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演讲培训材料

演讲培训材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演讲培训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演讲培训材料

演讲培训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交际模式;公众演讲;口译;即席演讲;即兴演讲;元语言;目的语;语言习得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6)02-0046-04

口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其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同。鉴于演讲和口译在当今社会对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笔者通过对演讲和口译交际模式特点的对比分析,旨在为提高演讲能力和培养合格口译人才提供理论依据,并旨在演讲艺术和口译教学方面有所突破,从而探讨出一套培养外语专业精英人才的方法。

一、公众演讲和口译的交际模式

演讲,又称讲演、演说。它是一种言语表达的交际活动,是一种借助口头来传播信息、交流情感的现实性很强的社会交际活动。演讲的信息交流模式往往被视为解释演讲过程的有效手段。从Aristotle到Shannon和Weaver(1949)较早提出的交流模式到O′Hair,Stewart和Rubenstein(2011)、Beebe and Beebe(2012)提出的人际交流模式得出,信息源泉、媒介、接收者、噪音、语境和反馈是交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根据Lucas(2001)公众演讲交互模式:演讲者对已知信息编码(encode)通过媒介渠道将信息传递给听众,听众对听到的信息进行解码(decode),再将所理解的信息通过媒介反馈给讲话者,在整个过程中,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单向的,演讲者只是信息的传送者(sender),而听者则扮演着信息接收者的角色(receiver),所传递的信息在两者之间有着共享意义。在信息传递中,演讲者需要具备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另外,受外界因素干扰,演讲者在台上会出现紧张忘词等现象,此时要迅速做出反应并尽快弥补缺失,以确保演讲的流畅性和完整性。在整个过程中,演讲者要达到控制紧张情绪、适应不同的听众、流畅地表达思想,需要长久的专业训练和自身的努力来达到(Osborn,Osborn和Osborn,1997)。

从演讲的分类来讲,演讲主要分为定题演讲和不定题演讲。定题演讲主题鲜明、目的明确、针对性较强;不定题演讲又分为即席演讲(impromptu speech)和即兴演讲(extemporaneous speech),均要求演讲者根据主题快速组合信息,并用严密的逻辑进行演讲。在演讲专业领域里面,即席演讲并不等于即兴演讲。从命题范围来讲,即席演讲的话题更具广泛性,它可以包括影视佳片、名人名言、谚语俚语等等;而即兴演讲是以目前国内外发生的时事热点问题为主,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在准备和演讲的时间上,两者也存在很大差异。即席演讲者拿到演讲话题后一般有两到三分钟的准备时间,然后用五到六分钟的时间演讲;即兴演讲相比即席演讲,它允许演讲者有更多的准备时间,一般为三十分钟,在此时间范围内,演讲者需具备快速查询文献的能力,然后用八到十分钟的时间陈述其演讲内容。在演讲过程中,两者都可以携带笔记或卡片进行演讲。此外,即席演讲中,演讲者只需对命题相关的已知信息进行有逻辑性地重新组合;而即兴演讲者可以借助大量的逻辑证明作为辅助,直接深入地对演讲话题进行论述。由于研究设计中的课时限制,笔者采用的演讲模式为即席演讲。

与演讲不同,口译是一种将感知和理解的信息快速准确解码,并用目的语表达出来的交际行为,是当今社会跨文化交际的一种方式。Nida(1976)曾指出文本的翻译给译者提供了大量的时间理解和修正译文,并且可以获取译文的反馈意见。但是,在交替传译或者同声传译中,由于任务具有及时性和瞬间性的特点,译者不可能有大量时间理解和更正语误。Gile(1997)口译模式是基于认知语言学基础产生的,它包括三个阶段,即解码―记忆―编码。从Gile模式可以推断出来,口译的第一阶段,即听力理解阶段可以分为听音、记忆、笔记和协作,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译者对所听到的信息进行解码。第二阶段是对解码的信息重新编码的过程,即信息重组,它包括信息回忆、阅读笔记和用目的语产出信息。Gile口译模式的本质在于传递意义,译员的注意力分配、笔记能力和语言产出能力尤为重要。译员在交际过程中,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传送者,且传递模式是双向和同步的。除此之外,译者还充当了演讲者和听者之间协调者的媒介作用。由此可见,口译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译员用目的语再现原语信息时,包含对理解的信息用译语重新组合和表达,即译语的组织架构和有声语言产出。此环节相当于译员发表了一次公众演讲。译员的语言基本素质、语言组织技能和抗紧张情绪等公众演讲技能对口译的产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Lucas(2001)的公众演讲交际模式和Gile(1997)的口译交际过程模式发现,两者在英语语言能力、演讲技能、批判性思维、抗压力能力、笔记依赖程度、信息组织和表达能力等方面存在许多相似点。笔者将从演讲艺术的角度探讨其对译员口译表达能力的影响,并检测演讲培训能否对口译产出阶段的能力有所提升,以期寻求演讲和口译各自特色的前提下追求最大化效益。

二、研究方法

参加实验的35名受众者为口译短期培训班的成员,培训时间为两个月,培训目的是考取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二级口译资格证书(CATTIⅡ)。口译培训者均为中高级语言学习者,23人获得大学英语六级证书、12人获得英语专业八级证书;其中女性31人、男性4人;所有口译受训者均参加为期八周的演讲课程。由于此前未进行过大量的公共演说技巧培训,因此在培训之前只有很少的受训者可以进行4~6分钟的即席演讲。

在演讲培训开始前和培训结束后,口译培训成员分别回答了一份关于演讲技巧自我评估的五点量表的问卷调查。问卷中1代表此项能力非常低,5代表此项能力非常强。根据文献回顾所得出的结论,演讲技巧自我评估的问卷调查内容包含以下十项能力: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公众演讲技能、即席演讲技能、批判性思维能力、演讲焦虑程度、减少依赖笔记程度、演讲中劝说技巧、组织信息能力和表达能力。

为给准译员提供更多的即席演讲练习机会,避免其过度依赖笔记并缓解焦虑情绪,训练设计主要参考以下几个因素:口译培训大纲、课程时间、培训者的课堂参与程度、内容的输入和输出、以及演讲的准备、练习、演示和评估(Lucas,2008)。口译培训的整个过程中,演讲课程安排每周三节课,每节课一百二十分钟。培训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主题呈现,主题的选择原则上略高于口译培训者的整体知识水平,以便在规定时间内挑战自己的思维反应敏捷度和在焦虑状态下的抗压能力。主题材料的选择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避免演讲中陈词滥调的原则。培训中后期材料的内容选择要基于培训前期的话题,其难易程度略高于前期材料的难度,这样有助于口译培训者锻炼其理解力,并在原语言知识基础上建构新观点。呈现方式因主题和材料不同而异,主要以录像和短文的形式来呈现。在此过程中,受训者可以通过做笔记或者提问等方式来提高对某个具体话题的理解。第二环节是针对相关话题的提示进行3~5分钟的即席演讲,准备时间为10分钟。即席演讲结束后,其他学生对所听到的演讲进行1分钟批判性总结。即席演讲和批判总结用随机点名的方式进行,这种形式有助于给准译员提供一个演讲练习的真实场景,从而可以锻炼其临场发挥能力和抗压能力。第三环节是根据内容、表达、组织三方面评价演讲内容。内容主要指论证例子与主题的相关性和对已知信息的应用能力;表达主要评估演讲者是否具备清晰的发音、流利的语言表达、适当的目光交流、合适的体态语和讲话的信念等;组织结构主要指演讲是否包含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每部分的主题句和支撑句以及各部分之间是否具有统一性、连贯性和逻辑性。

笔者认为,口译的产出阶段和演讲的过程存在许多相似性,译员的演讲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口译的质量。因此,笔者提出的假设为,经过演讲培训,口译员在英语语言综合能力、批判性思维、组织信息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有助于学习口译技能并提高口译质量。

三、研究结果和讨论

研究结果证实了研究方法中提出的命题假设,口译培训者的演讲能力和其他九项能力成正比。从图1可以看出,虽然问卷调查中各项标准差存在一些差异,但是被调查对象对问卷调查中大部分项目的汇报数字表明各项指数的平均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培训和练习,口译学习者在演讲时的焦虑程度有了明显下降。培训前焦虑程度的平均值为(M=2.91,SD=1.326),培训后为(M=1.98,SD=1.706),平均值差为-0.93。数据表明,经过两个月的演讲练习,培训者在演讲时应对焦虑心理的能力有所提升。他们试图寻找各种减压策略使自己在演讲过程中能够灵活应对可能由自身心理原因和外界干扰因素所产生的紧张情绪,此过程和口译中译员需要应对随之而来大量信息的压力是一致的。口译中,译员不仅要听辨讲话者传递的大量信息,而且还要快速准确地把所理解的信息用目的语演讲出来。因此,演讲时焦虑情绪的减弱有助于提高译员的自信心,从而减轻口译过程中译员的压力。

从柱状图标中可以看出培训者的演讲技能明显有所提升,平均值分别为培训前(M=2.74,SD=1.407)和培训后(M=3.49,SD=1.002),平均值差为+0.75。经过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手势语、演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程度等方面都有所提升。但是即席演讲能力的提升并非明显,培训前后的平均值分别为:培训前(M=2.35,SD=1.543)和培训后(M=2.48,SD=1.492),平均值差仅为+0.13,差异不显著。究其原因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演讲水平和临场应变能力,演讲话题的设置略高于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话题的难度系数可能增加了学生在即席演讲时的压力,有限的脑容量全部用来记忆或保持新信息并寻找富含逻辑的话语来表达演讲内容。因此,短期培训很难看到即席演讲水平的显著提高。相反,自我评估结果反映了两个月的集训对演讲技能的提升起到了一定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即席演讲对演讲者的反应能力、专业词汇量、知识面、逻辑性等方面的要求略高于已备演讲,在短时期内很难达到质的提升。由于在文献回顾部分讨论了演讲和口译产出阶段的相似之处,所以演讲技能的提升有助于提高译员在口译产出阶段的表达能力。

从演讲技巧自我评估的问卷调查结果看出,参加口译培训者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普遍得以提升,从培训前的平均值(M=3.19,SD=1.154)上升到培训后的平均值(M=3.34,SD=1.082),平均值差为+0.15。平均值的上升幅度并不显著的原因可以理解为,参训人员的英语语言水平已经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均已考取大学英语六级或英语专业八级,是中高级语言学习者,因此经过短期培训很难看到语言水平的显著提高。另外一种解释为,中高级语言学习者在口译学习过程中,更倾向于巩固并加强已获取的语言知识,而不是一味地习得新的语言知识(Lim,2001)。相反,英语语言初级或者中级水平的学习者,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其语言能力可以有明显提高,因为语言知识的欠缺导致陈述性知识的习得比程序性知识的习得更易获得,但实际上,程序性知识的习得对学生的元语言和元认知培养更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对最小分值的检测发现,问卷调查在此项得分的最低分值为1,说明了此类培训者在语言技能方面的不熟练或者不自信,并不适合担任口译职业,只有那些已经熟练掌握原语和目的语或者具备相当高的双语或多语种能力的语言学习者,才适合于从事口译行业。

问卷调查结果中,减少对笔记的依赖程度有所提高,平均值从之前的(M=2.45,SD=1.501)提高到(M=3.21,SD=1.149),平均值差为+0.76。数据充分表明,演讲中使用笔记的程度逐步减少,也就是说,大脑记忆信息的容量即工作储存器在逐步增大,相应地,第二语言产出信息的能力也会随之增强。所以,演讲训练中教师要培训学生减少对笔记的依赖程度,用脑记完成演讲内容的逻辑构架和新旧信息的记忆和组合,从而锻炼并增强口译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记忆能力,即短时记忆能力。脱离笔记的演讲练习可以促进学生在口译中尽量不依赖笔记,而主要依靠脑记来达到充分理解话语信息和讲话者含意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信息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十项能力中的提升较为明显,平均值由培训前的(M=2.50,SD=1.489)和(M=2.44,SD=1.510)提高到培训后的(M=3.23,SD=1.141)和(M=3.21,SD=1.149),平均值差分别为+0.73、+0.77。演讲训练要求学生把准备阶段搜集到的所有信息分类汇总,储存在大脑里,然后用英语有逻辑性的表达出来;而点评训练则要求学生用批判性思维过滤所听到的信息,获取与自己思想不一致的内容并提出论点进行说服性演讲。由于前者训练时间较长,因此与演讲相关的信息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较为明显。相反,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劝说能力的提升相对薄弱,其平均值差仅为+0.14和+0.06。事实上,译员在口译时的信息重组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口译的成败和口译质量的高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反,批判性思维和劝说能力在口译过程中起微乎其微的作用,因为口译是用目的语将原语重新表达的过程,它不需要译员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原语并加入自己的观点,也不需要说服听众,让听众相信或者批判演讲内容。

四、结语

合格译员都是经过严格培训的公众演说家。研究结果表明,演讲艺术的培训有助于提升译员的口译表达能力;口译是演讲艺术的升华,它是一种再创新行为。口译学习者应清楚地认识到即席演讲对提高口译能力的作用,以及在口译中如何正确恰当地使用演讲策略。因此在口译教学中培养译员的公众演讲技能,可以有效全面地提升其口译的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Beebe S. A., Beebe S. J.. Public Speaking Handbook[M]. New Jersey:Pearson Higher Education Press,2012.

[2]Gile D..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as a Cognitive Management Problem [J]. Applied Psychology,1997,(3).

[3]Lim H.. Teaching Interpretation and Translation [J]. Conference Interpretation and Translation,2001,(3).

[4]Lucas S. E..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7th Edition)[M]. OHIO:McGraw-Hill Education,2001.

[5]Lucas S. E..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10th Edition)[M]. OHIO:McGraw-Hill Education,2008.

[6]Nida E. A.. A Framework for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J]. Translation:Applications and research,1976,(6).

演讲培训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口语教学;口语培训;自主学习

我国大部分地区高中英语口语的训练程度不够,教师和学生对于英语口语重要性的认识还不足,因此,造成许多学生哑巴英语的状态。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以后,书中增添了更多新的学习任务。例如,presentation,演讲,交际用语如购物、旅游等等,这些任务旨在提高学生口语能力,锻炼用英语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面临教师眼前的重要问题是如何实施高中英语口语教学,怎样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交际能力。

一、充分利用教材,从中提炼出适合学生口语学习的素材

新教材的每单元的第一部分都是Warming up,这部分作为小单元重要学习内容以前的热身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联想,自由讨论新知识,多数的热身活动没有问题,教师可以适当根据内容进行引导和启发,其中,预习也是重要的内容。

二、多让学生开口讲英语

新课程标准中开设了Speaking部分,Speaking部分为了给学生更多的锻炼英语口语的机会,尤其是高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要给班级每个学生锻炼口语的能力,每个单元的Speaking部分至少要留出10~15分钟的锻炼时间,并且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设置各种适合口语锻炼的情景。

新教材在每单元的Speaking部分提供了各种形式的口语任务,很多的语言素材以及语言项目中,教师能结合要求布置口语任务,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语言素材和任务要求,进行小组讨论以及评论发表等等。例如,高一上第三单元有关旅行的任务课题,可以根据旅行设置情景,让学生分别扮演导游和客人等,甚至有些同学可以扮演自然或者人文景色,寓教于乐,这样学生在无拘束的自然的环境里很容易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模仿法开启学生口语学习的大门

模仿法让学生跟着录音或者广播、原声电影等练习口语的重要方法,让学生反复跟着读,在模仿中领悟英语语言魅力,模仿其中的语音和语调,提高自己说英语的熟练程度,培养英语的语感,其中要把重点放在对语音、语调和语速的把握上,初步入门建议听一些如《小美人鱼》以及各种动画以及原声电影,适合学生磨音。

四、让学生将文中的内容复述下来也是锻炼口语的好办法

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通过听广播、看英文电影还要对所听的材料进行复述,教师所选取的材料一定是适合学生年龄段的,并且适合他们学习水平的,并且选择的内容要生动,词汇量也要适中,最开始可以让学生复述教科书里的内容,等到复述到一定数量以后。可以选择课外读本作为复述的样本,例如,电视和电影录音、影片欣赏等等。

五、课前准备话题或者演讲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每周选择一节英语课,在课前填充上演讲或者话题的自由讨论以及自由辩论赛,但是要控制在一定时间内,例如,20分钟的辩论赛,每个人每周3分钟的演讲,其中辩论赛和演讲在初始阶段可以带稿演讲和辩论,但是在一段时间的培训以后,要让学生脱稿演讲。教师要让学生敢说英语、会说英语并且爱说英语,演讲可以选择任何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例如,明星绯闻、娱乐周刊、国际快报等等,让学生随意地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树立自信心,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六、练习学生翻译文章的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口语能力

符合实际内容,锻炼学生的翻译能力,学生可以边听边轻声自己进行口译,尽量将说话人的每句话都用英语表达出来,这种翻译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应变能力以及知识储备的运用能力,也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高中学生英语口语的水平。

七、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演讲培训材料范文第3篇

在现今教育体系中,语言能力的培养始终处于核心位置,语言类课程占据大量课时,但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重书面轻口头,因此,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自信、自如地表达的人总是凤毛麟角。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职业人士主动地到戏剧院校寻求帮助,学习表演、主持或演讲方面的课程,或请表演老师进行个人专门辅导,希望借助艺术表演训练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在本文中,我将以公诉人和高级饭店服务人员为例,讨论表达形式和表达内容的训练。

一、表达形式的培训

1、培训方案设计

每一种成熟的职业都会有明确的职业特征,包括社会功能、职责范围、工作流程、工作环境以及社会表演规范等,这是开展表达培训前首先需要了解的背景材料。在为上海市某区检察院的公诉人进行培训前,我们专门请教了该院主管培训的负责人,得知公诉人的职业素养包括:①正确的执法观念;②扎实的法律专业功底和较广的知识面;③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考、应变能力;④较强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前两项属于专业范畴,第三项与表达间接相关,第四项与表达直接有关,其具体要求是:“公诉人需要在法庭上讯问被告人、询问证人、鉴定人,对证据进行质证,发表公诉意见,并与被告人、辩护人展开辩论。案件的处理结果虽然不是由公诉人的语言表达所决定,但出庭公诉的效果往往与公诉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直接关系,法庭辩论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公诉意见能否被人民检察院采纳。公诉人不仅要注意语言表达准确、规范,逻辑性强,还要善于运用各种发问、辩论和演讲技巧,才能在法庭上占据上风。”

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学员在表达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这是培训课程的关键,找到了问题,培训才能有的放矢。通过反复分析庭审视频记录以及到法庭观看公诉人的现场表达,我们了解到,公诉人作为行使公诉权的检察官,代表国家出席法庭指控犯罪,并对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依法进行监督,他们的职业形象是严肃的、公正的、权威的,绝大部分公诉人在法庭上都能保持这种形象,维护法律的尊严。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严肃有余,自然不足;逻辑有余,情感不足。尽管他们的语言表达准确,逻辑性强,能够以理服人,但在以情感人方面做得不够,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声音、表情和动作,让自己的陈述或辩论更有说服力、感染力,导致他们的表达显得比较单调,在某些雄辩的当事人律师面前,他们有时占不了上风。有的公诉人可能因为过分严肃,导致呼吸和发声器官产生了过多的压力和紧张,说话时间长了,声音就容易嘶哑。有的女公诉人音量过轻,气息不够,即使用了麦克风,有时也无法让法庭上的所有人听清楚她的陈述。

根据第一、二步的调查研究,我们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我们主要引入了上海戏剧学院电视节目主持人现场即兴表达的一些训练方法,如“口头写生”等练习,训练他们的边看边想边说的即兴表达能力,运用“抓点互动”等练习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去倾听、如何去抓点以提高辩论能力。实践证明,这些基础练习对于他们表达能力的提升效果明显。针对某些学员的个别问题,如气息不够、音量过轻的女公诉人,我们重点训练她的呼吸和共鸣,以增强气息和音量;而那位声音发紧、容易嘶哑的公诉人则重点练习和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

2、培训实施过程

人们的表达习惯是长时间形成的,要想改变非一朝一夕能实现,因此,培训需要一个周期,一个连续的培训课程,而不是一次性的。课程的开展应采用体验式培训的模式,根据体验式学习的原理循环进行,在行动和体验中学习和提升。同时,培训的全过程都需要结合多媒体录放技术,随时为学员提供反馈,既要考虑团体的普遍问题,也要照顾、解决个人的问题。具体过程可归纳为“三到”:看到悟到做到。

① 看到:摄录、回放、分析表演

生活中我们需要镜子,才能看到自己的衣冠是否整齐得体。在表达培训中,我们需要摄像机和投影仪,来帮助学员清楚看到自己的行动过程。大多数人一般都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在行动,很少去留意自己的声音、表情、动作是什么样子,自己说话时习惯的语调、重音和节奏中存在哪些问题。因此,我们不但要在培训前借助录像分析和判断学员存在的问题,在培训的现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们也要与学员们一起观看和分析他们的表达,让他们对自己的问题及其原因有一个清晰的意识,尽管他们还不能马上改正过来,但这种对表达主动关注的意识能帮助他们从自然的状态上升到自觉的状态。

作为社会表演的培训师,我们培养他们对社会表演的兴趣,在帮助他们指出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创造宽松的、包容的良好氛围,保护职业人士的自尊。尤其是在内训时,受训的学员彼此间既是同事,有时也是竞争对手,而且,现场还可能会有领导观摩,这样的影像回放和分析过程,有点像当众“揭丑”,把他们的问题清楚地摆在众人面前,给他们带来不小的压力,这时,我们要更多地讨论共性的、普遍具有的问题,以鼓励为主。当然,压力也是一种动力,团体性的培训可推动他们努力完善自己的表达,让他们彼此间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促进彼此的表演。

②悟到:边练边悟,学会控制

人们在生活中的大多数动作是习惯性的、无意识的,如走路时根本不用思考如何去迈腿,但是,在表演时,无论是舞台上的专业表演,还是在工作中的社会表演,我们都要对自己的动作进行有意识的控制和组织,维持形象的完整。

要让学员掌握对自身动作的控制,学会运用气息、声音、表情、手势等非语言传播途径来增强社会表演的效果,我们应从他们最容易感受到的地方入手,给他们做示范,由易到难、由分解训练到综合训练,一边练习,一边细细地体验和感悟,逐渐找到身体内部和外部控制的感觉。这个阶段的练习,也应进行同步录像,当他们找到了正确的感觉和方法时,可以立即回放给他们自己看,帮助他们确立和巩固这种感觉,同时,能让他们随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兴趣和自信。一次课程结束后,可要求学员将上课的影像材料带回去复习,彼此观摩,相互学习。

③做到:摄录现实中的表演,通过反馈与练习提升技术

经过反复练习,学员在培训课堂上的表演意识和控制能力通常会有所提升,但这只完成了训练的一半,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将这些能力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正像运动员在训练场上成绩再好也没有用,关键是在真实的比赛上能取得好成绩。检验他们应用效果的最直接方法也是借助录像,可让学员自己录音或找人暗中将自己工作中的实况拍摄下来,为后续的培训或回课提供素材。回课,是艺术表演训练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社会表演的培训,是巩固技能、架起培训环境与现实环境的桥梁。表达培训不仅是课堂上的教学、示范,带领学员反复操练,掌握表达的基本方法,而且,还应对学员在现实环境里的表达做出评价和反馈,提供进一步的练习和提升方案,帮助他们将所学的方法与现实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产生实际的效果。

二、表达内容的培训

在国内的商务演讲培训体系中,《说服:全球顶尖企业的商务沟通之道》一书非常受欢迎,该书的英文原名是presenting to win: the art of telling your story,照字面翻译应该是“赢在表达:如何说好你的故事”。2008年,我曾电话采访过该书作者杰瑞-魏斯曼(jerry weissman)。他认为,在各种商务演讲中,演讲者的目的在于表达和说服,而能否达到目的关键在于演讲者能否讲清楚他的故事。一个清楚而简明的故事,远远比各种技巧更为重要。他说:“如果故事本身乱成一团,不管演讲者声音如何美妙,口才如何花哨,肢体语言如何活跃,都于事无补。相反,一个清楚而简明的故事能让他在演讲中思路清晰、坦然自若。”在他的书中可以看到,他不是在否定形式和技巧的训练,只是把这些训练放在最后。他首先要帮助演讲者做的事情是“把故事理清楚”(getting your story right),与演讲者一起把要讲的内容全部梳理一遍,确定哪些内容是重点,与现场观众的利益密切关系,哪些关键信息必须要表达,哪些信息是次要的或多余的;然后,去芜存精,对所有重点和关键信息进行重组,形成一个逻辑清楚、自然连贯、首尾呼应的故事;接着,让演讲者练习讲述这样的故事。由于故事条理清楚了,演讲者成竹在胸,表达时更多地关注所讲的内容而不去考虑技巧,因而显得自信而有力。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故事能牢牢地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毫不费力地跟随演讲者的话语去理解他所说的内容,心悦诚服地认同他的结论。

他的理念和方法很值得我们的借鉴。表达培训不能只注重外在的形式和技巧,同时也要关注到表达的内容和重点,让表达者紧紧围绕“我讲的内容对你们有什么帮助?”(英文是wiify,what’s in it for you?),从观众/听众的兴趣、需要和接受心理出发,通过讲故事牢牢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从而达到表达的最大效果。

上海衡山集团马勒别墅饭店的管理者很早就意识到社会表演训练对提升员工表达与沟通能力的重要性,他们请我们去为员工开展了表达形式和技巧的训练,包括声音、语言和形体动作等方面。如今,我们正在共同探索表达内容的构建和训练,双方不约而同地把目标集中在“讲故事”。

马勒别墅饭店位于上海市陕西南路上,1927年由英籍犹太人马勒(eric moller)建造,耗时9年建成,主建筑是三层挪威风格建筑,宛如童话世界里的“梦幻城堡”。2001年,国有企业上海衡山集团入主马勒住宅,把这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打造成兼具餐饮和住宿的五星级饭店,2002年5月正式对外营业。

最初,马勒饭店的管理者认为,身处这样一个充满着故事的城堡和精品酒店里面,马勒员工应该熟悉本店的历史和文化,以便较好地回答客人的问题,满足客人的好奇心。他们一开始还没有想到要对员工进行讲故事训练,员工们也只是被动地回答客人的提问,讲述一些与马勒建筑风格、时代背景等有关的趣闻轶事。后来,员工们发现,客人对于他们在服务过程中不经意讲述的这些故事越来越有兴趣,有时在宴请宾朋时还主动提出要服务人员给众人讲故事。这个现象让管理者意识到,马勒饭店其实就像老舍笔下的茶馆一样,是上海这座城市历史变迁的缩影。来这里请客吃饭的人,所期望的不仅是享受精致的菜肴和优质的服务,还希望获得历史的、文化的体验。讲故事将是马勒饭店形成服务特色、提升服务品位和产品附加值的最佳实践点,因此,他们在2010年启动了“马勒人讲马勒故事”的系列培训活动。

《全新思维》的作者平克认为:“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的价值下降了。谁能讲故事,把各种信息有机地组织起来,使其具有引领个人和组织继续前行的意义,并有情感地表达出来,谁将赢得这个时代。”这段话对于马勒的员工而言,意义非同小可。在同等服务能力的基础上,是否有故事可讲?能否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将成为区分他们服务水平高低的一项关键能力,因此,众人对讲故事的培训活动非常重视。

要讲好故事,首先要有故事可讲,需要选编素材,形成故事。马勒别墅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因此,他们有自己的资料室,上海市档案馆也有与其相关的一些历史资料。2002年饭店开业时,他们还曾请解放前马勒住宅的管家和工人们的后代为员工讲故事、作介绍,让尘封的历史往得鲜活起来。经过一些专业人士的整理、加工,饭店就有了一套基本的故事版本。马勒饭店的管理者要求员工熟悉这些故事版本,但不能死记硬背。经过我们组织的一系列社会表演训练,马勒员工上下都充分理解了“好的社会表演是有规则的自由动作”的原则,因此,他们努力让自己与这些故事建立真切的联系,记录下那些最让自己感动的场景或事件,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去自由发挥。在消化那些故事素材的基础上,他们写出了自己想讲的故事,先在班组里练习;然后,各班组挑选出比较好的员工到饭店层面进行交流,向全体员工讲述。这样的训练方法既保证了故事讲述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又充分调动了员工个人的参与性和创造性,形成了个人特有的表达风格。

随着讲故事活动的不断深入,员工们在完成了基本故事的个性化表达之后,开始主动去挖掘一些鲜为人知的素材,张大眼睛去发现马勒建筑中不为人注意的某些部分,琢磨其中的含义,发挥想象编创故事,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饭店里的故事因而越来越丰富多样。

马勒别墅饭店毕竟是一家服务型企业,以创造产值和利润为主要目标,因此,他们对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传播必须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结合起来,员工的讲故事必须融于每日的服务之中,目的是将饭店的产品和服务销售出去,吸引、留住更多的客人,形成稳定的、忠实的客户群。因此,在员工能够把规定必讲的故事和自己发现创作的故事讲好之后,接下来就需要训练他们能够“到哪座山,唱哪首歌”,让他们学会根据不同身份、不同需求的客人,迅速地在头脑的故事库中找到与客人联系更紧密、更能引起情感共鸣的故事段子讲给客人听。同时,客人来到马勒别墅饭店,主要的需求还是餐饮或住宿,讲故事的时机把握、时间长短也很有讲究,这些也都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

三、结论

演讲培训材料范文第4篇

为了使我校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成为州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望各位老师针对下列内容,及早做好准备工作。

A1: 1.校务会议安排上有记载召开会议研究语言文字的资料。(校办)

2.有实施方案,工作制度、计划、总结。(教务教研)

3.学校工作计划,各教研组计划上有关于落实规范语言文字的要求。(校办、教务教研)

4.教师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展示、学生钢笔字、毛笔字展示,普通话演讲比赛(教师、学生)。以上均有照片、评分表、通知、总结。(教务教研)

5.“讲普通话、用规范字、做文明人”倡议书。(政教)

6.家长会记录上有相关记载。

7.汇报材料。(校办)

A2:1.校园文化建设中有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校办、总务)

2.目标管理责任书。(有语言文字方面的要求)(教务教研)

3.年度考核细则。(有相关内容及评分要求)(教务教研)

4.优秀课评分标准表。(原件)(教务教研)

    5.“文明班级”考评标准。有语言文字方面的要求包括评分记分册的原件,注意书写

A3: 1.成立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校办)

     2.有语言文字办事机构,有专(兼)职工作人员。(校办)

     3.办公机构内有适应工作需要的办公条件。(教务教研)

     4.有专项经费(附发票及复印件)。(总务)

     5.推普周活动计划(材料)。(校办)

     6.普通话测试等级证书,全校教师普通话测试情况总表,普通话测试等级一览表。(校办)

7.学校开展经典诗文朗诵活动(实录、简报、照片)(各处室)

A4:1.各种竞赛测试卷,期中、期末考试卷(附一份)(教务教研)

     2.名称牌(各种),标语牌(照片、文字)(总务)

     3.考核成绩公布表(照片、文字)(教务教研)

     4.学校宣传栏、校报、墙报、课件屏幕相关内容(照片、文字)(政教、信息)

     5.有永久性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标语牌(铁质两处以上)(总务)

6.校办刊物、网络等处用字规范(校办、信息)

A5:1.学校领导带头说普通话。

     2.学校内所有人员均使用普通话交流。

     3.课程安排表。(教务教研)  

4.各种计划、总结。(均含有相关内容)(各处室)

B1: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说普通话(有学校日常检查材料)(教务教研)

2.教师在辅导答疑中坚持说普通话。(教务教研)

B2:1.教师在会议,集体活动,学校公共场合说普通话(有录像最好,照片亦可)(信息)

    2.教师与学生、教师之间坚持说普通话。

B3:1.各科板书各一例(照片、文字)(教务教研)

2.各科教案各一本。(教务教研)

3.各科作业各5本(教师批阅、学生书写)(教务教研)

4.学习笔记本。(党支部、校办)

5.教师参加经典诗文朗诵,及获奖证书(校办、教务教研)

B4:1.普通话测试证,教师普通话水平一览表。(校办)

    2.学校科任教师普通话水平汇总表。(校办)

    3.学校语文教师开设语言文字或普通话讲座(有照片、有培训签名、有相关培训材料)

    4.各班“推普员”人员名单表。

B5:1.语言文字工作科研成果(以获奖证书为准)(参加各类普通话演讲证书、论文证书)(教务教研)

    2.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方面有探索、有特色、有经验。

    3.学校获奖证书;教师论文集,学生作文集等。(教务教研)

C1:1.学生在课堂中回答问题用普通话。

2.学生日常用语用普通话。

C2:1.学生在会议、集体活动、学校公众场合说普通话。

     2.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交谈说普通话。

3.学校有校园广播员。(政教)

C3:1.学生作业本。(教务教研)

    2.班会记录、各类学生会议记录。(政教)

C4:1.写给亲朋的一封信(样本几份)注意格式、用字规范。(教务教研)

    2.课堂实录或照片及获奖证书。(教务教研)

    3.各种论文证书。(教务教研)

    4.学生参加经典诗文朗诵活动(材料,照片)(政教、信息)

5.休闲广场中有“普通话及规范字”的专栏(照片、实况)(教务教研)

6.以推普为主题的黑板报(政教)

D1:大力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计划及总结(每学期一份,共6学期)(校办、教务教研)

D2:1.广播站、黑板报的宣传作用(录音、材料、照片)(政教)

    2.家长会上进行宣传(照片、家长会记录)(政教)

    3.宣传栏。(政教、总务)

D3:1.“校园广播站”工作人员安排表。(政教)   

2.“校园广播站”节目安排表。(政教)

    3.“校园广播站”成员安排表。(政教)       

4.“校园广播站”各栏目材料。(政教)

    5.国旗下讲话材料(有安排表、有照片)(政教)

D4:1.各类演讲材料,每周周初会上安排的素质教育论坛、班主任经验论坛材料。(政教、教务教研)

     2.连续三年“推普周”活动计划、总结及落实材料。(校办)

     3.向社会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讲座(有照片、材料)。(校办、信息)

 

演讲培训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语言感知环境;课堂演讲;教学

作者简介:任惠平(1981-),女,山西和顺人,仰恩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福建 泉州 362014)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B11257S)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233-02

大学生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不同于婴幼儿时期母语的学习,而是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针对这一情况,目前学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主要运用三种语言获得理论――强化理论、模仿理论和生成转换语法理论来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前两种理论非常重视环境的影响,后一种理论也强调通过环境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取语言材料,并根据这种语言材料去设定自己语言规则的值。本文围绕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环境问题,就如何充分利用演讲这一语言技巧,营造一种语言感知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卷入课堂环境中,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度,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而不仅仅是着眼于学生口语和听力水平的提高进行了研究。

一、课堂语言环境感知

我国学界以需求分析、课程设计、教材开发、课堂教学与课程评估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五个组成过程,其中课堂教学过程尤其重要,是其他四个过程实现的必要途径。20世纪90年代以前,课堂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上,较少对课堂环境在学生感知交流方面以及辅助学生获取语言能力方面开展研究。教室、讲台、黑板、桌椅、光线、声音等客观环境感知因素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空气”,往往被忽略。一般意义上所说的课堂环境,是指师生双方活动所处的客观环境或氛围,是决定教学效果的潜在因素。国外研究证实,当学生处于积极而舒适的课堂学习环境时,会极大地提高学习成绩。

近年来,国内学者就大学英语学习的课堂环境、教学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孙云梅的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学生对大学英语课堂社会心理环境的感知值明显低于教师;二是男、女生对大学英语课堂环境的感知差异不大;三是英语水平高的学生对课堂环境的感知值高于水平低的学生;四是学生对英语课堂环境的感知与学业成绩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除了教学中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外,教师在教学中还缺少积极主动的语言感知环境营造能力,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力的可以提高语言感知敏感度的课堂环境。

大学生作为一个成熟的语言习得者,其母语无论是在感知还是运用上都形成了一种固有思维,因此仅靠强化、模仿很难在学习第二语言上有所突破。根据笔者多年来在教学中的观察,经过中学阶段6年的英语学习后,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反而有所退步。在失去了外部考试、升学的压力后,只有少数的学生进入大学阶段还对英语学习抱有兴趣。特别是升入大学后,四六级过级压力、毕业压力会使大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一种反作用力――逆反心理,即能不学就不学,因此极大降低了课堂环境的卷入程度,从而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效果。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主动行为,营造一个有利于语言感知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氛围,消融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逆反心理,激发大学生对英语语言感知的敏感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课堂演讲教学手段的运用

根据语言感知环境理论,在客观环境方面,营造语言感知环境可以通过教室的环境,包括教室的形状、空间的大小、光线的强弱、声音的散布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增强大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在主观环境方面,营造语言感知环境可以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暗示等手段,提高大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都有这样的经历,即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给予适当的口头表扬,这样会极大激发该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仅运用激励理论还不足以最大限度的优化大学英语教学的语言感知环境。

在大学英语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从视觉、听觉方面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了强化。但是多媒体教学也带来了一个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动作用有逐步弱化的倾向。对于英语学习,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某个技术手段获得相应的语言能力,如语言训练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各种所谓的“秘籍宝典”参考书,短期的速成培训等。甚至有少数大学生认为,不通过正常的英语课堂教学,只需要个人自学就可以完成语言知识的获得,这是一种唯外部环境论的错误倾向。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多媒体教学在强调从声、光、视、电等方面加强语言感知环境的同时,也在弱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将语言的交互式学习变成了一种简单的人机学习过程。教学实践证明,仅仅通过多媒体手段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会逐渐丧失。这也是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为什么经过数年的英语学习后,学生仍旧难以掌握英语这门语言的一个重要原因。

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语言习得能力,必须加强教师对教学环境的掌控能力,营造一种有利于书本知识内化为语言能力的语言环境,相对应的也就是提高学生对非母语语言的敏感度。通过多年来教授英语演讲课程和辅导学生参加演讲比赛的经验,笔者认为不仅要在课下鼓励学生练习演讲提高英语水平,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重视英语演讲技巧的运用,将其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语言交际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应该通过逻辑严密、语言生动、感染力强的课堂英语演讲,提高学生对英语的语言感知能力和敏感度。

课堂英语演讲中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将教学内容转换成预设的话题和语言模块,在演讲中有意识、有频率的重复,让学生对语言模块的感知产生强化和模仿效果;二是注意演讲技巧的使用,在词汇使用上、语气变化上以及嗓音的运用上,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意识的使用悬念、引导等技巧,调动学生在语言感知方面的注意力;三是通过回答问题或者争论,让大学生将语言知识不断转换成自己的“语言”;四是鼓励学生运用演讲技巧来强化自身的表达能力,减少课堂上“闷头听课”、“做哑巴学生”的现象。

作为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的一种方式,课堂教学中的英语演讲要求教师具有足够的个性魅力,以及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要有准确把握,同时兼顾学生水平、性别及学习习惯等诸多语言感知环境因素。传统大学教学中的英语课堂演讲,大多数只是作为一种单方面的语言示范,着眼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不注重教师、学生及课堂环境三者之间的综合考量,不注重作为一种交互式的合作过程。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英语演讲改善与利用语言感知环境提高大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三、课堂演讲的语言感知环境效果测定与评价

为测试课堂演讲的语言感知环境效果,笔者将同一专业的2个水平相近的大学英语班(每班24人)作为实验对象,一个班仍按原有教学计划上课;另外一个班则在教学中主动加入预设话题和语言模块的简短演讲,并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对话题和预设语言模块进行讨论。经过一学期的实践,2个班在课堂气氛、学生学习成绩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差异。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上课情况做了调查,调查的统计结果见表1。

可以明显看到,加强课堂演讲教学后,大学生积极卷入课堂学习的程度提高了,同时还降低了其对课堂英语学习的抵触情绪,起到了增强大学生语言学习感知能力的效果。调查中还发现在加强演讲教学的班级里,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清晰的了解自己的课堂学习效果,如学会某个短语、某个句型;而在执行原教学计划的班级里,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课堂学习效果缺乏清晰的认识,分不清楚是学会了还是没学会。这种截然不同的情况,以前往往是在一个班级中优等生与差等生的身上看到的。如在执行原教学计划的班级中,感觉上课较容易或较轻松的学生,基本都是CET四级成绩在450分以上的学生;而很多选择“一般”选项的学生则大部分在上一次CET四级考试中没有通过。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更倾向于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交流,主动强化语言感知环境。可以看出,通过加强课堂英语演讲,营造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感知环境,大学生对语言感知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语言代入感增强,从而带动了其对教学内容的吸收与转化。

另外,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以往的课堂演讲教学之所以效果不大,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的感知程度把握的不够清晰,没能做到降低词汇难度,循序渐进,使得学生很快就因为听不懂、跟不上节奏而放弃。笔者在实践中也发现,很多学生虽然有5000以上的词汇量,但实际运用能力却远远低于这个水平。从这个情况来看,大学英语课程的演讲教学很大一部分是在弥补中学阶段英语学习中缺失的那部分语言训练,这是大学英语教师在制定演讲教学计划时要特别注意的一点。

四、结论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主动的使用英语演讲可以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更容易的卷入到课堂环境中,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对于大学英语教师,英语课堂演讲不仅要求其具备有较高的技巧水平,而且要求教师在难易程度和针对性的控制上,也要有相当高的掌握能力。对于国内教师而言,首先要克服自身的语言障碍,针对不同水平、不同性别的学生流利的进行语言“输出”,这对于大部分英语教师来说是个艰巨的挑战。特别是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对交互式的、主动引导式的教学环节应用较少,为此教师所受到的演讲专业训练十分有限。当然,近年来这一情况也正逐步改善,外研社在2012年的全国高等学校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系列研修班培训中,也明确的将“有效课堂”列到了培训的首位,特别强调了“Effective presentations;Effective reading & writing activities;Design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for the EFL classroom”。这也是在强调课堂语言感知环境的重要性,说明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上,以演讲教学为代表的合作、互动、引导模式已成为一种必然。

参考文献:

[1]石定栩.生成转换语法的理论基础[J].外国语,2007,(4):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