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银行礼仪

银行礼仪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银行礼仪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银行礼仪

银行礼仪范文第1篇

一、收益

(一)引进竞争机制外资银行具有充足的资金实力和先进管理经验和服务技术,高水平的服务效率和卓越的商业信誉,必然对中国银行业产生强大的竞争压力。外部竞争力量的引进,有利于推动中国银行业素质和各方面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推动中国银行业改革和服务现代化的进程。

(二)增加外部资金进入渠道外资银行的进入增加了外部资金进入中国的渠道,为中国境内企业、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增加新的融资渠道。到1999年8月底,中国批准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已达到33.55万家,已开业的外商投资企业超过20万家。毫无疑问,如此众多的外商投资企业,如果单靠几家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很难满足其数额巨大的金融需求。

(三)有利于中资银行扩展海外业务根据WTO互惠原则,在允许大量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同时,中资银行开展海外业务将会较少受到市场准入的限制,这就为国内经营状况良好的一些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争取更广泛的生存空间创造了条件。

字串4

(四)改变中资银行税负不利地位目前外资银行与内资银行之间的不平等竞争,突出表现在税收负担水平相差过大。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可享受免征或减征营业税、所得税等税收优惠。由于外资金融机构享受着众多的税收优惠,因而极大地削弱了中资银行的竞争力。中国加入WTO后,内外资银行的税负水平将会统一,使内资银行能够与外资银行进行平等的业务竞争。

(五)促进向国际惯例接轨加入WTO,意味着中国银行业将全面融入国际金融市场,中国银行业必须遵循国际银行业经营管理的“游戏规则”,也就是要按照国际银行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惯例来运作,特别是要根据以巴塞尔协议为准则的国际银行业有效监管原则及标准和方法进行经营管理。这必然迫使中国的银行业加快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同时,促使中央银行推进全方位和规范化的监管、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二、成本

(一)银行业市场份额的损失预计在中国加入WTO五年之后:外资银行的外币存款和人民币存款的市场份额将分别上升到15%和10%左右;外资银行的外币贷款市场份额可超过1/3,人民币贷款市场份额将达到15%左右;外资银行中间业务的市场份额很有可能超过50%;外资银行将获得绝大部分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以及投资银行业务的市场份额。预计在中国加入WTO十年之后,从整体上来看,外资银行将占有1/3左有的银行业市场份额。

字串6

>

(二)削弱赢利能力伴随着中资银行市场份额的缩小和优质客户的减少,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将丧失很大部分的赢利业务和赢利区域,极有可能进入亏损状态。中资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不仅历史包袱沉重,而且在开展新业务时必须顾及国家利益,因此不赢利业务在中资银行中占有相当比重。虽然目前外资银行的许多银行业务市场份额都还不占优势,但其业务基本上都是赢利业务。这将导致中资银行的不赢利业务比例上升,使中资银行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三)影响中资银行的流动性中国加入WTO之后,随着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银行业市场,外资银行将逐渐分流中资银行的资金来源,从而影响中资银行的流动性。在中资银行存在流动性被大量不良资产侵蚀的情况下,如果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并且扩大吸收国内居民与企业持有的外币和人民币存款,必然对中资银行的流动性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影响中资银行的生存。

(四)金融风险监管面临严峻考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由于中国金融监管水平较低、监管工作落后于形势的发展,如果对外资银行在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监管不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金融体系风险。目前,在中国境内的一些外资银行存在的问题有:多存少贷,将其在境内吸收的外汇资金调往境外套汇和套利;转移利润,逃避中国税收;违规经营,少交存款准备金;利用非价格手段,进行不公平竞争,采用如回扣等手法与国有银行争揽业务和客户、争夺市场,采用高薪等优厚条件从国有银行挖走人才等。(2)在追求高额利润的动机驱动之下,外资银行将其业务的重点集中在成本低、风险小、收益高的中间业务方面,特别是国际结算业务,在这些方面与国有银行展开激烈竞争,而对那些中国经济建设中急需资金支持的项目则不屑一顾。外资银行的这种经营活动将风险转嫁给中资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金融业的风险。(3)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后,随着银行结构的复杂化以及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而使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性和系统性风险进一步增加,对这一体系的监管将变得更为困难,谨慎性监管成本将大幅度增加。

(五)加大金融宏观调控难度首先,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加大。由于外资银行可以通过从国际金融市场上筹措资金来抵制货币政策的影响,从而弱化货币政策的效应。而且,外资银行进入中国货币市场可能强化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传导机制,将进一步加大中央银行的调控难度。其次,对资本流动风险控制的难度增加。由于外资银行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低成本融资,中国加入WTO之后将逐步取消对外资银行经营外汇业务和人民币业务的客户限制,中国的各类企业都可通过外资银行融资,这就意味着本币与外币的融通、国际资本的流出入将更加频繁,因此中央银行对资本流动风险控制的难度加大。再次,将增加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不确定因素。在中国金融业监管措施尚不够严密和完善的情况下(据估计近年来每年约有上百亿美元的资本通过各种途径外逃),当人民币汇率出现波动时,持有大量人民币资产的外资银行将是一个十分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推波助澜,加剧汇率波动,影响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字串4

银行礼仪范文第2篇

商业银行间竞争存在的问题分析

1.恶性竞争现象存在。在激烈的竞争中,商业银行只注重完成任务,忽略了成本的增加和风险的扩大。在一些城市,银行的分支机构过多,这些机构利润总额负增长,促使竞争程度大幅提高,最终变为恶性竞争。2.产权结构不合理。比如:相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在社会上的商誉有明显优势。在结算渠道上,一些商业银行需要挂靠国有商业银行办理异地结算,减慢了结算速度,因而造成了不公平竞争。3.抢夺人才与客源。很多商业银行为吸引优秀人才,给予优厚的条件,甚至把眼光投向同行竞争者的人才资源,在人才引进时,以能否拉来贷款为标准,这种制度,尽管能推动存款数额增长,但同时,也给银行管理留下漏洞,为一些人谋取私利提供了可乘之机,加大了银行经营风险。为了争抢客源,商业银行不惜代价进行金融产品创新,一些产品并不被大众所接受,浪费了银行资源。4.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称。我国商业银行在运作过程中都把客户的信息作为秘密资料,不对外公开,银行间无法实现客户信息共享,给一些贷款投机者可趁之机。他们利用商业银行争夺客户的心理压低贷款利率,要求各种优惠政策,最终导致商业银行的竞争在此环境下产生。若贷款者无力还款,银行只是进行内部登记,没有将信息公布,给其他银行也造成损失。

利益共谋机制的构建

1.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间的共谋。配置信息传输手段与媒介,不定期的联合分析经济发展形势,弥补信息不对称的缺陷,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跨行调节资金余缺,在资金头寸出现此松彼紧或此紧彼松情况下,在短期限、按期归还的原则下,进行跨行资金拆借和融通,以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临时性头寸短缺的危机。2.中外商业银行之间的利益共谋。在资金借贷领城的合作可采用网络资源共享的办法,如在无营业网点的地方利用对方网络办理资金清算与交易结算等业务,共享ATM、POS机具资源。同时,还可以在银团货款、消费信货领城、电子银行业务领城、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合作。3.中小商业银行之间的利益共谋。主要包括:相互信息交流、跨行资金调剂、联合清欠和清收不良资产、联合规范账户管理、银团贷款、联行联网通汇通兑、联合境外融资等。特别是通过银团贷款能更好地解决单一中小商业银行资金实力有限的困难,能有效地规避中央银行监管中有关比例管理的限制,缓解流动性方面的压力。4.股份制银行与中小商业银行间的利益共谋。中小银行在部分业务领域有较高的门槛和资格限制,研发能力普遍较弱。股份制银行可在监管机构允许的范围内,发展各项业务,中小商业银行也可借此弥补自身产品的不足,开发潜在客户,巩固客户基础,分享中间业务收入。5.国有商业银行与中小商业银行间的利益共谋。中小商业银行无论是在资金实力,还是技术实力上都难以应付越来越快的技术更新。因此,可与大银行进行合作,甚至直接大银行的产品。当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进行相互合作、结成联盟的同时,也要积极与中小商业银行合作,发挥其地区优势和零售优势。

银行礼仪范文第3篇

一边是美国次贷危机让人心惊肉跳,一边是A股上市公司预增公告不断股价照跌。但是,在近400家预增公司中,银行股却成了凤毛麟角。

要知道银行股是中国股市高增长的主力军。去年三季报沪深14家上市银行,有可比数据的7家银行中6家增幅都在50%以上,平均增长超过60%。可迄今仅3家预增公告:招商银行预增110%左右,北京银行预增50%以上,中信银行预增100%以上。另外,浦发银行已业绩快报,净利润增长64%。还有几家三季报增速极高的,如工商银行三季报增长65.5%,民生银行增长70%,深发展增长110%,年报预增公告均未露面。

就连已经预增的也没有出乎意料的喜讯,如招商银行预增110%,但去年前三季度已经实增123%;浦发银行预增64%,前三季已经实增60%等。当然,业绩预告截至1月31日,不排除以后几天还会有银行股出来预增,但纵然2007年报还会预增,2008年再要有50%以上的高增长可就难了。

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这几年上市银行的高增长,靠的就是不断扩大贷款规模和拉大存贷差,而今年央行调控的落脚点就是卡紧贷款规模。报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今年新增贷款额度分别为5650亿元、5500亿元和2600亿元,而工商银行去年前三季度新增贷款就达4019亿元。另据工行2007申报透露,去年上半年贷款平均收益率为5.81%,存款平均付息率为1.69%,一进一出就有4个多百分点的净收益,多增4000亿元贷款就意味着多增160亿元利润。今年贷款规模卡住了,存贷差也有收窄之势,银行业还会有这样的好事吗?

还有一个指标是贷存比,即贷款占存款的比例。央行规定,贷存比最高不得超过75%,吸收100亿元存款最多只能贷出75亿元。前几年存贷差没有那么大时,贷存比一般在50%~60%,去年存贷差急剧拉大,银行使尽招数增加贷款,贷存比高的已接近75%的上限,如中信银行为73.69%,兴业银行72.31%,民生银行72.2%。如今存款准备金率已提高到15%,70%以上已经贷出去了,15%要留作准备金,纵然给你额度,能发放出去的贷款还有几多?

既然贷款规模不能增加,就在提高利率上做文章。由于我国贷款利率采取上不封顶下保底的做法,据说一些银行正在大幅上浮贷款利率,这样做不说黔驴技穷,至少也不是长远之计,因为中国目前的贷款利率已经不低了。至于中间业务,像去年那样火爆的理财市场恐怕今年也不会有,银行的非利息收入还能成倍增长吗?

银行礼仪范文第4篇

银行股回调很正常

“大盘银行股在上涨很大幅度后进行调整没有什么了不起,对于银行股短线并不需要太多关注。”华富竞争力优选精选基金经理黄卓立说。

他告诉记者,周四银行股盘中的大幅跳水显然是受到香港市场下跌的影响。港股下午开盘急挫,特别是国企指数更是大幅跳水。到收盘,国企指数报10347点,大跌3.88%,恒生指数报20025点,下挫1.9%。受其影响,港股中的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出现了快速杀跌,招商银行也出现较大跌幅,进而带动国内银行股集体杀跌。“A股市场金融股跟着港股下跌也很正常”。随着近期银行股的大涨,不少投资者在问,银行股是否已经高估了?黄卓立分析说,总体上看,大盘银行股经过一轮上涨,其总市值已经位居全球资本市场银行股的前列,现在需要时间来证明它们是否可以位居这样的地位,包括银行的业绩、银行的资产质量等都需要经过时间检验,目前对其估值还不能下定论。不过他认为,即使银行股市值很大,也不一定要价格很贵。

对上市中小银行估值是否到位,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黄卓立认为,中小银行股质地不错,加上它们具有成长性,前景还是值得看好。特别是在人民币升值成为明朗趋势后,金融股将是受益最大的股票,所以当然值得重点关注。

“其实,近期也不仅仅是大盘银行股在上涨,中石化涨幅也不小,中国联通也在上涨,完全是大象起舞的行情,不能单单看成是银行股在上涨。”黄卓立说。

至于市场有大盘蓝筹股纵的说法,黄卓立并不是非常同意。他说:“要知道,操纵大盘股难度是很大的。”

由“业绩成长”转向“资产重估”

综观现阶段的银行业,贷款增长速度开始回落,市场利率有所回升,资产质量相对稳定,拨备覆盖率提高,盈利增长的持续性、稳定性和可预见性进一步提高。除此以外,由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中国银行业的长期前景值得看好,大量热钱流入国内金融体系,必将导致中央银行加大基础货币投放力度,从而增加银行体系的人民币存量,因此银行手中的人民币资源得到增加(资源价格也在提高),从而带来低利率和流动性,推升企业盈利和资产价格,引发持续的资源重估。市场开始对银行业的投资主题由“业绩成长”转向“资产重估”,拥有多重优势的大型银行的投资机会显现,其中典型的就是最近股价表现抢眼的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

很多人可能会问,银行的业绩在升值中并没有得到提升,为什么人民币升值对银行会是利好?这其实是因为目前有远见的投资者看中的是银行背后的人民币资源,只要人民币资源在手,那么获得人民币盈利是迟早的事情,所以大家愿意为这种人民币资源付出溢价。如果目前大家认可这种人民币资源与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趋势,那我们的投资主线应该围绕人民币的流向与效率展开。

随着消费升级,在人口二波浪的大背景下,银行的零售业务将获得高速发展,银行卡、零售贷款、个人理财等业务都将有很大的增长潜力,资本的消耗速度将有所下降,例如按揭贷款的风险资产比率是公司贷款的一半,再如中间业务中的信用卡业务对银行自身人民币的消耗也是很少的。零售银行战略实质上是提升了人民币的运转效率,而且这种效率的提升比人民币流出的影响要更加大,这点从银行最近盈利结构的改变与利润的增长中可以明显看出。

现在,银行业最明显能感受到的是零售银行机遇已经显现,个人贷款高速增长,分期付款正在成为潮流,理财业务也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招行在早期所进行的零售铺垫终于进入回报期,工行的广阔网点资源与人员优势也使得它的零售银行业务进入高速成长期。

对银行股一直以来不敢给予高估值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其不断的再融资,不停的摊薄每股盈利,但是优质银行在经历了2005~2007年的融资之后,已经对资本不再那么饥渴。同时,银行本身也不是强周期行业。从2000年以来,银行一直是高速增长,反而是国外银行的周期性很强。当然,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的周期,只是周期的长与短的问题,而银行过去5年的高速增长,到目前并没有减缓的迹象,反而随着消费升级的到来,零售业务的高速增长,信用卡业务的盈利有望提前,税制改革,混业经营,等等,都对未来业绩形成强有力的支撑。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给予银行股一个相对较高的估值。

走上价值发现道路

经过连续多时的上涨,现在两市金融板块的估值普遍已经不低,比如最近大幅上涨的中国银行、工商银行A股,价格已经明显超过其在香港上市的H股,无论从市盈率还是市净率来说,均大大高于国际同类股票的平均水平。这实际上也就意味着,对于沪深股市的金融板块来说,在过去的一年中不但走完了价格因被低估而向其内在价值的回归,更是走上了一条价值发现的道路。在某种角度上,它们现在更多地是体现其未来的价值了。

现在的问题是,在金融板块整体估值已经不低的情况下,它们在新的一年中又将如何来表现呢?简单来说,其最大的机会,一是体现在市场资金结构的变化中,二是反映在它们本身的成长性上,三是表现在境外市场能否继续配合上涨上。所谓的市场资金结构变化,这主要是指在当前市场资金供应相当充分,大型的机构投资者不断涌现的情况下,金融板块作为市场上权重最大的板块,必然会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重点配置,因此在价格上会有超出其本身价值的表现。而从成长性的角度来说,如果金融板块中的相关股票,能够表现出超出常规的高增长,那么现在偏高的市盈率、市净率就依然能够为市场所接受,因此股价也就得以继续在高位运行。至于说境外市场,长期以来一直是境内金融企业上市的主要选择,而且也是对股票价格继续发现的主要场所。从某种角度上说,境内股市的金融板块行情,正是发端于境外市场。显然,在境外市场上市的境内金融板块股票,能否继续保持强势,对其在境内市场的表现会有很大的影响力。

银行礼仪范文第5篇

在当地,锡星印刷可谓是一面旗帜,1989年从一家只有20多名工人的家庭作坊式小厂起步,主要为某食品品牌提供不干胶标签和外包装盒,如今它的业务范围已扩展至全国各地,与数百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业务合作关系,产值逾亿元。更值得关注的是,锡星印刷还“歪打正着”进入食品领域,孵化出了知名的“鲜八里”品牌,成为包装企业走多元化道路的成功典范。

如今,以鲜八里集团下属子公司身份存在的锡星印刷,其最稳定的业务来源是为“鲜八里”食品提供软包装、外箱包装、手提袋等。然而,随着企业实力日渐提升,摊子越铺越大,无效劳动和浪费现象时有出现,这直接稀释了企业本已微薄的利润,于是推行精益化管理的念头浮出水面。

日前,我们采访了锡星印刷办公室主任何必艺,请他为我们讲一讲精益化管理如何在锡星印刷落地。

减负上阵 为企业“瘦身”

精益化管理中的“精”,主要是指缩小开支,减少不必要的投入。在这一问题上,锡星印刷选择了把部分人员和业务进行分流,从而为企业“瘦身”。

“挂户经营”是温州独特的经营模式,锡星印刷自成立之初就引入了这一模式并沿用至今。“企业受限于自身的实力,不可能养那么多自己的业务员,也不太可能在全国派驻办事机构,只有很好地借用温州分布在各地的社会自然人网络来经营全国业务。”这一模式确实为锡新印刷争取了不少订单,据何必艺介绍,目前锡新印刷1/3的业务来自于与公司签订挂户协议的业务员。

然而,随着挂户业务员队伍规模的日渐庞大,锡新印刷感觉到“数量并非越多越好”。因为挂户业务员自身实力有限,难免会在业务往来时出现风险,而依照法律,承担责任的是具备法人资格的公司,挂户业务员会将风险转嫁给锡星印刷。于是,锡星印刷开始逐步控制挂户业务员的数量,引入淘汰机制,留下了少量的优质挂户业务员。锡星印刷商务部专门制定了挂户业务员考评体系,根据一年来挂户业务员的信誉度、业务额、应收款情况进行评价和分类,精简挂户业务员队伍。

除了对挂户业务员做“减法”,锡星印刷还将部分工序“分流”,外包给其他企业,优化工艺流程。锡星印刷拥有比较完整的一条龙服务体系,从制版、设计,到印刷、烫金,再到最后的装钉、物流等,每项工序锡星印刷都有涉及。然而,2011年的一次核算才让锡星印刷意识到,做大的背后未必是做强。2011年,锡星印刷的瓦楞工序年产值竟然不到100万元,在企业成本高企、设备闲置率高的情况下,锡星印刷决定削减瓦楞工序,转为外包。“让更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这一决定使得锡星印刷能够减负上阵,在微利时代尽可能地争取更多的利润。

外包并不等于撒手不管。何必艺介绍,外包牵涉到品质和时间问题,即如何控制质量、如何做到前后工序之间的衔接。针对这一问题,锡星印刷制定了产品外包控制程序,规定每批产品外包出去后,由质检部派出质检员进行批量生产前的首检和加工完成后的检验,确认合格才运回自己公司进行后道加工。在工序衔接方面,则强调下道工序对外包工序的交货时间负责,由生产部出面协调该项工作。

将精益化输向整个流程

精益化管理中的“益”,指的是多产出经济效益,主要针对的是生产环节。而锡星印刷则提出了“四个精益”的口号,即精益采购成本管理、精益生产成本管理、精益物流成本管理、精益服务成本管理,将精益管理的理念输入整个流程。

“采购成本在企业供应链成本中占比很大”,何必艺称,降低采购成本是锡星印刷推行精益化管理的起点。苍南当地充足的配套供应,为锡星印刷的采购工作提供了比照的空间,“这里有足够的原材料、辅助材料供应商”。锡星印刷建立了健全的企业采购体系,供应部根据商务部的订单数量和仓库库存情况制定采购计划。在供应商的选择上,则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采用定向采购的方式。另外,挂户业务员的订单产品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由业务员自己采购,这样企业就可以完全免去这部分业务的采购成本。

精益化管理的重心在生产环节。为了充分调动员工开展精益化生产的自觉性,锡星印刷通过每月一次的质量分析会、月度工作总结会、每日早会、员工培训等方式进行初步的思想观念灌输。何必艺认为,最有效的方式还是总经理陈盛和的现场走动式管理,企业领导深入生产一线亲自督战,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精益生产的氛围,而员工的表现也是锡星印刷选人、用人、留人的参考标准。此外,锡星印刷还对各个产品的单元成本进行独立核算,发现超常规的成本支出,进而找出存在的问题,消除无效的劳动作业。

充足的仓储资源为锡星印刷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支持,锡星印刷占地面积达1.9万平方米,其中仅仓库面积就有2000多平方米。然而,如果使用不当,这项资源也将转化为高额的仓储成本和管理费用。锡星印刷从安排生产计划时就开始考虑这一问题了,由商务部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确保产品在公司仓储的时间最短。另外,对于运输成本,锡星印刷要求业务员在商务谈判的时候,有效掌握当时运输费用动态,选择可靠、适宜的物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