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影视动画专业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影视动画分镜头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伴随着政府对动画产业的扶持,以及自身的快速发展,动画专业纷纷在各大高校组建。由于该专业在设计专业中的特殊性,以及初期动画人才稀少,因此众多高校出现了注重软件技术,轻视思维创新的情况,加之动画专业中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以及理论基础课,由此导致大学四年中留给学生自主创作的实践课程少之又少。同时理论课、软件课、实践课相对独立,几个课程的知识点无法串联起来。众多高校在讲解、《影视动画分镜头设计》课程时相对独立,仅仅画几套分镜头台本,并没有将剧本创作、分镜头台本,以及后续的制作工序连接在一起,做出一套完整的动画片。
二、研究意义
将分镜头设计课程脱离原有枯燥单一的理论教学形式,与实践相结合,让该课程真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以及创意思维,从而认识到分镜头设计在动画影片制作中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剧本创作到分镜头设计,再到逐帧绘制,最终渲染出片,将整个动画制作真正落到实践中去,让他们真正了解动画制作流程,不再拘泥于书本理论,为以后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也为动画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提供理论依据,为其毕业创作夯实基础。
三、《影视动画分镜头设计》课程改革探析
(一)加强对课程教学教师的素质培养
在动画制作中,分镜设计直接影响影片的最终效果,所以要求该课程的教学教师有较高的素质,不仅要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培养,同时也要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实践经验。但是,目前我国动画专业的教师比较缺乏,教学水平普遍不高。若要提高教师素质水平,首先要更正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摆脱单个课程单独教授的孤立模式,以实践为重,同时将整个教学课程串联在一起,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定制教学实践,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更好地掌握动画相关知识和应用能力。
(二)对课程安排予以改进并加强实践
动画行业与新媒体技术息息相关,在当今信息时代,媒体技术平均每两年到三年就会革新一次,不论是国内高校还是国外高校都很难做到技术的时时更新,但是动画专业要求的技术储配依然庞大。正是由于它的这种特殊性,以及动画产业的迅猛发展,导致各大高校动画专业忽略了思维创新,逐渐转化为干涩的计算机软件教学,在教学安排中大量的软件教学,加之动画创作需较长的制作流程,致使学生很难有时间创作完整的动画短片,而且软件教学与动画制作相对脱节,难以将新学的软件知识运用到动画制作中去。
目前高校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我学习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通过各种途径都可以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识。在学生仅有的大学四年时间里,高校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影视动画分镜头设计等思路创新课程中,以及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影视动画分镜头设计指导学生多制作动画影片,而不是把大量的教学资源放在软件培训上。
(三)在教学中强调分镜头设计的重要意义
在长期的教学中,笔者发现,有非常多学生不注重分镜头设计,不了解分镜头设计的意义,甚至很多学生在制作影视动画的时候,直接跨过了分镜头设计这个步骤,只有一份单独的剧本就展开制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要在课堂中强调分镜头设计的重要意义。
四、结语
《影视动画分镜头设计》不应该仅是动画专业单独的一门课程,而应该贯穿整个大学的专业教学中,以引导学生创意思维为重点,《影视动画分镜头设计》的教学成果不应该仅是一份手绘的分镜头台本,一份纸质作业,而应该是一部完整的优秀的影视动画。
参考文献:
[1](英)Roy Thompson,(美)ChristopherJ.Bowen.剪辑的语法[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4.
[2](美)Gael chander.电影剪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3]刘辉,孙文博.动画分镜头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4]Walter Murch.眨眼之间[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2.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数字创意 专业群 课程模块 师资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191-02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社会生产、服务、建设、管理和一线的高层次应用人才,即培养高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不但面临着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还面临着与普通高校、中等职业院校、国外职业教育院校之间的竞争,主动参与竞争已经成为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这两大点,我院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使专业改革与学生就业相联系。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又要为为学生提供未来职业迁移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应该在大的专业领域里设置公共基础和多个专业方向,将多个专业有机的综合起来,调整并优化专业结构,整合成一批专业群,规范和加强专业群的建设。
1 数字创意专业群的设置
对高职院校来说,所谓专业群就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专业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专业群中各专业或专业方向面向企业中的岗位链,均能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基本的实践性教学。[1]关于专业群,本人认为,专业群内的专业往往是围绕某一行业形成的一类专业:专业群内的专业是学校长期办学过程中,依托某一学科基础较强的专业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类专业,各专业具有相同的学科基础。
我国公布的高职专业分类就是坚持“以职业岗位群或行业为主,兼顾学科分类的原则”进行划分的,分设19各大类,下设78个二级类,共500多种专业。专业大类中的二级类专业体系可称为专业群。根据以上原则,我院结合学院自身发展特点,数字艺术系建立的数字创意专业群,此专业群的划分主要包含:影视动画、环境艺术设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艺术设计四大专业,在四大专业中,再各分具体小专业方向。
2 数字创意专业群课程模块的建设
2.1 专业群建设目标
核心专业:影视动画,所涵专业:环境艺术设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艺术设计。本系按照“以能力培养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教育理念,努力创新数字创意人才培养模式,将影视动画、环境艺术设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艺术设计专业组成“数字创意”专业群,着重培养一专多能型文化创意人才,探索既掌握专业软件与数字创意核心技术、又能适应文化创意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学院力争“数字创意”专业群成为苏南业内人才培养基地、技术研发基地、作品孵化基地,引领苏南高职高专数字创意教育的发展,最终在苏州高新区科技城打造一个国内知名、苏南领先的数字创意教育示范基地。
2.2 专业课程模块特点与能力培养
2.2.1 专业群中各专业介绍
(1)影视动画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方向、网络游戏设计方向。主要学习动画创作和影视广告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培养具备原画、动画创作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具备影视动画设计、影视动画制作能力,能在各类动画和影视公司从事原画、动画创作及摄影摄像、后期处理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2)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向、景观设计方向。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现代设计理念、较高设计水平、较强识图和绘图能力、动手绘制施工图的能力、能够绘制效果图的能力,懂得施工工艺,熟悉从设计到施工的整个工艺流程和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复合型室内/景观设计专业人才。(3)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网页设计方向、网络动画方向。主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掌握多媒体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美学素养,具备商业网页设计能力和商业网站开发与维护能力,广告创意、设计和制作能力,掌握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数字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的采集、制作与编辑技术的高技能复合应用型的专业设计人才。(4)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方向、视觉传达方向。就业方向和主要岗位:影视广告策划、摄影师影视编导、广告传播企划及管理、影视特效设计师/影视后期编辑、市场营销企划、设计师助理、摄影师助理。
2.2.2 专业群内共享实训基地
学生在上好自己必修课程的业余时间,自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其它相关专业课程,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业余兴趣爱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热爱学习,提升自身的实战综合能力。(如表1)
3 专业群建设对师资能力与结构提出的要求
目前,高职院校师资能力的现状,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理论型”教师多,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高职高专教师来源仍然、以普通高校毕业生为主,从企业调入的数量不多,而由于教学任务和工作原因,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不多,或进入企业定岗锻炼的时间有限,教师实践能力不足;二是创新与科研能力不强,高职院校教师科研产出的数量和质量两个层面都有待提高。当下,高职院校教师对专业技术资格评价的主要标准时学术论文、论著以及省级、国家级研究课题。本人认为这种评价思路主要是体现学术性评价,对教师起着学术导向作用,不能很好反应高职院校教师的业绩特点,所以高职院校在技术应用方面的成果也很少。
专业群建设必然要求师资结构与能力进一步优化,我院数字艺术系在数字创意专业群的建设模式下,采用专职教师与企业外聘想结合的教师结构,每年的外聘比例在30%左右,外聘教师主要承担实践性操作课,使用真实案例讲解教学,学生以小团队的方式完成一个又一个真实工程;专职教师老、中、青比例中,我系青年比例较多,这一方面,呈现出本系年轻教师的活力,富有激情与创新,是设计型、开发型人才;另一方面也说明本系教师存在经验不足,科研成果薄弱的弊端,缺乏研究型人才。在专业群建设下,解决方式:一是通过引进实践经历丰富、公司或企业主要负责人,指导学生进行实际项目引导,使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并请这些外聘教师参与本系正常教学的研讨。通过大量吸收来自企业一线的掌握实际专业操作能力的高端技术人才,才能使我系毕业的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二是鼓励青年教师申报课题,科研课题带动师资能力提高,课题研究能充分调动和挖掘教师潜能。积极提供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的平台,通过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加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另外,作为学院要不断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可利用两个假期,亦可分配在日常工作中。学院对具有一定的教学水平,有培养前途的教师。可以分期、分批送出去进修学习培训。这些措施将进一步完善与优化了专业群建设下师资的综合能力。
4 专业群建设为“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创造有利条件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带来很多利益。[2]
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要做到“一元、多样、多赢”。“一元”是指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必须体现职业性,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只要目的;“多样”是指形式应该是多样的,不能简单的拿来就用,
不同专业有不同的行业背景和需求。工学结合模式的推进,必须使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参与者找到校企合作的结合点,都能从中得到利益,体现“多赢”,这是工学结合模式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2]
根据各自专业特点,探索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我们要主动与行业、企业加强联系,在专业群建设探索中,依照各专业的不同要求,设计工学结合方案。高职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与一般的研究型或操作型人才培养都不一样,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法和师资建设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我系数字创意专业群的建设,可以通过专业群内整体互动建设,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便于学生就业分流,便于开展校企对接,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提供外部实施条件,可以做到突出专业培养目标多元化,面向对象实施工学结合教学。
5 结语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都有着各自的特点,我院数字创意专业群建设实践过程中,围绕核心专业,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好专业梯队、优质课程、精品课件以及真实的实训工作基地。本着有“传统”,也有“创新”的改革原则,不断的改进与完善,提升本系以致整个学院的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本文从业界对于复合型影视艺术人才的需求分析出发,对影视艺术院校教育及相关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些见解。
一、引言
由于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影视行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急剧扩大,许多大学也都纷纷开办影视专业。但由于种种原因,影视艺术教育一直呈现一种分割状态,院校之间缺乏交流,院校教育与影视业界更是缺乏必要的互动。影视艺术行业需要何种类型的人才,中国影视艺术教育改如何与市场接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原因分析
(一)影视行业特质决定
一般影视制作项目涉及多个领域,需要编剧、制作、音乐等诸多团队的分工配合,而各个部门间的配合自然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根据以往“隔行如隔山”的传统行业模式,这种交流又显得异常的困难。
(二)影视产业形势决定
当前,我国的影视动画被国外动漫抢占了绝大部分市场。我国的人均拥有动漫片的时间只有0.0012秒,而日本人现在人均拥有动画的时间是5-8分钟。根据业内人士调查,目前我国对动画制作人才需求缺口是15万人左右,动画行业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是60万人。中国影视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振聋发馈。
(三)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决定
影视是一门以画面与音响为媒介、以现代科技为手段,通过银幕或荧屏为观众塑造直观的视听形象、再现与反映生活的一门综合艺术。评价影视制作的质量关键在于其艺术性,而艺术性的形式需要专业化、高水平、重合作的艺术和技术复合型人才。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培养要有重点,有主有次,不同的人的重点不同,也就是专的方面不同,但是他们博的性质是相同的。
三、基本素质的培养
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培养艺术和技术集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构成一专多能,知识结构全面,市场竞争意识强的高质量人才,才是提高影视质量的水平的根本保证。多学科交叉的教学育才方式越来越得到社会重视的同时,相关院校的教育水平与教学模式也应相应改善,对于相关技能与艺术素质培养来说,个人觉得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加强。
(一)气度和气韵
影视剧《巴顿将军》后面的巨大星条旗符号,显示了美国人的霸气《黑炮事件》中的大钟,作为符号警示人们时间的厚重《大法官》中巨大的“法”字,大楼的仰拍等都是浩大气度的一种完美演绎。气贯长虹、气韵生动永远是任何一种艺术门类恒久追求的最高境界。影视艺术亦然。
(二)市场经济意识
艺术品可以转化成商品,并且常常是天价商品。艺术品转化成为商品的过程之中,作品本身的影响程度也随之加深加广了。与其他商品一样,艺术品的市场运作一样需要符合市场机制的运作规律。没有自我推销的市场观念,不研究市场的需求,艺术家很难有好的发展,“酒好也怕巷子深”。
(三)创造性思维
人的思维方式一般被分为三类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而发散思维则是从艺人员必须勤加训练、牢牢掌握的思维模式。它建立在顺向和逆向思维之上,并在此基础上扩展开来的,形成多角度、多方位、网状立体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要求使用者必须具备广博的全面的知识结构、吸收快捷、消化、变通的能力。这种思维方式是艺术创新的基础。求异、超越和创造是从影视艺术人才必要掌握的技能。
(四)审美能力培养
对影视艺术的综合审美能力的培养,包括审美感受、感知、理解、联想与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陶冶从艺人员的情操和情感、性格和品格,对智力结构、意志结构的完善和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于影视艺术这种综合性艺术来说更是必不可少。
四、结语
影视艺术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席卷全球,创造了梦幻版的影音帝国与巨大经济效益。中国政府与相关从业者都意识到了影视艺术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影响之重大意义。因此,中国影视艺术教育更应在总揽全局的基础上,分清主次,全面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发掘自身优势,稳步推进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力争在世界影视业中占据一席之地,甚至后来居上。
参考文献:
[1]米双全.影视艺术教育再探.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1).
[2]葛玉清.中国电影意境营造与观众审美意向融合.文艺评论.2006(04).
[3]陈兆金.略论影视艺术意境的审美特质.电影评介.2007(02).
论文摘要:本文从业界对于这种‘t’型人才的需求分析出发,对影视艺术院校教育及相关‘t’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些见解。
1.何谓“t”型人才
“t”型人才,意指通才加专才类型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一般来说:“t”型人才的横代表知识面广,竖代表对知识理解透彻又有深刻性,一个是广度,一个是深度。
2.对“t’,型人才需求的原因分析
2.1影视行业特质决定
一般影视制作项目涉及多个领域,需要编剧、制作、音乐等诸多团队的分工配合,而各个部门间的配合自然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根据以往“隔行如隔山”的传统行业模式,这种交流又显得异常的困难。
2.2影视产业形势决定
当前,我国的影视动画被国外动漫抢占了绝大部分市场。我国的人均拥有动漫片的时间只有住0012秒,而日本人现在人均拥有动画的时间是5一8分钟。根据业内人士调查,目前我国对动画制作人才需求缺口是巧万人左右,动画行业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是60万人。中国影视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振聋发馈。
2.3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决定
影视是一门以画面与音响为媒介、以现代科技为手段,通过银幕或荧屏为观众塑造直观的视听形象、再现与反映生活的一门综合艺术。评价影视制作的质量关键在于其艺术性,而艺术性的形式需要专业化、高水平、重合作的艺术和技术复合型人才。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培养要有重点,有主有次,不同的人的重点不同,也就是专的方面不同,但是他们博的性质是相同的。
3.基本素质的培养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培养艺术和技术集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构成一专多能,知识结构全面,市场竞争意识强的高质量人才,才是提高影视质量的水平的根本保证。多学科交叉的教学育才方式越来越得到社会重视的同时,相关院校的教育水平与教学模式也应相应改善,对于相关技能与艺术素质培养来说,个人觉得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加强。
3.1气度和气韵
影视艺术亦然。影视剧《巴顿将军》后面的巨大星条旗符号,显示了美国人的霸气:《黑炮事件》中的大钟,作为符号警示人们时间的厚重;《大法官》中巨大的“法”字,大楼的仰拍等都是浩大气度的一种完美演绎。气贯长虹、气韵生动永远是任何一种艺术门类恒久追求的最高境界。
3.2市场经济意识
艺术品可以转化成商品,并且常常是天价商品。艺术品转化成为商品的过程之中,作品本身的影响程度也随之加深加广了。与其他商品一样,艺术品的市场运作一样需要符合市场机制的运作规律。没有自我推销的市场观念,不研究市场的需求,艺术家很难有好的发展,“酒好也怕巷子深”。
3.3创造性思维
人的思维方式一般被分为三类: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而发散思维则是从艺人员必须勤加训练、牢牢掌握的思维模式。它建立在顺向和逆向思维之上,并在此基础上扩展开来的,形成多角度、多方位、网状立体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要求使用者必须具备广博的全面的知识结构、吸收快捷、消化、变通的能力。这种思维方式是艺术创新的基础。求异、超越和创造是从影视艺术人才必要掌握的技能。
3.4审美能力培养
对影视艺术的综合审美能力的培养,包括审美感受、感知、理解、联想与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陶冶从艺人员的情操和情感、性格和品格,对智力结构、意志结构的完善和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于影视艺术这种综合性艺术来说更是必不可少。
关键词:数字艺术教育市场
数字艺术教育体现在数字、艺术和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不同方面。
数字指的是数码技术。现代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也日臻成熟,因而带来广泛的应用领域;艺术是情感、激情、精神世界;教育就是要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发掘个人的潜质,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国际国内大市场,市场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顺应时代开拓和发展数字艺术教育,设计一套完整系统的专业学科体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数字艺术教育的主要问题
1.数字艺术设计教育缺乏文化根基
国内一些院校师资队伍中,最为缺乏的是既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和艺术修养,同时又拥有实际项目操作能力和创作经验的老师。
目前有些院校的课程设置问题很多,过多考虑使用器材、软件的能力,缺少相应的人文课程,如戏剧学、影视心理学等。另外需要大量的影视赏析、影视剪辑、音乐剪辑课程,去掉一些计算机课程的设置,这样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
2.数码艺术教育体系不完备
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动画学院图形图像研究中心主任曾立人教授,借鉴北美的教学体制,把教学体制形象地分成金字塔形,其包括三个等级:最底层的是技术手段型,以软件、硬件为侧重点来教学的模式;其次是原创内容型,以培养创意为主的教学模式;最顶层的是人文关怀型,与国际化接轨,培养可用性研究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
我国现在还停留在底层的教学模式,以技术培养为主,开设很多计算机课程的阶段。
3.理论研究领域空白
数字设计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直到现在,已经过了10多年的风风雨雨,尝试性的高校数字设计专业教学也不下8年,但数字设计的专业理论研究在国内几乎还是一项空白。全国为数不多的专业刊物和相关大学的学报很少能见到数字设计的研究论文,也看不到较规范的数字设计教材。
4.轻视设计创意,注重技术操作
当前数字设计教育习惯以软件的操作熟练程度来评价水平高低,主要看谁的软件玩得精到。数字设计作品缺乏创造力、相互抄袭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学生当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曲建方教授认为,各个院校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培养、发展学生创造力。技术只是种手段,艺术创造力才是核心。
二、数字艺术教育发展的措施和思路
1.重视学业修养和基本功训练
通过开设数字媒体的基础性课程、方法类课程等,加强学生在数字媒体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宽厚的基础。
2.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服务于学生的人本思想
开设多种可供选择的、有针对性的课程,使学生能够灵活、自主、充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利用开放实验室和工作室,在不同的时期给学生提供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科研训练,使学生的数字媒体研究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培养。
美国的大学在选修课程的设置方面,各个学校都结合本学校以及该专业的发展特点,并根据社会需要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与需要。
专业的设置面对不同的就业去向,如影视、动画、游戏、广告、网络,使得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实践课程安排。学校可以建立一套独立完整的数字化技术系统,甚至是完整的数字化生产线。影视数字化系统可以全部采用数字化手段,从摄录到制作的全过程都采用DV,贯穿影视的前、中、后期。游戏专业同样根据游戏行业的取向来设计专门的游戏制作训练。
学校也可能按照学生未来不同的职业岗位,教师完成了基础课教学后,根据就业的要求来设计他们的专业课程。在美国的大学中,往往是学生选老师,学生有条件根据自己的设想,选择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并投入更多精力在自己所选的课程中。
3.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适应市场需求
数字艺术横跨艺术、技术两个领域的特性要求人才的培养也要实现艺术、技术的结合,同时兼顾原创人才和中低端人才的阶梯培养。
目前国内数码设计类公司在招收人才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艺术人才与技术人才之间难以沟通,懂艺术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理解艺术。有专家分析说,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高校等相关教学机构对市场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太差,专业设置和调整尚未跟上产业发展的需求步伐;另一方面表现在现有的学科分割严重,对数字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起点不够。
4.建立院校高端师资资源的共享,提出有操作性的教育方法
如上海交大由软件学院和媒体与设计学院联合办学招生,融合了计算机和艺术两方面的科研教学资源。另外,还依靠与国际数字媒体业界著名公司建立合作渠道,共同建设数字艺术产学科平台,并定期聘请国际业界专家执教。
北京大学为教学配备最有效的师资力量,更主要的是充分借助外界教学力量,以培养实用高级专才为目的。
5.定期举办全国性高校数字设计教学论坛或会议
对当前数字媒体教学及影视动画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作深入的探讨。深入领会教育部门、文化部门等有关领导与专家围绕数码艺术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指示精神,了解国内外数码艺术教育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与国内外数码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富有成效的交流与互动。
6.许多专家提出数字教育与市场中的企业建立联系
请有丰富经验的业界人士担任客座教授,引入业界的实战经验和新鲜创作理念。院校和企业探讨的问题是目前数字艺术教育领域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教育与市场的接轨。参与院校教学的企业人员要保证课程质量、时间安排;企业与学生之间要将宝贵的经验倾囊而授;安排好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制作等。
结语
如今信息时代是建立在以电子计算机为平台的基础之上的。视觉艺术和视觉艺术教育亦如此。在不久的将来,以计算机为平台的数字艺术将成为视觉艺术的主流,数字内容和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因此,我国的数字艺术教育应该不失时机地把握住时代主流,及时调整教学体系和学科建设,建立和发展面向21世纪的数字艺术教育,推动中国数字艺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军.适应与转换——高速经济发展下的中国设计教育.国际设计教育大会ICSID论文,北京:清华大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