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一村一策工作方案

一村一策工作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一村一策工作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村一策工作方案

一村一策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

加强校园安全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校园安防,必不可少的就是校园配备保安,成立学校护卫队,在学生上学、放学、晚自习和组织校内活动时,主动安排维持秩序,保障学生安全。在农村学校,安保人员基本为当地四五十岁近退休人员,只能起门卫的作用,特别是偏远地区,安保人员更“五花八门”,都是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没有相关的法律知识概念,安保器械操作不规范或者不会操作,甚至学校里没有安保人员,就像一些偏远地区的村小,师资力量匮乏,安保也更无处可谈。其次当地群众对“校园安防”也没有一个系统的认知,甚至都没听说过校园安防,因为农活暂用了村民大量时间,学生放学后有没有第一时间到家,家长也不清楚,老师对这方面的教诲也比较薄弱,没有常态化教导学生,学校也因资金、地理位置等原因无法建设校园安保,校园里体育设施设备没有定期检查、维修、更换,增大了校园隐患。一些学校里“女”老师多的学校,一两个女老师要保护三四十个学生甚至更多,一旦发生暴力事件,安保力量明显不足。

中学附近“精神小伙”游荡成群,他们多数为十五到二十岁的辍学、逃学或无业闲散青少年,在放学上学期间是他们出没的高峰期,口叼香烟、三五成群,欺负学校的“小朋友”,收小弟,将不良社会风气污染给学生,自然,学校暴力事件就发生了,再加上校园舆论社会舆论方向有失偏颇,关注点在造成受害学生心灵上的创伤,从而走上极端道路。

安装的安防系统性能差,不兼容。由于农村偏远,资金有限,大多数学校选用的设备为一些低端安防器材,不能满足安全防范的要求,安装的设施发生故障,检修维护的工作也被忽视。大部分学校是在主要通道、重要场所、各建筑物出入口安装摄像机实时监控。防盗报警系统则主要安装在交换机房、财务室等区域,各系统之间不能联动,无法事先预防处理,只有事后查证取证。

要加强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安防,必须先提高社会认识,重视生命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能力,只靠学校抓是不行的,要建设完善国家教育安全法,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运作提供安全规范,各地可参考制定自己的安全应对措施和安全责任范围,最大程度减少教育安全事故,利用法律手段保障学生安全,

一村一策工作方案范文第2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缩小村级组织后进面,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研究,决定对全县村财薄弱村进行重点整顿转化。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整顿工作对象和目标要求

1、整顿工作对象。结合全县村级财源建设工作,组织对全县57个村集体经常性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村进行调查摸底,按照村级班子软弱、队伍建设滞后、经济项目匮乏等基本特征,研究确定32个村作为2006年村财薄弱村整顿对象,其中5个村为市定帮扶村,其余27个村为县定帮扶村。

2、整顿工作目标要求。开展整顿村财薄弱村活动,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夯实基层基础”的决策部署,对排查确定的32个村财薄弱村,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为保障,以“增收、减负、节支”为主线,以发展项目带动为抓手,采取挂钩联系与结对帮扶相结合、思想转化与组织整顿相结合、自我造血与适度扶持相结合的办法,力争用1年时间,确保村财薄弱村的村级班子战斗力有新的加强,党员队伍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村集体经济有稳定的财源收入,村级组织工作活力得到新的增强。

二、整顿工作措施

为帮助村财薄弱村尽快实现整顿转化目标,具体采取“六个一”措施:

1、确定1名县领导挂钩联系:挂钩县领导一般根据县领导挂钩乡镇情况确定,个别挂钩对象根据工作需要适当调整。

2、安排1个县直部门帮建:根据工作需要,从县直部门中选择1个作为帮建责任单位,负责挂钩帮建。

3、确定1个典型示范村或经济比较发达的村结对扶持:从全县典型示范村或经济比较发达的村中确定32个村,实行结对帮扶。

4、下派1名县乡机关的县管后备干部或党员干部任职:从县直部门或乡镇机关中选派1名熟悉农业农村工作的县管后备干部或党员干部,下派驻村担任主抓村级财源建设专职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负责联系扶持发展项目工作。同时各乡镇党委应相应调整充实驻村工作队力量。

5、落实1个以上项目:由各挂钩帮建单位、人员协同所在乡镇、村共同研究确定1个以上扶持发展项目并组织实施,须报县委组织部、县委农办备案,实行跟踪管理。

6、落实1笔以上启动资金:由县财政拨出专款,作为32个村财薄弱村整顿转化的专项启动资金,同时各帮建部门及乡镇要积极支持,帮助抓好整顿项目的启动和落实。

一村一策工作方案范文第3篇

在全区上下深入推进精准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区委、区政府召开这次会议,专门安排部署全区精准扶贫工作,目的就是总结分析前一阶段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交流工作经验和好的做法,推动全区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和担当,统一思想认识,把工作重心倾斜到开展精准扶贫上,把精力集中到帮助群众脱贫上,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实在的行动,坚决打赢这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稍后,区委靳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希望同志们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自__年10月召开了精准扶贫攻坚工作动员会以来,我区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重要会议精神和决策部署,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及时召开区委常委会、全体会等多种会议,认真研究部署,扎实推进全区精准扶贫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将任务细化分解到村、到户、到人,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健全了扶贫机构。区、乡、村三级及时组建相应的组织机构,区有指挥部、乡有工作站、村有工作室的组织保障体系全面建立。二是强化干部培训。切实加强对扶贫干部的教育培训,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67期,培训人员3600人(次)。三是完善工作机制。为44个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44名、驻村工作队员78名,严格按照“五步两公示一公告”程序,完成了2306户7530人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全面实行精准扶贫“联点包户”工作机制,实现了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全覆盖。四是狠抓工作落实。建立健全了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干部召回、联村包户、资金审计等17个精准扶贫相关制度,实行乡镇每周一汇报、区上每月一汇报制度。结合全区44个贫困村的地域特性、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紧紧围绕贫困群众需求,做实做细了脱贫攻坚方案、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五是攻坚目标明确。制定出台了《__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的实施意见》,制定了“1+17+5”精准扶贫工作方案。2016年计划实现脱贫1133户3761人,22个贫困村退出,巴藏沟乡整乡脱贫摘帽。2017年计划实现脱贫1173户3769人,22个贫困村退出,全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总体上看,全区精准扶贫工作开局良好,但与省、市和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领导重视程度有待加强。从中央到省、市,都把精准扶贫作为“一号”工程来抓,但从目前工作推进情况来看,全区上下还未形成党政同责,各部门参加、全社会参与、齐心协力推进工作的局面。各县级领导深入到联点村开展蹲点调研,督促、检查和指导力度还需加强。个别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工作安排给包片领导和驻村干部后,习惯于听汇报,作指导,亲自深入贫困村和贫困户中开展调研、指导工作,解决具体问题力度不够,没有真正做到亲历亲为,一些工作仅仅是说在嘴上,还没有真正抓在手上,放在心上,工作被动应付,缺乏积极作为精神。区扶贫部门牵头抓总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顶层设计做得不扎实,对部门、乡镇开展工作督导不力。各部门在工作中未能形成联动机制,工作落实不到位,制定的行业方案缺乏可操作性。“联点包户”制度未能得到及时落实,还未开展实质性工作。

二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个别乡镇和部门对精准扶贫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把精准扶贫工作当做一般性工作,主要负责人过问少,亲自抓得少,仍然停留在召开会议、宣传政策上,没有实质行动。部分乡镇、村“等靠要”思想严重,张口要政策,伸手要条件,工作被动。有的部门大局意识不强,认为精准扶贫主要是扶贫部门的事,行业部门只要凑凑数就行,把精准扶贫当作工作负担。个别乡镇和贫困村不同程度的存在拿来主义的思想,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强,注重于等上面政策和资金支持,缺乏主动突击、积极争取的精神,部分贫困群众还没有真正形成“我要脱贫”的思想,主动参与和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自觉性不高。

三是基础工作不扎实。精准扶贫贵在精准,前一阶段工作中,不少村上的贫困户精准识别还有不精准的问题,对贫困家庭的收入支出、致贫原因、发展意愿等基本情况了解掌握的不详细,基础工作做得不扎实。大多数贫困村普遍存在建档立卡工作程序不规范、村户档案缺页漏项,基础资料不齐全、数据逻辑混乱、致贫原因界定不准确等问题。各贫困村制定的脱贫计划不科学、不完整,操作性不强,乡镇与乡镇之间、贫困村与贫困村之间的工作水平参差不齐、进度不平衡。

四是宣传引导不深入。宣传工作仅仅局限于做宣传牌、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在深入宣传政策和先进典型经验方面还做的很不够,营造氛围不浓。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成员经常性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工作力度不大,宣传工作与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没能真正与贫困户拉家常、问寒问暖,向群众讲清讲透相关政策,导致部分贫困户对政策理解的不深不透。各乡镇、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和扶贫干部对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的主动学习不够,自身对相关政策理解掌握不深不透,对下一步如何开展工作说不到点子上,心中无数,工作方式方法上有待改进和加强。

五是发展思

路不明确。各乡镇、各部门、第一书记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在精准扶贫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如何脱贫致富谋思路、想办法、出点子、定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各乡镇、各部门为贫困村、贫困户精准施策上出实招、精准推动上下实功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就培育增收产业和特色产业方面思路不清,制定的产业发展措施与贫困户的脱贫致富联系不紧密,甚至闭门造车、脱离实际,对贫困户如何持续发展产业、确保脱贫不返贫等的研究不深,没有从长远的角度去思考、去谋划,具体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多,措施不细不实。制定的脱贫攻坚方案和计划不具体、操作性不强,甚至个别乡镇、村还存在照抄照搬和雷同现象,没有集中精力去潜心研究,没有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对于以上这些问题,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主动认领、对号入座,认真加以研究,切实抓好整改落实。

目前,全省精准扶贫相关政策已陆续出台,各项精准扶贫项目也已基本确定,下一步我们工作的重点就是如何在推动工作上求突破,在抓好落实上下功夫。一季度已经过去,要完成今年的精准脱贫攻坚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各部门和驻村工作队要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总体要求,对当前工作进行再梳理,再完善,再提高,理清轻重缓急,明确完成时限和节点,确保全区精准扶贫攻坚既定目标任务全面实现。在具体工作中,要按照“六个精准”、“八个一批”的总体要求,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就近期工作而言,既要抓好全局,更要突出工作的重点,要把产业扶贫、易地搬迁、金融扶贫、劳动力培训转移、大数据平台建设等摆在突出位置来抓。

(一)切实做实做细产业扶贫措施。按照精准扶贫一村一策、一户一策或一户多策的要求,要在突出抓好建档立卡户发展产业、增收脱贫措施落实的基础上,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围绕各自的职责和优势,分别明确具体工作任务,切实做实做细产业扶贫各项措施。一是农牧局牵头,各乡镇、各相关部门配合,紧紧围绕富硒资源优势,在“五大富硒产业链”培育中,重点通过财政投入(5400元/人)、金融支持(每个贫困村50万元产业发展互助金、银行3-5万元/户贴息贷款)、行业部门扶持、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在规模化种植、养殖,发展家庭牧场上下功夫、出实招。二是区文化旅游体育局牵头,各乡镇、扶贫局配合,充分利用我区现有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徒步采风、滑雪滑草、农家乐、美丽乡村游、休闲农业等旅游项目;认真实施好投资300万元的三合镇邦业隆村旅游扶贫项目,带动周边两个村的100户贫困群众实现增收。今年,区上重点确定10家基础好、有规模、有特色、诚信经营的农家院,政府给予重点帮扶,提升农家乐档次和水平,带动贫困群众增收。三是各乡镇牵头,区扶贫局、市场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配合,鼓励贫困户大力发展运输、餐饮、小加工、小卖部等家庭经营,带动贫困户增加经营性收入。四是由各乡镇牵头,扶贫局、农牧局、工业和商务局等部门配合,加大积极扶持经济效益好、社会责任强的农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商贸流通等企业,对无能力发展产业和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带资入股的形式,实现资产收益脱贫。今年,巴藏沟乡要依托郭尔三村已建的100个家庭牧场和李家村奶牛养殖基地,重点发展养殖业和富硒大蒜、饲草种植。沙沟、古城和石灰窑乡等依托与威斯顿公司签订马铃薯购销合同,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建立油菜、蚕豆、树莓等特色种植基地,大力发展牛、羊和蛋鸡等规模养殖。三合镇重点发展乡村旅游,马铃薯、大蒜种植,生猪养殖等产业。洪水泉乡依托土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燕麦种植和家庭牧场、生态牧场等规模养殖场建设。平安镇和小峡镇,在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好政策兜底扶贫的同时,要有针对性的实施家庭养殖、小卖部、扶贫资金入股分红等帮扶措施。以上各项措施要在4月底完成基础工作,5月份全面付诸实施。总之,我们要切实发挥好每户5400元的产业扶贫资金、金融扶贫资金的支撑,立足贫困实际,千方百计发展增收产业,形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

(二)全力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今年,全区扶贫易地搬迁将重点在三合镇和石灰窑乡的5个贫困村的832户3204人当中实施,其中,对三合镇翻身、邦业隆、窑洞、索尔干4个村采取“进镇上楼”方式,在三合集镇集中安置409户、货币安置184户;对石灰窑乡上法台村采取整村就地安置227户、货币安置12户。整村搬迁安置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突出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推动人口向城区、集镇和中心村聚集。对集中安置的农户,要全面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对搬迁建房资金不足的群众,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提供贷款和贴息补助,对自主安置的农户给予货币补助。2月9日和4月16日,区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在石灰窑上法台村和三合镇分别召开了扶贫易地搬迁专题调研和现场办公会,对全区易地搬迁安置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和部署,石灰窑乡、三合镇和区扶贫、住建、水利、林业、交通、

国土、新农办、供电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既定任务目标,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搬迁安置任务全面完成。4个村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一期工程要在8月底按期完工,保证192户群众在年底全部搬迁入住;二期工程要在5月底完成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6月上旬正式开工建设。石灰窑乡要在4月底前制定完成上法台村整村就地搬迁安置工作方案,确定具体安置地点,农房户型、建设面积、投资预算、资金筹措、建设方式以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资金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5月份正式开工建设。(三)抓紧落实扶贫产业园建设项目。区扶贫局要积极与省市相关部门进行对接,尽快落实项目资金700万元,按照省上的要求,抓紧落实扶贫产业园项目。一是区扶贫局牵头,各乡镇、农牧局配合,依托现有的绿雏、成贵、金阳、联胜等规模养殖场,以公司+农户、贫困户带资入股、利润分红等形式发展特色养殖,带动农户1200户,养殖畜禽1.08万头(只),平均每户增收1500元以上,该项目要按照省上的新要求,至少将一半以上的农户确定到建档立卡户贫困户中,同时建成家庭牧场65个。二是农牧局牵头,各乡镇、扶贫局配合,对发展产业受限制的贫困村,采取组建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在川水地区流转土地集中种植富硒大蒜300亩、蔬菜1000亩,带动520户贫困户增收。三是区就业局牵头,各乡镇、扶贫局配合,支持有实力的公司,通过平安旅游产品开发基地“公司+农户”形式,带动500名离不开家又无条件发展产业的贫困妇女从事刺绣、串珠等工艺品制作,人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

(四)进一步加大金融扶贫力度。由各乡镇牵头负责,区扶贫局、财政局、金融服务中心、信用联社配合,对贫困村需求贷款的农户和资金需求量进行详细的摸底,抓紧在各个贫困村组建扶贫资金互助社,最大限度的发挥扶贫资金的撬动作用。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切实用好、用活国家在金融扶持方面的各项政策,将贫困村的50万元产业发展互助资金与“三农惠农”贷款、财政支持贫困户贷款贴息、信用小额信贷免担保、免抵押等资金紧密结合起来,全区精准扶贫融资达到5000万元以上,切实解决规模种养殖、小型加工、商贸餐饮等创业计划中的资金难题。对每个贫困村50万元的扶贫互助社资金,实行村财乡管,制定精准扶贫资金互助社具体操作和管理办法,将50万元资金放大3倍向农户借贷,支持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区扶贫局尽快制定资金互助社的指导意见,促使互助资金尽快发挥效益。对2017年的产业扶贫到户资金要从今年及早着手,制定具体的金融扶贫工作方案,由政府贷款,将每户5400元产业扶持资金以贷款方式提前落实,及早实施,确保资金发挥好效益,保证明年全面实现全区脱贫目标。要继续深入开展信用平安建设,加快对信用村、信用户的授信,及时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信贷支持。

(五)全面落实各项民生扶贫项目。按照精准扶贫“八个一批”要求,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好省、市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确保精准扶贫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一是积极整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安排专项经费,以就业为导向,加大职业技能提升和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实施力度,抓好烹饪、机械操作、刺绣、种养殖技术等技能培训,实现贫困户再就业,靠技能增收脱贫。今年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1131人次,劳务输出787人。二是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完善贫困家庭学生助学体系,加大对就读高等院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和助学贷款力度。积极鼓励和扶持贫困家庭的子女“两后生”到教学质量高、就业渠道广的职业院校接受职业教育。今年通过发展教育脱贫103户105人,对全区70名在校大中专贫困生进行补助。三是对贫困人口实行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全覆盖,构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有效遏制和阻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今年实现医疗救助脱贫304户309人。四是进一步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政策的有效衔接,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对无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实现脱贫的贫困户,实行居家养老。今年通过政策性保障兜底脱贫148户365人。同时,各乡镇要牵头抓总,区扶贫、水务、交通、林业、住建、文体、卫计、教育、新农办、供电等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作为,密切配合,按照贫困村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整合资金,全面解决在贫困村水、电、路、气、网、绿等基础设施短板,补齐村级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幼儿园、早教点、卫生室等公共设施缺口,有效改善贫困村发展条件和公共服务。

(六)抓紧建设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由区精准扶贫指挥部办公室和区扶贫局牵头,各乡镇配合,扎扎实实做好贫困户基本信息、档案资料等各项基础工作和相关数据、信息采集,对全区2306户7530人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户的基础资料进行全面核实,立即着手信息采集和数据录入等工作,确保在4月底前完成大数据平台建设任务,5月份正式联网启动使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狠抓责任落实上下功夫。各乡镇作为精准扶贫攻坚工作的主体,要主动承担主体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亲自管、亲自干,至少承包1个贫困村,经常性的开展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对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实行挂图作战,确保乡精准扶贫工作站和村工作室的高效运转,切实把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成效。特别是承担具体工作任务的农牧、水利、民政、教育、财政、扶贫、供电等部门,既要履行好包村帮户责任,更要落实好行业主管责任,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做好产业帮扶等工作,形成全社会支持和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局面。各乡镇、各部门要把精准扶贫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精准扶贫上,把措施和力量聚焦到精准扶贫上,做到精准扶贫工作优先安排、优先落实、优先保障。

(二)强化宣传引导,在营造浓厚氛围上下功夫。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广大干部认真学习中央及省、市、区出台的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知识,确保我们的各级干部对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熟记熟知,做到开展精准扶贫“自身过硬”。另一方面,各级干部要主动深入到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群众喜闻乐见的办法,扎实开展宣传工作,切实加大对精准扶贫扶持政策、相关规定及相关程序的宣传力度,在全区上下营造精准扶贫攻坚的浓厚氛围,确保群众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有关精准扶贫政策,并积极主动支持和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三)夯实基础工作,在实现精准识别上下功夫。各乡镇和驻村工作队要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再进行一次“回头看”,对贫困户进行一次再走访、再宣

传、再识别,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发展意愿等逐一进行核实认定,真正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任务清、责任清,坚决杜绝张冠李戴,巧立名目等现象,为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真实情况和准确依据。各乡镇要按照“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区有档”的要求,切实做好数据纠错和资料归档工作,对贫困户基本信息、建档立卡工作进行再完善,实行台账化管理,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基本情况和帮扶成效。区扶贫部门要按照样板村的标准,进一步规范精准扶贫各类表册、账簿等资料样式,抓紧印发到乡镇和各驻村工作队,最迟在5月上旬完成规范的档案资料填写、整理、归档工作。(四)对接需求清单,在推进工作落实上下功夫。各乡镇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从贫困群众的迫切愿望出发,按照不同致贫原因(因灾、因病、因学、缺资金、缺技术等),详细分类汇总出贫困村、贫困户年度脱贫需求清单,分类建立工作台账,一户一策的确定脱贫计划和措施。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全区扶贫攻坚的总体部署和时序安排,制定详细的路线图、时间表,把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个人,细化到每周甚至每天,确保天天有事做、周周有变化、月月有总结,不折不扣、按时按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同时,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根据确定的需求清单,进一步强化协调服务实施项目,盯紧目标任务,按照边规划、边建设的原则,对已确定的易地搬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要落实责任、倒排工期、抓紧实施、全面推进,确保按期完成。各乡镇要对各贫困村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情况再做一次详细的摸底调查工作,在4月底前汇总上报区扶贫办,指挥部将需求清单汇总,分类后归口分解给各部门,各部门要上报项目,筹措资金,确保落实,杜绝放空炮。

一村一策工作方案范文第4篇

一、目标任务

——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农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到5.6%。

——推进主体生产模式提质增效,力争设施农牧业亩均收入达到2.2万元,盛果期特色林果亩均收入5000元以上。

——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贫困村全部组建产业合作社,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比例达到100%。

——努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大劳务输转力度,力争户均输出1个劳动力。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扩大农产品网上销售数量,交易额增长20%以上。

——全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增收占贫困户总数的10%以上。

二、推进措施

(一)大力培育特色富民产业

1.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基地。深入推进“365”现代农业发展计划,着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发展壮大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节水高效农业,以草食畜牧业为主的循环高效农业,以皇冠梨为主的特色林果产业,加快培育甜高梁新兴产业,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方面上台阶、上水平。贫困村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培育1-2个特色产业突出、产业效益明显的主导产业;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1-2个增收产业。

一是持续推进设施农牧业建设。贫困户全面实现户均2亩棚的目标,把有适宜条件、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继续建棚的贫困户作为重点,动员引导贫困户发展设施农牧业,扩大生产规模,实现户户有棚子的目标,提高贫困户设施农牧业增收比重。二是扎实推进特色林果建设。紧盯建档立卡贫困户,重点在扩规模、推技术、增效益上下功夫,对缺株断带的特色林果地块全面补植补栽,串点连线、补齐成片,实现特色林果基地全覆盖。三是加快培育甜高梁新型产业。鼓励引导贫困村以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饲草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为重点,采取统一流转土地方式,集中连片种植甜高梁,加快培育甜高梁新型产业。四是继续推进高效经济作物种植。依托旱作农业、高效节水农业,大力发展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脱毒马铃薯、露地蔬菜制种、现代种业、葵花等特色种植作物,配套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保护性耕作等关键技术,深入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马铃薯脱毒种薯全覆盖工程。

2.深入实施提质增效工程。一是继续提升设施农牧业生产效益。着力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加快品种优化和更新换代,集成推广标准化种养、水肥一体化、立体栽培等先进技术。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辐射带动贫困户设施农牧业效益提高,力争效益提高3%以上。重点打造区丰隆养殖场、森盛源养殖场、五业牧业养殖场、金香养殖场等设施农牧业示范点,辐射带动贫困户设施农业效益提高。力争贫困户设施农牧业亩均收入达到2.2万元以上。因地制宜、因棚施策,切实解决好日光温室闲置、养殖暧棚投畜不足等问题,确保充分发挥效益,增加贫困户收入。二是深入实施特色林果业提质增资工程。深入开展特色林果业“集中抚育管护”行动,认真落实特色林果业春季间作、夏季拉枝、秋季施肥、冬季修剪等抚育管护措施,集成推广早产丰产技术,实现特色林果盛果期亩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

3.全面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全面推行出口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加大贫困户培训力度,指导贫困户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操作,全镇建成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2000亩。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检查整治,积极推行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质量追溯管理制度,制定农资监管“黑名单”制度,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制度,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能。

(二)稳步推进劳务经济。一是加强贫困户劳动力培训,免费对贫困劳动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和技能性培训,促进劳务输转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术型”转变。推进劳务输转实名制建设工作。二是加大劳务输转力度,抓好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引导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基本实现户均输转1人或就地季节性打工1人的目标。2017年输转贫困劳动力169人,创劳务收入60万元。

(三)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是依托电子商务网店加快搭建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发展网上交易与配送,扩大农产品和特色产品的网上销售,实现网上交易额1.3万元以上。二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充分挖掘村组自然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依托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等特色产业,推进现代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深度整合,大力开发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民俗展演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拓宽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

(四)全面提升农业科教扶贫能力。一是加大服务支持力度。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服务贫困村制度,实现贫困村全覆盖。二是建立示范基地和培育科技示范户。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带动贫困群众增产增收。2017年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个,指导每个贫困村建立1个科技示范基地,每个贫困村培育8-10个示范户,每个示范户示范带动10-20户贫困户,辐射带动所有贫困户。三是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0人,实现“培育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综合效益。四是加大贫困户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确保每个贫困户有1个科技明白人,实现贫困户农业科技培训全覆盖。五是以“下山入川”移民点为重点,建立产业扶贫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盯产业、盯点片、盯培训,面对面、手把手开展服务。

(五)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一是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贫困户以土地、机械、农业设施等作价入股的方式,参与或组建专业合作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合作社在贫困村建立生产基地,为贫困户提前、产中、产后服务,吸纳贫困户依靠产业发展增牧。同时,通过技能培训提高贫困户技能水平,签订劳务用工合同,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带动贫困户增收。二是积极培育村集体经济。以集体经营性资产为重点,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等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实施“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项目”,将设施农业、养殖等项目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增加贫困农户财产性收入。2017年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三是建立建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和运行规则,深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日光温室、大型农机具等抵押担保贷款工作,使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资金化,把农民的“死资产”变为“活资金”,有效解决贫困户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协调配合。相关站所要按照工作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别负责精准扶贫产业培育的指导,镇畜牧站负责设施农牧业畜禽养殖的指导培训工作,镇农技站负责大田高效经济作物、设施农业日光温室的种植指导培训工作,镇林业站负责特色林果业工作方案的制订、实施和指导工作,各村委会要按照各自任务,落实好相关工作。

(二)落实工作责任。各村委会是精准富民产业培育的责任主体,要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掌握贫困户设施农牧业、甜高粱、马铃薯、现代种业等高效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生产效益。各村制定好本村2017年富民产业培育年度工作方案,对照方案抓好组织实施,细化目标任务,建立工作台账,做到任务清、目标明、措施实。

一村一策工作方案范文第5篇

(麻江县卫生健康局)

尊敬的奇勇主任,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麻江县乡村医生管理工作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麻江县地处贵州省中部,清水江上游,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大门。全县辖4镇1乡2街道,63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全县总人口17.66万人。全县共有医疗卫生卫生单位86个(其中村卫生室72所),现有乡村医生88名。

二、工作措施

(一)强化卫生健康优先发展意识,确保工作落地有声。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为推动卫生健康工作发展,我县成立了以县人民政府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发改、财政、卫健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麻江县卫生事业优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并推进全县卫生事业发展工作,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为全县卫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优化政策措施。先后出台了《关于办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实施意见》、《麻江县乡镇卫生院突破发展实施方案》、《麻江县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麻江县乡村医生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施方案的通知》、《麻江县深化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推行乡村医生“员额制”管理改革工作方案(试行)》等配套文件,狠抓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医疗责任险、福利待遇等政策的落实,不断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推动各项卫生健康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三是落实经费支持。为保证卫生健康工作的有效开展,将乡村医生补助纳入县财政优先保障,每年投入300余万元用于支付乡村医生基本补助、养老保险、医疗责任险、工伤保险、新农合医疗保险等费用,保障基层网底正常运行。

(二)创新乡村医生“员额制”改革,筑牢基层卫生网底。

1.建机制,强化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按照“八统一”的原则,深化乡村一体化发展,把村卫生室作为乡镇卫生院的派出机构,将乡村医生作为乡镇卫生院编外人员参照事业单位在职人员进行管理,同管理、同考核。一是统一人员配置管理模式。按照每村服务人口在2000人以下配置1名乡村医生,每村服务人口在2000人以上的,配置不超过3名乡村医生标准,合理确定每村乡村医生岗位数,实行乡村医生“员额制”管理。二是统一工资福利待遇模式。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方式,建立乡村医生基本工资制度、公共卫生收入补助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实现工资、报酬统一;建立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责任险、工伤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以下称“四险”)制度,实现社会保障统一。三是统一资产管理模式。将村卫生室资产所有权上挂乡镇卫生院管理,建立专帐,严格执行服务项目及药品价格公示制度,强化以票控费,规范收费标准和服务行为。四是统一药品设备设施管理模式。结合我县实际,将以前的药品配送公司将药品直接配送到村卫生室,改为以乡镇为单位,由乡镇卫生院汇总辖区村卫生室药品采购计划,统一网上集中采购,由配送公司直接配送到乡镇卫生院后,再由各乡镇卫生院按照采购计划配送到各村卫生室,进一步强化对村卫生室药物、器械、耗材等采购、配送管理。五是统一机构设置建设模式。按“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方便群众、便于管理”原则,综合人口密度、地理位置、卫生设施、技术力量、服务半径等因素,合理设置村卫生室,整合资源,重点打造行政中心村卫生室。六是统一行政管理模式。明确村卫生室作为乡镇卫生院派出的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由所在乡镇卫生院副院长作为村卫生室法人,统一村卫生室的行政事务、人员聘用和调配、发展规划、工作制度、考核等事务。七是统一业务管理服务模式。加强对村卫生室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工作的监督指导。建立健全处方、门诊日志、双向转诊、公共卫生服务等管理制度,公开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价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八是统一绩效考核模式。出台《麻江县乡村医生积分管理办法(试行)》,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统一考核标准、统一考核结果运用,从服务质量、服务数量、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定期对乡村医生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进行全面考核。

2.出新策,解决乡村医生后顾之忧。一是建立养老保障制度。从2015年起,麻江县率先在黔东南州推行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制度,参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政策为在岗乡村医生购买养老保险,有效解决乡村医生后顾之忧,“老有所养”得到圆满解决。二是建立乡村医生执业风险化解机制。为有效防范村卫生室医疗执业风险,提高村医服务积极性,县委县人民政府每年从县财政投入30余万元为全县所有村卫生室纳入购买医疗责任保险,有效解决乡村医生害怕担风险而不愿开展医疗服务的顾虑。三是建立定额补助机制。将村医待遇从2016年1117元/月提高到现在2000元/月,全县小的村每月补助稳定到3500-4000元,稳定乡村医生这支编外的特殊技术队伍,筑牢全县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四是建立乡村医生考核激励机制。每年根据考核分数,确定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等次,对考核优秀的“员额制”乡村医生参照事业单位“优秀”等次标准给予适当的奖励,激发乡村医生干事创业的热情。

3.加投入,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一是加大服务阵地建设。县委县政府投入500余万元,启动新一轮的村卫生室室提质工程,特别是实施片区中心村卫生室建设和16个深度贫困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截止目前,全县累计完成23个片区中心村卫生建设、3个中医特色村卫生室打造和16个深度贫困村规范化建设。二是医疗卫生保障体系逐步建立。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村级卫生建立事业投入,增强了基层医疗的保障力度。2018年,为部分村卫生室更新医疗设备,添置新电脑和打印机。全县43余个村卫生室能开展拔罐、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服务,初步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农村群众就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进一步缩短了农村院前急救半径。三是村级卫生室信息化建设水平得到提升。创新开发独立的村级HIS系统、基本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合理用药监管系统,以省级卫生信息化试点建设为契机,实现基本公共卫生系统与医院管理系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同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包括手机APP)线上、线下的签约,有效提高了基层签约的效率。 

(三)强化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在坚持“三个导向”上下功夫,解决了“能服务、会服务、服好务”的问题。一是实施定向培养政策。依托职业技术学校,开办乡村医生学历教育专业培训班,培养留得住的本地乡村医生,夯实全县基层卫生网底建设;二是实施定向培训。结合每年省、州下达的乡村医生在岗培训任务,有针对性地安排农村愿意从事乡村医生工作的青年参加培训,安排到村卫生室从事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三是鼓励村医开展学历提升。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办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实施意见》,鼓励在职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提升,对参加学历提升的乡村医生给予100%报销学费,有效提升了全县乡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对通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乡镇级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人员由县财政分别给予5000、3000、2000元补助。

三、取得成效

(一)乡村医生养老和福利待遇后顾之忧得到有效解决。2017年,在落实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政策和提高福利待遇的基础上,实施乡村医生“员额制”改革。将乡村医生基本补助标准由改革前1117元/月提高到2000元/月;同时,将乡村医生保险险种由原来两种增加到四种。乡村医生养老待遇和基本补助得到有效解决,稳定了乡村医生队伍。

(二)乡村医生就业环境得到改善。2016年开始,我县启动新一轮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建成后的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均达到120㎡以上,实现了诊断室(中医诊断室)、治疗室、药房(中医房)、观察室、资料室(健康教育)、值班室及生活区等科室分开。通过实施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为所有村卫生室配备了健康一体机,并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有利于健康档案的实时更新,彻底改变健康档案建而不用的尴尬现象。

(三)乡村医生队伍得到进一步夯实。通过实施乡村医生“员额制”改革,全县63个行政村共配备员额制乡村医生88名,实现行政村乡村医生配备全覆盖。其中40岁及以下占比81.81%,100%乡村医生具备中专及以上学历,大专学历占比20.45%,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占比20.45%,有12名在岗乡村医生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进入乡镇卫生院队伍。乡村医生服务能力得到提升,为开展健康扶贫、分级转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医改重点工作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