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舞蹈教学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本班幼儿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动作发展也不十分协调,幼儿园小班舞蹈兴趣班教学计划。所以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同时让幼儿能在众人面前大胆的表演,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学习正确的站立、压脚背跪坐、盘腿坐、伸腿坐等基本姿势。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学习几种基本的舞步:如走步、小碎步、小跑步、后踢步、踵趾步等。并通过多个小律动的学习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及乐感。
二、舞蹈教学要求
1、培养幼儿喜欢跳舞和做音乐游戏。
2、能按音乐节拍做动作,培养节奏感。
3、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学习正确的坐立基本姿势。
4、学会几种简单的基本舞步,及多个小律动、歌表演、能在众人面前自由地、愉快地表演。
三、舞蹈教学进度安排(共7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工作:
学习正确的站立、压脚背跪坐的姿势;能自由地、愉快地随老师学习舞蹈;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头、颈、肩肘手、跨、脚尖、脚背、脚跟等)
认识身体动作分解:1-8:用手边指各部位边大声说,头头-胸胸-肚子肚子-头胸肚子;2-8:反复一次;3-8:肩肩-肘肘-腕子腕子-手手(左右各一次);4-8:跨跨-膝盖膝盖-脚腕脚腕-脚脚;5-8:双手向左旁平伸,反复一次;6-8:前伸手,低头-后伸手,仰头;7-8:左前方-右后方(双手平伸);8-8:反复一次。
(二)、家长工作
1、交待上课时间7:00-8:30,请家长提前十分钟来园,可进教室观看幼儿表演。不要在门口张望,以免影响幼儿情绪,家长要坚持送幼儿来园上课。
2、每次上课带舞蹈鞋、舞蹈裤、汗衫,来园时换好。准备一瓶水,东西放在固定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教学工作: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压脚背跪坐、正确的站立姿势、下课常规等
2、学习盘腿坐,要求幼儿双腿盘坐、头向正前方看、背部挺直。
手部动作组合分解:前奏:手放在腰后,站立1-8:双手前伸五指伸开,手(打开-合拢)、2-8:手腕左右转动,五指张开。手由前伸-双山膀(手转动)、3-8:左手握拳-打开,反复一次、4-8:手画圈-手放背后-双手向前伸出(最后一拍)、重复一次。
(二)、家长工作
1、交待每次上课带舞蹈鞋、舞蹈裤、汗衫,来园时换好。准备一瓶水,东西放在固定的地方。
2、交待家长回家注意幼儿的坐姿和站姿,幼教文案《幼儿园小班舞蹈兴趣班教学计划》。
第三课时:
(一)、教学工作: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盘腿坐、正确的站立姿势、上课常规等
2、学习伸腿坐,要求幼儿双腿伸直并拢、双手轻放在身体两边,头向正前方看、背部挺直。
小舞蹈《两只老虎》:前奏:双手随节奏拍手、点头1-8:双手食指、拇指伸直,手肘弯曲后上伸,伸左脚做踵趾步(反复一次)、2-8:双手曲肘夹在腰部,前后摆动(握拳),脚做小跑步、3-8:双手五指张开遮眼,伸左脚做踵趾步、4-8:手按节奏拍手后双手打开,伸左脚做踵趾步(反复一次)、间奏:重点练习脚尖脚跟踢步、反复一次。
(二)、家长工作
1、请家长回家鼓励幼儿在众人面前表演《两只老虎》,并给予最大的鼓励。
2、复习盘腿坐、伸腿坐的正确姿势。
第四课时:
(一)、教学工作: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踵趾步、伸腿坐、上、下课常规等
2、学习踵趾步:小八字步准备。1-8:左脚向右斜前方伸出,脚跟落地。右腿向2点屈膝,身体向左后倾斜,面向2点上方、2-8:右腿直立,左脚向6点撤步,脚尖点地,脚面向外,身体略前倾面向8点上方、反复一次。
(二)、家长工作
1、请家长回家鼓励幼儿在众人面前表演《两只老虎》,并给予最大的鼓励。
2、复习踵趾步的正确姿势。
第五课时:
(一)、教学工作: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踵趾步、盘腿坐、正确的站立姿势、上课常规等
2、学习勾绷脚,要求幼儿双腿伸直并拢、双手轻放在身体两边,头向正前方看、背部挺直,脚尖随音乐节拍做勾脚-绷脚,提醒幼儿面带笑容。
腰部动作组合分解:前奏:手放在腰后,压脚背跪坐1-8:双手曲肘上下叠放在胸前,身体随节奏左右摆动、2-8:双手前伸做放物状,双手翻掌后放在身体两侧、3-8:重复第一个八拍、4-8:手放在嘴边身体前倾,脚压脚背跪坐;5-8:左手放在肩旁左右摆动,右手伸直放在身体旁,身体向左转身面向2点、6-8:双手交叉画圈,压脚背跪坐、7-8:双手放在身体两旁,身体左右摆动,身体面向1点、8-8:双手合掌放在脸旁,做睡觉状。
(二)、家长工作
1、请家长回家鼓励幼儿在众人面前表演《两只老虎》,并给予最大的鼓励。
2、复习手部动作及腰部动作
第六课时:
(一)、教学工作: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勾绷脚、手部动作、腰部动作、正确的站立姿势、上课常规等
2、复习小舞蹈《两只老虎》,鼓励幼儿在众人面前表演,进行分组表演,给予幼儿最大的鼓励,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小舞蹈《两只老虎》:前奏:双手随节奏拍手、点头1-8:双手食指、拇指伸直,手肘弯曲后上伸,伸左脚做踵趾步(反复一次)、2-8:双手曲肘夹在腰部,前后摆动(握拳),脚做小跑步、3-8:双手五指张开遮眼,伸左脚做踵趾步、4-8:手按节奏拍手后双手打开,伸左脚做踵趾步(反复一次)、间奏:重点练习脚尖脚跟踢步、反复一次。
(二)、家长工作
1、请家长回家鼓励幼儿在众人面前表演《两只老虎》,并给予最大的鼓励。
2、复习手部动作及腰部动作
第七课时:
(一)、教学工作: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盘腿坐、伸腿坐、踵趾步、勾绷脚、手部动作组合、腰部动作组合、正确的站立姿势、上、下课常规等
2、复习小舞蹈《两只老虎》
小律动《萤火虫》:前奏:双手随节奏拍手、点头1-8:双手叉腰,双脚走小碎步,幼儿由两队变成一队、2-8:双手做小鸟飞-身体由1点侧向3点,反复一次、3-8:双手五指张开由下向左上方举,五指抖动,反复一次;4-8:双手叉腰,双脚走小碎步,幼儿由一队变成两队、间奏:双手随节奏拍手、点头后四个八拍反复一次
(二)、家长工作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体育舞蹈;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A715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各种先进的手段开始进入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系统也必须迎接这场技术的大变革。体育舞蹈的现代化教学建设直接影响着整个体育舞蹈教育,也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现代化。所以,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问题已成为研究者们的关注点。
1.现代教育技术的界定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随之产生的新名词,是我国所特有的叫法,以美国AECT教育技术1994年定义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2.实验教学结果理论分析
在新课程标准下,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提倡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紧密结合,突出教学的个性化,以及学生能力培养的个性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要实现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保持教学内容和理念的先进性,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来加以充实和完善,并根据舞种的技术特点来设计和选择教学程式。
在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实践中,可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和录像等)来创新教学方法,使体育舞蹈课程更加直观,并充满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能够充分发挥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性,扩大学生的感知空间,使教学形式更加灵活,提高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与互动。
本人将授课班级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分班进行教学,一组为传统授课方式,二组为现代化教育技术授课方式,以最为便捷简单的多媒体教学来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实验。
2.1现代化教育技术对学习体育舞蹈兴趣影响的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进行问卷调查对比,二组对体育舞蹈很感兴趣的人数增加了13.8% ,比较感兴趣的下降了5.1%和一般感兴趣的下降了7.3%。再看一组同学,很感兴趣的人数增加了9.5% ,比较和一般感兴趣的分别减少10%和8.7%,有9.3%的学生不想继续上课。
2.2现代化教育技术对体育舞蹈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比较
通过课中测试统计,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授课的二组学生练习时的平均心率比一组学生的平均心率高出5-8次/min。二组的技术动作授课时数比一组减少了4个学时,教师示范时间也相对应的减少,学生自由练习的密度提高了。同时二组的教学内容中增加了理论知识。在体质测试中,二组比一组达到优秀线的人数多3人,良好线上的多6人,不及格人数减少到4人。
3.现代化教育技术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3.1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系统,可将图像、文字、音乐、动画等信息,生动、形象、具体、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身体各部分都被调动起来,直观地感受到体育舞蹈的运动特点,再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进而在大脑中形成的印象更加清晰、具体,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第一次观看体育舞蹈课件之后对体育舞蹈的学习兴趣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因为新奇,增加了好奇心理,而使整个授课过程都认真学习技术动作。在课程结束后也能记住大部分的专业术语和专有名词。
3.2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教学(如多媒体教学),给教师备课带来极大方便,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而且在教学中利用课件进行动作示范,避免了由于教师个人的年龄、技术及个人理解的不同给学生示范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实验,二组同学不但技术动作相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们更为标准,学习效率及学习时间相对减少,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也可减轻老师因各种身体问题带来的示范难、备课难问题,同时学生也乐此不疲,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3效率逐渐提高
在上课前学生们可以通过观看课件、视频短片等资料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和复习已学习过的内容。课上教师带领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动作难等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去学习新内容,相应的减少教师讲解示范、领做的时间,增加学生自由练习的时间。教师能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学生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教学效率。
3.4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交流得到锻炼
学生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学习,从而避免了学生离开老师就无法学习的局面,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自学能力得到锻炼。同时增进同学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4.结论与建议
4.1教师的思想要现代化,要以现代人所特有的开拓进取精神投身到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加强学习及时更新传统、保守、僵化的教育观念。要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又要全面地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即是一名“专家”,又要做一个“通才”,只有这样才能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4.2现代的教师应学会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更授课方式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将教学中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反馈到下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去,调整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灵活变换运用形式。
4.3大学体育课程理论课教学的课时数足够,才能使学生明白练习的道理,才会正确地进行练习,才会对练习方法举一反三,才会达到自我练习、坚持训练的目的。通过现代化教育技术可加强学生学习意识,增加课后学习时间,巩固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4.4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立的、能动的个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与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明快环境之下愉悦心境,并通过不同形式来提高技能,从而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4.5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软件与系统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体育舞蹈评价应摈弃单一的以技术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机制,在教学中应科学地制定体育舞蹈成绩评定标准,评价的内容应涉及到学习的态度,与他人合作情况,舞蹈技术掌握情况,实践发展能力,进步程度以及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等。评价方法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可以是体育教师评价,也可以是学生互评或自评。教师在评价中一定要注意对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强调评价的激励作用,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同时还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让学生更直观的明白自己付出的努力与所取得的成绩。
5. 参考文献
[1]梁莉,凌华.体育舞蹈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素质、生理机能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
[2]廖小茜.从传播学视角探讨体育舞蹈的推广策略研究――以广西为例[M].河南师范大学.2013
[3]罗雪.大学体育舞蹈教学与群众体育舞蹈的相互联系[J].艺术科技.2013
关键词:优化;舞蹈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J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4-0048-01
所谓优化舞蹈课堂教学,是指任课教师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精心、合理地设计新颖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营造优美的教学情境,使舞蹈课堂教学的效果,力求达到一个比较完美的境界,使学生在明快而又轻松、活泼的教学过程中,完成舞蹈课的教学任务,使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和提高。具体地说,优化舞蹈课堂教学,应着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基本环节:
一、设计新颖的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从事舞蹈教学的教师几乎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当青少年学生初次跨进舞蹈教室的时候,脚踩鲜红的地毯、面对明净的镜子、手扶长长的把杆等等,都会感觉到非常新鲜;加之他们对于舞蹈知识认识和了解的较少,每当听到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舞蹈等。最初,他们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上课注意力也较集中。由于舞蹈的基本功如:压腿、踢腿、擦地等等,由于这些又累又痛,在加上枯燥、单调,因此,他们的学习兴趣会逐渐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好奇的感觉也会逐渐消失。思想上就会懒怠,行动上就会消极,如果学生一旦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也就不可能取得的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新颖的教学方式,穿插一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中去,才能保持学生有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舞蹈基本功训练,它是最基础的训练内容,是舞蹈教学必不可少的,但内容单调、枯燥。如果在教学中,采用让学生坐坐、躺躺、站站、跑跑、跳跳等形式,使动与静结合,调节课堂气氛及训练节奏。在训练时再配上学生们熟悉及喜欢的音乐,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音乐声中进行训练。这样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实践表明,新颖、丰富和具有艺术性的教学方法,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提高。
二、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调整和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处在轻松、愉快的时候,他们的记忆力和竞技状态也是最佳时刻。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关系到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十分重要。一般来说,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如,家庭原因、学习成绩、身体状况等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此,教师要善于了解和观察学生的表情及神态,视不同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及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
教学中,当学生在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基本功和素质技能后,有时会感到自我满足,不愿再进行巩固联系,如果再就某一基本动作进行重复练习,他们的学习情绪会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如,当发现学生某一个动作虽然会做了,但不够规范。此时,教师应采取示范,耐心讲解;分组练习,互相指出不足,相互竞赛,个别表演,认真观察等来调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艺术性,而且还能够使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心态,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营造美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本节内容的乙烯是以石油炼制的重要产品出现,起初学生会有一种距离感。对为什么要学习乙烯?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又有着什么联系?有毒吗?……产生一连串的问题。那么如何巧妙地拉近乙烯与学生的距离,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本节课的第一个要解决的低层次的障碍点。
本节内容涉及到乙烯分子的结构问题,较为抽象,学生较难理解。一方面是因为微观世界看不见、摸不着;另一方面,分子结构理论本身抽象,涉及到的结构化学基础是中学生所不具备的。怎样让学生在步入“结构殿堂”,进而领悟结构决定性质的这一重要关系,成为学习的第二个障碍点。
第三个障碍点是乙烯的化学性质。教材保留了乙烯的燃烧、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重要化学性质。如何使学生顺理成章地建构乙烯的性质认识呢?烯烃中的代表物乙烯是否与烷烃有着相同的性质呢?
本节内容涉及到乙烯的加成反应,抽象较难理解。如何突破难点,变抽象为形象,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创造性思维或想象力去理解事物的本质,促进其发散思维的发展。这是本节课第四个障碍点。
二、教学策略及教学目标
1.由情境创设和问题导读,了解乙烯在生活及生产中的应用和重要价值,并产生亲近感。
2.通过自主建构乙烷和乙烯分子的模型,通过结构比较和有序推理过程,掌握乙烯分子的结构组成与结构。根据模型特点能正确书写乙烯分子的组成、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
3.通过实验探究和原因解释,掌握乙烯的典型化学性质(燃烧、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加成反应)。
4.通过多媒体课件模拟加成反应特点,加深加成反应本质的理解,并通过举一反三,强化巩固加成反应。
5.通过归纳比较法,进一步体会结构决定性质。
三、教学准备
准备分组实验需要的器材:装搭乙烷和乙烯模型的器材、多媒体课件。
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1 创设生活情境、了解乙烯在生活中的用途
来自煤和石油的两种基本原料之一——乙烯,它是什么物质?为什么要学习乙烯?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又有着什么的联系?有毒吗?学生对此充满了疑惑。
教师可以“青香蕉和成熟的香蕉掺在一块放置几天的结果是香蕉已经全部变黄,请说明原因”生活情境引入课题主角——乙烯。通过创设如此贴近生活的情境,对乙烯充满了亲切感,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自觉、主动、深层次地参与学习的过程。
教学环节2 问题导读、认识乙烯在生产中的用途
有了上述的情境铺垫,学生还迫不及待想了解乙烯还有那些用途。这是一个较低层次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组,指导阅读课本P66,那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学会从课本获取科学知识,学会筛选信息进行交流。
【问题组】阅读课本P66,回答下列问题。
(1)乙烯在化学工业上有哪些重要价值和用途?举例说明利用石油裂解产物乙烯制取重要的化工产品。
(2)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是什么?
(3) 说说我国乙烯的年生产能力。
教学环节3 模型建构,乙烯分子浮出水面
学生通过以上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已经对乙烯的分子形成了表象的认识,但还没有深入认识到结构有什么特点。紧接着,通过设计学生活动如小组合作搭建模型,并设计以下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层层递进,旨在让学生拾级而上。
【学生活动】2个人为一小组合作搭建乙烷分子,拆掉2个H,演变到新结构,即乙烯。
【问题设置】学生活动中,根据预先设置的问题组,引导学生观察乙烷、乙烯分子的结构:
(1)乙烷分子C-C单键是否可以旋转? 2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在空间的位置关系?
(2)乙烷分子内两个碳原子各失去一个氢原子后,碳原子间应怎样结合?
(3)观察乙烯分子中的四个氢原子和两个碳原子的位置关系有何特点?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导入 个性化设计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会采用复习旧知识的形式进行课堂导入,这种导入方式本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每节课教师都用一成不变的导入方式,就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其实,课堂导入方式众多,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接受实际情况,适当选择导入方式。科学的课堂导入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渲染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打下坚实基础。
一、设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生思想比较活跃,特别对一些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设计带有悬疑性质的导入语言,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点不同,教师在设疑时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兴趣取向,这样才能针对学生心理实际进行有效激发。
设置悬疑未必要多么高深莫测,只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就是比较成功的设疑。在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血管》时,教师根据学生关注点,设计了一串问题: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靠什么来完成呢?血液在人体的哪些地方进行流动呢?这些血液是怎样流动的?血液流动的动力从哪里来呢?这些血液流动为什么只能朝一个方向流动呢?血液能不能倒流呢?教师设计的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比较关心的,当教师将问题抛出后,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都想弄清楚人体血液流动情况。教师的这种导入方式就是设疑,用悬而未决的问题紧紧扣住学生心理,这对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故事导入,提升课堂气氛
生物教学会涉及很多自然现象,而自然之谜历来是人们追溯的热点,如果教师能够围绕这些热点讲故事,学生不仅对故事情境本身产生兴趣,还会对自然科学生发探索欲望。
在学习《人体的激素调节》内容时,教师给学生讲了一则真实的故事: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有一位丹麦自行车运动员,名叫努德·詹森,比赛开始时,他骑得飞快,很多人都感觉很奇怪。可没有多久,他突然摔倒在地上,救护人员急忙去搀扶他,却发现他已经死了。刚才还生龙活虎的为什么一下就死了呢?后来法医进行尸检,发现他服用了过量的苯丙胺和酒精的混合剂,导致他的猝死。学生听故事时,都非常专注,对这起事故也都充满好奇。教师用历史上体育赛事的兴奋剂事件引导学生认识人体激素,学生从不同视角对激素有了不同的认知,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演示导入,增加直观视觉效果
生物学课堂会涉及一些操作演示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教师将实物、标本、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用于课堂导入,学生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学习内容也会非常关注。课堂学习气氛得以有效调节,教学自然呈现和谐态势。一朵鲜花、一棵小苗、一只虫子、一张挂图,都可以成为教师课堂导入的重要工具,学生会在教师具体操作中,建立知识兴趣点,增加认知深度。
在学习《人体的神经调节》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拿出圆规,并准备一张白纸,随意画出10个圆圈,每一个圆圈内写出一个数字,然后按照圆圈顺序依次读出这些数字。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完成了相关操作演示。教师提示:这项活动非常简单,大家都能顺利完成,可你们知道做这项活动时,都涉及哪些器官呢?学生回答:手、眼睛、脑等。教师引入课题: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行为要涉及这么多器官相互配合,这些器官是靠什么进行协调的呢?学生回答:神经系统。教师让学生进行演示,然后一步步引入本课核心内容,导入方法自然有个性化,效果很显著。
四、实验导入,培养观察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利用实验进行课堂导入,也是比较富有个性的。学生要对教师实验操作进行细致观察,要对实验原理进行细心探索。学生在观察教师实验过程中,能够将学生思维尽快与课堂教学思维实现接轨。教师利用实验操作,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程序,可以将生物理论进行直观化诠释,学生自然能够顺利建立相关认知。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大屏幕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因为多媒体具有反复和放大等功能,关键实验环节可以反复播放,强化学生认知。
实验操作未必要在实验室进行,有些简单的操作甚至不需要什么器材也能够完成。在学习《人体的支持与运动》时,教师在讲台上给学生示范做一个屈肘动作,一边做这个动作,一边进行讲解:这个动作是在神经系统指挥下完成的。需要有骨骼肌收缩,牵引骨骼,围绕关节活动完成。这个骨、骨连接、骨骼肌组成人体运动系统。为让学生有更清晰认知,教师还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运动分解图进行解读。学生在这个导入中,很自然就掌握了学习要领。
五、插图导入,引发深度思考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关于环保的漫画,这些漫画利用夸张手法,将一些生物学原理用讽刺警告等方式展示出来,给人以深刻警醒。学生对那些生动形象的漫画插图比较敏感,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利用插图漫画进行课堂教学导入,学生目光会被牢牢锁定,为教学正常进行做好铺垫。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文本里面的插图,或者在网络、报刊上搜集一些漫画,以此作为课堂导入的重要素材,也一定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热情。
在学习《动物的行为》时,教师在网上搜集不少动物的图片。有一幅图特别生动:一头大象在水塘边喝水,一条饿坏了的鳄鱼,咬住了大象的鼻子,试图吃掉大象。这个图片反映的情况在生活中是极为罕见的,因为它违背了常理。鳄鱼再凶猛也不可能吃掉大象的。这个图片引起学生一片哗然。教师从这些图片开始,让学生来认知动物的行为,引导非常成功。
六、情境导入,诱发多向思维
学生进入课堂之后,情绪还不够稳定,教师要想办法集中学生的关注力,就需要在导入方式上下功夫。多媒体教具运用是常见方法,可以将图片、文字资料、视频等内容进行课堂导入,学生会被多媒体声光电技术所感染,收拢心思进入到学习情境之中。学生思维非常灵活,设计教学情境,可以迅速激活学生思维。教师适时给出探索问题,学生思维会迅速跟进,教学进入良性轨道。
创设情境没有固定格式和限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不拘一格。在学习《人体对信息的感知》时,教师展示一个不透明的塑料箱,并神秘地对学生说:“这箱子里放着一样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我请三位同学来检查一下。第一个同学只能用手摸一摸,第二个同学可以用耳朵听一听,第三位同学可以用眼睛看一看,然后将自己得出的答案写在纸上。”第一个学生给出的答案是:假的苹果。第二个学生给出的答案是:一个钟表。第三个学生给出的答案是:一个苹果形状的计时器。教师追问学生:“这些同学分别用什么感受认知这个物体的呢?学生明确:触觉、听觉、视觉。在这个课堂导入中,教师用一只箱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学生实际检验,自然而然地进入文本内容学习,显得非常生动和谐。
生物课堂导入只是教学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追求导入方式新颖的同时,还要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契合度。能够集中学生的关注力,活化课堂气氛的课堂有利于师生交流,这样的课堂导入就是成功的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