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铣工实训总结

铣工实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铣工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铣工实训总结

铣工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自学能力,提高工作水平

“在大学里学的不只是知识,还有一种叫做自学能力”。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除了英语和计算机操作外,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虽然罗列齐全,但平时我们只是草率应付考试,所以对于基本的操作我还是感到无从下手。“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用来形容现在的我真的十分恰当。名义上我是担任文员,平时工作都是做些琐碎的工作,打印、复印文件,有时会为领导打报告或者演讲稿等等。如果现在仅仅用所学的知识要完成一份演讲稿或是一份文件也许我还做不到,因为有许多文件的格式我还不清楚怎么运用,打印出来符合标准。所以,我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然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与人相处,创造和谐工作环境

怎么说我还是一名实习生,有许多事情都不懂。古语有云:不耻下问。但在当今时代这似乎已经没有可耻不可耻的说法了。踏上了社会,我们与形形的人打交道,由于存在着利益关系,又工作繁忙,很多时候同事不会像老师、同学一样对你嘘寒问暖,可以帮助你解决问题。环境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一个冷漠没有人情味的办公室,大家就会毫无眷恋之情,有更好的机会他们肯定毫不犹豫的跳槽。他们情绪低落导致工作效率不高,每天只是在等待着下班,早点回去陪家人,但是偶尔为同事搞一个生日party,生病时的轻轻一句慰问,都有助于营造一个齐乐融融的工作环境,心情好,大家工作开心,有利于办公室的和谐工作。在电视上不止一次的看到职场的险恶,办公室里的是非,能做的就是“多工作,少闲话”,而且在实习期间还曾与领导有交谈,所以不但要学会怎么与同事相处,更需要学会如何与领导交谈,谨慎行事路才能走得更长远。

铣工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金融与证券 工学结合 实训体系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围绕着怎样为迅猛发展的金融业提供合格的人才展开了多渠道、多层面、多方位的探索与研究。但现状仍然是,一方面金融业多层次高质量人才匮乏,尤其是业务精英,另一方面金融与证券毕业生面临极大就业压力,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在金融企业找到合适岗位。这一情况目前在广州城建职业学院金融与证券学生就业问题上表现突出,直接影响了该专业的招生。究其原因当然是深层次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还是金融与证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向、模式上存在偏差。

2、研究现状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高职教育模式,大多突出“工学结合”教育,例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教育、美国和加拿大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澳大利亚以行业为主导的“TAFE”模式等等。他们的成功让我们看到工学结合模式有很多优点,也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概括而言,国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一是工学并行式。学生除了全日制学习外,每周做部分时间的工作,这些工作是经学校认可的。并行式是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工作实践,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一方面进行理论学习,一方面在业余时间参加工作实践,实践时间通常每周20—25个小时,上课约20个小时。在校内学习文化、基础理论课模块课程的同时,各合作企业为各专业学生留出一部分工学并行的工作岗位,并随着学生学习进度轮换岗位。二是工学交替式。全日制学习学期与全日制工作学期的交替,工作学期的工作是经学校认可的,学期的长度取决于学校采用的学期制。在校内学完一定文化、基础理论课模块课程之后,到各合作企业工学交替工作岗位上进行全日制的较长时间的上岗训练。

国内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黄河水利职业技术院校等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为首的国内各知名院校已有许多这方面的专著和课题研究成果。就广东省外来看,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先行开展各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金融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作为本文的先导,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国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一是“薄三明治”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借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采取的一年三学期制的“薄三明治”式,这种形式是将一年分为三个学期,每一学年中,有两个理论教育学期,另一个学期是到企事业单位定岗实践的工作学期。二是工学并行式。以省内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采用了该模式,即学生一边在金融企业实践,一边在课堂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且这两种场所和两种活动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强调时间、空间拓展性。三是预就业式。学生在校前两年与普通学生一样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第三学年开始根据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双向选择,确定预就业单位,学生到预就业单位实际工作一年后,返回学校进行为期一年有针对性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四是实际任务结合式。学生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用人单位提交的实际项目,如调研任务、采访任务、规划勘测任务和产品或项目设计任务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是关于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的研究还比较少,并且没有特别适合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的实际情况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找出适合金融与证券专业的工学结合“订单式”综合实训体系,促进本专业人才的就业。

二、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岗位分析

通过对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上百人次的调研和与金融专家组建的金融与证券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议,并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课题组总结发现,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分为银行从业人员、证券从业人员、期货从业人员、保险从业人员、金融中介从业人员五个就业方向,其就业岗位群主要为: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商业银行大堂经理、证券客户经理、证券经纪人、保险经纪人、保险业务员等,整体来说主要是金融营销岗。

可见,首先不同岗位对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要求差别很大,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以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技能。其次,毕业生主要服务于金融机构一线岗位,大多直接接触金融服务顾客群,这就要求该专业毕业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具备与顾客交流、沟通能力。职业岗位的这些特点对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合上述职业岗位的分析,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对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各种实践。

三、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在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工综合实训体系构建的实践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于2007年开始招收金融与证券专业高职三年制大专学生,现已招收五届,在校学生人数近600人。为了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围绕“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高技能金融与证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和金融与证券教研室其他同事一道做了大量的工作,以该专业毕业生毕业后的职业岗位为基本依据构建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的构建,按照职业导向—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模式进行。成果如下。

1、校内课程实训设计

金融与证券专业,应开设主干专业实训课的课程见表1。

金融与证券专业开设的《证券基础知识》、《证券交易》、《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银行经营管理》、《保险实务》、《个人理财》、《金融营销》等课程,学生除必须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外,还应掌握具体的操作技能,这些恰恰是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来解决的。在每门课实践教学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实践教学内容,原则上既要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又要针对行业岗位工作需要。如理论讲到股票发行阶段,案例分析就做股票发行方面的,这样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同时,提高了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及学生学习积极性。

金融与证券专业对于形成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还应在课程结束后,在实验室进行为期一周的课程综合实训——证券综合模拟实训,它属于金融证券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第二、第三阶段。综合实训有别于课内实训,课内实训以知识点掌握为主,而综合实训强化是学生某项技能,应由浅入深,或按工作流程进行,具有连贯性,有利于技能的提高。证券模拟综合实训这门课程,应通过各种专业性分析方法,对影响证券价值或价格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证券价值或价格的变动。实训内容应含: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模拟交易(对股票基本面和技术面进行分析),进一步熟悉证券交易的交易软件,学会分析预测公司股票走势,学会撰写投资分析报告。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学生可分组到证券公司开设真实交易账户进行实际操作。

2、课外实践设计

课外实践教学内容由理财协会和每年举办的各种比赛组成。理财协会通过每周举办投资理财讲座的形式,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一方面锻炼学生的组织、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一方面也可以提升专业能力。另外每一年举办一次投资模拟大赛和一次理财规划大赛,通过学生的实际参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3、校外实践设计

金融与证券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应包含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自主创业等。

(1)社会调查。学生按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调查,并撰写专题报告的实践活动。社会调查一般可以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调查内容和形式也可由学生自主决定,学校和老师做好事前动员和事后检查工作。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到银行进行调查,了解银行产品销售情况,或新产品的市场可行性调查,并写出专题报告。社会调查是学生深入实际了解社会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训,可以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表达、交际、合作及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提高。

(2)专业顶岗实习。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跟班或顶岗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在完成前面各阶段的模拟实习、综和实训、社会调查之后,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业务技能。一般在三年级上学期可以安排为期4周左右的专业实习。学生可以在银行或证券公司的相应岗位进行实习,协助单位工作人员或独立进行工作,这个过程是对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的技能的实际演练,属于岗前练兵,是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进一步训练学生业务技能的熟练程度,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锻炼,为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胜任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有些优秀学生在专业顶岗实习后得到企业肯定,毕业后可以留在企业工作。

(3)毕业顶岗实习。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或相关单位跟班或顶岗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从第5学期第13周开始,安排6个月左右时间进行。毕业顶岗实习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进一步锻炼,同时,在此期间学生可根据需要收集毕业设计有关资料,进行毕业设计的前期准备。

(4)毕业设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开展的实践性教学形式。金融与证券专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毕业设计方向(商业银行方向、证券投资方向、财务分析方向),毕业设计一般包括选题、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思路、动手操作设计等过程。通过毕业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对课题相关知识的检索和自学能力;可以培养学生针对课题,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能力;可以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锻炼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对学生整个大学学习期间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

在前边的基础上,高职院校还要设立自己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主要从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详细的实训指导书、造就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深度合作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恰当运用各种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

【参考文献】

[1] 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2] 吴岩、张炼、李志宏: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胡坤: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22).

[4] 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对接的关键举措[J].职教论坛,2007(1).

[5] 陈解放: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期待[J].中国高教研究,2006(8).

[6] 曹晔、邵建强: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制度的宏观探究[J].职教论坛,2006(9).

[7] 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与在中国的实践[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8] 周建松、郭福春:开展订单式培养,实现高职毕业生毕业与上岗“零过渡”[J].中国高等教育,2005(20).

铣工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笔者任教《数控铣工》这门课程已经有几年的时间,当中遇到过挫折,收获过成功,不断反思和总结,本文就如何提高中职学校数控铣工教学质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各方面深入思考,让学生切实掌握数控铣工技能,与数控行业需求接轨。

一、科学设置课程,掌握理论基础

《数控铣工》m然是一门课程,但里面涉及的专业知识非常多:读零件图、工艺分析、程序编制、机床操作、尺寸测量等等,与众多数控课程是紧密联系的。学校和专业部必须要有远见性的目光,科学开设课程,循序渐进,才能让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机械制造行业通常是根据零件图进行技术交流和生产,因此读懂零件图是关键。看懂零件图所表达机件的结构,分析机件各部分的尺寸标注,并且要注意是否带有公差,是否有表面粗糙度要求。开设《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极限测量》课程,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读图技能。

2.制定正确、合理的加工工艺路线,加工工艺路线中的工序划分,加工顺序的安排和走刀路线的确定是对编制程序的充分准备。

目前的教材里面关于加工工艺分析的案例相对较少,往往造成师生的忽视和舍弃,只注重程序编制和加工,遇到复杂的零件时就会束手无策,不会加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使用《金属切削刀具》《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强化分析工艺路线的教学。增加确定工艺路线的例题,在讲解时先让学生写出工艺路线,然后讲解如何根据它们编出程序。

3.数控铣床作为新一代的加工设备,具有先进性、高效性,但对操作者的素质要求也很高,否则极容易造成机床损坏甚至出现安全事故。数控铣床和普通铣床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例如切削用量的选择、工件装夹方式、加工工艺、夹具设计等。开设《铣工实训》课程,让学生先熟悉铣床加工原理,加工流程,为学习数控铣工做好技能准备。

4.在编程方面,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设一到两门软件编程课程,如我校开设了《MasterCAM X4》和《CAXA制造工程师2013》。根据不同类型的加工零件,可灵活选取更合适的程序编制方法,多样式的训练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编程能力。

5.在开设数控铣工实训之前,有必要开设一门《斯沃数控仿真加工》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和车间实训之间增加一个非常好的缓冲阶段。该软件很好地模拟数控铣床的加工环境,让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电脑进行模拟操作,不存在任何的安全问题,学生可以大胆地、独立地进行学习和练习,同时解决了车间设备较少的问题。

二、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学习自信心也相对缺乏,学习《数控铣工》这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会感到相当吃力。尽管科学地开设了课程,但是如果学生学不进去也就一切徒劳。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是学好这门课程的有力保障。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沉闷、死板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要让学生喜欢这门课程,首先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尊重中职生的个性发展,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适当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学生慢慢就被这种氛围所感染,认真投入到学习中去。

2.讲解先进制造技术,激发学生求知欲

中职学生对数控制造技术的了解通常来源于课堂教学,课本文字的叙述很难让学生产生深刻的认识。笔者利用多媒体平台教学资源,寻找很多与教学相关的先进制造技术视频和资料,给学生先讲解课堂内容的理论知识,然后播放相应的视频,学生们看得惊叹连连,兴奋不已,明白到学习这些内容能应用到这么先进的技术层面上,激发了求知欲,迫切要学好知识。

3.注重实训,实施奖励制度

训。比如介绍数控铣床操作面板,单看书本图片收效甚微,可以利用斯沃数控仿真软件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或者直接进入车间让学生进行实物演示,学生自然会深刻牢记。另外,可以用数控作品奖励学生,比如用数控铣床雕刻一个精致的图案,数控车床加工一个小奖杯,线切割加工一句励志的话,小小的鼓励却从内心深处打动学生。

三、合理安排实训,实现教学目标

学生要真正掌握好《数控铣工》这门学科,必须要到车间实训,锻炼加工技能才能学到真本领。考虑数控铣床数量的限制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应该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合理安排车间实训,确保实现教学目标。

1.安全教育

数控铣床作为机械加工设备,如果操作稍有不慎不但会损坏机床,还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教学工作应当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实训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安全操作规程,遇到紧急情况如何处理,保证安全事故为零。

2.实行小组实训制

数控设备数量有限,不能满足每人使用一台机床的需求。根据数控铣床的数量将班级学生分成对应的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应当合理安排,让实操性强的学生作为小组长,监督和辅助组员进行实训,汇报小组实训报告。既减轻教师的负担,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布置实训任务,考评和总结

每一次的实训课,教师都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实训任务,绝不能有走过场的心理马虎应付。根据任务的难度制定加工时间,在实训过程中适当提示和帮助。实训完毕后对实训结果进行考评,师生共同总结实训心得体会,对成功之处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不足之处给予指正和鼓励,做到每一次实训课都切实掌握好知识点。

4.开展技能比赛,以赛促学

铣工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程一体化;具体方案;关键所在

众所周知,技工院校如何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满足企业需求,是我们学校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如何让机械专业实训与其他专业理论课程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应该是当 前课程体系改革关键的一个环节,为此,近年来,我们主要在机械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一体化的定义

要讲一体化,首先要定义什么是一体化,我认为一体化教学就是 理论、实习教学按照课程、课堂的实际需要成一定比例有机融合的整 体。针对一门课程有一体化教学,对一节课而言也有一体化教学,只是根据教学需要所占比例不同而已。教学形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一体化教学,将本专业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课融合到每个课题,每个项目中,重点实行项目教学法。如铣工专业课程,它不再有数学、专业英语、机械制图、金工、编程与加工工艺、数控加工实习等,而是只有某个项目,如台阶轴的制作,那就包括识图、选择材料,制订工艺以及制作的全过程等。狭义的一体化教学包括课程一体化教学和教师一体化教学两种。所谓课程一体化教学就是由不同教师分别担任理论性强的教学和实习操作要求高的教学。而教师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与实习合二为一,即与教学、与课程相关的所有授课内容均由一位教师 担任。这要求教师能对理论与实习进行有效的结合、融会贯通运用得体。可见,教师一体化对教师的全面要求相应比课程一体化要求高。目前,在我校教师一体化素质还不高的前提下,建议采用教学课程一体化,实习项目模块化的模式,创造条件使专业课和专业实习课率先 实现一体化。

二、我校机械专业课程一体化应做的工作

在学校机械专业场地、设备、师资等基本条件具备一体化的前提下,怎么样有效的开展专业课程一体化,是摆在我们技师学院机械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作者根据近十几年来机械铣工专业理论与实习教学的经验,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认为具体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逐步开展工作:

1)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明确一体化教学课程。

我们学校理论课的教学计划和实习课的教学大纲是具体指导我 们开设课程、开设课时、教学内容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实行一体化,必须从源头有一个根本性的文件。为确保该文件的科学性,我们必须 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教学 的目标,认真调研市场对毕业生的专业需求,及时走访毕业生的就业 反馈,结合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和我校具体的实习条件,由机械系牵头,学科带头人负责,联合铣工专业理论与实习教师,讨论并制定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新计划可推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将这个课程分为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及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其中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实行一体化教学,并且明确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中哪些课程可以合并成为一体化课程(或称之为模块),如《车工工艺学》和普车实习,《铣工工艺学》和铣床实习,《数控加工工艺学》和数控车铣加工等这些课程基本可以实现一体化。同时,还必须明确每门课程讲叙哪些基本内容,高技班和中专班内容区别在那里。

2)专业教师负责统编一体化课程的教材或是讲义。虽然市面上铣工专业一体化教材颇多,含金量也较高,但是它不一定是适合我们学校实情的最合适的教材。反到我们自己的专业教师

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并借鉴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编写一套适合于实施 一体化教学的新教材。这套教材要求专业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原 则,将重点放在与实践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上,充分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职教思想。有了自编教材,理论与实习之间的授课不再 会出现重复或是出现理论滞后于实习的尴尬局面,同时教师之间也能 借助教材互相学习、互相过渡,为教师的一体化作好准备,而学生则 能够做到将理论教学中贯穿实习当中,对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能通过理 论分析来解决,达到相互渗透和补充的功效。

三、我校铣工专业课程一体化实施的具体方案

操作流程主要为:根据教学大纲制订数控编程与操作一体化教学实施计划,编写出适用于一体化教学的实用性的教材。教师按数控 编程与操作一体化教学实施计划的要求编制授课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考核等。教学中应严格按计划进行。教师按授课计划编写教案,填写详细教学日志。教案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突出数控机床操作技能。这其中与传统教学模式最主要的不同的就是,我们所授的课程是介乎理论与实习之间的一体化课程,即专业课程课程均由原来的理论与实习课内容组成,教学系按照教学计划界定每学期各班的学习模块和具体时间、周数(该安排如同原来实习周数安排)。每个模块由理论与实习两个老师一起上课,这两个老师自己确定本模块各自的讲授内容与基本课时(该内容在制订教学大纲或计划已给出),相互搭配、相互学习。

四、实施课程教学一体化的关键

我校实施课程教学一体化的关键在于铣工教学的各位专业教师,整个课程一体化过程完全是他们自编自演,他们对铣工技术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其教学水平的高低,是制约本专业课程一体化能否实现、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当然,我们的终极目标是通过课程一体化培养更多的 “双师型”教师,实现教师授课一体化,这样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因此,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在于有一支 师德高尚、理论过硬、技艺高超、教学理念超前、教学能力先进的“双 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总结

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必须以职业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它的目标必须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来确定。课程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领域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在铣工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是我们在近一段时间内,艰巨和需要探索的问题,相信经过不断探索和总结,定会使这一崭新的教学模式逐步得以完善和发展,成为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推动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铣工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企业及员工在生产经营和变革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总称,其核心是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我们以实践教学任务为载体,利用校内实训中心,实施生产型情境实践教学,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对实训基地进行设计。实训中心在岗位设置、生产方式、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方面完全按照现代企业模式进行管理和运行,这样会增加企业生产一线的现场感,可以缩短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周期。2012年,实训中心引入了指纹考勤机来模拟企业对员工出勤的基本要求。每周的工程实训前,由参训班级的班长前来实训中心领取指纹考勤机,集中采集指纹,采集后,将指纹库下载到U盘上,再经U盘上传至考勤使用的考勤机。这样,每位参训的同学都经历一次采集过程,这不仅是企业文化的教育,同时也增加了模拟的真实感。经过几年的实践表明,其职业素质提升效果非常明显。

2优化实训项目

每周的职业素质训练由哪些实训项目构成?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实训项目?什么样的实训项目既能实现工程实训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又为参训学生喜闻乐见?在两次调研、学习淅江大学工程训练(金工)中心,同时借鉴其它高职实训中心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从以“金工”为核心的实训项目设置上,逐步过渡到兼顾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提高的实训项目设置。“金工”为核心的实训项目,以机加工为核心,设置车工,钳工,刨工,铣工,焊工,铸造,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电脑组装与组网共8个实训项目,机加工单独或协同制作一件产品,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组装一台调频/调幅收音机,电脑组装与组网进行电脑常用故障排除、各类即插即用设备安装及网线制作。2012年,我们医学系护理专业为试点,尝试了兼顾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提高的实训项目:护理礼仪与形体训练。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与人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的协作意识;耐心、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等职业素质。为此,一周的职业素质训练由护理礼仪与形体训练,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电脑组装与组网三部分组成。其中,护理礼仪与形体训练实训项目重在培养提高参训学生与人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后两个实训项目培养耐心、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以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为例,实训的内容是把调频/调幅收音机散件按图纸的要求组装成一个电子产品,并具有相应的功能。整个装配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需要安装的电子元件较多,不少同学缺乏耐心,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而这些职业素质是护理专业必须具备的。有的同学焊接出来的电路版非常美观漂亮,调试的过程也非常顺利。在后期调试的过程中,实训指导教师对比学生的产品,总结原因,一个电子元件的极性装反了都可能会影响最后的结果。训练总结中,不少同学都写到通过实训体会到了在将来的护理工作中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的重要性,职业素质得到了很好的培育。2014年,在总结医学系实训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针对建筑工程专业又开设了电渣压力焊及钢筋处理实项目,针对政文系,外语系非机电类学生又开设了速录实训。训后从参训学生及系部的反映来看,都较好地实现了职业素质的培育。

3充分利用实训前的动员教育

淮南联合大学实训中心自2007年就一直坚持在每周的职业素质训练开始前对参训学生进行动员教育。实训动员教育紧紧围绕着三个问题展开:为什么要开设职业素质训练?它主要由哪些实训项目组成?在实训过程中如何着力培育职业素质?我们首先强调,每位同学要完成在思想意识上的转变,即:从高职学生转变为现代企业的员工。每天“上、下”班应进行指纹考勤,应着工作服,女员工应扎头发戴帽子,注意每天“上、下”班的时间等等与职业相关的行为。参训学生进入现场后,要要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各实训项目涉及的各项操作的安全操作规程等。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