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士职业道德规范

护士职业道德规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士职业道德规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护士职业道德规范

护士职业道德规范范文第1篇

要想有效地在德育课中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我们在实施活动教学法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

1.1导向性原则

护理专业学生的生活环境主要是校园,因此她们很容易受到教学活动的熏陶。在这样的教学活动长期熏陶之下,学生很容易会产生与教学活动所倡导的、一致的价值和思想道德观念。“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在实施活动教学法的过程中,必须始终要坚持正确的导向,用正确的、积极向上的活动来引导护理专业学生形成积极的、健康的职业道德观念。唯有如此,活动教学法的职业道德培养功能才可以有效得到实现和发挥。反之则必然会产生不良后果。

1.2高品位原则

目前,在社会中充斥着大量低俗的社会文化,这种低俗的社会文化在无形中也会影响到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所以,我们在实施活动教学法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高品位的原则,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抵制那些不良的低俗社会文化,为我们的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活动教学法实施的高品位原则最主要的应该体现在高尚的职业道德方面。在德育活动当中应该尽量让学生体验到高尚的职业道德。

1.3开放性原则

纵观当代,我们可以明确当下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而信息社会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开放性。生活在当下的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去获取相关的社会信息。从教育的角度而言,我们的德育课教学必须要具备开放性的特征,这才能满足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学习的需要。那些闭关自守的、封闭型的德育活动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发展来说是无益的。除此之外,生活在校园之内的护理专业学生也迫切希望可以了解外面社会的信息。因此,营造一个具备职业道德教育功能的德育活动必须遵循开放的原则。我们应该尽量创新德育活动的各种形态,促使护理专业可以通过这些德育活动来了解外面的信息,接受外界信息的有效刺激,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2运用活动教学法提高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途径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利用以下活动方式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2.1利用模拟护理活动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为了有效利用活动教学法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在德育课中我们可以适当地实施一些模拟护理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护理环境中探索护理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在进行模拟护理的过程中要让同学们深刻地感受到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在护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在大脑中建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建立这样的职业道德之后,学生就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护理服务,提高自身的护理质量,使自己的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在模拟护理活动当中,德育课教师可以把护理分为三级管理体制,即德育课教师为护理部主任,组长为科护士长,小组长为病房护士长,其他的同学扮演护士和病人。在护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同学们的具体表现,随时更换其具体职位,体验在不同岗位上的护理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在模拟护理活动中,同学们很容易产生重技术、轻基础的观念,基于此种情况,德育课教师可以把同学们分为护士和患者两个角色,让同学们在护士和患者两个角色互换的过程中体验到患者的痛苦,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护理服务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不断把自身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例如,在一次模拟护理活动中,可故意安排一名同学当患者,并且不断地找护理人员的麻烦。患者一会儿让护理人员帮助自己倒水,一会儿要求护理人员帮自己上厕所,一会儿让护理人员开空调,一会儿让护理人员开电视。这名扮演护理人员的同学经过多次的折腾脾气有点上来了,对患者横加指责,说患者不应该老要求自己做事,因为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就这样,患者和护士大吵起来。模拟护理活动到此结束后让其他观看的同学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会说:“护理人员真的很辛苦,每天要忍受患者的折磨。”有的同学会说:“护理人员的职责就是为患者尽心服务,不应该发脾气。”有的则会说“:护理人员遇到无理取闹的患者的时候应该耐心服务,这是护理人员起码的职业道德。”……就这样,在同学们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无形中建立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2.2运用案例分析活动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在德育课中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还可以通过相关的案例分析来完成。这种活动方式比较简单易行,在教室内通过师生双方的讨论即可完成。所以,此种活动教学法也是德育课教师最喜欢采用的教学方式之一。例如,为了有效提高和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举下面这一案例:患者76岁,为女性,患有慢支合并肺气肿,被医院安排在内科8号病室7号床。患者入院之后,医生对其实施了抗感染治疗,其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和好转。但是,在这名女性患者入院之后的第五天,由于当值的护理人员在做晚班治疗的时候,没有进行仔细的三查七对,错误地把同病房9号床的青霉素给7号床的病人进行注射,护理人员在注射青霉素药剂0.1ml的时候,发现自己注射错了针剂,立刻停止。但是,出现这种错误之后该名护理人员既没有向当天的值班医生汇报亦没有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造成了病人的心前区不适,呼吸困难,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仍然是不治身亡。上述事件在医院当中显然属于一级医疗事故,护理人员在给该名患者注射青霉素的时候没有认真地进行三查七对而致使病人出现了过敏性休克,最终导致患者的死亡。这个病例显然是由于护理人员的粗心大意所造成的,是对病人的不尊重和对自己工作的不负责,缺乏了基本的职业道德。在讲述完这个案例之后,还可能再举另外一个案例:抗击非典英雄叶欣,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过程中,她曾经连续很多天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在那些天当中她肩负检查、抢救、治疗、护理等工作,最后由于过度疲劳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她热爱的护理事业。通过这样正反两个案例的说明,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的伟大,给同学们的内心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接下来的师生讨论过程中,同学们也急切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将来要做一个具备高尚职业道德的护理人员。为了有效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在德育课中经常组织一些护理案例分析活动。这样的活动对于激发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感有着非常有效的作用,也深受学生喜爱。

2.3利用动手操作活动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护理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以及发展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是在知、情、意、行相互影响和作用之下所慢慢形成的。人类认知活动的源泉起于情感,正是因为人类这种特殊的情感才推动人类不断发展进步,去追求科学和真理。活动教学法要想充分发挥其德育的功能也需要借助于情感,让护理专业学生对德育活动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认同,这样才能激发护理专业学生的主动接受意识,内化为职业道德认识和职业道德信念。基于此种情况,德育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动手制作一些名人名言以及护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条幅张贴在教室内。护理专业学生长期受到这些名人名言和护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感染,在内心深处一定会产生一种激情和向往。在这样的情感激发下,这种激情和向往便会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职业道德信念与道德行为,在愉悦中接受它们的德育熏陶。另外,德育课教师还可以组织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校园内比较醒目的地方打造一个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文化长廊。在这个文化长廊内主要展示护理人员如何遵循职业道德规范护理病人的场景。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职业道德理想,让学生放飞理想、张扬个性;其次,还可以组织学生打造一个护士风采栏,把每一个具备优秀职业道德护士的详情进行介绍,让同学们了解她们的优秀职业道德素养。除此之外,在德育活动的实施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要坚决做到时刻以学生的职业道德发展为根本,放手让全体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参与到德育活动过程当中,引导同学们的职业道德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比如,教室布置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要体现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寝室也要让学生自主进行装饰设计,体现各自的职业道德个性和理想追求。这些都可以充分体现不同学生个人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与理解,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职业道德氛围。在活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当中,我们要尽可能多的让护理专业学生可以接受大量的外界信息。在这些外界信息的刺激下,护理专业学生的大脑潜能会更多地被开发出来。例如,德育课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墙报上开发一些诸如“优秀护士简介”、“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模范”等栏目不断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给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还可以在黑板报中设置“道德学习广角”、“道德知识博览”等栏目展示一些职业道德知识,促使护理专业学生的心时刻与外界的信息相连,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3结语

护士职业道德规范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急诊护士 职业道德 培养

一般资料

我科7名护士,其中3名参加省内培训班,其余轮流参加市内急救培训,全科组织业务学习,院内组织急救技术比武,自2008年以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均达到90%以上。

护士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急救生命是不得有任何杂念及利益的驱动,要坚持诚信、严谨、慎独的职业道德规范,急诊是一项特殊的服务工作,具有高风险性。急救环境差,时间紧迫,随机性强,如脑血管意外甘露醇滴速慢,失血性休克穿刺针小,穿刺不成功等,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护患纠纷。护士应做到耐心、细心,以高度责任心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服务好每一位患者,从而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急救生命,一是急救人员的道德素质,二是急救人员的技术水平,两者相互关联。其中道德素质是提高急救质量的动力和保证。如心跳骤停,各类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创伤,急性昏迷,要求护理人员为训练有素的专业急诊护士,除掌握一般的护理技术外,还必须掌握急救和监护技术,做到快、稳、准。主要包括对院前急救和急诊病人实施心肺复苏,疏通气道,除颤,洗胃,紧急外伤包扎等急救技术。

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急诊科就诊的病人往往是突发病和意外伤,由于病情复杂,检查、治疗频繁,抢救仪器多,造成病人及家属紧张与恐惧。急诊护士应做到忙而不乱,还应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病人心情,安慰病人,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提倡“多说一句”,使患者有家人般的温馨和细腻,增强患者的信任感[2]。及时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和恐惧情绪,使病人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有利于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经常换位思考,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急诊护士应具备能力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心灵的窗口,护士要用治疗性的语言对病人进行劝解和宽慰,“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病人的合作,要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才能很好的协调、组织大型抢救和事故的处理。培养沟通能力,构建和谐医护、护患关系, 语言是人际关系的有效黏合剂[3]。

敏捷的应急能力:急诊科护士必须具备敏捷的应急能力,做到稳、准、快、在抢救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忙而不乱,才能迅速准确而不会不知所措、顾此失彼。如抢救有机磷中毒病人时,考虑给病人置胃管洗胃,同时保持病人头侧位,预防窒息。然后给病人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抗有机磷中毒的药物,随时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为病人争取抢救时间。

细致的观察力:如车祸、高空吊架病人,在无明显外伤症状时,通过观察血压、脉搏变化外,还可通过视觉观察病人的面色、口唇以及指甲的颜色来判断和预测病人有无内出血症状,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有效的输液、输血、手术止血等手段来解除症状。因此, 敏锐的观察力,对提高医疗质量和护理水平都非常重要。

人格情操、法律意识

人格情操:美好的情操是心灵的基础,护士要有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以人格的力量敬业。整天面对大声哭叫的病人,要表现出一种深沉、稳定、高尚、复杂的情感,在奉献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护士要懂得爱,懂得美,懂社会道德规范,才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美誉。

法律意识:护士法明确规定护士的权利和义务并受到法律的保护和制约[4]所以护士应懂法,运用法律的尊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在急诊必须使用口头医嘱的情况下,护士应向医生重复一遍医嘱,确信无误后执行,执行完毕后尽快记录抢救记录,并让医生补上书面医嘱。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的,护士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并且还要认清在护理程序的各个阶段护理文件的法律效应。

综上所述,急诊护士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急诊抢救和护理服务的质量及医院的形象和声誉,我们只有做到传、帮、带,努力提高护士政治、业务素质,培养护士高尚的职业道德、高度的道德责任感和事业心,才能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树立“白衣天使”的形象,维护护理工作的神圣性,树立护士的威信,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

参考文献

1 刘海宇.实用急救抢救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6.

2 罗波萍,杨运莉.护理实践中注重护士语言文化的修养的培养.护理管理杂志,2003,3(1):45.

护士职业道德规范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消毒供应中心;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我国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消毒供应室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卫生部的重视,消毒供应室工作的质量在临床诊疗、护理、教学、科研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基层医院供应室人员的配置缺陷导致了开展器械集中供应的难度,同时也对供应室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重视和加强供应室专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1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1.1 转变思想,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我院供应室工作人员人均年龄在45岁以上,多为从临床一线下来的高年资护士,责任心强,但缺乏创新精神,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积极性不够,对供应室开展的集中供应模式不适应。针对这一现象,护士长首先要做好供应室团队的思想更新,鼓励她们只有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并注意平时多与科室人员有效沟通,尊重理解护士,在生活上主动给予帮助,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变指挥型、命令型为引导性、协调型,以爱心感化护士,使大家有个良好的工作状态,便于轻松接受新的工作任务。

1.2 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教育 由于供应室工作的特殊性,不仅要求供应室工作人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还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水平。经常组织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规范、医德医风、精神文明建设学习,提高科室人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素质,强化医德关,不断强调供应室工作在医院各科室中的重要性,使全体人员能自觉遵守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树立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

1.3 加强责任意识和安全教育 认真学习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加强环节控制,查找潜在的危险因素,防患与未燃。供应室职业安全包括大型仪器设备安全、消毒物品及供应物品的安全、工作人员自身的安全等,对每一项的安全要有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流程。开展器械集中式管理后职业暴露的机会越来多,应提高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的意识,人人掌握手卫生制度、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操作时按标准预防要求,进行防溅、防刺伤、防烫、防水等处理,配备供应室职业防护用品,如防护镜、防烫手套、防护鞋、隔离衣等。

1.4 进行沟通技巧培训 组织科室人员认真学习心理学、伦理学、护士行为规范礼仪等沟通技巧,规范着装、微笑服务、礼貌用语,在沟通过程中要注意语言恰当,这直接影响着沟通效果,要做到诚信第一,不推卸责任,耐心听取意见,在对方讲话时不要冒然打断对方话题,急于表达个人观点忽略别人感受,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事情,不要推诿或贸然自己做决定,应认真记录,上报给护士长处理。

1.5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通过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每月对护士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和操作技能培训,并实行月末考核的办法,丰富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扩大护士的知识面,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在理论知识培训方面,组织学习卫生部下发的《供应室行业标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管理办法》及各项操作流程、应急措施,定期举办专科知识小讲座,人人参与课件的准备,实行高年资与低年资搭配分组讲课,帮助培养护士更新知识由被动转变为主动,使之适应新的工作模式的需要。在操作技能培训方面,每月对物品的回收、分类、清洗、检查、包装、灭菌、监测等进行逐项操作培训,做到人人掌握标准化规范化操作。鼓励工作人员通过继续教育学习、院外进修学习等各种途径获得新的专业知识,并将新知识、新技能带回,促进消毒供应中心的学科发展。2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2.1 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卫生行业标准要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需根据工作量及各岗位要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具有职业资格的护士、消毒员和其他工作人员。而以往的供应室人员配置均是由一些年老、体弱,或等待退休、不愿上中夜班的人员构成,开展新的工作模式,这就需要取得医院院领导及护理部的重视和支持,改革原有的人力资源结构有效的保障人力资源的配置,加强供应室人才阶梯的建设。在护理人力资源缺乏的现状下,可采用培训技术工人来替代护士的工作,降低用人成本。对新入科的工作人员要接受与其岗位职责相应的岗位培训,培训项目有:a.各类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的知识与技能。b.效果清洗、消毒、灭菌设备的操作规程。c.职业安全防护原则和方法。d.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通过培训合格的技术工人,可减少护理人员的比率,将有能力的护理人员安排在重要的工作岗位上,如:无菌物品管理、设备仪器管理、质量监督控制员、院感监测员等。

2.2 善于发现人才和管理人才,护士长要善于挖掘工作人员的内在潜力发扬每个工作人员身上的长处,根据个人体能状况、性格特点、工作作风、业务知识和技能优势合理分工,职责分明,适当授权,人人参与管理,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使她们在本岗位的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能让护士长有时间立足于供应中心的长效发展做准备,接受新事物,开展新项目、新技术。

2.3 合理搭配排班,采取分组搭配的形式,由责任心强,专业知识丰富的护理人员担任组长,人员岗位的职责根据工作流程进行细化和专职分工,按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原则将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无菌物品储存、下送分为清洗下收组、包装下送组、消毒灭菌组,各流程环节由质控小组负责监控。实施集中式处理,专科手术器械量增大,为保障临床科器械的正常供应,应延长工作时间,增加中夜班次,保证专科手术器械的及时供应和回收处置。3 加强质量控制

护士职业道德规范范文第4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11-0073-01

基层综合医院,因人力资源问题,护士与床位比始终不能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多年来,护士严重短缺,致使新护士未及时全面的进行岗前培训,就补充到护理队伍中。她们虽然掌握了基本的相关知识,但由于地处基层,受带教老师的学历、参次、知识结构不平衡的影响,使新上岗护士实际护理操作水平及工作适应性较低。我院自2006年至2008年在 传统的岗前培训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新护士进行集中培训和考核,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培训对象

2006年至2008年招聘的50名新护士,年龄18~22岁,中专学历45名,占90%,大专学历5名,占10%。均未取得护士上岗证。

2 培训方法

2.1 成立教学小组护理部从全院各科挑选出5名语言沟通能力强、临床经验丰富、技术操作娴熟的临床资深护师或护理骨干进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岗位职责、工作制度、护士素质、行为规范、服务与职业道德标准、安全应急指导、卫生法律法规、感染管理规范、护理文件书写、无菌操作技术、吸氧、静脉输液、心肺复苏、铺床、护士礼仪等规范培训。同时对5名带教老师进行授课内容分工。

2.2 制定培训计划 采取临床训练与集中授课相结合的培训方法,新护士分配到轮转科室,以上午班及早晚班形式在临床进行基础生活护理、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及整体护理训练 ,下午集中授课,进行岗前培训,由护理部结合临床实际特点,定新护士名单、培训日期、内容、培训者及考核时间、方法。按计划由各科室实行,便于护士长合理安排新护士的工作及培训,做好相应准备。

3 培训内容

3.1 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首先加强对新护士的道德素质的培养,培养她们热爱护理工作,建立积极的职业态度和人生观,及时转变角色,通过规范培训,使新入职护士树立正确的护理理念,提高责任心,具备慎独精神。规范护理行为,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加快对医院环境的适应,增进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系统地学习护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及基本素质要求,护士职责及护理核心制度,语言行为规范。并对我院多年积累的一些科室和个人出现的特殊事例进行分析,进行实例教育。使新护士队伍迅速成为一个有修养、有素质、有能力、能战斗的团体。

3.2 礼仪培训 包括仪容、仪表的、语言及行为的培训,重点示范作为新护士在为病人提供服务时的礼仪规范,利用光盘反复指导,让受训的护士人人过关,教授不同工作需要下护士应具备的得体的仪表举止和交往技巧,树立良好的护士形象。

3.3 护士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培训 主要对在学校学习的护理基础知识进行再次学习,由带教老师亲自指导实践操作,观看基础技能操作光碟,同时给新护士讲解护理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如何与患者有效沟通,要有不怕脏、不怕累的思想。同时对照光碟讲解护理操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如无菌观念问题,让新护士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更快地适应科室的工作环境。

3.4 医院感染控制和自我防护培训 组织学习消毒、隔离制度,由专科人员讲解在护理工作中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对各类消毒物品如何做到消毒合格。讲解医疗垃圾处理方法及在护理操作中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如为患者做完治疗后如何正确运用七步洗手法,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时应该注意的事项等。

4 小结

护士职业道德规范范文第5篇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40-0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护理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的护理事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基础护理学作为现代护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不断提高 基础护理学的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现将工作中总结的影响基础护理的因素及其对策归纳如下:

1 护 理

1.1 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部分护理人员职业素质较差,不能忠诚于病人的利益,缺乏工作热情,对基础护理质量意识淡薄,不能细致地观察病情,不积极钻研业务,业务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沟通技巧运用不当,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不能独立解决,从而影响了基础护理质量。

1.2 对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不善 不能准确、及时、全面地执行护理程序,并形成完整真实的护理文书,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评价没有很好的建立一个标准,不能保证基础护理质量。

1.3 市场经济对护士价值观的冲击 少数护理人员受到经济浪潮的冲击,思想产生了变化,医生的各种提成等不义之财造成了医护人员收入差距比较大,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1.4 夜间护士人少,基础护理工作不能落实 目前我院情况为,夜间1名护士负责25-35名患者的护理任务。夜间护士要完成几十名患者的治疗工作和基础护理。重危患者的重症护理。

2 对 策

2.1 加强教育,加强护理道术,并学以致用,开展文化道德自我修养,减少护理缺陷:护理人员要不断适应时展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护理领域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建设进行基础护理。重要性的教育。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医学伦理知识的学习,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及职业动机,稳定情绪状态及情感感染力。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护士工作认真细致,敢于承担责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责任心是做好护士工作的重要保证,护士工作具有很强的“慎独”精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自觉维护患者的权益,这样做才能让患者产生信任感,使护理人员更加热爱护理事业。

2.2 健全质控组织,严格质量考核,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制订基础护理实施方案与计划,确定基础护理标准,实施科学化管理。以护理部为主,成立基础护理管理小组,负责、科学地制定和修改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常规,并制订训练计划和考核措施。对基础护理进行护理质量评价: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质量和护理的工作质量两个方。

2.3 合理排班,保证夜间的基础护理质量 护士长根据病区的工作情况,指导夜班护士对危重病人的护理及难度高的护理操作,从而提高夜间的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