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成功学习计划

成功学习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成功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成功学习计划

成功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一、教育、教学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要有长流水,孩子才会有一桶水”。教书育人,教师担负着为祖国托起明天太阳的重任。作为新教师的我,要向其他教师学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准,各方面都有所发展,并且要学习怎么样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孩子们展示,激发学生潜能,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1、虚心向师傅学习,主动请教。虚心好学、勇于实践,逐步累积教育教学经验;

2、根据师徒实际,确定每学期专业发展的具体目标。主动邀请宋老师听课,随时汇报自己的教学情况,请教教育教学难题;

3、每周至少听指导老师两节课,并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及课后反思;

4、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上公开课。准备规范的教案、教学内容等材料;

二、师德修养

高中生有着水晶般的童心和好奇心,有那钻石般的童真。教师应该用无限热情,无限希望,无限爱去爱护他们,我们教师应该悉心的浇灌他们、培育他们;呵护他们、雕琢他们。在宋老师的支持和带领下,我将用各种方式、方法来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以“父母”的身份细心关心体贴他们;在教育教学中以“严

师”的角度耐心启发引导他们;不厌其烦地教导指正、循循善诱;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与他们同喜同忧,同玩同乐,处处与孩子们打成一片,智慧的施爱,用爱心谱写一曲优美的旋律,让爱心的种子撒满他们成长的道路。

三、及时反思

成功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化进程;计算机公共课;分类教学;网络教学平台;无纸化上机考试

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迅速提高的形势下,如何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改革与实施,如何对课程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及如何对教学信息化进行有效建设,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1研究背景

自计算机基础教学进入高等学校各学科本科教学以来,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已基本成型。其一,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研究逐步深入,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形成以计算机基础为第一级教学内容,程序设计基础(包括数据库应用等)作为应用提高的第二级教学内容,实行一级必修、二级分类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1]。其二,教材与教学研究也逐步深化,产生了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教材,形成了多种成熟的教学方法。

在当前社会高度信息化的环境下,我们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应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而相应提高,但当前很多高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上并没有意识到这点。例如,各学校都设置了不同的专业,但是并没有针对不同专业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及课程设置。由于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差异很大,如果都按“一级必修,二级分类”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那么第一学期所有专业的学生都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到第二学期,理工类专业的学生上VB或C语言程序设计类课程,文经语言类等专业的学生上数据库应用类课程。

从我校多年按这一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的情况来看,与计算机应用联系较密切专业(如机电、建筑、化工、电信、数理类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取得良好成果,但与计算机知识与应用联系较少专业(如文、法、语言、艺设类等)的学生学习起来就很吃力,虽经努力,但收效甚微。有的学生从第一学期学学计算机基础就感到很大的压力,第二学期开始学习程序设计类课程,从一开始就抱着放弃的念头,到了期末考试,每次都有一大批学生达不到考核要求。这就使得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达不到“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的软硬件技术,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办学理念成为主流的态势下,大多数高等学校在各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中采用了外延发展优先的教学模式[2]。专业课程开设门数较多,交叉学科、素质教育类课程门数增加较多,由于受课程学时数总量及学分数的限制,许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时数一减再减,使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受到一定冲击。因此,在面对课时少、教学任务重、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知识及应用能力的要求不同的情况下,怎样使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适应信息化进程,实现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将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2改革措施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集知识性、技能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课程,它立足于实践,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中动手,在实践过程中巩固知识。我们改革的理念是:从高素质的应用人才培养要求出发,构建完整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把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放在首要位置,让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以适应信息化进程中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技能与应用能力,顺利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为今后的就业和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这一理念,结合当前我校现有的教学设备以及校园网络,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都作了较大改革,并收到了明显效果。

2.1实行“分类教学”的教学内容改革

我校是一所综合性的本科院校,专业设置一应俱全。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应用需求的差异,并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2008版)”对不同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精神,在充分调研和论证分析的基础上,并结合我校专业设置的特点,我们按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需求,对大学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教学。

我们采取的具体方法如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按理工类、经管类、文法语言类三个专业类别分为大学计算机基础A、大学计算机基础B、大学计算机基础C,每个类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都有不同侧重点。分类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差异以及信息化进程中社会对不同专业毕业生计算机能力的要求。例如,理工类侧重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网页设计、程序设计基础、工具软件应用等内容;经管类侧重Windows 操作系统、Office操作与应用、Internet应用、数据库基础等内容。在第二学期的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中,同样按理工类、经管类和文法语言类,分为C语言程序设计、VFP数据库程序设计和办公软件高级应用三门课程,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都与第一学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相衔接。

这一改革使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完全与专业实际相结合,使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较以前有了较大提高。例如,文法语言类专业的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由原来的VFP数据库程序设计改为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既能使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更贴近,又减轻了文科学生学习枯燥程序设计课程的压力。其次,由于将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类课程合为一体,使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内容移到第一学期学习,不论是理工类或是经管类专业,第二学期都可以将更多的课时用于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文法语言类专业学生可在第一学期Office操作和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和提高,全面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办公软件技术。

这一改革还为学生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今年上半年省计算机二级考试中,我校文法语言类专业2009级学生全部自愿报名参加“Office高级应用”二级考试,通过率超过70%,有的班级甚至达到90%,取得了我校参加计算机二级考试以来的最好成绩。

2.2实行多环节、立体化、开放式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

随着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化校园、数字化图书馆等已向我们走来。以网络为主,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交流信息、整合信息,已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最基本的技能。所以,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应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信息资源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能力。根据这一理念,我们创建了计算机公共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核心是资源建设。我们充分发挥计算机公共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经近一年多的努力,建成了包括教学资源、教学互动、学习与辅导、等级考试和资料下载为主要内容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网站。其中,“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教学文档(含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授课计划)、多媒体教学课件、电子教材、上机实验指导、教学案例等;“教学互动”包括网上答疑、师生网上交流、作业的布置、提交与批改等;“学习与辅导”包括学习方法介绍(各章学习要点、重点难点、典型题分析与解答)、练习与解题指导(练习题、综合题、模拟题及解题提示等);“等级考试”包括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等级考试相关信息、等级考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等级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考试经验交流等;“资料下载”包括工具软件、参考资料、相关数据及表格等资料的下载,以及课程教学相关内容的外部链接。

利用这一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重新整合教学内容,以更加新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获取相关的课程信息,如在课堂上没听懂,学生可在课后登录该网络平台,进一步查找并反复学习相关内容,也可通过交流板与教师网上交流;对作业和实验操作中不懂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查阅“学习与辅导”栏目中的相关内容将它消化;需要进一步加深和提高的学生,可以通过“参考资料”或“外部链接”去网上查阅相关知识,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所以,在当前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资源,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网站的建成及应用,打破了教师和学生互动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协同学习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教学平台,并实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网站也扩充了课堂教学的区域和界限,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教师保持互动,使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是对课堂教学的很好补充。

这一教学模式既充分利用了网络信息化资源,又强化了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自觉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精神,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2.3实行“互动”式理论教学方法和“案例”式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潜能,并促进信息化进程,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课教学中,我们针对核心内容和难点问题,首先组织教师设计相关题目,用于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展开讨论。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系统组成”这一内容时,向学生提出“组装一台个人电脑规划”的要求,要求学生列出各种器件的性能、参数、价格及用途、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在交互式的教学与讨论中,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环节,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实验内容的选取直接影响到实验效果。我校的实验内容以自编的实验指导书为主,并以案例的形式提出,每个实验都与一个实际应用问题相联系,有具体的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操作提示、实验总结等,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先完成实验内容的学生将获得展示实验结果的机会,既使自身得到了锻炼,又为其他学生作了示范,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除实验指导书提供的实验外,计算机基础教学网站和计算机基础教学CAI系统上还有丰富的扩展和提高实验,供学生选做。

2.4实行“无纸化上机考试”的考核方式改革

考试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评价教学得失和教学工作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课程考试往往是教师授课、教师命题考试、教师阅卷,人为因素较多。而计算机公共课程面向全校学生授课,如果还采用传统的考试方法,会因为试题难易程度不同和一些人为因素,使评分不够客观和科学。其次,计算机公共课还具有操作性较强的特点,单凭理论考试还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所以,从2006年开始,我们先后对大学计算机基础、VFP数据库系统、C语言程序设计这三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试进行了改革。结合当前的信息化水平,我们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开发了全新的无纸化上机考试,并收到了良好效果。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 研制了切实可行的三门基础课程的上机考试系统,保证了上机考试的顺利进行。

2) 严格按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创建科学、合理、全面的上机考试题库,考试题型既有理论又有实际操作,并突出对实际操作的检测,考核知识点可根据考试要求进行设定或调整,考核点涵盖教学大纲的全部内容,并逐步与省计算机二级考试相接轨。

3) 制作了严密、灵活的评分系统,保证考试成绩严肃、公正、公平、正确。

4) 创建了各门课程与考试题库相对应的模拟考试题库,供学生考前复习和练习。

考试系统还具有开放式的试题库导入和更新功

能,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调整随时方便地更新或扩充试题库的内容。考试还不受考生人数限制,只要服务器和计算机能满足要求,几千人可以同场考试。考生登录考试系统后,通过随机抽题(也可事先设置为分组随机抽题)产生试卷,可实现同一场相邻两人或前后场之间题目互不相同,保证了考试的公平与公正。

无纸化考试系统的采用适应了信息化进程,更加速了教学信息化进程。考试方式的改革,使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真正实现了教考分离,达到了对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及应用能力考核的目的,使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与改革迈上了新的台阶。

3结语

信息化进程中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技术,建设好对学生和教师有用的教学资源等问题,是今后课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3]。尽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任重道远,但我们将一如既往,尽我们的力量,作出我们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赵致琢. 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新构想[J]. 学术问题研究,2006(12):44-49.

[2] 李勇帆. 基于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12):68-70.

[3] 丁照宇.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资料建设[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5(3):81-83.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 Elementary Curriculum in Information Process

YE Peisong, CHEN Baoming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Jiaxing University, Jiaxing 314001, China)

成功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宣传部作为学生会的喉舌部门,同时也是系学生会的一个门面,它就像是对外展示管理学院风采的一个窗口和平台。它关系到整个学生会对外的形象面貌,因此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它应该有明确的任务。比如对重大节目的宣传,这是宣传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活动中,宣传部充当了发起者和气氛渲染者的作用。这样的节目有很多,都需要宣传部部内成员的协同策划。对于这种类型的宣传,性质比较严肃、庄重。形式虽然不能拘泥于一格,可以有不同的设计方案,但宣传部所要达到的效果应该是一致的,而不应该是太活泼而忽略了其本质。

其次,宣传部作为学生会众多部门中的一个,应该融入到这个大的集体中来。又因为宣传部本身的功能,决定了它不仅要遵循团总支及学生会的旨意,而且要配合其他部门开展各种活动。所以不论怎样,宣传部总是作为一个鼓号手、一个开路先锋的作用。

而今,我们面对着新形式的挑战。宣传部,由于其工作的性质,本身就决定了这是一项重要但完成起来(特别是出色地完成)确实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而今系学生会一切事务的开展都面临新的挑战。当然,这不只是宣传部、也是整个系学生会所面临的事情。

首先,耐力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面对困难,我们只有具备了坚持下去的信念,才能有战胜困难的可能性。如果这个组织缺乏这样的人,它早就运转不下去了,同时,我也相信,我们这些新成员和老成员都是非常有耐力的,能够将宣传部维持下去。

在注重耐心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了策略。就比如说我们如何处理成员之间的关系上,我想应该做到两点:一是要用以前建立起来的同事关系及生活中大家的朋友关系来解决各种问题,而绝不能过分依赖行政关系去强制命令。在我们铭记自己是负责人记住自己责任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了,所有成员都是要同我们一样经过一年的战友,所以单纯的命令是绝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的当务之急是怎样使得宣传部高效运转。二是我们应该在工作中建立自己的威信。就个人来说就是干各种事情我们一定要走在最前头,对于任务一定不要滥加推脱,从而使部员们能够从内心里接受。

二.内部建设

学生会宣传部总结出一些关于在规章制度及计划方面的建议,现简明概括如下:

规章制度

遵守学生会总章,努力为学生会工作.

所有成员要按时参加宣传部例会(每周星期三下午五点),不得无故请假或迟到,有特殊原因要提前通知部长或负责人.

宣传部实行分工集体工作制度,接到任务之后要按时高效高质完成任务,由负责人负责,部长检查.工作中,各委员不得推脱任务,若没有按要求完成指定任务,由本人负责所有后果.

工作中,每个成员要本着节约的原则,爱惜纸张和颜料,每次结束工作,要将工具清洗干净,将颜料盖好,摆放整齐,通知写好后要及时粘贴出来.

做每一次宣传都要精心设计,要有计划的工作,不得敷衍塞责.

工作计划

宣传部的工作任务在学生会各部中是相对比较繁忙的.我们将会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我系学生会及各部委托的任务,做好各项活动的宣传工作.完善宣传部自身的建设,把宣传部建设成一个团结积极向上的整体.宣传部各个成员将在工作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并积极主动的工作,丰富宣传形式,在工作中推陈出新,不断提高自己.

成功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游戏化学习设计的内涵在于做到娱乐性和教育目标的平衡[5],即寓教于乐。游戏的建构应围绕抽象化的学习内容、支持游戏的技术工具[6]、游戏规则、学习者的偏爱及背景[6]、学习者的动机和学习者的技能发展等方面开展。为此,虚拟积木游戏将在Solid-Works2014虚拟设计环境中开展,利用零件建模功能开发几何单元,利用虚拟装配功能实现几何单元的组合。基于工程制图习题集组合体构型的统计,选择四棱柱和圆柱作为组合体构型的基本几何单元;同时考虑到游戏的易学性,针对基本几何单元的扩展建模操作仅限于拉伸和切除拉伸。

二、游戏内容

游戏内容基于组合体视图的读和画开展。组合体视图的读和画决定了学生理解和表达工程图纸中“形”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机械工程后续课程的学习、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照猫画虎。“照猫画虎”游戏是为了学生能熟悉虚拟设计环境下的建模和装配操作,保证学生将现实中搭积木的过程迁移到虚拟环境中。首先让学生观察实体积木单体的结构,引导其思考如何通过平面形状获得三维构型,然后在SolidWorks2014虚拟设计环境中实现这一过程,让学生熟悉虚拟环境中的拉伸和切除拉伸操作。这两种操作将使得学生可以灵活地构建虚拟积木单体;接下来让学生运用虚拟积木单体搭建构型,引入重合、距离、同心等概念,并指导学生将这些概念转变为虚拟装配中的约束,使学生能在虚拟环境下通过约束操作对虚拟积木单体进行虚拟装配。

2.堆石成屋。“堆石成屋”游戏是针对几何单元做叠加操作的游戏,用于提高学生对叠加式组合体的形体分析能力。让学生参照二维图样,把已知的虚拟积木单体装配起来,还原二维图样的三维形貌。

3.镂月裁云。“镂月裁云”游戏是针对几何单元做去除操作的游戏,用于提高学生对挖切式组合体的形体分析能力。让学生在观察形体的基础上,制订挖切步骤,最后在虚拟环境下通过挖切操作获得参考形体,游戏过程如图2所示。

4.化面为体。“化面为体”游戏是让学生阅读二维图样,通过对几何单元的叠加或挖切或叠加和挖切还原形体的三维面貌,用于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学生们在游戏过程中,通过对二维图样的分析,综合运用拉伸、拉伸切除和装配操作,完成对形体的三维建模操作,游戏形式如图3所示。这个游戏难度最高,学生会在虚拟环境中反复进行二维、三维的互逆转换,在尝试、分析和归纳中理解和习惯二维刻画三维的表达模式。这种在游戏中的尝试—纠错自学习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完成游戏的成就感中掌握了知识和技能。

三、游戏效果

通过在课堂上引入虚拟积木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工程制图的兴趣,很多学生开始主动学习。图4展示了引入虚拟积木游戏的某班级和传统教学某班级的期末考试成绩对比。除了成绩的提高外,更为重要的是引入虚拟积木游戏的班级的学生学会了更多的软件操作,主动对身边的实物进行了虚拟建模,并融入了自己的想法,体验到了设计的乐趣。图5展示了学生部分作品。

四、结论

成功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系统论 教学模块 安全评价

《系统工程与评价技术应用》是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具有理论基础要求高、实践性强的特点,运用传统的“章节式”教学,存在知识点繁冗、难以消化理解的弊端。针对安全评价师职业活动领域,按照职业功能模块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充分融“教、学、做”为一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模块为单元,以项目任务驱动为载体来实施教学,更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明确学习方向性。

一、系统论与教学模块式课程体系构建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1]。系统论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系统各要素相互协调达到最佳状态,保证系统整体功能和目标得以实现。

教学模块式课程体系构建是在总结高职院校多年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在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提出的课程体系构建方式[2]。若把课程体系看做是一个系统,构成要素包括教学模块、项目和任务,根据教学目的和工作过程需求安排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基于职业岗位群引入项目,项目再分解为若干个任务,把执业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基本素质一职业能力一岗位技能”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

二、安全评价工作过程

(一)安全评价及分类

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辨识与分析工程、系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的活动[3]。安全评价伴随生产经营单位的整个生命周期,按照实施阶段不同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和安全现状评价,三者相互衔接各有侧重,其关系如图1所示。安全预评价是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业园区规划阶段或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实施之前进行的,侧重于从源头上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符合性,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竣工后正式生产运行前或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后进行的,重点在于检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安全现状评价则是针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工业园区内的事故风险、安全管理等情况,重点辨识与分析生产现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4]。

图1: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和安全现状评价关系图

(二)安全评价程序及内容

在AQ8001-2007《安全评价通则》中给出了安全评价程序框图,如图2所示。安全评价对象遍布煤炭开采、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等50多个行业。而无论哪个行业哪种安全评价都要遵循图2给出的程序和内容要求,即安全评价工作的套路是统一的。在前期准备阶段,要明确评价的对象和范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系统资料;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即从系统的角度辨识和分析危害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变化规律;定性定量评价,是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对工程、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这部分运用了安全系统工程的“整分合”原理,评价单元划分、评价方法选择和后续的定性定量评价构成相对独立和完整的一部分;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即风险控制,根据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及建议;作出评价结论,简要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价结果,指出工程、系统应重点防范的危险有害因素,明确生产经营者应重视的安全技术措施;最后是依据安全评价的结果编制相应的安全评价报告。

图2:安全评价程序框图

(三)对从业人员要求

安全评价师是顺应安全生产发展要求设立的职业岗位,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和国家职业资格一级,一级为最高。三级安全评价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安全评价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评价、风险控制等基础知识,能够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给出评价结论并形成评价报告。二级和一级安全评价师在此基础上增加技术管理和培训指导的要求。

三、课程模块划分

(一)课程模块与章节式教学区别

章节性教学是沿用了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体现知识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注重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而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过于繁杂和深奥的推理过程容易让其产生畏难情绪,把课程体系分项目教学,知识点分解到具体的项目和任务中,在介绍是什么和为什么的同时,更注重教授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做什么和怎么做,把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任务单进行实现,一是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其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二是利于学习内容紧跟行业发展步伐,职业模块灵活多变便于及时补充教学资源;三是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灵活的扩展模式,使课程体系保持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的同时又能够不断更新和发展。

(二)教学模块及其任务系统化构建

教学模块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完成典型任务为驱动,根据教学目的和需求,安排学习单元组合而成[5]。通过前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是贯通运用在安全评价过程中的,这为原本是两门课的《安全系统工程》和《安全评价》整合为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提供了条件,《系统工程与评价技术应用》课程模块的具体划分见表1,表中详细给出了6个教学模块及其下设的项目名称。项目再往下细分任务,因各学校行业偏重不同,仅以安全性评价教学模块的项目三定性定量评价单元举例做以说明,结合我校安全专业的矿山安全方向,分为任务一煤矿预评价安全检查表分析法,任务二煤矿预评价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任务三煤矿验收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任务四煤矿现状评价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任务五煤矿现状评价事故树分析法。

表1:《系统工程与评价技术应用》课程模块划分

四、结语

模块化教学是当前职业院校改革的大趋势,基于工作过程对系统工程与评价技术应用课程进行模块划分,有利于体系中各要素的相互配合和整体功能达到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李永怀,彭奏平.安全系统工程.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M],2008:1、5.

[2]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3]AQ8001-2007,安全评价通则[S].

[4]沈裴敏.安全评价.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M],2008:4-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