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英语专业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毕业论文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毕业论文一般应用英语撰写,长度为3,000―5,000个单词,要求文字通顺,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有一定的独立见解。由此不难看出,毕业论文在整个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摘要又称概要或内容提要,是论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对论文主要内容进行的简单、易懂、精辟的概括总结。摘要的四个要素分别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结果,这也是英文摘要的核心内容[1]。论文的英文摘要适应了信息时代电子文献检索机构的要求,是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桥梁。英文摘要的形成是一个由汉语摘要向英文翻译的转化过程,其质量反映了翻译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对论文的交流产生影响[2];同时英文摘要的语言质量直接影响了论文本身的信度[3],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论文的英文摘要是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衡量其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以我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存档毕业论文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抽取了40份,论文内容涉及语言学(7份)、文学(12份)、翻译(9份)、文化(6份)及教学(6份)等五个不同方面。学生毕业后大多数在外企或者中学就业,其英语水平直接影响对外贸易的结果及中小学的英语教学效果,因此该研究就显得更加重要了。通过认真研读学生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我侧重研究其内容是否合乎要求,语言是否流畅通顺、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等问题,并且根据研究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可行对策,以便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提高其执教能力。
二、结果分析
(一)在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于摘要的内容,首先研究其是否具备应有的四个要素,以及各个因素在摘要中出现的频率,具体情况见表1和表2。
学生的论文摘要在内容的完整性上还远远不符合要求,只有四分之一的摘要涵盖了所需的四个要素,将近一半的摘要写出了大部分内容,其他的摘要未免过于简单,多余的部分就都是不必要的重复,这与摘要语言简明扼要的特点是相悖的。
表2表明,摘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研究目的,其次就是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频率最低的是研究方法,可见学生对于自己使用何种方法来展开研究不是十分清楚,没有恰当有效的研究方法做保障,那么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就会大打折扣。
(二)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于语言表达,本文主要侧重研究其词语/短语是否运用恰当,词语的语体是否合适,句子结构是否合理等问题,具体结果见表3和表4。
摘要的语言要正式严谨、书面化,避免使用非正式的词语,由表3可以看到,在学生的论文摘要中非正式词语数量还是很多的,说明学生在这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文体犹如四季,有其鲜明的标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修辞学》一书中提出:既不要把重大的事情说得很随便,又不要把琐碎的小事说得冠冕堂皇。[4]200―201在外语写作或者翻译中最容易出错的地方不是语法,又不是词汇,而是词语的搭配(He「one who writes or speaks in a foreign languagewill be “caught” out every time,not by his grammar ... not by his vocabulary ... but by his unacceptable or improbable collocations.)。[5]85因此,要想用词地道,搭配合理,就需要日积月累,逐步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混淆词语的词性或者用错介词、漏掉介词这些失误都是语言基本功不够扎实,以及不了解英汉差异的表现,这些看似简单实则繁琐的地方往往最容易被学生忽视。
由表4可以看出,摘要中以第一人称作主语的句子数量很少,更多的是使用抽象的名词作主语,即无生命主语,这样作者就可以尽可能地远离评价行为,而把评价的任务交给抽象实体,如研究的课题或其结果;被评价的对象似乎成了世界的本来事实,离作者很远,因而显得无可争议和客观化。[6]30这种做法与学生的论文写作课程及教师的指导有关。相对汉语而言,英语更习惯使用被动语态,而在调查的英文摘要中使用被动语态的句子少之又少,这同样是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对英汉差异不甚了解所造成的。
当代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在其Translating Meaning(1983)一书中指出: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与意合的对比。汉语的哲学背景是儒、道、佛的悟性,用词造句成章的最大特点是意合法,重意义组合而轻形式结构,让读者和听者领悟其中的意义和关系;词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句子不受严格的主谓结构的束缚,少用或不用关联词语。而英语的哲学背景是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以及十六至十八世纪风行欧洲的理性主义,其用词造句成章的最大特点是形合法,重形式结构协调;词有严格的形态变化,用词强调人称、数、格的一致;句子受严谨的主谓结构协调一致的制约,多用关联词,句子结构复杂,犹如参天大树,而学生摘要中的复杂句子使用频率偏低,即使是复合句,也往往存在很多问题,诸如关联词使用不当,或者省略关联词等。
三、对论文写作及论文指导的启示
1.强化英汉对比知识。对于学习中常见的一些语言现象,学生已经熟悉了所谓“习惯用法”的解释,长此以往,他们语言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肯定会受到影响。英汉属于不同的语系,熟悉两者之间的差异会使得英语学习事半功倍,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了解了其中的奥妙所在,学生的语言水平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2.加强日常大声朗读的训练。汉语中常把“看书”称为“读书”,顾名思义,大声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可以调动口、耳、眼、脑等多个器官一起参与复杂的思维活动,极大地提高思维的速度并增强效果。同时,朗读可以激活语言的美感与乐感,强化语感,正确、流畅而富有美感的朗读能使学习者得到听觉享受,增进大脑记忆,增强创造性[7]100―102,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3.培养学生的语体意识。“不同的体裁类型中,措辞、句法结构、成文结构、语体风格等都是各不相同的”[8]85。文体学认为,言语事件发生的语境不同,人们相对使用语言的情况也就不相同。为适应特定语境而运用不同的语言特征系统构成语言的不同功能变体(语体)[9]122。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体意识,学会随着语境场合的变化来选择合适的词语,避免发生语体错位的现象。
4.培养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有些在论文摘要中出现的失误,稍加注意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此,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端正态度,认真严肃地对待论文写作,将不必要的错误降低到最少,提高论文写作的质量。
既然称之为英语专业,那么对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方面就应该有更高的要求,这是英语专业学生基本、首要的要求,怎么强调都不为过[10]216。通过对学生毕业论文英文摘要的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内容和语言方面的问题,这些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了论文的质量,而且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值得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
参考文献:
[1]陆元雯.基于语料库的英文论文摘要的语言特点研究[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11).
[2]高艳,毛忠明.期刊英文摘要常见错误剖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
[3]潘,简庆闽.外语类学术期刊论文错失析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
[4]毛荣贵.英译汉技巧新编[M].外文出版社,2003.
[5]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6]云红.论文摘要中作者身份的显与隐――一项基于2008医学与语言学国际学术期刊的修辞性研究[J].外语教学,2009,(9).
[7]毛荣贵.翻译美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8]朱怡.论文摘要语篇视阈下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探究[J].中国外语,2008,(7).
[9]朱建祥.科技论文摘要翻译探讨[J].商丘师范学报,2003,(8).
[10]庄智象.外语教育名家谈[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在课程教学计划安排上应充分考虑专业英语和双语教学课程之间的辅助关系,合理安排专业英语课程和双语课程的教学时间顺序,为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做好准备。我们将专业英语课程的授课学期放在公共课《大学英语》之后,而将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与专业英语课程授课时间进行穿插或者放在其后面进行,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英语学习的阶段连续性,在课程设置准备工作上为双语教学的实施奠定良好的英语基础,同时可以循序渐进的开设具有农林特色的双语课程,为农林类机械双语教学的实现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在课件准备工作中授课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高校机械专业知识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课件内容,建立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先进教学系统,使教师能更加生动形象的用英文讲解专业知识,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程核心内容。
2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目前高校的机械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的“传统性”很重,长期沿用传统的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通常教师以翻译加语法讲解的形式进行教学,没有强调英语教学的现代特点,因此急需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模式的改革过程中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灵活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听、说、读、写、译的综合培养,将类似于普通英语的语法教学摆到次要地位。针对授课学时不多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外布置任务,让学生精读英文原版专业材料并撰写读后感等,并培养学生课堂外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同时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全方位的互动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和综合实践的能力,建立一种开放的、应用的专业英语教学方式,也为后续双语课程的顺利实现做好铺垫。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求授课教师应具有外语和专业知识的复合能力,并不断提高综合教学素质,学科应进行长期的师资建设,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去外企或者欧美国家进修深造,持续提升师资力量。此外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英语认知水平,在不同授课阶段采用相应的授课方式,在课程前期采用较少的英语讲授比例,建立和巩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课堂表达和交流,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来思考和解决专业问题,然后由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慢慢适应语言环境和英语授课方式。在后期逐步加大英语授课比重,循序渐进的达到教学目的。
3教学氛围和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机械学科本身知识结构较复杂,而高校机械专业学生英语听力阅读水平参差不齐,加大了专业英语的教学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培养教学氛围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专业水平,难度要适中,可结合机械零件、模具、机床等实物进行形象教学或者现场教学,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授课教师也要调整教学态度,营造轻松的有益于互动的英语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创造浓厚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结合课件内容播放一些专业方面的外语短片和介绍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相关视频,在学习新的专业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听力水平,并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同时我们引入慕课(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课程形式,适当选择一些网络专业视频作为辅助教学内容,树立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慕课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在线课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网上积极互动,可以激发学生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在线课程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学生可以自主调整学习进度,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重复多听直到最终理解,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慕课课程还包括在线论坛和学习小组等互动学习模式,通过网络交流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使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英语交流能力和完成专业知识更新。慕课的引入也为机械专业其它双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此外还可以在传统专业英语课堂中加入一些新鲜元素以提升教学氛围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要求学生在授课前查阅和准备与授课主题相关的短篇英语材料,在课堂进行翻译和交流讨论,表达对专业内容的心得、疑问及创新思路,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基于学生实际需求加入专业英语在各个方面的应用训练,包括英文简历、自我介绍、学术报告、科技论文撰写等;授课过程中穿插内容讲授和学生分组讨论,不断丰富课堂内容与教学形式。
4考核方式的完善
专业英语的考核应区分于普通英语教学的考核,要着重考核学生在解决相关机械专业问题过程中的英语综合应用水平,而不能简单的通过笔试形式来考核学生对专业词汇、语法的掌握程度和专业知识的翻译水平。专业英语的考核重点应突出其实用性,对学生的机械专业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完善后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测试2个部分。平时成绩是对学生课堂表现和教学内容的阶段性考核,包括学生的出勤(占10%)、作业(占10%)、课堂表现(占20%)和平时测试(占10%)。其中课堂表现主要考察学生课堂实践活动中的专业英语表达交流能力和分组讨论表现等,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和活跃课堂气氛。平时测试主要考察学生对专业词汇、常用表达方式的掌握程度和专业英语的基本应用能力。期末考核占50%,主要着眼于专业资料的翻译和书写,同时也涉及听力和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全方位考察了学生专业英语的综合水平,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最终考核结果能够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5结语
【关键词】互文性理论;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资源建设
互文性理论对高校的英语专业课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促进高校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还可以促进高校整体的英语能力的进步。互文性理论最早是由法国的学者提出的,他主要指的是每一句话语都是相互依赖的,每一句话语都不是独立的,他们之间存在某种依存关系,所以也被称作是互文性。现在以互文性理论为基础的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资源建设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高校要针对高校的英语课程进行改革,基于互文性理论从教学的方法、内容以及形式等各个方面进行变革,争取从根本上促进以互文性理论为基础的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资源建设,让学生的英语水平从根本上有所提高。
一、互文性理论的具体含义
互文性理论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高校的英语教学中了,所以,关于互文性的具体含义要清楚明白。互文性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它最初的提出者是一位来自法国的学者名字叫克里斯提亚,互文性理论最初是在符号学中被人们熟知的。互文性理论具体就是指一门语言是不可以独立存在的,语句也是相互依存的,它们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某种联系,无论是从词汇上还是从语句的用法上。当然,互文性理论也是依据不同情况发生改变的,让互文性理论有所改变的一大因素就是语言使用者的具体表述方法。所以,语句之间,语言之间等存在的各种依存关系组成了整个的互文性理论。当然,互文性理论也不是局限的,它不仅应用在文本之间的语句关系,更应用在文本和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对于互文性理论来说,文学领域是其发展的主要领域,但是,同样的,它也适用于各种非文学领域。所以,想要真正提高高校学生的英语能力,更好的进行高校英语教学,互文性理论就要有所应用,以互文性理论为基础的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资源建设需要逐渐的开展下去。
二、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以互文性理论为基础的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基本上是顺利的,但是由于很多高校还没完全重视互文性理论,没有意识到互文性理论对高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所以,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高校英语课程建设对高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现在许多的高校的学生却没有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只是机械的学习英语没有做到掌握英语,所以,高校英语的教学需要改革,以互文性理论为基础的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资源建设需要提上日程。现在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的问题还有不少,首先,互文性理论在高校英语专业课程中不受重视,现在我国的很多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英语课程,在英语课堂上只是机械的进行词汇语法的教授,学生很少领悟到词汇之间语法之间的互文性,久而久之,学生的英语能力不可能有所提高。其次,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教授过程中方法单一,内容死板。一般来说,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扮演教授的角色,学生只机械的死记硬背,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没有积极性,教学内容只以书本为重,没有任何的课外延伸,学生无法联系实际,对英语的学习没有融入互文性理论,学生不能把英语学以致用。所以,针对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
三、以互文性理论为基础的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的具体举措
(一)引导学生掌握英语的具体语言特征。英语是应该灵活掌握的学科,把学到的内容学以致用的学科,所以,英语学习之前要先了解英语这门语言的具体需要特征。英语主要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所以,在高校英语课程教学中应该主要以这两点为重。对于词汇,讲解之后要注意延伸,根据英语的互文性进行课外延伸,可以让学生自由探讨,根据词汇和涉及的词组进行造句,让学生学以致用。另外,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提高自己的词汇量,教师根据互文性理论选出适合学生的英语资料,选择地道的英语资料,让学生根据资料中的词汇语法进行研究,以此来让学生真正感受英语这门语言的魅力。
(二)改革英语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现在高校的英语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内容也比较死板,这成为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想要促进以互文性理论为基础的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资源建设,就需要改革英语教学形式,丰富英语教学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可以营造融洽的英语学习氛围,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分成讨论小组,根据互文性理论,让学生从课本中延伸,不仅是局限于课本,教学形式要多种多样,适当的时候可以播放一些英语原版电影,发放原版英语书籍,让学生从这些形式上更积极学习英语。让以互文性理论为基础的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资源建设更顺利的进行。
四、结语
英语的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习英语的基础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以互文性为根本进行拓展延伸,互文性不仅仅是语句之间互相关联,也是文本和社会之间的互相关联。所以,高校的英语教学要进行改革,把互文性理论融入英语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掌握英语,改掉英语学习的坏习惯,在英语学习中认识到互文性的重要性。互文性理论是长期以来众多学者研究出来的理论,所以它具备一定的权威性,所以,现在高校要重视互文性理论,解决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提高英语教师队伍素质和学生英语学习素质。
参考文献
[1].何文英,互文性理论视角上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探析[J],改革与实践,2014.01(10):117-119
1.ESP教学理念在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新形势下英语硕士点建设的几点思考
3.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问题思索
4.英语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5.医学硕士研究生互动式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
6.英语硕士论文文献综述中转述动词的对比分析
7.我国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标题的词汇句法特征研究
8.中外英语硕士论文转述动词对比研究
9.商务英语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情况分析
10.硕士研究生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
11.英语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能力现状调查与培养途径分析
12.主题-任务教学模式探究——以地方高校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为例
13.中国学生英语硕士论文引言部分转述语使用情况的语类分析
14.中国应用语言学专业英语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体裁特征
15.“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
16.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科技英语翻译能力分析
17.学术论文体裁教学不可或缺——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引言写作情况调查
18.英语报刊与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课外英语阅读
19.基于新媒体支撑的面向硕士研究生实用英语教学的探索
20.论英语硕士学位论文中的参考文献问题
21.中国学生英语专业硕士论文“前言”部分的语类结构模式分析
22.硕士研究生EAP习得模式探索——武汉科技大学某研究所硕士生学术英语习得个案研究
23.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
24.英语专业语言学类硕士论文英语标题的对比研究
25.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习构成与自我认同关系的实证研究
26.批判性思维能力对英语写作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以某大学2012级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例
27.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调查分析
28.中外大学生英语硕士论文中四词词块的比较研究
29.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关系的实证研究
30.中国与北美硕士论文英语标题的对比研究——以农学为例
31.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研究
32.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为例
33.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34.学习者英语硕士论文中的转述动词
35.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现状调查及教学建议——对浙江工商大学的调查分析
36.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观念的对比研究
37.香港与内地高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38.法律英语在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的定位与教学组织
39.英语硕士研究生第二外语的学习策略探究
40.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探讨
41.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通用学术英语需求分析
42.影响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因素的实证研究
43.英语硕士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
44.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核心、目标与措施
45.医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及其教学启示
46.人文社会科学类硕士学位论文英语标题句法特征的对比研究
47.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与启示——以赣南医学院为例
48.新课改下高校教育硕士(英语)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反思
49.英语硕士研究生教学之我见
50.英国TESOL专业硕士和我国英语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比较与思考
51.实施“流利领先法”,培养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以报刊、学术杂志文章为课程材料
52.英语教育硕士教育实践中课堂观察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
53.波兰华沙大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及启示
54.师范院校英语教育硕士培养问题与对策思考
55.少数民族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56.媒体英语素材在法律硕士专业英语教学应用中的探究
57.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考试之我见
58.中国英语专业和英语本族语者硕士论文题名的信息结构对比分析
59.“模块+选修”:转型期专业硕士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60.水利英语方向翻译硕士培养的可行性研究
61.英语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自主性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初探——以悉尼大学硕士TESOL专业课堂教学为参照
62.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分析
63.对比分析我国英语专业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的语言错误
64.国内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现状述评
65.在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66.论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
67.浅谈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考试改革
68.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改革构想
69.英语硕士研究生科研阅读现状与能力培养途径探讨
70.从课程本质透视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以西藏民族大学为例
71.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72.说写并重 全面提高——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与实践
7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工程硕士英语教学的启示
74.硕士研究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特点的实证研究
75.理工类院校英语本科与翻译硕士(MTI)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76.论英语专业硕士论文致谢辞的语用失误
77.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与自我认同关系的实证研究
78.试论工程硕士英语课程交际能力培养的若干问题
79.河北省高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
80.工程硕士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81.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82.车辆工程专业工程硕士英语教学存在问题及EPBEP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83.英语专业本科至硕士英语词汇学课程三级分级教学设计
84.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实践
85.广西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论文调查和分析
86.浅谈英语翻译硕士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87.英语专业语言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创新特征研究
88.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89.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写作中重述话语之语用功能习得研究
90.专业硕士学术研究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启示——以英语学科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为例
91.人际关系管理论与工程硕士英语教学模式
92.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与课程评析
93.英语硕士论文写作方法论要
94.西华大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
95.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习与自我认同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96.基于教育语言学对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思想与学术能力发展的思考
97.民族高校医学硕士对医学英语需求的调查分析
98.自助式讲课学习模式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学习中的运用
99.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的思考
100.基于ESP教学理念开展公共卫生硕士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101.医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102.从中介语视角分析工程硕士英语会话的句法范式
103.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与EAP教学——以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为例
104.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改革与实践
105.从英语教学法的视角探讨硕士英语教学改革
106.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状况调查研究
107.浅议工程硕士英语教学改革
108.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109.涉海院校硕士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110.农林院校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的优化——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111.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应用语言学硕士论文引言的体裁分析
112.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入学水平综述——兼谈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113.关于提高理工科硕士研究生英语阅读教学的想法
114.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思考与构想
115.论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
116.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环境的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研究
117.工程硕士英语实践教学途径探索
118.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初探
119.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专业特色——关于西部地区英语教育硕士的培养
120.英语学科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调查分析——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
121.浅谈英语专业硕士论文的选题
关键词:科研能力训练 英语专业本科生 学术英语写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099-02
按照本科人才培养新体系的要求,由在校大学生为核心的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课题研究和探索从而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手段。该项目旨在培养大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本科生科研活动是美国高等教育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部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1969年创立并实施的“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随后美国众多大学开展本科生创新或创业能力培养计划,诸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设立的“本科生研究经验计划”,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本科生科研学徒计划”和“伯克利贝克曼学者计划”、斯坦福大学的“斯坦福本科生研究机会”等,鼓励独立完成研究项目,为学生直接参与研究机构的工作提供机会。
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于20世纪90年代率先展开了本科生科研活动,如清华大学于1996年正式实施本科生科研训练,浙江大学于1998年开始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计划已经成为当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北京多所高校以及重庆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众多高校展开。
1 个案分析:“本科生科研机会计划”
美国大学十分重视让本科生参与研究工作,形成了以创新为主题的计划或组织。笔者于2013年8~12月在美国东部一所公立大学进行访学研究,对该校“本科生科研机会计划”进行了初步了解,总结特点为:
(1)成立专门机构,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术科研活动,本科生科研类型丰富。该校设置本科生科研办公室,鼓励学生深入挖掘本学科知识并促进知识理解,科研机会面向不同系不同专业学生。学生既可以参与由政府、私人基金会、公司或社区资助的教师科研项目,也可以个人独立开展科研活动。
(2)为原创性或创新性的科研活动提供资金支持。本科生科研办公室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为本科生科研提供帮助:科研拨款;旅费拨款申请;小型项目奖励拨款。
(3)重视学生科研成果的认可与发表。该校本科生科研办公室的网站推荐适合学术的期刊,为学生科研成果发表提供信息渠道。此外学校每年举办本科生科研成果展示会,学生通过口头报告、艺术展览、技术展示、电影展映等多种方式展示参与或独立完成的学术研究和成果,既使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科研努力在校园范围内得到认可,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为学生今后学术实践提供锻炼机会。
2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引文和参考写作问题
笔者将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与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英语毕业论文指导相结合,根据本次实践和结合以往指导体会,发现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引用和参考写作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对引用和参考知识的系统认识,或虽具备学术英语写作的引用意识,但格式不规范。部分学生的学术英语写作知识体系不完整,引用和参考使用规范模糊不清,在撰写毕业论文时略去来源标注;或者虽具备了一定引用意识,但混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直接引用没有使用双引号标注,擅自改变直接引语中的内容、标点、大小写及基本格式等。引用文献来源随意,对信息源出处可靠性和准确性缺乏辨别,有时对引用的文献没有认真阅读和领会,信息获取不全面。这些行为都可能造成无意抄袭他人的成果或发现。
(2)学生毕业论文中的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比重失衡。目前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术论文存在大量的二手引用,可能是我国的学术资源与可用性均不尽人意,很多文献资料无从得到,学生只有通过二手引用这种间接手段来获取有关资料。另外,学生缺乏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对毕业论文撰写往往采取“拼凑”想法。
(3)参考文献条目内容不完整,与文内引用不匹配。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要求文章中出现的引文必须在参考文献中列出,通常根据书籍、期刊、纸质来源、数据库来源、网络来源等规定了不同的文献条目格式,还涉及条目内容大小写、斜体、标点、页码等细节。部分学生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条目排序杂乱无章,没有按照姓氏拼音排序,文献条目内容遗漏重要信息,期刊来源、页码、以及中英文标点混淆使用。
(4)不符合学术英语写作的撰写格式规范。国际上论文写作常用的文献引用的规范通常为MLA格式(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APA格式(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和芝加哥引文格式(Chicago citation style)。这三类格式在文内引用、夹注和参考文献方面均有不同要求,研究者通常选择不同的格式作为论文撰写格式规范。另外,绝大部分高校都制定了本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撰写基本要求及格式规范供学生参考,但毕业论文写作时出现各种文内注释交叉使用、脚注使用不贴切、文内注释和参考文献列表不统一、文献条目格式不准确等现象,不符合学术论文写作的科学性。
3 提高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探讨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是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经过近四年学习后提炼和产生基本科研思想的过程。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与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学术英语论文写作相结合,是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增强科研创新能力和促进教学相长的过程。结合科研训练指导和美国大学本科生科研模式和课堂教学方式等考察,培养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是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并提出以下举措:
(1)将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训练纳入英语专业本科生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将学术英语写作课程置于英语专业本科生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尽可能在初级和高级阶段都有系统讲授。高校英语专业相关英语写作课程明确学术英语写作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案、实施计划、评估方式等。
(2)强化对学术英语写作要领的掌握。目前,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平时写作练习主要是小论文,字数要求较少,没有引用等格式要求,写作练习机会较少,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美国无论是中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对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都极为重视,往往从中学阶段学生已经具备学术论文写作基本技能,美国大学的课业要求大部分采用学术论文形式,是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培养途径。
(3)充分利用师生“一对一”辅导、学术讲座、讨论会、书籍、互联网资源等给学生提供各类学术英语写作支持。美国众多大学都设有写作中心(Writing Center),目的是帮助学生改善自己的写作能力,写作中心的辅导员(tutor)以“一对一”方式面授辅导,主要服务内容涵盖学术类和非学术类英语习作,如研究报告、小论文、项目报告、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小说、新闻故事等,提供文章组织、风格、内容、文献编辑、语体连贯等方面帮助,但绝大多数写作中心不提供校对服务。美国大学的写作中心为我国高校培养大学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提供了借鉴,“一对一”辅导,学术写作课程、研讨会、学术写作参考书籍、互联网资源(如美国普度大学线上写作中心、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写作中心),是便捷和高效的教学辅助平台,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要求指导教师以自身为准则贯穿求真、求实的科研精神,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和思考,启发学生搜索、归纳、总结和科研活动思辨能力。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的开展帮助英语专业本科生熟悉和掌握基本的学术英语论文写作规范,促进学生采用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搜集、引用和评价相关研究问题的文献资源,从而使论文的研究结果具有真正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 IWCA:Starting up[EB/OL].Retrieved from.http:///basicsteps.htm,2006.
[2] 李杨帆,朱晓东.科研训练计划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1(4):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