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土地承包法实施细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土地流转制度在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保护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农业规模效益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来,在基层的深入调查中发现,由于制度、管理、操作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不容忽视、亟待解决。
一、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认识不统一
一方面,农民具有很强的恋地情结。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土地的依附性,一些农民想将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而又心存疑虑,害怕彻底失去土地,因此选择协商代耕、临时性转包等简单流转方式,仍把土地作为在非农行业混不下去的退路。另一方面,一些干部对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不支持、不引导,顺其自然。认识问题成为制约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首要问题。
二是机制不健全
虽然土地使用权流转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但土地流转无论有形还是无形的市场都未形成,转出、转入之间缺乏足够的信息联系,阻碍着土地流转在更多方式、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进行。转包费、租赁费缺乏科学依据,没有与之相关联的评估、咨询、公证、仲裁等中介机构。
三是流转不规范
在调查中了解到,事实上农户在流转土地使用权时90%以上只有口头协议,没有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合同。即使签了合同,也比较简单、不规范,流转双方在责、权、利关系上没有明确规定,也无违约责任,更没考虑到今后市场变化因素,特别是对保持地力没有足够重视,给合同纠纷留下了许多隐患。
四是政策不完善
一是有关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因制定年限不同,权益保障的侧重点不同,致使《农村土地承包法》与《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农业法》等法律法规之间存有互相矛盾的条款。二是大法出台后,法律解释、地方实施细则、基层实施办法相对滞后,比如《农村土地承包法》是国家针对全国普遍问题出台的,不可能涵盖所有问题,需要“本土化”,细化成具体、可操作的实施办法,可是截至现在,我省的实施细则还没有出台,造成基层法院对土地承包纠纷难于处理。三是有些政策落实还不到位,各级政府为大户提供的服务比较少。随着规模经营的发展,大户要求服务的呼声很高,要求服务的内容很多,从服务项目分,有种植的,有养殖的;从经营过程分,有产前的、产中的、产后的;从服务内容看,有要求资金支持的,有要求技术指导的,有要求销售服务的,但由于多种原因,政府和有关部门还不能满足大户的服务要求。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流转,制约了规模经营的发展。
二、对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一是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引导。
土地流转,已在事实上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切实加强引导,统一认识,是农村土地使用权合理健康流转的必要前提。因此,各级党和政府要把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统一到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发展和完善,改造传统农业,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小康社会进程上来,摆上农村工作的重要日程。一方面加强培训,使干部认识到土地流转工作的重大意义,掌握土地流转的政策理论。另一方面加宣传引导,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三十年之后也没必要变”的政策导向,使农户统一思想、打消顾虑,促进土地合理流动。
二是制定法律,创造政策环境。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层次地修订、制定出土地使用权流转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以及实施细则,对依托农业企业和合作组织、符合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扶持政策进行的土地流转,国家给予政策、资金支持,从体制和国家政策导向上促进土地的合理、健康、有序流转。
三是突破限制,扩大流转范围。
在平等协商、自愿有序,保护农民的承包权和流转利益,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和农地用途的前提下,通过完善农民利益保护相关配套措施,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任何组织、单位和个人到农村获得土地使用权,逐步扩大土地流转面。
四是建立市场、培育中介组织
针对我县目前土地流转的实际,迫切需要建立流转机制和市场中介组织,使土地资源按照规范程序合理流动,这样既有利于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又有利于推动土地流转进入市场。一是要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土地进入市场,通过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土地向生产能手集中,促进规模经营。二是要建立土地流转市场中介组织,强化中介服务功能。要以乡(镇)农村经济管理中心为依托,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介组织,建立流转交易信息网络。同时,稳步发展民间中介组织,为土地流转提供土地政策、流转方式、信息传递、法律咨询等项目服务。三是开展分等定级和价格评估工作。合理确定各类农地的质量、等级,客观、公正地评估其市场价格,为公平交易提供参考,为政府加强对农地市场的价格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经营者合理选择经营项目奠定基础。
五是积极探索、创新流转途径。
各级各部门要在坚持农户自愿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农村专业协会篷勃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探索实践股田制(以土地入股参与公司经营)、中长期转包土地银行储蓄制、在农业信息网上搭建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平台等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在充分保障农民长期利益和农村稳定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使土地使用权逐步向具有较高生产种植技术的专业化公司、协会、经纪人集中,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不断提升土地产值和经济效益,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六是树立典型、搞好示范带动。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机制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村土地流转随之加快,并呈规模化和多样化趋势,如何因势利导,引导农村土地合理有序流转、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已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 望江县土地流转现状
望江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10个乡镇,129个行政村,农业人口57.5634万人,耕地面积75.866万亩。近年来,随着农村生产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从传统农业生产中摆脱出来,常年性地转移到城镇打工或从事二、三产业,由此腾出一大批闲置土地在村组农户之间自发或有序流转。据调查统计,到今年2月底全县耕地流转面积达33.6538万亩,占集体农用地总面积的35%,涉及全县的129个行政村,4.6186万农户,主要形式为转包、出租两种形式,面积分别为20.3538万亩和12.3745万亩,分别占总流转面积的60.48%和36.77%。其中流转期限1年的占15.3259万亩;流转期限2年的占3.1776万亩;流转期限3-5年的8.3392亩;流转期限5年以上的占6.8111亩。我县实行50亩以上规模经营的农户有1168户,经营的土地面积达27.7441万亩。这些流转面积都是流转双方之间自发进行的,只有少数镇、村在流转中参与了协调。
2 望江县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
现阶段,望江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尚处于农户自发和流转无序的状态,还存在流转行为不够规范,因土地流转引发的矛盾纠纷较多,规模化经营程度偏低,流转土地使用效益不高等诸多因素,需引起我们的重视并不断加以解决。
2.1 部分群众存在三个疑虑
一是,对流转本身心存疑虑。一些群众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概念不清、情况不明,特别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不甚了解,担心流转后会失去土地承包经营权,影响切身利益。特别是一些年纪较大的农民恋土情结严重,宁愿粗放经营,也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二是,对流转价格存在疑虑。从全县流转的情况看,不同的乡镇、不同的地段、不同的经营模式,土地流转价格也不一样,有高有低。同时,国家对农村实行“一加一减”政策(增加涉农补助,减轻农民负担),农民承包地不用负担什么费用,还能获得一定的收益,加之土地流转市场日趋活跃,大家对土地租金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三是,对流转年限存在疑虑。农民流转承包地怕期限过长。期限长了,流转收益不好测算,特别是怕村组调整土地时吃亏,怕有流转纠纷;一些外出务工的农民担心找不到事情做,回乡后怕流出去的土地要不回来,没有地种,不愿将土地流转长时间。目前,农民承包的土地流转合同一般是一年一订,长的3-5年;村集体发包的土地期限一般在5年左右。而流转主体考虑到规模经营的稳定性,心理期限一般在10年以上,之间的差距较大。
2.2 流转主体存在四大困难
一是,集中连片流转难。目前大部分土地流转都是自发行为,涉及千家万户。这种情况下,一旦个别农户不愿意流转,规模经营就可能“流产”或受到影响。二是,基础设施建设难。尽管这几年骨干水利条件不断改善,但农田水利基础仍然薄弱,流转主体从事规模经营同样要“靠天吃饭”。他们有心改善农田基础设施,但由于承包期限短,没有稳定预期,不愿投入;或是因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没有能力或不敢投入。三是,贷款融资难。农业是个弱质产业,一方面,生产周期较长,比较效益低,回报见效慢;另一方面,流转主体从事规模经营前期投入较大,需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撑。但是,因为缺乏有效抵押物,他们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四是,晾晒仓储难。水稻集中收割、脱粒后,因为没有足够面积的晒场晾晒,没有仓库储存,很容易霉变造成损失,很多流转主体只好将稻子尽快处理,直接卖给农业龙头企业或其他市场主体,在价格上往往吃亏。这些在种植大户和农村经合组织中表现更为突出,对其发展影响尤甚。
2.3 地方政府存在三个不到位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乡镇、村干部普遍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当成流转双方的经济行为。大家都知道土地流转的重要意义,但因土地政策较敏感,且没有硬性指标要求,乡村两级对土地流转持谨慎态度,一般很少主动参与,即使参与也是流转主体找上门请他们出面协调工作。二是,政策引导不到位。近几年,县委、县政府鼓励发展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也出台了一些激励政策,但工作导向还不够鲜明,既没有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又没有相应机构和人员管理,土地流转缺乏统一指导和监管,导致操作程序、合同管理不规范,容易引起纠纷。三是,流转服务不到位。主要表现为土地流转信息不畅,纠纷调解难。由于供需双方的信息不能及时沟通,许多农户有意流转土地却找不到合适的受让方,而需要土地的人又难以找到有流转意向的农户,造成转入转出两头难。发生纠纷时,没有专门管理服务机构调解、仲裁,特别是目前流转大多是私下行为,一旦产生纠纷,更是难以处理。
3 推动望江县土地流转的几点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推进望江县农村土地有序高效流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为发展方向,着力在政策引导、规范管理、延伸服务、优化环境等方面下功夫。
3.1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配套政策
一要,摆上位置。推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建设必须经过的一道“坎”,是统筹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对全县发展具有牵动性作用。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将该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纳入年度目标管理综合考核。二要,广泛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讲《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政策,把土地流转政策和规模经营的好处宣传到村组、到农户,使他们消除误区、转变观念。三要,完善政策。按照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原则,尽快制定出台具体实施细则和扶持政策,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价格、程序、管理和服务等作出指导性规定。对符合农业产业规划、达到一定面积的规模经营主体给予一次性奖补,引导各类主体投资现代农业,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
3.2 健全管理机制,规范流转行为
一要,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构,县、乡(镇)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级成立土地流转工作站,配备专门人员和力量,具体负责业务指导、流转服务、合同管理、纠纷仲裁、监督执行等方面的工作。建议将土地流转服务纳入为民服务全程范畴。二要,以实施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为重点,在尊重群众意愿、保障流转双方利益的基础上,统一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合同签订,建立登记备案制度,探索实行风险保障金制度,推进土地流转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三要,建立信息网络,建议以村为单位收集土地流转信息并建立台帐,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在县政府网站开辟专栏即时土地流转供求信息,以解决农村土地流转信息不畅的问题。四要,全面落实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位”,尽快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让群众放心流转,同时也有利于村组进行土地调整,实行集中连片流转。同时允许村组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对土地集中流转地块上少数不愿流转的农户,可按照“就便、同质、等量”的原则,由村级组织给予承包地置换;对弃耕抛荒一年以上的承包地,可由村级组织给予流转。
3.3 提升服务水平,促进科学发展
在继续搞好政策、法律、信息、科技和生产环节服务的同时,注重研究解决土地流转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升规模经营水平。一是,强化规划引导,完善制定县域农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明确各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以规划引导土地流转,以流转促进规模经营,打造优势特色产业板块。二是,改善规模经营基础设施条件,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地方,在农田水利规划设计上要提供必要的服务,在项目立项上要优先支持。同时落实规模经营主体配套用地政策,对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合同规范、经营面积在100亩以上的各类经营主体,允许其按照经营面积的1-3%安排附属设施用地。三是,重视农产品流通环节服务,引导流转主体与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及时为他们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咨询服务,防止“谷贱伤农”。四是,优化农村金融服务,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将流转主体纳入重点服务范围,允许有条件的流转主体开展信用合作,多渠道缓解融资难问题。五是,探索建立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财政补贴、商业保险政策,降低规模经营风险。特别要指出的是,目前望江县土地流转形式多样,但是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开展的规模经营不仅容易被群众接受,而且在资源整合、科技创新、产业提升上优势明显,代表着土地流转方向,要大力培育,给予重点扶持,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等方式走合作化、规模化经营道路,激励合作组织因地制宜开发经营优势特色农业、拓展生产加工领域,使其成为引领农民发展规模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六是,完善农村土地承包仲裁体系建设,加大对乡镇、村仲裁人员的业务培训。
3.4 促进农民转移,创优流转环境
促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关键在于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拓展土地流转空间。一要,建立健全农民就业培训体系,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加强技能培训,扩大培训覆盖面,提高培训实际效果,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二要,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建设,及时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多渠道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农民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他们积极发展二三产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增加收入。三要,逐步推进户籍管理、社会保障、住房安居等配套制度改革,给予进城农民同等市民待遇,准许农民携带土地承包经营权进城落户和定居,并依法享有和承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有的权利与义务,从根本上减轻他们对土地的依附,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他们永久性、实质性转移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OL].http:///,2002-8-29.
(一)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1、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开展贯彻执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有序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川办发〔20__〕39号)文件情况的调研检查。组织各县区参加在盐边举办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软件培训班。
2、指导各县区补、换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和建立农村土地承包与流转管理台帐。目前,盐边县完成了摸底调查、全面登记工作和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软件培训工作;仁和区委、区政府召开了仁和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换补发工作会,将换证工作纳入20__年区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东区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补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目标任务、实施步骤。西区也印制了新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启动了该项工作。
3、积极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和流转市场建设指导。在普威镇以烟叶新区建设为契机,开展了农村土地流转试点工作,制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操作指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具体操作规程》、《米易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示范文本》、《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实施细则》、《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工作制度》等制度,积极引导农民自愿、依法、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开展土地规模经营调查研究,组织专人撰写相关文章参加我市第三届人才论坛征文,获三等奖,并在论坛大会上作交流发言,得到市领导好评。定期开展农村土地承包及流转动态统计上报农业厅。
4、妥善处理农村土地纠纷事件,维护农民权益和农村社会稳定。一是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定期报告制度,将当月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上访、调解、仲裁情况于下月5日前汇总上报省农业厅。二是妥善处理农村土地纠纷事件,多次协调解本文来源:文秘站 决红果乡农村土地纠纷。
(二)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指导工作。目前,全市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89 家,比20__年底增加了62家,工商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55家,比20__年底增加了75家。专合组织成员总数17197户,带动农户68031户。
1、抓宣传培训。一是同组织、人事部门结合,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知识培训。二是利用农民田间学校教学平台,宣讲农民专业合作社知识。半年来,共计宣传培训乡镇干部、合作社负责人和农民群众1000余人次,通过宣传培训,使农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功能和作用,增强他们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合作社的大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抓试点示范。为了培育先进典型,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我们选择产业优势明显、运行机制比较规范、有一定潜力的专业合作组织,开展试点示范。今年,获得省级先进专合组织称号2个,省级示范专合组织称号5个。市州确定示范专合组织4个,县区确定示范专合组织10个。市州扶持专业合作组织2个,扶持资金20万元,年底,市财政还将安排部分专项扶持资金扶持我市合作社做大做强;县区扶持专业合作组织9个。
3、抓农超对接。农超对接是由专业合作社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农产品流通方式,是城市支持农村的有效途径,也是保障城乡居民食品安全,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主动协调配合商务部门申报农超对接项目;做好农超对接统计工作。
4、抓品牌资源整合。为有效整合我市芒果品牌资源,做大做强芒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多次协调××市田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民惠芒果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发起成立了××市攀农种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5、抓项目扶持。目前,已争取省级财政扶持资金55万元,正在上报中央财政5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的项目申报材料,市财政即将安排部分专项扶持资金。同时,积极帮助田园芒果专业合作社申报20__年农业部示范专业合作社项目。
6、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协调工作,组织召开了有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业务指导部门和人民银行、农行、农村信用社 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座谈会,形成材料报农业厅和人民银行成都中心。
7、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季度报表,为上级决策提供数据参考。
(三)做好农村财务公开和集体资产管理。组织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调查,规范农村财务公开的形式和内容,监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季度公开农村财务情况,公开率达85%以上,规范公开率达70%以上。
(四)维护农民权益,搞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1、年初召开了成员单位联席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了20__年减负工作意见,对全年减负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2、贯彻落实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五项制度”, 与市物价局联合印发352份《20__年涉农收费和价格公示表》发放到全市各村;印发农民权益义务监督卡13.6万份。
3、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做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完成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部门联系会议汇报材料;同纪检部门一道对仁和、米易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检查。
4、组织开展全市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年度检查,监督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维护农民权益。
(五)做好农经统计工作。完成20__年年度农经统计报表报省,并获得了省农业厅表彰;做好20__年度全市农户收入半年预报工作;组织开展20__年度农经统计报表业务培训。
(六)年初组织召开全市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会,安排部署年度工作。
二、20__年工作重点:
1、继续做好县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和权证补换发指导工作。
2、举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培训。
3、指导县、乡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县(区)建立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
4、做好农民专合组织发展指导、扶持和服务工作。
5、协助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淮滨县隶属于信阳市, 是河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整体推进试点县之一。自2015年4月24日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以来,淮滨县按照“保持稳定、依法规范、尊重历史、民主公开”的原则,对涉及全县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19个乡镇(街道办),279个行政村,118万亩常用耕地,14.85万农户进行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严格“一、二、三、四、五”工作方法,稳步推进了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目前,全县需要确权的279个行政村中已完成资料收集的村有279个,占全县确权总村数的100%;已完成资料审核,形成确权原始资料的村有279个,占全县确权总村数的100 %;已完善合同签订村数276个,占全县确权总村数的99%,已完善合同农户数13.21万户,占全县确权总农户数的89%。另外,全县档案室已装修完毕、档案盒、档案袋已完成印刷、档案密集架已完成招标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通过招标正在印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印出后,全县将全力铺开颁证工作,并将于今年12月下旬全面结束,迎接验收。
淮滨县在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各项工作过程中采取的“一、二、三、四、五”工作方法暨:
一个方案:在2014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淮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以淮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的文件印发了《淮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由淮滨县农业局会同县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并经县政府审定同意,对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确定了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基本原则,就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内容、方法步骤作了具体规定,为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两报制度:一是实行通报制度。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开展以来,县确权办实行每天通报制度。各乡镇将当天的土地确权工作进度于每天下午5点前上报县确权办,县确权办汇总后通报各乡镇并报县四大班子领导。对于各乡镇、各单位由于工作不力、重视不够、赶不上进度、完不成节点任务的,要向县委、县政府说明原因。对弄虚作假、造成不良影、并出现严重问题的,一经查实,县委、县政府将进行严肃处理。二是实行简报制度。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编发确权工作简报,对全县确权工作进度、存在问题及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及时上报市农业局和县有关领导,并下发到各乡镇,达到了信息的畅通。目前,确权办已编发确权工作简报40余期。
三个关口:一是严把招投标关。为快速完成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任务,经淮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对全县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服务项目分成9个标段,同时进行招投标。由县确权办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招标公司组织公开招投标,并从市招标办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组成评标委员会对符合投标条件的投标材料进行评审,严把招投标关。经严格评审,最终有9家项目单位(公司)中标。县确权办与这些中标公司签订了规范的书面合同,为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严把调查摸底关。调查摸底工作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重点之一,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县确权办非常重视。由村、组负责收集家庭承包方代表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等资料,对二轮延包情况与村分地清册核对摸底,并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家庭成员变动等情况进行调查落实,填写《农村土地承包调查摸底表》,调查摸底表由村委、农户、调查人员三方签字确认。三是严把检查验收关。为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果准确,保障工作质量,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县确权办对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项目的调查、测量、资料整理、数据库建设等工作进行全程把关,对各标段各阶段的工作完成情况按照《河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检查验收实施细则(试行)》进行检查验收,并综合评分,对各中标公司按项目完成得分情况拨付项目资金。
四个加强: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了扎实稳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委农办、县农业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政府法制办、县档案局等相关单位主要领导及各乡镇长为成员的淮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乡镇成立了乡镇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各村成立了由部分村民代表参加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组,具体开展本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二是加强调查研究。淮滨县农业局领导带队,组织调研小组,深入到全县各乡镇、村组进行调研。通过调研,摸清了农村承包土地底数,理清了工作思路,找出了难点和关键节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印发了《淮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施方案》、《淮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手册》,为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开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三是加强宣传培训。为顺利开展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淮滨县开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热线咨询电话,发放“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 15万份,印刷并发放了15万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手册》。在淮滨县电视台设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知识专栏,全程播放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手册》的宣传内容,对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宣传发动,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不仅如此,淮滨县确权办还组织县乡确权工作人员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培训,并多次组织全县各乡镇(街道办)的农发中心主任、各村干部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共培训600余人,使他们掌握了政策界限、工作流程、技术规范要求,提高了开展工作的能力素质,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四是加强督导检查。为促进各乡镇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度,县确权办组织确权办人员分成7个督导组采取听取汇报、座谈、走访、调阅资料、实地走访等方式每天对各乡镇进行跟进督导,并每天对各乡镇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行汇总排名,及时上报县有关领导,并在次日反馈到各乡镇。如因工作不力,轻者通报批评,重者交县委、政府督查室按照“三级三色”督促令进行查办。
1、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一是起草了《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府办发[]149号)和《关于成立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府办函[]50号);二是积极与确权登记业务技术实施单位衔接,并测算试点镇鄢家镇工作经费等,为试点工作做好准备。
2、切实做好县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日常工作,开展调解仲裁业务,完善了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各项配套制度,以规范的工作程序受理调解案件。
3、全县10个镇、109个村分别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调解委员会和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小组,并建立了有关工作制度。
4、全县统一印制和使用了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实行了大宗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并对截止年12月31日单起流转面积在10亩以上的土地流转行为进行了备案登记,并及时上报了调查登记表。
5、开展了耕地撂荒情况调查,并撰写了调查分析报告。
二、积极推进土地规模经营
1、积极开展“小集中”试点。今年,有、2个镇开展土地经营“小集中”试点工作,已经实施土地“小集中”的组7个,土地“小集中”涉及农户419户,面积1963亩,配套的基础设施投入资金1153万元。
2、帮助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连片流转农民承包地发展规模经营。
3、建立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开展土地流转服务指导工作。在去年10个镇均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的基础上,今年,重点是健全和完善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相关配套制度。
4、为确保土地流转依法、规范、有序、稳妥进行,出台了《县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施意见(试行)》(府办发[]90号)。
5、建立土地流转管理系统。利用《市土地流转信息网》,在网上土地流转信息,向市上报了6条土地流转新闻信息。
三、加强农民负担监管,确保减轻农民负担和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1、健全完善了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突出问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县、镇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2、加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统一了“一事一议”文本表格,严格审核审批“一事一议”方案,县农业局配合县综改办、县财政局参与了对全县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申报审查和年项目实施等情况的监督检查。
3、及时发放监督卡。全县统一内容、统一格式、统一印制《农民权益义务监督卡》7.17万份,在5月底以前发到户达95%以上。
4、坚持和完善了农民负担预决算制度,做好涉农收费审查备案和涉农收费公示。对全县107个村农民权益义务预算方案和10个镇(涉及96个村249个项目)一事一议筹资进行了严格审核审批。县农民负担监管办会同县财政局、县物价局和县监察局共同审查涉农收费项目31项,备案保留31项,并及时上报了审查备案情况;各镇均公示了主要涉农收费项目,通过《农民权益义务监督卡》将主要涉农收费项目和现行主要农村政策公示到农户。
5、加强和完善农民负担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审计。今年,先后开展了2次农民负担监督检查,并迎接了省、市农民负担专项检查,农民负担专项审计53个单位,审计金额269.4万元。
6、认真做好粮食直补和农资增支综合补贴,油菜、小麦、玉米、水稻良种补贴面积核实工作。继续开展了在4个镇确定的20个调查村20户调查农户农民缴纳税费动态监测工作,并按要求及时上报了监测资料。
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指导
1、抓好示范社建设,继续做好对原省级示范社的帮扶指导。今年,成功申报并由市农业局命名了4家市级示范社,成功申报并由省农业厅命名了1家省级示范社,全年新发展专合社13个。
2、在被评为市级及市级以上的专合社示范社中全面推行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并组织17个市级及市级以上示范社参加了市开展的理事长和会计培训。
3、及时掌握专合社发展动态,完成了专合社名录库更新申报工作。
4、为专合社搭建宣传和营销平台。组织了2家专合社参加了第三届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优质农产品迎春大联展,反响较好。
五、切实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1、认真做好《省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规范化管理办法(暂行)》的宣传和贯彻工作。以县农业局、县财政局的名义联合转发了该《办法》(农发[]66号),并提出了贯彻的相关要求。
2、组织完成了对全县村、组集体资产和资源的全面清理工作,并按资产的类别建立完善了固定资产台账,对村、组的资源实行了登记簿管理,逐项记录集体所有的资源。
3、积极推行会计委托。截止目前,全县实行会计委托的镇7个(涉及村74个)。
4、切实开展村组财务公开工作。以县农业局、县监察局的名义联合转发了农业部、监察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规定》,并提出了加强对村组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加强检查监督等要求。及时开展了以财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务公开,切实做到常公开、真公开。
5、认真开展农村经济审计工作。一是指导各镇开展村组“一事一议”,土地补偿费和村干部任期责任等审计工作。全年共审计村组537个,审计金额9067.55万元。二是由市、县、镇三级联审了1个村(鄢家镇新安堂村)。
六、认真开展农村经济、农业生产等统计工作
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按时按质完成了各项统计报表,积极开展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完成了3篇统计分析材料。
七、其他工作
1、认真办理农民群众来信来访。全年共接待16起23人次有关土地承包、惠农政策等方面的来电来访,并进行了妥善处理,做到事事有回复。
2、积极开展农经调研。围绕农民增收,农民权益维护,耕地撂荒,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内容,共完成了4篇专题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
八、下年工作打算
(一)农村土地承包及土地流转管理
1、进一步搞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基本完成全县试点工作;进一步做好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合同的签订指导、审查鉴证、纠纷调解等日常工作。
2、做好县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日常工作,指导镇建立健全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工作机制和相关制度。
3、做好土地“小集中”、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土地股份合作社相关工作。
4、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及土地流转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平台;规范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管理。
(二)农民负担管理
1、健全完善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突出问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防止农民负担反弹;认真搞好农民负担预决算、监督卡发放、涉农收费审查备案和农民负担专项审计;严格执行“一事一议”制度。
2、开展农民负担明察暗访,加强和完善日常监督检查。
3、将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纳入政府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内容,签订目标责任书。
4、继续在4个镇20个村20户开展农民负担动态监测。
(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抓好示范社建设,建立长久联系,保持经常联络,为其提供帮助指导服务;及时掌握农民专合组织发展动态。
(四)农村“三资”管理
1、加强村组民主理财小组建设,提高他们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理财的水平和能力。
2、继续推行“会计委托制”和财会电算化。
3、做好以财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务公开工作;继续开展对三分之一以上村社财务审计;市、县镇联审1个村。
4、建立健全村组债务债权台账,及时掌握村组债务动态。
5、继续贯彻实施《县村社集体财务管理实施细则》等规定,抓好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