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银行礼仪

银行礼仪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银行礼仪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银行礼仪

银行礼仪范文第1篇

一、收益

(一)引进竞争机制外资银行具有充足的资金实力和先进管理经验和服务技术,高水平的服务效率和卓越的商业信誉,必然对中国银行业产生强大的竞争压力。外部竞争力量的引进,有利于推动中国银行业素质和各方面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推动中国银行业改革和服务现代化的进程。

(二)增加外部资金进入渠道外资银行的进入增加了外部资金进入中国的渠道,为中国境内企业、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增加新的融资渠道。到1999年8月底,中国批准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已达到33.55万家,已开业的外商投资企业超过20万家。毫无疑问,如此众多的外商投资企业,如果单靠几家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很难满足其数额巨大的金融需求。

(三)有利于中资银行扩展海外业务根据WTO互惠原则,在允许大量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同时,中资银行开展海外业务将会较少受到市场准入的限制,这就为国内经营状况良好的一些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争取更广泛的生存空间创造了条件。

字串4

(四)改变中资银行税负不利地位目前外资银行与内资银行之间的不平等竞争,突出表现在税收负担水平相差过大。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可享受免征或减征营业税、所得税等税收优惠。由于外资金融机构享受着众多的税收优惠,因而极大地削弱了中资银行的竞争力。中国加入WTO后,内外资银行的税负水平将会统一,使内资银行能够与外资银行进行平等的业务竞争。

(五)促进向国际惯例接轨加入WTO,意味着中国银行业将全面融入国际金融市场,中国银行业必须遵循国际银行业经营管理的“游戏规则”,也就是要按照国际银行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惯例来运作,特别是要根据以巴塞尔协议为准则的国际银行业有效监管原则及标准和方法进行经营管理。这必然迫使中国的银行业加快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同时,促使中央银行推进全方位和规范化的监管、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二、成本

(一)银行业市场份额的损失预计在中国加入WTO五年之后:外资银行的外币存款和人民币存款的市场份额将分别上升到15%和10%左右;外资银行的外币贷款市场份额可超过1/3,人民币贷款市场份额将达到15%左右;外资银行中间业务的市场份额很有可能超过50%;外资银行将获得绝大部分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以及投资银行业务的市场份额。预计在中国加入WTO十年之后,从整体上来看,外资银行将占有1/3左有的银行业市场份额。

字串6

>

(二)削弱赢利能力伴随着中资银行市场份额的缩小和优质客户的减少,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将丧失很大部分的赢利业务和赢利区域,极有可能进入亏损状态。中资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不仅历史包袱沉重,而且在开展新业务时必须顾及国家利益,因此不赢利业务在中资银行中占有相当比重。虽然目前外资银行的许多银行业务市场份额都还不占优势,但其业务基本上都是赢利业务。这将导致中资银行的不赢利业务比例上升,使中资银行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三)影响中资银行的流动性中国加入WTO之后,随着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银行业市场,外资银行将逐渐分流中资银行的资金来源,从而影响中资银行的流动性。在中资银行存在流动性被大量不良资产侵蚀的情况下,如果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并且扩大吸收国内居民与企业持有的外币和人民币存款,必然对中资银行的流动性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影响中资银行的生存。

(四)金融风险监管面临严峻考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由于中国金融监管水平较低、监管工作落后于形势的发展,如果对外资银行在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监管不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金融体系风险。目前,在中国境内的一些外资银行存在的问题有:多存少贷,将其在境内吸收的外汇资金调往境外套汇和套利;转移利润,逃避中国税收;违规经营,少交存款准备金;利用非价格手段,进行不公平竞争,采用如回扣等手法与国有银行争揽业务和客户、争夺市场,采用高薪等优厚条件从国有银行挖走人才等。(2)在追求高额利润的动机驱动之下,外资银行将其业务的重点集中在成本低、风险小、收益高的中间业务方面,特别是国际结算业务,在这些方面与国有银行展开激烈竞争,而对那些中国经济建设中急需资金支持的项目则不屑一顾。外资银行的这种经营活动将风险转嫁给中资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金融业的风险。(3)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后,随着银行结构的复杂化以及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而使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性和系统性风险进一步增加,对这一体系的监管将变得更为困难,谨慎性监管成本将大幅度增加。

(五)加大金融宏观调控难度首先,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加大。由于外资银行可以通过从国际金融市场上筹措资金来抵制货币政策的影响,从而弱化货币政策的效应。而且,外资银行进入中国货币市场可能强化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传导机制,将进一步加大中央银行的调控难度。其次,对资本流动风险控制的难度增加。由于外资银行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低成本融资,中国加入WTO之后将逐步取消对外资银行经营外汇业务和人民币业务的客户限制,中国的各类企业都可通过外资银行融资,这就意味着本币与外币的融通、国际资本的流出入将更加频繁,因此中央银行对资本流动风险控制的难度加大。再次,将增加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不确定因素。在中国金融业监管措施尚不够严密和完善的情况下(据估计近年来每年约有上百亿美元的资本通过各种途径外逃),当人民币汇率出现波动时,持有大量人民币资产的外资银行将是一个十分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推波助澜,加剧汇率波动,影响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字串4

银行礼仪范文第2篇

商业银行间竞争存在的问题分析

1.恶性竞争现象存在。在激烈的竞争中,商业银行只注重完成任务,忽略了成本的增加和风险的扩大。在一些城市,银行的分支机构过多,这些机构利润总额负增长,促使竞争程度大幅提高,最终变为恶性竞争。2.产权结构不合理。比如:相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在社会上的商誉有明显优势。在结算渠道上,一些商业银行需要挂靠国有商业银行办理异地结算,减慢了结算速度,因而造成了不公平竞争。3.抢夺人才与客源。很多商业银行为吸引优秀人才,给予优厚的条件,甚至把眼光投向同行竞争者的人才资源,在人才引进时,以能否拉来贷款为标准,这种制度,尽管能推动存款数额增长,但同时,也给银行管理留下漏洞,为一些人谋取私利提供了可乘之机,加大了银行经营风险。为了争抢客源,商业银行不惜代价进行金融产品创新,一些产品并不被大众所接受,浪费了银行资源。4.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称。我国商业银行在运作过程中都把客户的信息作为秘密资料,不对外公开,银行间无法实现客户信息共享,给一些贷款投机者可趁之机。他们利用商业银行争夺客户的心理压低贷款利率,要求各种优惠政策,最终导致商业银行的竞争在此环境下产生。若贷款者无力还款,银行只是进行内部登记,没有将信息公布,给其他银行也造成损失。

利益共谋机制的构建

1.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间的共谋。配置信息传输手段与媒介,不定期的联合分析经济发展形势,弥补信息不对称的缺陷,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跨行调节资金余缺,在资金头寸出现此松彼紧或此紧彼松情况下,在短期限、按期归还的原则下,进行跨行资金拆借和融通,以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临时性头寸短缺的危机。2.中外商业银行之间的利益共谋。在资金借贷领城的合作可采用网络资源共享的办法,如在无营业网点的地方利用对方网络办理资金清算与交易结算等业务,共享ATM、POS机具资源。同时,还可以在银团货款、消费信货领城、电子银行业务领城、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合作。3.中小商业银行之间的利益共谋。主要包括:相互信息交流、跨行资金调剂、联合清欠和清收不良资产、联合规范账户管理、银团贷款、联行联网通汇通兑、联合境外融资等。特别是通过银团贷款能更好地解决单一中小商业银行资金实力有限的困难,能有效地规避中央银行监管中有关比例管理的限制,缓解流动性方面的压力。4.股份制银行与中小商业银行间的利益共谋。中小银行在部分业务领域有较高的门槛和资格限制,研发能力普遍较弱。股份制银行可在监管机构允许的范围内,发展各项业务,中小商业银行也可借此弥补自身产品的不足,开发潜在客户,巩固客户基础,分享中间业务收入。5.国有商业银行与中小商业银行间的利益共谋。中小商业银行无论是在资金实力,还是技术实力上都难以应付越来越快的技术更新。因此,可与大银行进行合作,甚至直接大银行的产品。当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进行相互合作、结成联盟的同时,也要积极与中小商业银行合作,发挥其地区优势和零售优势。

银行礼仪范文第3篇

一边是美国次贷危机让人心惊肉跳,一边是A股上市公司预增公告不断股价照跌。但是,在近400家预增公司中,银行股却成了凤毛麟角。

要知道银行股是中国股市高增长的主力军。去年三季报沪深14家上市银行,有可比数据的7家银行中6家增幅都在50%以上,平均增长超过60%。可迄今仅3家预增公告:招商银行预增110%左右,北京银行预增50%以上,中信银行预增100%以上。另外,浦发银行已业绩快报,净利润增长64%。还有几家三季报增速极高的,如工商银行三季报增长65.5%,民生银行增长70%,深发展增长110%,年报预增公告均未露面。

就连已经预增的也没有出乎意料的喜讯,如招商银行预增110%,但去年前三季度已经实增123%;浦发银行预增64%,前三季已经实增60%等。当然,业绩预告截至1月31日,不排除以后几天还会有银行股出来预增,但纵然2007年报还会预增,2008年再要有50%以上的高增长可就难了。

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这几年上市银行的高增长,靠的就是不断扩大贷款规模和拉大存贷差,而今年央行调控的落脚点就是卡紧贷款规模。报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今年新增贷款额度分别为5650亿元、5500亿元和2600亿元,而工商银行去年前三季度新增贷款就达4019亿元。另据工行2007申报透露,去年上半年贷款平均收益率为5.81%,存款平均付息率为1.69%,一进一出就有4个多百分点的净收益,多增4000亿元贷款就意味着多增160亿元利润。今年贷款规模卡住了,存贷差也有收窄之势,银行业还会有这样的好事吗?

还有一个指标是贷存比,即贷款占存款的比例。央行规定,贷存比最高不得超过75%,吸收100亿元存款最多只能贷出75亿元。前几年存贷差没有那么大时,贷存比一般在50%~60%,去年存贷差急剧拉大,银行使尽招数增加贷款,贷存比高的已接近75%的上限,如中信银行为73.69%,兴业银行72.31%,民生银行72.2%。如今存款准备金率已提高到15%,70%以上已经贷出去了,15%要留作准备金,纵然给你额度,能发放出去的贷款还有几多?

既然贷款规模不能增加,就在提高利率上做文章。由于我国贷款利率采取上不封顶下保底的做法,据说一些银行正在大幅上浮贷款利率,这样做不说黔驴技穷,至少也不是长远之计,因为中国目前的贷款利率已经不低了。至于中间业务,像去年那样火爆的理财市场恐怕今年也不会有,银行的非利息收入还能成倍增长吗?

银行礼仪范文第4篇

截至2011年4月10日,除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光大银行没有公布2010年年报外,16家上市银行中已经有13家公布了2010年经营数据。据统计,在公布年报的13家银行中除北京银行外,其他12家银行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长达33.12%。

由于工、建、中、农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已披露了2010年年报,而未披露年报的3家银行又都规模较小,在16家上市银行中所占权重较为有限,因此,2010年上市银行业绩增幅超过30%已无悬念。可以说,上市银行向投资者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银行是A股最具投资价值板块

银行股是A股市场第一大权重板块,今年年报披露期间,A股股指能够稳中有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优异的业绩显然功不可没。

工、建、中、农之所以能够成为上市银行的擎天柱,甚至撑起A股市场的蓝天,显然与四大行的规模效应密不可分。2010年,四大行全部迈入“10万亿资产俱乐部”,工、建、中、农的资产规模分别达到了13.46万亿元、10.81万亿元、10.46万亿元和10.34万亿元。正是如此巨大的规模,使它们成为了A股市场的“航空母舰”。

而这四艘“航空母舰”的表现又如此出色。作为上市银行中最大的航母,工行是A股市场最赚钱的上市公司。2010年年报显示,工行2010年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651.56亿元,同比增长28.38%,每股收益0.48元;其1651.56亿元的净利润,已确保工行成为A股2010年最赚钱的上市公司。

建行的净利润在四大行中位居第二。2010年,建行实现净利润1348.44亿元,同比增长26.31%,每股收益0.56元。中行2010年实现净利润1044.18亿元,同比增长29.20%,每股收益0.39元。

四大行中实现净利润未过千亿元大关的是农行,去年实现净利润948.73亿元,但净利润同比增幅却高达45.98%,在四大行中增幅最高。

四大行总计实现净利润4992.9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811.66亿元,同比增长30.99%。四大行净利润同比超过30%,这为16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超过三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A股市场的稳健走势奠定了基础。

当然,说上市银行是A股市场中最具投资价值的股票,并非只因上市银行业绩出色,更重要的是银行股的估值整体偏低。截至4月8日,16家上市银行的市盈率多在10倍附近,市盈率最高的宁波银行也只有15.8倍,最低的交通银行市盈率只有8.63倍,其中,四大行的市盈率全部在10倍以下。

可以说,银行板块是最先与国际成熟国家与地区股市接轨的板块,估值总体上还低于香港市场。目前,境内有8家银行同时在A股、H股上市,以4月8日收盘价计算,8家银行中,仅有中信银行1家A股较H股溢价14.94%;其余7家银行均为负溢价,折价幅度在8.39%~28.22%,其中,工、建、中、农四大行A股较H股的折价幅度分别为21.12%、21.84%、12.18%、28.22%。因此,与香港市场银行股(H股)相比,A股市场的银行股是具有很大投资价值的。

上市银行具备投资价值的另一个原因,是工、建、中这三大银行股的现金分红。A股上市公司总体上并不重视给投资者以真实的现金回报,每到年终分配时,上市公司转增股本虽然热闹,但终究只是一个数字游戏而已。上市公司能真正给予投资者现金分红的并不多。在目前已推出现金分红的上市银行中,工、建、中三大行的现金分红显然是丰厚的。

根据三大行的现金分红方案,工行每10股派1.84元,按4月8日工行收盘价4.55元计算,工行股息回报率为4.04%,仍然超过最新加息后的一年期存款利率3.25%。建行分红方案为每10股派2.122元,4月8日收盘价为5.10元,股息回报率为4.16%;中行分红方案为每10股派1.46元,4月8日收盘价为3.40元,股息回报率为4.29%。仅以股息回报率而言,就验证了笔者此前提到的“钱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股”的观点,更何况在一个相对低位买进银行股,还可以博取一定的差价收益。

上市银行的三大问题

正如上文所述,上市银行总体投资价值是明显的。不过,就16家上市银行来说,所面临的问题同样也非常明显。

首先,回报投资者的意识不够。A股市场是一个重融资轻回报的市场。A股市场的这一劣根性同样在上市银行身上打下了烙印。虽然工、建、中三大行给予了投资者不错的回报,但总体看,更多银行的投资回报并不理想。最明显的是农行,农行于2010年7月上市,每股发行价为2.68元。但新股上市第一年,农行推出的分红方案是每10股派0.54元,按4月8日收盘价2.86元计算,股息回报率仅为1.89%。这样的回报率显然不能令人满意。

当然,在回报投资者问题上,深发展无疑更加“经典”。该行2010年取得了每股收益1.91元的优异业绩,可推出的分配方案却是“利润不分配,不转增”,而且是连续三年不向投资者分红。不仅如此,就在深发展对公司股东一毛不拔的情况下,深发展高管的薪酬却大幅增长,多数高管收入几乎翻番。其中,董事长肖遂宁去年的薪酬为825万元,同比大幅增长95.96%。执行董事、副行长胡跃飞达516万元,同比增长72.58%。对公司高管出手阔绰,对投资者却一毛不拔,回报投资者的意识淡薄由此可见。

其次,利息收入仍然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靠政策吃饭、靠扩大规模取胜的路径没有根本转变。四大行2010年年报显示,2010年工行利息净收入为3037.49亿元,增长23.6%;建行利息净收入2515亿元,增幅为18.70%;中行利息净收入1939.62亿元,增幅22.08%;农行利息净收入2421.52亿元,增长33.31%。

以利息收入为银行主要收入来源的经营模式,使上市银行始终难以摆脱靠政策吃饭的盈利模式。目前,央行抑制通胀采取的是“双率”齐动的政策,但如果实施非对称加息,将导致银行的息差空间收窄。如果央行上调活期存款利率,将会给商业银行造成更大的潜在损失。正因为利息收入是银行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为了争取更多的利息收入,扩大贷款规模也就成了每家上市银行的巨大冲动。

其三,贷款不停,圈钱不止。追求贷款规模是各家银行获得收入的最有效途径。要扩大贷款规模,不仅需要银行能够提供大量的可供贷款的资金,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及核心资本充足率还必须满足监管部门的要求。由于上市银行具有融资与再融资优势,使得上市银行一次次向投资者张开血盆大口。

如2010年农行A股上市融资685亿元,同时又以A股、H股共计221亿美元的募资规模,成为当年全球最大IPO。与此同时,工行也在2010年通过A股、H股配股融资448亿元;建行通过A股、H股配股融资612亿元;中行也通过A股、H股配股融资了近600亿元。

进入2011年,上市银行再融资势头仍在蔓延。农行、民生银行率先拉开了银行股再融资序幕,其中,民生银行的再融资甚至背离了诚信原则,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曾公开表示未来三年不会再融资。而此后,兴业银行、深发展、华夏银行、浦发银行、北京银行、交通银行等均提出了再融资方案或再融资愿望。没有人知道银行再融资何时才是尽头,资本市场仿佛成了上市银行的提款机。

2011年业绩将稳中有降

2011年是宏观调控至关重要的一年,不仅房价调控政策还在进一步加码,而且稳定物价总水平也被列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与此相对应的是,货币政策在“稳健”中“适度从紧”。截至2010年4月10日,央行已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两次加息。正是基于宏观调控下“稳健”的货币政策,使得2011年上市银行业绩增长也会表现得较为“稳健”,甚至稳中有降。

一方面,央行对信贷规模的严厉调控,使得各家银行的信贷规模难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如今年全年的新增信贷规模将控制在7万亿?7.5万亿的水平,较去年7.95万亿的新增信贷规模有所下降。其中,1月份已发放新增信贷规模1.04万亿,同比少增3182亿元;2月份新增贷款5356亿元,同比少增1929亿元。新增贷款规模的减少,自然会影响到利息收入的增长。

银行礼仪范文第5篇

是银行业去年经营很差吗?

不是。随着2010年上市公司年报的逐渐公布,这个答案非常清楚。相反,2010年,银行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还不错,盈利能力很强,资产质量明显改善,成本收益率不断降低,资本充足率也整体呈现上升态势,总资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截至一季度末,上市银行年报已经公布了大部分。除了4家尚未公布外,其他全部已经公布。《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对银行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管理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银行业状况良好。

资产质量方面体现在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不断降低,不良贷款的拨备覆盖率大幅提高,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也有明显提升,盈利能力体现在净资产收益率较高,成本收入比例整体下降。

总资产增长占GDP的1/4

金融危机的影响对中国银行业已经荡然无存,这点从上市公司银行的总资产规模的变化很容易看出。

截至一季度末,已经公布的12家上市银行,总资产规模同比增长速度远远高于GDP的增速。截至去年末,12家上市银行总资产合计为61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7.54%,而去年GDP总额为40万亿元,同比增长为10.3%,已公布年报的总资产已是2010年GDP的1.5倍。

与上一年相比较,总资产的绝对额增加了9万亿元,约占去年GDP的23%,若加上尚未公布年报的总资产,增幅约占GDP的四分之一。

从单家银行看,他们的总资产增长率均超过了GDP的增速。其中增幅最大的主要是中小型的股份制银行,位居前三位的依次是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和民生银行,分别同比增长了39%、35%和28%。

增长幅度最小的主要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最小的两家分别是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分别增长了12%和14%,此外,招商银行增长幅度也较低,去年同比增长低于行业增幅的平均水平,仅有16%。

大型国有银行基数大,在绝对增量上稳居前列。增量最大的是中国银行,2010年增加了1.7万亿元,此外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绝对增量均超过1万亿元。

截至去年末,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依然是工商银行,总资产额为13.45万亿元,规模最小的是深发展,总资产规模为7276万元,前者是后者的18倍。

总资产规模排名中,与上一年相比较,前两名和后两名没有发生变化,前两名依然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后两名依然是华夏银行和深发展;发生变化的有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与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和兴业银行,这三组的前者排名均往前提升了一名,后者下降了一名。

资产质量明显提升

据2010年已公布的年报数据,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和贷款比例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整体资产质量明显提升。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12家已上市的商业银行,2010年末平均不良贷款比例为0.93%,相对于2009年末降低了0.31个百分点,平均不良贷款首度低于1%。

12家银行中,不良贷款比例相差较大,最高的是农业银行,依然超过2%,是与第二高的银行相差近一倍。第二高的是华夏银行,不良贷款比例为1.18%;超过1%的共有5家,除了上述外还有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工商银行。

股份制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明显较低,最低的是兴业银行,仅有0.42%,其次,浦发银行、深发展、中信银行。

在降低不良贷款比例的幅度上,2010年成效最大的也是这些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主要因为他们历史留下的不良贷款比例较高的缘故。

如农业银行,与上一年相比较,2010年降低了0.88个百分点,此外,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在降低幅度上也位居前列。

虽然上市银行的总资产在大比例提升,但是不良贷款余额大部分是在下降的。截至2010年末,统计的12家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额为3599亿元,与上一年相比较,减少了572亿元。

不良贷款余额最多的依次是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2010年下降最多的也是这4家银行。

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虽然不良贷款比例在下降,但是不良贷款绝对总额在上升。

截至2010年末,不良贷款总额分别为245亿元和95亿元,相对上一年度,增加了3257万元和779万元。

这些银行不仅在努力降低不良贷款的绝对额和比例,而且为了应对风险,加大提高风险拨备,2010年,不良贷款风险拨备覆盖整体水平提高了不少。

统计数据显示,12家银行风险拨备平均覆盖率为248%,与上一年比较提高了68个百分点,其中覆盖率最高的三家银行依次是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和招商银行,覆盖率均超过了300%;覆盖率最低的3家银行依次是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覆盖率不超过200%。

12家银行盈利6600亿元

2010年,已公布年报的12家银行共实现净利润6600亿元,平均每家银行净利润为550亿元,相当于一个中型基金管理的总资产。

虽然净利润总额很高,但是银行之间差距较大。最高的前三家均超过了1000亿元,它们分别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净利润分别为1660亿元、1350亿元和1096亿元,前三家银行的利润相当于嘉实基金、博时基金、易方达基金公司管理的总资产。

净利润总额低于200亿元的共有5家,最低的两家不超过100亿元,它们是华夏银行和深发展,分别仅有60亿元和63亿元。

利息净收入依然是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列入统计的12家银行,平均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83%,其中占比最高的前三家银行是华夏银行、浦发银行和深发展,分别占92%、90%和88%。

大型国有银行对净利息收入的占比降低,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均低于80%,股份制银行中,仅招商银行低于80%。

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手续费佣金收入占比较高,如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分别取得了20%、19.68%、19.12%和15.88%。

从总资产回报率看银行的盈利能力较低,但是从净资产收益率分析,该行业的投资回报率非常高。

统计12家上市银行,总资产回报率平均仅有1.08%,也就是说,这些上市银行用100元钱,一年的收益率为1.08元,也可以说,年收益率为1.08%,明显低于去年的偏股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的收益率。

但是该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很高,平均为20.80%,也就是说,股东投资100元净资产,通过吸储、贷款,以及收取手续费、佣金等手段,能赚取20.80元。

净资产收益率最高的三家银行依次是兴业银行、深发展和招商银行,分别为24.43%、23.28%和22.72%;净资产收益率最低的三家银行分别是中国银行、华夏银行和民生银行。

管理效率不断提高

据2010年年报数据统计,上市银行的成本费用占比呈下降趋势,12家商业银行全部下降,平均成本收入占比为35%,相对于上一年降低了4个百分点。

2010年,统计的12家商业银行,管理费用高达6228亿元,相对上一年度,增加了937亿元。

其中管理费用最高的前三家银行依次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分别均超过了1000亿元,各家银行平均每日消耗近3亿元。

与上一年相比较,管理费用增幅最大的前三家银行依次是华夏银行、交通银行和浦发银行,增幅分别高达38%、24%和24%。

管理费用最低的三家银行依次是深发展、华夏银行和兴业银行,它们的管理费用低于150亿元。

如果将这些管理费用与收入相比较,可以看出各家银行的管理效率,一般来说,成本费用低的公司管理效率高,反之,效率低。

统计数据显示,成本收入比最低的前三家银行依次是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别为30.61%、31.12%和31.47%,相对于上一年成本费用比均保持了下降的趋势;成本收入比最高的三家银行依次是华夏银行、深发展和招商银行,分别高达43%、41%和40%。

资本充足率整体上升

12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整体上升,但工商银行和民生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相对上一年度下降。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12家上市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1.56%,相对于上一年,提高了0.82个百分点。

资本充足率最高的银行是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高达12.68%和12.58%,而资本充足率最低的银行是深发展和民生银行,分别为10.19%和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