。

3.任务型案例教学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的提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作为接收者的存在,教师乏味的授课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疲惫无积极性。任务型案例在讲解时大部分需要以PPT形式,配合之前预演好的动作,可以让教学活动丰富生动。例如在学习生物氧化时,其中一部分知识涉及“旋转催化”,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配合形象的肢体语言进行讲解,使得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切身体会到被人认同的感受,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增强了语言及肢体表达能力,既增强了自信心,也可以将此技能运用于生活当中。

四、运用任务型案例教学法后对生物化学课程的作用

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快速的达成教学目标,更可以加速学生对知识的接收速度。一直以来的传统教育方法,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下降,缺乏对教学知识的思考,只懂得一味的接收教师传授的课本知识,而评判学习效果的方法大多是以考试为主,极大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害无益。实行任务型案例教学方法后,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引经据典的过程中更是温习了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在师生互动、分享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开放性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提高。在生物化学这一复杂的学科引进此教育方式,无疑会对课程乏味的现状完成优化转变。最后要强调的是,任务型案例教学法虽然可以对教学方法完成升级,但并非所有的课程都适合。我们需要依据课程的实际情况,套用适合的教学方法,生搬硬套只会让教学形式趋于本本主义,不仅浪费精力,还会引发学生的负面情绪。所以我们要不断的探索,让任务型案例教学法在适用的课程上合理运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运用任务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要对生物化学课程的内容进行细化,使案例更加适用于本学科,切忌盲目的追求新颖化,这样才能对教学效果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刘小林,陈纪鹏,却志群,等.Seminar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7(01):278-280.

[2]徐敏,李平明,吴小琼,等.高职生物化学课MES下多元化教学法应用研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6):54-58.

[3]周先丽,苏何玲,刘永明,等.浅谈PBL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7(01):123-124.

相关期刊更多

生物化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省科学院

中国药物化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辽宁省教育厅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