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个性化阅读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早读课上,笔者从不占用时间讲课,而是让每个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心自由阅读。早读课成了学生的阅读天堂。在课堂上,也尽可能地让学生多阅读。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喋喋不休地讲述课文背景、作者介绍和分析课文等,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作为诱饵,让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而笔者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自主阅读。
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地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二、提倡学生学会质疑,大胆提问
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一旦形成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后,自然会提出很多问题。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笔者改掉以解决阅读卷上关于文本的几个问题或以教师提问题为主的教学方法,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同时,注意引导他们由提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过渡到围绕文章主要内容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有了问题,学生自然会急于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真知、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问题,不急于分析、解答,也不马上进入讨论中,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阅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当然,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情感体验、家庭社会背景的不同,对同一事物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因此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能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可让学生在文中深有感触的地方作旁注,写上自己读后的感受、想法,或是发表议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得以锻炼。
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过:“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我发现、探索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再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变模式化阅读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变硬塞知识为自我发现探索知识。
三、提倡个性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我们面对的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基础太差,字认不全,句读不懂,更不用说理解文意了;有的学生可能读完文本之后就能从文中提取信息,从整体上感知文意;更可能有一些能力超强者能从语言、内容、结构、写法上赏析评价文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指导自己的写作。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应忽视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要因材施教。让能力较差、不知从何读起的学生能做到以对文本进行以认读为起点的理解性阅读,让能捕捉信息、整体感知的学生做到以质疑为核心的研究性阅读,让能赏析评价的学生做到以借鉴为目的的欣赏性阅读。
四、养成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面
关健词:阅读教学 个性化 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段话强调的是“阅读”的本质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个性化地理解文本内容。任何人阅读文学作品,不是纯客观的、消极的、被动的,总是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每一个读者都有不同的生活经验,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文化修养,因此,阅读中的感受、体验和认识往往与作家自己在创造形象时的感受、体验和认识并不完全一样。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读者中,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甚至很大不同的感受、体验和认识,从而产生不完全相同的影响。如《红楼梦》,鲁迅先生曾经指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会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经》,道学家看见,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就是读者主观能动性造成的差异。例如,我们教《皇帝的新装》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怎样的皇帝?有的学生说“一个爱穿新衣的皇帝”,有的说“一个不理朝政的皇帝”,有的说“一个受骗的皇帝”,有的说“一个愚蠢的皇帝”,有的说“一个不可救药的皇帝”……每个学生都用课文中的具体材料作自己观点的依据,津津乐道。
二.个性化地感知文本语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种表述明确地告诉我们,在语文这门课程里,学生要学习的不只是“语言”和“文字”,而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要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就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字和词这个最基本的工具,包括它们的读音、含义、字形、结构、用法。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由字词构成的言语运用范例,通过范例熟悉语言文字及其“作品”的构成方式,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从而学会根据表达目的、对象和语境的特点获取信息和表达交流的技巧。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把教学的终极目标定位在“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个层面上,“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为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语言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基础是不可替代的,不可跳跃的,基础教育不能忘记基础,基础教育要坚守基础,夯实基础。语言的个性化感悟重在语感的培养。培养语言能力,“实践”是第一的。要遵循“积累――感悟――运用”这一汉语学习的基本规律,以不同的语言实践内容和方式优化学生的语言行为,以健康、美好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学生文明用语的习惯,以优质的实践效果和价值强化学生的语言意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个性化教学
在教学领域中,个性化阅读一直是众多教育界人士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有学者认为个性化阅读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样也不是一种单纯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它被认为是一种教育教学的理念,它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以阅读为介质反应个性化教育观念的一种教学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行为,又展现了学生的主体能力。在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念下,教师在充分弘扬学生的自我意识过程中,也在不断延伸学生的学习时间及空间,将二者合理化安排、调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以此鼓励学生个性的差异性与众多不同的解读意义,并引导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与学习,自主发现、创建文本的意义,更好地加深文本情感的认识与领悟。以此来达到学生语言及精神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可以说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将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新鲜血液与原动力。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对语言学习的作用
就语言学习的方面而言,个性化阅读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领悟、累积、感受、运用语言,借此来培养学生在学习语言的时候从中认识其深刻的道理,领会它所描写人物的思想情感,领悟其体现的精髓,同时在此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积累语感,并且学着如何正确运用。有学者认为现代的阅读理论展现的是阅读者高度的个性化心智活动,阅读需要凭借着个人的情感基础、生活经验、语言积淀来唤醒自我直觉意识,对文章做个性化理解阅读,重新构建一个新的文本。这样对每个学生而言,因为个人的生活、学习经历不同使得他们的经验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每个学生将在自己的经验背景下,带着自己的风格和个性来阅读,即使针对同样的一个词语、一个句子,往往也会有各不相同的理解和领悟。所以抓住关键语言点,使学生深入领悟理解,在个性理解的前提下组织有效的交流讨论,将各自的理解都展现出来,并能够整理成为全面、准确、深刻的理解语言,这才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作。
如何使用语言是我们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在理解语言、感受语言的前提下让学生能够运用文本语言,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教师要通过钻研教材,以教学目的为中心,抓住语言使用的关键点,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文本内容意义的理解,拓展语言的学习运用能力,取得个性化阅读的成绩。
语感的形成是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日益培养积累的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语感的培养是语言学习工作的关键部分,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对语言的感受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千差万别。要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方式,就要使学生加深对语言的感受,发挥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从而表现出应有的价值。
二、个性化阅读对情感学习的作用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个性化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接受情感、价值、态度观的正向熏陶、引导及树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阅读时要投入感情、领悟感情,接受美好情感的感染和熏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体会作者在写作时的情感,从而获得美好的情感,发展美好情感,实现我们阅读的价值与目的。有经验丰富的教师执教《天鹅的故事》,在精彩授课的尾声向学生提问:猎人以打猎为生,面对一大群天鹅,为什么放下了猎枪?对这样一个思维容量很大的开发性题,学生需要结合对文本的全面理解与感悟才能很好地做出回答,有学生认为是猎人对这群可爱天鹅的爱心,不忍心射杀;也有人认为我们应该保护野生动物;还有人认为是猎人见天鹅的生存环境恶劣,动了恻隐之心,不忍心对它们采用这样的残忍方式来伤害天鹅……显而易见,这是值得倡导和表扬的与文本主人公交流的过程,这样的交流方式使得猎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达到了一定水平的和谐与统一。
三、个性化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思维的作用
就思维训练的作用来说,个性化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深刻性和灵活性。思维的深刻性要求不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蒙蔽,而是通过表面的现象发现最关键、最根本的问题,借此达到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小学生通常都因为知识积累的不足,表面现象储存的东西不多,可利用的东西相对太少,因此使思维的深刻性受到局限。个性化阅读要通过从多方面理解阅读的观念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与感受,再通过大家的交流活动这种方式,把学生的思维向深层的意义引导,从而达到应有的教学意义。
【参考文献】
[1]邓兆艳.如何实施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08).
[2]张洪斌.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初探[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1(07).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的阅读教学主体是学生,我们需要尽最大的努力,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培养其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这需要做到:
一、搭建“民主平等对话”平台——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前奏
中学生不再是一张白纸,已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学习习惯,特别是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课堂习惯——教师讲,学生记。一节课,教师不停的灌输权威的解读,而学生麻木的接受考试的信息,手不停笔的记下教师的每一句话,而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失去了话语权利。因此,搭建一个平等的、自由的“对话平台”是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我们要努力实现课堂中的“三个平等”。
1.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走下讲台,放下权威,以一个单纯的阅读者的身份加入到学生的阅读、讨论过程中,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双方的地位始终是平等的。
2.学生与学生的平等:师生平等让学生敢想,积极去想,而学生之间的平等,才让学生敢说。我们要尊重个体差异,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到了《易》,道学家看到了,才子看到了缠绵,革命家看到了排满,流言家看到了宫闱秘事”。不同的生活经历、阅读经验,必然会导致不同的阅读结果,但这并不存在谁是谁非,或者谁水平高,谁理解能力低下的问题,学生之间应是相互平等的,在课堂中,大家都能各抒己见。彼此之间应相互讨论、交流,而不应嘲笑、排斥。
3.学生与作者的平等:阅读是再创造过程,接受美学告诉我们,文本一旦成为作品,那发言权就不再是作者一个人所拥有的了,所有的读者都具有再创作的权利。在我们阅读中,需要结合我们个体的生活情感经历和已有的阅读鉴赏能力,对文章作一番理解,感悟或者质疑,文章在经历时间的考验中其间含有金子,也有不适合新历史时代的,这就需要我们具有批判的眼光,通过文字与作者平等对话,而不是一味的仰视或迷信,与作者进行思想的交流,观点的碰撞,这样才能撞出创新火花,提高鉴赏能力,提升人文修养的。
二、构建“粗预设细生成”模式——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
在搭建平等“对话”平台的基础上,要挖掘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我们还需要在语文课堂中,构建“粗预设,细生成”的模式,也就是说,我们在对知识能力的落实以及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培养上,要有整体上的预设,但具体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
1.模糊目标重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课堂目标的设定,要在大方面有把握,而具体的,则不要拘泥权威或是个人的阅读理解,要多关注课堂上学生的阅读机智以及思想火花的迸发。
2.重质疑:对于文本的阅读,由于个人的阅读经验以及生活经历的不同,我们在解读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差异,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我们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允许课堂上有不同的声音存在,不要因为标准答案而抹杀学生的理解。比如教《〈宽容〉序言》中,对于文章中第一部分两次提到的“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和第八部分又一次写到人们幸福的生活,这两种幸福是不是一样的问题上,学生之间就展开了争论。
观点一:不一样。因为开始的幸福是人们麻木的幸福,在这种平静的生活中,人们是恐惧的,是不幸福的;而后面是人们经过反抗,是用先驱的鲜血换来的,是真正的幸福。
观点二:一样。表面上后一种幸福似乎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但事实上,历史会轮回,新的家园会成为另一个无知山谷,先驱也会成为守旧势力,因为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变化。所以都是麻木的幸福。
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学生结合文本,结合学过的知识,表达过程自觉地显示出辨证思维,我想,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真正的课堂。
同时,我们要注重学生的质疑。造成疑点的因素很多,或是文本本身的晦涩,或是学生阅读体验的不够,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和学生一起探讨,或是耐心解答,而不能逃避问题或是不屑一顾。
3.方法互融重批判:个性化阅读,积累是风帆,方法是船舵。要张扬个性,展示个性阅读,离不开多种方法。联系生活、结合背景、审视批判等多种方法融合会更具个性。
联系生活法:文学来源于生活,那在阅读过程中,就要还原于生活。让生活走进阅读,让阅读亲近生活,做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等同,这样,阅读的价值观念就会更新,生命的质量就会优化。
结合背景法:文学作品的产生都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在我们的个性阅读过程中,不要忘了背景,否则,就会陷入到另一种极端。比如《窦娥冤》中,有“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的誓愿,如果学生不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就会批评窦娥的自私了。三桩誓愿让楚州百姓受了多少灾难!结合时代特点,我们就知道,三桩誓愿是为了说明她冤屈之大,是作者的一种浪漫主义的表达。了解时代的局限性,就不会产生这种偏激。
三、组建“多元化立体化”形式——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评价
关键词:中专语文 个性化 阅读教学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导致一些朴素的好习惯丧失!喜欢阅读的人逐渐减少,特别是中专学校的学生。阅读是人们重要的活动之一,有人把不会阅读的人称为“新世纪文盲”。所以,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成了首要任务。又因为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在这个创新的年代,个性化阅读的引导尤其重要。
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个性化阅读教学。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这一阅读方式,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应重实践、重人文精神培养的特点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等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结合学生个体情感体验,多元化、多角度地理解文本,这对打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手捧教参一讲到底,肢解文本一套标准到底,不容学生有半点疑惑地被动吸收的阅读教学方式无疑起到了颠覆性的作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逐渐鲜活,他们在课堂上充满了欢乐,也充满了机智与智慧,不同的体验、不同的解读让语文课堂再次充满生机。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起、思维一旦被打开,语文课便枝繁叶茂,学生的语文素养便有地生根了。
众所周知,中专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学好各门专业知识服务。同时它的审美教育也不可低估。因此,提高对语文阅读教学意义的认识,显得十分必要。那么,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该怎样上好语文阅读课呢?笔者认为必须从中专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现实,牢牢植根于中专校情的土壤中,切不可好高骛远,同时教师要解放思想。在教师的“导演”下,让学生参与到我们的教学当中,师生共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显现出勃勃生机。下面,笔者就几年来的尝试,谈谈在教师的引导下,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改革。
一、了解中专生和中专语文的特点是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前提
(一)中专生的特点
1.文化基础较差。由于大学扩招、高职兴起,成绩较好的初中生大多流向高中,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成绩整体较差。其次,市场竞争激烈,迫于办学压力,中专学校均采取免试入学,客观上造成中等职业学生基础较差、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中专学校中一大部分学生对文化基础课不感兴趣。
2.农村学生占大多数。受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中专的大部分适龄生源分布在广大农村,而城镇相对较少。其次,经济和生活环境上的城乡差别,反映在对下一代的培养取向也有所不同,城镇家庭多希望子女向大学发展,而乡村家庭则由于种种原因,子女进入中专学校的居多。
3.问题学生占大多数。现在的中专生都是90年代出生的,他们的父母都是6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他们大部分加入了打工的行列,对小孩的教育都放给了小孩的爷爷、奶奶及外公外婆,越代管理更容易出现代沟,学生有问题找不到沟通的对象。
这些不爱读书的孩子大多自我约束力不强,这就要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要以人为本,提高素质,全面发展。而中专语文最具现代教育价值的地方就是社会主义精神及体现人类高尚的理想、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提高人文素质,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二)中专语文的特点
普通中学里具有“工具”类之称的语文课向来是奉为上宾的“主课”。到了中等专业学校,在单纯升学和应试功能逐步消隐后,语文课的位置发生了转移,谓之曰“辅课”了。有的学校只是在第一个学期开设。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重新认识中专语文的功用。实用性和知识性是中专语文的两大特点。另外中专语文教学还承担着审美教育的重任。在当前教育改革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然而,中专语文教学情况却不尽如人意,过于对实用主义的追求,使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未能得到客观看待,也妨碍了语文教学目的的真正实现。笔者认为,中专语文教学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依据学生审美个性心理发展的特点,加强正确引导,促进其审美个性的健康发展,从而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继续学习能力。教材中的许多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中范文和其他优秀作品进行赏读和感悟,将学生带进文学作品中美好的意境、情境、形境之中,使学生完全进入审美的境界。
二、做好调查――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准备
我们只知道学生厌学,不知道为什么厌学,所以有必要先进行调查。我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即选择中专一、二年级各专业共100名学生,对其进行阅读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设置了20个问题,每个问题设4个答案供其选择,在发调查问卷时,对学生强调是为了了解同学们的阅读的实际情况,不是对学生进行评价,以避免学生不如实回答,这样得出来的实际数据才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根据学生的答卷,统计出数字,进行量化分析。另外,还运用了采访方法,即面对面地同几组同学座谈,以征求他们对阅读教学的看法和建议。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并不是不喜欢读书,而是不喜欢现在的教材,不喜欢现在的课堂,老师缺少对他们的理解,没能很好地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用了十几年的老教材,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急需编印切合实际的教材,去年福建省已经出版了新教材,但也不够理想。通过调查,知道了学生不爱阅读的原因,知道了他们爱读的书籍,知道了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为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做好了准备。
三、读透文本――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础
文本乃教学之本。文本读不透,何谈教学。不仅学生要读透文本,老师首先要读透文本,读透文本须从以下方面入手:1.先读懂文本所在单元的教学要求,这是读懂文本之前提;2.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是读懂文本之关键;3.领会文本的脉络,文本的细节,文本的主旨。如此才能整体把握和精到处理。
读者对文章的感悟体验只有根植于文本,才能超越文本,然后做出个性化的解读。因此,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应该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对作者所提出的主题思想或文本所寄寓的价值观做出自己独特的解读。如我上《鸿门宴》一文时,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抓住主要内容,理清条理后,我引导学生概括出文中人物的个性特点,由于学生已经和文本做了充分的对话,在交流时,有的就提出:“项伯并不忠厚,也不老实。他比曹无伤更可恶!”并用原文作了证明。试想,没有对文本的充分感悟,能提出这么一个有理有据的独特看法吗?
不管是什么方式的个性化阅读,都必须从文本出发,从文本的言语形式入手,既求同,又存异。求同,就是求得和文本意义最为接近的理解;存异,就是要鼓励学生基于不同心理特点的阅读感悟,鼓励学生结合不同知识背景与生活经验的阅读感悟。根据文本特点,综合运用整体思维与分析思维,交叉运用激感的教学策略和引发知识经验的策略,是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指导策略。
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读透教材,读透文本,要沉浸于文本之中,反复体味,力求真正走近作者,又能读出自己的理解。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去读懂文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更高的阅读能力。
四、学会创造――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目标
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阅读教学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向深层次发展,让学生去进行新的思维创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中专语文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直接面对作品,这是自主阅读的第一步,是个性化、创造性阅读的先决条件。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应该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应该是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是读者与作品与作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的过程,充满了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应提倡多角度阅读,比较阅读,有创意的阅读,多元解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发挥联想与想象,拓展思维空间。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不应该以标准化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应该培养富有创意的读者,而不能培养人云亦云的听众。
在教学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打破定向思维的模式,从另一种角度去看待分析事物。如四川大地震,我们看到的是灾难,但也让我们收获了感动。这是一种超越,是真正意义的创新思维。“尽信书不如无书。”阅读教学既要引导学生认真地读书,多方面吸收营养,又要使其能批判地读书,不唯书是从,敢于给教材“挑刺”,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真正的个性化阅读过程,就在于学生能够“入书”理解,又能够“出书”批判。读书而又不盲从于书,敢于为教材“挑刺”,充满了既求同又能求异的创新精神。
五、自主选择――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方式
传统的教学往往遵循统一的原则,学习内容是有计划性和指令性的。对于老师给出的教学任务,每个学生必须无条件地完成,结果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导致学生无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意义的对话。
在教学改革中,我经常尝试让学生自主选择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主选择交流方式。在“三自”原则的指导下,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述。
1.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要给学生自由选择的“度”。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的不同,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在个性化阅读中激发兴趣,体验快乐,形成独到见解,发展阅读个性,提高阅读水平。
2.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生因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表现为不同的个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法进行学习,同时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生成和创造新的意义。
3.让学生自主选择交流方式。传统阅读教学过分强调“同一性”,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学生引入教师自己的语言思维陷阱,严重钝化了学生的个性。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平时我不加干涉,让他们自由阅读,之后在一起交流阅读感受。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现在流行的电子小说阅读,我们既要鼓励,又要及时加以引导。鼓励他读自己喜欢的内容,但要注意阅读形式。只有这样,在个性化阅读中才能激发兴趣,体验快乐,形成独到的见解,发展阅读个性,提高阅读水平。
六、多元评价――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方向
一直以来,僵化的考试方法及评价体系,严重地束缚着语文教学的个性培养。现在,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老师把评价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个性化的阅读评价。如学生平时阅读了的作品,我会让他们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或最不喜欢的,并说一说理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人说“莫道闲聊是闲聊,闲聊能出新思潮”。一些新的思潮、思想在很多时候,都是朋友们轻松地闲聊时聊出来的。我特别重视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交流,每堂课的主动权大多让给学生,注重学生参与的意识,即时捕捉学生显现出来的独特个性,使评价的目光面向个性化发展。“言为心声”,语言应当是用来表达真实的思想、真实的情感、展示生命个性的。学生的语言,更是能表现学生清纯的个性和思想。言不由衷,有悖基本的道德准则,也扼杀了学生的基本个性。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课堂上,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应该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还要坚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有时老师受了惯性思维的束缚,见解“老”而“旧”;而孩子们却敢于想,思维很活跃,答案往往“推陈出新”。正是在这一系列的思维碰撞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思想启迪,求异、发散思维在逐渐升华,为个性阅读教学教育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教学中及时发动学生展开互评与自评,使评价成为一种民主参与、民主交流的过程,让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活动的氛围,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材,掌握教材,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读书,在一遍又一遍的读书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们相信,个性化阅读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一定会使学生的个性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2.朱连平.中等职业学校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