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外籍礼仪

外籍礼仪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外籍礼仪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外籍礼仪

外籍礼仪范文第1篇

一、一般的礼仪禁忌

1.数字的忌讳

西方人认为13是不吉利的,应当尽量避开,甚至每个月的13日,有些人也会感到忐忑不安。并且人们还认为星期五也是不吉利的,尤其是逢到13日又是星期五时,最好不举办任何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的编号,如门牌号、旅馆房号、层号、宴会桌等编号、汽车编号也尽量避开13这个数字。

“四”字在中文和日文中的发音与“死”相近,所以在日本与朝鲜等东方国家将它视为不吉利的数字,因此这些国家的医院里没有四号病房和病床。在我国也是如此,如遇到“四”,且非说不可时,忌讳的人往往说:“两双”或“两个二”来代替;另外,在日语中“九”发音与“苦”相近似,因而也属忌讳之列。

2.食品的忌讳

伊斯兰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不吃猪肉和无鳞鱼;日本人不吃羊肉;东欧一些国家的人不爱吃海味,忌吃各种动物的内脏;叙利亚埃及、伊拉克、黎巴嫩、约旦、也门、苏丹等国的人,除忌食猪肉外,还不吃海味及各种动物内脏(肝脏除外);在阿拉伯国家做客人能要酒喝。

3.颜色的忌讳

日本人认为绿色是不吉利的象征,所以忌用绿色;巴西人以棕黄色为凶丧之色;欧美许多国家以黑色为丧礼的颜色,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尊敬;埃塞俄比亚人则是以穿淡黄色的服装表示对死者的深切哀悼;叙利亚人也将黄色视为死亡之色;而巴基斯坦忌黄色是因为那是僧侣的专用服色;而委内瑞拉却用黄色作医务标志;蓝色在埃及人眼里是恶魔的象征;比利时人也最忌蓝色,如遇有不吉利的事,都穿蓝色衣服;土耳其人则认为花色是凶兆,因此在布置房间、客厅时绝对禁用花色,好用素色。

4.花卉的忌讳

德国人认为郁金香是没有感情的花;日本人认为荷花是不吉祥之物,意味着祭奠;在意大利和南美洲各国被认为是“妖花”,只能用于墓地与灵前;在法国,黄色的花被认为是不忠诚的表示;绛紫色的花在巴西一般用于葬礼;在国际交际场合,忌用、杜鹃花、石竹花、黄色的花献给客人,已成为惯例;在欧美,被邀请到朋友家去做客,献花给夫人是件愉快的事,但在阿拉伯国家,则是违反了礼仪。

外籍礼仪范文第2篇

1、基本的紧急救护步骤有哪些?

首先,快速地为伤者进行以下检查:如果伤者仍有知觉,需检查其是完全清醒,还是神智不清,和伤者说话将有助于确定他是否仍然清醒。若伤者是清醒的,应在其情绪较为缓和后再为其作检查。伤者若是昏迷不醒,轻轻掰开伤者的嘴巴,检查里头是否有任何因为车祸而飞溅入口的物体。

接下来,检查三件重要的事项:呼吸、失血和骨折。检查伤者是否尚有呼吸。方法是看胸口的起伏,倾听其呼吸声,用脸颊感觉呼吸的顺畅程度。如果伤者穿着高领子的衣服,需把领口的钮扣打开,使呼吸更为顺畅。

一个人如果停止呼吸4~6分钟,就可能导致死亡。若受到严重的脑部创伤,则可在2~3分钟内导致死亡。因此,危急时若能当机立断,马上给伤者进行嘴对嘴的人工呼吸,将能救人一命。

如果伤者已停止呼吸,应试以嘴对嘴人工呼吸法助其恢复呼吸。若是脉搏也停止跳动,则以心复苏法为其施救。

2、如何自理车祸中的休克病人

休克伤者的症状是全身发冷,肤色发紫,脸色苍白并冒冷汗,脉搏跳动特别快,但很衰弱。呼吸急促、短浅且不规则,显得辗转不安、紧张,并诉口渴或要作呕,睑上茫然无衷情,双眼瞳孔张大。处理休克者的方法是:让伤者躺下,将其双脚抬高(用物体垫高),直至超过头部,借以帮助血液循环。用一件大衣或一条被子包裹伤者,此举可帮助伤者保持体温。伤者若是昏迷不醒但却又没有严重的皮外伤,就可让其侧躺。侧躺的程度是面部大约3/4朝下。这能使血液流向口腔,并确保舌头不会堵塞气管,此为“恢复姿势”。

若怀疑伤者的颈部或脊椎骨受了伤,千万不可移动。所有在严重车祸中受伤的人都有可能伤及颈部或脊椎骨。尤其是当伤者呻诉颈部或背部疼痛,或者双脚不能移动时,可能性就更大了。

3、如何为伤者止血

用干净的布块或棉化团盖住并压着伤口,即便是棉花已被鲜血染湿,也别将它拿开。继续加盖棉化团并用力压住伤口。

如果四肢没有骨折,把双手或双脚抬高到相当于心脏那样高的位置,最好能卷起一条毛巾或一块布料托着受伤的手或脚。

千万不要犹豫,以最快的速度为伤者止血。如果一个人的大动脉血管破裂,可在5分钟内流血到死。

4、如何检查严重骨折或脱臼

如果四肢或关节红肿、疼痛,并且动弹不得,就可能是骨折或脱臼了。

在情非得已之下,不要触动伤处。用三角绷带(平时车中可备急救药箱,里面配置好各种药品、绷带、三角巾、止血钳、消毒巾等,可直接在汽车用品店中购买)和一块大布料(如毛巾等)托着断骨或脱臼部位,以帮助骨头还复原位。这会减少触动伤处,并有助于减轻疼痛。

5、如何处理车祸造成的轻微烧伤

用清水冲洗烧伤的部位,用一块干净的布盖住伤口,不可在伤口处涂抹任何药油。

外籍礼仪范文第3篇

迟到会影响自身的形象,而且大公司的面试往往一次要安排很多人,迟到了几分钟,就很可能永远与这家公司失之交臂了。

但招聘人员是允许迟到的。这一点一定要清楚,否则,招聘人员一迟到,您的不满情绪就流于言表,这样招聘人员对您的第一印象就大打折扣了。请注意前面的“前三分钟决策原则”,因此您一但稍露愠色,就满盘皆输了。况且招聘人员的确有其迟到的理由:一是业务人员作招聘时,公司业务自然优先于招聘事宜,因此可能会因业务而延误了时间;二是前一个面试可能会长于预定的时间;三是人事部或秘书没协调好,这种情况经常发生。还有的主管人员由于整天与高级客户打交道,做招聘时难免会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因此对很多面试细节都会看得比较马虎,这样也就难免搞错。也有人故意要晚,这也是一种拿派的方式,因此您对招聘人员迟到千万不要太介意。记住,现在是您在求职,而不是别人在求您上岗。同时,您也不要太介意面试人员的礼仪、素养。如果他们有不妥之处,如迟到等,您应尽量表现得大度开朗一些,这样往往能使坏好事。前面提到,面试无外是一种人际磨合能力的考查,您得体周到的表现自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1:最好提前10-15分钟到,熟悉一下环境

卡耐基的故事:

我在香港上卡耐基心理与人际沟通培训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例子。有位卡耐基总部的副总裁来香港给培训老师讲课。培训中心地处铜锣湾,这位副总裁下榻的饭店也在铜锣湾,不过五分钟的路程,可他却整整提前了半个小时。我们的老师就问他,为什么提前这么早到。这位副总裁说:“我早到,心里就踏实,就能镇定一下,就更有自信了。我们搞心理培训的人都明白,如果一旦迟到,就很容易心怀愧疚,在课堂上的发挥以及在逻辑思维、语言表达方面都会大打折扣了。听了这一席话以后,每次培训他也都提前到达。这样即使遇上交通堵塞,也都有一定的余地。

如果路程较远,宁可早到30分钟,甚至一个小时。北京很大,路上堵车的情形很普遍,对于不熟悉的地方也难免迷路。但早到后不宜提早进入办公室,最好不要提前10分钟以上出现在面谈地点,否则聘用者很可能因为手头的事情没处理完而觉得很不方便。外企的老板往往是说几点就是几点,一般绝不提前。当然,如果事先通知了许多人来面试,早到者可提早面试或是在空闲的会议室等候,那就另当别论。对面试地点比较远,地理位置也比较复杂的,不妨先跑一趟,熟悉交通线路、地形、甚至事先搞清洗手间的位置,这样您就知道面试的具体地点,同时也了解路上所需的时间。

提到“洗手间”,大家不要笑,实际上这很重要。这里给大家讲一个在国家机关工作的人去外企面试的故事。他在面试前突然想去洗手间,但因对写字楼的环境不熟悉,面试前也没去过,自然一时搞不清到底哪个门是。结果竟一头撞进了火警通道,还冒失地按了火警铃,结果整个楼响成一片,着实轰动了一把。他慌慌张张地躲了一阵之后才去了洗手间,等到再去面试的时候,已错过了预约的时间,此时面试主考已起程去机场了。他也就永远地失去了进入这家公司的机会了。

2.把握进屋时机

进屋后,若发现招聘人员正在填写上一个人的评估表,不要打扰,表现得理解与合作。但也不要自作聪明,在招聘人员不知晓的情况下等在门外不进去,这是不对的。对招聘人员来说,什么时候填写评估表,写多长时间,都是他自己的工作安排;对您来说,如果面试的时间到了,您就应该按点敲门。不过如果招聘人员请您在门外等一下,那就另当别论,此时您就应按他的要求做。其实有的时候,招聘人员已填完了表格,并已开始看自己的文件了,这时,如果您仍自作主张地在外面等,就会落得“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的后果。有的人会让您进来在屋内等一下,您就按他的安排做,不要东张西望、动手动脚、闭目养神或中间插话。这段时间虽然会比较难熬,但忍一忍也就过去了。如果实在无所事事,边上又有可以看的杂志,那么在经过允许之后,可以翻阅。一般填这种评估表时间都不会太长,不必一定要省这个时间看点什么或干点什么。有经验的招聘人员会妥善处理这种尴尬的局面。比如,他觉得您等的时间长了,就会建议您先看一下桌面上的杂志。这时即使您不想看,也别拒绝,您看不看是另外一回事,但礼貌上要友善地接受。 

二:彬彬有礼

面试人员与秘书都应礼貌对待

许多人对秘书很不礼貌,觉得秘书级别低,不重要。尤其是那些自已有一官半职的人见到比自己级别低的人就想摆出一副官架子。殊不知在外企文化中,级别只代表工作分工的不同,平时大家都是平等的。当然这也不是教您对秘书要阿谀奉承,只是想强调一下外企文化中平等性的原则。有的人虽与招聘人员很谈得来,但秘书对他却很反感。负面的评语传到招聘人员的耳朵里,也会对面试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不仅对招聘人员,对秘书,对别的人也应以礼相待。这主要是一个人的修养问题,要有礼有节。希望大家从现在就开始养成习惯。要是现在不养成习惯,到时候再刻意的对别人热情,很可能会显得殷勤过头,这种例子在中国、尤其是在北京见得特别多。大家在初次见面的时候,都要亮出自己的头衔。一旦发现对方比自己级别低或是自己比对方资历浅,高的一方很自然地就摆出了一副长者或资深人员的架势,其实这是很缺乏修养的表现。在北京,这种习气已蔓延到各个行业,遍及各个年龄层了,所以我们要格外注意,从现在就要养成对任何人都要有礼貌的习惯。

三:大方得体

1.就座要多客气?进了房间之后,所有的行动要按招聘人员的指示来做,不要拘谨或过于谦让。如果他让您坐,您不要客套的说您先坐,我再坐。这是不对的。大方得体是很重要的。我作为招聘人员面试过许多人,总结出了一些中国人的地域文化特点。过分热情的常是东北人,东北的男同胞尤其如此。您让他坐,他偏不坐,非要让您先坐,他才坐。出门送客时,一般都觉得应该女士先走。有时面试您的还真是一位女经理,这时您千万别执意让她先行,如果一定要让最多简单地让一下就行了。因为有的时候是别人送你,但她并不走,这样你把她送出去之后,人家还是得回来,多麻烦!所以应客随主便,恭敬不如从命。

2.到底喝什么?进屋后,招聘人员问您喝什么或提出其它选择时,您一定要明确的回答,这样会显得有主见。最忌讳的说法是:“随便,您决定吧。”这样说不外三个原因,一是中国人的语言习惯,二是出于您的好心,希望就着人家的方便。三是我们受到父辈的影响,觉得到别人那里喝什么吃什么是别人赐予的东西,不应该大言不惭的直接要求。其实,招聘人员给您喝的都是公司的正常支出,大可不必不好意思。大公司最不喜欢没有主见的人,这种人在将来的合作中会给大家带来麻烦,浪费时间,降低效率。

3.讨论约见时间。如要约定下一次见面时间,有两种极端要避免:一是太随和,说什么时间都行,这样会显得自己很无所事事;二是很快就说出一个时间,不加考虑。较得体的做法是:稍微想一下,然后建议一到两个变通的时间,不要定死,而是供人选择,这样相互留有余地。即使手头有五个可行的时间,也别统统说出来,会显得罗嗦。而且别人一旦觉得您空闲的时间太多就会随其所愿随便约定,这样就会给您带来不便。打个比方,如果您去电影院看电影,若整个影院都是空的,那么您也许会为了找一个合适的位子花上三分钟的时间,把每个座位都试着坐一坐。招聘人员也可能有这样的心理。您先给他一两个时间,如他觉得不合适,他自然马上会说他可行的时间,只要他所提的时间与您的某个空闲相吻合,问题就解决了。但他提的时间万一还不行,您不妨抛出下一套方案。

4.自然=随便?虽说“礼多人不怪”,但要保持自然,不可客套太多,也不能过于随便。您不要觉得美国公司就很随便,美国公司一样要有礼貌。这个“度”怎么掌握呢?这就要平时多注意外企文化,多与大家交流。

5.结束语。结尾时说: "thanks for your time.","thank you very much." or "nice to talk to you." 但不要说得太多。中国人在结尾的时候常说一大堆罗嗦的感激之词,但在外国人听来,会觉得特别虚伪,或特别的不professional。总之,要恰到好处。

四:形体语言

1.body language肢体语言

检点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这些都可能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对方的一举一动,虽然无言,却也可能有意。要善于察言观色,明察秋毫,比如,自己说得太多了就要注意一下是不是自己太罗嗦了,没有掌握好时间。

2.eye contact眼神的交流

您的目光要注视着对方。国外的礼仪书上往往精确到要看到对方鼻梁上某个位置或眼镜下多少毫米,但我们觉得只要笼统地说看着对方的眼部就行了。但要注意不要目光呆滞地死盯着别人看,这样会使人感到很不舒服。如果有不只一个人在场,你说话的时候要适当用目光扫视一下其他人,以示尊重。

3.active listener做一个积极的聆听者

听对方说话时,要时有点头,表示自己听明白了,或正在注意听。同时也要不时面带微笑,当然也不宜笑得太僵硬。总之,一切都要顺其自然

4.手势

手势不要太多。太多会过多分散别人的注意力。中国人的手势往往特别多,而且几乎都一个模子。尤其是在讲英文的时候,习惯两个手不停地上下晃,或者单手比划。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平时要留意外国人的手势,了解中外手势的不同。另外注意不要用手比划一二三,这样往往会滔滔不绝,令人生厌。而且中西方比划一二三的方式也迥然不同,用错了反而造成误解。

注意您的举手投足:手不要出声响。手上不要玩纸、笔。有人觉得挺麻利的,但在正式场合不能这样,会显得很不严肃。手不要乱摸头发、胡子、耳朵,这样显得紧张,不专心交谈。不要用手捂嘴说话,这是一种紧张的表现,很多中国人都有这一习惯。

5.坐姿的学问

1)身体稍向前倾

坐时身体要略向前倾。面试时,轻易不要靠椅子背坐,也不要坐满,但也不宜坐得太少,一般以坐满椅子的三分之二为宜。另外,女士要并拢双腿,否则在穿裙子的时候,会尤其显得难看。即使不穿裙子,也要把腿靠拢。新加坡人就有一种习惯,不管男女,在说话时都把腿靠拢。

2)招聘人员翘脚

如招聘人员翘脚,不要觉得这是他对您不礼貌,其实这是一种文化。这里可能有三种原因。一是招聘人员挺累,想休息一下;二是他觉得招聘工作不太重要,因此很放松;三是对您的心理考验,想看看您的表现。这时如果您显出不满的神情,就会给人留下不好相处的印象。

6.几点注意

1)面试时应杜绝吃东西,如嚼口香糖或抽烟等。虽然这是最基本的礼仪,但有人也难免会犯。例如,有人因为自我感觉良好或为了显示自己的傲气,面试时嘴里还嚼着口香糖,这是很不礼貌的。有人还会忍不住烟瘾,抽上几口。外企里大部分地方都是禁烟的,即使没有这个要求,您抽烟也会显得很不礼貌,很不 professional。目前,禁烟已是越来越流行了。面试时,您不妨忍着点。

外籍礼仪范文第4篇

举止大方得体,态度和蔼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者会被视为有失体面。

说话客气,注意身份。说话时神情衿持和蔼,面带微笑。随便与人攀谈是失礼行为,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后方可交谈。

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搅、影响别人,尊重别人。不随意指责别人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发表议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安静。在隆重的场合,如举行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

守约遵时。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参加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过早抵达,会使主人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迟迟不到,则让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因故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人,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与人约会不能失约,不能超时。失约和超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忘,必须讲“信用”,按时做好。

2、礼貌用语礼貌用语是礼仪的表现形式,能传达爱心与礼节,使说话人更被人敬重。“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在国际交往中要经常使用:

“请”。几乎任何需要麻烦他人的事情,都应该说“请”。

“谢谢”。只要别人为你做了什么,都应该说声“谢谢”,包括家人或关系密切的朋友。

“对不起”。凡是不小心妨碍或干扰了别人,都要说“对不起”。

“再见”。“再见”不仅是同事、朋友、家人之间相互告辞时的礼貌用语,也是陌生人之间接触后相互告辞时的礼貌用语。

3、尊重隐私在国际交往中,尊重隐私也是重要的礼仪规范。

尊重隐私,要坚持以个人为交往对象的礼仪原则。如:给一家人中的某个人帮了忙或送了一份礼物,这行为本身也仅是对某个人而言才有意义,除受惠人会表示感谢外,其他家人一般不会因此而致谢,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尊重隐私,不能侵犯属于个人的空间与领域。一家人同住一栋房子里,各个房间便是每个家庭成员自己的天地,不敲门,不经允许,便不能突然闯入。拜访他人家庭、前往他人家庭、前往他人办公室洽谈,都须预先约定。

尊重隐私,在交谈中应回避涉及个人隐私的任何话题。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五不问”:一不问年龄;二不问婚否;三不问去向;四不问收入;五不问住址。

4、女士第一“ladies first”即女士第一或女士优先,这是国际礼仪中很重要性的原则。 女士优先的核心 是要求男士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要在行动上从各个方面尊重、照顾、帮助、保护妇女。在社交场合遵从女士第一的原则,可以显示男子气质与绅士风度。

男女同行时,男子应走靠外的一侧。不能并行时,男士应让女士先行一步。在开门、下车、上楼或进入无人领路的场所、遇到障碍和危险时,男士应走在女士前面。乘坐计程车或其他轿车时,应让女士先上车;下车一般是男士先下,然后照顾女士下车。在门口、楼梯口、电梯口及通道走廊遇到女士,男士应侧身站立一旁,让其先行。在需要开门的场合,男士应为女士开门。

在社交聚会场合,男士看到女士进门,应起身以示礼貌;当客人见到男女主人时,应先与女主人打招呼。

就餐时,进入餐厅入座的顺序是,侍者引道,女士随后,男士“压阵”。一旦坐下,女士就不必再起身与别人打招呼,而男士则需起身与他人打招呼。点菜时,应先把菜单递给女士。女士在接受男士的礼让时,不能过分腼腆与羞怯应面带笑容道谢。

5、不卑不亢国际交往中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应是平等的关系。中国人与外国人交往时不卑不亢,这也是国际礼仪的重要原则。国际礼仪中的不卑不亢原则,最重要的是保持人格平等,因为“卑”和“亢”都是置对方或置自身于不平等位置上的交往态度。“卑”有损自身人格甚至国格;“亢”则显得虚张声势,也有伤对方的自尊。要做到“不卑不亢”,应注意:

不能对对方有金钱与物质利益上的希望和企图。“心底无私天地宽”,双方的人格就平等互利了。我方无所企求而心地坦然,对对方无需戒备则轻松自如,这样的交往自然分不出尊卑。如果一味希望对方担保子女出国或获得其他物质上的好处等,就很难坚持此项原则。

要有为国家和民族争气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涉外交往中尤其重要。

外籍礼仪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疗事故 立法

一、外国法对医疗事故的界定

日本著名法学家松仓丰治认为,除了发生在医疗设备的事故以外,只要是在医师诊断、治疗、判定预后、护士处置、对患者的身边护理及紧急措施等广义的医疗过程中,出现意外的恶化或者出现无法预知的不了后果,皆可称之为医疗事故。医疗事故还包括那些由广义的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后果之外的如患者从病房的窗户坠下楼,由于器具缺损所导致患者手上等医院管理方面发生的事故。同时,也包括医务人员按照当时医疗水平进行充分的诊疗,但诊疗结果仍未满足患者期待而产生的“事故”。日本立法将医疗事故当作一种社会现象而存在,它不考虑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责任所在。日本医疗事故是指的是在与医疗有关的场所内,患者(被害人)在其中发生的一切人身事故。而由于医师的过失,导致受害者生命和身体所遭受的损害统称为“医疗过失”,在日本“医疗过失”是一种法律术语。

美国法律上的医疗事故指的是受害者可能获得赔偿的医疗事件。美国法上的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服务的提供者造成伤害的一般过失。因此,美国的医疗事故的概念极其广泛。从主体方面上讲,医疗事故包括个人、组织等具有治疗资格的人,即只要该主体为患者提供了医疗服务,该主体就有可能成为医疗不当的主体。从主观方面上讲,医疗事故包括过失行为和故意行为造成的医疗损害。从客观方面上讲,损害后果是医疗事故的必备要件。没有损害结果便没有了赔偿的可能性,也就不能称之为医疗事故。

笔者认为,虽然经济、文化,尤其是各国医疗技术的发达程度和对本国公民人身权利的保护程度不尽相同,但是,国外医疗事故的界定还是有其共同的特点,即医疗事故的界定范围非常广泛。日本的医疗事故不以其主观过错为必须要件,只要该诊疗行为造成了损害即被认定为医疗事故。而美国对医疗事故的界定则更加广泛,只要有损害后果且可能赔偿即认定为医疗事故。

医疗事故的概念在我国《条例》中被明确界定,即“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1、主体,即医疗机构和其医务人员。医疗事故的行为主体就是责任主体。“医疗机构”指的是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未经许可非法从事医疗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在从事医疗活动中给患者造成人身等损害的应参照其他法律。“医疗人员”是指依法取得相关职业资格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这就意味着,医疗机构作为医疗事故的责任主体,不包括医疗机构中所有所有的从事诊疗活动的工作人员。从形式上看,医疗事故是由医务人员的行为造成的,但实际上,医患之间的关系是医疗单位与患者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医务人员只是作为医疗单位的一部分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在日本,仅要求医疗事故的责任主体与医疗场合有关即可。在美国,医疗不当的责任主体则不限于具有医疗资格的人,即只要他们提供了医疗服务,就有可能成为医疗不当的主体。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条例》所规定的医疗事故的责任主体相比美国、日本则更加严格。《条例》仅把医疗事故的责任主体限定为“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但是,根据《条例》的规定,由于医院后勤人员或实习医生(未取得相关资格)的行为造成的事故就不能认定为医疗事故,这对受害者显失公平。

2、从主体的行为上看,医疗行为必须具有违法性,即医疗行为的违法性是指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相关法律、规范。在日本,无论医务人员是否有过错,只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其诊疗行为造成医疗损害的,都有可能被认定为医疗事故。在美国,医疗不当的行为既包括故意也包括过失。我国《条例》中之规定了违反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范,由于法律具有滞后性和局限性,如果遇到法律法规及规章规范未做出规定的特殊医疗案例时,该如何处理?如果认定为医疗事故,则于法无据。反之,又显失公平。故,日、美之关于医疗事故的界定值得学习和借鉴。

3、从人身损害上看,《条例》将患者的人身损害分为四级,分别为死亡、残疾、功能和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而美国把医疗事故的损害分为三个等级,依次是治疗和处理的不良后果、诊断不正确或治疗不当产生的后果、预防和护理不完善的结果。

我国《条例》规定损害需要达到一定严重程度,而美国关于认定医疗事故损害结果的标准相对要宽松许多,并不需要损害严重的程度。笔者认为,只要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受到损害或威胁都应该得到国家的救济,并不一定要达到某种严重的程度,《条例》的规定虽然严谨,但过于死板,并与法律的基本精神相冲突。美国的认定标准则较为灵活,值的学习和借鉴。

《条例》中对医疗事故的界定虽然存在不足之处,但是随着社会、法制、医学和人们对理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条例》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日]松仓丰治著,郑严译.怎样处理医疗纠纷[M].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第三页

[2]李运午.医疗纠纷[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78

相关期刊更多

文史精华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政协文史委员会

建筑史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