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个人读书计划

大学个人读书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个人读书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个人读书计划

大学个人读书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阅读现状;统计分析

阅读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品质。毋庸置疑,阅读,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读书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拥有更多的资源可以利用,他们不必再拘泥于教科书之间,有更多的时间来阅读其他的书籍。

然而,随着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水平的发展,互联网等媒介涌入大学,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书籍,成为大学生业余时间消遣娱乐的主要工具。电影、游戏更是由于其立体生动的形式被多数大学生接受,甚至有部分学生沉迷网络。电子书作为一种新的阅读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由于其方便、更新速度快、价格相对较低等优点,在学生阅读群中独树一帜。然而,网络信息庞杂,很容易产生内涵较肤浅的快餐文化,混淆视听,对大学生思想、生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那么,变化了的社会环境究竟对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有什么影响?传统的阅读习惯有没有消亡的趋势?本次调查运用社会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多领域知识,在南北两所高校调查了21个专业的200名学生,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结合spss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整理及分析。结果显示:总体上,当代大学生在阅读内容、目的、媒介等方面均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大多持积极态度,几乎都热爱读书,但存在着阅读计划不合理、阅读时间少等问题。具体来说:

现状一:阅读内容多样化,依旧推崇经典

调查结果表明,如今大学生读书内容逐渐趋于多样化,不再拘泥于专业或专业相关内容,知识范围的拓展适应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为新时代多样化的知识储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阅读面扩大的同时,不变的是东西方经典小说、散文集仍旧是大学生的最爱。其中西方作品《飘》、《小王子》、《傲慢与偏见》与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最为学生所喜爱。

现状二:专业特征明显

专业差异较明显,理科生更偏爱逻辑性较强的小说,而文科生偏爱哲学性的散文等。有少数学生将专业型书籍视为自己最爱的图书,其中男生居多。例如生命与环境科学院的学生会将《有机化学》等专业性较强的书目列入最爱图书中,而法学院学生则会选择《现代西方法理学》等。

现状三:很多同学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但是在行动上却相差甚远

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同学都热爱读书,但这种积极的态度在读书时间和读书量上却没有体现,也有超过2/3的同学没有制定学习计划。

现状四:在读书时间、阅读量方面呈两极分化趋势

调查显示,在每周花在读书时间方面,大学生明显呈两极分化,读书时间不足3小时与超过10小时的各占1/3左右;打算一年读书少于6本的与多于24本的也各占30%左右。读书方面的两级分化也从侧面体现出对知识追求程度的两极分化。

现状五:公共图书资源的利用率低

通过调查发现,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几乎没有去过院系资料室,而近1/5的人没有从图书馆借阅过书籍。这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资料室不完善、图书馆的书籍质量不高、学校及社会对读书的宣传力度不够等客观因素。

针对以上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1.学校及有关方面应增加对读书活动和社团的投入,支持各种读书讲座、读书报告会的举办。同时,大学应该加强硬件设施,比如校图书馆的建设、院系资料室的完善,为学生提高良好的阅读条件和环境。

2.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提高自身素质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不能忽视阅读对于个人品质提高及知识储备的重要作用,应该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并付之行动。大学生应该明确读书目的,制定合理的读书计划,在博览群书的同时,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用心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书籍,在阅读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总而言之,读书可开阔眼界,可增长见识,可陶冶情操,可升华思想。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预备力量,肩负时代和社会赋予的历史使命,在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应该多读书,从而掌握知识,增强知识储备。

参考文献:

[1]张必隐.阅读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戴维・波普诺.李强译.社会学(第十一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大学个人读书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阅读;问卷分析

一、调查目的及方式

大学生读者群是个特殊的群体,大学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完善的过程。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读者在对知识的强烈需求的同时,也呈现出了面对纷繁众多信息时的困惑。大学生阅读状况一直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调查项目之一,为了深入了解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阅读情况,从而分析出其所存在的问题,籍以对大学生的阅读取向进行正确的引导。本次调查选取了内蒙古民族大学作为研究个案。调查方式主要是问卷调查,其次是观察法。主要针对大学生日常阅读的目的、方式、类型等方面做出了提问。

二、调查对象

调查问卷选取了内蒙古民族大学作为个案,进行了抽样调查。在调查时采取了随机发放、无记名的方式,随机对100位各年级大学生进行了调查。100份调查问卷全部为有效问卷。被调查学生男生42人,女生58人;大一21人、大二31人、大三30人、大四18人。

三、问卷调查设计

此次调查设计的问卷共有21道问题,分为三个部分:概况(2个问题)、阅读行为(10个问题)、阅读心理(9个问题),如下表:

概况 阅读行为 阅读心理

1、您的性别 4、您平时会读哪些书? 3、您平时喜欢读书吗?

2、您的年级 6、纸媒书与电子书、在线阅读的比重? 5、您读书渠道有哪些?

7、您每周会平均从图书馆借几本书? 9、您选书时,主要是因为:(可选一或两项)

8、平均每学期您用于购书的消费是多少? 10、您得到的图书会认真去读吗?

12、老师列在书目单上的书您都会读吗? 11 您的老师会给您开列一些要读的书目单吗?

13、您读书的时候会做读书笔记吗? 17、您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14、您读的书多是哪方面的?(可多选) 18、您认为大量的阅读对您的学习有帮助吗?

15、课余时间您会和同学老师讨论您所读过的书吗? 20、您认为学校是否应该多开展一些读书活动?

16、您每月会读几本书? 21、谈谈您对读书的看法或是您的读书体会

19、您读书有阅读计划吗?

四、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阅读目的和内容

关于大学生的阅读目的,选择最多是“兴趣爱好”78人;其次是“获取知识丰富思想”38人;“因学习需要”32人;“寻找实用信息”33人;“其他”3人。关于阅读内容,“杂志”40%;“小说”38%;“文献资料”12%;“教学资料”10%(如下表)。

从二者综合分析发现,目前大学生阅读的第一出发点还是与“兴趣爱好”相关,其次才是用于学习和知识储备。而从日常阅读的类型选择上可以看出,大学生更倾向于杂志这样的时效性高,信息量大,类型宽泛的阅读载体和小说这样故事性强的阅读载体进行阅读。

在对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实地观察中还发现,大学生阅读内容比较零散、杂乱、缺乏系统性,其原因是多数学生没有正确的阅读目标,不清楚“为什么要阅读”“要读什么”。在对专业类书籍及文献资料的阅读方面也呈现出了比较集中的“功利化阅读”现象,即多数是为了应付作业、考试以及毕业论文、各种过级考试等等。这类书籍的阅读特点是时间往往比较集中。这种阅读的娱乐化倾向和现实功利化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大众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另外,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高等教育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只注重实用学科,而忽视了人文学科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院校经费和师资都相对薄弱,学术科研活动层次不高、深度不够,整体的学术科研氛围不足,无法带动学生的学术研究欲望。针对以上调查分析,如何培养大学生阅读兴趣,阅读热情和帮助其明确阅读目标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对大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二)阅读载体和方式

调查发现,在阅读载体的选择中,“问题6:纸媒书与电子书、在线阅读的比重?”,选择 “1:1 ”的36%;“基本不读电子书”32%;“很少读纸媒书”21%;“其他”11%。而就阅读方式而言,最多的是“网上看书”的共48人;“去书店买书看”39人;“电子书”28人;“从图书馆或书店借书看” 20人。(如下图所示)

现今,网络和手机成为电子阅读的重要载体,作为年轻的“潮流群体”,大学生应该会更多的选择这种电子阅读载体。可调查结果表明,虽然选择网上阅读或电子书等电子阅读形式的人数略有优势,但对于纸质书的选择比重也很大。分析原因可能是:第一,人们习惯了纸质书阅读带来的舒适感,电子阅读虽然便利,但多数人仍未习惯这种载体。第二,地区性差异。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与一线、二线等大中城市比较,其信息流通相对欠发达,对于新兴的电子阅读载体的选择上比较局限,大环境相对闭塞。从阅读方式的调查数据中还显示出一个问题,从图书馆借阅的人数比重相对较少。对照图书馆不断增加的电子资源,是否可以考虑引导大学生习惯电子阅读和学会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

(三)阅读数量和计划

在阅读数量方面,有67%选择每月“3本以下”;30%选择“3―8本”;3%选择“8―15本”;而每月阅读15本以上的为0。另外就读书计划问题“您读书有阅读计划吗?”,只有3%的人选择“有,按计划有规律的读”;选择最多的占55%的是“没有计划随便看”;其次是“有一定的计划” 占41%。(如下表)

该项调查结果说明,大学生的阅读量很低(阅读数量的问题中并未对阅读内容做限定),因此,不只是专业类书籍和文献的阅读量不够,就连消遣类图书及杂志的阅读量也明显偏低。另外,大学生为什么多数缺乏阅读计划,这也是根据调查结果所提出的问题。

实地观察还发现,大一、大二的学生由于课业压力较重,其阅读应用型书籍和专业书、教辅类书籍的数量相对多一些,为了排解课业压力会选择网络文学或者杂志来消遣。大三、大四功课没有一、二年级的繁忙,而更多的需要考虑自己的工作及前程,对专业类书籍的选择更多是关于考研和毕业论文相关的,并且对心理、励志、社交类书籍的阅读数量也大大增加。而这些看似普遍化的阅读现象却多数为学生自发的选择,而并非事先制定过完整的阅读计划,大多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倾向于自发性和随意性。

(四)阅读方法

上面关于阅读计划的问题也可以归属为阅读方法的问题。而在其他关于阅读方法的问题中,“您读书的时候会做读书笔记吗?”,只有1%的人是“每本都做”,最多的是选择“偶尔会做”56%,其次是“从来不做”28%;选“大部分会做”占15%。(见下表)在“课余时间您会和同学老师讨论您所读过的书吗?”这一问题中,选择“经常会”的8%;“有机会就讨论”22%;“偶尔讨论”56%;“从来不讨论”14%。综合分析结果说明,学生多数是没有掌握阅读的方法,不懂得如何才是最有效的阅读。尤其是针对一些需要精读的专业书籍和文献,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达到好的阅读效果。另外一组关于教师开书单效果的问题:“问题11:您的老师会给您开列一些要读的书目单吗?”,选择“每个老师都会给”2%;“大部分老师会给”23%;“个别老师会给”63%;“没有老师给过”12%。“问题12:老师列在书目单上的书您都会读吗?”,选择“每本都读”1%;“大部分会读”20%;“偶尔会读”70%;“从来不读”9%。

这组调查结果值得思考的是教师在积极引导学生阅读以及教授正确的阅读方法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会产生很积极的作用。

五、建议

(一)以经典阅读为导向,培养大学生阅读习惯

从现在所调查的大学生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来看,对于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阅读习惯是一步步养成的,初期要培养阅读兴趣,有意识地、硬性地安排阅读时间,通过长时间的阅读,逐步使阅读成为学习、生活、休闲不可缺少的内容。而阅读习惯的培养应该是以经典阅读为导向的。大学是精英文化的领地,经典阅读应该得到大力的倡导,经典阅读是提升素养、陶冶性情、呼唤心灵的不可替代的手段。经典著作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养成与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文化理解力和批判力的培养。

(二)加强图书馆建设,营造读书氛围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由于信息相对闭塞,经费相对有限,致使图书来源相对单一,图书种类及检索信息相对不够完善。加强图书馆建设,改善阅读环境,营造阅读氛围可以使学生提高借阅的频率。另外,图书馆还可以积极开展校内的读书活动,让读者了解馆藏,喜欢上图书馆,以带动学生阅读兴趣,积极参加到读书行列。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正确阅读方法

本次调查还呈现出的问题是大学生的阅读取向和阅读方法需要指导。高校对于学生所要上的课程一般都会做明确的规范,但在学生阅读上却力量不足。虽然阅读属于个人行为,但是多数学生在面对浩瀚书海时都表现出了无助。“读什么样的书”“怎么读书”是多数学生的困惑,我国著名学者冯友兰总结读书要“精其选,解其意、知其言、明其理”。因此,迎合大学生需求的合理的阅读取向引导和阅读方法传授非常的重要。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阅读课程来教授学生如何针对不同内容的书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四)合理引导大学生利用电子阅读资源

大学个人读书计划范文第3篇

以学校计划为指导,以班级读书为基础,立足课堂教学,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营造班级读书的良好氛围,让每一个学生“与好书做伴,与文明同行。”

二、行动目标

教师目标:用读书夯实文化底蕴,用读书铸造造完美人格,用读书提升生命的境界。

学生目标:具有浓厚的读书兴趣和习惯,拥有科学的读书方法和阅读能力,能够品尝读书的乐趣。

三、建设过程

1、实施多种影响,营造读书氛围,

(1)同伴影响。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让阅读成为像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

(2)师长影响。教师带头读书,家长也参与其中,依靠榜样的力量驱动。既要发挥学校教师的积 极引导作用,又要积极开发、利用家庭与社会的资源,这样才能形成行动合力,因此,在学校教学、实践活动等方面引领学生读书的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通过家长 学校、社区活动等多种途径,积极引导家庭社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供必要的支持。

(3)影视作品影响。热播的作品往往能够带动阅读,影视作品的影响是营造读书氛围的极有价值的资源。

(4)时事影响。为生活和命运而阅读,是一个很诱人阅读理念,如果我们的孩子能面临这样的阅读情境,那么课外阅读将人变得格外光明。教师要善于在生活实践中发现阅读契机,刺激学生的阅读欲望,提供阅读空间。

2、发掘各类资源,完善读书机构

(1)班级图书馆。除向学校借一部份图书以外,班内积极发动学生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共享,把死书变成活书。除班级内的交流,还可安排同年级,同学段之间的书籍互动。班上任命黄岩为“班级图书馆”馆长,主持图书馆的整理借还等事宜。

(2)建立班级读书会。语文老师兼任会长,另任命宋晓莉为宣传委员、段欣为组织委员等。会长全面负责班级读书会的事务,宣传委员负责绘制读书报,宣传班级读书情况、班级小书虫、书香小队活动情况等。组织委员负责读书会的时间、地点、讨论话题的确定、活动情况的记载等。

3、开展多样活动,激发读书热情

(1)挑战行动。班级宣传读书典型,表扬鼓励一批优秀读书先进个人,颁发“读书郎”等荣誉称号,并授以物质奖励(书籍等)。班级读书会要发动向先进学习的号召,鼓励人人确定自己的读书目标、超越对象,制定个人读书计划。

(2)月月书会。每个月都举行一次主题阅读活动,班级内学生共读一本书,并围绕这本书展开一系列活动。如:评选心目中的偶象(主人公)、我想对他(她)说……除共读书目外,学生应该有自己的选择,既有共性阅读,又兼顾个性差异。

(3)跳蚤书市。学生利用手中已读过的书本,去交换自己想看的书。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推荐,学会沟通,既是对手中书的回顾,亦是对已读书的总结。

(4)随机活动。“亲子阅读”、“读名著、读插图”、“课本剧表演”、“故事大王比赛”、“自制连环画”、“放假不放松学习——假期读书活动”等。

4、提供全面保障,巩固读书成果。

(1)、每天35分钟。每天下午上课前的35分钟,是学生的自由读书时间,教师可在室内播放轻音乐,让学生在书海中徜徉。

(2)、每天开放班级图书馆方便学生阅读和借书。

大学个人读书计划范文第4篇

对于爱书的人来说,大大小小的各种书展是他们翘首期盼的节日。然而,“文青”们的活跃,掩盖不了国人整体阅读率低下的现实。此前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39本。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1本都不到。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有心人更会发现,在城市的地铁、公交上,年轻人手中把玩的多是手机、iPad,看书者寥寥无几。

在西方国家,年轻人阅读依旧蔚然成风。美国的许多大学,都在本科的第一年规定了超大量的经典著作阅读,要通读,要讨论,还要考核。

与美国相比,中国大学开设的课程太多,而阅读量太少,这的确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但是通识教育,贵在一个“通”字;经典阅读,也不在读得多,而贵在读而通,或者说要获其精髓。要达到这一境界,那就不但要阅读,更加要思索,有些章节要反复地读,要朝思暮想。阅读量绝不是越大越好,布置超大的阅读量,大到学生连睡觉的时间也搭上,学生不得不马不停蹄地读,容不得深入思考,不见得是好的阅读方式。

如果你读了一百本经典,而我只读了十本,能不能断言你的学问一定比我好呢?显然不能。因为如果读十本书而能获其精髓,就不能说这位学生一定比读了一百本书而缺少感悟的学生来得差。当然,读书也不能太少,因为多读书是获得感悟的一个条件。但是多读书并不能自然地走向感悟,特别是如果海量的阅读挤压了思考的时间,它可能反而成为感悟的障碍。规定的阅读量太大,就无法期望拥有优质的阅读。

如果说一个学生在大学里读了近百本鸿篇巨制,但是他终其一生的阅读水平也仅限于这近百本书(且不说遗忘其大半的可能性),那么这个教育就不能说是成功的。通识教育所追求的境界应该是,在学校里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了部分的经典著作,在课外乃至走向社会以后,他还能继续这个阅读进程,阅读数倍于此的经典著作。应该追求读并且有感悟、有收获,如果是囫囵吞枣,应被视为失败的阅读。求精而不求多,这是任何教育都应该遵循的准则。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高屋建瓴的能力需要提升,所以大量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必要的训练,但阅读量过大,特别对于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反而会是一种束缚。经典阅读是不可缺少的教育环节,但是很大一部分经典阅读必须下沉到中学去进行。大学生入学还没有读过《水浒传》,不能不看作是基础教育的缺失。

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我们的中学教材正不断地删减鲁迅的作品,另一方面高校又在呼吁通识教育和经典阅读。有人解释说鲁迅作品太难读,那么古典作品岂不更加难读?试问“经典阅读”又从何谈起呢?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正因其难读且有重要性,才更需要教。

怎样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让阅读成为习惯,对于提高自己的认知和思考不无裨益,不过在这个让人眼花缭乱的信息时代要把握好浅阅读和深阅读的平衡才不至于被阅读淹没。

无论在哪里的人们都在追求着:减肥,做事决不拖延,坠入爱河,读更多的书……

是的,确实如此,一本好书能让你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她能教会你如何超越自己,她会使你如此真切地感觉到书中那些人物,仿佛他们一个个活生生就在你的身边。

如果你确想养成读书的习惯,就会有成千上万种方法帮你养成它。

首先,读一本好书,真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但如果这是一本劣质的书,或是生涩难懂的,你最好还是先跳过它,因为这实在是令人讨厌的工作。定期淘汰那些令人生厌的面孔吧,仅仅把你喜欢的留下来。

习惯的养成首先要有一个端正的态度,更需要的是贵在坚持,习惯成自然。

小编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找时间读书

无论多忙,其实你每天都可以找出小段的时间来读书的,哪怕只是5?10分钟。每天我们都有很多这样的机会,例如:在早餐和中餐的时候,甚至你一个人晚餐的时候也可以。

每一次你无聊的时候,每一次入睡前,每次只要10分钟。这样以来,每天哪怕只有四次,加起来就有40分钟了,多好的开端呀!然而对你而言,这是一个很好的读书习惯。你要做的,是坚持下来。

上哪去都带本书

无论你去哪里,都别忘记带上一本书。

当你准备出门的时候,除了别忘记带上你的钥匙、钱包之外,带上你的书。你和你的书要一块呆在车上,一起去教室,一起去咖啡厅,你上哪书就去哪,除非你确认你真的不想看书了。打发等人和排队的无聊,利用这些时间看看书就是最棒的方法了。

做一个读书的清单

做一个列表,上面是你想读的书的清单。你每天在任何角落都要能看到这份清单:你的日志,你的记事簿,你的个人主页等等。而且,这份清单是动态的,当你从别人那里或者网上看到了一本好书,马上加进去;那本书你已经读过了,就划掉。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读书

在自己家里找个地方,要有一把舒服的椅子(别躺在里面,除非你想睡觉)。在这里你可以成为一只书虫,没有任何打扰。椅子周围要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娱乐设备,没有音乐,没有家人,没有室友,完全只有你自己。没有条件的话,就创造条件。

减少上网和看电视的时间

如果你真想看书,还是别看电视和上网了。虽然对大多数人而言,这真的很难。但是其实,每一分钟看电视和上网的时间,你都可以用来看书的,浪费了多可惜。

做读书笔记

和读书列表清单一样,读书笔记不仅仅记录书名和作者,你读这本书开始和读完的时间。更进一步,是你读书时,所思所想的记录。几个月之后,你再回头翻翻读书笔记的时候,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

逛逛二手书店

二手书店是很多文艺青年都喜欢的地方,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处理掉自己的一大堆旧书,同时还可以拿到想要的二手书。同样的钱,这里可以买到两倍甚至等多的书,虽然买了很多很多书,但并没有花多少钱。同时,挑选别人捐赠的新书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定期地逛二手书店会变成你的习惯的。

没事多逛逛图书馆

比二手书店更划算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当然,你要先做一个每周逛图书馆的计划。

读些有意思的书

找那些真正吸引你的书,会使你一直保持读书的动力。即使这些书不是文学名著,你也同样想读,这是你的目标所在。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之后,你当然可以读更难更有挑战的书。但是现在,还是读读那些更有意思的更吸引你的书吧。

让读书变成一种享受

看书的时候,泡一杯香浓的咖啡或一杯香茗,在你的椅子上放上舒适的坐垫,在晨曦或是落日时间,让读书成为你一天当中最惬意的时光。

在博客里谈谈你的读书

在博客里谈谈你的读书,写一些自己的感悟,也可以尝试自己去写些东西,如果你没有,马上建一个。让你的家人和朋友在博客的留言里给你建议和意见,会促使你达到这个目标。

设立你的读书目标

设立一个自己一年要读多少本书的计划,然后试着完成这个目标。当然,前提是:你把读书当成一种享受,而不是一件强制的又不得不做的烦心事。

大学个人读书计划范文第5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兴趣,就一定能学好。

该学的时候学,该玩的时候玩。

――2007年高考宁夏理科第一名李小龙谈自我和学习。

对自己一定要有信心,高三特别需要自信;要有个完整的学习计划(长期和短期计划);要专心干好每一件事情。

――2007年高考广西文科第一名林丽渊谈学习秘笈。

首先上课要认真听讲,消化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然后在课余做些习题巩固一下。把做错的题目多看几遍,找出错误的原因,反复练习以免下次出错。

――2007年高考甘肃文科第一名魏雪谈学习经验。

我喜欢读书,特别喜欢看人物传记,比如居里夫人传,这些传记对励志很有帮助。

――2007年高考重庆理科第一名陈竞谈兴趣爱好。

从成功里获得自信。从失败里增加自觉。

――Googl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回复《高考落榜后,我的路在哪里?》说:“路不是别人铺好的,而是自己走出来的。一个人必须知道自己的目标和理想,知道自己是否有能力、能否吃苦付出代价去实现这个理想。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专心投入读书,就必须接受目前以及将来的现实。

人生没有目标不行,但是目标太高也不行。不谈远大理想,但要有近期目标,让孩子更多地体验到成功。

――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生会总会主席朱成父母朱晓强、成佩华谈学习目标。(朱成,宁波女孩,哈佛博士生。2006年6月,经过激烈角逐,她高票当选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生会总会主席,成为拥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总统”,是哈佛370年历史上出任该职位的第一位中国籍学生)

当你有利人的想法的时候,你最可能得到利己的结果!

开复博客网成长顾问宋新宇谈做好的理由:“一个员工不计代价地为公司着想,往往带来的是上司的青睐和提拔。这是我个人打工时的经验。相反,当你仅仅想着自己利益的时候,可能得不到利已的结果。例如一个对自己利益斤斤计较的员工通常不会得到上司的青睐和提拔。”

写好文章有三大前提。第一是观察的能力,第二是对人情事理的分析能力,第三是情怀感受。孩子的情感体验、认识事理的能力,都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人不断跟他交流。

――著名作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梁晓声做客新浪“网上大讲堂”,与青少年和家长谈写作方法。

当你占有了一本书,这本书也占有了你。书有高下优劣,而你的生命不可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