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共关系策划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的含义
图书馆作为信息储存和传播的重要组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信息传递作用。特别是基层广大读者,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公共图书馆可以获取到最新资讯和消息,能够学习到许多新的知识。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就是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来实现海量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虚拟化、人性化和网络化,为读者提供更多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公共图书馆实现信息化之后,它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都会发生重大的改变,读者将不仅仅依靠翻阅书籍来获取信息,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的信息化服务来获取更加丰富和更加有价值的信息,这样广大基层读者获取信息的途径会更加广阔。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的建设离不开硬件设施和信息资源两个主要方面,对于基层公共图书馆来说,硬件设施匮乏是很重要的问题,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支持这项工程建设,直接导致基层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发展缓慢,对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基层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我国的信息化产业也在迅猛发展,正在逐步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基层公共图书馆是我国信息化产业发展的组成部分,为基层广大读者提供了信息资源服务,增加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基层公共图书馆能够永久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是帮助基层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自身素质的重要场所。但是,目前国内许多的基层公共图书馆还停留在传统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方面,例如,湖南一些地方的公共图书馆仅仅提供的是图书查阅服务,而且馆藏书量也比较少,难以满足基层读者的信息需求,喜欢到图书馆获取信息的人也越来越少。在互联网不断普及和发展的今天,很多人已经掌握了如何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基层公共图书馆必须要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借助互联网工具提供更多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基层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还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基层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也是积极响应国家加强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的号召,大力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层公共图书馆健康发展。
三、基层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国际图联的规定指出:在城市主要居民区,步行3~4公里就应该有一个较大的图书馆,每五万人应该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然而,中国还远远没有达到这项指标,从湖南来看,全省很多的县还没有图书馆,即使有图书馆也是常年不买新书,很多设施都已经老旧,无法满足藏书量和信息化的需求。这也表明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主要受到了硬件设施、技术水平、思想观念、人员素质、经费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硬件设施落后,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基础硬件设施是公共图书馆正常运作的根本保障,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地方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各高校和各省市图书馆相比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特别是基础设施比较匮乏。有些地方的公共图书馆虽然建立了电子阅览室,但是电子图书的数量和种类严重不足,具有当地特色的文献资料更是少之又少,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还有些基层公共图书馆购置了部分机械设备,但是缺少懂技术的管理人员,这也限制了基层公共图书馆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2.财政经费投入少,难以支撑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经费少是基层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与历史传统和相关体制有很大的关系,尽管各地政府对于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都比较支持,但是财政投入依然还是难以满足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湖南很多地方政府对公共图书馆的财政投入仅仅只能够当作工资发放给工作人员,其他的经费来源基本没有,这也很大程度限制了基层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的建设。
3.基层公共图书馆管理者思想观念落后,仍然采用传统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面向读者
在传统的思想观念中,大家普遍认为公共图书馆只是用来收藏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并不能够为当地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太多帮助。这种落后的思想观念在许多地方都存在,特别是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只是一味的收藏图书,而不去发掘图书的价值,不会利用图书和互联网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化服务。管理人员墨守成规,不主动创新,紧跟时代步伐,就会直接影响公共图书馆的存在价值。特别是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方面,虽然引进了一些信息技术,但是却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仍然采用人工的方式提供各项服务,服务水平难以提高。
4.基层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专业人员匮乏
一些地方的公共图书馆管理者认为当地是个小地方,不能跟大的城市相提并论,不需要太多的工作人员,也不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所以没有花太多心思去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这就造成了很多地方的公共图书馆缺少既懂图书馆专业知识又能够掌握信息化技术的人才,即使能够进行信息化建设,引进一些信息化设施,但是也没有人懂得如何操作。同时,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老龄化现象明显,这些人不具备现代化的图书管理思想和能力,难以满足广大年轻读者的信息化需求。因此,专业人才匮乏、工作人员专业知识较薄弱、计算机水平较差等因素都直接阻碍了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步伐。
四、加强基层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策略
针对上述出现的基层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笔者总结了以下一些策略。
1.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道路上,资金的大量投入是必不可少的。资金的使用主要包括现金管理信息系统的购买或研发、配套的管理信息系统设备以及图书馆基本的藏书经费等基础设施成本。基础设施的投入是较为庞大的开支,也是维持图书馆信息化系统基本功能的必备条件。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领导干部也需要重视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过程,在多方努力下,确保各类经费落实到位,让图书馆资源的更新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让图书馆发挥其重要的价值。另外,政府在对图书馆进行资金投入,需要将投入的这笔资金纳入到当地每年的财政预算当中去,实现基层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2.建立网络化信息系统,实现图书资源数据共享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今社会已进入计算机通讯和互联网时代,因此,传统的书本信息已经逐渐转为电子信息资源。通过视频、音频、图像、动画等电子信息资源的传播不仅更吸引读者的注意,还能让读者更加容易吸收。基于此,基层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也应该通过这种形式来更好地服务人们。这就要求基层公共图书馆要改变传统的单纯以印刷纸质文献资源的方式,改变为印刷、电子等共存的多元化馆藏结构。在各个部门之间,通过网络化信息系统,实现图书资源数据共享,提高工作效率。这样不仅能够扩大图书馆馆藏容量,还能让图书馆搜索知识、提供知识的功能更加强大。另外,随着图书馆功能的增强,也会吸引更多人体验图书馆的价值,提高人们的素养。
3.改变图书馆服务理念,强化网上服务功能
在网络时代,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网络服务显得更加重要。基层公共图书馆在服务广大读者时,除了传统的读者服务,如借书卡服务、阅览室服务等,还需要开辟网络通道,实现对读者的网络服务,让读者只需要点击鼠标便能够轻松调用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还避免了很多人力成本。为了保证基层图书馆网络服务的顺利开展,馆内工作人员需要改变传统的图书馆服务理念,在电子化数据录入上,投入更多的成本。
4.重视人才的培训工作,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基层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需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引进大批计算机信息化人才,综合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这就意味着,基层公共图书馆除了通过提高薪资待遇等引进高素质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外语人才以及专业人才外,还需加强对原有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培训,在根本上增强网络信息化图书馆建设力量。
关键词: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策略
一、工商管理信息化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所谓工商管理信息化就是指以网络为媒介,利用大数据分析在工商管理过程中进行信息的采集、分类、整理、传递和更新,通过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方式对信息的传递进行严格的把控和监管,这既有利于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加快信息的流通速度,又保证了从业人员在管理的过程中占据有利的主导地位。工商管理部门在维护市场秩序、稳定经济发展状况、创造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现有的管理体系架构关联众多、结构复杂,单纯依靠人工作业很难保证管理的时效性和作用的广泛性,因此构建合理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对推进工商管理部门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
二、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策略
(一)总揽全局,统筹规划
在推进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贯彻落实信息一体化、全局化的发展观念,从整体角度出发,做好系统性统筹规划,同时突出对关键技术和主要业务的重点把控,确保横向发展与纵向深化相辅相成。在此基础上做好对业务内容的梳理、拓展和分层次细化,为工商管理信息化提供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统筹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切入:第一,明确信息化建设的全局思想和发展战略,由此展开战略部署和规划。从横向发展来看,要结合高新技术对工商管理部门的业务进行调整和扩展,在结构上进行精简,在信息内容上进行集成;从纵向发展来看,要由一个部门开始试行,逐步将改革推广至各基层和地方部门,进而实现整体化的高效率发展。第二,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整体推进,局部细化,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建立起系统性、关联性的工商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更大范围地流通和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有关部门还可以利用高新技术进行相关软件的开发和业务的拓展,以便更好地支持信息化工作。
(二)建立健全信息化发展方式
从当前形势可以看出,我国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短板是落后的管理模式和有限的管理水平,这就要求从业者探索更加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完善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设体系,在改革前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进行大范围的市场调研和信息采集,根据市场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协调发展模式,在现有的管理模式基础上查漏补缺,形成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
(三)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加强技术应用
在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从业者和业务的发展,还需要考虑在技术引入的过程中所面临的设备购入、技术水平提升等问题。设备是发展技术的基础,工商管理部门要加大对软件、硬件设备的资金投入,以便在后续使用过程中更好地凸显高新技术的价值。在应用网络技术的过程中,要争取做到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既从全局角度进行技术的革新和推进,又要做到技术的局部细化,在开展具体工作时,要做到因地制宜,充分调查当地的发展情况和市场要求,选择适配度最高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当地的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设中。
(四)完善综合业务应用的平台建设
工商管理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效率,在实现过程中,要注意业务基本需求与高新技术之间的匹配度和融合性,在应用新型数据技术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先前数据收集的整合与存档、对业务发展要求的标准化和对新型业务模式成果的追踪与反馈。具体要做到:第一,构建跨区域协同和跨领域联合的综合性业务体系,主要包括市场核查及监管、行政执法普及等方面,通过数据手段对工商部门管理的各类业务进行有效地梳理;第二,构建大范围数据集成平台,对各类信息系统性地整理与归纳,并根据各类市场政策进行合理决策。第三,实现管理内部各个环节信息化,进而提高日常办公效率,确保整体工作规范进行。
(五)利用先进技术,提高从业者的业务水平
工商管理部门相关从业者对高新技术掌握的程度是影响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又一大因素。因此,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对信息技术的合理规划与整合,根据各个部门各项事务的具体进展情况,应用适配度最高的互联网技术,对工商管理业务进行逐步渗透和融合,这样既为从业人员适应新技术留有充足的缓和期和适应期,也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同时,现有的人才储备不足以支持工商管理部门完成信息化转型,引入高新技术人才,组建高素质、高水平、高效率的人才队伍是十分必要的。相关人员在人才培训与部署方面也要做好统筹规划,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根据工作岗位和日常业务的要求,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人才线上培训课程和线下讲座,在日常工作中采用“一对一”帮扶模式,帮助从业人员将学到的技术内容具体应用到日常工作中,通过这种工作中的再教育模式,从业者系统性地学习相关的技能、理念和法律要求,进而完成个人综合实力的提升。同时,有关部门要引导从业者在使用中掌握高新设备,并及时购入、更新和维护相关基础设施,以确保人才优化方案的顺利进行,为信息化建设源源不断的输出人才。
关键词:长输管道;精细化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油气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不断深入,而输送油气资源的长输管道建设也进入大规模建设时期。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并且新一轮的长输管道建设仍将继续,在长输管道工程建设越来越注重大口径、高强度等级的钢管材料以及新技术的应用,这就对管道工程建设施工提出了质量保障的更高要求。
一、精细化管理理念
精细化管理是这些年才出现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新的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通过对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各个岗位员工责任的具体化、明确化,达到使每一个职能部门、每一个岗位员工做到对自身工作的到尽职尽责,对自身工作的全力以赴。精细化管理以岗位责任的精简、准确、细致、严密为基本管理原则,通过精简冗余人员、准确的责任定位、细致的岗位划分、严密的行动组织来提升每一个员工的工作能力、加强部门内部控制、强化部门协作管理,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组织的各项效益,与现在通用的企业管理方式相比有以下几点创新。
1、责任分工明确
精细化管理的部门、员工责任划分十分明确,不存在责任、业务的重叠现象,确保责任的绝对明确。
2、分层监管
精细化管理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监管机构十分发达,各个部门,各个业务层面都有专门的监管机构,用来保证责任分工的精简、准确、细致、严密。
二、影响工程质量因素分析
1、人的因素
人作为工程建设主体的组织者、管理者、指挥者和施工操作者,是决定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提高工程质量,首要的是优选施工人员,并通过加强人员培训来提高人员素质,增强基层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对施工质量自检的责任心,为质量控制与管理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在施工中,项目部还应定期组织各级技术、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宣讲,组织各种经验交流会,使参与项目的管理和操作人员能够相互学习和交流,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机械因素
施工机械是实现油气长输管道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现代化大流水施工中必不可少的装备,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投资均有直接影响。因此,施工机械设备的选用,要根据工序的不同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施工组织方案、技术经济条件等各种因素进行多方案比较,做到装备合理、配套使用。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客观因素,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工程作业环境、工程管理环境等,在质量控制中都应充分考虑,做到综合适应,满足要求。因此,必须结合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预见环境对工程质量影响的多种因素,采取积极、主动、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
4、材料的因素
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据统计,油气长输管道工程中的材料费用占总投资的60%或更多,材料的质量是管道工程质量控制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不可能符合标准,也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创造正常施工条件的前提。为此,在材料进场的各个环节中都应该有专人负责,严格把关,做到全过程控制。
三、油气长输管道精细化管理对策
1、成立精细化管理监管机构
推行精细化管理必须要有一个对精细化管理操作进行监督的监管机构。该机构负责向参与油气长输管道工程的各层员工进行培训,并制定实施精细化管理所需的制度和章程,同时还要对各个时期工程建设状况进行工程监管,确保精细化管理操作措施得到切实执行。
2、做好精细化管理准备工作
所谓准备工作是指在油气长输管道工程设计阶段就参与其中,对工程实施的各阶段进行岗位责任、施工设备、施工原料等的精细化分配,并制定切实的《精细化管理规划》、《精细化管理实施细节》等指导文件。
3、对质量保障进行责任划分
对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内容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有利于实现每一生产环节的质量保障,在发现问题或者对关键部位的质量控制也能够及时找到责任主体,及时处理问题。在划分责任要具体到每个人,具体到每个人的权力、任务和责任,确保施工繁重各项工作都有人负责,保证各项工作都有执行标准,保证每项工作都经过检查。明确责任的划分还可以与奖惩机制结合应用,发挥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强化其责任意识,从源头上保障工程施工质量。质量保障的责任划分包括对管理人员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和施工作业人员的质量责任划分,具体到施工人员的责任是对各个工序的质量保障。
4、关键环节重点管理
针对不同情况下油气长输管道工程出现的关键环节,成立专门的精细化监管小组,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的管理,第一时间将问题解决,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尤其是在一些重大工程项目中,涉及到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环保、节能、安全等,在工程的设计阶段就要对一些特殊地段、特殊条件作出预估方案,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5、加强技术、技能培训,提高施工队伍素质
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施工的管理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的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优选施工人员,通过技术、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我们的石油管道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成功,提高工程质量是关键。因此,要通过培训和锻炼,建设一支适应国内外油气设施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管理干部队伍和施工人员队伍,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提高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的保障。
6、切实宣贯质量保证体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要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关键在于要保证工程项目在施工作业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质量保证体系覆盖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由于长输油气管道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其施工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再加上项目位置不固定,生产流动性强,施工工艺复杂等特点,故该类项目的施工质量比一般工业产品的质量更加难以控制。因此,在长输油气管道的工程建设中必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即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7、施工质量的考核与验收保障
在划分好具体的责任后,还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层级考核制度,来确保责任执行的规范性和检验质量保障的效果执行情况。通过考核的结果来执行上文所说的奖惩,使责任落实得以遵守。在工程的各个环节完成后以及整个工程竣工后,都要进行验收,检验其是否符合设计规范的质量标准,是否具备交付的质量标准。严格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各个环节的质量考核和验收环节,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和措施,在执行中要遵守质量检验和验收标准,不能只做表面功夫。
结束语
长输管道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很多方面,责任方也有很多,因此在长输管道工程中实行精细化管理不能贪图速度而忽视一些细节,务必要做到责任分工的精简、准确、细致、严密。设立的监管部门一定要科学合理,要抽调专业的管理人才,确保精细化管理操作的正确执行。另外,精细化管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并非一人只能单独负责一方面,根据人员实际能力,合理的细化责任分工,也是精细化管理的表现
参考文献
[1]林胜利,杨洪伟,李江龙,等.化工设备的精细化管理[J].炼油与化工,2010.
包装物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包装物成为商品流通不可或缺的部分,包装物在产品制造过程提升周转效率、流通过程加强产品形象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为推动市场经济发展作出极大贡献。据统计2016年预计可突破1.9万亿元,包装经济及其相关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包装物及包装工业蓬勃发展背景下,商品被过度包装、消费者承担额外负担、包装物回收率低造成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等不良现象随之出现,包装资源浪费、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凸显出来。近些年随着绿色供应链、循环经济等理念不断融入到生产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逐渐认识到包装物管控的重要性,逐步采取各种方法及管理措施提升包装物循环利用效率。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加强全过程集约管理,提倡包装废弃物的“3R”(减少 Reduce、再利用 Reuse、循环( Recycle)原则。
大件运输工装(以下简称运输工装)是一种专门用在生产、运输时固定并防止产品移动损伤的包装物,该包装物定制化生产,可按大件长度来区分运输工装。运输工装价值较高,单个价值数千元,单次维修费用根据工装损耗情况差异而定,报废处置难度小,但报废后只能按废旧金属回收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对固定资产的界定“单位价值超过两千元、使用周期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等”,由于运输工装回收率、使用周期存在不确定性,导致其成本摊销次数等账务处理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包装物在库存管控、费用摊销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
二、研究综述
由于包装物回收渠道、回收利用等方面不成熟,包装物周转过程回收存在局限性,朱子音(2008)包装不标准、包装规格差异造成仓储资源浪费,提高库存利用与作业效率成为企业仓储的重点。曹西京、张婕(2009)大多回收包装废弃物的企业经营规模较小,对回收物流技术相关的信息渠道缺乏了解,这严重阻碍了包装物回收率及回收利用效率,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毛科林(2015)金属包装制品回收再利用比其它材质回收率高,但回收的金属包装物大多作为冶金原料使用,重复利用率低。工业包装在循环使用过程中依赖于包装物逆向物流模式,金大鑫、陈晓慧(2015)构建工业包装回收组合成本模型证实建立逆向物流回收包装可以降低成本,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并产生生态效应。罗媛静、舒祖菊等(2015)建立制造商、第三方与消费者集成的包装物回收网络,积极发展与研究包装废弃物流网络高效运行,不仅可以通过提升包装回收率还可以巩固与第三方的合作。刘国秋等人(2014)通过包装物生产商、使用者、行业回收及第三方参与等四种渠道包装物回收方式对比发现,前三种回收方式信息反馈、回收速度等方面存在优势,但建立契约采取第三方回收模式能获取最低的物料成本,适用于各类规模的企业。总之,当前形势下包装回收存在一定缺陷,需要根据产品流通特征因势利导,以提高包装物回收率及再利用率。
三、大件运输工装回收利用管理困境
(一)运输工装可回收率低
大件运输工装主要是金属制品,属于资源消耗较大、物料成本较高的包装物,大件运输工装主要由产品定制化采购,采购入库后在产品成型后使用,使用过程覆盖厂内生产、转运等过程。运输工装周转时间长度难以确定,厂内生产工序及出厂前堆放一般控制在10~25天,若生产过程出现质量异常需进行返工或返修,则其厂内周转时间延长;产品发运后,产品消耗时间周期较长,因此运输工装回收周期延长。运输工装随产品发出后,缺乏逆向物流或者包装物回收管理激励下,其回收难度较大、回收再利用率较低。某公司在统计过去一年的运输工装回收再利用情况,当年发出运输工装近6000件,仅回收1300余件,其中可直接再次使用1150件、需维修后使用150件,需报废数十件,提高运输工装回收利用率成为包装物管理的重点工作。
(二)运输工装库存管控难
包装物是构成产品的组成部分,在生产、销售过程各环节与产品密不可分,存在随同商品计价或不计价等销售方式。在最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将“包装物”与“低值易耗品”合并为“周转材料”科目,因此明确了其周转、重复利用等特征。在企业物料库存管控时,由于包装物存在用量大、周转次数多,企业往往忽视了包装物等材料的库存管控的重要性,比如按照ABC库存分类管控方法,包装物很大程度上被归类为C类物资,缺乏有效的供应及库存管理措施。包装物在采购管理中受消耗方式、回收程度等因素影响,一般采取搭建在产品BOM(Bill of material,简称BOM)确定需求或者制定最大最小库存方法,前者主要是在运行MRP(Material resource plan,物料需求计划,简称MRP)时计算出采购需求并进行采购,这种方式适用于规律性的物料消耗;后者主要是建立库存上下限额度,在库存消耗到最小库存时及时提出采购需求进行补充库存,库存增加到最大库存后进行消耗。大件由于回收周期长、回收程度低等限制,其库存管控缺乏规律性,采取批量采购的方式造成阶段性库存较多,也有阶段性库存短缺的现象,因此,亟需提升运输工装管理规范,既是成本控制也是生产保障的需要。
四、大件运输工装回收利用管理提升策略
(一)运输工装需求计划类型
BOM是定义产品结构的技术文件,将产品结构转化为某种数据,以实现计算机辅助生产及其他子系统的数据交换,提升采购、生产等方面数据信息化与集成性。大件运输工装随着叶片成品完工被领用,每一件成品均需要消耗一件运输工装,其物料消耗跟生产性物资存在相似性,但是又不属于构成产品实体的组成部分,因此,搭建成品BOM时是否将其纳入存在争议,一方面运输工装在叶片加工及销售过程中消耗模式与一般生产性原材料一致,另一方面运输工装存在可回收性并不构成产品实体的组成部分。
ERP系统在搭建产品BOM时分为工艺BOM与生产BOM,前者为标准BOM,可以清晰地显示产品工艺路线及物料定额,后者可根据生产BOM实际生产耗用情况来修改BOM定额,通过工艺BOM的稳健性与生产BOM的灵活性来实?F物料需求的动态平衡。在生产连续、平稳前提下,运行MRP时根据工艺BOM定额需求滚动计算出运输工装的采购需求,以满足未来一定时间内不考虑运输工装回收的总需求量;存在运输工装可回收时,将回收的工装通过成本中心领料或销售退回的方式进行入库至可使用状态,ERP系统运行MRP时会根据现有实时库存量减少采购需求量;若回收的工装未及时入库又达到可用状态时,可以在ERP系统领料时将生产BOM的定额数量减少,通过线下领料的方式实现运输工装发料,由此实现运输工装需求计划管控。此外,计划变更频繁、产出不平稳等异常时,需要及时人工去运算MRP,以实现采购需求量的准确性。
(二)运输工装库存管理
风电运输工装库存消耗速度受叶片制造商生产能力或发运能力影响,由于循环周期、回收利用率等存在不确定性,过程使用者包含制造商、第三方运输、风场等相关方,加大了运输工装库存管理的难度。为了降低运输工装库存失控带来的资金积压问题,需要从供应源头规范运输工装库存管控,根据运输工装供应来源区分为初次采购与回收。初次采购的风电工装安装标准采购流程进行采购,根据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实行费用化采购或者资产采购,采购到货后收货入库,按照一般生产类物资管理。根据成品产出计划进行运输工程领料,按月一次性从仓库领出投至生产性成本中心,将运输工装产生的成本或费用在当月进行分摊,费用归集到生产订单或者进入当期制造费用,实物随成品完工下线及周转进行消耗。运输工装实现回收时,将工装回收产生的物流费用或维修费用计入所属运输工装,以费用化采购的形式将产生的物料费用或维修费用作为工装入库价值,采取成本中心收料的方式将其入库。
(三)运输工装逆向物流模式
在传统的物流外包模式下,制造商与客户之间进行实物流、信息流的传递,运输商在物流外包过程中仅接收来自于制造商关于交付等信息,客户在收货后向制造商传递收货信息,无法实现信息流的闭环,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局限性。商品实物通过运输商实现单向的流动,实现商品所有权的正向转移。传统的物流外包模式下由于缺乏信息闭环及逆向物流模式,运输工装存在信息沟通障碍,进行运输工装回收可能造成成本增加、库存管理混乱等方式。运输工装回收过程信息化管理中,ERP系统局限于内部管理,需要借助CRM(Customer Relation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售后服务系统、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等系统来实现外部信息获取,通过内外部信息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运输工装信息共享,制造商与运输商、运输商与客户进行双向的实物流交互,实现叶片与运输工装的双向流动;强调了运输商在双向信息沟通中的重要性,叶片发运时,制造商分别向运输商及客户传递叶片交付信息,叶片交付后,客户向制造商及运输商传递工装回收信息,由此实现信息的双向、闭环沟通。这种信息传递的过程通过ERP与CRM或者售后服务系统的接口来实现,当CRM或售后服务系统中有产品交付或工装回收需求时触发ERP系统相关需求,ERP系统用户根据相关需求进行产品发运或工装回收入库;与此同时,CRM或售后服务系统将产品交付或工装回收需求传递给运输商,运输商代为进行产品运输或工装回收,由此实现信息流与实物流的共享。
关键词:系统实施部署海外工程国际化信息软件系统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ed for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overseas engineering projects software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associated processing details to make, and to the system due to the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nsive management and overseas projects, some very effective deploymen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methods and strategies. Overseas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information system will have many people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for the convenience of the user's habits, the system should have multi-lingual version.
Keywords: system implementation, deployment, overseas projects,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software system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与我们经常使用windows的操作系统是一样的,用户可以按照个人的习惯,把海外工程的建设信息的系统切换至自己熟悉的本地化语言版本。对于开发这些软件的人员来说,他们不需要对每种语言来写出一套代码,仅仅是需要做好能够适应多种语言的软件的接口,在信息化的领域里,要实现这些功能是本土化或者国际化的过程。
一、海外工程建设管理的信息系统的国际化
国际化指的是在设计软件时,把软件和特定语言以及地区的脱钩的一些过程,当软件移植到其他不同的地区与语言时,在软件的本身不做出任何内部的工程上的修改。本地化指的是在移植软件时,要加上和特定的区域设置有关联的翻译文件和信息的过程,虽然本地化与国际化之间的区别是很微妙的,却很重要。国际化它意味着产品能够适用于所有的地方,本地化是为了给某个特定的地方使用的,并增添了另外的特色。对于一项产品来说,国际化只需要做一次,而本地化就要对不同的区域进行各做一次。两者之间是互像补充的,这两者联合起来才能够让系统在各地适用。
(一)国际化和本地化工作的焦点包括下面这三个方面:
1、在语言方面包括电子文件中的字母;书写方向,比如,英语是从左边到右边的,但是波斯语、阿拉伯语以及希伯来语都是从右边向左边的;不同数字命名的系统;文件的处理同样是存在着差异的,例如有些文字是存在着大写与小写的,而有些文字则没有;相同语言对于在不同地区拼法的差异,像美国英语和澳洲英语;读法,像,音频;视频的字幕;文字图像的表示,例如:打印物体以及内含联机的图片等等。
2、文化方面的颜色和图片:这个关联到理解与文化相适宜的一些议题;称谓和名字;政府规定的编码,像美国社会的安全码,各国的身份证;度量衡以及纸张的大小。
3、书写习惯包括时间与日期的格式、时区,像:国际场合要使用世界的标准时间;数字格式,像:小数点、分隔点位置以及分隔所使用的字符。
4、服务与产品所要面向的一些法规。
(二)在软件开发的时候,本地化与国际化对于开发者来说是一个具有极大挑战性的任务,尤其是在软件的最初的设计的时候对没有考虑到的问题时。一般的做法是把文本与其他的环境相关联的程序代码和资源进行分离。这样在良好的情况下,在面对环境的变化时就不需要修改代码了。只需要修改一些资源文件,这样就会明显地简化了工作。现在主流的两家大的开发平台都对实现软件的系统国际化方面提供了一些支持。
二、部署实施的方案
(一)总体目标。整个信息系统的实施与推广的过程中,主要是完成对现场的项目管理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对现场的管理项目的数据信息和公司总部做出数据的互通,达到对总部的立项数据能够下发至现场的服务器里做出对现场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与安全的管理,并且在工程的现场产生的一些项目数据能及时的做出数据的处理,并要上传到总部管理系统中做出对工程的报告、进度等等的一些监控与管理。
(二)总体方案。在本次的工程实施中,要做到对整个的工程项目的管理流程与数据的全面的贯通,并且要满足海外的现场的多点部署实施,方便后期的整体系统动态扩展。一般意义上整个系统部署包括对公司的总部部署与海外的前方现场部署。而总部的部署包括主控的应用服务器部署与集中的数据库部署;前方的现场部署主要包括现场的应用服务器的集群部署与前方的单数据库部署。
(三)总体的实施流程。在整个的实施的过程中,总部主控的服务器与前方的项目的服务器要同时做出部署实施,并打通整个的业务的流程。当出现前方的服务器需要被增补或者需要对新项目做多点部署实施的时候,这时只需要在前方的片区新开局的实施部署与总部的主控中心进行简单的调整配置就可以了。
(四)环境部署与工具软件的安装。主控的服务器与前方的项目服务器和数据库的服务器性能的要求大多数时候要按照用户的数量、数据的吞吐量等一些参数来进行确定与配置,其中的主控服务器与数据的服务器性能被要求要高于现场的应用服务器。
(五)网络策略的配置。系统的web的服务器,都需要做出对防火墙进行控制,把这个web的应用部署在Internet的网上以供公司外网的的访问,并且在暴露到外网的时候,是需要开启https网络的传输协议的策略的,而且增加外网的访问的随机码地验证,在每次的登陆失败的时候要刷新这些随机码,来达到数据传输的安全,对于敏感的数据要实施加解密的传输方式,例如,需要用户输入登陆密码等。
(六)数据互通的配置。数据同步采用把现场的项目的各个节点数据先要同步的到达总部的数据库里,各个项目的节点数据同步的时候,要进行对数据的所属节点进行标识。通过对数据库的指定表的事务和日志做出数据变化的扑捉与同步,还需要对同步数据结构在它的源库与目标库做出接口表的一些开发与实现,还需要把同步的数据的结构在接口的表中做出体现,目标库与源库的接口表结构是一致的。
(七)实施部署的总结。在整个的实施的过程中,要时刻记录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的策略,还有实施的优点与缺点,最后要输出实施的结果报告,并对实施的结果做出评审,方便后面实施过程得到优化与改进。
结束语:
各国的经济技术、管理水平以及民族文化等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海外工程的建设管理系统应根据当地的情况做出具体的调整,为海外工程建设的信息管理的系统化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目前,海外工程建设的管理信息的系统的国际化和部署的实施的战略虽然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绩,但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需要技术研发人员的进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国学.国外油田地面工程建设管理问题浅析[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9,28(4):67.DOI:10.3969/j.issn.1006-6896.2009.04.039.
[2] 宗艺东.工程企业海外项目队伍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10,(5):118-119.
[3] 刘贵文,李杰.基于价值管理的建筑业效率提升:海外经验及借鉴[J].现代管理科学,2008,(3):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