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两学一做演讲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始终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把压实责任作为加强支部建设的“牛鼻子”来抓,推动形成人人担责、人人尽责的党建工作格局。下面小编整理了先进基层党支部主要做法及经验材料,欢迎参考。
去年来,我们党支部认真学习贯彻省委、省纪委关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关于全面加强支部建设的系列制度措施,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以创建“X党支部”为目标,坚持真抓真学真严,强化专责、专长、专注,不断建强战斗堡垒,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进支部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落实专责 力促支部党建人人有责
始终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把压实责任作为加强支部建设的“牛鼻子”来抓,推动形成人人担责、人人尽责的党建工作格局。
一是把党建责任明确到人头。制定并严格落实支部书记、副书记、纪检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党建责任清单,构建支部书记牵头抓、副书记具体抓、其他支委分头抓的党建责任体系。明确专人抓支部日常工作,着力在支部规范化制度化上下功夫、见成效。
二是把党建任务细化为项目。加强对支部工作的总体谋划,20X年我们确定了X项富有特色的党建工作举措,被机关党委评为“A+”等次。实行党建任务项目化,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定期对党建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办,及时查漏补缺,确保各项党建任务落到实处。
三是把党建要求落实在日常。坚持周一例行的室务会前支部会制度,坚持在月度、季度工作计划和总结中强化党建工作,做到党建业务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推行支委述职述责和业绩登记制度,通过集中晾、晒、评、议,倒逼支委履职尽责。充分发挥支委委员的表率作用,形成支委委员带头抓党建的浓厚氛围。
发挥专长 力促支部党建、业务相得益彰
始终坚持发挥X职能优势,发挥党员专长,持续加强理论武装,实现党建、业务“两促进”“两提高”。
一是坚持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相融合。实行“三分三合”实战型文稿点评工作法,对重要文稿实行分头思考集中讨论、分头写作集中统稿、分头总结集中点评的工作模式,帮助党员尽快提升文字能力。去年以来,共开展文稿点评X次。制定《X干部应知应会手册》,并进行测试,促进入脑入心。创建《每周摘要》电子简报,明确专人对每周省内外主流媒体的新思想新观点等进行压缩提炼,供党员学习借鉴。开通支部微信学xxx台,推荐优秀文章,随时互动交流。
二是坚持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融合。坚持每周例行学习制度,对中央的新精神第一时间学习,对省委、省纪委的重要会议精神第一时间传达,对新党规和重要文件第一时间研读。注重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增强集中学习效果。去年以来,支部集中学习X次。同时,督促支部党员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学习。
三是坚持以学促用与以知促行相融合。
坚持学以致用,将学习成果运用到领导讲话和决策服务中,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质量的文稿。去年以来,累计起草了各类重要文稿X多篇,在《X》《X》发表X署名文章X篇。
强化专注 力促支部党建从严从实
始终专注于支部内部管理,把从严从实管理贯穿于支部建设的全过程。
一是专注抓支部活动。认真落实“”制度,突出讲好党课。去年以来,X委主要领导在支部内带头讲党课X次,支部书记对表看齐讲党课X次。去年X月,支部书记荣获省直机关支部书记讲微型党课竞赛一等奖。用好谈心谈话这个平台,去年以来支部党员相互交心谈心X人次。严肃认真开好组织生活会,确保辣味十足、解决问题。不断丰富主题党日活动形式和内容,去年以来已开展活动X次。
二是专注抓制度建设。坚持有效管用,制定出台X项支部管理制度,强化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进一步完善支部台账记录等制度,强化留痕管理,确保支部活动记录真实、规范、有效。坚持和完善年轻干部“传帮带”制度,实行“一带一”,传思想、帮业务、带作风,促进年轻干部提能提效。近年来,X名党员参加有关业务技能、演讲比赛,X名党员被机关评为文字能手。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走近新生,平稳渡过“磨合期”》
高一是一个新的起点,新学校、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高一的学生处在心中无比兴奋,对前途充满希望和幻想,对新老师充满崇敬的状态之中。然而,此时学生的状态又是极其脆弱,极其松懈,极易受伤的。因此,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除了学科教学外,还要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品格给予全面的关注,以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今年我接手了07微高一班,这个班是高职升学班,学生基本上是中考落榜生,来此是想为了三年之后考取大学,按理说学生应该比较认真、自觉才对。可是不久我发现,他们并不像我想象中那么好,也不像我认为的那样有压力。学校组织了07级新生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摸底考试,结果成绩很糟糕,大多同学成绩都不及格,甚至有的还考了个位数。这不禁让我感慨:现在的学生都怎么了,怎么连“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知读书迟”的道理也不懂?经过调查我才真正了解到其中原因,我想这可能也是大多数新生都会有的通病吧!我总结了一下,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
一.认知水平较差
经过初三的紧张复习,很多学生的确疲惫不堪。但中考落榜之后经过两个多月的休整,又使得这些好动贪玩、心理不成熟、自律性本身就不强的学生很快松懈下来。进入我校之后,不少学生认为,来到职专终于可以舒一口气了,不能很快适应我校的学习与生活。我们开设的专业课,这对学生来讲是比较高深的内容,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往往需要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同时,我们大多学生是住校生,要过集体生活,对纪律方面的要求比较严格,对此,学生不能很快适应,甚至感到不能理解。
二.学习习惯不好
很多学生除了学习懒散以外,还有不少令人头疼的习惯:课前不爱预习,老师没法了解学生;课堂上不善做笔记,老师写一个字他写一个字,否则,你口头强调多次也还有学生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作业乱写乱画,只求速度不讲质量等等。
为了让学生尽快地适应我校的学习生活,尽早地融入到班集体中来,针对我们班级学生的特点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以情动人,架起师生感情的桥梁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条件,正如古人所说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学会交往。教师只有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取得学生的信任与尊敬,才能赢得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因此,在新生刚报到时,我就注重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各项新生报到准备工作提前统筹安排,做到了新生报到时忙而不乱,秩序井然,取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同时设法讲好第一次话,开好第一次班会,上好第一次课,处理好第一次偶发事件。工作中以诚待人,重视学生,把学生当作与自己平等的有独立性的个体,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积极、主动地与他们沟通,让学生在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感受到真诚的爱,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除此之外我针对我们高职升学的形势和学习特点给学生介绍了一些学习方法,以便使学生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要求。当然,学生要形成新的学习方法,需要有一个过程。我们老师也不应向学生提出过高的地求,要采用“诱”的方法,诱导学生逐步掌握新的学习方法。
二、以理服人,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
1、激发正确的道德情感,培养健康舆论。新学期刚开始我就在班里开展了“我是这样一个人”、“做一个合格的职专生”、“在新学期里”的主题班会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既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增进友谊,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又教育学生在新的环境里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搞好学习。
2、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定奋斗目标。目标好比是一盏指路明灯,具有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而制定目标应该是合情合理的。合情即目标的制定必须从学生的心理状况出发,要有针对性;合理及目标的制定必须合乎规范,体现时序性,同时注意实效性。针对新生的摸底考试成绩,我让学生制定了“一大一小一经常”的目标模式,即一个学期一个大目标,一个月一个近期目标,一周一个训练重点。在这个前提下分设四个训练点:自觉遵守纪律,自觉完成课堂作业、自觉完成课后作业,自觉预习和复习。
三、以境促人,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1、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可使班级管理民主化,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实践中锻炼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为此,我先在班内设定岗位,然后将学生安排到具体的位置上,明确各岗位的具体要求,以便加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发挥全班学生的监督作用。
2、建立值日班长值日制度。让每一位同学都做一做值日班长,来协助老师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这项工作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宣传发动阶段,明确值日班长的意义,激发学生做值日班长的热情;第二步是实施行动阶段,明确值日班长的职责并在老班干部的带领下履行自己的职责;第三阶段是总结评比阶段。每周评选一位优秀值日班长,一学期评选一位最佳值日班长。
关键词:新课标 思想品德 活动式教学 兴趣 素质教育
一、思想品德课“活动式教学”的立论理念
“活动式教学”是指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操作为特征,以活动促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对现行以知识为本位、教师为中心的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
思想品德课提倡“活动式教学”,主要是基于以下教学理念:(1)“育人为本”的理念;(2)知行统一理念;(3)活动体验理念;(4)开发能力理念。
宝剑锋自磨砺出,能力须从实践来。借助多种多样的活动,如让学生试一试,说一说,谈一谈,干一干,做一做,辩一辩,编一编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创造潜能,提高道德辨析能力,道德选择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团结合作的能力以及道德行为实践能力等等。
综上所述,思想品德“活动式”教学,是建立在现代先进教育理念上的自觉行动,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变革的必然趋势。
二、思想品德课“活动式教学”的基本形式
思想品德课“活动式教学”的基本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游戏式。游戏式教学就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再现知识的形成或深化过程,再现社会背景或人物形态,从而使学生理解知识现象,体验社会环境和人物情感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游戏式教学一般可分为智力游戏和角色游戏两种:(1)智力游戏。智力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活动,它能启迪学生智慧,锻炼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全面性。(2)角色游戏。是在学生扮演角色过程中,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手段创造性地反映社会、人文现实的一种游戏活动。它的最大特点在于语言思维与形体艺术的有机结合。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够有兴趣,毫不勉强并努力地在游戏中学习,发展情感和培养能力。
2.表演、欣赏式。活动式教学的体裁多种多样,采取由学生担任不同人物角色、扮演各种小动物,向同学直观地展示教育的内含、内容,这种教育过程就是表演式。表演式具有以下特点:(1)表演式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要求;(2)教学手段直观;(3)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乐在其中;(4)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寓教育、教学于表演之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一般以童话故事、儿童故事、人物、动物对话、表情、动作、论理故事、小品等为表演的素材。在表演同时,其他学生通过欣赏,加之音乐欣赏、文学欣赏、艺术欣赏等,来陶冶情操也是常用的教学形式。
3.竞赛式。竞赛式最能激发学生的进取心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为了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学生会主动地想点子、出主意、搞革新。赛前会认真准备,反复练习,尽力做到万无一失,学生的责任心表现得非常强烈。在课堂中可精心设计竞赛活动,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比一比,赛一赛。
4.自我展示式。自我展示活动即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时空,让他们凸显其个性,展示其才能。如《陶冶高雅的情操》一课中,推出“露一手”活动,将课堂作为平台,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特长、“绝活”“绝招”,包括即兴书法、绘画、写诗、歌舞、弹唱、表演,等等。
5.演讲式。所谓演讲式,就是根据教材内容,由学生把搜集到的有关知识及素材经过有目的语言组织加以提炼,利用演讲来反映知识内容的一种形式。在演讲式教学中,教师应以导向为主,应由台前走向幕后,变教学中的显性为隐性,使学生在表达、表现、表演中进行语言训练;在素材搜集、整理与加工中接受实际锻炼。这样,学生的学习天地就更加广阔了,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聪明才智。从演讲式的基本内涵来看,演讲式应包含三个环节,即搜集资料的过程、语言整理的过程、语言表达的过程。当然,根据教学实际,也可组织学生进行即兴演讲。
6.讨论、辩论式。讨论式就是以学生动口为主,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采用这种方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口的热情、发挥学生的口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讨论中求新知。讨论的形式可以是:设疑引起兴趣――讨论进入角色――发言阐明观点――再讨论发散思维――总结获取新知。讨论时设疑是关键,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要一层层深入、一步步紧追,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很快进入求知的状态。小组讨论可以同座两人,可以前后桌4人,也可以一排几人;分组后每组选出组长,由组长主持,人人发言,各抒己见,组长做好记录;讨论后评出最佳答案,选出代表准备大组发言。在大组讨论时,代表发言要把小组的观点说清楚,代表发言后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大组讨论后要选出优胜小组,然后优胜组代表到讲台前操作,使全体同学求得新知。最后,还可让同学抢答,发表不同意见,以利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讨论的基础上,对于意见不统一,发生分歧的时候,可以展开正、反两个方面的辩论。
7.观看式。观看影视、录像等视频资料能把学生带入文本教材所不能提供的新天地。例如,在讲“一国两制”时,可播放港澳回归的盛况;在讲“环境问题”时,可播放“沙尘暴”录相和“九寨风光”进行对比;在讲“消法”时,可播放“3・15”活动录相等。
8.参观式。参观是活动式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参观式的教学方式一般可分为:激发兴趣――组织参观――观后活动(讨论、制作等)三个环节。活动式教学是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主,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探索发明,参观式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它改变了以教师的传授为主的教学形式,而是一种通过学生亲自参观、亲自实践来掌握知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这种形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9.采访、调查式。采访、调查式是根据知识内容和教学要求,组织学生以集体或个人的形式到一定的场所,通过有目的的采访查询,直接获取知识或认知有关事物及现象的活动方式。采访、调查式是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它打破了课堂和书本对学生的束缚,把学生、教学与社会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的现实,获得直接经验,扩大了学生的认识范围;使学生置身于社会形态之中,对学生的语言组织、交流、表达也有较大的好处。
10.汇报式。汇报式是学生把利用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搜集到的知识材料以文字、图表等资料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或老师进行汇报,来丰富知识,达到学习目的的教学活动方式。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又能深化认识,同学们搜集知识的过程,就是亲自参与实践的过程。学生对第一手资料的感知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由于学生对知识材料的搜集程度不尽相同,深浅不一,所以需要交流,需要补充和完善。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强,对知识的深化和升华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组织与交流、逻辑归纳、文字表达、社会实践等能力的培养。
11.展览式。展览式,就是把学生的作品、收集的图片文字资料、小论文、电子小报等陈列起来让同学自己参观,并通过讲解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作品特点的教学形式。这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竞争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所述活动设计,重在设置体验的情境,营造实践的平台,为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讨论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提供更多的时空。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途径。一个活动内容可以用一种教学形式,也可以用两种或几种教学形式,几种形式共用时要有主次之分,这要视实际情况而定。
强化思想品德课的“活动式”教学,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是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思想品德课既要在课内增加活动成分,同时又要创设和推出思想品德活动课。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的指导下,通过大力采用“活动式”教学,思想品德课一定会以崭新的形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宏伟事业中,更好地发挥其核心作用。
参考文献:
[1][美国]珍妮特・沃斯,[新西兰]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
2016年中国版《地平线报告》指出,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是课堂教学将日益关注深度学习。齐鲁师范学院徐洁副教授指出:深度学习是与浅层学习相对而言的概念。浅层学习是机械的、接受式的,以记忆和复制为特征,是不求甚解的学习。深度学习则是主动的、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理解,以反思性、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为目标。
如何落实和推进深度学习?我认为,学习习惯是决定深度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深度学习需要优秀的学习习惯做支撑,优秀的学习习惯能促进深度学习的达成。其中主动、合作、自信这三项习惯特别重要。综观学生现状,这三项习惯恰恰是学生缺乏的。在教学实践中,我聚焦“课前小研究、合作学习、交流展示”这三条路径,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主动探究、乐于合作、自信展示的习惯,实现了课堂教学面貌和学生学习习惯的蝶变,促进了学生学习不断向深层次发展。
一、聚焦“课前小研究”,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
“课前小研究”是我对课前预习的新称谓,之前,因为对教学、对学习、对学生的认识不够深刻,导致课前预习粗浅、无序、无效。通过学习建构主义、生本教育以及多元智能理论,我得出两点认识:一是预习内容起点要低、具体适当,精心设计接近学生思维水平的研究题目,改变以往学生单纯读一读教材、圈一圈重点、做一做习题的预习状态;二是预习要体现“研究”特性,使学生在积极的自我探究中,尽量有自我发现、自我感悟和提升,改变以往预习应付、草率的现状。
为此,我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精心设计了高年级语文“课前小研究”。以精读课文为例,我一般设计“我会读书、我会识写字、我会理解、我会运用、我会查资料”五方面内容。以鲁教版四年级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我会理解”为例。我设计四个题目:用一句话总体介绍圆明园;文章二、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读一读,各用一句话概括这三个自然段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深刻理解课文;针对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问题,画出相关的词句,谈谈你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的“课前小研究”具有“五性”:激励性、开放性、思维性、趣味性和操作性。
为了把“课前小研究”的功用落到实处,把课前和课内学习有机融合,我一般运用四项基本策略予以落实。一是认真检查。课前检查学生预习是否认真,课堂检查学生做的质量。特别是题目中设计的一些无形的内容,如“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查一查”等内容,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检查,并给予学生评价。二是直接运用。研究中设计的一些题目,像认读词语、整体感知等,直接作为检查学生研究质量的工具;理解和运用方面的问题,作为引领教学的主要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究,集体交流,指导提升。三是及时整改。课堂上,走到学生中间,引导学生及时用红笔整改。四是有效拓展。教学以“课前小研究”的思路为教学思路,不等于受其限制,要拓展开去,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过程,并在交流中进行引导、促进和提升。
现在,“课前小研究”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支架,改变了学生之前习惯于被动记忆的陋习,引领学生学习由被动走向主动,由单纯的记忆走向研究与探索,培养了学生认真扎实、主动探究的态度、习惯和能力。
二、聚焦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多种因素的多边互助,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之前的合作学习存在合作急、短、简及学生缺乏合作技巧、优生表现突出等问题。长此以往,不仅会造成教学时间的荒废,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将逐渐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失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我运用“捆绑评价”和课堂实践两项举措,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合作,乐于合作。
“捆绑评价”以合作小组为评价单位,重在引导学生增进集体荣誉感,形成小组向心力、凝聚力。具体评价时,经历了“均衡分组,选定组长―建立载体,确定量规―有序评价,及时总结”的流程。我在班级中合理构建合作小组,民主确定评价标准,注重教学评价,而且评价对象由个人向小组转变,评价结果由无形向有形转变。具体评价时,我牢记每个个体代表一个小组,关注整个小组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而且注意为每个小组提供均衡的交流展示机会。无论是即时评价还是阶段汇总的评价结果,我都采取恰当的方式明确记录,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评价的力量和形成团队意识的暗示。
课堂实践是落实合作学习的主要载体。我研究了构建合作教学的基本模式,并落实了合作学习组织过程中的三个要点。一是自主探究充分到位。合作学习不等于放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要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二是合作探究组织有序。我在合作组织、合作r间、合作效果等方面,当好“管理者”“合作者”“质疑者”,运用观察、参与、巡视、质疑、指导等方式加以调控,有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三是合作展示面向全体。我注重关注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促使他们从不爱说到爱说,从胆小到胆大,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讨论中去,实现生生良性互动,促进全面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探索后,我欣喜地看到了学生的“训练有素”和明显变化。特别是集体交流展示环节,学生有条理、有深度。实践证明,有了合作的意识,具备了合作的能力,学生会喜欢合作,喜欢和同学一起学习、进步。
三、聚焦交流展示,培养学生自信展示的习惯
课堂展示就是让学生围绕开放性问题各抒己见、唇枪舌剑、据理力争,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是学生实现自我表现欲的重要途径。以往,学生习惯了沉默听讲,“我要展示、我要登台交流”的意识并不强烈。长期这样,必然带来学生思维与表达的惰性与退化,对学生贻害无穷。
针对这种现状,我组织“一分钟演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交流展示的意识,形成交流展示的习惯。“一分钟演讲”是利用上课前一分钟时间,学生轮流登台演讲,重在演讲经历,淡化演讲水平。这项活动打破了以往优秀学生独霸话语权的现状,让全体学生拥有了展示的机会。实践中,尽管有的学生状态还不够投入,表达还不太流畅,但是我相信,有了第一次,有了内心的体验和触动,学生一定会在这片天地中崭露头角,实现质的飞跃和升华。
同时,我要求自己努力打造“注重交流展示”的课堂教学,尽量给学生提供交流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想清楚,更要说明白,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以五年级语文《新型玻璃》为例。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学习第一段课文,练习推销第一种玻璃”,之后,组织另外几种玻璃的推销会。主要经历了四步教学:一是小组自主选择另一种玻璃,准备“推销词”;二是合并共同选择的小组,逐一组织推销活动;三是评选优胜推销小组和优胜推销员;四是学生在小组中推销课前搜集的其他新型玻璃。这样的设计彻底颠覆了以往逐个内容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感悟的流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小组中展示交流,课堂因展示而精彩。
许多学生认为初中物理学好了,高中阶段学习物理也会没问题,初中物理重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初步的抽象思维。高中物理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和创新思维,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高一学生普遍感觉到物理很难学,出现了畏难情绪。鉴于此,我尝试用以下方法来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一、以名人轶事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1820年4月,奥斯特在一次演讲快要结束的时候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条非常细的铂导线放在一根用玻璃罩罩着的小磁针上方,在接通电源的瞬间,发现磁针偏转了一下。奥斯特当时竟激动得在讲台上摔了一跤。细心的他并没有放弃这一细微的变化,他后来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反复做此实验,终于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并在1820年7月21日,写成《论磁针的电流撞击实验》的论文,从此向学术界正式宣告了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课后我又让学生查阅牛顿、汤姆生、欧姆等科学家的轶事,让学生学习他们不怕失败和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进而激发他们探究科学知识的成就动机。也让学生感悟到学好物理的责任感、从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感受科学家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从而激励他们积极地、主动地学习,学好、用好物理知识、为国家做出贡献和力量。
二、做好心理疏导,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不少学生刚到高中时认为自己初中时物理成绩还不错,就用初中学习物理的方法来学习高中物理,结果发现高中物理一听就会、一做就错、一放就忘。这暴露出学生最初学习的新知识太肤浅,不能透彻理解高中物理出现的新概念、新原理,也没有深刻掌握物理规律的使用条件。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在教学内容上也不能贪多求快,一定要让学生把握好基础知识,对相关的概念、规律、定律理解到位,搞清楚物理概念及规律的深层含义。比如我在讲授《牛顿第二定律》这一章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加速度和力的关系以及相关物理量的含义,我首先把需要用到的有关物理知识:力的概念和含义、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以及加速度的概念等,做好复习巩固,这样能及时扫除学习定律的障碍,再通过学生的讨论设计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方案,然后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使之在老师的指引下得出实验结论。紧接着安排学生完成一些由易到难逐渐加深的题型:如先研究水平面上的问题,再逐步加深到斜面问题;先分析一个物体受一个力,二个力,三个力,再逐渐加深到连接体的物体问题。
三、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我力求用实验教学给学生以直观的心理体验,用生动、具体的实验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课前我先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塑料瓶,在其侧壁开一个小孔,然后在瓶中装满水,观察水从侧壁流出,而同时让塑料瓶从空中自由下落,学生观察到:水不再从小孔流出,学生对此疑惑不解。进一步用弹簧测力计挂一钩码快速向下运动,学生观察测力计的示数的瞬间变化,发现示数变小,由此得出失重的特点。
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离开了生活实际的物理教学是空洞的教学。我在教学中始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如在讲动量定理时,我问到:人从高处跳下来蹲着着地时为什么不容易受伤,而直立着地容易受伤?通过分析可知,两种情况下动量的变化量是一定的,但人蹲着着地的时间要比立着着地时间长,故蹲着着地时,地面对人的作用力要小,这样就大大减轻了对人的伤害。通过以上例子学生较容易得出:在同一物体的动量变化一定时,作用时间越长,作用力越小。学生理解动量定理会轻松多了。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虽然我们现在教学的知识早已是科学家发现并已经形成定论的知识,学生只需要学会并能灵活运用,考试时能考出好的成绩就行了,但知识的获取本身就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真理的过程。如果学生能利用现有的器材探究出所学的物理规律和定律,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很好地验证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
如:物理选修3-1《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一节,不应该直接提供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而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讨论和相互交流设计出最合理的实验方案,根据实验室现有的器材,事先写好实验报告去完成实验,这样才能锻炼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五、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