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群众文化 本质特征 群众性 娱乐性 人民性 承传性

群众文化作为一种古老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的发展史,渗透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生活、生产活动之中。当前,群众文化作为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更是以其参与的全民性、活动地域的广阔性、活动内容的普及性、活动时间的灵动性成为最重要的文化类别,而且群众文化涉及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是社会全体成员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群众文化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它对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能动性

1、群众文化的群众性特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构建展开了广阔宏大、无所不及的域地

群众文化是全体人民大众以满足自身精神需求为目的而进行的文化行为及成为客体的物化成果,从这个角度上讲,群众文化的群众性可以说是全民性的同义语。群众性表明群众文化是人民大众所拥有和享受的精神文化。群众以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自如地驾驭群众文化客体,进行能动的群众文化继承和创新。群众在群众文化中的主导地位、自我性、自主性,以及全民性都充分说明了群众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过程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2、群众文化的自娱性特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构建提供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形式

人们在求乐心理的驱使下,怀着或赏心、或悦目、或益智、或健身等乐趣的期望,通过群众文化活动获得心理和生理上的满足,所谓自娱就是这种使自己快乐、愉悦的精神活动的过程。

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曲艺、戏剧等艺术门类的各种群众文化活动之所以代代创新,其奥秘之一就在于任何时代、任何地方的群众文化都具有鲜明的娱乐性。

这种娱乐性的作用既能满足人们的愉悦心理,又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如由娱乐活动的思想内容所产生的教化功能,因娱乐活动使人消除疲劳而促进生产的经济功能,由娱乐活动激发人们情趣而形成的审美功能等。

在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过程中,离不开这种由自娱性而发生的教化功能、经济功能、审美功能等,离不开这些真实生动、灵活多样又切实可行的自娱形式。群众文化自娱性不是一种单纯性的娱乐,它同求美、求知、求健等心理需求有着内在的联系,我们要把这求美求健的心理发扬光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群众文化本身就是终身教育的一个方面。群众文化自娱心理的产生、演变,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条件的影响。一部人类史,就是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发展史,人们的群众文化自娱心理及其行为由低劣粗俗走向高雅,也是一种必然趋向。

3、群众文化的倾向性特征为社会文化精神的构建指明脉络走向、价值归属

每一种类型的群众文化无不体现着该时代的某些倾向性,而其必然的倾向性走势表现为人民性倾向,这种倾向反映的是社会生活所达到的与人民思想、感情、愿望和利益相―致的程度。这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落脚点“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主旨是相一致的,内容是一以贯之的。传达了时代的声音,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表现了人民的思想或审美趣味,这种群众文化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内容上于人民有益、艺术上有一定特色、形式上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表现了人民对真善美的热爱与对假恶丑的憎恶和斗争,这种带有人民性倾向,具有进步意义的群众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构建过程中,群众无疑是持以“首肯”、“善择”之态度的。这种具有人民性倾向的内容如盘根错节的大树般深植于社会文化精神的内涵中。

4、群众文化的承传性特征蕴示着传统文化内涵,日久弥新,不断发展

构建精神文明我们面临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转化与更新。传统文化对我们具有积极意义和当代价值的思想内容大致有:第一层次是自强不息、兼容并蓄、高度融合的精神。体现为不屈不挠的奋斗和求索,对各种合理的有价值的东西都能兼容并蓄为我所用,对异质文化有高度的融合力,并在融合基础上有新的创造。第二层次是务实的精神,体现为直面现实人生,勤劳实干、践履笃实、不尚空谈。第三层次是伦理精神,体现为崇尚道德、重视群体、勇于奉献、宽人严己、追求理想人格和理想社会等。我们要把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代一代地承传下去。

二、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现状表明了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能动性

1、群众文化网络日臻完善

我省城乡已初步形成以省群众艺术馆为指导,以区、县文化馆为龙头,以乡镇、社区文化站、文化中心为骨干,以村级文化室、文化大院为基础,连接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家庭文化、文化户的多体制多形式的群众文化网络。一大批规模大、功能全的标志性文化工程将不断涌现,有力地推动和谐社会先进文化建设。

2、群众文化活动日益活跃

创作、表演、展览、阅读、培训、健身等各类群众在其空间的广泛性、时间的闲暇性、目的的功利性、效应的双向性、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备受群众喜爱。

吹拉弹唱、书画摄影、集邮收藏、旅游健身等群众文化活动的动静之间、雅俗之间浸润了群众文化及至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学习型社会的构建,知识竞赛、读书讲演、创作展览、艺术表演等知识性强、参与性强的文化活动将大展用武之地。

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范文第2篇

跆拳道的礼仪有内外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外在的表现形式,是以行礼的方式来表现出来的;另外一种是内在的表现形式,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表现形式,表现出了人的自身修养。从字面上解释来跆拳道:“跆”字,意为像台风一样猛烈地、强劲有力地、跳踢的脚;“拳”字意为拳头,是用来进攻的武器;“道”字,意为人生的正确道路,是技术方法和精神的修炼。

跆拳道礼仪不但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还具备了内外兼修的作用。将跆拳道运动的礼仪教育与我国的传统道德思想联系在一起,对提高全民族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跆拳道礼仪常规

跆拳道推崇“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它贯穿了“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根本宗旨。跆拳道运动极其重视礼仪,它是以敬礼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它要求练习者在学习与训练中一定要严格遵守礼仪,要学会敬礼。跆拳道中的敬礼,是表示尊重、礼貌、友好、谦虚和感谢,是一种内心思想的外在的表达方式。跆拳道的敬礼要求是:身体面向对方,并步直立,两臂自然置于身体两侧,上体前倾15度,头部前倾45度,目视地面稍停后,还原成直立姿势,行礼完毕。每一个跆拳道练习者在进入训练馆之前都必须身穿白色的、整洁的跆拳道道服,按照要求系好道带,光脚或穿着道鞋后进入训练场地。“以礼始,以礼终”是跆拳道练习者精神的中心思想。进入道场时,首先要向国旗和教练行跆拳道的鞠躬礼,以此来表示对祖国的热爱,对国旗的尊重和对教练的尊敬;见到队友时也应该行礼问好,以表示友好。训练课中应时刻保持道服的干净与整洁,每次需要整理服装时要先向教练行鞠躬礼,然后背对国旗、教练及队友整理服装,整理完毕时转身面向教练行鞠躬礼,以表示抱歉,其目的是要求练习养成的干净整洁的习惯;训练中如果出现气势不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到位、没有全力以赴等情况,在教练示意后应立即行礼以表示抱歉,为的是让练习者在训练过程中可以注意力集中,刻苦训练,减少不必要的伤害;队友之间应相互帮助,在脚靶训练和模拟实战等需要两个人配合的训练中,两个人应以相互敬礼为开始、相互敬礼为结束,必须认真负责的帮助队友做好每一个动作并及时的纠正错误,两个人在交换脚靶或任何训练用品时都需用双手接送,同时行鞠躬礼,这样可以培养队友间的团队精神和相互尊重的良好情感;训练过程中,练习者应该严格按照教练的要求进行练习,教练讲话时练习者需跨立站好或端正坐好目视教练认真听讲,不得随意打断教练讲话,如要提问需行礼鞠躬,得到许可后才可以提出问题,得到解答后行礼鞠躬并说声“谢谢”。在比赛开始前,首先要向教练敬礼,然后向裁判敬礼,在每局比赛的开始还要求向对方敬礼,以表示尊重;在比赛中,如果红方使用了犯规行为攻击青方,当裁判员对青方作出判决时,青方必须服从接受并向裁判员行礼以表示歉意;在比赛结束时,应再次向对方行礼,并向对方的教练敬礼、握手以此表示感谢。在比赛过程中即使出现了误判,也要等该场比赛结束后,有礼貌的向裁判员提出问题并要求改正。

二、跆拳道的精神实质——近于理想的人性

(一)跆拳道礼仪传入我国,跆拳道的精神扎根于练习者的心中。跆拳道的礼仪是伴随着跆拳道这个运动项目的产生而发展而来的。跆拳道作为朝鲜的国粹,它记载着朝鲜三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它是一项新颖而又古老的体育项目,自从50年代中期在朝鲜半岛重新崛起到现在,半个世纪以来跆拳道运动努力的向世界传播,现已经风靡全球。韩国人从小就练习跆拳道,就连小学生都能做出极其高难的动作,他们把礼仪作为一门思想教育的必修课,为培养和发展后备人才提供基础。“礼仪”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与交往活动中产生并逐渐积累起来的一种行为规范,将礼仪教育渗透到跆拳道学习中,不仅有利于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加强课堂的组织纪律性,还有助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随着跆拳道运动像台风一样猛烈的吹向我国的同时,跆拳道礼仪也随之深深吹进了我国众多跆拳道练习者的心中,犹如武德一样促进着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准的提升。

(二)跆拳道礼仪的内在表现

跆拳道的礼仪不仅仅是从敬礼一方面表现出来的,它还包含着人的内在的一种修养。练习跆拳道不但可以修身养性,培养人优秀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强身健体,练就人健全的体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竭尽全力的去学习和训练,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益处和收获。在练习跆拳道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增强法制观念,要有忠于祖国的思想,要有爱国家、爱民族的热情,要在尊敬长辈、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前提下磨练意志。当我们面对艰难、困苦和遭受自我极限的挑战时,我们可能产生放弃训练、退缩和逃避的念头。这时我们一定要用坚定的意志去克服杂念,我们必须要学会坚定、忍耐和不屈不饶的精神,战胜自身懒惰。讲礼貌、重礼仪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现代人的一项重要标志,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无论是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一个人展示给他人的首先是其文明礼貌方面的素养。是否讲究文明礼貌,不只是个人的事,而且直接影响周围的人乃至社会风气、民族尊严。而在许多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少家长更多地关注的是孩子智力和学业的发展,忽视了礼貌礼仪方面的教育,致使一些孩子不懂礼貌,缺乏礼貌,甚至蛮横无礼。在传统的观念中,人们常常把如何与人交往,礼貌、礼仪的学习视为“不学而能”的事,无需专门的教育与训练,社会、学校提供给青少年的礼仪示范、礼仪活动和相关礼仪知识不够丰富。事实证明,礼貌、礼仪是一门学问,需要专门的指导。一个文明礼貌的人不是自然形成的,与他所接受的教育密不可分,对青少年进行文明礼貌方面的系统指导与训练,对其文明礼貌素质的形成是大有益处的。这就是跆拳道练习者在学习跆拳道礼仪时所应注重的内在的道德修养,它随时随刻都督促着我们,使我们时时刻刻都可以做到知礼守礼。

(三)尊敬师长、团结互动

尊师重道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跆拳道练习者应该尊敬师长、前辈,在行为举止上要谦和礼让,恭敬聆听教师的教诲,认真学习并实践,好学上进,珍惜师长和前辈们的辛勤付出。跆拳道练习虽然是以双方格斗的形式进行的,但是不管它怎样激烈,由于双方都是以提高技艺和磨练意志品质为目的,所以在双方各自内心深处都必须持有向对方表示敬意和学习的心理,因此在练习或比赛前后都一定要向对方敬礼。由于跆拳道是练习者精神和身体的综合修炼,能在艰苦的练习过程中培养出健全的人格和强健的体魄,并能获得防身自卫的本领,因为练习者在精神锻炼环节中就包括“礼仪”的教育和熏陶,这对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意识品质,养成恭敬谦虚、友好忍让的态度和相互学习的作风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文明礼貌、举止端庄

跆拳道和我国武术有着相近之处。中国武术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它的礼仪、忍耐、谦虚、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体育事业中发挥的淋漓尽致。而在跆拳道运动中也是如此,它强调了练习者学习与训练中,要讲文明,懂礼貌尊重师长,团结友爱。此外,中国武术也有礼仪。我国素称礼仪之邦,有悠久的道德传统。中国武术是我国的传统项目,也是我国的国粹。它要求习武者平时的举止端正大方,有礼貌,言谈话语要有素养。它们在比赛的开始和比赛的结束后都要行“抱拳礼”,以表示对队友的友好和尊重。在中国武术散打中也要求了练习者要有武德,它对于武术散打较野蛮的攻杀也起了抑制的作用,从而保证了武术竞技的安全性和文明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少了一些美国职业拳击、泰拳、欧洲自由搏击术的血腥。“学武先学礼”、“习武先习德”。中国武术、武术散打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民族重礼仪、讲道德的优良传统。它们和跆拳道一样,都有着一种内在的“尚武崇德”的精神。它不但可以培养人们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宽待他人,严于律己;还可以培养人们勇敢、顽强、坚毅、不怕苦、不怕累、敢于拼搏的精神。

(五)修身养性、遵纪守法

练习者的修养只要是指个体的行为,其根本是在于改变自己,来适应和维护社会秩序。在道馆和训练中要讲究礼仪,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求以礼待人,这是跆拳道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礼仪”教育是一种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基础教育,我们应该把它当作一种教育模式,渗透到教学训练的各个环节中去,力争将这种礼仪形式转化为心理动力,使之成为练习者掌握技术、发挥水平的催化剂。例如在训练中要完成旋转、腾空、起伏、跳跃等技术性强、难度较大的动作,练习者自身身体各部位要协调、和谐、自然、平衡,更重要的是保持心态的平和;实战、比赛中,当裁判偏袒对方或误判的时候,保持良好的心态尤其重要,要不急不躁,宽容大度。往往这种心理品质更能激发运动员的斗志,使他们的技能水平得以最佳发挥。跆拳道作为一门新兴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更要充分发扬竞技体育“顽强拼搏、奋发向上、力争第一”的精神。竞技体育竞争激烈残酷,而跆拳道搏击格斗中体现出来的残酷性更强烈。正因为它非常残酷,故必须以“礼”为先导。在不失礼,不违反规则的前提下,运动员要用尽一切技能,想尽一切办法积极主动进攻。在激烈、残酷的竞争中,将身心容入其中,在训练过程当中将思想升华,从而提高自身素质修养。

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范文第3篇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在电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电网基层企业通过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同时电力企业如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企业发展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为此,本文针对当前电网基层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阐述了相关措施以便促进电力企业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电网基层企业 现状分析

一、电网基层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重视不够

准确把握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内涵是对电网企业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基层电网企业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视程度不高,对相关建设内容理解不到位,无法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对于促进电网基层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企业管理层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认识不到位,一些管理层认为电网公司没有必要搞精神文明建设,只是追求企业利润和价值最大化,而忽视了企业精神建设的意义,没有准确把握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导致一些基层电网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程度低下。

(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脱离实际

当前基层电网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企业发展实际,基层电网公司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特点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加之不同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不同,导致了不同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不能很好贴合企业发展实际,并且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存在一定差异,许多电网企业没有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应用于精神文明建设中,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缺乏适当的经验总结,有些基层电网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流于形式,因而无法有效促进企业发展。

(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机制不完善

虽然当前基层电网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成果较为分散没有形成系统。基层电网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机制不完整,对具体建设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这种情况归根结底是由于电网企业缺乏全面系统的机制,一方面基层电网企业管理层不能有效发挥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带领全体员工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没有给精神文明建设以足够的资金,并且缺乏激励机制,使员工不能直接感受到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好处。当前一些基层电网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仅仅停留在宣传和沟通阶段,具体工作做的不够深入。

二、电网基层企业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措施

(一)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

电网基层企业应该提高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首先是深入理解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深入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不断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更深层次的理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义和目标,更好的使员工重视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不再是简单的等同于企业文化建设,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消除个人主义思想障碍,要正确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深入规划精神文明建设,以创造企业的良好形象。

(二)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方法创新

精神文明建设的最佳状态是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对精神文明建设有更高层次的理解。加强基层电网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要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不断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方法创新,不断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根据基层电网企业的自身发展特点,创新精神文明建设方法,总结出最合适企业发展实际的方法,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的创新,才能确保基层电网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能满足电网企业的需求,也能满足时代的发展,推动电网企业更好适应建设新局面。

(三)完善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机制

精神文明建设机制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具体来说,进一步完善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机制首先要完善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体制,健全企业党委统一领导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制,实现有关部门和组织的协调,企业员工共同参与的工作体系。同时要保证精神文明建设资金的投入,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资金纳入企业全年预算,形成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保障机制,并根据每年的不同需要合理进行调整进而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经济保障。另外,要确保基层电网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能顺利进行,还需要形成精神文明建设监督机制,实现基层电网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全面覆盖。

三、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已成为电网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基层电网企业要意识到精神文明建设对于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基层电网企业在新形势下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基层电网企业要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进度,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来促进电网企业的发展。同时也要根据基层电网企业自身的特色优势和企业文化,充分认识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和意义,紧抓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道德素质,采取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以促进基层电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邵福平,沈敏.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电网基层企业发展[J].企业研究,2014(10).

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闻宣传 精神文明 措施

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对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基层人民的思想和文化发展方向。本文分析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当前新闻宣传工作在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通过改善新闻宣传方式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以期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一、精神文明建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中的重要作用

1、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确定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但是仅仅物质上的富足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必须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从而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手段之一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慧支持。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现教育的公平公正和全面发展,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新闻宣传对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1、新闻宣传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联系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新闻宣传,二者之间是密切联系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加强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新闻宣传工作是通过向基层人民群众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通过舆论的力量,传播知识、传递信息,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同时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重大的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2、新闻宣传能够为精神文明建设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新闻宣传必须建立在坚持党性原则、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把握正确的舆论方向,从而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提高,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时曾指出,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作为新闻宣传部门一定要在实际的宣传工作中,讲究宣传艺术,真正的走向基层,让新闻报道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使新闻宣传具有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

三、当前新闻宣传在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新闻出版业的结构失衡

当前我国的新闻出版业结构失衡,重复建设的现象时有发生,出版刊物的质量参差不齐。例如在1999~2006年期间,广告量占新闻出版版面的40%之多,严重影响了新闻宣传的力度。我国的新闻出版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存在粗放式的经营思想:重数量轻质量、重投入轻产出、重规模轻效益、重发展轻管理、重外延轻内涵。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闻宣传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

2、新闻宣传的公共责任不明确

新闻媒体具有特殊的社会属性,必须承担一定的公共责任。当前我国一些新闻媒体并不明确公共责任,不能将客观真实的信息及时地告知人民群众,甚至在群众中造成很不好的负面影响。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少数媒体并没有将自己的内容贴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缺乏最基本的人文关怀和尊重,就谈不上推动基层的精神文明建设了。

3、新闻宣传的舆论引导水平不够

在一些突发事件中,特别是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人民群众会感到惶恐与不安,作为新闻媒体必须学会面对复杂的局势和环境,保持清醒的头脑;针对突发事件的新闻宣传引导,应当在保证新闻的真实性的基础上,充分地体现媒体的权威性。但是当前我国的一些新闻宣传都无法起到缓解突发事件冲击社会的作用,甚至出现了报道不属实的情况,表现出新闻宣传的舆论引导水平不够。

4、新闻宣传引导的目的性不强

新闻宣传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当前一些媒体并没有充分认识宣传的目的,没有起到服务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比如少数媒体开展的舆论监督,一味地夸大社会矛盾,导致社会的不和谐等,这些都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不利。

四、利用新闻宣传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

1、加强对新闻出版业的调控

针对当前我国新闻出版业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加强对其宏观调控,并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总量过多、结构失衡、重复建设、忽视质量等问题。按照国家的基本方针和指导思想,走集约型经营的道路,要运用教育、行政、法律、经济、舆论等多种手段,实现新闻出版业的健康发展。一旦发现有违法、违规现象的存在就应当进行严肃处理,杜绝不良现象的发生,更好的服务于基层精神文明建设。

2、新闻媒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密集的社会,面对复杂的各种信息,新闻媒体要主动承担起社会公共责任,引导人民群众对信息进行解读,让人民群众在获得了真实信息的基础上,还能够对信息进行分辨。同时新闻媒体还应当发挥教育功能,让人民群众建立起科学的认知结构,培养共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共同的精神基础,在全社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

3、提高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水平

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深入群众,新闻媒体首先必须转变传统的宣传理念,一些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不相和谐的虚假报道、片面报道、泛商业化报道,它们降低了新闻宣传内容的社会透明度,同时也降低了人们群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度。因此,新闻媒体要改变传统思维模式,履行社会责任,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做出努力,在宣传的过程中多进行一些正面的报道和宣传,减少负面新闻的报道。同时采取有力的措施巩固和提高党报党刊、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的主导地位,建立健全新闻机制,掌控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

4、强化新闻宣传的目的性

新闻宣传是为精神文明建设所服务的,新闻宣传的内容必须明确其目的性。通过开展一些活动使基层的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建设有更充分的认识,例如可以通过实施培养文明市民、净化美化市容、对未成年人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整顿交通秩序等。另外,舆论监督是新闻宣传引导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的新闻宣传工作中要讲究舆论监督的方法,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对于夸大、失实的报道要及时的予以纠正,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新闻宣传工作要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新闻宣传,但是当前的新闻宣传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当充分的克服这些缺点和不足,明确新闻媒体的公共责任,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真正服务于基层的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①田赛男、胡建平,《面向对外开放下的浦东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J].《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特区发展与国际化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12)

②陈西艳,《如何深入基层群众并提高新闻宣传引导能力》[J].《科技致富向导》,2012(9)

③王恒明、钱婕,《把握统一性 增强推动力——谈政治文明建设与新闻宣传工作的关系》[J].《声屏世界》,2012(9)

④陈叙、李左人,《新闻媒介与四川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9(10)

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 现代化事业

一、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问题

解决认识问题是搞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一些企业存在的工作不到位的问题有许多原因,但首先是或者主要是因为认识不到位。表现在一是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内含、地位、作用的认识不到位。二是企业领导、中层管理人员、职工的认识不到位。解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不仅是搞好当前建设的客观要求,而且是今后加强建设的主要课题。其基本对策有两点,一是强化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意义、目标、地位、作用的宣传教育,认清精神文明建设既是企业的基本职责和重要任务,又是办好企业的重要措施和根本保证。二是分层次、多方而排除思想障碍,切实增强员工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问题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标至关重要,带有根本性、决定性和指导性。确定目标的基本要求是清晰、科学、实际、可行,应把握四个要点 :一是既要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又要符合本行业、本企业的实际。二是目标要清楚准确。既要有总体目标,又要有具体目标,使之建立在科学、规范、利于操作的基础之上。三是目标要走群众路线.要得到公认、形成共识。四是要建立科学、完备的目标考评机制,切忌出现“有 目标无考评”的盲 目自流状况,确保目标的实施与实现,进而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问题

重点是要害、是主要矛盾。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内容是多方面的,搞建设需要统筹兼顾,但更要抓重点、抓突破口。选定重点要掌握三个原则:一是环境原则。二是需要原则。三是职业原则。按照上述原则,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务必要把提高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水平作为建设重点,围绕这个重点开展建设。(1)进行职业性质 、任务、责任、特点方面的宣传教育,增强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2)反复进行宗旨教育;牢回树立为社会、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献身的思想观念。(3)征集、贯彻职业道德;强化员工的职业道德意识。(4)建立 、执行职业规范;用规范指导员工的从业行为。(5)倡导行业优良传统作风;总结推广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职业风尚。(6)严肃法纪,坚决依法经营,强化法律观念,惩处违法违纪行为。(7)、实行“承诺制”“信誉制”“公示制”,接受社会和服务对象的监督,造就内外部规范约束环境。(8)归纳并贯彻“企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提高整体文明程度。怎样抓重点,要领是把握正确的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一是要从解决突出问题人手,注意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采取得力措施重点问题重点突破。二是要把教育、制度、规范、典型、奖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成功率,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动作用。

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问题

开展活动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企业要在开展活动上作文章下功夫,在这块阵地、这个舞台上展示业绩风采。活动的基本要求是实际、可行、有效。一是要认真确定活动的主题内容。要实事求是,强调符合企业实际、强调针对性、目的性。脱离企业实际的活动是没有生机和活力的,注定是无效的、短命的。主题活动既要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抓住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又能反映和体现精神文明建设本质;力争找准两者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要在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在“三改一加强”中;在提高队伍素质中,在员工普遍关心的厂风、店风、行风、党风,社会风气中来确定。确定这样的主题内容,活动就会有吸引力、感召力、定能促使活动切实开展起来,进行下去 ,并能深入发展,使员:C从中受益、达到预期效果。二是要选择最佳的形式和载体、活动需要形式和载体。选择形式和载体既要有可操作性,又要有群众性 ,能适合各方面需求,看得见、摸得着 、做得到,能促使职工群众积极参与、乐于参与。切忌搞形式主义、搞花架子。企业应该把这些活动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来。三是要讲究活动的效率。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工程,是生产精神产品的过程,它象物质产品生产一样,是要讲投入产出的,要讲成本讲效益,要注意把握三个环节。首先在筹划准备阶段,要作可行性研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防止以往存在的只满足于开展什么活动,不讲活动收效如何的倾向;其次在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投人相应的人力、物力 、财力、智力 ,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再次活动要有始有终,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否则将无功而返或者事倍功半,不仅影响本项活动,而且影响今后的活动,乃至整个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