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天才就是勤奋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如果这话不完全正确,那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学习,就算是天才,也是需要不断练习与记忆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一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加数+加数=和
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
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
(二)知道以下规律
1、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
(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相邻单位的进率是10,即1元=10角,1角=10分。
2、人民币按制作材料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种,按单位分为元币、角币和分币三种。
其中元币共有七种,分别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角币共有三种,分别是1角、2角和5角;分币也有三种,分别是1分、2分和5分。
3、人民币的换算:
(1)2元8角=(28)角
2元10角=(30)角
(2)2元8角=(2.80)元
2元10角=(3)元
(3)2.15元=(2)元(1)角(5)分
12.00元=(12)元
(4)0.70元=(7)角
0.05元=(5)分
4、换钱
(1)换成一种:1张10元可以换(5)张2元
(2)换两种以上:1张10元可以换(4)张2元和(2)张1元
5、解决问题类型:
毛巾8元5角,香皂4元8角,牙膏5元,牙刷2元6角
(1)牙膏和牙刷一共多少钱?
5元+2元6角=7元6角
答:牙膏和牙刷一共要7元6角。
(2)牙膏比牙刷贵多少钱?
5元-2元6角=2元4角
答:牙膏比牙刷贵2元4角。
(3)香皂比毛巾便宜多少钱?
8元5角-4元8角=3元7角
答:香皂比毛巾便宜3元7角。
(4)用10元钱买毛巾和牙刷,够吗?
8元5角+2元6角=11元1角
10元
答:不够。
(5)用10元钱买一块香皂,应找回多少钱?
10元-4元8角=5元2角
答:应找回5元2角。
(6)用10元钱买毛巾和香皂够吗?如果不够,还差多少钱?
8元5角+4元8角=13元3角
13元3角-10元=3元3角
答:不够,还差3元3角。
(7)20元钱能买哪些东西,应找回多少钱?
8元5角+4元8角+5元=18元3角
20元-18元3角=1元2角
答:20元可以买毛巾、香皂和牙膏,应找回1元2角。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把孩子推上讲台,和孩子分享功课
培养孩子表达能力的另一妙招就是经常向孩子“请教”,把孩子推上讲台,
做孩子的“学生”。这虽有明知故问的嫌疑,但并不妨碍孩子的为师热情。他们会很兴奋,很热情的扮演老师的角色。介绍自己今天的学习收获。对一年级小朋友而言,这是一种很好的复习方式
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
俗话”数子千过,莫如夸子一长”,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老师和家长肯定和赞赏。预其说“你不要这样做”还不如“你那样能够做更好”;与其让孩子在没完没了的批评中纠缠与做过的错事,还不如让适时的表扬给孩子的每次进步都鼓掌喝彩!
自信不足的孩子更是特别害怕出错,家长更应尽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欣赏。有进步!继续努力!没关系,我相信你一定能行!不要吝啬真心的表扬。
注重孩子学习过程,正视孩子考试成绩
有些孩子入学前就已能认一些字,做一些简单的运算,这样在上学后老师讲这部分内容时,孩子看上去豪不费力就懂了,但事实并不完全如此,有些孩子可能并非建立起有效的学习方法,并非真正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当他们面对新内容,特别是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时,孩子就会感到困难,因此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家长在家看孩子的计算很熟练,就以为孩子的数学学得很好,但真正考查或解决实际问题时,孩子往往有些不适应。或者说不尽如家长之意。这就需要我们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关注孩子的学习内容,数学并不仅仅是单纯的计算。
作为家长,我们要能将孩子的成绩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所谓的纵向比较,就是将孩子现在同过去不同进期所取得的成绩相比较,是进步,还是退步,抑或是原地踏步着。进步是因为他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进,有所完善,分析得出后要加以鼓励,让其发扬光大,开始表扬的频率要高,渐弱之,至形成了习惯。踏步着,退步了是因为他不认真,还是方法不妥,分析得出后对症下药,拉起来后再扶上走一程,稍有进步,作为家长可以借助于老师的口吻,夸张一点表扬,树立起自信,让他自强不息。所谓横向比较,就是能将自己的小孩与同年级、同班级的其他孩子比较一下,找差距和不足,具有良好习惯的孩子,成绩一般都很优秀,而这一切,一方面归功于学校教育,另一主面也不可忽视,家庭氛围的熏陶,对于这些孩子的家长,我们不妨去讨教一番,我想再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实践,定有收获。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活动 , 创设
低年级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不只是通过听老师的讲解,看电脑演示所能解决的。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要接受和转换教师讲演、演示中的信息,首先需要对这些信息有感性的认知。否则,就只能机械地记住数学知识。学生活动过程中,配合以词使动作“内化”,从而达到“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可逆转的动作”水平。因此,本人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中十分注重结合教材创设数学活动,以便学生能够更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一)数学活动的情境创设
低年级学生天生好动,贪玩,他们不可能会乖乖的在一节平白无趣的数学课上认真待个10到15分钟来听你传授新知,而且数学知识点是比较抽象难懂的,甚至是乏味的,必须要让他们动手、动脑,结合生活实际去进行学习活动,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一年级《统计》一课时,课前我准备了一段运动会上运动员入场的进行曲,放给学生听。学生马上来了兴致,都抢着说是开运动会时放的音乐。于是我趁势说:“原来今天‘森林运动会’开幕了(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看图),请小朋友看看有哪些代表队参加了比赛?”这时小家伙们都七嘴八舌地争着说。我抓住时机又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通过讨论交流,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哪个代表队参加比赛的项目多?”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每个代表队分别来了多少小动物?”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最后哪个队得了冠军?”……我由此提出一些统计时的要求和做法。每个孩子对感兴趣的事情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好奇心,他们都有一大堆的问题等待解决,我利用这一特点,使学生不仅学得主动,而且兴致盎然。
又如,教学1-5的认识,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当学生正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中时,我突然让他们静下来,问到:“为什么有一个同学没有椅子坐呢?”同学们都马上思考,各抒己见,寻找答案。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 ” ,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常常合理地,适时地采用做游戏活动这一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学数学、说数学、用数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有层次性的数学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这种聪明,就是会听,会看,会学,会说,会用。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通过多层次的设问引导,让学生学会聆听、复述、表达,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这样,既能有效地巩固和深化知识,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提高了思维水平。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时,我先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到超市进行真正的实践体验,要求初步了解“元角分”的概念,感知10元能买多少东西。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使孩子们切身体会到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同时在选择如何购买10元物品的过程中,真实体会到“元角分”的价值。然后,在课内汇报交流,这交流过程也是进一步提高理解知识的过程。最后,我又创设一个“我在小小超市”的购买情景,学生有的当顾客,有的当收款员,进行人民币的换算及找零钱的练习,还可以指定钱的数额,设计需买东西的数量等,让学生自己编出应用题,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生乐此不疲。通过这样的仿真实场景的游戏活动训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逐步认识到运用知识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同时减少了学生对数学的神秘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创设有探索性与挑战性数学活动
根据低年级学生天生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改变以往单纯例题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有目的、有组织地创设具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二年级进行《表内乘法》的整理和复习,我组织了一次《数学在我们的游玩中》的实践活动。我出示游乐园的价格表后问学生,你想玩哪些项目?根据你的选择,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由于方案不同,计算的结果就不是唯一的。有位学生说想玩转马两次,碰碰车两次,自控飞机两次,一共要3x2+4x2+6x2=26(元)。另一位学生马上站起来回答:“我也可以这样玩,但我只要付16元就够了,因为我可以和另一个同学一起坐碰碰车和自控飞机。”紧接着,我要求学生每人用一张30元的游园券设计出游玩方案。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出10种方案,从而打开了他们狭隘的思维空间,让他们感受到问题虽然只有一个,可由于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得到的答案是多种的,各不相同。在活动最后,我把学生的解题方案进行对比,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有多种,但解题的思路都是一致的。把学习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升。这种实践性教学,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总之,数学活动是数学课程目标体系的支点,有了这个支点,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体现,数学课程目标的全面实施才有了可能。特别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都是直观的,理性的。因此,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去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这些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参考文献:
1叶尧城、向鹤梅:《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2邱金利:《小学各科教与学》
关键词:学优生;小组合作;数学思维;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263-01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课堂学习是中小学学生学习最重要的环节,如果我们的改革理念在这里得不到落实,那探究就是一纸空谈。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严密的符号体系,独特的公式结构,形象的图像语言。所以很多同学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总找不到方法,并且数学学习也是一个思维提升的过程,本课题主要通过对学生小组模式的进一步升华,来带动大多数同学主动学习数学,也让学优生完善自己知识体系,成为学科“尖端”。
二、研究内容
1、研究模式。(1)模式一。在一个周的学习中,分别在周一到周四晚自习之前(19:00~19:30)安排三位学优生,他们主要学习方法好、学习思维好。在这个时间段里,主要是个别同学答疑,每个小组的学生对课本练习题以及练习册里的习题不能自己解答或者解答起来有些困难的情况,都可以来问讲解员。讲解员需要对同学们的问题积极解答,并且在解答习题过程中,总结解题经验、数学思维方式,让同学可以举一反三,充分理解知识点,而不是为了做题而做题;(2)模式二。在每天晚自习21:30~22:00为学生的讨论时间,这时三个学优生分别负责三个小组,对小组讨论的练习题中存在问题的进行指导,充分带动小组交流学习。并且对于小组中普遍出现的解题思路不完善、解题格式不清楚、解题中对知识点不严谨进行及时指出,让小组的学习更加有效。
2、研究对象。课题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学优生以及班级的各个小组,通过对他们的深入研究,依托高效的课堂,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积极。同时通过对于有潜力和有思维能力的学生,进一步提高,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也通过给其他同学讲题的过程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成为数学学科学习的楷模。
三、主要阶段与具体成果
1、第一阶段:试行阶段。本阶段主要以高一某班为研究对象,通过在这个班级开展“数学角”活动,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到小组学习的乐趣,充分带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快乐感。同时让这三名学优生也能感受到学懂知识跟讲解知识的异同,激发他们更加主动的学习知识、健全知识结构。
(1)学优生培养具体实施阶段(措施)。在具体实施阶段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不仅仅是课题研究的方向出现偏差,也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了之前设想的实效,所以基于这些所出现的问题,又制定出以下的措施:
①每小组每天至少一个问题。任课老师要求每个小组每天至少要问答疑人一个问题,这种要求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且要求答疑者将学生所问的问题整理起来交到代课老师处,进行备题;②整理问题形成试卷再考查其他学生。对于答疑者所整理出来的问题,编排成试卷的形式,来检验学生是否问了问题,掌握学生对所问问题的理解情况。
(2)学优生培养具体实施阶段(目的)。针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目的在于更好的让学生参与进来,更好的让学优生提高自己的执行能力和学习知识的系统化。并且将学生所问的问题形成试卷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查漏补缺,更好的在学习中找到自己问题所在,更好的提高学习的效率。
2、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在通过前期的试行阶段后,这个班这三名学优生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经验和讲解方法,再让这三名同学针对高一整个年级,对数学知识以及习题有疑惑、解题方法不完整的同学进行指导学习,这样不断提高这三名同学在高一年级中数学学科的优胜感,提升数学学习的自信,同时因为自己在学生中有了一定的口碑从而使三名学优生学习更加全面、更为完善。
3、第三阶段:全面开展阶段。在通过一个班,三名学优生的带头和试行阶段后,仿照这种模式,让高一年级组的其他班级也在代课老师的指导下,选取3~4名学优生,开展“数学角”。从而使数学的学习走出小组、走出班级,通过更多同学的交流和学生,发现更多的问题和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探究性、思考性、快乐性。
学优生培养全面开展阶段运行情况。通过在这个班实行的学优生的培养,不断在探索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反馈信息,对这种课题下的培养模式做了诸多方面的完善,能起到培养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思维模式。并且在后期通过老师的监督,学生能更好的完成课题所预想的效果,也是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形成了一种学习习惯,再通过在高一年级其他班级进行了推广,基于在高一八班总结的经验,使得其他班级在开展学优生培养的过程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总结有如下:(1)被选择的学优生学习积极性高涨;(2)整个高一年级数学学习氛围很浓厚
四、主要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
五、学优生培养方案总结
一、重结果更重过程
叶圣陶曾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直至力于‘导’”。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病就是只重结果,忽视教师导和学生思维的过程,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就拿备课写教案来说吧,以往教学时,往往要求备详案,其实这反而限制了教师课堂上的教学,因为课堂是活跃、变化的,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照详案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临场发挥。而新教材重结果更重过程,在教学上留有余地,教师在编写教案上也注重中心环节的编写,但不要求面面俱到,让教师有应变的心理。基础教育改革重视教学后的总结评价,让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确实反馈。这样能让教师根据不同的班级及时调整教法,游刃有余,能很好地体现新教材的设计思想。不仅教师减负,课堂的实效也加强了。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机会。
二、结合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多感性知识,重生活经验的应用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可以说数学知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新教材很好地突出这一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画面引出新课,让学生们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使数学知识贴近生活。如人教版第一册中的“比大小”这一课,就是通过“小猴分水果”的故事展开,水果数量与小猴只数不一样,够分吗?怎么分?一年级的学生一看到这个场面,就已自觉进行比大小,并将水果分好了,一节新课就在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中上完了,课后学生们还能踊跃参与比大小分其它东西。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能时时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并不觉得累。可见,良好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生的探索学习活动架起桥梁。
三、重视合作学习,提供学生的交流空间,增强合作意识
研究表明:通过教学而获得的数学知识只有10%。可见人的知识获取的手段相当丰富,其中合作学习就是一种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因为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磨合后的智慧,解决难题,互帮互学,共同进步。通过小组学习,同学们互相启发、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观点渐趋统一。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解决了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难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互相交往的能力,锻炼了学生们的“情商”,培养初步的团队精神。同时,教师从数学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给学生们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让他们有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
四、增强民主,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权利
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在教学中我们也要重视挖掘学生们的“潜能”。新教材提倡“思维无”,在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地求异和求同,避免了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控制,产生思维定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好的方法,也可以接受挑战再寻求更好或更难的方法。新教材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自觉地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去,完成对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结构的构建。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大的自由,会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课堂教学的良性循环。
五、评价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57-2
〖HJ4.8p〗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概括为“四基”。在2001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双基”的基础上,新课标强调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这正是新课标突出的特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阶段,在这一时期注意给学生渗透研究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便显得尤为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需要我们教师长期训练,及早培养,特别要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相机渗透。
一、教师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数学素养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须摒弃妨碍低年级学生创新精神发展的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没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教师的头脑,那么教师的教学行为是空洞的、苍白无力的。
再有教师要加强对教材的钻研学习,把握数学教学教材的思想方法体系。小数教材体系包括两条主线:一是数学知识;其二是数学思想方法。教者只要看教材,就能明确前者;后者是掌握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才能从整体上、本质去理解教材,也才能科学地、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就开始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数学学科的后继学习,乃至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形成良好思维素质的关键。
二、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并且不成体系地散见于教材各章节中。课前教师认真分析教材,把握其中蕴含着的思想方法。教学过程中,常常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而忽视思想方法的渗透,对于学生的要求是能领会多少是多少。由于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发展的局限,对于数学思想方法领悟力较弱。因此,教师要明确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的重要作用,挖掘教授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并自觉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教材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只是为教师揭示这些思想方法提供了可能,最终还得依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去实现。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所教内容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要明晰,备课时要对课本中的概念法则及习题,从思想方法的角度作认真的分析,弄清每一章节中反映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某种具体的数学思想方法又蕴涵在哪些章节之中,只有通过这样的认真分析,才能将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落到实处,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长期的教学渗透。
三、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1.在问题解决中精心挖掘
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是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数学思想方法存在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数学问题的步步转化无不遵循着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任何一个问题,从提出直到解决,需要具体的数学知识,但更多的是依靠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不仅可以加快和优化问题解决的过程,而且还可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因此,在数学问题的探究发现过程中,要精心挖掘数学的思想方法。
例如国标苏教版—年级(上册)统计的是已经发生事件的信息,而一下教材要统计的事件是尚未发生、数量没有确定,或是事件里的信息没有固定。虽然我们不需要告诉学生过去统计的是已经发生的具体的事件,今天学习的是随机的、没有固定的等,但我们要想办法创设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环境,把学生带进随机事件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到今天学习的统计与过去学习的统计之间的区别,从而提炼和概括出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2.在归纳总结中提升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随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表现出一定的递进性。学生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应该在整体上对该单元的内容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数学思想方法贯穿在整个中学数学教材的知识点中,以内隐的方式溶于数学知识体系。要使学生把这种思想内化成自己的观点,应用它去解决问题,就要把各种知识所表现出来的数学思想适时作出归纳概括。因此,在小结与复习时应该提炼、概括这一单元知识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小结、单元复习时,适时对某种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概括和强化,不仅可以使学生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把握知识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而且可使学生逐步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精神实质。概括数学思想方法教师要自觉纳入教学计划,要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思想的提炼概括过程。
3.在反复、练习过程中内化
小学生实际思维中的经验模式是由感受、记忆积累而逐渐形成的。在单元复习或阶段性复习都需要做好知识重新梳理的“序化”。复习是数学教学中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归纳、提炼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复习的功能之一。在练习与复习中进入明确、系统的阶段,也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过程和应用过程,这是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飞跃。而这样的飞跃依靠系统的分析与解题练习来实现。通过复结构建出具有条理性的知识网络,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特别是章节复习时在对知识复习的同时,将统领知识的数学思想方法概括出来,增强学生对数学思想的运用意识。数学的复习不能仅停留在把已学的知识温习记忆一遍的要求上,而要去努力思考新知识是怎样产生、展开和证明的,其实质是什么?怎样应用它等。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提供了发展和提高能力的极好机会,也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极好机会与途径。数学思想方法也只有在反复运用中,得到巩固与深化。
例如转化思想方法贯穿了整个数学学习过程,它是从未知领域发展,通过数学元素之间的因果联系向已知领域转化,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一年级数学学习就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便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教学转化思想,通过精心设计的学习情境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领会蕴含在其中的转化思想方法,通过反复的联系让学生自己揭示它们的本质与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知识体系。
4.在反思中领悟数学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