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经济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在经济学科教学环节中缺少环境生态学思想
在教学环节中包括很多内容,例如:人才培养方案、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实践教学等。对于人才培养方案,教育部没有特定的要求,但是其必须要以培养专业经济学人才为目标;目前在我国经济学科教材建设中,缺少环境生态学思想,经济学与生态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而对于这些矛盾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这就导致教材缺少一定的复习和巩固知识的环节;在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的专业技能有所不同,这就导致在经济教学中不能有效的融入生态学思想,同时生态学教师又没有很好的经济学知识;在实践教学中,教育部门对其并不重视,从而使经济生态学的实践活动较少。尽管部分高校会组织一些环境保护社团,但是其并不受到学校的重视,所以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1.2“经济人伦理”对教育的影响
目前,“经济人伦理”对教育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其在经济学教学中有着特别突出的表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GDP增长速度非常快,与此同时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从而使经济学科的教育变得特别重要,而对培养经济学人才探索却比较少。教学会受到“经济人伦理”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由于高校的教材以及教学体系都是借鉴来的,因此对教学体系以及教学效果影响很大。
2高职经济学科教学中环境生态学思想的应用
2.1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机制的改革
对于目前经济学教学来说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相关人才,这个问题对于我国经济学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机制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无论是教育机构还是教育工作者或者学生都必须要明确这个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社会的发展。目前各高校必须重新定位教育作用,同时要以培养全面人才为教育目标,逐渐完善考核和评审制度,明确教育发展的方向。
2.2在教学环节中应用环境生态学思想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相对较新的专业,各个方面都还没有完善到位。自1988年国家教委设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简称环艺专业)以来,各种类型的院校开设了这一专业,他们大都集中在艺术院校、综合类院校及其他专业大学、职业院校、师范院校。各种不同的院校在开设这一专业中,其课程设置也不同。综合类院校中的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以建筑类课程为主,结合艺术类课程的基础训练来安排相关的课程,形成了独特的课程体系;艺术类院校中的环境设计课程以室内设计为主,相应增加景观设计和建筑城市规划设计的课程,也形成了独特的课程体系;高职类院校的课程体系更注重社会的实用性,因此,各类学校中的环境设计学科专业的课程是把建筑学、园林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平面设计、造型基础设计交融在一起,涵盖了自然学科、社会学科、艺术学科、建筑学科等多学科内容。2012年改革之后,各个学校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1、课程设置
现在很多本科环境设计专业往往还是沿用2012以前的环境设计课程设置,做出的改动也只是简单的拆分课程,增加授课时间。具体体现在追求大而全的课程设置,没有更多的完善课程体系,使学生不能够专心于重点的关键课程,以至于贪多嚼不烂,不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
2、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上依旧是多传授设计理论等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不注重具体实施当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突况的应对等实际问题,没有把所学知识系统的联系应用于实践中。另外,有些学校还停留在装饰、工艺美术的层面,在大一阶段没有把培养学生的创新和专业设计思路放在首位。有的学校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还处于原始的等待自我觉悟状态,也没有认真的下功夫启发。因此授课范围的广度、教学的实践性和学生的自由度等等方面得不到保证,于是学生设计出来作品的创意性也大打折扣。
3、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很多学校没有及时有效的和社会需求相结合,造成毕业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自主学习动机不强等一些问题,在毕业之后给他们自己和所在单位造成麻烦,也影响了学生自己未来在环境设计行业中的发展。
二、本科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1、精简统一课程
精挑细选出适合市场需要的课程。有目标,有顺序,有重点的培养符合时展和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环境设计专业中就可以删除与小环境设计关联不大的城市景观设计、建筑外观设计等宽泛的环节。同时,还要删掉太多的艺术性、装饰性的课程,合并到基础课程中去,结合设计方法的学,让学生在大一、大二就能自我架构起专业的设计框架。教学中可以在大三阶段分专业方向统一调整课程,使学生根据选择的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不同的方向,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
2、基础课程中融入专业性
基础课程的训练中就要突出环境设计专业的特色性,不能所有的基础课程都是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要早早的把专业观念融入其中。例如《立体构成》课程可以当作是模型制作的启蒙篇,突出它的空间性,加强作品中对结点的重视度,充分和专业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中启发学生学会用三维的角度观察、构建。接下来设置的《空间构成》课程可以对《立体构成》起到很好的衔接。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在基础课中融入专业性和联系性。外出写生课程教学中训练的观察角度和注意内容也要往陈设、环境、景观、建筑方向靠,有意识的经常做单线场景练习。使学生脱离考大学时候纯艺术的思路,逐渐往专业素质方面转化,从而能够自觉的提高专业造型意识和能力,为以后的专业表现技法课程及设计专项训练中的草图表现打下很好的基础。
3、注重设计方法学习
因为环境设计的学生多来自艺考生,他们习惯的思维是美术的思维、技术的思维,是老师教,学生临摹、写生、创作的思维,而不是空间的思维和尝试的创造的思维。在教学培养中,不单纯从教授课程出发,而要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学习正确的设计方法。从认识设计主题入手,通过调查论证逐步进行设计。
4、培养具有中国文化传承精神的设计师
在教学培养中,要针对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创意资源,努力培养学生的立足本土性。可以通过开设民居测绘、民间美术考察等相关课程,增加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增强其设计修养。立足中国文化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创作灵感,争取培养出具有中国文化传承精神的设计师而不是千人一面的设计匠。
5、注重交流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和客户的沟通非常重要。在学校学习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交流方面的素质。不仅在社会实践中鼓励学生进入社会这个大舞台,而且在课堂教学中也不能满堂灌,要给学生一个舞台,利用小组化团队合作等方法使得他们能够通过集体沟通、调研、解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展示效果这样一个过程,练就展示、沟通、交流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毕业以后的工作中将会成为提高他们的整体竞争能力。
6、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增强人文方面的修养,引导学生在学校就树立起自信心,懂得认识自己的优点、缺点。并在教育教学中积极正面引导,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够独立创新,积极创新,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从而能够在毕业后更好的适应变化万千的客户群体和市场发展变化。
7、理论联系实际
1.1现场体验式教学
《环境景观设计》课程的实践部分,可采取现场体验式教学,组织学生到园林、街道、施工场地等具有环境景观区域参观,让学生对各种类型景观设计的具体程序、流程、效果等有一个直观性的感受和认识,同时学生还可以学习到现场施工建设相关知识。所以,院校应该和园林景观、环境景观等企业进行合作教学,实行校企实践教学。通过现场实践和操作,让学生更为清楚认识专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并使他们在实践中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
1.2工作室模式教学
该模式教学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素质教学是根本作为教学原则。就是组织专业教师、教研人员成立环境景观设计工作室,并对社会承接具有生产性设计或与其他设计组织合作,并让学生直接性的参与进来,将实践性教学直接融合到实际的设计项目中。在实行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共同完成设计工作。
2.环境景观设计项目化教学的成效
2.1促进了环境景观设计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环境景观设计》课程中应用项目化教学,首先应该确定项目,专业教师以项目任务形式为学生布置专业课程的任务,要注意项目应该精心选择,因为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而项目的选择应该以实际的教学内容为根本,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统一起来。所以,实施项目化教学,将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成:四个教学模块和六个工作任务。促进了环境景观设计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2.2实行了校企合作机制,学生有实训平台
工作室模式的项目化教学,促进了学习和社会行业企业的良好合作。工作室的创建可针对环境景观设计专业学生进行重点化实训,学校和企业的紧密合作,有利于学生了解环境景观设计的方式和方法、具体的工作流程等。另外,学校和企业的可开展不同阶段的实训,提高了实训的多样性、多流动性,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让其系统、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景观设计行业的各种工作方式和方法;并且还可以让社会、企业全面了解院校该专业学生的水平,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工作模式项目化教学,和社会企业合作可以让学生及时掌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以促进实践项目和教学的结合,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2.3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项目化教学的应用,促进了学生职业技能提高,提升了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有数据显示,98.5%的园林类型学生可以取得相关专业技能的资格证书,可胜任行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并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技术实践能力等,学生可以充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专业和社会行业的良好对接,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高素质的综合型技能人才。
2.4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双师型教师
环境景观设计课程的项目化教学中的实训项目包括:中小型园林环境景观设计、室外空间环境设计等。因此,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开设基于具体工作的项目化专业课程,把实际工作是任务作为教育教学的课题、技能竞赛培养项目及学生项目设计实训的内容整合到具体的教学课程中,让学生在完成实践项目过程中,强化专业理论知识,发展职业技能,同时还为专业教师提供了教学能力提升的平台。
3结语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备课
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进行科学教学工作的科学教师应注意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备课。在传统的科学教学中,科学教师在备课时往往需要查阅大量的与课程相关的资料,在查阅这些资料时,许多教师可能需要去图书馆进行查阅,这样不仅费时,而且还很有可能查不到自己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就不需要科学教师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科学教师只要利用计算机查阅与课程相关的知识,然后将课堂上所需要的知识复制下来,利用计算机将其制作成PPT,甚至科学教师还可以将相关的视频、音乐保存在U盘里,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
2.借助多媒体进行科学教学
在传统的科学教学中,有时候教材中会涉及许多图像,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带着大量的图片、模型去教室进行授课。对于教师来说,带着大量的图片、模型进行教学不仅麻烦,而且还有可能会遗漏某些教具;对于学生来说,有时候坐的比较靠后的学生可能根本就看不清图片、模型的内容,除此之外,有些学生可能在观察图片、模型之后,还是不能理解课本上的内容。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就可以改善这一点,科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科学教学,将课堂上所要用到的图片通过PPT进行播放,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播放相关视频,使学生能更加直观地理解。
3.注意将信息技术融入科学课堂
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科学教师不仅仅需要了解怎样使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还应了解怎样将信息技术融入科学课堂。在科学课堂上,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难免会忽视与学生的互动,使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不仅不能提升教学效果,还可能会降低原本的教学效果,对此,科学教师应注意将信息技术融入科学课堂,使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更加紧凑、更加生动。
4.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应注意利用网络资源使教学资源得到丰富,为学生创造知识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目标应是为学生创造足够的知识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不应局限于查找网络资源、利用信息技术,而应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资源,使学生能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自己的好奇心,自主地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探究,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目的。
5.注意创设课堂情境
在传统的科学教学中,完全没有课堂情境这一说,因为科学教学中只有教师、学生以及课本等三个元素,学生要获取科学知识只能通过课本和教师,教师也没有任何途径为学生创设课堂情境。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课堂情境,而课堂情境的创设则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印象与理解。例如,教师在讲授《昆虫》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由昆虫的叫声组成的音乐,使学生感觉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之中,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与昆虫相关的图片、影像,使学生对各种昆虫的印象更为深刻。
6.重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科学教学中,教师一般是对照着课本进行讲解,在进行知识的延伸时,教师采取的方式是为学生讲述一些相关的知识,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模型,除此之外,所使用的道具也只有粉笔和黑板,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免有些枯燥,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对教学信息进行扩充,使学生能在多样化的教学信息中逐渐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仍以《昆虫》一课为例,教师利用电脑为学生设计简单游戏“送昆虫回家”,让学生为相应的昆虫找到自己的家。设计这种游戏,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在无形中强化学生有关昆虫种类的记忆。
7.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科学修养
科学课程所涵盖的内容以及背景知识在所有课程中是最丰富的,对于教师的科学修养要求较高,需要教授科学课程的教师能够掌握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天文、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并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尤其是在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背景环境下,如果教师墨守成规,停滞不前,就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对学生的发展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在信息技术网络普及的今天,教师要时刻注意提高自身的科学修养,利用方面快捷的网络技术,不断汲取最新最科学的理论知识,在研究中成长,在成长中教学。
二、总结
1.美学价值
我们可以沿着传统的美学观点进行再造设计,如利用废旧物品的结构、形态、材料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将废旧物品进行恰当的改造,摒弃其丑的缺点,放大某方面美的特征,打破取材过程中的常规,创新设计理念,这样运用于室内外环境塑造中则更能巧妙地表达设计者所要传达的设计理念。
2.文化价值
废旧物品为人们曾经所使用,于人们产生感情与记忆,因此废旧物品具有一定的情感文化价值。当把废旧物品应用于室内外环境设计时,往往会激发人们的怀旧情感,甚至产生熟悉、美好、怀念的情绪,使人们更加关注老物件的文化内涵,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认可其情感文化价值。
3.环保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时尚的定义也在日益更新,这导致了室内外环境塑造的使用周期越来越短,大部分人们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设施与空间不断被淘汰,成为环境的污染源。面对全球环境问题,以环保、可持续和安全等发展性为主题的设计产品逐渐成为设计界的主流。“设计再造”活动正是顺应了这一潮流,主张通过设计手段来改造、更新和再利用废旧物品。
4.商业价值
将“设计再造”应用于室内外环境设计,体现的是怀旧营销所带来的商业价值。如今,在专卖店、酒吧、家具、电影等行业中都无处不见还旧营销的身影,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产业。目前,无论是实体店铺还是网络店铺,二手物品的价格都是呈水涨船高的趋势。这说明,“设计再造”产品具有十分可观的商业应用价值。
二、“设计再造”教学活动的意义
将“设计再造”教学活动引入环境设计专业教学,通过旧物改造,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社会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逐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设计责任感。为其以后能顺利地走进企业各项岗位及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1.提高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的学科,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其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将“设计再造”引入教学活动,其实是鼓励学生关注自身的生活环境,在学习和工作的氛围中寻找命题、搜集材料,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去切实关注自己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中来找寻设计灵感。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则更加艰难,这是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来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环境设计教育需要培养最具创造力的人才,并且为他们的学习、探索和创造性活动提供机会,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作为环境设计教育,提倡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开始设计,尝试开发废旧物品的剩余价值,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探索求新、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
2.引导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心
让设计引导更好的生活方式是近年来新提出的热门话题,设计艺术的初衷各不相同,但最终都是为了让人类的社会生活更美好,这就是设计师的社会责任。因而,设计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应该从学校抓起。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者们更加应当注重引导和关注学生的成长心理,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利用“设计再造”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心社会发展动向,提炼出有价值的设计主题和元素,将环保的生活理念融入生活和学习中,主动积极思考,造出丰富多彩的环保生活方式,从而加强做一名优秀设计师的社会责任心。
3.有效控制环境设计专业学习成本,创造商业价值
我们将废弃的旧物品进行回收,通过再造设计,提升旧物件的审美附加值,同时也必将为其科技含量注入新鲜的力量,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由于设计类专业学习的特殊性,对该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成本相对于其他专业都要高一些,部分学生家庭经济压力较大。“设计再造”活动在实践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在为学生设计实验经费的节俭做积极的探索。例如,通过“设计再造”创意展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自己和其他同学不要的老物品或废旧材料重新制作为家居用品。在发现了老物件用品市场的潜力后,充分挖掘老物件的设计元素,结合自己的实践特长,动手做出一系列新的家居用品,并在展会上积极推销,从而有效控制环境设计专业学习成本,创造一定的商业价值。这也恰恰是知识经济价值的体现和生态设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趋势。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