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药学教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过程中应用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尽如人意,而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笔者认为有机整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1.1传统讲授法发蒙解惑传统讲授法具有较好的教学可控性,课堂传授信息量大,系统性强等特点,有其他教学法无法替代的优势。学生在临床中药学开课时,对许多中医术语尚不熟悉,专业背景较为薄弱,对中医理论和临床之间的联系尚处于蒙昧状态,因此对于临床中药学的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其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较为直接地传递给学生;同时学生作为获得教学效果的主体,对传统教学法的接受度较高,而且能在较短时间内接受教师的专业熏陶,达到中医专业的启蒙效果。
1.2多媒体教学和饮片辨识教学法激发兴趣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恰当地融合文字、图像、动画及声音等相关素材,给学生以形象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助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将多媒体课程的灵活性、交互性、全方位性等优势体现到教学过程中。在对一系列药物有理论上的认识前提上,配合饮片实物教学,认药的同时,提示药物形、质、色、味特点与其功效主治之间的联系。有研究亦指出学生普遍对中药实训教学反馈情况良好,满意度较高。
1.3PBL病例教学法践行真知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其主张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置于问题中去,培养其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理念。在医学教育中,PBL病例教学可以围绕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在教师的整体把握和引导下,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完成完整的临床实践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有效途径。PBL病例教学法与临床中药学的学科特点相契合,是符合教学需要、优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
2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课堂教学的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教学大纲范围内的课程理论体系,二是掌握与理论对应的实际操作技能。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案例式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案例式教学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教师通过案例,引领学生去思考、分析、判断,把分析、解决问题的空间留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克服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过分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不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弊端,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并为学生营造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第二,案例式教学是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有效手段。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实践型人才,学生通过讨论案例可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在不断发现新问题,解答新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是培养他们实际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第三,案例式教学可加强与其他各学科如:药物合成、药化、药理等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自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中药专业有机化学教学中案例列举
(1)用休克尔规则判断环丙烯、环丁二烯、苯、环辛四烯、轮烯、轮烯、轮烯哪些有芳香性?哪些没有?为什么?
(2)环上带有电荷而具有芳香性的物质很多,它们是一类重要的非苯芳烃。请同学们列举出带有电荷的芳环化合物,同时列举出一些已经合成出的非苯芳烃衍生物。
(3)内酯、内酰胺、环状酸酐、环醚为什么没有芳香性?吡啶、呋喃、噻吩等杂环化合物为什么有芳香性?问题提出后,把学生按每十人一组进行分组,要求他们以组为单位进行准备,统一时间集中讨论,老师最后把关。芳香性和休克尔规则是有机化学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也一直是化学工作者很感兴趣的一个问题。芳香性的定义虽然在国际化学会议上进行过热烈的讨论,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一个有机化学家们都同意的定义。因此休克尔规则也一直是有机化学教学中的难点,是历届学生感到难以理解与掌握的一节内容。学生们经过准备、课堂分析讨论,归纳如下:
(1)用休克尔规则判断:环丙烯没有芳香性,理由是环丙烯分子中有一个碳原子是SP3杂化,不是一个具有平面的离域共轭体系环;环丁二烯、环辛四烯体系中π电子数分别为4与8,不符合4n+2,没有芳香性;苯为单环共轭体系,且π电子数为6,符合休克尔规则,有芳香性。轮烯、轮烯、轮烯π电子数分别为10、14、18应该有芳香性,但在轮烯分子中,双键如果是全顺式,由此构成平面环内角为144°,显然角张力太大。要构成平面且符合120°,必需有两个双键为反式,这样在环内就有两个氢原子,他们由于空间位阻相互排斥而破坏环平面,因此虽然具有4n+2个π电子,但非平面结构,故是非芳香性的。轮烯也是非平面结构而没有芳香性。轮烯虽然环内有6个氢原子,但环较大,可以是平面环,因此有芳香性。
(2)同学们列举出带有电荷的芳环化合物有:环丙烯正离子、环丁二烯双正离子、环丁二烯双负离子、环戊二烯负离子、环庚三烯正离子及环辛四烯双负离子,这些带电的单环状共轭体系均符合休克尔规则,它们的π电子数分别为2、2、6、6、6、10;同时列举出的已经合成出的非苯芳烃衍生物有:二茂铁、环丙烯酮及杯烯等。
(3)内酯、内酰胺、环状酸酐、环醚不符合休克尔规则,因而没有芳香性;吡啶、呋喃、噻吩等杂环化合物符合休克尔规则,组成环的每一个碳原子、杂原子均为SP2杂化,是平面共轭体系,且π电子数为4n+2,因而有芳香性。通过用休克尔规则对化合物芳香性案例的判断、分析、讨论,使多数同学对共轭效应、立体效应以及杂原子孤对电子的作用、中性分子和离子等概念有了较深入的理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为满意。
案例二:烯烃分子中的碳碳双键容易发生加成反应,加成反应是通过共价键的异裂而发生的。烯烃的加成反应属于亲电加成,为了证明该反应为亲电加成,首先我们做如下实验:在干燥的无水四氯化碳溴水溶液中通入干燥的乙烯气体。
问题
(1)溴水会不会褪色?
(2)如果在该体系中加入一点水会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3)如果在这个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发现产物中有CH2ClCH2Br生成,又说明什么问题?会不会有CH2ClCH2Cl生成?(4)写出这个反应的反应机理。
经过同学们的准备、分析、讨论,教师最终总结归纳:
(1)在干燥的无水四氯化碳溴水溶液中通入干燥的乙烯气体,溴水不会褪色,因为烯烃碳碳双键的加成为离子型反应,是通过共价键的异裂进行的,而乙烯与溴均为非极性共价键化合物,发生异裂需要有外电场(极性溶剂)极化。
(2)如果在该体系中加入一点水溴水会褪色。说明该反应是离子型反应。因为加入少量水后,乙烯和溴分子会在水的作用下发生相互极化,反应的结果证明了该反应是离子型反应。
(3)如果在这个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发现产物中有CH2ClCH2Br生成,说明烯烃碳碳双键的加成为亲电加成反应,即试剂中正的部分首先加到电子云密度大的双键碳原子上,形成碳正离子中间体,然后反应体系中的带负电部分再加到碳正离子上,最终的生成物主要是CH2BrCH2Br,还有CH2ClCH2Br,但不会有CH2ClCH2Cl。(4)该反应生成的中间体是CH2BrCH2+,分两步完成,碳正离子的生成是关键步骤,一旦碳正离子生成,马上体系中的负离子部分就加了上去。
通过上面问题的提出与分析讨论,同学们的思维得到了提高,对离子型反应、亲电反应、马氏规则及后面要介绍的亲核反应都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与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就明白了什么是亲电试剂,什么是亲核是试剂。
3结束语
关键词:交际教学;必要性;问题;对策
一、交际教学的必要性
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我国,很多学生经过数年的英语学习之后,虽然掌握了不少语法知识。但大多数一遇到真正的交际场合,就张口结舌,即使能开口,语言也往往不流畅,不得体,不知道在什么场合使用什么语言才能真正达到交际的目的。这一现象暴露了传统教学法的弊端。交际语言教学思想的核心是要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教、来学、来使用,要使学生能用所学的语言与人交流,获取信息,告别“哑巴”英语。交际语言教学是符合语言学习规律、体现语言本质的教学途径,它能够帮助实现由纯语言教学转化为语言与语用教学。让学生学到真正的能与人交际的语言。新英语教材也从语言的实际意义出发来安排语言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体现了交际教学的特点,其课堂活动要求教学过程交际化。由此可见,英语教学中采用交际教学法是提高学生交际水平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近几年,笔者采用交际教学法上高中新教材,让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开花,课堂上的英语文化气氛显得很浓。学生大有置身于异国校园,与外国朋友谈笑、交往的感受,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很高,笔者常被他们令人惊喜的表现和进步而感动和激励,学生们不仅踊跃参加英语口语过级考试、英语话剧表演等活动,而且呈现出“越交流,成绩越优秀;越优秀,学生越交流”的现象。给其他兄弟班以及不爱交流的同学作出了“如何教与学英语”的示范。
二、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交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对开口讲英语有一种心理障碍:他们怕讲错,怕老师批评。怕同学笑话,因此不愿参加交流活动,即便参加,也表现得不活跃,不自然。还有一些学生则满足于低水平地维持现状,他们不预习新课,很少复习旧课,流于形式,不求甚解,过分地依赖老师,缺少创新精神。其次,在使用英语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时地受到母语的干扰,说出一些不符合英语思维习惯的语言。再次,在我国大多数地方,学生们几乎没有机会用英语同英语本族人交谈。而且。中国人在讲汉语的群体中讲英语,一般是学习的需要,而不是交际的需要,所以学讲英语对学生们来说,既缺乏语言环境,又没有紧迫感。最后,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存在教育观念落后,对交际教学认识不够,知识面狭窄、结构单一,综合能力不强等素质问题。这些都导致交际教学难以顺利开展。
三、交际教学中的对策
(一)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促进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中心,让学生拥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要打破“师道尊严”、“一言堂”等传统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影响,营造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合作关系;要善于总结学生特点,区别对待每个学生。比如,教师可经常开展课堂讨论,尤其是“小组活动任务化”活动,努力创造宽松无虑的讲英语的气氛,鼓励学生学了就要说,不要怕说错而被别人笑话。在学生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教师要少纠正或不纠正他们的失误,学生的表达应得到所有人,包括教师在内的尊重并受到鼓励。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语言基础不扎实的,要在知识的掌握上多加强;语言反应迟钝的,指导他们进行造词造句的训练;性格内向的,就要求他们多与人交往,创造条件多表现自己,增强自信心。
(二)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堂语言交际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所学语言材料
语言像人类的其它行为一样,是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获取的。尽可能让学生置身于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在练习中求得知识,在运用中获得能力,这是英语教学成功的关键。交际活动是学生在模拟或现实情景中用英语交流思想的最好形式,教师可加强直观教学。开展热身活动(warm-upactivities)、“献计献策”活动(brainstromactivities)、解决问题活动(problem-solvingactivities)、猜测和综合(guessingandsynthesizing)、各种智力测验和竞赛(variousIQquizesandcompetitions)及角色表演(role-up)等交际训练形式。从听、说、读、写等方面综合训练学生。(三)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加强英语思维能力训练
用英语思维是指排除本族语或本族语的干扰,用英语直接理解、判断和表达的能力。比如,让别^先进门或上车时,—些英语学习者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常说成:Yougoftrst或Gofirst,please而地道的英语表达是:Afteryou语言是思维存在的形式,而思维则是通过语言反映客观世界的。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熟悉和掌握各种思维方式的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加强以习得为主要形式的英语思维能力训练。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笔者在交际教学中经常让学生听地道的英语。培养他们边听边直接用英语把听到而且理解了的东西储存在记忆里的习惯:提倡学生使用英英词典、用英语解释英语。培养他们克服母语干扰,直接用英语表达的良好习惯。
(四)充实社会文化知识,增强语言得体性意识,提高交际能力
语言交流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一系列的语法规则及词条,而且还涉及到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及风俗习惯。一局完全符合语法规则的话。用在不恰当的场合,说得不合说话人的身份。或者违反当时的社会风俗习惯,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有时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比如,中国人听到对方对自己表示感谢时,常用英语“It''''smyduty”来表示“这是我应该做的”。可英语本族人听了会想:原来他并不想做这件事,但这是他的职责,所以不得不做,这与汉语所要表达的原意有很大出入。因此,笔者在交际教学中注意社会文化知识的导入,采用“原文阅读”法和收视英文原版影视片,让学生确实感受和了解:英语和汉语不仅只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字,而且它们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化。学生增强了文化差异意识,了解了西方的人际关系及交往的深层次模式,从而学会得体地进行交际。
(五)创设语言环境,努力培养学生讲英语的良好习惯
只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人们才能正确地选择语言表达,才有利于语言交际的成功。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习并运用语言。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双向交流”。情景的创设方式有很多,除了课堂交际活动外。笔者通过学唱英语歌、设立英语角、出英语墙报、举办英语话剧或演讲比赛、表演英语小品、成立英语兴趣小组、进行英语采访等活动,为学生创造说英语的环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检验、应用和扩展课堂上所学得的知识。形成一种“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积极主动的学习局面。
1.1学科间衔接性较差。
目前,中药学专业的实验课程主要包括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这些课程间联系紧密,但由于实验课是随着理论课开设,各自的实验项目独立,联系不紧密,这就使得学生在完成一个学科的实验教学后无法将它应用到后面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实验技术的掌握。例如中药化学实验教学中“芦丁的提取与分离实验”这一实验,采用重结晶法对芦丁进行纯化,而这一实验操作步骤、原理、注意事项在无机化学中就介绍过,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显然学生不能将无机化学实验与中药化学实验结合,更不能灵活应用。
1.2教学模式缺乏主动性。
传统的实验为验证性、重复性的实验,这些实验内容往往陈旧过时、起点低,学生只要按照教师“填鸭式”的讲授及实验指导书上详细地步骤,即可机械地、被动地、准确地完成实验内容。这种实验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触较多的有代表性的实验,对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思维受到束缚,学习完全处于被动地位,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型思维的发展,显然对于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是不利的。
1.3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中药学专业的实验多数需要借助仪器设备才能完成,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的实验过程(如中药药剂学)就离不开一些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因而要求学生在实验的过程对实验设备的运行原理、基本操作应较为熟悉。而目前中药学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对于一些简单、价格低廉的设备如薄层板、显微镜、层析缸等,学生一般是3-5人为一组,进行实验;而对于一些贵重的、专业要求高的现代分析仪器(HPLC、GC、IR等仪器),只能整个班级共用1台,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仅仅是观看或简单进行操作,这导致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实践知识不扎实、满足不了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适应不了今后的实际工作。
2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的意义
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已定的实验任务书、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查阅相关资料、提出实验原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方法和步骤、自行联系实验室、确定实验时间、自行完成实验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与数据,研究实验过程中发现的种种问题,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的一种方式。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不仅可将多个相关学科的实验内容有机整合,还可以实现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加强学生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综合设计能力、产学结合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及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一个较好的环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的教学转变
3.1实验教学方式转换。
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是实验的主体,具有良好的“主动性”,主动进行资料查询、方案设计、团队建立等,而教师在过程中,扮演了顾问和导师的角色,负责答疑解惑、组织学生有序地进行实验,这充分发挥了学生个人潜能,使学生品尝到了主动学习的乐趣。
3.2教学内容的优化。
在此教学模式下,应根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和现有的实验条件,对原有课程的实验内容进行优化筛选。如把中药学专业里中药炮制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分析学的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时间,组建实验团队,完成实验。这在教学内容上体现了实验技能培养和理论教学相结合,形成了专业能力培养与专业知识学习共进的良好局面。
3.3实验室管理方式转变。
在此教学模式下,应将传统封闭的、分散管理的实验室管制模式进行转变,建立教学实验平台、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和专业科研实验室管理模式;在实验室内部实施学校领导下的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包括大实验室中心主任、各实验平台主任、专业科研院系实验室主任;实行适度的集权与分权原则,从而提供开放实验室,使学生可以真正进行并完成实验,以达到提高实验操作能力的目标。
4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的要求
4.1实验室管理。
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的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时间、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的硬件环境必须有所保障,这样在实验室管理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加强实验管理,合理分配实验资源,保证实验顺利完成。
4.2实验指导教师水平。
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的实验教学因其涉及多学科知识,因此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也会发现许多非本专业的问题。这就要求实验指导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
5结语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小学教师是实施小学素质教育的主体,教育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展,要落实小学素质教育,搞好课程改革,教师首先必须转变观念。长期以来,小学教育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是以一张考卷的考分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依据,严重的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
二、抓教育技能训练,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素质教育的落实程度。要使教师的素质提高,必须抓好教师的基本技能。因为,教师基本技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搞好素质教育、落实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教师除了要具有“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思想教育”“电教知识”等一般小学教师的基本功以外,尤其要加强“语言”“板书”“教具学具的使用与制作”“组织管理”与他人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及“教学机智”等基本技能。
1.语言。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能力可以直接决定教育效果的好坏,同时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小学教师的语言必须准确、精炼、有条理、生动形象。例如,数学语言是利用一些数学的名词术语、关系符号来表达数学概念、结论或说明解题思路的语言。教师不仅自己要做到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而且要求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也能逐步学会使用数学语言。例如,把算式(65+35)÷(40-35)读作“65与35的和除以40与35的差,求商是多少”。这样,不仅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总之,语言修养是与思想修养分不开的,每一个教师都要下功夫进行语言基本功的训练。
2.板书。板书是小学教师的第二基本功。教师的板书对学生理解概念、系统掌握知识有极大的影响,并对学生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师的板书应规范、有条理、重点突出、简练明确、布局合理。板书的方式要不拘一格,有的用表格式,有的用提纲式,有的边讲边板书,也有的在新课结束时系统板书。不管以何种形式进行,一节好课的板书,在教学时犹如一幅具有整体结构的蓝图,把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鲜明而又形象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起到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3.教具、学具的使用和制作。在小学教育中,有些学科知识比较抽象,而小学生又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要解决这个矛盾,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就十分重要了。使用和制作教具、学具也成为小学教师的另一个基本功。首先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儿童的年龄特征,选择恰当的教具和学具。例如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学习几何初步知识时,低年级可多用大小、颜色不同的纸或其他材料剪几何图形;中年级可多用钉子板;高年级可发动学生自制教具。其次,使用教具要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或发展过程,使用时要注意恰当的时机,做到适时、适量、适度,以达到直观的目的。教师还要具有操作使用电化教学手段的基本功。
4.教学中的组织管理。教学中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不仅表现在课内的教学环节中,如收发作业本、使用学具、订正作业等都应有统一的常规,反映在教师敏锐的视察力、说话的感召力和行动的感染力方面。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神情、言语、气氛上洞察学生的内心活动,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正确解决问题。教师的讲话要有鼓舞力,要有激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以教师自己谦虚好学的精神、自信和不怕困难的乐观情绪来感染学生,以自己的一切行动来有效地组织学习。
5.课程资源的开发。在未来的新课程中,将出现课程资源的概念。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越来越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课程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三、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1.改革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义务教育教材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科课程的改革主要应围绕下列3个方面进行。
(1)学科课程必须坚持德育首位。现代教育必须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使学生既有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又有全面发展的科学文化素质。学校开设的各门学科都必须渗透思想教育。那么,各门学科又怎么渗透呢?这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①注重挖掘各门学科的思想教育内容,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②注重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③注重“三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2)把原来单一的学科课与活动课程结合起来。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获取新的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只有通过活动课程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才能使学生动静结合,书本知识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发展语言与认识事物相结合,掌握基础知识与发挥特长相结合。
(3)国家统一课程与地方课程配合进行。学校必须开足国家规定的全部课程,不能削弱音、体、美课程,适当增加一些地方课程,把劳动教育与地方课程挂起钩来,既有育人性,又有社会性。
2.把活动课程落到实处。活动课程是义务教育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活动课程落到实处,必须从几个方面去抓:①学校要成立活动课程领导小组;②学校要把活动课程排入课表;③活动课程有专人指导,检查、落实;④活动课程要做到有组织、有目的、有内容、有计划、有场地。通过活动课程的改革,使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道德情操、知识能力、身体心理全面地、和谐地发展。
3.创设环境课程。环境课程是一门新型的、比较隐蔽的课程。它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教育,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学校开发环境课程的途径有:(1)加强学校环境教育。学校环境教育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经常的、大量的教育,利用学校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例如:①留心观察学校周围的人和事,引导学生写有正面教育意义的文章或小评论;②利用黑板报、壁报、画廊、宣传栏等,搞好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③利用小记者、小编辑,充分发挥课间一分钟新闻的作用;④利用升降国旗仪式,进行国旗下的讲话活动;⑤张贴名人画像、名言、宣传标语、举办各种展览;⑥开展使用礼貌用语,净化学校教育环境。(2)开展社会环境教育。社会环境教育应是一种比较广泛的、长期的、普遍的教育,利用社会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例如: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观察体验社会生活,深入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了解国情,了解工农业生产、科技卫生、教育事业改革创新、发展腾飞的大量的社会信息。(3)进行家庭环境教育。家庭环境教育应是直接的、随时的、经常性的教育。好的家庭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场所,孩子的成长、培养、成才都与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必须要创设一个很好的家庭环境。
四、改进教学方法
要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发展,体现素质教育,除了有一套良好的教材外,更重要的是有一套先进的、合理的教育方法,才能使教学取得良好成效,体现素质教育。
所谓教学方法,是教师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方式。但方法不能只限于几种,它应随教学任务、教材及教学对象而不同。如:讲解法、练习法、实验法、启发式谈话或发现法等,都是在一定情况下适用的。总之,无论那个学科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既要重视学习的结果,又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重视传授知识,又要重视培养能力,体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