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术生毕业总结

艺术生毕业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生毕业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艺术生毕业总结

艺术生毕业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G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8—116—02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毕业前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关系重大。因此,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对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以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了在作为本科阶段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毕业设计(论文)中,如何针对我们艺术类学生的情况,按照既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又符合艺术专业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来进行管理。近年来,我们在毕业设计教学管理中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获取了一些经验。

回顾和总结几年来的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工作,笔者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都安排在第八学期完成,但这个时候恰恰是学生们找工作、应聘考试的时间。学生忙于就业,找工作是学生急于解决的大问题,因而对毕业设计就大打折扣。

其次,现行的毕业论文评价标准对艺术类专业缺乏针对性,也无法体现艺术类教学的特色。客观上凭现在艺术类学生的实际理论水平和写作能力,要按非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论文评价标准来做,的确是勉为其难,结果导致一些学生选择了通过网络抄袭拼凑,甚至购买的办法完成任务,这使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陷入了无奈的境地。

再次,近年来不断扩招,指导教师缺乏,他们还要承担教学、科研等任务,出现教师精力不够、指导不到位现象。少数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够强,对学生抓得不紧,指导质量不高。此外,学生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有少数学生联系不上,又不主动跟教师联系等给整个毕业设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鉴于上述原因,我院对2010届学生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了切合实际、有针对性的改革,将毕业论文与毕业创作分家的模式改为毕业设计(创作)解析报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不断推进和提升学生毕业作品的水平。毕业创作作品解析是以毕业设计(创作)的作品说明为主线,说明创作意图,解析作品创作过程,探讨艺术创作的本质及规律,总结创作经验教训的文章题材。毕业设计(创作)解析报告虽然是对毕业设计(创作)的说明与论证,但也从另一个角度对毕业设计起到了促进作用。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从构思开始就能全面考虑相关内容,如创意构思有所根据,做到从历史中挖掘内涵,从文化中感受民族风情,从各种事物中获取灵感;充分考虑整体塑造与适应性的预测,使学生的设计更完善,并考虑服装的实际用途与市场。同时对美术学和绘画专业答辩程序也做了改革,将答辩安排在毕业设计(创作)展览现场进行,毕业生要针对毕业设计(创作)作品进行答辩。实践证明:这一改革可以将学生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成果结合起来,更具有现实意义。学生通过毕业创作的实际操作过程,将先前学习的理论知识深入理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指导,更有针对性地查阅专业文章和书籍;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结合理论知识总结出经验。而且,由于作品解析是毕业生个人作品的理论解读和创作实践的总结,在这一过程当中,可以使学生把文字写作与实际操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杜绝抄袭拼凑造假等现象。通过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形式、方法、内容、管理到评分标准的一系列配套工作的改革,使学生在毕业设计(创作)中得到全面的训练,整体上有所提高。下面是我院在毕业设计管理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和做法。

一、精心组织,提前做好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

毕业设计整体工作量很大,为了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让学生在最后阶段的综合性教学训练中多学一些专业知识,稳步地进入社会专业行业,学院在大四第一学期就建立毕业设计领导小组,整个工作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有序地展开。同时还成立了毕业设计答辩小组,为该项工作在组织领导和专业指导上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毕业指导工作中指导教师是关键的一环,为了提高指导水平,根据指导教师资格要求,学院与系挑选了专业知识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指导工作。学院与系共同明确了指导教师的责任,对各专业指导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将毕业设计各个阶段作了合理的、科学的统筹安排和实施。

二、对毕业设计时间进行调整,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我院根据各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培养方案要求,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进行了调整,将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提前到第七学期。在第七学期中后期就开始布置毕业设计工作,由学院向各系或教研室分派指导毕业设计任务,各系上报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及具体的实施计划方案,确定指导教师、拟出选题,报学院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审批,然后学生选题,各系上报毕业设计选题汇总表,同时还要完成学生对选题的调研、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工作,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这样在放寒假前学生已经选好了题目,便于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进行毕业设计工作,因而避免了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面试找工作时间上的冲突,调整毕业设计时间是确保毕业设计质量的一项有力措施。

三、双向选择确定指导教师,抓紧时间,抓住指导教师。认真指导

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如何?指导教师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从我院毕业生的情况来看,艺术设计、美术学和绘画3个专业11个专业方向的创作情况各异,要求不一。为使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更有针对性,更能提高毕业学生毕业设计的最终完成质量,在毕业设计工作开始阶段,我们先向毕业学生详细介绍各位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专业特长,毕业学生可据此选择适合自己研究专题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研究专题的具体情况选择毕业学生。指导教师确定后要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进行答疑和指导,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我们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时间作出合理的、科学的安排,既要在统一时间内完成任务,又要统筹就业学生的工作时间与毕业设计时间,还要兼顾指导教师平常教学和指导教学的关系。因此,对每一个小阶段之间预留一定的空间,机动地协调、衔接这些关系,既有保证毕业设计、实习阶段、论文写作的工作量的时间,又使各个阶段的工作质量不能草率敷衍。

四、对毕业设计进行全过程监控

艺术生毕业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校艺术类毕业生 就业能力 市场竞争 职业生涯规划

College Art Graduates'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Capacity Analysis

SHU Liru

Abstract With college enrollment in art class professional, arts graduates every year. This article proceed from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tatus of college art graduates and impact of arts graduates two factors analysis, trying to summarize the resolve of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arts programs to enhance their employability, and thus faster adapt to the complex social environment.

Key words college art graduates; employment capacity; market competition; career planning

0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时期,这样的社会局面则需要高校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200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大约为107万,2014年大约为727万,增长了579.4%(如表1),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艺术类学生也是如此。艺术类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情感丰富,个性张扬,自我主义较强,集体主义较弱。作为一名高校的辅导员,我们更应该了解如今的就业市场以及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心态,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

1 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现状

艺术类学生个性比较张扬,专业实践性较强,就业时呈现与非艺术类学生不一样的特点。

1.1 就业灵活性强

高校艺术类学生往往被看作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崇尚自由,追求个性,不愿束缚于各类规章制度,在择业时不看重工作的稳定性,而注重工作和自己所学专业的一致性。很多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初次就业时只为了积累工作经验,工作一两年后会跳槽转业,故他们不在乎与工作单位是否签署协议,这就导致在毕业时艺术类学生的就业率很高,签约率很低,工作相对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很不固定。

1.2 就业地域性强

艺术类学生所学专业的专业性与实践性很强,一些大型的设计类公司多集中在沿海或大中型城市,很少设立在边缘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学生的就业去向,就业市场相对狭窄。艺术类毕业生认为在经济发达城市较偏远城市拥有更多的自我提升机会,能学到更多的实践技能,故他们在选择工作时会首先考虑较发达地区。这种现象在近几年越来越明显,据不完全统计,大约70%以上的艺术类毕业生更倾向于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就业,使得这些地区的就业市场趋于饱和,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1.3 就业观念淡薄

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不积极,就业观念淡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艺术类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认识不清,时常抱着走一步算一步的心态;其次,艺术类毕业生大多家庭经济条件良好,他们并不需要独立承担生活的重压;最后,艺术类毕业生个性过强,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所学专业具有优势性,找工作只是时间的问题。这些因素都影响着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1.4 就业心态矛盾

艺术类毕业生在就业时拥有更复杂的心理,在择业时更加迷茫。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艺术类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认为选择了热门的设计类专业,盲目高估对所学专业的优势,对自己盲目自信,在就业时一心选择自己心仪的工作,但一次次失败的求职经历让他们无法面对残酷的现实;第二,艺术类学生的学费过高,大学四年的学费是非艺术类学生的两倍有余,故他们在择业时希望寻找到薪酬较高的工作,但大学毕业生的薪值往往达不到他们内心的期望值,许多艺术类毕业生抱着宁缺毋滥的心态,长期处于待业状态;第三,艺术类毕业生大多家庭经济条件良好,90后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娇生惯养,他们虽期盼能在工作中展示自己的能力,但却没有做好吃苦耐劳的就业准备,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却显得束手无策,缺乏毅力与勇气。艺术类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屡遭挫折,在心理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2 影响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出,高校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不容乐观,社会给予他们的压力过大,他们虽渴望踏入社会又害怕面对竞争。为了帮助艺术类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我们主要从政府、学校、家庭以及个人这四方面分析影响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2.1 政府对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政府对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支持力度不够。首先,我国现有的分配政策从原先的“包分包配”转变为“自主择业”,大学毕业生需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寻找工作,这对艺术类毕业生来说具有更大的挑战性。“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不仅需要依靠就业市场提供良好的机遇,也需要政府给与相应的扶持措施。例如政府可以颁布鼓励艺术类毕业生到中小型城市发展的政策,为其提供补助及优惠条件,同时加大对中小型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艺术类毕业生走向西部,走向基层。

2.2 高校对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高校是艺术类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是育人成才的摇篮,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影响着学生的就业情况。现在大多数高校对艺术类学生就业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设置的课程与市场需求的岗位并未达成一致,使得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并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找到适合自己的一份工作;二是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许多学校只是把职业生涯课程当做一门必修的课程进行教学,并没有把其贯穿于艺术类学生大学四年的学生生活中,同学们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任然很茫然;三是高校对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大,许多毕业生未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3 家庭对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中国家庭,父母以及成长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非常之大。一方面,对艺术类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来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生活压力小,这类艺术类毕业生在择业时对工作的期望值较低,他们认为就业只是寻找一份工作,而工作所带来的自我提升的机遇并不重要。另一方面,90后艺术类毕业生的自主能力不高,依赖性极强。他们从小被父母过度保护,事事由父母操办,当自己处在竞争激烈的求职环境中则显得束手无策。

3 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解决方案

由于高校每年扩招导致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市场趋于饱和,竞争激烈。对于艺术类毕业生来说面对的就业压力更大,为艺术类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势在必行。

3.1 政府建立健全支持体系

政府对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支持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加强宏观调控,为艺术类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保护政策。首先,取消地方保护主义,引进更多的艺术类专业人才;其次,鼓励艺术类毕业生到中西部,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锻炼,为其提供相应优惠政策,保证其在锻炼后拥有优势去寻找下一份工作;最后,加大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力度,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维护毕业生的个人利益。

3.2 高校建立就业培养机制

社会对艺术类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现在培养出的大学生,不仅是专业人才,更是职场精英。高校应建立就业培养机制,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推进艺术类课程的教育改革。艺术类课程作为新兴课程,面临更多的挑战。现在高校艺术类课程在设置上大多没有与就业岗位相吻合,课程的延展性较弱,这就要求高校拓宽专业口径,增强课程学习的实践性;在教学模式上增加专题演讲、情景模拟等,使课程的教授多样化且符合就业市场。

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艺术类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故他们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成果。高校一方面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多出国进修或是参加学术交流的机会,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以旧代新,建立健全学科内部的学习交流体制。

第三,完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前面的章节中也提到我国有些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不合理,在今后对艺术类学生的培养中,必须把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四年的教学中,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适时的开展职业生涯课程。例如大一时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职业生涯,对自己的未来有初步定位;大二时根据自己对专业的了解引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大三时进一步指导其制定或修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四时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择业,传授学生就业技巧。这样,职业生涯规划就不是大话空话,而是真正能够帮助艺术类学生规划人生的实用性课程。

3.3 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90后学生思维开放,自我意识过强,艺术类学生尤为明显。如今的90后艺术类毕业生往往眼高手低,作为市场竞争中的主角,未能及时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艺术类毕业生在择业时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自己有合理的定位,克服择业时遇到的挫折,及时总结,汲取经验;其次,发挥主观能动性,艺术类毕业生应抱着“我找工作,而不是工作找我”的心态,努力让自己适应环境,珍惜任何一次工作机会,以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对待每项工作;最后,坚持学习,无论是在校园还是工作单位,艺术类毕业生都应该用虚心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4 总结

当今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就业率的高低反映出高校对艺术类学生培养的成果。我们在激发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要不断完善高校自身的教育体制,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艺术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长缨.当代大学生就业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6-457.

[2] 新华社.艺术类毕业生: 灵活就业为主流[N].中国文化报,2012.4.17(2).

[3] 敖四,兰顺东.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艺术生毕业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强化实践;就业率

近年来,根据社会发展、市场需求,中国高校中普遍设置艺术设计专业,在分担了国家较大就业压力的同时,也为那些美术爱好者及大部分美术高考生提供了系统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机会,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非专业人员从事专业工作的尴尬局面,某种程度上更快地推进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但是,就现在国情与高校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教育教学与就业的矛盾问题是比较突出的。例如,学生接受理论知识学习是否可以用于指导实践,实践过程中的总结是否可以补充理论指导性的不足,在将来的就业中,能否所学所用合二为一呢?为此,针对强化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就业率提升进行了探索。专业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手脑并行的综合素质水平;通过课程设置,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成立就业指导中心,发挥职能作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推荐学生就业。

一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就业铸加砝码

(1)理论+实践+总结=成功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注重理论学习深度,强化实践操作能力,不断总结、创新,是脱颖而出的必胜法宝。现代企业发展速度快,对员工素质、能力要求高,对高校毕业生更是除要求专业技术精湛外,还要看能否短时胜任工作岗位,诚实守信,是否有敬业奉献精神;大型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则更高,不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基础,还要有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广泛社交能力,这些现实的要求,都提醒高校的毕业生必须多角度用知识武装自己,多渠道寻找实践机会,全方位提高综合素质水平,为成功谋得一席职位而努力奋斗。

(2)不断积累实践经验,轻松搭乘就业车

社会上流行一句话,大学毕业即失业。透过这种现象探究其原因是值得高校教育及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深思的问题。艺术设计专业以造型、色彩、材料、空间、软件应用等相关课程为重点教学内容,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学会这些理论内容,又要熟练操作,达到更高层次要求的理论用于实践,这个要求看似简单,实为难题,它成为学生就业的一道隐形屏障。因此,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要树立积累实践经验决心,做出积累实践经验的计划,勤于思考,不断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在不断积累实践经验的同时,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时,既可以为企业节省必要的培训费用与时间,亦成成为可以即刻上岗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这样在装饰公司、影视公司、设计公司里才能成为炙手可热的人选。

二 课程设置突出实践,帮助学生成功就业

(1)理论够用,突出实践,手脑并用,强化技能

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执行大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的分配,应做到“理论够用,突出实践”的原则,通过课内教学实践、社会实践、设计比赛等方面加强学生实践能力。课内实践教学可以根据课程理论知识,设置主题进行设计并出成品或设计假想;社会实践可以集中安排某段时间,组织学生进社区,用专业知识为百姓解惑,做些公益性的免费设计活动。比如,社区宣传栏的设计,小区中易改动的、设计不合理的现象的改进方案,力所能及的为一些需要了解家庭装修的人给出方案,在交流与思考中得到锻炼,从而缩短学与用的距离,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可以真切地了解社会发展趋势、消费水平等与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基本问题,强化了脑、手双重技能;适当参加社会中的设计比赛,与专业人员相互交流、学习、切磋,提高设计理念,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

(2)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来说,不仅理论知识要扎实,更要按学校或老师的要求学会如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在实践中结合理论,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提高个人工作能力。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应该从入学开始就要树立实践的目标,不为金钱,只为增加工作经验,在不影响正常学业的前提下,适当做些兼职或者实习,在与人交往中学会做人,在处理事情中学会做事,多听勤看常思考,参加面试,增强信心,成功就业的机率会大幅提升。

三 建设实训基地,帮助学生就业,提升就业率

在就业率低的大环境下,完善的实训基地建设,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就业,成功就业,可以有效提升就业率。

(1)实训宣传跟得上,学生就业不出门,企业上门求人才

①成立专业对口的实习实训基地

所谓专业对口的实习实训基地,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在高校内部成立专门的组织或者工作室,模拟社会企业运营方式,让学生在学校内就能感受到真正公司的工作环境,实现校内“就业”,保证学业,兼顾事业的实现双丰收;二是,联系专业对口企业,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协议企业提供实习场地,安排实习岗位,提供实习指导,为企业招贤纳士时培养后备力量,促进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率。

②加大实训宣传力度,让社会了解高校办学

在生源逐年减少的社会背景下,实习实训基地作为办校特色越显突出,特色的东西就要发扬,借媒体力量合校本实际大力宣传,在提高学校知名度的同时,减小就业担忧,学生可以安心做学问,勤于多实践,毕业不出门,企业主动来“抢”人。

(2)就业指导安排提上工作日程,提高学生就业率

①成立就业指导中心

国家发展靠教育,社会发展靠人才,人才输出靠高校。特别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使艺术设计专业成为高校专业“新宠”,办学为就业,就业促办学,更好的实现培养与输出的关系。成立就业指导中心意义重大,免费提供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一个畅通的就业渠道。

②开设专业就业指导课程

专业就业指导课程应该纳入课程设置,针对专业就业有针对性地讲授就业要求,特别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和学校应从学生就业心理与就业技巧学习等方面进行双重指导,要让学生在校期间多途径的了解就业前景,对就业满怀信心,尤其是对实践经验丰富更有利于就业方面,多讲实例,进行正面引导,再结合国家发展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政策支持等,对就业充满希望,增强自信心,提高就业率。

四 总结

随着社会发展与艺术设计行业的盛行,艺术设计人才大量需求,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广阔,但就业的前提条件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和充分的实战经验,未来数年,我国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办学应以就业为导向,走理论结合实践的道路,为学生成立就业指导中心,校企合作,大胆寻求创新,培养的学生能够成为高素质,强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我们要相信国家发展离不开全能型艺术设计创新人才,我们更要相信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以社会需要为办学宗旨,调整办学定位,加强实训实践配套设施建设,搭建好实训平台,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参考文献

艺术生毕业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服装专业;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对策

G712;TS941.2-4

一、系统设计毕业设计实践教学

(一)明确毕业设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综合实践的教学环节。岗位核心能力课程“女装设计”“男装设计”重点解决学生从事服装设计师助理所需具备的单品设计能力;“服装品牌设计与企划”主要培养学生后续从事服装设计师或企划师必备的系列成衣企划与设计能力;“毕业设计”重点培养学生就业及后续发展所需的创新、创意以及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实训项目的难度和综合度逐步递增。

(二)明确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方式

1.将毕业设计课题带入企业,由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完成,但这既影响企业生产活动,又因为学生工作任务重、时间不够,造成作品效果不佳;

2.由W生在校自主完成毕业设计,容易出现学生找工作室代工、购买成衣等现象。松散式管理导致教学环节形同虚设,难以实现教学目的。

目前,系部采取的是教师全程指导的教学方式,杜绝了购买和代工等现象,切实提升了作品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

(三)明确毕业设计选题方向

选题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毕业设计教学目标的实现。首先,选题要融入前续课程的所有技能点,具备综合性;其次,选题的难度要高于岗位核心能力课程的技能难度,且各选题之间的难易程度相当;再次,选题应来源于社会和企业,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接轨。因此,系部组织教师到行业企业调研、研讨后确定选题。

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服装设计大赛选题。因为大赛以发掘设计师的创新思维,追求作品的创意性与实验性为目的,这与毕业设计定位一致。另一类是以创作灵感的类型为选题。在选题中引入湘绣、苗绣、织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既贯穿学院一直以来“承袭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指导思想,又鼓励学生跨专业、跨行业进行非遗文化的创新。

(四)明确毕业设计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

成立毕业设计工作小组,编制毕业设计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统筹布置,明确毕业设计的时间、任务、责任人、工作流程等,确保毕业设计工作按质按量如期完成

二、加强毕业设计教学过程管理

(一)组建教师团队,明确教学任务和要求

毕业设计教学前,组建教师团队,召开指导教师会议,每班由一名设计教师和一名工艺教师联合指导,既分工又合作,同时明确“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定位。学生是毕业设计的创作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教师在指导中不能结论性评价多,具体意见少,也不能指定学生的创作主题,帮学生找参照图甚至设计,全程高密度参与。

鼓励教师创新教学组织设计和方法手段。通过集体研讨、头脑风暴等,解读每类选题的创作路径、方法;通过创作分享会、学生陈述点评会等开拓思路,完善作品;加强示范教学,启发学生思维;采用大学城空间、微信、Q Q等方式辅导学生,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加强团队合作、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培养。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定期召开指导教师研讨会,及时了解教学进度与质量。

(二)召开学生动员大会,加强学风建设

召开毕业设计学生动员大会,一是讲解毕业设计整体安排以及相关要求;二是激励学生提高创作热情,争取多出好作品。在教学过程中,还会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不定期组织召开学生会议,及时解决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出现的旷课、拖沓等问题。

(三)严格进行四个环节的作品质量评审

第一环节是设计图评审。如由系主任、工学部主任、企业专家、指导教师以及学生代表制定毕业设计图纸的评价标准,集中评审,提出修改意见。

第二环节是面辅料选配评审。例如,由于湖南的面辅料较单一,因此毕业设计的材料全部是在广州中、大纺织市场采购。车票购买、酒店预订、面料采购等工作全部由学生负责,教师团队随行前往,把握采购进度,做好面辅料选购评审工作。

第三环节是坯样及第一套成品评审。毕业设计中期,组织对坯样及第一套成品进行评审,形式是学生展示作品,陈述设计构思及制作方法,教师团队研究问题,进行指导。

(四)做好资料上传和总结推广工作

组织评选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在学院“毕业设计开放展示周”中表演展示,并安排专人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说明书、教师的评分记录及评语等相关资料等。

三、反思毕业设计教学管理

毕业设计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教学管理反思。

(一)反思毕业设计的系统设计。如毕业设计选题、教学方式、时间进度安排、教师安排、评价标准等。

(二)反思作品质量是否有提升。广泛了解各院校同行、企业专家及家长对作品的评价,了解学生创新思维和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由此获得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三)反思有无管理服务的失职。如管理滞后、问题发现不及时、问题处理不到位等情况。

经过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笔者认为,要切实提高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作品质量,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通过人才需求调研,合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明确毕业设计目的与定位,系统设计,编制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方案。第二,根据专业特点,找准质量控制的关键节点,分步骤、多环节、多主体、多形式进行毕业设计阶段性评审,加强过程管理,提升毕业设计作品质量。第三,举办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展示、推广活动或毕业设计教学论坛,加大毕业设计作品的推广力度,促进学校、专业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高职毕业生毕业前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质量直接检验了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需要教育管理人员认真对待。总结其经验,在整个毕业设计工作中,指导教师、教研室、服装专业、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形成的三级管理机制,定期不定期地对毕业设计各个环节进行检查抽查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志青,吴红.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4):94-96.

艺术生毕业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转型发展;教学

中图分类号:J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0-0207-01

因为在1999年到今天,“升本”而成本科的地方院校共640多所,大概占中国本科高等学校的55%。其中,蛮大比例的新建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不明确、专业特色也不明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严重脱节。根据公开统计数据显示与“升本”高校同步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职院,到2013年全国具有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有1266所,其中2006年至2008年2年间建设了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校,2010年国家又启动了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工程,他们的办学水平,综合实力甚至超过了部分的方本科高校。所以加快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被摆在了不可忽视、极为重要的位置,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已被视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战略突破口。

一、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实践水平

在高校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这一种现象:很多老师都具有很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在实践操作方面有所欠缺。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老师们能根据课本进行备课,并能根据课本的内容进行讲解,能简单知道实训的流程。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例如进行平面设计、包装设计、版式设计等都欠缺经验,以至于理论与实际脱节,极大影响教学质量。这就要求老师向“双师型”进行转型,实现教师专业化。

“双师型”教师,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培养“双师型”教师,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培训机制,有目的按计划安排教师到企业、事业单位进行实际的实习与锻炼,提高专业教师特别是比较年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实际实践的能力。为了更好地与企业接轨,一是不定期地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到与艺术设计相关企业参观学习,了解制作工艺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增加感性知识。二是抽调部分专业教师进入相关的公司从事专业工作,接受一段时间的实践锻炼,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此外,教师还要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讲座,获取科技的第一手资料。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总结经验的能力

教师通过“双师型”的培养,具备了一定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但是一味的使用传统授课模式,即对着课本按部就班,过多公式化的教学,会使学生觉得课程枯燥乏味,学生会逐渐失去听课的动力。在课程安排中,教师应该首先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课程首先以欣赏作品为主,让学生欣赏大家做设计的优秀作品,在视觉上让学生有所震撼,让学生喜欢设计,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艺术设计的作用与其在社会中的地位,明确学习的方向,有了学习的自信心,才能做到自主学习。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不善于培养学生总结经验的能力,以至于学生“学了又忘,忘了又学”的恶性循环。每一个艺术设计作品的创作,都有很多种思维方法,比如“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情感,意识与无意识”等思维方法,要求学生通过一种方法,学会“举一反三”,总结出一个创作的经验,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总结经验的能力。

三、项目实践教学,发掘学生潜能

项目实践教学是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寓教于项目实战的教学活动,目的是在课堂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的鼓励和指导学生,不断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有目的把不同难度类型的项目引入课堂当中,比如某某广告设计、某某包装设计、某某版式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艺术设计,不但能创建一个真实的教学实践环节,还能把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实际的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无避免的去面对,必须更加理性客观的思考、分析、和讨论,这对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好处。通过实践,很多学生学通过艺术设计专业的系统学习,毕业后找到了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并能快速地适应并开展工作。

四、开展双证教育

“双证”是以就业为目的、以职业教育为导向、以大学教育为支持、以培养市场紧缺型人才为核心、以培养企业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教育工程。“双证”是指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在“高校转型发展”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全国每年都有近千万大学生毕业,就业方面的竞争是不可想象的,这样就要求毕业生要一专多能,才能拓宽就业门路。从用人单位方面考虑,他们只招收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应聘者,大批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学生可先在学校扎扎实实地学习和掌握实际工作技能,为上岗就业和今后的发展作准备,如果毕业同时具备有多个资格证书,学生就业的机会会更多。

总之,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社会的发展,社会的需求,结合专业特点,精心设计好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总结,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从而发展地方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