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师德总结

高校师德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师德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师德总结

高校师德总结范文第1篇

    第一、要多看书,这是每个同学都有的体会。通过看一些文学名着,或是报刊杂志,可以培养语感,还能学到不少文学常识,以及一些新鲜有趣的观点。现在的语文考试,阅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不仅有文言文阅读,还有科技文、现代文阅读。要想在课堂上把所有这些能力统统培养起来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只能靠课外的努力。我比较喜欢看《美文》、《小说月报》等杂志,如果怕浪费钱,我们可以登陆一些好的网站看免费的文章,如大型门户性教育网站国家教育在线(xuexi.la),其中的“美文赏析”一栏每天更新,时下最新最好的美文都可以在国家教育在线网站上及时看到。在这里我可以经常看到一些内涵丰厚的文章,使自己也变得爱思考起来,尤其在写作时,我更是常常受到它的启发。

    第二、勤翻字典也是一种好办法。例如,做拼音题时,就翻翻《新华字典》,把自己以前读得不准确的字记在一个小本子上,考前再看一看,印象就比较深。做词语用法的题目时,就翻《现代汉语词典》或《成语词典》。不要局限在要查的那个词上,最好能把前后的词都看一下,既能通过比较加深印象,又能学到不少新词。这个工作最好能每天都做,每天记几个,积少成多。

    第三、在写作方面,除了多看书看报外,同学们最好每天写日记,写日记是平时锻炼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久而久之,写作能力就能得到很大的提高。日记不只可以提高写作技巧,还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很多事情,不至于考试的时候没有事情可写。喜欢听歌的同学可以记些写得好的歌词,考试的时候用一下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常记常用,写作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

高校师德总结范文第2篇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假期前,院团委向全院广大同学发出了《关于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并印发人手一份的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各系学生会(分团委)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广大同学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能力。

二、 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 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

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河池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圩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组对荔浦县部分镇、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4.开展义务劳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积极帮助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5.文艺下乡。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文艺大蓬车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6.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环境保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抱观念,治理环境污染,装扮母亲河。

8.考察实践。我院集中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三个代表"服务团,赴河池地区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9.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今年全院共确定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一百多项,为迎接11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动周,提高我院科技学术水平,各个课题小组纷纷利用假期时间收集数据,抓紧实验。

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1)社会热点问题调查;(2)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三、 总结经验,评比表彰

写经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8月份院团委下发了关于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团委、学生会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对今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特点、规模、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提交一分总结报告。同时,在全院将对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评选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召开社会实践交流会,同时,全院共推荐出60多篇不同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层次和水平的社会实践报告。

(四)经验和收获

1.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是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学院党政领导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社会实践,并组成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并把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形成制度加以保证。全院广大同学自觉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改革、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积极深入生产第一线,体验生活。

高校师德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校 等级考试管理 阶段性总结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高校的考试管理是高校日常运行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反映。高校内除了校内考试还涉及各类国家级或者是省级的大型等级考试。等级考试管理在高校考试管理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等级考试使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等级考试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因此高校等级考试管理也越发的重要。

高校等级考试管理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主要分为考试报名、考前准备、施考、考后收尾、考试成绩分析总结等几个阶段的工作。其中每一阶段都需要考务工作者细心谨慎地对待,每一个环节必不可少,环环相扣,因此做好每部分工作的阶段性总结显得尤为重要。有人认为,工作的阶段性总结只是“例行公事”,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某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完,及时回顾或评价,总结这段工作中的成效与缺失,可以从中得到启发,找出经验,看到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进一步明确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和任务。现将高校等级考试管理中阶段性工作总结在等级考试各阶段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如下:

1考试报名阶段

组织报名是等级考试工作的基础。对全日制在籍在校的学生,应采取教学管理软件的“网上报名”子系统。考生报名库来源于在校学生的学籍库,既控制了考生的报名资格,又确保考生报名信息的准确性。以大学英语四六级(CET)考试为例,网报时间结束后,将报名数据从教学管理软件中导出,经整理后按院系分别导入CET考务管理系统,使得每一段错误信息清晰化。总结出的错误信息及时修改后,才可使报名工作继续进行。

在所有信息都准确导入CET考务管理软件之后,做一个小总结,统计出各学部中各年级各专业的报名人数,以便核对报名费。所以这一小段工作总结出的人数统计表对核对各学部交费金额有很重要的作用。

2考前准备阶段

参加等级考试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这给高校考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考前准备工作是否科学、规范,将直接影响施考的顺利进行。考前准备工作主要有考场安排、监考安排、考试工作人员安排、后勤保障等方面工作,这些工作要细致入微地完成,任何一处小的疏忽都会给施考阶段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以CET考试为例,对考前准备阶段的工作,要做一个详细的总结。列出考试工作人员分工,如主考、副主考、考务、巡考等;列出考场房间号,根据楼层安排巡考人员,登记姓名后备注出联系方式,这样做方便施考阶段遇到突发事件能够以最快速度找到人员解决;根据考试时间,列出工作流程,写出各类工作人员的工作地点及任务;列出考试时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这个阶段的总结对施考阶段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每个参与考试工作的人员都能够思路清晰,保障考试顺利完成。

3施考阶段

施考阶段工作是整件考试工作的中心环节,是重中之重,各阶段工作的开展都是为了确保施考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这段工作的阶段总结主要是总结考试中出现的问题,为以后的考试提供参考,避免其再度发生。例如,列出教师的监考情况,对于监考工作出现问题的教师,在下次考试中适当作出调整;列出试卷方面出现的问题,如今后考试中再出现同类问题能够找到解决方法;列出考试设备使用问题,出现问题的设备在下次考试前做到及时检修;列出考生违纪情况,对于违纪情况出现较多的院系,让其在下次考试前对考生进行考风考纪教育。

4考后收尾阶段

考后收尾阶段主要工作是试卷回收份数不少并且密封完好,考场记录单收齐,缺考及违纪情况统计准确,考试备品回收齐全,考试工作人员费用发放清晰。

这一阶段的总结主要会列出监考教师在清点、封装试卷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排序不准确、封装不正确或密封不严实等情况,在下一次考试的监考培训会上重点强调,避免再次发生;列出各类考试备品的回收情况,如有缺失要及时购买填补,以便下次考试能够备品充足;列出考试时各项费用支出情况,分析费用支出是否合理,对于不合理的费用支出下次考试时尽量避免。

5成绩分析阶段

从现代教学管理的角度看,必须高度重视和利用考试结果的信息反馈功能,以便及时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弱点,反思与总结教师教学的问题。所以对考试成绩及时作出总结,对未来工作的开展有很好的铺垫作用。

以四六级考试为例,对每次考试的成绩应做一份总结。总结出各专业各年级的本次过级情况,列出过级率、最高分及平均分。同时对每个年级的累计过级情况作出总结,这样能及时掌握各年级的四六级过级情况。

高校等级考试管理是一项繁冗复杂的工作,它各阶段的工作又息息相关,只有把每一阶段的工作做好做实才能使整个考试顺利完成。对每阶段工作做出阶段性总结,做到“段段清”,才能使考务工作者在整个考试中保持思路清晰,做出正确的判断,使考试工作有条不紊地完成。

参考文献

[1] 吕萌明.论高校等级考试管理工作的规范化[J].科学管理,2013.

[2] 齐素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考前精细化管理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2.

高校师德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实验室建设 节约资源 综合效益

高校为了在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学评估、实验室建设评估及各种专业评估等活动中取得好的成绩,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改建、扩建与新建了实验室,这对实验室档次的提高、实验条件的改善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存在过于追求实验室上档次、比先进的攀比之风,使大量的还具有一定使用价值或者是虽然过时但经过改造、维修升级后还能使用的仪器设备被淘汰,变成废品或垃圾,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种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的现象应引起重视。我国人均教育投入仅为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因此怎样节约建设资金,合理利用实验资源,让实验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这对于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手段和方法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为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1.实验室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1.1实验室建设与学科发展紧密结合。

从有利于实验教学资源共用与管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提高实验教学资源综合效益的目的出发,将实验课程组建成以学科群为主体的教学实验室,以“学科专业提升基础发展,基础发展促进学科专业提升”的指导思想规划实验室建设;淡化单一课程发展,优化相近学科融合,淡化验证性实验,优化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使实验室建设与学科发展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协调,将实验室建设与学科专业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需要,提高综合型、设计型实验比例,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创新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资源的综合效益,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

1.2实验室建设要做到先进性与适用性并存。

在实验室的建设中,应综合考虑实验室建设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在注重先进性的同时,尽最大努力节约建设资金,强化资源的综合利用。

为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实验室的建设应具有一定先进性、系统性、社会性和前瞻性。但先进性并不等于每个实验室都要高级、先进,更不是越先进越好,应从课程设置、发展趋势、社会效益及学校的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全方位综合考虑。实验仪器的购置必须与实验室建设及学科专业建设的总体规划相结合,突出重点。要考虑实际需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防止片面追求高精度,合理配置档次。对一些基础的、对仪器设备要求不是很高的实验室,要注重其适用性,只要满足教学科研要求即可,过高配置既不能充分发挥其应用效能,又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1.3实验室建设应做到勤俭节约、物尽其用。

节约实验资源,不仅是创建节约型实验室的内在要求,更是保障教学科研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仪器设备购置应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方针,统筹安排,精打细算,有效利用资金,避免积压浪费。对已损坏或停用的旧仪器应尽量进行修复、组装、拼装、维修、升级,尽可能发挥每台仪器的最大效益。通过对现有仪器设备修旧利废、拼装升级,一方面可以节约资金,充实资源,提高仪器利用率,另一方面可以完备实验室技术队伍,提高业务素质。

2.措施和方法

2.1建立综合实验室,将教学、科研、本科、研究生教育相互融合。

教学和科研始终是高校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是对立的统一体。科学研究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主要源泉,通过科学研究可以显著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增强实验教师整体素质。教学需要科研的支持,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由科研来解决,高水平的科研工作更有利于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搞好实验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应注重以科学研究促进教学,解决实验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实现两者的结合。

借鉴国外经验,将实验教学与科研有机联系在一起,把创新的科研方法、内容和研究成果贯穿到实验教学工作中,建设高、中、低档仪器组合的综合实验室,提供多种实验方案、路线供学生选择,以最低成本、最快速度达到最佳实验要求作为评分准则,让学生掌握低成本、高效率的研究方法。

开放本科生和研究生实验课程,使研究生和本科生实验相互渗透;鼓励毕业论文(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促进科研教学活动的相互融合;开展本科生导师制,指导本科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设计型、综合型层次的科学研究。既充分利用了实验资源,又使学生得到了教师、学长的更多指导,提高了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专业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理论、实践、创新能力全面提高。

2.2优化仪器设备的配置,建立校园实验仪器设备共用平台。

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建立仪器设备先进、适用、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配置具有前瞻性、品质优良、数量充足的教学、科研、应用开发的仪器设备,并根据需要及时更新、补充国内外先进的大型精密仪器,为实验教学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为克服仪器设备重复购置、资金浪费、利用率低等弊病,建立校园实验仪器设备共用信息网,公开各实验室仪器设备信息,制定合理的实验设施共用政策,使广大师生可以方便利用各种实验仪器设备。建立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网络信息平台,加强数字化实验教学条件建设,实现实验教学网络化管理和网上辅助教学。各实验室将自己实验室承担的实验教学相关内容(实验大纲、实验指导、实验录像等)上网,供学生浏览;实验设备的名称、性能、用途等在网上公布,实现设备的共享,为实验室全面开放创造良好的条件。

实行全开放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逐渐改变以往按班级安排实验时间、内容的管理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实验中心网站,通过网上预约,自主选择实验时间和实验内容;对生产实习、课程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科研活动及各种科技竞赛活动等实行全面开放与预约开放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资源,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2.3加强管理,建立实验室奖惩制度,鼓励节约、创新、自主研制。

组织学生成立兴趣小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对实验仪器修理、改造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条件和机会。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验技术开发、实验装置的研制或改造、软件开发和某些实验室管理工作,不但可以减轻实验教师的工作量,节约出时间对旧仪器进行充分的组合,更好地利用资源,而且可以让学生了解仪器的构造,学到更多的仪器仪表知识,使学生在这些工作中受到更多的培养和锻炼,充分发挥实验室育人的作用,更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一定的仪器维修基础。

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激发师生的实验室工作积极性。无论是实验室建设发展还是学科专业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可以设置实验室建设贡献奖,对凡在仪器设备管理、使用与维护保养、实验室建设工作中取得明显成绩的师生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并记入档案,作为晋升的参考。

加强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精心维护保养,使完好率和使用率均保持在先进水平;对仪器设备的正常管理和维护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证实验仪器的正常使用与维修工作。通过必备的检修设备和有效的工艺手段,使仪器设备保证正常的工作状态,延长使用寿命。

对精密度下降,性能落后的仪器设备,经改装以后确能提高性能及精度,或经改装后可作其他使用,且效益高于原水平的,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使仪器设备功能明显改进,使用效率明显提高,应鼓励改装利用。

在用仪器设备技术指标下降,但未达到报废程度,可降级使用或调剂。仪器设备结构陈旧,性能落后,已经破损或丧失功能的,没有维修价值,经技术鉴定,分别列为淘汰品和报废品。淘汰设备调拨给其他可设法利用的单位使用或拆件利用,或作为培训技术人员的实习用具。还可以作为学生课外设计学习用具,为学生课外实验提供条件。报废仪器进行拆解处理,把有用的东西作为实验耗材用,将报废报损残值变价的收入应用于维修、更新仪器设备。

对责任心不强,造成仪器设备丢失、损坏、提前报废者,给国家和集体造成损失者,视损失大小,情节轻重令其经济赔偿或给予纪律处分。对事故隐瞒不报者,要加重处罚,并追究有关当事人和领导责任。

3.现实意义

3.1节约建设经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促进实验教学及科学研究,提高实验室建设经费的利用率。实验仪器设备的改造和建设,为研究生、本科生论文实验提供了条件,如果能认真考虑对废旧实验仪器的再利用,则不仅能够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还能够为学校节约大量的建设经费,提高经费的利用率,让学校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作用。

3.2养成爱惜设备、管好设备的良好作风。

养成良好的爱惜设备、管好设备的作风非常重要,不爱惜设备,违规操作,损坏后不及时维修,设备的使用寿命会大大缩短。通过对实验室教师的教育和严格要求,实验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教师和学生都养成了爱护实验设备的良好作风,提高了经济效益,锻炼了实验技术队伍,提高了业务素质。

4.结语

总之,实验室是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和支撑条件,承担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实验室硬件建设和管理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条件、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抓好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科研产出和学科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认真总结实验教学管理和实验室建设经验,构建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教育体系,通过各项措施,使实验室的工作更加科学、规范、高效,实验教学资源的综合效益更高。

参考文献:

[1]张淑玲,李继峰.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2):148-150.

[2]张晓蓉.仪器设备维修管理的再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8):119-121.

[3]韩露.关于节约型高校校园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0,(1):38-39.

[4]周宦银,房宗良,刘家华,等.加强实验室建设管理,合理利用教学资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141-143.

[5]张小燕,李杨,刘金秀.节约型校园建设下的实验教学与实验室文化建构[J].黑龙江教育,2010,(1):88-90.

高校师德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中学段 生态文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校本化开发与实施

福建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与实施之研究》(项目编号:JYZD-2013067)课题组,按照研究规划选择建瓯第一中学、吉阳中学、建安中心小学为研究样本校,分别同步开展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的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与实施研究。本研究选择建瓯第一中学、吉阳中学、建安中心小学为研究样本学校,是因为这三所学校均为南平市青少年水土保持普及教育基点校,具有至少十年持续规范开展以水土保持为突破口的生态文明普及教育的历史积淀。

本报告是福建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与实施之研究》(项目编号:JYZD-2013067)结题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暨高中学段的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与实施之研究结题报告。

一、高中学段研究完成的内容、取得的成果及达到的目的和水平。

(一)本学段研究完成的内容、取得的成果

1.开发了《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础级课课程(必修)和升华级课程(选修)。

基础级课程(必修)的课程对象为全体学生。本课程倡导责任使然、人人可为、人人应为的理念。该课程设18课时。学生修满18课时并经过考评合格者获得1学分。

升华级课程(选修)的课程对象为部分学生。本课程倡导责任使然、兴趣所至、特长展示的理念。学生可自主选择参加其中的一项或者若干项活动,若经过考评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2.实现了《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开设。

基础级课程(必修)已在2013―2014学年、2014―2015学年、2015―2016学年的建瓯一中高一年段分别开设,有2900多位学生完成了该课程学习并获得了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学分。

升华级课程(选修)已在2013―2014学年、2014―2015学年、2015―2016学年的建瓯一中高一年段分别开设,有2900多位同学自主选择参加其中的1项或者若干项活动,并获得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学分。

3.建构了《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施教机制。

为了保证《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同时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好更快更直接地优化自己的生态文明知情意行模式,提升学生践行生态文明的能力,特别创建或者建构八方面的制度(机制)。

(1)课程导师制。《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基础级课程(必修)所有活动和升华级课程(选修)序号为1―6号的活动实现学校指定课程导师制,即这些课程活动必须接受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的指导。升华级课程(选修)序号为7―19号的活动实现学生聘请课程导师制,即序号为7―19号课程活动的指导教师由学生自主聘请。

(2)课程代表制。在开设《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高一各班级设置课程代表,各班课程代表分别由高一各班班主任各自指定。各班课程代表负责指导各自班级学生完成《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修行记录卡填写等相关事项。2013―2014学年、2014―2015学年、2015―2016学年总计完成5700份《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修行记录卡填写(注:各班课程代表须与《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有偿劳务合同。各班课程代表只要完成合同中约定的工作,就有权获得相应的勤工助学金)。

(3)方案征集制。基于升华级课程(选修)序号为19号的活动要求,每学年向高一或者高二学生征集生态文明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2014―2015和2015―2016学年共征集40个生态文明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4)资金资助制。为了激励学生踊跃参与生态文明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每学年从征集到生态文明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中选择五项作为资金资助的活动项目。

(5)课程评鉴制。在每学年的6月上旬,召开《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鉴会,该会由高一各班级《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课程代表和部分指导教师⒓樱共同完成生态文明学分认定。2013―2014学年、2014―2015学年、2015―2016学年总计完成5700人次的生态文明学分认定(注:生态文明学分证书见附件1和附件2)。

(6)骨干培训制。在每学年的10月上旬,对包括各班课程代表在内的水土保持志愿者进行生态文明素质提升培训。2013―2014学年、2014―2015学年、2015―2016学年共培训100位学生。

(7)分享引领制。要求学生在参与《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与同伴分享参与活动的收获,以此引领同伴更有效地参与课程活动。例如:在每学年的“三节”期间开展“水保绿网杯”装置艺术作品竞赛获奖品展示活动;在每年中国水周期间举办“水保绿网杯”美丽乡村寒假环保行手机微拍作品展示分享活动;在每学年的10月和3月期间分别举办资金资助活动项目的设计说明课、成果汇报课;在每学年的上下学期各举办1期感悟展评活动。

(8)评优准入制。把学生参与生态文明综合实践课程所得学分作为评优(先)的准入条件之一。

(二)高中学段研究达到的目的和水平

1.达到的目的。

第一,促进了学生更好更快更直接地优化自己的生态文明知情意行模式,提升了学生践行的生态文明能力。

第二,实现了《〈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被纳入建瓯一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2.达到的水平

本学段研究不仅填补了建瓯一中在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与实施方面的空白,而且为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实施提供了有借鉴价值(在实践层面上)的范本。

二、比照原申请书制订的研究工作计划,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自评与原因分析。

高中学段研究严格按照课题组设计的研究路线图和研究步骤,开展课程开发研究子方向、课程设置研究子方向、课程指导研究子方向、学业评估与管理研究子方向、课程激励研究子方向五个子方向研究,且高质量地完成了课程开发研究子方向、课程设置研究子方向、课程指导研究子方向、课程激励研究子方向四个子方向研究。之所以能完成这些研究任务,最主要的原因是契合了福建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改革试点实验项目――建瓯一中《完善立人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研究之需要。

学业评估与管理研究子方向特别是学业评估没有完全达到预定目的。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各项综合实践活动学业评估细则制定得较粗放(客观上评估细则的制定是很难的),再加上活动过程的记录有失周详和缜密。

三、同期国内外同类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对本项目后续研究工作的设想和建议。

(一)同期国内外同类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

目前,国内外开展高中学段的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与实施方面的研究较少。在开展研究过程中,对养成化原则、趣味化原则、精细化原则、乡土化原则、校本(课程)化原则疏于恪守,存在五方面的缺陷或者不足。具体表现:

第一,由于疏于养成化原则的恪守,开发出的高中学段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课程不能发挥较好的养成教育作用,即没有较强的养成性。

第二,由于疏于趣味化原则的恪守,开发出的高中学段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课程不易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即没有较强的趣味性。

第三,由于疏于精细化原则的恪守,开发出的高中学段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课程,即没有较强的操作性。

第四,由于疏于乡土化原则的恪守,开发出的高中学段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课程不会较好地贴近学生家乡的生活生产实践,即没有较强的针对性。

第五,由于疏于校本(课程)化原则的恪守,开发出的高中学段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课程不会较好地融入学校的课程体系,即没有较强的持续性。

(二)高中学段研究后续研究工作的设想与建议

1.开展课程目录优化研究。

2.开展课程学业评估优(细)化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司〔2014〕4号,2014.

[2][美]阿姆斯特朗.当代课程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余文森.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4]马桂新.环境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5]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洪明,张俊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导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7]肖成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9]叶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问题与途径[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6A).

[10]贾艳秋.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资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J].中国民族教育,2011(2).

[11]钱维菊.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资源的几点思考[J].现代阅读,2011(5).

[12]余谋昌.生态文化的理论阐释[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6.

[13]余\昌.生态哲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14]李锐锋,罗天强.论和谐社会的生态支撑[J].与现实,2007(3).

[15]张德昭,徐小钦.重建人和自然界的价值论地位[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3).

[16]金涌.工业生态: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7]卢风,刘湘溶.现展观与环境伦理[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

[18]彭慧芳.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关系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08.

[19][美]卡逊(Carson,R.).寂静的春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