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师范生实习日志

师范生实习日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师范生实习日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师范生实习日志

师范生实习日志范文第1篇

一“、理论之应用”取向的教师职前实践教学

教师职前培养中传统的实践教学安排在师范生学完理论知识之后,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着:“基于学校”的实践教学和“基于大学”的实践教学。“基于学校”的实践教学源自欧洲艺徒制度的传统[1],师范生以学校②中的指导教师为“师傅”,自己为“学徒”,且在学校进行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实践。从历史进程来看,英国的“见习生制”和美国的“学徒见习制”可算是早期的典型。“基于大学”的实践教学是师范生在大学③的理论知识学习,同时进行各种模拟实践活动,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由斯坦福大学艾伦(DwrightAllen)及其同事所创立的微格教学。无论是哪一种形式,实践教学都具有“理论之应用”的取向。“理论之应用”取向的实践教学强调普适性的教育理论对于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包含着理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两种立场:一是实践的典型化,即寻求实践的典型化的理论构建;二是理论的实践化,即把教育实践作为科学原理与技术的合理运用。前者标榜对实现特定价值的技术普遍化的追求,它是师范生通过将别人以及自身的经验典型化并概括为“优秀的教育教学”,从而试图将其作为人人共享的技术;后者以阶层秩序的方式把教育科学分为“基础”和“应用”或是“母学问”与“子学问”,它所倡导的是先“理论”后“应用”、“实习”这样一种专业教育计划。[2]前述传统教师职前实践教学的两种形式恰恰包含着这样两种立场。首先,在教师职前培养过程中,由于师范生在学校学习的往往是一些普适性的公共理论,当他们面对学校的具体状况、面对学校指导教师个性化的行为示范时,不免产生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隔阂”。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导致了教育实践中狭隘的经验主义,即师范生在学校的实践中以通过对师傅”教师的观察和模仿学习为主,从而获取具有一般性的教育教学原则。这便是教师职前“实践的典型化”过程。且不说陷于机械性学习状态的观察模仿本身“并不是一种有深度的学习”[3],即便师范生在实践中超越了对“师傅”教师的外在模仿,由于他从“师傅”的经验中思考、归纳出来的是一些意在普遍适用的教育原理和原则,当他试图将这些原理或原则应用于自己具体的教学情境时,理论与实践的“不契合”依然会产生。这种“实践的典型化”过程,把“师傅”教师的“典型的实践”特权化,从而剥夺了师范生实践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最终将师范生的实践推向对一般性教育教学原则的依赖。其次,“基于大学”的教师职前实践教学虽然旨在改善师范生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之间的时空阻隔,但是师范生进行实践的模拟环境是简化了的,它被抽离了真实教育现场的复杂性,师范生在实践过程中无法全面而真实地感受教育现场的各种情况,无法获得各种真实的体验。所以,对于现场的教育教学,一方面师范生会因为缺乏教育实践的阅历而难以领会,另一方面即使他们有所领会,同入职以后的实践也仍有很大的距离。[4]这种缺陷的产生,归根到底还在于其内在的“理论的实践化”立场。在这里,理论作为师范生实践的知识基础,是那些“可以通过标准的途径而直接应用于课堂的东西”[5],它排除了实践情境本身和实践情境的具体性。如若要使这样的理论在实践中有效,便只有抽去实践中复杂的不确定因素而以剩下的确定性因素作为实践情境的全部;“基于大学”的实践教学将师范生原本复杂的实践情境“简化为”具有核心特征的模拟情境,正好符合了这样的理论应用的要求。所以,即使“基于大学”的实践教学使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转化的具体路径缩短了,但是“理论的实践化”这一立场并没有改变。由此看来,包含“基于学校”和“基于大学”两种形式的传统教师职前实践教学,在本质上都是“习惯性地、不假思索地、错误地依赖理论”[6],从而将教师职前阶段的实践教学与理论学元对立起来,不仅使得整个教师职前教育阶段的课程体系陷于科学主义的范式之中,而且使实践教学受技术理性主导并追求客观的、价值中立的课程产品,也就是说,每一学校、每一师范生实践的特殊性被忽视了。所以,师范生在实践过程中难免感到所学理论与实际经验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反差,在这种矛盾中,他们找到的出路有时甚至是使用自己在中小学读书时老师们所常用的教育教学方式[7]。

二“、实践中之理论”取向的教师职前实践教学

“实践中之理论”取向的教师职前实践教学,旨在改变教师职前培养中对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关系的传统立场。在“理论之应用”取向的教师职前实践教学中,理论优先于实践,实践受理论的指导,因而理论是处于实践之“外”的,意味着来自实践外部的审视;而在“实践中之理论”取向的教师职前实践教学中,理论则时刻处于实践之“内”,它在实践活动中内隐地发挥作用,实践主体不再只是被动地为理论所控制,而是参与着“理论”的构建。这种新的立场,有助于教师职前实践教学摆脱传统的科学主义范式,从而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范式下获得新的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样的教师职前实践教学在美英等一些国家的教师职前培养中得到推行,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相似的特征。

(一)变革实践教学的要素构成在“实践中之理论”取向的教师职前实践教学中,以实践过程和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起点,让师范生在一定程度的实践基础上建构理论知识。它强调,虽然实践过程的顺利进行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来支持,但理论知识在其中并不具有核心意义——其对实践过程的作用必须通过实践性知识这一中介。它以实践任务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也要围绕实践过程来选择、组织和学习。它以实践过程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并通过工作样本,包括作品、表现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因此,“实践中之理论”取向的实践教学一般具备以下要素。

1.注重职场经验的分散性获取虽然实践的具体时间长短有别,但是一些进行教师职前教学改革的大学为增加师范生的职场经验,都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增加了师范生在学校实践的时间,以使师范生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教学实际,拉近师范生与未来职场之间的距离。因此,大学便对师范生的实践给予了分散的安排,即师范生在学校实践中获取的经验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的,实践机会也是不连续的,分布在整个职前教育阶段的不同时期。通常,师范生会在职前教育阶段的初期就有机会接触学校的现场教学,从而得到直观的、具体的教学经验,并对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以及职业环境有一个基本了解,从一开始就使师范生的经验获取与理论学习交织在一起。师范生实践机会的分散安排,为师范生进行多样化的实践提供了条件。例如,可以让师范生有机会面向不同年龄段、不同区域的学生进行教学,深刻体会教学对象与教学环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同时,师范生实践机会的分散安排也有助于使师范生的实践经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比如,先是安排他们进行一般性的参观、考察或访谈,再针对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些具体方面进行有目的的、小范围的探究,然后再展开较为全面的学校教育实践。师范生可以在这种渐进的实践过程中使自己不断由职场的“边缘”向“中心”深入发展,并且可以在逐步获取全面经验的过程中发现并聚焦于特定的问题,从而有助于他们在整个实践教学中获得有效的学习。

2.在实践中“嵌入”理论性研讨实践教学的改革项目一般要求师范生在实践过程中定期参与理论性的研讨活动。这些研讨活动有的安排在学校教学现场,有的安排在大学中进行,目的在于让指导教师和师范生一起对在学校教育教学现场观察到、经历到和体验到的事件和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师范生对教育教学有更为深入的理解,解除师范生的困惑。可见,在这里师范生的学习不是事先全部设定好的,而是在利用理论知识的同时寻求构建师范生的实践性知识。因此,这样的安排使整个实践教学过程凸显探究性,师范生不仅要进行个人的反思,还要进行群体性的反思与讨论,即与指导教师和同伴一起展开研讨。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教学就在实践体验与研讨活动的循环中不断螺旋上升,把师范生的实践性学习不断向前推进。这恰如东京学艺大学教师教育课程开发研究中心的岩田康之所认为的:师范生实际接触教育现场的经验是必要的,但即使接触的机会再多,如若没有将现场的课题与大学进行的研究相互联系起来进行观察的话,也是难以形成解决现实教育问题的能力的,因此,教师职前实践教学的组织需要以教育现场的学习及对其的思考为轴心。[8]

3.教学案例、日志、札记的综合运用随着教师职前实践教学取向的转换,一些整合理论与实践的工具,包括日志、札记和案例撰写被纳入实践教学之中。就三者来看,案例撰写与日志、札记密切联系。在案例形成的过程中,反思性的日志、札记以日常的观察记录与分析而成为撰写案例的重要资源。但是,案例撰写与日志、札记又有所不同,一般来讲,案例的关注点常常聚焦于某一特定的方面,比如儿童研究,而且有时案例的内容会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跨度;相比之下,日志与札记所呈现的问题涉及面较广,较多地会针对某一情境中的教育教学事件,而在时空上是没有跨度的。因此,撰写案例能使师范生更加专注于学校中某些方面或某些人和事的持续性观察与思考,从作用上说它与日志和札记不能相互取代。日志、札记和案例撰写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它们作为师范生临场观察后所收集到的各种材料——特定的儿童、学生个体或集体的学习情况、指导教师的实践、师范生自己在教学上的体验等;另一方面,它们作为记录师范生用以反思所观察到的事件的手段,从而形成师范生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因此,日志与札记一般以描述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逐步走向解释、分析与探究。[9]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师范生以叙事的方式将自己的实践性知识揭示出来。

4.强调“档案袋”评价方式在教师职前实践教学中,许多大学都强调使用“档案袋”评价方式。使用“档案袋”方式可以将所有证明师范生实践表现的材料集合到一起,是一种更为综合和整体的评价方法。一般说来,师范生在实践教学中所需构建的档案袋包含来自各方面的材料,如: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计划;学生的作业、测验;课堂或班级活动的照片、录像;师范生的日志与札记、对一堂课的细节描述或分析、对教学活动后果的反思;指导教师的记录、建议;同伴的建议;学生的评价等。强调“档案袋”的评价方式,表明在实践教学中对师范生实践表现的评价不拘泥于指导教师观察后所作的最终结论。“档案袋”的组建,不仅使师范生在对其实践教学的评价中有了自己的声音,而且通过“档案袋”提供的依据可以见证他们自己的经历过程和进步过程,也能促使评价人员在实践教学中等待足够长的时间来理解这些进步。同时,师范生充实“档案袋”的过程与“档案袋”本身同样重要,因为它不仅是强化师范生进行实践反思的一个途径,也是师范生在实践中学习的一种方式。这种注重过程的质性评价方式,在本质上体现了实践教学中对师范生进行成绩评定的发展。

(二)改善实践教学的实施环境教师职前实践教学要素构成的变革,还需要有一定的外在条件加以保障。这主要表现在实践教学实施环境的改善上,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

1.以伙伴合作建立师范生浸润于现场的宏观环境无论是“基于学校”的还是“基于大学”的教师职前实践教学,在其规划与实施中大学都承担着培养教师的主要责任,学校在教师职前培养中的介入,无非是起着“配合”的作用,即提供师范生实践的场所。这导致大学教师常常以专家身份出现,去学校检查师范生在现场的实践情况。这样的关系或许被冠以“合作”之名,但实际上充其量只是一方向另一方寻求帮助的过程,只是一种“互补式”的关系,即大学和学校各自具有独立的、互补的责任,两者之间缺乏进行对话的意图。在这样的关系中师范生较难以深入学校进行实践。因此,实践教学实施环境的改善就在于要建立起一种能使师范生“浸润”于学校现场的环境,它强调大学与学校之间的共生性而非功利性或工具性的关系,取代“互补性”关系的伙伴合作关系,体现“合作”的本质意义,即:(1)合作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过程,合作双方对于合作目标和远景的共识、价值观念的交流与磨合、角色与权利关系的重构等,不但是合作的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合作得以成功的关键特质;(2)合作是平等的和互惠的,合作是为了双方的利益,而且这种利益是同时发生的;(3)合作需要双方的努力和投入。[10]大学—学校伙伴合作关系的建立首先依赖于制度层面的政策驱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卡内基教育和经济论坛的报告《国家为培养21世纪教师做准备》(《ANationalPrepared:Teachersforthe21stCentury》)、霍姆斯小组的报告《明日之教师》(《Tomorrow’sTeachers》)、《明日之学校》(《Tomorrow’sSchool》)和《明日之教育学院》(《Tomorrow’sSchoolofEducation》)均不同程度地论及了这一内容。这一时期,还创造了“专业发展学校(ProfessionalDevelopmentSchools(PDS))”这一谋求大学与学校伙伴合作而实施教师职前实践教学的具体载体。同一时期,英国政府也提出要加大学校在师资培养中的作用,学校要承担教师职前培养的“共同责任”。[11]通过一系列政策的驱动,教师职前教育的责任需由大学与学校共同承担的理念,逐步在制度层面得到推行。改革实践也显示,大学—学校伙伴合作关系的建立还依赖于在文化层面双方成员间“同事性”关系的建立,即双方以尊重对方已有的文化为基础而形成新的共同体。新的共同体文化,不是围绕行政人员的意图和旨趣进行硬造的人为的合作,而是一种基于教师之间自愿、开放、互信和支持的合作文化。[12]大学—学校双方“同事性”关系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师范生以真实的方式持续地获得对学校教育教学生活的具体的、第一手的经验,而且有利于师范生、大学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承担对实践教学工作的规划、实施与评价,包括:(1)大学和学校的指导教师组成合作团队共同对师范生进行指导;(2)师范生、学校指导教师和大学指导教师均可参加在教育现场举行的座谈研讨;(3)大学指导教师可介入师范生和学校指导教师在现场的教学;(4)学校的指导教师也可自由地介入到师范生在大学的学习活动中去。

师范生实习日志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教育实习,知识管理,个人知识管理

 

西部大开发的进程推动教育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出台的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远不能满足西北地区对人才的需求,在现实需求下,2007年国家推出了一项重大的教育改革措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强调“部属师范大学要抓住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良好机遇,围绕培养造就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目标,大力推进教师教育改革,特别要根据基础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要求,精心制订教育培养方案[1]。旨在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服务于落后偏远的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这一划时代的举措为西北地区教育带来了新的生命力,为这些地区的教育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免费师范生需经过必要的教育实习阶段,这对学生是一个宝贵的经验,教育实习在强调培养学生服务偏远地区的同时,强调学生自身教学技能的加强,博客作为一种日趋成熟的网络分享交流工作,最为广泛的被应用于个性化的知识管理。师范类实习生重要的财富——教学经验、教学反思,通过使用blog系统,记录实习思想轨迹,进行知识获取、交流、管理,实现个人知识创新。

一、知识管理与师范类实习生个人知识管理

“知识工作者在工作、任务和责任上,都必须持续创新。”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就是为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2]。

“知识工作者必须自我管理,也必须拥有自主权。”知识管理是建立在个人知识管理之上的,个人知识管理的兴起一是因为信息爆炸给人们带来的信息超载;二是信息饥渴。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现象在现网络时代并行不悖的实际存在。网络中的“YOU”感到到处是信息,真正需要的信息却那么少,那么难找,个人知识管理便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利器。个人知识管理是指为完善个人知识体系,提高个人知识竞争力,运用一系列的工具和技巧,有意识地运用具备搜索、存储和交流等相应功能的知识管理工具,对知识进行获取、存储、共享和创新的综合管理活动。

免费师范生都必须经过教学实习,形式可采用学校组织安排统一分配实习或者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学校,大多数学生都是听从学校统一安排实习,针对这类统一安排的免师(“免费师范生”下同)实习生本文称为师范类实习生,即在教育实习期间的免费师范生既是本文的师范类实习生。师范类实习生的个人知识管理是指免师生在实习期间,有意识地运用搜索、储存和交流等相应的工具,和同伴进行实践知识分享、进行经验反思总结,完善自身实践知识体系,提高个人竞争力和创新性。免费师范生在实习期间

二、师范类实习生教育实习的特点

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方式是安排名师授课,选派高水平教师担任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师范生在校期间到中小学实习半年的制度[1]。在实践环节作为师范类实习生,同职前培训与在职教师不同,是一群具有独特特点的群体。

1.教学的真实可操作性

师范类实习生与教师职前培训不同,师范类实习生面对的是真实的学生对象,有作为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是实际的实战教学。毕业论文,教育实习。是一个作为被人教的学生成长为教别人的教师的过程,这个过程在开始兴许有些新鲜感,当新鲜感褪去,更多的是责任感,对学生,对家长,对学校,也是对自己负责。将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联系学习者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总结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三尺讲台上,努力做到一个好教师的职责。

2.教育新理念的可实践性

免师实习生与在职教师不同,学习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既有创造性,是一群有新鲜与激情的团队,工作后的教师尤其是拥有几十年经验的老教师对于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理念的接受吸收能力较弱,实习生作为刚从学校走出来的教师新生命力,对于扩大队伍,引进教育新思想,优化教学结构起到了一定作用,实习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经自我吸收后转化成课堂中实际可操作的教学活动,将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境学习法,建构主义的思想等无形地贯穿于教学环节中。

三、师范类实习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收集、管理和使用信息的方式,决定了你的输赢。”个人知识管理的现实意义在于,它是个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的基石,从而为个人的能力和今后的事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当今信息社会,师范类实习生作为即将成为教书育人的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教师,合理发掘知识、利用知识、管理知识与评价知识的能力已经成为评价一个教师是否适应当前教育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之一[3],免费师范生在实习期间应以一个正式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毕业论文,教育实习。做到有效、合理的利用信息和资源,其首要前提在于能够构建一个良好的、灵活快捷、能够符合日常工作需要的知识体系和管理体系,以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找到需要的信息资源并加以利用。毕业论文,教育实习。不仅如此,作为一个新世纪培养的一代以后社会的中坚教师力量,身处信息化社会,更应该具有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用来提高自身业务的能力。因此,师范类实习生掌握适当的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势在必行。

其次,师范类实习生个人知识管理是实习知识管理的一个分支,对教育实习生个人知识进行管理有利于促进学校整个实习系统的知识管理。师范类实习生个人知识管理是利用知识管理的先进方法与理念对实习生个人知识的有效管理,实习生的个人知识管理要与实习系统的知识管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可以实现实习生个人和学校实习系统的不断增长和有效管理。

最后,实习生个人知识管理适合实习生终身学习的需要,师范类实习生一定会走向三尺讲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这是实习生终身学习的必要途径。信息社会,知识爆炸,知识的更新速度更快,作为即将成为知识工作者的教师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不断学习。

四、师范类实习生应用blog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策略

Blog系统在具体教学中作为知识管理工具应用策略主要体现在:教学评价、教学辅助、以及作为教学反思工具,促进知识获取、知识共享、实现个人知识创新。

1. 建立全校范围的教育实习Blog系统, 有利于实习生知识获取和知识共享

全校实习生加入blog系统,为实习生建立个人的电子学习档案。实习期间的学习者可即时获取其他实习者的最新动态,个人实习心得,实习老师之间的教学资源,教学心得,教学方法进行分享。实习生还没有完全离开学校的怀抱,具有共同目标和相似情境下的实习者之间能引起更好的共鸣。

现多数开放的blog平台支持Rss技术,知识获取在个人知识管理中处于基础地位,只有做好知识的获取工作才可能进一步利用知识、创造知识。Blog系统通过提供rss信息推送服务,将实习者的最新状态推送到个人信息平台中,实习生利用RSS聚合器,定制自己感兴趣的实习者站点,定时获得关注站点中内容更新的消息。

2. 通过blog系统参与个人知识交流,激荡思维以促进个人知识管理

Blog就是一个个人知识交流系统[4]。利用blog系统进行交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知识的交流。个人知识管理的价值在于知识的共享、利用和知识的创造。毕业论文,教育实习。实习生每个人的知识成为公共资源,得到共享;里面回帖版块,增进了实习者之间的交流和知识碰撞。二是情感的交流。实习者大多身处他乡实习,具有一定的实习孤独感,会想念学校,想念朋友,实习者之间也会有更多的交流欲望,blog系统给全校的实习生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这样的交互式交流,可以使个人的知识得到积累和拓展,消除实习孤独感。

3. 利用Blog系统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实现知识创新和知识管理

知识创新是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环节。这里的知识创新是基于一种狭义的理解,主要是指个人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借助于博客系统这个工具,个人实现知识创新与知识管理。毕业论文,教育实习。毕业论文,教育实习。

实习生利用Blog日志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表感想和故事,反映实习生的教学成长历程[5]。教师将教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与感受记载下来,为自己日后进行研究与分析提供原始资料和教学个案纪录,若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学校教师可通过这个个案为实习者进行在线指导。从整体来看, Blog系统动态地呈现了师范类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知识和情感上的变化,反映了实习生的内心世界,并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学校实习管理者对于实习生的具体实习情况其实是不怎么了解的,通过blog系统,学校的实习管理人员能跟踪实习者的实习动态,这有助于学校更好地了解实习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发展以及实习生头脑中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对于实习生的困难也能给予及时的帮助,也为实习带队教师给师范类实习生的最终评价给一个形成性依据,同时也是实习生通过自我挖掘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

四、 结语

免费师范生作为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措施,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免费师范生,这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代名词,我们在广泛研究其现状、政策、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免费师范生实习期间的个人知识管理,关注免师自身的发展。此外,免费师范生实习期间在blog系统中留下的宝贵材料,为下一次的免师措施和形式提供意见和建议,也是实习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2007(5).

[2]甘永成,祝智庭.信息化教育中的知识管理.电化教育研究[J],2002,(7):7-9.

[3]易连云,兰英.免费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探讨.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7,(11):16-19.

[4]曾红,张树人.Blog与知识管理.情报科学[J],2006,(24):251-254.

[5]甘永成.e-Learning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中国电化教育[J],2003,(6):20-24.

师范生实习日志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文科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把握教材教法、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组织调控教学活动、实施有效教学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方面。①即将转型为正式教师之际,文科师范生普遍表现为具备基本教育理论知识,而教学实践能力弱的特点,难以尽快有效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要求,是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加强文科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己成为当务之急。

一、影响高校文科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因素分析

1、高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是影响文科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决定因素。

在基础教育改革迅速进行的形势下,高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所培养的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仍然落后于基础教育改革对未来教师的要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以下因素制约着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1)高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目前高校文科专业专业存在,重基础教学、重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不能有效地优化实践课程体系,缺乏具有层次性、渐进性、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内容,没有根据文科专业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编写实验大纲,实验教材或者其他指导实践教学的资料。

(2)高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系统性。部分高校文科专业教师各自为战,为了应付差事,在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上多次重复采用,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无法衔接起来,无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但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在某种程度上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3)高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管理质量薄弱。在实践教学资源方面,文科专业除各门课程实践课堂课时少外,教学实践课程教学场所大都局限在校内模拟实践教室,缺乏校外真实实践场所;在实践教学管理体制方面,不仅缺乏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缺乏,而且实践教学没有实施的科学依据、具体内容、考核评价标准和规范要求,实践教学无从入手。

2、高校教师是影响文科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直接因素。

(1)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思想观念使许多文科专业教师忽视了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对实践教学内容往往缺乏充分论证和周密安排,不重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联系,有的甚至以搞一两次活动代替实践教学。部分文科专业教师拼命花大量功夫在课堂讲授上,忽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教师满堂灌,实践课有名无实。

(2)部分文科专业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或自身实践教学能力、动手能力较弱,使实践教学的形式往往以学生社团、兴趣小组、社会实践小分队所代替,实践教学成了少部分人的事,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实践教学。

(3)从事实践教学方面的教师较少,质量较低。长期以来,高校文科专业一直将实践教学人员当作“教辅”编制而不予重视,在将科研和教学作为主要力量的高校,使得很多教师将工作重心转向了理论教学和科研,实践教学缺乏专人管理。

3、文科师范生专业发展意识影响着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高低。

对师范生而言,其专业意识更多体现在他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即他们是否能够意识到自己“不仅是专业发展的对象,更是自己专业发展的主人,要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②在很多时候,文科师范生模糊的专业定位、薄弱的专业发展意识严重限制了他们专业发展的动力,由此影响到其作为未来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使命,削弱了他们在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主观能动性,导致部分师范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对学校和教师安排的实践活动应付了事,缺乏实际的锻炼和操作,更没有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反思,其教学实践能力的形成无从谈起。

二、提高文科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策略

文科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既不可能通过简单的活动组合而得以实现,也不可能通过短期的教学实训一蹴而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高校文科专业需要进行实践教学改革

(1)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高校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构建科学合理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使文科专业实践教学成为一个要求明确、专业特点突出、针对性强的科学体系。可以通过构建“分类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大纲、评价体系,将高校文科现有课程进行科学分类,每个类别规定不同的实践教学课时进行教学管理。实践教学体系要以明确、务实的培养目标为基础,以切合准教师实际发展需要的课程和活动体系作为保证,以健全的实习基地建设为保障,发挥各方智慧,为确立更加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奠定基础。

(2)加强高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系统性。通过指导教师在对文科师范生教学设计有效示范基础上给予指导并逐步使实践教学规范化,开展以内省为取向的实践技能训练评价,针对教学训练中的问题与师范生展开对话,探寻他们挖掘及设计教学的思路,启发他们自主发现问题,并共同协商改进的办法和措施,使师范生在对问题不断修正过程中获得顿悟和提高。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管理与指导,将使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富目的性、系统性和层次性。

(3)提高高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管理质量。通过创建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等活动加强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除此之外,还应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使实践教学成绩的评估应力求全方位、客观、准确,管理过程既要长期宏观计划,又要具体安排。文科各专业应整体把握实践教学的比例、内容,制定教学目标,督促检查各阶段的实践教学成绩考核,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2、提高高校文科专业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1)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文科专业教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认同性。

只有高校文科专业教师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从教育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才能切实改革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应用型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强化实践教学,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教育理念。③为此,学校应加强引导,组织教师学习讨论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方案。使教师首先在思想上更新观念,提高教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认同度,认识到教师自身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要性,能主动更新知识结构,强化实践能力的锻炼,善于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有机结合,并有效转化为实际教育教学能力。

(2)提高文科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一方面改革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要大幅度减少教师课堂理论课的教授时数,大幅度增加接近实战的各种模拟训练,增加专业实习和课程实习。只有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实练环境中,才能获得真正的感悟;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把素质好又有培养前途且乐于献身高等教育的青年教师,优先送到实训基地或企业实践锻炼,使其在学识和实践方面有所提高。通过有针对性地培养训练,提高教师实践教学的水平。

(3)加强师范院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高校在引进教师时,尽可能将那些既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项目实践能力,集理论、实践和项目经验于一体的综合型人才吸收到教学队伍中;也可选用中小学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并且有较高研究水平的教师来担任师范院校的教师,另一方面积极为实践教学的教师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改善和提高实践教学教师的待遇,使实践教学教师的岗位成为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岗位,量化实践教学教师业务考核指标并与待遇挂钩,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实践教学队伍。

3、切实加强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激发文科师范生的专业发展意识。

一方面,高校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师范生观摩大量的高水平的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教学实践技能训练。同时,在校内组织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学实践活动和竞赛,如说课比赛、课堂教学比武、演讲、朗诵等比赛活动,使更多的学生踊跃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

另一方面,教师教育工作者也要意识到,单纯依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递并不能有效实现文科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认同,只有激发其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才会调动文科师范生自主发展教学实践能力的内在动力。④为此,高校教师可在如下方面对文科师范生专业意识的形成做出努力:其一,对文科师范生的专业发展抱有较高预期,较高预期会促使文科师范生学习具有目标感,并在不断进步中坚定对所从事专业的信念;其二,将理论教学与文科师范生的自我反思相结合,可以在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实行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模式,通过反思自我,总结思考,写教学日志,与学生或同事进行交流对话来探讨自己的优缺点等方式来进行。二者的结合将使文科师范生对所从事专业产生明确的定位,并就如何实现该目标做出具体的规划;其三,开展高效的有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实习机制、增加教育实习时数、开展教学技能训练、有助于文科师范生对自己在实践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不断进行肯定和接纳,使他们在感受到自我价值存在的同时,树立积极的专业自我。

参考文献:

①程成,雷体南,周春阳.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与对策的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2)

②王先荣,高向东.师范生反思性专业发展模式探析[J].江苏高教,2010,(4)

师范生实习日志范文第4篇

【关键词】非师范生;分散实习;质量监控

一、高校分散实习存在问题

毕业实习是学生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毕业生将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一次锻炼。是以培养、训练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与社会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检验学生全方位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现阶段,非师范专业实习面临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层面:实习地点分散,实习管理难以到位

学校实习经费有限,实习基地建设难、数量少,无法满足实习要求。非师范生只能任意联系实习单位,对实习单位规模、管理水平等等内容知之甚少,学生实习地点太过分散,学院不能对实习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使得实习成为“放羊”。

(二)学院层面

很多学院实习经费有限,尽管学生数在逐年增加,学院在优秀实习指导老师人才培养方面缺少支持,缺少责任心强、专业技术好、专业水平高、行业实践操作水平高的“双师型”教师,致使实习期间的指导和管理力度不够,直接影响学生实习积极性。

(三)学生个人层面

学生对实习重要性认识不够,不知实习是理论作用于实践的重要环节,把实习当做应付学院检查的任务,不停更换实习单位,不认真实习,让实习成为“走过场”,导致很多学生实习效果不理想。

因此,对高校分散实习模式进行改革,提高毕业实习质量,势在必行。

二、高校分散实习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高校分散实习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分散实习前期改革

实习前期改革,主要指实习策划阶段改革。这部分内容主要体现在:如何制定科学、合理、完善的实习实施指标体系,和实习指导老师配置以及实习单位遴选三方面内容。

1.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实施指标体系的改革。原有的非师范专业分散实习缺少实习实施指标体系。而这个体系是开展相关实习工作的行为准则,是实习工作的方向标。只有把实习任务及要求落实到位,才能有效地对实习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与监控。新指标的建立不仅要涉及到:对实习的重视程度、实纲的指定、实习日历、实习调查报告等关于文字性方面的要求。也要涵盖:实习单位的选择、实习单位办公室管理、具体实习实施项目标准,如办公室公文处理、会议接待、活动策划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只有制定了科学、合理、完善的新实施指标体系,才能深入对实习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才能对实习过程的真实性、自主性、开创性进行甄别,从而实习工作向健康、有效方面发展。

2.实习指导老师的配备。关于实习指导老师配备方面,我校原有做法是:先由老师自愿报名,后由学院分配指导任务。在某些学期,实习人数众多,缺少实习指导老师。在老师眼中,指导任务成了增加工作量方式,指导实习积极性严重削弱。有些老师并没有任何指导经验,指导任务被学院“强压”下来,指导成为被动。因此,在严格管理、加强对实习生监控的同时,还要改革实习指导老师配备。要克服一切困难,配备责任心强、专业技术好、专业水平高、行业实践操作水平高的“双师型”教师。使各位指导老师在指导实习过程中,能充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掌握的实践经验,最大程度实现实习指导过程的效率化,从而提高实习质量。

3.实习单位的遴选。现阶段的主要情况是:优秀实习基地少,不能满足需要。学生只能依靠个人社会关系联系实习单位。实习单位内部水平参差不齐,实习过程无法监控。因此,实习单位遴选工作势在必行。随意选择实习单位,早就不能满足实习需要。选择具有科学管理经验、先进管理队伍、优秀团队效益、良好行业信誉的实习单位才值得推广。优秀实习单位,才可能培养出优秀实习生,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应加大对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和经费投入,将更多优秀企事业单位纳入实习基地建设中来。以建设促发展,以发展育人才,实现互惠互利的良好合作机制。

(二)分散实习中期改革

分散实习中期改革的重点在于实习质量监控水平的提高。实习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监控,是提高实习质量的重中之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革实习管理手册,量化实习指导标准和实施项目。现有非师范实习管理手册已使用多年,内容设置为:实习计划、实习日志、实结等。在反馈实习过程、检验实习效果方面作用实在有限。新手册可以增加以下几方面内容,有利于检验学生实习效果:如实习成果展示、实习信息收集整理、实习调查报告等等方面,尽可能设置多的实习项目让学生进行填写,需要填写的内容越多,学生造假的可能性越小,越能全方位的监控和检验实习质量。

2.改革实习时间,保证实习效果。我校现在的实习时间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从第三周到第十三周,大约七十天。而我校的教学时间为十八周。这就意味着,学生在校完成两周学习后,外出实习十周,而后又返校学习五周。这样安排,对学院教学内容设置、学生各项工作开展和安全管理等方面都带来诸多问题。学生外出实习,教师必须停课,课程教学刚刚进行两周就戛然而止,使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待学生第十三周返校,又因有些实习单位以各种借口“不放人”,要求学生继续实习甚至承诺安排就业,留住了学生。在这样的“诱惑”之下,返校人数有限,学院无法有效监管,面临诸如课程教学无法进行,毕业论文无法开展,特别是学生人身安全存在隐患等问题。与此同时,这种“卡在半截”式的实习时间安排,导致很多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岗位设置受到限制。因为实习生往往是刚刚“上路”又要“下车”,所以单位不愿意为其安排相对重要的工作,而是随意安排一下事务性工作。学生学不到东西,直接影响学生兴趣和实习效果。为了使毕业生得到充分锻炼,可以尝试将实习时间安排在第十周开始进行,可以与寒假相对接。这样一方面使实习时间拉长,学生有足够时间学习新东西;另一方面单位也因有相对充足的时间来安排合适岗位让学生锻炼,将有利于提高实习质量。

3.改革分散实习管理平台,对实习全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很多学校因实习经费限制,没有条件建立更多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导致学生实习过于分散,学校指导老师无法深入下到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检查,我校也是如此。因此,非师范生实习管理平台难以建立,全靠学生“自觉”。要解决这方面问题,应做到:

首先,加大实习经费投入。一方面要继续建立更多实习基地以供安排非师范生实习。另一方面,还要为本校实习指导老师提供更多进入实习单位检查和了解情况的机会,以便于督促学生开展实习工作。其次,利用飞信、QQ、微信等现代化联络方式对实习过程化管理,如让学生利用微信平台,将每天实习工作整理和记录下来,并及时对外。可以使学院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学生实习状况,从而起到一定监督作用。

(三)分散实习后期改革

分散实习后期改革主要涉及到:实习评价方式的改革。我校关于实习成绩评定法则是,上交实习管理手册即可获得实习成绩。如果还需申报校级优秀实习生则需上交实习成果展示材料,如实习期间发表的作品、制作节目的光盘、项目的策划书等等。因此,只有申报校级优秀实习生的学生展示了自己实习效果。大部分学生是随波逐流、随意应付。要对总结阶段的实习质量监控工作进行改革,可以做到:

首先,关于学生实习成绩评定的改革。可以让学生以答辩形式参与实习成绩评定会,接受学院关于实习项目设计与执行、实习方法与手段运用、实践技能锻炼情况等方面的提问,并联系实习单位对其的评价综合评定学生实习成绩,这样才能较公平公正的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实习。

其次,对本校指导老师进行考核,考核项目有指导态度、指导方式方法、指导效果等等。对优秀实习指导老师,进行全校通报表扬,甚至可以以在评定职称等方面加分的形式,来鼓励老师积极参与实习、认真指导实习。对指导老师不合格的情况,重点分析问题原因,提供进一步修改措施,以此提高学校老师指导非师范实习的严肃性。

最好,应积极开展优秀实习生的实习经验推广活动。以报告会形式向各兄弟院系推广实习经验,通过各种方式多角度展示实习成果,营造良好实习氛围。为下一届学生提供借鉴指明方向。

三、结语

非师范生实习面临的所有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实习经费问题。经费缺乏,实习基地难以建立,导致学生只能以分散形式完成实习,由分散实习而衍生的问题接踵而来。高校应花大力气解决经费短缺问题。首先,将一部分经费用于优秀实习基地建设,以经费促发展,以发展带动建设,以建设培养人才,实现校企双赢。其次,将经费用于双师型教师培养,提高指导教师指导水平。加强对优秀指导教师的培训力度,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专业技能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及时了解专业最新信息,增加知识储备,都有利于提高实习指导水平。最后,增加经费投入,加大指导老师巡查和指导力度,密切与实习单位联系,让指导老师积极参与实习全过程,为进一步合作打下基础。

师范生实习日志范文第5篇

在工作方面:对于刚上讲台的一名实习教师,对教学的方法、教学经验都无从下手,连最基本的备课都不知道从何而备,也不知道备课的基本环节与步骤。学校给我安排的三、四、五、六年级哈班和汉班的体育工作,学校的篮球队兴趣小组和一年级的心理健康,对我来说也是一次考验与挑战,没有压力无存动力。在指导老师金老师刚进校主要给我介绍了教育实习的工作计划,在思想上要我重视起来,熟悉我校的环境、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体育工作及班级的教学情况、教学进度、教学计划等工作做详细的了解,为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在实际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老师让我从如何备课,如何钻研教材、如何了解学生、如何上课、如何板书等各个教学环节都进行认真指导交流,为我一学期的教育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石。我利用课余时间学校老师密切联系、交流,请教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听课、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活动,认真记录教学日志和教学任务。

在知识方面:支教实习中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也深深体会到教学的深刻内涵,作为教师要深刻钻研教材以外,还要了解其他学科的业务知识,作为体育教师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运动技能的提高外,还要科学文化知识,丰富教育和心灵里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知识相互渗、相互融合,在实习中,只懂自己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这一点在实习中体会很深,作为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师基本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相应的运动技能技巧,熟悉本学科的教学方法和研究方法,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相关科学知识,在支教实习中发现自己专业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很欠缺,虽然学的专业课确实不少,但要离实际工作要求还远远不够。不但自己涉及的知识比较窄,而且学习的深度也不够,掌握的知识点不够扎实、细致。

在实践方面:虽然在实习过程中学会了不少东西,但距熟练操作还相差甚远。更何况在实践教学中遇到的情况只是实际中很微小的部分,通过支教实习,深有感触,以后一定要加强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专业技能,还要坚持不懈的加强理论知识深造学习,并且深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教师素质方面:我也领悟最多的是在职业道德教师素质方面。师者,传授解惑也,“教书育人”决定了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还要对学生思想品德、道德、心理的教育。教师素质道德的核心内容是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对基本动如何认识能力、学习能力、交往能力、自控能力和创造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从事教师职业所特有的从教能力,如课堂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整合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随机应变能力、通过支教实习,我在大学的课本上学到理论与实践相差甚远,经过一学期支教实习锻炼,对教师的素质基本有所了解。 

在生活方面:在生活上学校领导、其他教师、指导老师及后勤蔡主任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远离家乡异地的我们消除孤独感、寂寞感,能够给我们创造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我们兄弟姐妹吃住无忧。在课余时间高强老师、阿斯哈尔老师、指导金老师、余凯老师、买买提老师、巴合到列提老师、赵双伟老师我们在课间篮球交流,有时一个小的犯规会辩论好几分钟,时而引来操场上的欢天笑语,各位老师额头上汗水直流,看到心情激动、高兴快乐的回到办公室工作。还有李万华老师、余凯老师、张文强老师提上三泉老窖增添了我们的夜生活,各位老师的课余生活给我们传授了怎样与人交往、沟通,在社会中怎样与人相处、人际交往,实习支教值得虚心学习。

作为师范生教育实习是必修课程,教育实习既是对师范生学习和专业技能上多项综合考验训练,是在心理上、思想、能力、知识及生活等各种因素的全面考察与提高。经过一学期支教实习,感觉到自己的包袱沉重了许多,以前的不知变为已知、极少变为很多、有浅?渖睢⑸?璞涫炝罚???约旱男樾那虢萄?埃?褂兄傅祭鲜?鹄鲜Φ娜险嬷傅及镏??芯踝约赫?蛞晃缓细竦慕逃?ぷ髯怕??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