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评工程师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水平孔;施工技术;隧洞
隧洞工程水平冻结技术中的水平孔的钻进首先是钻孔设备的选择与布置,由于是在垂直方向上施工水平钻孔,因此,钻孔设备需作上下和水平方向的移动。其次,水平钻孔的形式分几种:有实现跟管钻进。就是利用冻结管作钻杆一次到位;利用下套管进行水平孔钻进,当孔钻成后再把冻结管下入到水平孔内。具体使用哪种方法进行施工要视施工条件和环境。
1工程概况
1.1工程地质概况
某水下隧道旁通道水平冻结加固工程是该隧道中的连接通道共两个,相距愈400m,位于所跨河流流域底下,隧道中心间距为28m,隧道间高差1.1m,通道净距约18m。
工程地段上层自上而下为:
(1)淤泥,含煤屑、石块等厚度约0.5-2.0m,层底标高-6.2-9.609m;
(2)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厚2.0m,层底标高终-12m,流塑、高压缩性;
(3)灰色淤泥质粘土:厚5m,层底标高约-12m,流塑、高压缩性;
(4)灰色粘土:厚1-5m,层底标高14-16m,流塑-软塑,高压缩性;
(5)灰色粘土:厚约1-5mm,层底标高-15-18m,流塑-软塑,高压缩性;
(6)灰色粉质粘土:厚约2-4.5m,层底标高:-18.6-19m,软塑-可塑,中压缩性;
(7)暗绿色-草黄色粘土,厚约4.5-6m,层底标高-21--25m,可塑-硬塑,中压缩性;
(8)草黄色粉细砂,湿、密实、中压缩性。
1.2施工方案选择
根据上述施工条件,并结合地铁旁通道施工经验,经技术经济比较,拟采用“水平孔冻结加固土体,隧道内开挖构筑”的施工方案,即:在隧道内利用水平孔冻结加固地层,使连接通道土体冻结,形成强度高,封闭性好的冻上帷幕,然后根据“新奥法”的基本原理,在冻土中采用矿山法进行连接通道的开挖构筑施工,地层冻结和开挖构筑施工均在区间隧道进行。
根据本工程两条隧道间的连接通道施工净距均较短,故设计者选择连接通道从西线隧道向东线隧道施工水平孔,采用全深冻结,然后开挖、做结构。
2水平孔施工工艺
2.1准备工作
用厚6cm的木板在连接通道处铺设冻结钻孔施工场地,按不同位置的冻结孔钻进要求,用2〃钢管搭建冻结孔施工脚手架;
在隧道内敷设一条50mm2动力电缆,用于冻结钻孔施工及隧道内冻结系统安装供电;
在隧道内铺设一趟2〃管路至连接通道施工工作面,用于冻结孔打钻供水和排污;
在连接通道施工工作面两端砌高约0.25m的泥浆挡墙,以免冻结孔钻进时泥浆四溢影响隧道内环境整洁。
由该通道段地质条件和施工特点,故选择目前国内水平钻进能力较大的MKD-5S型全液压钻机,该钻机在国内各类水平孔工程施工中得到很好应用。该钻机是一种低转速、大扭矩,能够钻进大直径的全液压钻机,可用牙轮钻头、刮刀钻头、人造金刚石复合片钻头等钻进。
2.2水平孔开孔
(1)开孔
将金刚石钻机用地脚螺栓固定在隧道管片上,并用经纬仪测量,使机上钻头的中轴线与冻结孔的中轴线重合,开动钻机,待进尺距打穿管片深度相差约8-10cm时停止打钻,安装孔口管等孔口密封、防喷装置,安装完毕确认无误后,将金刚石钻机上的钻头改为Φ115mm钻头,将管片打穿,及时关闭孔口阀门,并打开孔口管侧面的卸压(注浆)阀门,观察孔口管内的砂水涌出情况,判断孔内发生涌沙、涌水事故的几率。决定是否进行孔口加固注浆,为冻结管下入作好准备。
(2)穿孔
在Φ108mm冻结管前配上Φ108mm岩心管一段,长度L≥60cm,并配Φ115mm金刚石取芯钻头,在下管过程中,一旦钻头触及对面洞壁,马上改用回转钻进工艺钻进,用清水冷却钻头,开始按取芯的有关规定操作钻机。
2.3水平孔施工
(1)冻结孔孔位、孔径与孔深
根据业主甲方提供的施工基准点,按冻结孔施工图布置冻结孔,在布置冻结孔位时,要尽量避开管片主筋,孔位偏差一般应不大于l0mm。冻结孔开孔用Φ140mm的金刚石取芯钻头钻进。
内排冻结孔实际钻进深度以碰到对面隧道管片为准;外排冻结孔实际钻进深度以设计深度为准。
(2)钻孔偏斜和终孔间距
钻孔的偏斜应控制在1%以内,在确保冻土帷幕厚度的情况下,终孔间距内排冻结孔不得大于1.2m,外排冻结孔不得大于1.4m,否则应补孔。
(3)水平孔钻进与冻结管设置
1)使用钻井一台,利用冻结管作为钻杆,冻结管采用丝扣连接,接缝要补焊,确保其同心度、连接强度和密封性能的良好;
2)钻进过程中严格监测孔斜情况,发现偏斜要及时纠偏,下好冻结管后,进行冻结管长度的复测工作,然后再利用激光测斜仪进行测绘并同时绘制钻孔偏斜图;
3)在冻结管内下供液管,然后焊接冻结管端盖和去、回路羊角;
4)冻结管安装后,用堵漏材料密封冻结管与孔口管之间的间隙。
3水平孔施工的质量控制
3.1预防钻孔漏泥冒沙
(1)涌砂、涌水
首先开孔时应预留8-10cm厚一层作为安全层,待安装孔口装置后,再换用Φ115mm钻头打穿,及时关闭孔口阀门,通过孔口管侧面的卸压阀观察孔口处地层压力的具体情况,判断涌沙、涌泥的可能性。决定是否进行孔口加固注浆,注浆时用泥浆泵给地层中注入水泥浆或化学浆液,待地层凝固后二次重新开孔并下管。
(2)穿透孔穿透面的密封
首先在钻具和单向阀后600mn处加一个长度为200mm,外径为Φ115-108mn,内径和钻杆相同的锥塞管,进行封堵管片与钻杆之间的间隙;然后等穿透孔施工结束后,采用夹板式进行密封,用特制的夹板将麻丝等密封物强行压入冻结管与钻孔的环形间隙,立即用瞬凝水泥封堵孔口,确保孔口位置不发生水、砂泄漏事故。
(3)孔口管位加固注桨
在孔口管等孔口密封装置安装完成后,用钻机配合Φ115mm钻头钻穿预留的保险管片(5cm厚),提出钻具,关闭孔口密封装置,通过孔口管旁通阀门观察孔内涌砂、涌水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孔口管补强注浆,注浆的有关参数为:浆液: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4)其他
在取芯开孔后,安装带填料密封盒的孔口管,管侧装有旁路阀门,防止孔口喷砂;在含水砂层中钻进,其砂土会随压力水涌出孔口,因此从下面两个方面采取措施:采用化学泥浆护壁和在回流旁路上增加背压力,使钻孔内保持一定的压力,维护孔壁的稳定。准备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采取无泥浆顶管法顶进冻结管,避免砂层涌砂冒砂。
3.2钻孔防偏纠偏技术
(1)根据施工需要,设置测量基准点和基准线;
(2)准确定出钻孔开孔孔位,误差控制在l0mm以内;
(3)钻机就位使用经纬仪(或全站仪)定位,首先要找好钻机开孔倾角并考虑钻杆因受自重的作用使钻孔产生向下的偏移,定位时略较设计倾角上仰0.1-0.5°,以中和钻孔垂直方向的偏斜。然后要控制钻机的水平方向误差,以保持钻机主动钻杆之轴线与连接通道轴线平行;
(4)在钻具组合形式上采用满眼钻进方式,即钻头直径略大于钻杆直径,以减小钻孔偏斜;
(5)钻进2m时,测斜一次,如果偏斜不符合设计要求,立即采取调整钻孔角度及钻进参数等措施进行纠偏,如果钻孔仍然超出设计规定,则进行补孔。
结语
水平冻结施工技术在我国实施应用只是近几年,开展现场的工艺技术研究和实测研究相对较少,此次研究只能初步了解和掌握一些技术,建议以后应加大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以满足现场施工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雷振宇.广州某大断面浅埋隧道水平冻结法设计及施工实例.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6)
2.李大建.广州地铁超长水平冻结施工设计.都市快轨交通.2007(2)
武陵山片区经济正迅猛发展,许多地方大兴土木,如修路、修房子、修桥梁等。由于地势复杂,工程浩大,许多该片区许多工程技术都需要利用实验数据做支撑。吉首大学虽然位于该片区核心位置,但由于土木专业办学较晚,起步较低,尚未形成实验教学为地方建设服务的规模和水平,促使许多工程项目负责人舍近求远,到发达地区的高水平院校进行相关实验。由于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体系而存在,加之课时量偏少,学生对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少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敷衍了事,没有认真完成,没有达到实验目的。个别课程的实验项目验证型实验较多,综合和创新性实验项目不够。整体而言,实验教学尚未形成自己的明确风格和特色。
2.土木工程实验教学平台
土木工程属硬工科学科,必须理论联系实践,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增强基础实验课程和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效果,构建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实验教学平台。为此,学校不断加大对土木工程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力度,至今已经投入了近一千万元。
(1)土木工程实验教学平台构成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平台的构成既要考虑到人才培养的需要,又要结合各学校实验室建设的特点科学构建。实验平台的相关实验内容要按专业需要设置将其系列化,各门课程相互融合,不断更新项目内容。我校土木工程实验教学平台包括四部分: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规划与设计实验室、虚拟现实与模型制作实验室。土木工程基础实验室包括大学物理分室和基础力学实验设备。建筑面积80平方米,设备总值40万元。主要承担《大学物理》、《材料力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包括建筑材料实验室、工程结构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流体力学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室。规划与设计基础实验室包括工程制图实验室、测量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等。虚拟现实与模型制作实验室主要用来设计、制作、演示各类结构模型。
(2)合理分层实验教学平台
针对学生特点,我校实验教学平台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性实验平台、综合性实验平台、设计创新性实验平台。三类平台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即由面到点,由面向全体学生到精英学生,由验证型向创新型,逐级过渡和深入。基础性实验平台面向全体土木学生。学生要完成各门课程(专业课和学科基础课)关键的单一验证型实验,如大学物理各类实验、材料力学中钢筋拉伸实验、土力学中土的含水率测定等。该类实验平台中,实验内容较浅显,实验仪器小而多,实验步骤较简单。基础性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加深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综合性实验平台针对部分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实施的多为选修性质的实验项目。综合性实验涉及一些大型的、功能复杂的仪器设备,需要专门的实验教师在旁边讲解和指导。综合性实验往往实验周期长,实验内容复杂,实验步骤多,需要学生付出一定的时间、体力和精力。如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测定,包含从最初的水泥性质测定(安定性、细度)、配合比的设计、混凝土人工搅拌、坍落度和扩展度的测定、试件养护到最后的抗压测定等步骤。涉及仪器众多,有水泥细度负压筛析仪、煮沸箱、雷氏夹、雷氏夹膨胀值测定仪、水泥净浆搅拌机、湿气养护箱、量水器、天平等较小仪器设备,也有大型加载设备。综合性实验考验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学生要提前预习,熟悉所有实验仪器的使用,并清楚实验全过程。设计创新性实验平台则是为学有余力且爱好钻研、动手能力强的创新性学生开放的。一般一位指导老师带3~5名学生,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学科竞赛试题进行创新性研究。如绿色生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自密实混凝土,高性能生态透水混凝土,防爆抗冲击仿生混凝土材料的研发等。
(3)建立开放式、独立设置式实验教学平台
学校大力抓实验教学,成立了“实验室与设备管理中心”,专门负责全校各类实验室(包括本科生教学实验室、研究生教学实验室、学科平台实验室、科研平台实验室、大学生专业创新训练中心及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组织与管理、公共共享平台建设与管理、教学科研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和协助负责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与管理。近期,土木工程专业申请了一批开放式实验项目和独立设置式实验课程。开放式实验项目如纤维混凝土中不同掺量纤维对其抗压强度影响的实验、钢筋拉伸试验、AutodeskRevit软件的初阶应用、剪切模量测定实验、基于小波包方法的梁式结构损伤识别研究等;独立设置实验课程如材料力学、土木工程材料等。依托此类实验项目和课程,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带动教师科研项目的深入研究。
3.利用现有实验平台取得的成绩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9-0125-03
1 引 言
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从1984年试点工程类型研究生开始,已经从9个培养单位、10个工程领域、年招生1千多人,发展到2010年的241个培养单位、40个工程领域、年招生8万多人、在校生21万余人。在这种趋势下,如何保证我国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学位论文是工程硕士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工程硕士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水平,这不仅有利于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长远发展。
对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估,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相关的探索研究,其中张士峰探讨了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学位论文选题及论文指导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应建立一套完备的评价准则和责任体系来评价工程硕士论文合格与否。王庆金等构建了工程硕士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工程硕士教育质量进行了评价。黄秋萍对影响工程硕士论文质量的因数进行了分析,提出需明确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评审标准,完善评价体系。李庚建立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肖立山研究指出端正态度,制定科学标准,精确评分,公正评比,以评促进,加强监督,确保长效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工作实践的经验,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工作必须注重的环节。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学者关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理论探讨与指标体系建立两方面,而在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定量分析却为罕见。鉴于学者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估大多是定性评价的方式,专家评阅标准各不一致,导致论文评估时的主观性很强,论文的质量优劣难辨,缺少一定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同时,评审专家在评阅论文时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下文选择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进行评估。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解决多目标复杂问题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析目标准则体系层次间的非序列关系,有效地综合测度决策者的判断和比较。模糊综合评价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作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能够使评估更合理,更符合客观实际,从而提高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评判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在全国工程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论文评审参考标准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的各指标进行定量化分析,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解决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问题。
2 基于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造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模型的构建是基于AHP以及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先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对该体系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理得出最终结果,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建立评价指标集
据全国工程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论文评审参考标准,建立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按照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在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集:
步骤2:确定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
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可以通过AHP来确定。首先,构造判断矩阵。利用1~9比例标度,对在同一准则的元素进行两两比较评分,在xi与xj之间比较赋值,其中xij代表i指标对j指标的重要性。其次,计算各指标的权重。通过比较赋值,可以得到若干个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专家将其转化成一个综合判断矩阵,通过特征向量法来计算判断矩阵的排序向量,从而可以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如果构建的判断矩阵为A如下,求得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并对这个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
最后,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由于各人偏好以及知识水平的差异,难以确保评价者对多因素评判的思想逻辑的一致性,因此为了保证层次单排序的可信性,需在得到λmax后,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即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
其中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当CR
步骤3:确立一个评价等级集
根据实际情况及计算量大小,将指标评语分为若干个级别,建立评语等级:
步骤4:明确隶属关系并建立模糊矩阵
通过采用德尔斐法对各评估指标所隶属的评语等级进行考察,从第i个指标对第j个评语等级vj的隶属度rij,由此得出第i个因素u1的单因素评判集ri=(ri1,rr2,…,rin),那么m个单因素的评判集就构造出一个总的评价矩阵R:
3 实例分析
本文通过AHP和模糊综合评价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类论文)质量进行评估,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建立评价指标集
在全国工程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论文评审参考标准(研究类论文)的基础上,本文从以下八个方面建立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如下图所示。评价指标集U用向量形式表示为:
步骤2:确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
本文中,作者邀请了多位工程硕士领域专家与教育专家给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评分。然后,利用加权算数平均综合向量法确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如表1所示。
步骤3:确立一个评价等级集
依实际情况及计算量大小,本模型将待评价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等级分为5个级别,建立评语等级:
步骤4:明确隶属关系并建立模糊矩阵
文中以某篇工程硕士学位论文为例,采用比值法确定单因素的隶属度,即每一级所占的数目与该指标所有评价项目总数之比为该评价指标的隶属度,详细的评价情况如表2所示。由下可得到指标的隶属度为: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上述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属于(优,良,中,较差,差)的模糊隶属度为(0.1349,0.5044,0.3607,0,0),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求解的最大隶属原则,我们可以确定工程硕士论文质量评估的结论为良。
4 结 论
针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问题,本文提出AHP和模糊综合评价的论文质量评估模型,该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量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评审专家在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中的片面性。同时,本文充分考虑了评估系统的模糊性,运用模糊评价对论文质量进行评估,能够真实的反映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水平,使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更加科学客观。该评估模型在实际运用中,可实现软件化,即用计算机编程对数据进行统一处理,从而达到简化操作,提高使用效率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此外,该评估模型在其余类型的论文质量评估中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士峰.工程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1):81-82.
[2]王庆金,王炬香,孔燕,等.基于灰色系统的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综合模糊评价[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4):99-103.
[3]黄秋萍.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解决途径[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4):72-74.
[4]李庚.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标准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8):344-345.
[5]肖立山.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评估的几点认识[J].石油教育(双月刊),2009,22(3):73-75.
“学有所用”
我的研究领域是环境评价原理与方法,毕业后如果能投身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当然是最理想的结果。实习期间非常幸运,自己不仅可以了解报告书(表)编制的整个工程,还直接参与到两份环评报告表的编制中,特别是看到平时经常研究的预测模型、预测方法被运用到环评报告中,真有一种莫大的欣慰感。不过,现实中的环评与理论中的环评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环评报告中的评价方法一般都选用最成熟、最有效的方法,而且在环评技术导则中都有具体的规定,从理论上说,这些方法都是比较简单比较实用的方法,我们在发小论文的时候往往不会选用这些方法,但在现实中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以前导师也说过这两类环评的差异,通过实践自己对这种差异认识的更加形象,这给我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小小的启发,那就是尝试着改进现有环评方法,使它们在评价、预测现实环境时更加实用、更加准确。
“积累经验”
说实话,现在环保行业的就业情况不是很乐观,在实习中通过与一些专家、企业用人单位交流后发现其主要症结在于:虽说我们是所谓“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其实我们并没有掌握好能胜任这个行业的必要技能,一提到环境工程就是水处理,一提到环境科学就是环境管理、环境评价。这种经验缺失其实就是知识的片面和技能的单一。通过实习我就发现环评工程师真是一个知识面要求广泛的职业,不仅需要了解环保相关政策法规,掌握必要的环评理论,此外化学知识、建筑学知识都要有所涉及。退一万步说,如果你的文字功底不强,也不太能胜任这个行业。所以说,如果不在学习中多掌握点技能,很容易在工作中犯原则性错误。在我接手的两个项目中就遇见过上述问题,有个项目单位在申报时总是口口声声地说他们的生产过程没有污染,甚至还想在污染物排放量上做点文章。通过向单位工程师学习咨询,我对其中的厉害关系有了一个清醒认识,其实企业是想逃避建设配套的环保设施,当然最终我得按章办事。我想如果没有单位专业人员的帮助,我是不会认清企业这类行为的本质的。
“体察现状”
由于项目的需要,实习期间我去了许多县市,对当地的环保形式和环保工作有了一些了解。俗话说“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环境专业的研究生,只有多到各地实地调查,才能真实地了解基层环保工作的艰难,才能更深层次地明白中国环境保护工作面临诸多尴尬的症结所在。虽然各地对本地区的环保很重视,但是在具体落实中却有许多难处,经济上的、行政上的、观念上的等等。比如在与某县环保局一位工作人员交流中得知,由于当地近几年的招商引资工作进展缓慢,当地领导对于一个违反产业政策的招商项目“特别重视”,从批文到申报都明令环保部门大开绿灯,以致通过环评时由于有相关批文,环评单位在否决时也显得非常吃力。又比如有些地方在做规划环评时明明没有了环境容量,还为了所谓的地方经济硬上“大项目”,环保部门在出环境标准回执函时往往有点力不从心,但是为了地方的“大局”,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实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通过实习,我看到了许多从未见过的环境现状,了解到了许多环保工作的尴尬,也体会到了许多环保人的难处。的确,真正实现环境保护这一国策,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上的难题,更是体制上的难题。
变差系数越大,该指标的鉴别能力越强;反之,鉴别能力则越差。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删除变差系数相对较小(即鉴别力较差)的评价指标。
根据上述原理,运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这些评价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在方差分析基础上计算第三轮评价体系X[(3)]中各个评价指标的变差系数,删除了变差系数较小的“科学家工程师数”、“每万人口R&D经费”、“每名R&D人员新增仪器设备”、“国际科技论文总数”、“每万人国际科技论文数”、“R&D人员向国外转让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等7个指标,保留剩余的指标构成第四轮评价体系X[(4)]。
在第四轮评价体系X[(4)]中,共有14个评价指标,其中测度科技投入能力的有6个指标、测度科技支撑能力的有2个指标、测度科技产出能力的有6个指标。如果把测度科技支撑能力的“每万人口国际互联网用户数”和“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占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比重”2个指标归并到科技投入能力指标当中,由此可以建立包括科技投入能力和科技产出能力两个领域共14个指标的中国地区科技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如表5所示)。该评价体系的指标涵盖面广和内在逻辑性强,数量繁简适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可以用来实际测度中国地区的科技竞争力。
表5 中国地区科技竞争力评价体系 目标层 领域层
指标层(评价指标)
变量标识 单位
科技经费总额
V1
万元
科
每万人口科技经费
V2
万元
技
科技经费占GDP比重
V3
%
投
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重
V4
%
地
入
企业R&D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
V5
%
区
能
每万人口科学家工程师数
V6
人
科
力
每万人口国际互联网络用户数
V7
户
技
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占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比重
V8
%
竞
科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
V9
亿元
争
技
每万人口高技术产业增加值
V10
亿元
力
产
高技术产品出口额
V11 亿美元
出
每万人口高技术产品出口额
V12 亿美元
能
每万科技人员专利授权量
V13
项
力
每万R&D人员向国外转让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
V14 亿美元
五、中国地区科技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地区科技竞争力评价是一个多指标的综合评价问题,它是把反映地区科技竞争力的多项指标的信息加以综合,从整体上评价地区科技竞争能力强弱。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基本思想是把多个单项指标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包含各个侧面的综合指标,其实质是把高维空间中的样本投影到一维直线上,通过投影点来研究样本的特性。目前已有多种方法进行多指标的综合评价,它们各有优点,但同时也都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一是赋权的主观性。无论主观经验赋权法还是专家赋权法,权重的确定与指标的数字特征并无实际上的联系,权重只是对指标内容的重要程度在主观上的把握,这样会产生对某个指标的重要性产生过高或者过低的估计,从而影响评价结果的有效性。二是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问题。在综合评价中,各个评价指标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通过相关指标的重复赋权,导致评价信息的重复使用,使得评价结果难以真实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真实情况。主成分分析正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找出影响问题的几个综合指标(称为主成分),这些综合指标为原来变量的线性组合,它们不仅包含了原始变量的信息,而且彼此间不相关。在保留绝大部分原始变量信息的条件下,对少数几个主成分进行分析,既能消除重叠因素的影响,又能使问题降维、简化。用主成分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就是把原指标综合成几个主成分,再以这几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构造出一个综合评价函数,根据综合评价函数值进行评判。
主成分分析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1)对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设X={x[,1],x[,2],x[,3],L,x[,p]}为地区科技竞争力的评价指标集,Z={z[,1],z[,2],z[,3],L,z[,p]}为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评价指标集,x[,ij]为第i个高新区的第j项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z[,ij]为相应的经过标准化处理的评价指标数据值,其中
(2)根据标准化的数据值,建立评价指标数据集的相关系数矩阵R
(3)求相关系数的特征值和贡献率。
由R的特征方程|R-λI|=0,求得P个特征值λ[,1]≥λ[,2]≥L≥λ[,p]≥,对应的特征向量u[,1],u[,2],u[,3],L,u[,p],其中u[,i]=(u[,i1],u[,i2],u[,i3],L,u[,ip])(i=1,2,3,…,p)。
于是得到P个主成分:Y[,i]=u[,i1]x[,1]+u[,i2]x[,2]+u[,i3]x[,3]+L+u[,ip]x[,p](i=1,2,3,…,p)
①
第i个主成分Y的特征值λ[,i]即为该主成分的方差,方差越大,对总变差的贡献也越大,其贡献率为α[,i]=它反映了第i主成分综合原始变量信息的百分比。与特征值λ[,i]对应的特征向量u[,i]的P个分量就是第i个主成分Y[,i]中P个标准化变量的系数,它们的绝对值大小和正负号反映了该主成分与相应变量的相关程度和方向。
(4)以每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为权数,构造综合评价函数
F=α[,1]Y[,1]+α[,2]Y[,2]+α[,3]Y[,3]+L+α[,p]Y[,p]
②
综合评价函数即为地区科技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
将每个省市的P项指标得分标准化后代入①式,求出其主成分值,即主成分得分,再由②式即可得到其综合评价函数值,即该地区科技竞争力的综合得分,综合得分越高,表明该地区科技竞争力就越强。
六、中国地区科技竞争力的实际测度与比较分析
通过查阅各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经济统计年鉴、各省市统计年鉴以及政府正式公布的统计数据,获得了31个省市14个评价指标的2002年度的原始数据。
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采用方差最大旋转法,并以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提取两个主成分,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方差极大化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Component
1
2
每万人口科学家工程师数
.939
.262
每万人口科技活动经费
.934
.279
科技经费占GDP比重
.868
-.001
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占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比重
.854
-.095
每万人口国际互联网络用户数
.731
.497
科技经费总额
.655
.604
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重
.609
.019
企业R&D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
.519
.263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105
.942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
-.018
.941
每万人口高技术产品出口额
.351
.834
每万科技活动人员专利授权量(项)
-.071
.735
每万R&D人员向国外转让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
.564
.721
每万人口高技术产业增加值
.524
.652
方差贡献率(%)
39.799
34.220
方差累积贡献率(%)
39.799
74.019
表6的结果显示,在第一个主成分上,因子载荷较高的评价指标分别为每万人口科学家工程师数、每万人口科技活动经费、科技经费占GDP比重、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占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比重、每万人口国际互联网络用户数、科技经费总额、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重、企业R&D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等,这些指标均是反映和测度一个地区科技投入能力的指标,因此,可以将第一主成分命名为科技投入能力主成分;在第二主成分上,因子载荷较高的评价指标分别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每万人口高技术产品出口额、每万科技活动人员专利授权量、每万R&D人员向国外转让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每万人口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等,这些指标均是反映和测度一个地区科技投入能力的指标,因此,可以将第二主成分命名为科技产出能力主成分。
由表6可知,第一主成分(科技投入能力)的方差贡献率为39.799%,第二主成分(科技产出能力)的方差贡献率为34.220%,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4.019%,即用这两个主成分能解释原先14个评价指标74%的方差。因此,我们可用科技投入能力和科技产出能力两个主成分来测度31个省市的科技竞争力。
以每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系数,根据上述构造的综合评价函数,可以计算得到全国31个省市科技竞争力综合得分的标准化分数。为了便于对比分析,可以用效用值表征科技竞争力的强弱,并规定效用值的取值区域范围为[0,100],即科技竞争力最强的地区效用值为100,最弱的地区效用值为0。如果用X[,i]表示第i个地区科技竞争力的综合得分,X[,imax]表示科技竞争力综合得分的最大值,X[,imin]表示科技竞争力得分的最小值,则第i个地区科技竞争力的效用值Y[,i]可以表示为:Y[,i]=(X[,i]-X[,imin])/(X[,imax]-X[,imin])*100。
全国31个省市科技竞争力的标准值和效用值及其排序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全国31个省市科技竞争力的标准分数和效用值 地区 标准分数 效用值 排序
地区
标准分数 效用值 排序
北京
1.86
100.00
1
河南
-.23
8.45
17
上海
1.21
71.35
2
黑龙江
-.23
8.19
18
广东
1.13
67.97
3
江西
-.24
7.75
19
天津
.56
43.08
4
重庆
-.25
7.65
20
江苏
.32
32.31
5
山西
-.26
7.10
21
辽宁
.14
24.52
6
宁夏
-.26
6.93
22
浙江
.13
24.15
7
海南
-.28
6.18
23
福建
.08
22.01
8
贵州
-.28
6.16
24
陕西
.06
20.84
9
青海
-.33
3.99
25
山东
.00
18.21
10
云南
-.34
3.56
26
湖北
-.04
16.78
11
广西
-.34
3.39
27
四川
-.11
13.47
12
甘肃
-.37
2.20
28
安徽
-.16
11.25
13
内蒙古
-.37
1.98
29
吉林
-.17
11.11
14
新疆
-.38
1.70
30
湖南
-.20
9.53
15
西藏
-.42
.00
31
河北
-.21
9.31
16
从科技竞争力的效用值可以看出,我国31个省市的科技竞争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依据科技竞争力的聚类分析结果,大体上可以把31个省市划分为以下五个集团:
第一集团:北京和上海,其效用值明显的高于其他省市,属于科技竞争力强的地区。
第二集团:广东、天津、江苏、辽宁、浙江、福建和陕西七省市,其效用值超过20,属于科技竞争力较强的地区。
第三集团:山东、湖北、四川、安徽和吉林五省市,其效用值超过10,属于科技竞争力中等的地区。
第四集团:湖南、河北、河南、黑龙江、江西、重庆和山西七省市,其效用值在10-7之间,属于科技竞争力较弱的地区。
第五集团:宁夏、海南、贵州、青海、云南、广西、甘肃、内蒙古、新疆和西藏10个省市,其效用值均低于7,属于科技竞争力弱的地区。
从总体上来看,科技竞争力较强的地区绝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科技竞争力普遍偏弱,位于第四集团和第五集团的地区基本上是中西部地区。造成我国地区科技竞争力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体系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东部及沿海地区率先实行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投资、税收、外贸和经营自主权方面提供了优惠政策,促进了东部及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体系的发育,为地区发展和科技竞争力的提高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而言,市场体系的发育和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东部地区,地区发展及其科技竞争力的提高受到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和社会文化的极大制约。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市场体系发育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逐步拉大的同时,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也不断增大,从而导致了地区科技竞争力强弱的不同。
七、中国地区科技竞争力实际测度的效度分析
根据现代评价理论的要求,每一项研究所使用的测评工具(或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是否科学和合理,测评结果是否可靠和有效,需进行效度检验[9]。
效度(validity)是指测评工具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测评到真正想要测评的特质(或东西),即测评的有效程度。从统计学上讲,效度是指测评结果与某种外部标准(即效标)之间的相关程度,相关程度越高即表明测评结果越有效。根据研究目的不同,效度评定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内容效度、预测效度、构思效度、聚合效度、辨别效度、效标关联效度等。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研究所使用的测评工具由“科技投入能力”和“科技产业能力”2个主成分构成,并且它们对总方差的解释能力达到了74.019%,说明研究所使用的测评工具的理论构思是严密的,即具有良好的构思效度(Constructive validity)。
本研究使用效标关联效度对测评工具进行效度检验。估计效标关联效度首先必须确定明确的效标,所谓效标是指衡量一个测评结果是否有效的外在标准。我们用2002年度国家科技部对31个省市的科技进步水平评价结果的排序为效标,计算两者之间的Kendall和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如表8所示)。结果表明,地区科技竞争力排序与地区科技进步水平排序的Kendall相关系数为0.768,Spearman相关系数为0.908,两个相关系数均呈现高度的显著性,说明本研究的地区科技竞争力测评结果具有很高的效标关联效度。
表8 科技竞争力与科技进步水平之间的等级相关分析
科技竞争力排序 科技进步水平排序
Kendall' s tau_b
科技竞争力排序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1.000
.768([**])
Sig. (2-tailed)
.
.000
N
31
31
科技进步水平排序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768([**])
1.000
Sig. (2-tailed)
.000
.
N
31
31
Spearman' s rho
科技竞争力排序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1.000
.908([**])
Sig. (2-tailed)
.
.000
N
31
31
科技进步水平排序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908([**])
1.000
Sig. (2-tailed)
.000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