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色彩课程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设计色彩;实践;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19-03
一、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苏州科技学院色彩课程改革于2008年立项,目的在于探索和研究色彩基础教学的教学思路、内容、方法和规律,建立具有较强学术内涵和应用价值的课程架构。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其他专业院校的经验和成果,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及所遇到的难题进行教学内容、方法上的探索是本人研究的重点。
基于调查研究,本人认为,“设计专业的色彩基础课程”对于设计色彩训练与造型表现的形式,并未有明确的教学理念与模式。由于涉及色彩与色彩构成之间本来存在着许多共同的理论,如果不能在色彩理论认识和造型表现的形式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就有可能混淆于色彩构成,造成观念上与教学上的混乱。
因此,只有理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形成明确的教学理念与操作模式,才能有效促使设计色彩教学与其专业特性的衔接,充分发挥设计色彩教学的重要作用。而这种学科体系所涉及的内容不单单只是对色彩基本原理、基础知识、造型塑造表现上的认识,更要注重它对设计专业主体课程的引导作用,从色彩教学的观念、方法、内容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思维模式和实践训练。
二、改革的内容与目标
《设计色彩》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更多应用的是主观色彩,针对学生主观色彩意识的树立、色彩审美情趣个性的培养和自主驾驭色彩的表现能力的锻炼就是设计色彩教学的方向。过去的教学一般是以20世纪80年代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色彩构成理论为主,当时很多人认为设计色彩教学是色彩构成教学的附庸,这是一种片面的说法,设计色彩应该是设计课程的基础,它为设计专业其他课程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设计思维与审美意识及造型表现的功底。
因此,针对上述分析及本科学生特点,本人提出构建一个科学的、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设计色彩教学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1.针对设计专业低年级学生对色彩认识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结合对20世纪不同派别和风格的绘画大师经典作品的剖析,为学生讲述基本颜料色的属性、品性、类别知识,让学生对颜料色有一个全新的、理性的认识,了解颜色衍生和梯度变化的规律。
2.结合20世纪绘画大师的经典作品,精读其局部的色彩语言,如形体结构与颜色明暗法的语言合理转换关系、形体结构与颜色的强弱变换的平面化语言、颜色冷暖在形体构造中空间推移关系等,通过局部色彩语言的分析让学生理解色彩在画面中的形成原因。
3.结合20世纪绘画大师的经典作品,感知色彩。通过临摹分析画面色彩的色性,认识色彩作品结构中的基础色、派生色以及不同色域之间的渐变关系,理解色彩结构中的颜色固态和流动的关系,使学生明确色彩形态结构中的明度秩序关系和色彩明度和梯度之间的关系,形与形态的关系。
4.结合20世纪绘画大师的经典作品,解读色彩。认识色彩结构中参与组构的每一块颜色具有的形状和大小对比关系。理解特定的色彩构造具有的整体形态结构关系,来让学生理解色彩画面构造视觉扫描路线在画面的锚定作用。
5.结合20世纪绘画大师的经典作品,表现色彩。理解色彩构造是一次主动的绘画过程,理解色彩现象中具有颜色形状与形状之间的对比关系,形状与大小之间的关系,形状具有的方向性和颜色具有的强弱对比关系所形成的吸引与排斥的关系,理解色彩构造之间的色域与色域转换以及颜色的渐变推移关系。
设计色彩课程是培养学生色彩造型能力的基础课程,它能够使学生了解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的区别与联系,能强化绘画写生与艺术设计的相互关系,为学生能够达到应用色彩规律设计、整合自然色彩奠定基础。学生通过对大师作品的解读、感知,以提炼、归纳的手法练习,并借助这个训练过程,体验、掌握设计色彩的内在规律,具备对纷繁复杂的物象进行秩序化、条理化的处理能力;具备对物体立体感和画面空间感的塑造能力;具备对物象丰富微妙的色彩层次关系进行归纳和限定的能力,为后续的课题训练做铺垫。通过写生课题,结合摹写大师作品的色彩经验,自由表现色彩,全面提高对于形与色的自我借鉴、转换及造型的能力,使学生建立起在观察表现上的新的造型观念,训练学生对组织色彩能力的把握,激发学生的观念性的视觉思维,提高学生艺术设计的创造和表现能力,为后续的设计课程训练打下厚实的基础。
三、研究的方法
针对本科设计专业学生特点,鉴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差异性,在设计色彩课程训练中强调的重点要有所差异,但重要的是要以启发和激发式的教育手段为主,培养学生在写生色彩中的主动性。
本人将课程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集中全体学生,利用现代多媒体的手法,讲述色彩的基本知识,明白色的由来和色彩的三大属性;展示大师作品图片,带领学生认识作品中的色彩语言,并布置练习任务;二是实践练习阶段,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单个的辅导。练习的过程分为两步,其一熟悉颜料色的性能及颜色混合的规律,通过单个物体写生,注重调色盘里颜色混合链的形成,在原始色彩的基础上去发展新的颜色和色域。其二以临摹的方式,深入学师作品。在临摹的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三人一组,合作研究,分析画面无彩色和有彩色的价值,冷色和暖色在画中的作用;感知物象色彩语言所构成的形体轮廓和结构具有的内在凹凸变化所导致的明度转换关系及空间转换关系,用纯平面化的色彩语言构建新画面。其三结合作研究的经验,以写生的方式,单独完成命题作业。根据所给静物,自由组合,合理构图,以主观意识运用色彩的属性客观的表现物体的形态结构关系及空间关系,最后形成画面具有一定的设计意识性和观念性。
教学过程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训练调色。调色是学习设计色彩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调色就是认识颜料相、明度、纯度的一个过程,也是学生对色彩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性学习的一个实践过程,有利于感性的吸收和理性的分析。
2.通过写生单个物体,积累新的颜色混合链产生的经验。一是限色练习,通过颜色控制在不同的蓝与无彩色构成画面。二是根据写生对象所呈现的色彩冷暖变化,依据色彩调和的规律,扩展出多种不同品貌的冷暖颜色链。
3.在学生做完上述练习后,对颜料色的基本属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积累了颜色混合规律,对色彩的三大属性有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总结。为进一步对色彩造型语言有更深入的理解,以小组合作方式欣赏、分析、临摹大师作品,感悟解读大师作品的色彩组合奥秘。
4.了解大师作品中有彩色和无彩色的结构形式分布,进一步对色彩中具体的形态结构和明度结构所展现的色彩语言进行学习。要求根据塞尚原作,以小组分工的方式,用不同的语言方法各自总结画面,并互相讨论。
四、成果总结
通过两年的设计色彩教学及总结、讨论、改革及再实践,同以往的教学方法相比本课程教学有了明显的成效。
1.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对学习目的更加明确,之前的学习偏重于写生色彩,因为时间限制,学生自己信心不足,自认为没有“色感”。而上述方法能使全体同学得到针对性的色彩锻炼,使其不再惧怕写生,信心十足地完成学习任务。
2.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本课程主要针对设计专业新生,与之前的色彩学习方法有了大的变化,从死记硬背式的模式色彩训练到初级的调色练习,使其在色彩认识的兴趣上有了改变。从临摹到解读大师作品,由不懂大师作品的色彩形态表现到逐渐看懂的过程,使学生充满好奇并表现积极。
3.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特色更加明显。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注重自主设计意识的加强,缩短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距离,同时还使学生研习了许多艺术大师的经典作品,在有意识的色彩语言解剖中,无意识地学会了品味高尚作品的手段。
设计色彩以培养设计人才为主要目的,需要强化学生的色彩构思和创意性思维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色彩训练,融入设计意识,打破狭隘的色彩观念。设计色彩课程的训练能够使学生了解传统色彩与设计色彩的区别与联系,能够强化绘画写生与艺术设计的关系,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色彩的概括、提炼、创新能力以及形色的塑造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以主观视觉思维方式理性地创造具有色彩空间、色彩意境的画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组织色彩的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吕华斌.设计色彩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6).
[2]汤佩文.关于高校设计色彩教学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6).
[3]张璐琪.谈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设计色彩教学改革[J].大众文艺,2010,(17).
[4]胡发仲,郭静.从色彩构成教学看色彩的角色演绎[J].艺术教育,2007,(5).
【关键词】 高中美术教学;色彩课堂;教学反思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其知识储备以及学习方法和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对于艺术的想象能力和构造能力还有很大的欠缺,高中美术色彩课堂的教学对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提升学生艺术构造能力有着显著的作用,尤其是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对于色彩感知、艺术审美方面有一定的提升,对于提升学生的文体综合能力有着现实的意义。而对于高中美术色彩课堂教学的及时反思,有利于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下,及时的发现课程教育的不足,并弥补内容的缺陷,使得课程教学的水平和效果能够得到提升。
一、色彩调配尝试,让学生自主发现色彩调配规律
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课或者是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课内完成为主要形式,这种方法下,学生能够接受大量的美术知识,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做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性不强,对于知识的印象不深,因此,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下,其教学效果并不明显。美术色彩课堂中,如果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自主尝试色彩的调配,并从中发现规律,教师再进行知识的补充,则学生对于美术色彩方面的知识印象将更加深刻,其教学效果也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
在色彩教学教学中,教师首先帮助学生掌握美术色彩的基础知识,如色彩的三原色、三要素等等,同时对于颜色中色调、透明度和饱和度等相关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对于色彩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然后教师通过指导让学生自主的尝试色彩的调配,并在其过程中进行指引纠正。例如教师可以先设定一些比较有特色的色彩,制作成图画,让学生进行赏析,然后向学生介绍这一类色彩在调制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颜色比例、色系、调和工作等,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开始摸索颜色的调配,按照教师的步骤逐步进行,并在其中慢慢总结实际的经验。教师在课堂上所要做的是指导的工作,帮助学生把握基本的方向以及正确的调色方法,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尝试来发现其中的规律。最后,色彩课堂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在色彩调配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学生自身的收获进行补充总结,来进步一填补课程内容的空缺,使得学生能够全面的掌握知识。
二、体验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色彩的差异性
对于在美术色彩课堂中经典案例的教学,传统教学方法下,美术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地将某一画作展示出来,让学生欣赏其完美的色彩搭配。虽然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感受色彩搭配的美妙功效,也能够通过教师的指导对于利用色彩展示风景特色的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没有相关的对比性,学生很难更加深入的发现某种色彩搭配与其他作品之间的差异,因此也很难更加直观的了解其中的奥秘,故对于色彩搭配和创作的知识技能掌握也仅限于表面。
教师如果能够利用相似作品的对比,或者是不同时间点风景的作品对比,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颜色对于事物美感表达的差异性,则对于色彩作用的解释更加具有说服力。例如在美术课程中对于某一街口风景进行创作的时候,教师通过一年四季,街道边上一颗树木树叶颜色的变化来展示四季的景色,虽然街口其他事物都没有变化,也没有人物在其中显现,但是学生通过树叶颜色的对比,能够很好的感受一年四季的变化,甚至能直观的感受到冬天的寒冷夏天的炎热。这种对比教学方法下,学生对于色彩的作用有了更加直观的理解,同时对于应用色彩知识以及色彩调配的方法展现同一载体不同特色的技术掌握的更加深入。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与尝试性教学方法结合
根据文章前期的研究,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为主导,因此学生在色彩课堂上只能被动的接受关于色彩应用的知识,但是对于学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需求以及困难,课堂上无法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因此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能跟随课程知识的安排来进行一步一步的学习,不能有效的通过课堂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
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尝试性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程教学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自主的进行尝试练习,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这两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可以在美术色彩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好美术教师的指导作用,通过前期课程知识的丰富以及课程任务的提前设定,让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美术色彩的尝试和创作,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发现色彩应用的经验以及问题,而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学习,进而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使得师生互动有了更多的主题,同时也加强了课程教学的目的性。
总之,高中美术课程能够帮助高中阶段的学生提升想象能力,加强对于艺术创作的能力,因此为了提升学生在文体方面的综合能力,美术课程的教学经常被不断的革新研究。而色彩课堂是美术教学的基础,传统的美术色彩课堂的不足,引发对于美术教学的思考,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当充分的让学生进行色彩调配尝试、采用对比性的方法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色彩知识,同时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将美术色彩课程完美的体现出来,使得学生在艺术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色彩构成;艺术设计;课程建设
一、色彩构成对于艺术设计的专业精品课程建设
重要性色彩的构成主要是根据构成的原理,把色彩按照一定关系法则调配与组合出与美好的色彩关系相适合的色彩构成。它主要由色彩生理性、物理性与心理性着手,深入研究色彩调和与配色原理,同时经位置、形状与面积等搭配的关系,分析色彩构成的规律,以提升色彩的敏感度。主张由科学角度去研究色彩,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色彩,但是学生只可以掌握一些表面的东西,并不能真正理解色彩构成真谛。色彩构成的课程强调的是训练学生思维方式,改变学生传统思维,使得学生充分理解理视觉的规律。
二、色彩构成的课程与各个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效果
在学生学习色彩和心理、色彩基本的原理、色彩调和、色彩混合以及色彩对比以后,可以完成与色彩构成相符的作业。然而,学生并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在实践操作中,也不积极思考各种知识间的相关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对固有的色彩知识进行学习,而且需要重视后续学科延展性。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特点,需要在专业课程中结合色彩构成,具体如下。其一,使学生在杂志社寻找服装模特的图片,然后复印成规定图片,进行剪裁。其二,教师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同类色彩强对比一张,相对应弱对比一张;互补彩强对比一张,相对应弱对比一张。强度比指的是高纯度的色彩对比,而弱对比则指低纯度的色彩对比。上述作业不仅考验了纯度、色相与明度对比的关系,而且考验了学生掌握冷暖与鲜灰调的情况。同时需要学生配置图片中模特服装色彩,但是这个过程要学生重视的是色相的对比准确性,服装和模特之间色彩搭配的关系协调性。其三,在搭配好色彩的整体关系以后,需要重视细节搭配,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练习服装花纹、衣服配饰以及头饰等色彩的配置。
三、把色彩构成作为实例分析艺术设计专业的精品课程建设对策
1.艺术设计专业精品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
(1)构建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比较高的师资队伍。在课程建设中,师资队伍水平与能力属于课程建设关键因素与前提,与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密切联系。由于艺术设计的专业有自身特色,加之存在职称结构与学历偏低的问题,所以在艺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时,需要分析艺术设计的专业发展情况。在建设色彩构成的课程过程中,需要从崇高的职业道德、学术的水平高、结构科学合理以及教研能力强等目标着手,建设一支高学历与高职称教师队伍。学校还要实时组织教师去国外交流学习,提高教师团队业务能力与研究能力,进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2)推动教学改革和研究顺利地进行。在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时,不仅需要积极开展课程建设,而且需要落实与教学改革、研究相关的项目,给课程建设奠定基础,同时联系课程建设、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以及地方院校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系统,确保课程建设正常进行。在研究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时,教师需要不断总结教学成果,发表教学研究的学术论文,对阶段性课程教研成果进行总结。
2.艺术设计专业精品课程教学条件的建设
(1)建设课程教材。教材建设与课程发展有着紧密联系,教材属于课程教学前提。现阶段,我国教材的出版业发展比较迅速,艺术设计的基础教材越来越丰富,教师选择的范围比较广。尤其色彩构成的教学建设情况比较好,在艺术设计的专业选择教材时,需要按照学校艺术设计的专业适用性,选择与教学目标相符合的色彩构成教材。另外,在应用教学的环节中,需要加设色彩、设计等周边辅助的教材,应积极进行电子教材的建设;还要按照教学的需要,对色彩构成的课程讲义进行编写;对色彩构成的课程教材进行改编;拓展艺术设计的专业教材知识;对色彩构成作品库与习作集进行收编。(2)建设实践教学。学校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与动手操作的能力。近几年,在应用与理论方面艺术设计的专业均取得较大进展,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不断更新与发展的新时代。相对而言,艺术设计的专业属于一种新专业,不管是计算机硬件设备,还是相关项目实施,都处在逐渐发展的阶段。就目前而言,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无法与新时代艺术设计的专业发展需求相适应,还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进行实践教学时,需要对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重置,对实践教学的方法进行改革,有机结合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按照课程应用性与综合性强特点,对课程实践的教学环节进行规划,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艺术设计精品课程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建设
(1)重视知识综合性与系统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实践合作精神。由于色彩构成的课程有极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学生在学习基础原理与理论知识以后,需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艺术设计实际创造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色彩构成形式美的法则、色彩应用方法当作主导,让学生明确所学内容,明确创新的重要性,教师还要评价学生创新情况。在后续课程学习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5~6个人组成一组,通过课题小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经课程实践的反复练习,让学生学会分工与合作,必要时教师可以进行指导,使得每个小组都可以完成一套设计的作品,教师还要展示一些优秀作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上述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充分掌握课程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对学生分工合作与团队合作精神进行锻炼,进而提高教学的效果。(2)对艺术设计的科学教学手段进行改善,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在传统艺术设计的专业教学中,主要是把教师当作主体,学生只可以被动地听课,这种教学模式会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无法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迫切需要学校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善,可以采取现代化教学技术进行教学,利用形象化教学的手段,将抽象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只可以是主导地位,学生才是主体。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突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限制,增色训练实践、课堂交流与作品鉴赏等环节,实现学和教共同进步的目标。此外,需要结合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把色彩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化的讲解,必要时鼓励学生结合色彩知识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结束语
在广告、环境艺术以及园林景观等设计的专业中,均可以应用课程结构建设与延续性教学的手段,改善教学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重视学生创意发挥,调动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进而培养出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董有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色彩课程教学设计[J].艺术科技,2014
[2]杜英蓓.凸显创意色彩——绘画基础教学在高校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必要性[J].教育界,2014
[3]杨艳.高校美术专业基础课教学的价值与实现——设计色彩课程教学与探讨[J].东方文化周刊,2014
关键词:服饰色彩 教学 体会 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050
在艺术设计中,色彩是视觉语言中最为重要的形式要素,它关系到设计作品整体的色调与感觉,它的重要性往往是第一位的。服饰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人类的审美需求决定了服饰必须具有造型美,而服饰色彩是服饰造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使色彩关系能更好地作用于服饰造型,使服饰的价值更具可视性与实用性,对服饰色彩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人们对服饰的视觉感知及接受过程中,服饰色彩信息传递最快,情感表达最深,视觉感受的冲击力最大,且最具美感诱惑力。色彩能够迅速刺激人们的视觉器官而形成色的感觉,并迅速而敏捷地左右人们的心理、情绪,产生各种感情的变化和反应。
通过对服饰色彩课程的学习,从一个“自然人”的思维模式转变为“设计者”的思考状态,建立起初步的服装色彩设计思维模式。在色彩原理基础上研究符合人们视觉和心理原则的配色创造,用视觉思维理性地创造色彩空间、色彩意象。能够从整套服饰或是整个系列的色彩搭配上运用人的视觉流程因素,突出服装款式的重点部分,从心理感觉上诱导人的视觉。
1 服饰色彩课程教学现状
服饰色彩课程作为一门专门对服装设计三要素之一的色彩进行理解掌握的课程,与艺术设计基础理论课程――色彩构成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服饰色彩是在色彩构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色彩设计与服装设计相结合的课程。总的来说,服饰色彩是在色彩构成的基础上进行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其重点在于在色彩学理论基础上增添服装设计的内容,使之与服装的款式、面料相融合。以色彩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以人体为直接客体,以服装面料的肌理组合表现进行色彩造型和创造。利用色彩原理和点、线、面的结合,使服装的材质形态有机地组合起来。而现实教学中服饰色彩的课程内容经常会与色彩构成的内容相重叠,因此教学内容仍旧停留在色彩属性、色彩的推移与渐变、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等各方面,以致给学生造成服饰色彩就是一门改名换姓、换汤不换药的色彩构成课的印象。
同时,在具体课程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第一,由于服装设计具有独特的时间性、潮流性,如何从自我设计的角度找准当前的色彩流行趋势甚至预测未来的色彩流行趋势,并将其有见解运用到设计中,而不是盲目使用,随意拼凑,成为没有自我思考价值的嗟来之食,这是服饰色彩教学中最为难以解决的。第二,服饰色彩课程主要采用以教师理论讲授与学生实践练习相结合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怎样在有限的课程练习中强化理论学习的成果,在课程作业中体现本专业前沿研究现状而不是简单地重复色彩构成的练习内容,如流行色的产生、色彩企划方案的制作,这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的。第三,服装设计不仅仅是一门审美艺术,更是需要与人体及人的心理密切结合的实用设计类型。怎样在万千色彩中找到适合各种体型人体、各种肤色类型穿着并且能体现出一定设计思想的色彩是实际服装设计的迫切需要。第四,服饰色彩设计作品的评判标准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教师怎么向学生阐述一件设计作品中所运用色彩的“好与坏”,让学生理解与掌握此标准并且能在设计中进行自我评判,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2 服饰色彩课程教学方式探索
针对于服饰色彩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及以上存在的具体问题,在教学上我们提出了以下一些方法与建议:
2.1 改变教学思路,从生活入手
服饰色彩课程教学应改变单纯的老师理论讲授、案例演示,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调换教师与学生的位置,而采用教师分配任务――学生收集整理资料――教师分析评价、理论讲授――学生完成作业的模式。
色彩最丰富最纯粹的地方应该是在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变幻莫测的自然色彩往往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教学过程中贯穿服装设计来源于生活并回归于生活的论点。首先,要求学生从身边去发现色彩,给每位学生分配一个广义的色彩主题,要求其用各种方式如拍照(电子稿)、写生等,采集自然素材,亲身体会自然界中绚丽缤纷的色彩。从大量的色彩形象资料中捕捉灵感,并将其统一编排整理形成较为完善的色彩资料库;然后教师再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从色彩原理过渡到服饰色彩。再次要求学生广泛搜集某一服装品牌最具代表性设计中所运用的色彩进行主题分析,例如撷取某一阶段历史中最具代表性的服装设计作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单独就色彩设计来进行专题式的重温、回顾与考量。在此过程中教师着重评判与分析色彩与造型、色彩与工艺、色彩与面料、色彩与肌理等的内在关系,注意强调色彩在服饰设计的综合体系中所处的重要位置及其赋予服装的功能与特性。只有了解并掌握服饰色彩的以上特点,才能将其与艺术设计中的其他色彩设计区分开来,形成独有的服饰色彩设计思考模式。
另外,在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并依据教学的内容,有效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创新,并且在教学方式上要尽量多姿多彩,对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自主性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这样就可以对学生自身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以及发散性有很大的锻炼和提高,充分开发学生自身的创造潜力,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艺术设计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调整设计基础课程的内容
基础造型能力是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组要具备的能力之一,而基础的造型能力主要以快速的表达为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并加强对学生的快速表现技巧以及写实能力的训练,而速写作为对创新快速表达和快速搜集素材的重要手段应该进一步加强其在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分量。与此同时,还要对各个专业的不同需求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确实提高对所要表现内容的表达能力和水平。同时,基础性的设计课程体系还要尽量缩短课程与设计专业课程之间的距离,并且这之间的距离成为设计课程体系中的有效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基础训练的课程当中,教师要有效培养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并进行有关的图形创意练习,进一步使学生具有学习的创新意识,这样就可以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具体改革措施
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主要是写实性的训练,因此无法与设计色彩知识有直接性的联系,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色彩表达以及色彩规律的教学上,教师一定要在色彩构成的内容和时间安排上进行有效的调整。而有时候大量的教学重复会大大消耗学生宝贵的精力和时间,因此在教学中要利用计算机的辅助作用进行设计教学,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尤其是在艺术设计基础的课程教学中,要有效结合不同的专业特点和发展方向,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强化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关联性。
减少传统意义上的素描教学,加强快速的速写表达训练
在艺术设计基础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减少传统的素描教学,有效将速写训练融入到专业性的课程教学内容中来,将对学生写生能力的具象训练转变为较为抽象的教学训练,然后再结合平面和图案构成的表现方式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进而对图形进行创意性的整合,然后再结合有关的专业课程。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学习的专业有进一步的了解。
加强计算机与色彩教学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写实能力和色彩的掌握
计算机设计与色彩写实训练的相互渗透与整合,有助于学生对色彩知识和技巧的掌握,其中,色彩的构成规律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进行较科学的色彩训练,然后再进行写生练习,最后根据色彩与装饰图案的构成手法来对进行抽象表达和色彩装饰的训练,更好地表达出色彩的情感特征与心理感受。这样就可以充分实现专业课程与图形创意之间的色调训练,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色彩控制的能力。
冲破三段式的教学模式,有效结合不同专业的特色
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专业特点,因此在基础课程的选择上又有针对性。例如,视觉传达专业,其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可以将字体设计与书法课进行课题整合,将招贴广告与丝网印刷进行课题整合,将包装结构与立体构成进行课题整合,以及将包装设计与商业摄影进行课题的整合等等。而课题的有效整合能够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针对性与目的性,因此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