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活礼仪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女士穿着呢?整洁有气质,可是这有什么用呢?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原本以为这样的女士会站起来让个座位的,可以一直坐到她要下的站牌时才起身。
穿的再好看有什么用呢?素质却是如此不堪。
自己还是引以为戒吧,毕竟自己踏入这个社会也有很多年了,社会真是会教育人,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是做出来的结果社会会给你打分。是会成为人中龙凤还是会成为人中渣滓;自己想成为这两种人的哪一种?
生活是全方位的,是立体的。你缺的那个部分,会让别的东西涌上来,去填那个窟窿。是全方位的,是立体的。你缺的那个部分,会让别的东西涌上来,去填那个窟窿。
关键词 礼仪教育 生活实践 文明礼仪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礼仪,一个千百年来为中国人所关注的词语。从孔子的儒家思想到我们的历代先人们对礼仪的关注。中国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称得来无愧。无论何时何地,作为中国人的我们都要以最恰当的方式去待人接物。这个时候礼仪就成了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我们的孩子们似乎也生活在永无止境的分数竞争中,他们淡忘了亲情、淡忘了礼教,忘记了感恩、忘记了尊敬,进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礼仪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
下面,笔者就结合文章和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1 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相融合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
在品德教学中,笔者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因此,在课堂上的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体验。
2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爱育德
2.1 真情互动,习得品质
对孩子开展礼仪教育就是使儿童学会明辨是非善恶、学会仁爱、充满勇气。教师是孩子一生成长的引路人,其良好品德素养应该是师爱为先、专业为重。因此,在师德方面教师应做到“三个一”爱心承诺:一个温暖的拥抱——安抚孩子的焦虑和失落,带给孩子安全和欣慰;一个友好的微笑——化解孩子的紧张与疑虑,传递一份亲切与温馨;一句热情的鼓励——消除孩子的胆怯与退缩,增添信心和勇气。此外教师还要学会“四种角色”转换:困难中做孩子的老师,生活中做孩子的妈妈,学习中做孩子的伙伴,精神上做孩子的朋友。
2.2 教师应成为礼仪环境的指导者
回顾以往的活动室环境创设,多数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旁观者和欣赏者。随着社会的变迁,教育观念的改革,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越来越引起大家重视。提倡环境创设应以儿童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2.3 在生活中体验、实践
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礼仪教育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
3 开展礼仪教育所应遵守的原则
(1)全面渗透原则。传统礼仪教育应当深入到学校的各科课程中,让儿童时刻体验传统礼仪教育的魅力。
(2)生活性原则。礼仪教育内容要来源于儿童生活,细化儿童一日活动中各环节礼仪教育目标,鼓励把礼仪教育渗透到儿童一日生活中,渗透到儿童的家庭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
(3)尊重性原则。充分尊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儿童、每一个家庭的文化背景;尊重每一位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实践中的努力和创造。把学会理解、尊重和热爱作为礼仪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要用宽容、接纳的心态,面对存在种种礼仪问题的儿童和家长,积极主动地采用合适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4)实践性原则。在设计礼仪教育活动时,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确定合适的活动目标,不贪多(内容多)、贪深(幼儿理解困难的礼仪),否则教育活动的过程会是枯燥乏味的,孩子完全没有兴趣,而教育活动的目标也会很难实现,过程和结果都不会令人满意。活动的内容还应涉及个人生活、家庭邻里、学校、社会等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礼节,如:去别人家做客、招待客人、与同伴课间活动、就餐等个人仪表、同伴交往、节庆、公德、敬老各方面的一些简单礼仪等,儿童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遇到,并能在学习后得以运用的,儿童能力范围内的内容。让儿童用好礼貌基本用语:请、您、早上好、再见、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用好体态用语:微笑、招手、点头、鞠躬、握手、鼓掌、起立、请让、敲门等基本礼仪行为开始。礼仪教育内容:仪表、起居、进餐、交往、礼貌用语、节庆、做客、待客、公德礼仪等。
(5)家校互动性原则。强调、教师、家长成为学习研究的共同体,共同提高礼仪素养,强调教师要挖掘社区教育资源,为家长搭建交流的平台,开展家教指导工作,提高家长的礼仪素质和家教能力;强调教师和家长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的礼仪文化氛围,在与儿童共同生活中积极地影响幼儿,儿童在与同伴、环境、成人良性互动中健康成长。
4 结合实际,让礼仪教育有特点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礼仪教育和社会性发展,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实现。
4.1 打造高效课堂,以情育德
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旨在让学生阅读文本,加上学生已有的经验,再现生活中的某个行为片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重要的是情境中总是蕴涵着十分丰富的行为思想方面的信息,可供他们观察、体验、探究,从而得出自身的价值判断。
如教学《遵守交通规则》可以在校园内模拟人行横道和红绿灯的场景,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应该如何遵守交通规则,怎样才是真正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怎样做才是有文明礼仪的人。
4.2 把时事政治有效引进思品课堂
思品课本身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思想性和实践性,但在思品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效率低下。而把生活中的真实事件有效引进课堂,创造“活课堂”,不仅体现礼仪教育课的时代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真正让礼仪课活起来。
4.3 抓好宣传工作,营造礼仪氛围
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在礼仪教育中,我们应该重视新闻媒介和社会舆论的积极导向作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介应大力宣传文明礼仪的典型人物及其事迹,刊登一些有关礼仪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在各种评优活动中,应突出文明礼仪的要求。
对于学校来说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礼仪教育:一是在建设校园文化方面突出文明礼仪教育。以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站等形式大力宣扬文明观念;二是举行“文明礼仪规范班”评比。通过评比,学生的行为受到其他同学的监督和感染,提升了自己的道德水平。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这些形式的礼仪教育的开展,使广大学生受到身边同学先进事迹的感染、熏陶、影响,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4.4 真诚携手,收获美好人生
家庭是塑造人才的圣地,在这块圣地上,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品德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家庭与学校真诚携手,将教育理念落实到实践行动中,美好的愿望才能实现。
增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优化育人环境。良好的社会风气起于家风,关键在于所有家庭都要正确地引导孩子,不但“养”,还要“教”,更要“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学校和家庭应该携起手来,内外结合,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
学生品德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学校除了是传播知识的海洋,也承载着育人的责任。教师在礼仪教学中,必须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模拟”生活,让礼仪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拓展教学时空。
总之,随着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交往得更频繁、更广泛,在素质教育显得日益重要的今天,学校更应注重文明礼仪教育,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在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基础上,汲取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有益内容,使跨世纪的接班人从小接受熏陶,形成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他们能够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教孩子礼仪,就是教孩子优雅的过一生!我们现在对孩子施以礼仪品格教育就像在戈壁上捡石子,二十年后我们后悔捡少了,因为这些石子已经变成了孩子最珍贵的钻石。我们从幼儿的发展变化上可以充分的肯定对幼儿礼仪的教育培养是有效的,是符合当今社会所要求的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礼仪教育研究反映了教会幼儿从小“学会做人”这样一个理念,使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得以有机的匹配。从实际效果看,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1 课题背景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也形成了优良的传统美德。幼儿园是一个文明礼仪的大舞台,文明礼仪是幼儿园精神面貌的展现。
古人云:“百行以德为首”。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幼儿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儿童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幼儿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幼儿阶段进行“幼儿生活礼仪的培养与研究”,使孩子们从小系统地接受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2 研究概述
礼仪:为使各种人相处在一起能愉快融洽、使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正常进行,交往中必须有一种大家所共同遵守的法则、规范。即礼仪就是表示礼貌的具体礼节,包括言行举止的诸方面细节。
幼儿生活礼仪: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公共场所等活动中能够与各种人相处融洽、正常交往,在生活中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文明行为和礼仪规范。简单的说,就是幼儿在生活中的礼貌言行举止,行为习惯。
3 活动意义
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了解,并引起家长、老师、园校和全社会的重视。为切实提高幼儿的文明礼仪水平,我们积极从身边细小处着手,在行动中培养幼儿大方、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4 研究目标
4.1 在《纲要》、《指南》的指导下,以幼儿发展为本,初步探索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礼仪教育内容与实施方法,丰富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实践经验。
4.2 通过礼仪启蒙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幼儿礼仪行为的养成,从而促进幼儿园发展。
5 研究对象
幼儿园在园全体幼儿。重点:小一班、中一班、大一班。
6 研究内容
幼儿生活礼仪养成教育的内容来源于幼儿周围的现实生活,我们主要分三方面:幼儿园、家庭和社区,我们将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最基本的日常生活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抓起。
7 研究时间
2007年6~2007年12月准备阶段,课题的申报、审批、立项;2008年1~2009年12月实施阶段,并把研究成果上报中央教科所总课题组,参加总课题组专家委员会的审核和评选活动;2010年1~2010年7月结题阶段,将全部成果上报总课题组,参加总课题组结题研讨会并参加评选。
8 研究人员的分工
周宏敏园长负责整个研究小组的工作;周建琴园长负责检查工作;蔡月梅老师具体负责资料的收集;周科燕付园长负责后勤工作;斯琴等老师负责一线的实践工作。
9 研究方法
对幼儿进行生活礼仪方面的研究,应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因此,我们在研究时体现“低——要求低”,“浅——内容浅”,“细——措施细”,“活——方法活”四个基本要素。把示范、明理和训练结合起来使之生活化、具体化、趣味化、形象化。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年龄特点选择适宜于形象思维方式的教育方法,归纳出以下几种方法:①启发引导法;②游戏童谣法;③榜样示范法;④情景感染法;⑤行为训练法。
10 研究措施
10.1 专项资金到位。拨出专款,用以购买实验资料(理论书集和活动器材等)、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及参加省内外的专项研究活动,并拿出专项资金奖励课题研究先进个人。保证课题研究资金专款专用。
10.2 研究人员到位。园长周宏敏、周建琴。副园长周科燕负责后勤,全体教师参加实验,并成立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
10.3 时间到位。为了确保研究有保障,规定将每月的第三周星期三下午定为课题研究集体研究时间,研究做到有中心发言人,有专题研究内容,任何人都不得挪作他用。另外,定期在期中、期末召开经验交流会,让实验教师汇报研究成果,交流经验。
10.4 加强管理,及时调控,建立好实验管理制度,保证课题实验的落实。如制定的“实验研究管理制度”、“实验资料管理制度”、“实验教师管理办法”、“实验成果奖励办法”等。强化过程管理,同时要求实验教师整理好实验档案资料,为实验的开展和评估提供真实可靠、准确详细的资料。
10.5 加强学习与培训,为了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秀的育人经验,学校还为教师购买了《礼仪》、《教育科研实验方法》等教育科研参考材料,组织教师参加新教材、新课程的培训和相关理论的学习。为教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增强了广大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
11 研究途径
如何让《幼儿生活礼仪的培养与研究》课题研究能给幼儿园的德育工作带来新变化,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新局面,主要抓了三个方面:
11.1 主要抓幼儿园中的礼仪教育。
11.1.1 将礼仪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从晨间接待开始,一日环节包括入园、进餐、睡眠、学习、游戏、户外活动、盥洗入厕、离园等,在各个生活、学习过程中,如果文明礼仪教育跟不上,幼儿可持续性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将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注重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的养成教育,包括生活卫生习惯、行为规范及文明礼貌。具体措施有:结合本园实际,继续扎实开展“礼仪伴我行”争星活动,把幼儿的仪容仪表、活动(上课、排队、庆祝活动、升旗仪式等)礼仪、尊师重长礼仪、语言礼仪、园内公共场所礼仪等五项做为评比内容。通过班级设文明礼仪争星表,设立“文明小天使”示范岗,每天早上迎接小朋友、家长的到来,激发幼儿个个争当“文明小天使”的愿望。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并随时关注幼儿,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11.1.2 把礼仪养成教育融入到幼儿游戏活动之中,注重礼仪教育游戏性。游戏活动是指充分满足幼儿玩的需要的一种活动,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活动中,不仅需要克服困难,还需要与他人合作共享成功的乐趣,这时向幼儿进行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前获得最佳效果。
我们将游戏活动分为室内游戏和室外游戏。室内游戏共设置了:娃娃家等角色游戏区、积木区、语言阅读区、美工活动区、益智操作区、科学探究区、音乐区等其他区域。区域活动中通过有准备的环境引导幼儿主动自发地学习,满足幼儿礼仪学习的个体需要。户外场地。教师在幼儿礼仪养成教育中,让幼儿在感受和体验中获得内化的礼仪行为品质。
11.1.3 把礼仪养成教育贯穿于各种教学活动之中,注重礼仪教育的综合性。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幼儿施加影响的活动。应该说,教学活动的游戏化是幼儿年龄所决定的,在实施过程中,它具有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学内容综合化、教学过程操作化(活动化)、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在实施礼仪养成教育过程中,各领域教育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如社会活动的“我与文明手拉手”,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正反事例,教育幼儿从小养成礼仪行为的良好品质,从认知、情感、行为的综合养成教育上达到“知情行合一”;语言活动:“礼仪故事、格言天天讲”,组织每个幼儿与父母一同收集礼仪故事,礼仪“三字经”,并随时给同伴讲,给父母讲,教师可以给幼儿讲,幼儿也可以给老师讲;健康教育,可以为幼儿创编体育活动“争夺礼仪红旗”。教育“富理于情、富教于乐”,使抽象的礼仪道德概念在幼儿头脑中形象化、具体化,从而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中形成良好的礼仪道德认识观念,养成良好的礼仪道德行为。在实施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生活化中,我们不仅在逐周计划表中有具体的礼仪行为养成要求,而且,每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月为“礼仪月”,开学的第一周为“礼仪周”。同时根据各年龄阶段幼儿生理、心理特点,设计了系列主题活动。
11.1.4 将礼仪教育列入教育课程。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从一点一滴、一招一式的细节抓起。运用多种主题活动,生动活泼地对幼儿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使幼儿时刻受良好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文明习惯的养成。形式有:①游戏竞赛,促使幼儿初步形成正确的礼仪观。②阅读一些礼仪小故事,使幼儿从礼仪故事中获得相应情感,产生情感共鸣,自觉接受故事中的内容,认识文明礼仪用语,认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③观看礼仪情景示范表演,帮助幼儿获得礼仪相关知识和强化情感的体验。④抓住节日活动的教育契机,创设体验情境,帮助幼儿巩固礼仪的行为。结合相关节日开展节日礼仪系列活动,以各种节日为契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能力。如每年三八节让学生为母亲做一件事(洗头、洗脚)让母亲开心;六一节做一件令自己最满意的事;九十教师节给老师一声祝福;十一国庆节向祖国母亲道一声祝福;元旦节向亲人表示新年祝福。由于坚持,幼儿已经形成了定势,每个节日都有付出和收获。⑤利用环境开展礼仪教育。在幼儿园里进行环境的创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a.物质环境包括:公共礼仪环境的创设和班级礼仪环境的创设;b.精神环境包括:教师和家长自身礼仪行为的隐性教育作用。⑥各班结合本年段的主题开展以教育形式为主的礼仪活动。
11.2 主要抓家庭中的礼仪教育。
11.2.1 开展家庭礼仪教育活动,是为了将教育延伸到家庭,真正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在家庭教育方面:对幼儿进行了“家庭礼仪”调查,针对“孝敬长辈、帮做家务”入手,逐步培养幼儿养成不撒娇、不淘气,体贴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为父母分忧的好习惯。我们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文明路上一起走”活动。利用《家园联系手册》推动活动开展,从“孝敬长辈、帮做家务”入手,带动家长共同进步。小朋友们在校外受到的不良影响大大减少,园内教育更加有效了。在《家园联系手册》中,一位家长写道:“我家孩子,回到家就成了小监督员,不允许我抽烟,不许我出去打麻将,还头头是道得讲着大道理,看到孩子在老师的教育下讲文明、懂礼貌,我非常高兴,为了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一定大力支持幼儿园的工作。”
11.2.2 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教育因素影响接受得更快一些,更多一些。例如:为使幼儿养成关心他人的习惯,我们要求家长,在家里还可以提醒幼儿启发幼儿帮大人做事;有客人来时,让他拿糖果来招呼客人;让他照顾小弟弟、小妹妹等等。所以要提高幼儿礼仪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必须要有家庭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11.3 主要抓社区中的礼仪教育。
11.3.1 重视幼儿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不仅仅是家长、老师,在幼儿园的宣传、动员下,社区也加入了督促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行列中来。2009年12月,我们所在社区针对部分幼儿和小学生乱放鞭炮的现象,对这部分孩子当场进行批评,并给学校和幼儿园来信反映情况,在要求园校继续对其进行教育的同时,还想法设法改变社区面貌,建设文明娱乐广场,与园校联合开展“我是社区好公民”的评选活动,努力为孩子营造出了一个健康成长的大环境。
11.3.2 幼儿的发展来源于实践活动,幼儿的思想品德、礼仪习惯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我们为幼儿创设条件与机会,提供时间与空间,组织实践与交往,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进行礼仪实践锻炼。如我们在组织主题活动中能过组织幼儿上超市购物,为幼儿提供独立购物的机会,在购物中引导幼儿碰到困难有礼貌地询问,能与营业员交往,同时引导幼儿心中有他人,购得食物与成人一起分享。在组织亲子春游绿色世界活动中,活动前我们让幼儿一起讨论公共场合的礼仪行为要求,活动中引导幼儿争做文明的旅游参观者,文明对待公共场所的一切设施设备,文明对待小动物,会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花草树木,都不能随意破坏;不能在柱、墙、碑等建筑物上乱写、乱画、乱刻;不要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污染环境;不要乱扔果皮纸屑、杂物。在活动中幼儿的行为督促影响着家长,如有一位小朋友的妈妈随手把擦汗的纸巾扔在地上,孩子见了就说:“妈妈,你这样是不讲卫生的,应该把纸巾扔到垃圾桶里。”这说明幼儿的礼仪行为能影响家长,辐射社会。
12 研究成果
12.1 课题研究带来了幼儿园德育工作的新变化,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新局面。①初步养成了幼儿的礼仪行为,提高了孩子们的文明程度;②获得了家长的高度认同,和睦了亲子关系;③塑造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得到了社会的赞扬。
12.2 我园幼儿礼仪教育的研究、实践,将教育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这一理念落到实处,增强幼儿德育的实效性。
12.3 幼儿礼仪教育通过全方位多渠道进行,事半功倍收效快,结合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影响,提高幼儿礼仪教育的实效。
12.4 幼儿礼仪教育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把幼儿个性心理即从感知中产生情感体验,转化为行为。
12.5 编印一套《幼儿礼仪教育指导细则》,包含各年龄段幼儿文明礼仪行为养成的总目标;一日活动各环节详细的礼仪目标;各年龄段幼儿文明礼仪考核标准;幼儿礼仪之星评价标准。
12.6 分年段编印一套适用于本园大中小班幼儿的《文明礼仪手册》,其中包含:基本礼仪、幼儿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
12.7 编印一套关于《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研究集》,包括观察笔记、活动反思、个案记录、论文。
12.8 城北幼儿园被评为浙江省二级幼儿园,市一级幼儿园。二位老师被评为市级先进。
13 分析与思考
13.1 我们再设置教育内容的时候就遵循了适切性原则,充分考虑到了教育对象——幼儿的认知特征、行为特征和人发展水平。
13.2 我们的礼仪教育不是干巴巴地说教,而是将礼仪教育与幼儿生活相结合,讲礼仪教育融解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13.3 人的礼仪素养本身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养成的,每个人,特别是人生刚刚起步的幼儿,都有成为一个受欢迎人的愿望,都具备一定的可塑性。
13.4 虽然本研究的预期结果在一段时间的研究实践后基本实现,但是由于幼儿个体存在的差异和不同的家庭生活背景,礼仪教育对每位学生产生的效果还是存在差异的。
(1)发型得体。男性头发前不盖眉,侧不掩耳,后不及领。女性根据年龄、职业、场合的不同,梳理得当。
(2)面部清爽。男性宜每日剃须修面;女性宜淡妆修饰。保持口腔清洁。
(3)表情自然。目光温顺平和,嘴角略显笑意。
(4)手部清洁。定期修剪指甲并保持手部洁净。女性在正式场合不宜涂抹浓艳的指甲油。
2. 体态有哪些基本要求?
(1)站姿:两眼平视前方,两肩自然放平,两臂自然下垂,挺胸收腹提臀。
(2)坐姿:保持上身直立,双腿自然并拢,切忌抖动腿脚。
(3)走姿:抬头挺胸收腹,双臂自然摆动,脚步轻盈稳健。
不可在公共场所席地而坐。
单独用食指、中指指向他人是失礼的行为。
3.着装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整洁合体。保持干净整洁,熨烫平整,穿着合体,纽扣齐全。
(2)搭配协调。款式、色彩、佩饰相互协调。不同款式、风格的服装,不应搭配在一起。
(3)体现个性。与个人性格、职业、身份、体形和肤色等特质相适应。
(4)随境而变。着装应该随着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其着装款式和风格也应有所不同。
(5)遵守常规。遵循约定俗成的着装规矩。如:西装应在拆除袖口上的商标之后才可以穿着;西装外袋不应存放随身物件。
不可在公众场合光膀子、卷裤腿、穿睡衣。女性在办公场所不宜穿着吊带装、露脐装、超短裙、短裤等。
从物质礼仪环境做起
物质环境也称为显性环境,指的是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它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我们将充分利用环境中的各种有价值信息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的礼仪教育。
班级礼仪环境创设 班级是孩子们最常待的地方,班内良好的物质环境,将有效促进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在老师对环境的精心设计、创设以及合理调控下,让环境变成孩子的另一位“老师”,充分发挥班中每一个空间、图形符号等的功能和意义。让生活化礼仪环境创设从室内空间的布局做起。
第一,改变班级内部空间布局。我们将原先动静混乱的布局进行了重新划分与利用。经过调整,图书馆与建构区放在一侧,两个娃娃家、表演区放另一侧,这样的布局动静分开,互不影响,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易发生矛盾,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
第二,增加班内墙面的礼仪布置。班级内墙面的礼仪布置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比如:盥洗室:在孩子洗手的水龙头上方贴上如何洗手、节约用水及排队等候的宣传画及标语,以及文明入厕习惯的宣传画。这对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三,增强娃娃家礼仪环境创设。“游戏”是幼儿园孩子学习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娃娃家”游戏,它是一个“小家庭”,更是一个“小社会”,从注重生活化礼仪环境的创设,不但可以让孩子巩固礼貌用语,同时还理解了这些语言的真正含义,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四,增加礼仪之星评比墙。班中创设“礼仪之星”评比墙,通过自评、互评,不仅能激励表现好的幼儿做得更好,同时也给别的幼儿做了一个榜样,使他们在善意的竞争中,提高自己的礼仪素养。
室外礼仪环境创设 《指南》中规定幼儿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不少于2小时,因此为了让孩子在室外活动的同时也能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我们做了以下措施:①在幼儿园大门边摆放爱护环境标语的垃圾桶及小水桶若干,让孩子做到不随地乱扔垃圾,并利用午间散步或自由活动时间,让幼儿看到周围有垃圾就捡一捡,把爱护环境变成一件自然而然的事;②在大厅摆放文明礼仪宣传栏。通过宣传栏的宣传,让家长也能随时了解幼儿园礼仪创设的具体内容及近阶段创建目标,并从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榜样;③在楼梯、走廊贴上文明礼仪宣传画及儿歌、故事等。让孩子有一种视觉上美的享受,同时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墙上的知识,两全其美。
营造文明礼仪的人文环境
叶圣陶先生这样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拥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影响人一生的发展。
教师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小朋友回家都喜欢做一件事――给家庭成员上课!他们会像模像样的模仿老师的肢体动作、语言,形象地扮演“老师”这个角色。所以作为老师,孩子们的榜样,我们都应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
将礼仪教育生活化,融入各项活动中 ①开设礼仪特色课程。通过礼仪特色课程的开展,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看动画的过程中学习礼仪知识,知道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礼节,比如:接待小客人、做客等,从而懂得更多的礼仪小知识。②开展礼仪宝宝迎宾活动。每周评选4名礼仪行为表现较好的幼儿当礼仪小标兵,早晨可站在班级门口或校大厅迎接来园的家长、小朋友及老师,让文明礼仪的氛围感染到每一个进园的人。③在节日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一年中有许多节日,比如:“重阳节”“感恩节”等,这些节日都可以成为礼仪教育的内容之一,教育幼儿关心、体谅父母,尊敬长辈,学会感恩。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亲手制作小礼物等方法来进行感恩教育。
家园共育,共同营造良好礼仪环境 学校的礼仪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的潜移默化却更深入人心。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只有达成家园共育,才能发挥其作用。所以在一日活动中,老师不仅要以身作则,还应对家长做好礼仪宣传工作。通过宣传,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生活化礼仪环境创设中来,做孩子的好榜样。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