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田径训练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校体育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参加各部门组织的体育比赛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学校各项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校运动队在校领导、全体教师及各家长的关心和支持下正式成立。二、目的任务: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体育运动水平,提高我校体育竞赛水平,迎接市级的田径。三、基本情况:
学校田径运动队处于初创阶段,竞技水平、基本功不相同,而且身体素质并不突出,理论知识缺乏,训练时间少,因而面临重重困难。其优点是学生积极性高,具有吃苦耐劳、敢打敢拼的精神。在校领导的重视与关怀下,上下齐心协力,培养一支具有较强实力的队伍。四、训练次数与时间:
每天训练早晚各一次,每次1小时左右,每周训练五天,星期六上午训练。五、考核:
1、各专项要求每周一次到二次的计时跑。
2、学生按自己的专项每周进行一次考核。
3、每一个月底进行一次高要求的考核。六、训练要求:
1、学生训练课的内容、形式、节奏安排等,要求多种变化,各种练习手段尽量与游戏活动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爱好与兴趣。
2、训练必须常年系统的身体系统为主。
3、各种练习中,培养学生合理的用力顺序,爆发用力等。七、思想教育和管理:
要把训练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学校、懂礼貌、讲文明、爱吃苦"的品质,有计划地安排优秀运动事迹的讲解,加强跟班主任、家长、校领导的联系,使学生能安心训练,无"后顾之忧"。七、运动员名单:
陆思豪三(1)班李梦婕三(1)班张毅峰三(1)班
蒋福建四(3)班王中耀五(2)班陈莹六(1)班
陆莉六(3)班邹雄越六(3)班顾友优六(3)班
市集训点学生:沈思莹吴诚杰郑杉
后备学生:朱嘉雯三(1)顾希平四(1)班班庞凯强四(4)班八、具体训练要求:
准备期:(一周)
1、招集运动员,召开全队队员会议。
2、宣布训练制度纪律。
3、准备训练所需器材。
第一阶段:(2月):身体素质训练阶段,以身体训练为主。
1、以力量训练为主,辅以基本技术。
2、以柔韧性训练为主,辅以力量和耐力。
3、以灵敏性训练为主,辅以力量和耐力。
第二阶段:(3月):基本技术训练,巩固及提高阶段
1、以基本技术为主,辅以力量训练。
2、以基本技术为主,辅以柔韧性、灵敏性和耐力训练。
3、:基本技术综合练习。
第三阶段:(4月):专项技术、战术养成阶段。
1、以专项技术为主,辅以综合身体素质练习。
2、以专项技术、战术为主,辅以模拟比赛练习。
3、参加市小学田径比赛九、具体训练内容:
1、柔韧性的练习:
(1)两臂的平、侧、上等各方位的举、屈、伸、摆和各种形式的绕环练习。
(2)两腿的屈、伸、压、踢、摆、绕、纵横叉等练习。
(3)整个身体的各种屈、伸、绕环等练习。
2、协调性练习:
(1)各种徒手操,行进操练习。
(2)各种技巧练习。
3、速度、灵敏练习:
(1)原地高抬腿跑。
(2)加速跑60米左右。
(3)站立式起跑30-40米。
(4)各种快速反应练习。
(5)30米、60米计时跑。
4、耐力练习:越野跑,自然环境走跑结合练习,变速跑等。
5、弹跳力和力量练习:
(1)各种跳跃练习。
(2)各种腰、背、腹机练习。
关键词:农村;初中;业余;运动员;训练;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5-164-03
一、提出
农村初中业余田径运动是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学生普遍参加班级体育活动的基础上,把部分田径运动成绩好的学生,按田径特长组织业余田径运动队,进行业余训练,不断地提高田径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水平。农村业余田径运动员训练由体育教师担任教练并进行指导,进行有计划的较长时间的专门训练,全面的发展身体素质。初中阶段正处于生长发育中,身体各部分的组织和机能还远未成熟,训练负荷要适合不同年龄运动员生理机能和心理发展状况,严格地做好先期调查的准备工作并合理的制定计划和训练安排。
二、对象和方法
1、对象
农村初中业余田径运动男运动员24名,女21名。
2、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在农村初中业余田径训练当中对运动员的表现等情况。
(2)文献法: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有关的教育教学训练、体育运动训练等方面的研究著作、专题资料。
(3)行动研究法:根据农村初中业余田径训练中的运动员、家长、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体育教师、学校领导参与的积极性等运动员一系列的运动和训练行为表现情况。
三、过程
1、农村初中业余田径运动员训练的前期工作
(1)农村初中业余田径运动员初步了解
对农村初中业余田径运动员选材时家庭背景、学习情况、行为表现、身体机能指标,构筑选材的基本内容(如表一)。因此,在田径运动员选材之前通过讲座、谈话的形式帮助运动员对田径运动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同时还提出“团结、勤奋、尚志、拼搏”的田径运动员精神品质。
注:学习情况、行为规范由班主任填写。
(2)家长对田径运动员的认识与分析
对田径运动员的认识不高,认为田径运动员训练对学习没有太大的影响没有促进作用。因此,让家长达成共识必须了解田径运动员的益处,让田径运动发展目标的制定和发展方向进行家访并致田径运动员家长的一封信。
致田径运动员家长的一封信
家长
您好!
某某中学假期和平时田径运动员训练,为了选拔后备力量,经研究,拟选调部分运动员进行假期和平时集训,您的孩子经过学校的选拔,进入假期和平时集训名单中,这是对您的孩子的一种肯定,也是一次锻炼孩子意志品质的机会。望家长能同意孩子参与本次集训!
本次培训事项:
时间: 年月日—日;
集训地点:某某中学田径场;
交通工具:学校校车在各村口点接送,注意学生的饮食卫生和交通、人生安全。
运动员需带物品:自身所需的毛巾和杯子或者是矿水瓶(可带上作业)
家长如有顾虑和建议,请及时和某体育老师联系,手机号码:
历届运动员考取重点某市高级中学名单:
2、因地制宜,形成系统的训练计划体系
(1)根据队员情况,确定系统计划
田径运动员的成长规律和多年的训练实践表明,一个业余田径运动员的训练
全过程分六个阶段,一是启蒙训练阶段,二是一般基础训练阶段,三专项基础训练阶段,四是专项高训练阶段,五是专项提高竞技训练阶段,六是专项竞技保持阶段。农村初中田径运动队也是培养田径运动员后备人才途径之一,因此,作为教练员的体育教师中要大好基础;不能因急于远景规划而不从目前实际出发;也不能因目前实际水平差距大而不敢向难、新的技战术迈近。要制定一个系统的、明确的、符合实际的计划。在训练中教练员要走一步检查一步,通过测验,跟踪完成和提高的情况,从而及时总结、分析、解决提高。如(表二、表三)
训练任务 田径运动员能通过第一年九月和十月以及第而年11月至第二年6月的训练,提高他们自身的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充分发挥自身的身体技术的最高水平;使田径运动员在各级别
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比赛中有较强的拼搏意志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稳定的心态。
训练目的 在训练当中对七年级和八年级田径运动员合理安排训练,能使田径运动员各级别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比赛中体会到竞技的激烈性和竞争性;使运动员能在竞技体育中得好的成绩和具有良好的竞争意识,发挥各年级员运动在训练中的竞技水平和技术竟技能。
以上运动员和教练员计划在第一年9月2日至第二年7月1月(下午16:00—17:30)分两个阶段进行封闭式训练。
注:①教练员必须每天做好训练计划和训练小结及总结。
②运动员必须每天做好签名和听取教练员每天训练小结及总结。
(2)加强田径运动员的思想教育、纪律、生活、安全、文化学习严格的管理制度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田径运动员的思想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平时通过电话或家访的形式,询问田径运动员在家的情况,以及在学校的表现。(如表四、表五)与家长共同配合,将田径运动员的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学校教育是中学生思想教育建设的主渠道。也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育:一是加强荣辱观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观念。二是加强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贯彻《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和教育他们懂得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规范和养成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形成积极向上、文明礼貌、团结友爱、克己奉公、助人为乐的品德。三是进行法制教育。对田径运动员进行法律、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四是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人的个性发展必须反映社会的需要,但人的个性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所以必须提倡“我为人人”的崇高风尚。
为了学校和田径运动个人的安全,也为了警示自己,在田径运动员中制订生活安全须知和田径运动训练生活安全预案。(附件),还在田径运动员中组织“护校队”,组织队员分区域,分时间地对校园进行巡视。在巡视的过程中,队员能深刻地认识到各种错误的行为,不仅能够警醒自我、约束自我,而且还能够指正别人、帮助别人,培养了他们勇于承担,敢于负责的品质,为创建安定、和谐的校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田径运动训练生活、安全须知
某某中学田径运动员训练于第一次第一年年9月2日开始至第一年年10月20日,第二次第一年11月1日开始至第二年年7月1日结束。为确保此次田径运动员训练安全,顺利完成各项训练项目,为确保每位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特要求每位运动员做到以下几点:
认真听从学校领导、教练及生活指导老师指挥,不得擅自单独活动和单独外出,有事必须事先向教练请假。
训练必须按时到达,认真做好准备活动,认真听取教练的指导,确保训练过程的人身安全。
进入训练场地后,运动员要注意其他训练项目的展开,免得伤害自己,特别
是场地上在进行铁饼、标枪等项目时要倍加小心,(特别是跳高运动员一定要选好场地,铺好垫子)确保自身安全。
运动员在来校和回家途中必须遵守交通规则,杜绝在途中玩耍、追逐,不横穿马路,准时回家,注意交通安全。
田径运动员必须注意自身饮食安全,不乱吃不卫生、不洁净的食品。
训练期间田径运动员不得打架、斗殴,应该互相体谅、互帮互助、团结一致,发挥团队精神。
训练时运动员如果出现身体不适现象应及时告知教练或其他训练人员,树立“安全第一、训练第二”的思想。
训练时田径运动员应竭尽所能地发挥自身的素质进行训练,为以后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而努力。
总之,训练是为了比赛,是为了展现我们某中学学生的体育文化水平及精神面貌。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一切行动听从指挥,确保此次训练安全、顺利、有序进行,争取在以后各级别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田径运动训练生活、安全预案
为了田径运动员训练的顺利进行和开展,进一步加强田径运动员训练生活、安全,明确和加强某某中学某学年田径运动员训练的生活、安全责任,形成层层督促责任追究的安全管理网络,特制定东洲中学ⅹ学年田径训练安全预案:
1、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德育副校长(主管体育)、教学副校长、主管安全德育副主任、主管生活服务副总务主任
组员:总务主任、主管后勤副总务主任、田径运动员各教练
2、生学习生活和交通安全组:
组长:主管生活服务副总务主任、主管安全德育副主任、
组员:主管体育德育副主任、田径运动员各教练
3、工作安全组:
组长:主管后勤副总务主任
组员:田径运动员各教练
补充说明:
1、后勤组及时提供田径运动员饮水、训练时间(6.00—9.30、14.30—17.30)点心(水果、面包等),并督促有关人员做好安全检查,确保田径运动员训练正常、有序进行。
2、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
①各训练教练和安全组发现安全险情和事故要及时向有关分管领导报告;
②有些运动员的路途比较远,教练员做好通话记录及乘车安全工作。
③田径运动员训练若有运动员发生伤害,各教练员立即在现场进行救助,如果严重的由教练陪同就医并及时通告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交通工具由体育教师、校车驾驶员负责)。
④各教练必须作好记录,什么时间向谁报告、是否通报,处理意见等。
⑤对于重伤害的报告要坚持越快越好的原则,尽量避免拖延时间。
⑥教练员对无故不到的运动员或者无故擅自离开运动场的运动员,必须及时查明原因,与家长取得联系并做好记录。
学生时期应以学为主,首先要大好科学文化基础,需要对田径运动员进行合理有效的素质月度考核制度。为了更好地帮助和激励队员,实行月考百分制。根据队员一个月来在各方面的表现情况,进行量化计分,用他们考核的分值来确定优秀队员队员的评比。激励田径运动提高综合素质。
四、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1、对农村初中业余田径运动员选材时家庭背景、学习情况、行为表现、身体机能指标,构筑选材的基本内容来确定田径运动员“苗子”, 田径运动员“苗子”选材之前通过讲座、谈话的形式帮助他们对田径运动的正确认识,培养他们的田径运动的兴趣和爱好,能积极的参加田径运功。
2、因地制宜,形成系统的训练计划体系,加强田径运动员的思想教育、纪律、生活、安全、文化学习严格的管理制度,才能循序渐进提高农村初中业余田径运动员成绩和目标
五、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1、家访以及致田径运动员家长的一封信形式,转变学生家长对田径运动的认识,是田径运动员对田径运动兴趣和爱好、提高成绩环境形成的前提条件。
2、田径运动因地制宜,形成系统的训练计划体系,加强田径运动员的思想教育、纪律、生活、安全、文化学习严格的管理制度,通过一系列体系和措施,提高家长和田径运动员对田径运动的认识和关注程度,促进家长田径运动爱好、兴趣、支持等环境的形成,对培养田径运动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田径运动训练计划体系化,管理制度严格化才能提高田径运动员的成绩和水平。
参考资料
摘 要 根据田径专选学生应具备能从事本专业工作的需要,针对田径专选专业的特点,专项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上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能力。在对田径专选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当前专选学生能力的现状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为迎合当代社会对田径专选学生能力的要求做出的学生能力培养优化设计。
关键词 田径专选 能力培养 优化设计 实验研究
一、前言
田径专选学生能力培养是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自身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及自我提高各种能力的方法。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很多,但限于教学实践和环境,只能从中选取主要的、学校范围内可以实现的能力。从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人的全面素质尤其是各种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来看,对田径专选人才来说,学校对田径专选学生一般是从教学、训练、科研、竞赛组织和裁判能力进校综合培养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
三、田径专项学生能力培养优化依据及过程设计
(一)田径专项学生能力培养的方向
教学能力是田径专项学生在教学中掌握的最基础的能力,是在学生学习掌握田径项目技术的同时,熟练教案的撰写,学生对教学方法手段不但要灵活运用,熟悉完整教学过程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训练能力是田径专项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能力,是能完整制定训练计划,掌握训练方法,做到应才实施训练计划的能力;科研能力是田径专项学生自我提升的能力,需要学生在掌握大量文献资料和正确的科研方法基础上,通过对课题研究的设计、实施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最后通过文章形式反映出来的能力;竞赛组织和裁判能力是田径专选学生应具备的综合能力,掌握基层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的组织编排,田径各项目的裁判工作。
(二)田径专选学生能力培养优化结构设计
1.教学结构设计
教学结构设计主要是教学内容、计划、方法手段以及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是根据课程内容改革安排教学计划的,传统的教学能力培养中教学进度计划与课时计划大多是重视技术掌握程度,对技术教授过程细节有详尽的规定,但对能力培养是因人、因教学内容而异,不够重点强调。而教学优化设计的思路是,调控教学时空因素的协同关系,在教学计划中预留综合素质培养的时间并体现在教学计划中,以保证完成这一部分教学任务的工作能实际操作;教学方法是保留和吸取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是在保留、改造和更新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使自身得以丰富和发展的,一些应用成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自学辅导”模式、“探究发现”模式、问题模式、分层合作学习模式、录像反馈教法等,抽取这些教学模式、方法中适用于本课或某阶段教学内容、任务的设计过程和思路,综合运用于田径教学实践中;确定教学总目标,根据项目特点和培养任务设计单元目标,使教学任务层次分明,利于诊断和反馈调控。单元和阶段不宜划分太多,目标不宜设置过多过细。
2.训练能力优化设计
田径专选学生训练能力是对运动训练知识与能力结构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设计。知识结构主要是在课程改革前提下,将课程分为理论课、教学课、训练课,制定各类课型的教学目标,如理论课主要使学生掌握田径运动起源与发展、田径运动的价值、田径各项技术原理等;教学课主要使学生掌握田径有关项目技术教学方法与运用田径运动锻炼身体的方法,训练课主要使学生掌握有关田径项目的课余训练方法与手段。实践能力结构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实习组织课余训练,在实施阶段制定技术训练、综合素质训练课计划,理解训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包括技术的改进、运动负荷的安排、专项能力的提高等。
3.科研能力优化设计
科研能力过程设计是根据科研具备能力、培养手段和阶段目标来设计的。田径专选学生具备的科研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在分析问题时,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掌握大量文献资料和正确的科研方法基础上,通过对课题研究的设计、实施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最后通过文章形式反映的。正确、有效地阅读资料是培养科研能力的基础,有目的的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做摘要,并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专题分类。教师的指导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重要措施,学生能够明白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教学笔记、训练日记以及教学和训练总结是对知识的积累;阶段目标首先是学会文献综述的撰写,论文选题的确定,到开题报告,问卷设计和教学实验,一个阶段一个目标完成。
4.竞技组织与裁判能力优化设计
竞技组织与裁判是教学内容、培养方法与效果检验来进行设计的。田径专选学生的竞技组织与裁判能力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由田径竞赛组织工作、田径竞赛规则、田径竞赛编排记录和公告工作、田径竞赛裁判方法和田径场地设施等5个部分组成。其中规则是核心,裁判工作是主体,竞赛组织、编排记录和公告工作室保证,场地器材设施是基础;教学采用单元分散式与集中讲授式相结合的综合式教学法,结合田径专项学生和课程实际情况,在田径各项目的教学过程中,分单元安排田径竞赛组织和裁判法的教学内容,对各单元教学中未涉及到的竞赛组织等内容,采用集中讲授的方式,使学生能比较全面地掌握田径竞赛组织和裁判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临场裁判能力,在田径课的教学练习中,通过让学生参加计时丈量成绩等工作,培养学生的初步实践操作能力,在举行的校运动会以及相关比赛都可以让学生实践,教师主要负责指导、督促、检查;效果检验是组织学生参加等级裁判,对学生的裁判能力的评价,主要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是田径裁判理论知识书面考核以及学生参加田径比赛裁判工作的表现和工作质量的考核。
四、结果与分析
(一)田径专选学生能力培养优化设计符合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体育田径专选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品德教育能力、体育教学能力、运动训练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竞赛组织和裁判能力等。田径专选学生综合能力是指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田径专选学生能力培养是从教学能力、训练能力、科研能力和竞赛组织和裁判能力来做优化设计的,符合了当代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二)优化设计培养的综合能力能符合社会需求
田径专选学生毕业以后在工作中最欠缺的能力是科研能力、训练能力、教学能力、竞赛组织和裁判能力、健身能力。在教学能力中最欠缺的是讲解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示范能力、组织能力、编写教案能力,在运动训练能力中最欠缺的是制定训练计划能力、训练评价、专项技术、训练方法的运用、科学选材。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社会对体育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日趋多元,田径专选无论是从体育还是师范的层面,注定是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的专项,遵循系统性、先进性、渐进性等原则,能力培养优化设计构建的是以培养适应社会专业应用能力为主线,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支柱,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应用型体育专业实践体系。
五、结论
(一)田径专选学生能力培养是根据对学生教学能力、训练能力、科研能力、竞赛组织和裁判能力的培养目标对课程改革分析进行优化设计,对综合能力的培养内容、方法以及目标诊断、检验做出调整设计,力求田径专选学生综合能力更加突出。
(二)田径专选学生能力培养方向体现在内容和结构体系、方法手段上,优化设计是通过在教学过程的计划,使得教学能力、训练能力、科研能力和竞赛组织裁判能力是教学与实践的相结合,通过阶段目标检验的完成指向最终目标,从而保证能力培养任务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刘平,陆静,焦铁仁.田径教学优化设计与实验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23):167-168.
[2] 董广新.田径教学过程优化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3(24):109-111.
[3] 王锴.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J].北华大学体育学报.2010:38-39.
[关键词] 田径训练 高负荷训练法 应用研究
1. 高负荷训练法特点
高负荷训练法是一种大运动负荷量和强度施加于运动员以提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训练方法。通过定义即可得知它以大负荷量和大强度为显著特点,它明显区别于低负荷量高负荷强度与低负荷量低负荷强度两种训练方法,使运动员在运动量和强度上都接近或高于实际比赛。在这种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产生的适应性变化,对运动员适应大强度的比赛实践有着积极意义。
2. 高负荷训练法在田径训练中的应用
2.1高负荷训练法在田径训练中的实施条件
田径运动是集高度技能与体能于一体的项目群,具体比赛时的运动强度之大、技能要求之高非比寻常,根据具体专项特征有针对性把高负荷训练法引入田径训练实践中,对提高运动员体能、技能以及在比赛时高强度运动下技能的稳定性具有积极地作用。高水平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每一位田径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不懈追求,这就要求比赛的高强性成为我们训练时最佳的选择,高负荷训练法恰恰是遵循了这一原则。
2.2高负荷训练法在田径训练中的适宜对象
训练方法在具体操作中,面对特点不一的运动员,应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首先,绝对的高负荷训练因其负荷的量和强度之大,对田径运动员的一般身体素质、专项技能和专项体能要求很高,若生搬硬套,将可直接影响田径运动员的技能的学习、体能的提高,甚至导致训练劣变的发生,由此观之,具有一定专业训练年限的运动员在竞技能力的上升期可以采用。其次,即所谓的相对高负荷训练,相较于运动员现有的运动负荷,训练负荷有大幅度提升,但还在运动员可承受负荷范围之内,亦可采用。因此,合适训练对象的选择是实施高负荷训练法并实现训练效果的基础。
2.3高负荷训练法在田径训练中的具体形式
高负荷训练法的具体训练形式,应根据训练的目的和具体项目特点不同而有所差别。
若是增强跳远运动员比赛时的抗干扰能力,可在其训练时,设置高强度的干扰训练,用以提高其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若是提高跳远运动员的抗阻能力时,可在沙坑末端放置鼓风机,在其助跑时,根据情况适当调整鼓风机的输出功率,用以调整阻力的大小。
由于田径运动项目繁多,并不能完全按照单一模式来运作。例如,800m项目的专项训练课限时跑10次800m时,若采用高强训练法时,可安排12次800m适当缩短限时时间和间歇时间,这是典型的高负荷训练法。而铅球训练时,可以适当增大铅球的重量和调高每次投掷后远度的限制。
此外,最常见的高负荷训练法就是“以赛代练”模式,由于具体比赛时所体现出的负荷量与强度是训练时难以模拟的,所以它就成了很多教练员与运动员的选择,而密集的赛事是安排此模式的前提。高原训练是长跑运动员常采用的以少氧量的自然环境使机体承受更大的负荷用以发展有氧、无氧和力量耐力。
2.4高负荷训练法在田径训练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高负荷训练时作用于田径运动员的负荷是非常规的,它对机体将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根据训练学的超量恢复理论,当运动员在大负荷量与强度训练的恢复后竞技能力将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是,当负荷量和强度超过运动员的承受极限时,将导致训练劣变。然而,训练实践并不是完全按照计划进行的,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是田径训练实践的不确定性,当问题发生时,我们加以纠正,训练效果仍然能奏效。相较于其他两种常用训练方法―低负荷量高负荷强度与大负荷量低负荷强度,高负荷训练法的定位是发展更高的专项竞技能力,更贴近比赛实战的训练方法,因此,高负荷训练法的应用成效是更为显著的,应在田径训练实践中得到足够的重视。
3. 应对高负荷训练法的劣变成因及措施
3.1高负荷训练法在田径训练劣变成因分析
任何训练方法都不是完美的,在高负荷训练法的田径训练实施中可能产生训练劣变,我们根据导致训练劣变成因与田径训练实践的主体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关系,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3.1.1主观因素
由于田径训练过程中由教练员和运动员双主体组成,在这殊的状况下,我们可将他们均纳入训练劣变的主观因素来考虑。
首先,教练员作为田径训练实践的主导者,在制定训练目标、训练计划、训练内容以及时序安排时都带有主观倾向性。教练员的专业素养以及专业知识都影响训练的效果,可能出于急功近利的驱使,在田径训练时,刻意安排大负荷训练内容,使动员尽早出成绩,而没有遵循训练的循序渐进原则以及运动员的生理年龄特点,致使训练劣变的发生。
其次,运动员作为田径训练的主体,是具体训练过程的实施者,训练效果的体现者,运动员对专项的理解以及对训练计划和训练内容的完全实施都会对训练效果产生影响,运动员可能由于负荷量与强度过大产生主观排斥或由于对训练不够重视,从而导致训练劣变。
3.1.2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很多,主要体现在场地器材、气候、训练环境、团队管理和社交人文等等。
场地器材是运动员训练不可或缺的外在条件,它的质量问题可能导致技术变形、伤病产生等训练劣变的发生,将对训练效果产生严重影响;气候作为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应用高负荷训练法对田径运动员进行训练时,应考虑到运动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从而科学合理安排训练;训练环境,包括外在的自然条件,田径队伍整体水平等等都会影响训练水平;田径队伍的管理是一件宏伟的工程,它需要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对训练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后勤保障,它关系到训练的方方面面,没有良好的队伍管理,再好的训练方法只能是空谈;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人文素养以及他们的交际圈都会影响到他们对专项的理解以及对训练方法的重视程度,这又是另一影响训练方法施效的因素。
3.2应对措施
3.2.1主观方面
田径运动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提升自身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提高道德素质,遵循田径训练的客观规律,本着长远眼光来安排训练。
3.2.2客观方面
在整合现有的训练资源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到环境条件、气候、队伍管理和社会人文等客观因素,针对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田径训练活动,以做到田径训练的最优化,防止训练劣变的产生,实现最佳的训练效果。
4.结语
任何训练方法在具体应用时都具有两面性,高负荷训练法在田径训练中也是如此,它对于田径训练来说无疑是一把双刃剑,要想趋利避害,只有遵循了田径训练的客观规律,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合理的训练内容,并及时处理训练中发现的问题,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徐本立.2l世纪中国竞技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一、小学田径训练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忽视田径训练技巧
据调查研究显示,目前我国很多学校在小学田径训练队建设过程中不重视训练技巧的提高,使得训练效果事倍功半。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田径运动项目的迅速发展,训练方法也不断推陈出新,提高训练技巧也成为田径训练的主要内容。但是,由于传统训练模式的影响,很多教练不注重训练技巧的提高,而是采用了“强化训练”模式。这样一味的让学生加强训练会透支学生的体能,甚至使学生对田径训练产生厌恶心理,逐渐对田径训练失去兴趣,不利于训练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队员筛选不够科学
田径训练队的强大与否和队员的资质有着莫大的联系,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小学田径训练队在选拔队员的过程中不够谨慎,使得训练队的整体素质不高。据调查研究显示,很多教练不认真选拔“体育苗子”,在田径训练队的组建过程中没有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观察、比较、锻炼,而是流于形式。有些教练甚至认为,小学田径训练队不够正规,只是学校业余训练,能应付比赛即可,不需要大费周折。
(三)训练模式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小学田径训练模式还不够健全,在训练方法、训练理念、训练计划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首先,我国小学田径训练方法不科学,没有针对学生的自身素质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法,往往采取“一锅端”的训练方式,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质。比如有些同学适合短跑,有些同学适合长跑,有些同学则适合跳高或三级跳远等等。只有针对学生的特长进行训练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训练理念重视理论,忽视在实践技能方面的培养,比如赛场的应对技巧、身体平衡技能等等,严重地影响了训练质量。
(四)训练环境有待完善
客观来讲,我国很多小学田径训练环境设施不够健全,严重的影响了学生正常的训练。据调查研究显示,很多教练不重视小学田径训练队的建设工作,一般训练场地都被初高中的学生占用。而且,在田径训练中所需的器材也不健全,比如沙袋、单双杠、综合器械等等,不利于对小学生进行专项的素质训练。田径训练所需要的场地有着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对小学生,但是很多学校缺乏塑胶跑道,小学生只能在土操场跑步训练,显然不利于提高训练效果。
二、加强小学田径训练队建设提高训练技巧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队员综合素质
小学田径训练队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提高队员的综合素质。首先,认真选拔田径队员,根据队员的身体素质进行分类,比如长跑运动员、短跑运动员等等。这需要教练以专业训练的态度认真对待选拔工作,深入到各个班级中通过对学生进行观察、锻炼等环节后进行队员的挑选。其次,学校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这样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教练选拔出更为优秀的田径运动员。
(二)激发队员训练兴趣
兴趣是小学田径训练的一剂良药,因此,提高学生的对田径运动的兴趣至关重要。首先,教练在田径训练过程中应该适当的增加互动环节,活跃训练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在互动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其次,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式,比如小组训练法,将体质特征相似的队员分为一组进行专项训练,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田径运动中的短板,同时也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此外,教练应该与时俱进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生动、形象化,还可以通过视频、音乐等娱乐方式活跃训练氛围,缓解学生的疲劳,提高训练效果。
(三)制定科学训练计划
小学田径训练队建设过程中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进行严格训练。首选,小学田径训练并非一蹴而就,所以应该制定短期训练目标和长期训练目标,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其次,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了解每个学生的运动特长,并制定针对性的方案进行训练,有利于进一步发掘学生的运动特长。此外,不断丰富专项训练的内容,比如跳、投等,并科学制定专项训练的时间,争取达到最佳训练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应该严格进行训练,并定期对训练成绩进行考核,及时发现训练存在的问题并解决,旨在进一步提升训练水平,促进我国田径运动的健康快速发展。
(四)创建良好训练环境
训练环境对小学田径训练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创建良好的训练环境迫不及待。首先,学校应该重视小学田径训练队建设工作,为田径训练建造高质量的塑胶跑道,既有利于运动员的身体,也有利于提高训练质量。其次,教练还应该及时与学科教师和学生家长沟通,打消学生训练中心中存在的顾虑,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集中精力进行训练。此外,教练应该为学生营造“比、追、赶”的竞技精神,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比如在休息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播放我国优秀运动健儿为国争光、刻苦训练的励志短片,进一步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促进训练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