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读唐诗歌词

读唐诗歌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读唐诗歌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读唐诗歌词

读唐诗歌词范文第1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祖国的成长》。

我们在爬满甲骨文的钟鼎之上,读祖国童年的灵性;在布满烽火的长城之上,读祖国青春的豪放;在缀满诗歌于科学的大地之上,读祖国壮年的成熟……

在最初的蛮荒时代,人类没有美丽的衣服,没有统一的文字,也没有统一的过度。可是古老的中国人民却用自己的智慧为文明添上了灿烂的一笔,他们创造了最初的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是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宇航员曾惊讶地说,在太空上看地球,只能看到两样东西。一是荷兰的梯田,二就是我们中国的万里长城。由此可见,早在XX多年前,勤劳的中国人民早已把足迹印在地球上了。中国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XX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万里长城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你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人民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

生活在缀满诗歌与科学的大地上,我闻到了空气中飘荡的墨香,看到了古人们智慧的结晶。还有那些耳熟能详、流传千古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及中华五千年文化将由我们传承。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的诗,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宋词则是一种词歌,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等,其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因此有唐诗宋词之说。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访小调”。明清小说则是一种小说,其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四大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韵,与历史争奇斗艳,历史与四大诗歌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则是中国古代科学家们的智慧。这四大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史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四大发明凝聚着我们祖先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华民族古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读唐诗歌词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古诗;音乐;古诗新唱

李吉林老师在《为了儿童的学习》一书中提出:如何让儿童从抽象单纯的符号体会语言的神韵及字里行间的情感,最优的手段无疑是艺术。因为艺术让人看到“形”,体验到“情”,享受到美。李老师将艺术引进教育,使教育成为儿童主动、乐于参与的活动。将艺术的直观与语言描绘结合起来创设情境,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从而找到了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艺术是最形象、最富美感、最生动的文化。而作为艺术教师的我不禁也在思考,如何让我的学生爱上音乐、爱上演唱、爱上演奏,如何让儿童从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的音乐音响中体会丰富的情感?能不能借鉴李老师的方法,将文学与艺术最优化结合,创设音乐中的情境,实现音乐教学中“以美育人”的重要功能。

语文以语言为媒介,音乐以特有的节奏、旋律、曲式结构为语言,共同点就是为了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美好情操、健全人格。都是传递“美”、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的重要途径。

在教授古诗新唱《静夜思》的过程中,我尝试将“古诗”这种民族文学的最初和最基本的形式与“音乐”这种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相结合,通过吟诵、演唱、演奏、卡农、情境表演等实践活动,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的意境,感受歌曲的情感。让学生得到心灵深处最美的享受和感悟。

一、从“作品分析”入手,确立感情基调

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精粹,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见古诗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古诗朗诵时的节奏、平仄韵律与音乐是相通的。从古至今许多作曲家都致力于古诗歌曲的创作,如,耳熟能详的《满江红》《水调歌头》《虞美人》,到最近红透的《菩萨蛮》。如,小学音乐教材上的《梅花》《春晓》《枫桥夜泊》等等。作曲家们就是希望通过古诗歌曲的再编新编,让学生们从古诗中受到教育,让古诗更加深入人心。“古诗新唱”就是用现代的创作手法创作的古诗歌曲,用现代的审美意识重新演绎古诗,使古诗歌曲更能为现代的孩子们接受。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之一。大意是:看到床前地上撒满的月光,还以为是落下的霜,抬头看着明亮的月亮,不禁思念起自己的故乡。平淡的语言娓娓道来,情感真挚感人,不带半点修饰。本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歌曲为两段体,中国民族宫调式。节奏舒缓,速度稍慢。五言诗在每一句最后一个字要稍稍停顿并拖长声音,因此歌曲采用了4/4拍,既符合五言诗的吟诵又兼顾歌唱特点。

第一乐段有三个乐句。前两个乐句以级进为主,第二乐句第二小节中休止符的运用非常有特点,声断气连的演唱深刻地表现了思乡的情绪,第三乐句虽然在节奏上是第二乐句的重复,但它不是可有可无的重复,而是歌曲的点,第一小节的八度大跳,把思乡的情绪推向了。词曲结合得也非常巧妙,“举头”的旋律突然上去八度,“低头”的旋律又到全曲最低音,音乐形象非常鲜明。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合唱形式。不停地重复再重复,一共三遍,从而令人感到思念的情绪连绵不绝。

二、从“吟诵”入情,体会平长仄短

吟诵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代表,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所以也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

我首先请学生按照吟诵的初级要求“平长仄短”来读歌词。其中平声指一、二声,仄声是三、四声。(“―”代表平声,读长音,“・”代表仄声,读短音)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 - ・ -, - ・ ・ ・ - 。・ - ・ - ・,- - - ・ - 。

接着我试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控制声音的高低、强弱、疾徐、曲直,变化分明来读一读。有的学生便不由自主地摇头摆身起来。如,声音强时向后,声音弱时向前。(f代表强;p代表弱;mf代表中强;mp代表中弱;代表渐强;代表减弱)

f mf mp p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 - ・ -, - ・ ・ ・ - 。・ - ・ - ・,- - - ・ - 。

然后我请学生随着马思聪的小提琴曲《思乡曲》进行再次吟诵。乐曲缠绵而邈远,小提琴用长弓、揉弦等技巧,以如歌似诉的旋律表现出远离家乡的人们对故乡所怀的思念之情。学生已经深深被这种情境感染并震撼。

吟诵是中国汉语古诗文的活态。在吟诵中,包含了很多语言本身所没有的意义,这些意义也是附着诗文一起流传的。古人的心态、情态、意境,只有吟诵的时候最接近,最能体会。

三、从“二度创作”入境,演绎故乡情思

英国著名指挥家亨利・伍德在其所著《论指挥》一书中说:“音乐是写下来的没有生命的音符,需要通过表演来给予它生命。”杰出的二度创作可以使作品的精华体现得更加鲜明和突出,甚至超出作曲家的预想。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我通过模唱、跟唱、接龙唱不断地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印象,让他们体会音乐旋律的起承转合和节奏的抑扬顿挫。歌曲中切分音节奏的运用让歌曲在开篇就显得有生气和独特魅力,学生在演唱时我要求用轻柔的声音唱出旋律起伏感,仿佛诗人在月下独自徘徊,仰天遥寄思乡情。第二第三乐句中前八休止符的出现则为歌曲营造了一种欲言又止、思乡情更怯的意境,五声宫调式的创作手法在这里多了一丝中国戏曲唱腔的韵味。我要求学生在演唱这几句的时候用声断气连的方法演唱,即刻复活了一位长吁短叹的游子形象。

这时音乐材料经过呈示,展开,出现了八度的大跳,从低音“5”到中音“5”,就像一株花的花朵经过天地孕育此刻灿然绽放,情感与旋律均发展到最高峰。也称之为歌曲的部分,是音乐发展过程中的有力表现,是主题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必要进程,是使乐曲完整统一的重要因素,是艺术感染力之所在。为了唱好这个部分,我让学生采用突发式演唱和弱声唱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对比,学生发现突发式演唱法固然能很好地宣泄情绪,但弱声唱法可以把情绪表现得更深沉、更强烈,所谓情到深处人孤独。

接着歌曲的主题再次重复,并加上了简单的二声部,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最终在一唱三叹中徐徐落下帷幕,增添了歌曲浓浓的思乡情结。

月是故乡明,华夏民族是最恋家的民族。这首歌曲虽由词曲作者共同创作完成,但还没有成为有声、有字、有情、有形的“活”的歌唱艺术,只有经过艺术加工后的“二度创作”,才能体现演唱中所需表现的情美、声美、字美、味美、形美。又使作品表达的内容更加透彻,使歌曲形象更加生动、鲜活。

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创作了一批为中国古诗词谱曲的《新学堂歌》,并致力于将古诗词少年儿童歌曲作为重点项目向全国学校推行。因此,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更应将古诗新唱这种既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审美习惯,也非常符合儿童教育心理规律的艺术形式继续传承下去,充分发挥音乐语言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学习中感受和体验音乐的审美愉悦。

参考文献:

[1]李吉林.为儿童的学习[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11.

读唐诗歌词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文音乐孪生姐妹融入

“绿草青青,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语文课堂里飘来了优美动听的歌声。歌唱的曲目就是电视剧《在水一方》的主题曲。这不是一堂音乐课,而是一堂语文课,教学的内容是《诗经》的名篇《蒹葭》。语文教师领唱,学生齐唱,一唱一和,场面和谐,歌声优雅,这就是语文课的音乐,也是音乐课中的语文。语文和音乐到底是这样的关系呢?

一、语文与音乐是同源共流的,是与生俱来的一对孪生姐妹

诗者,歌也;歌者,诗也。从早期的《诗经》到汉魏六朝的乐府,再到唐诗、宋词、元曲等基本上是可以吟唱的。“乐府”最初是音乐机构,宋词产生之初也是为了配合不同的曲调而写,因此写词又叫填词。唐代白居易在《与元九书》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可见音乐在诗歌中的地位。再说,诗歌的创作与当今歌词的创作原则与手法也大同小异。诗歌既有直抒胸臆,更注重意象的运用,歌词创作也如此。另外,诗歌中常使用的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回环等手法,在歌词创作中也常常用到。前文讲到的《在水一方》主题曲正是采用了起兴、反复回环的手法,一唱三叹,艺术效果突出。由此看来,诗歌真离不开音乐,音乐也离不开诗歌。古往今来的教育家、文化名人也大都是音乐的行家。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也是一位大音乐家,可以说“无一日不歌”。他听百姓奏“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大赞曰:“尽美又尽善。”荀子是儒家思想的继承者和发扬人,他在平时的教学中也非常重视音乐的运用。他说:“夫乐者,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三国时期的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也精通音乐,常将音乐融入到军事、文学等方面。《三国志》有记载:“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古人如此,今人亦如此。已故科学家钱学森的夫人是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钱先生曾感言,他夫人的音乐艺术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使他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广阔的思维方法。音乐与科学尚能如此融合,作为同属艺术范畴的语文学科又怎能将音乐拒之门外呢?《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也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由此看来,语文教师应具备一定的音乐修养,引导学生进行语文与音乐的跨学科学习。

二、语文教师可以将音乐元素很好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构建课内外,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有必要构建语文与音乐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

1、语文教师要尽量挖掘语文中的音乐资源,音乐中的语文资源。可以说几乎所有的诗、词、曲、散文教学基本上可以找到与其意境合适的音乐。例如教余光中的《乡愁》可选用舒伯特的《小夜曲》;教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可选用爱国歌曲《松花江上》;教《云南的歌会》可选用民乐合奏《瑶族舞曲》。另外,优秀的歌词本身也是语文教学资源,教师也要善于发掘。这一类歌词主要集中在艺术歌曲里,如关牧村演唱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刘欢演唱的《弯弯的月亮》,王洛宾作词的《在那遥远的地方》,乔羽作词的《夕阳红》,还有德德玛演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数不胜数。这些艺术歌曲的歌词非常优美,是不可多得的语文教学资源。

2、采用多种形式恰当利用音乐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

(1)利用合适的音乐导入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特别文学作品教学采用音乐导入能渲染适宜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净化学生的心灵,进入学习的理想状态。如用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导入《杨修之死》的教学,学生从男中音深沉、浑厚的演唱中,感受历史的沧桑与厚重,对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兴趣会陡增。用歌曲《父亲》导入朱自清的《背影》教学,男高音那深情的演唱一定会给学生有父爱如山的感受。用歌曲《童年》导入蒲松龄《童趣》教学,那活泼、欢快的曲调定会唤起学生们的童真、童趣。用民乐合奏曲《丰收锣鼓》导入散文《安塞腰鼓》的教学,让学生提前感受到什么叫大气磅礴。

(2)选用恰当的背景音乐伴随学生的学习过程

一位语文教师执教朱自清的《春》时,全程播放了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该曲的意境是: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光明媚,春意盎然,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令人陶醉。该曲欢快明了,悠扬动听,用它作为《春》的背景曲再好不过了。整节课学生的情趣被调动起来了,朗诵很有感情,思维很活跃,对课文的理解很到位。一位教师上《孔乙己》最后几段时,先简单介绍了阿炳经饱经沧桑的人生经历,再全程播放阿炳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让学生从乐曲中感受到孔乙己与阿炳一样的悲苦人生和不一样的思想性格。一教师讲《乡愁》时,选了马思聪的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作为背景音乐。学生在这首具有怀念和忧伤情绪的乐曲的感染下,很快融入了《乡愁》的意境,对诗歌的思想感情把握得很准确。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优秀的歌词

好的歌词俨然就是一首诗。歌词的创作技法与诗歌大同小异,从开门见山到结尾主题的升华,从直抒胸臆到使用意象表情达意。歌词的语言表达上也使用语文学习中的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衬托、反复回环,重章叠句等艺术手法。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欣赏:① 寻找意象,感受意境美。② 赏析修辞,品读歌词美。③ 学习技巧,活学活用。一位语文教师曾以宋祖英演唱的《望月》的歌词为例上了一堂歌词欣赏课。先呈现歌词:望着月亮的时候,常常想起你 ; 望着你的时候,就想起月亮。世界上最美、最美的是月亮,比月亮更美、更美的是你。没有你的日子里,我常常望着月亮,那溶溶的月色,就像你的脸庞,月亮抚慰、抚慰着我的心,我的泪水浸湿了月光。月亮在天上,我在地上,就像你在海角,我在天涯,月亮升得再高,也高不过天,你走得多么远,也走不出我的思念。第一个环节:听歌赏音乐。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通过优美的旋律和歌唱家动情的演唱渲染课堂气氛,净化学生的心灵,活跃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对歌曲的感性认识。第二个环节:赏析歌词。问题设计非常重要,该教师设计了几个问题:①找出歌词主要意象 ,说说歌词的意境。②找出歌词中使用比喻、拟人修辞的句子,并赏析。③歌词中的主人公到底在思念谁?设置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意境,设置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赏析优美的语句,第三个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月亮,并能结合月亮的诗歌解读歌词的意境。第二个问题也没难倒学生,几乎都能找到:那溶溶的月色,就像你的脸庞,月亮抚慰、抚慰着我的心。第三个问题的答案争议很大。有的学生说是思念恋人,有的学生说思念亲朋。其实到底思念谁?在歌词里比较朦胧,朦胧本身就是一种美,该教师做了以上的点评。再如《少林寺》插曲《牧羊曲》的歌词也非常优美:“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 。野果香,山花俏,狗儿跳,羊儿跑,举起鞭儿轻轻摇 。小曲满山飘 ,满山飘。”对于这首歌词,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其写景的艺术手法:由远到近,动静结合,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全方位写景,描绘了少林寺周围秀美的自然风光。又如草原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的词也写得非常优美。其中的“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 ,草原就象绿色的海,毡包就象白莲花 ”几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骏马、牛羊、草原、毡包分别比作彩云、珍珠、大海、白莲花 ,生动形象,美不胜收。教师可用这首歌词引导学生领会比喻修辞的艺术表达效果。中外艺术歌曲的歌词大多意境优美,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像欣赏诗歌散文一样去细细品读,了解其结构特点,学习其艺术表现手法,感受其美好的意境。

综上所述,同宗共祖的语文与音乐实在不应各自为阵。语文教师虽不能代替音乐教师,但语文教师应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语文课虽不能上成音乐课,但可以上出点音乐味。但愿常能听到语文课堂里飘来优美动听的音乐。

参考文献

读唐诗歌词范文第4篇

1 音乐融入诗歌教学的可行性

诗歌与音乐的关系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从《诗经》的合乐歌唱到《楚辞》中祭祀的男女巫师对唱到《乐府》中配乐的歌辞再到唐诗,宋词、元曲可以谱曲传唱,都表明诗歌与音乐的融合性。另外,从学生对音乐的心理来看,高中生都特别喜欢音乐。通过观察我发现很多同学在课余时间用手机或MP4听歌曲,还喜欢在周记本上记歌词。每次我在课堂提起几句和课文内容有关的歌词,学生能异口同声地说出歌名,而且特别兴奋。所以,我想在课堂教学中,让音乐融入诗歌是可行的。

2 用音乐激活诗歌教学的具体操作办法

2.1以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亦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做任何事情,只有你对他感兴趣,喜欢它,你才愿意全身心地做好它。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如果想让学生乐学,首先应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于是我利用音乐作为新课导入,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很快进入诗歌情境中,来以此激发了学生对新课的兴趣。例如我在教授韦庄的《菩萨蛮》时,先播放了宋祖英演唱的《江南美》,在悦耳的歌声中学生仿佛走进了江南的如画般的美景中,也走进了文本之中,很容易的感知出诗歌中的江南之美。在讲授艾青《大堰河一我的保姆》时,我选用了阎维文的《母亲》作为导入,还没进入课文,很多学生在听歌曲时就流下了对母亲感激的泪水,这样他们也能深切感受到诗人对大堰河的感激和挚爱之情。

2.2配乐诵读,随乐入情

诗歌在诵读时,节奏性非常强,如果能配上和诗歌内容或情绪一致的音乐,学生就会随音乐读出诗歌的喜怒哀乐。如我在教授岳飞的《满江红》时,诵读过程中,我为他们播放了琵琶曲《临安遗恨》。学生随乐曲节奏读出了岳飞的爱与恨,激动时。很多学生还情不自禁地举起拳头。这样,整个诵读环节自然流畅,效果很好。在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我用多煤体播放了古筝曲《春江花月夜》作为诗歌朗诵教学背景,并要求学生进行配乐朗诵,在梦幻般的旋律中,学生读出了诗歌的节奏,从月之初上时的迷离、美妙(高亢),到月光下诗人的遐思冥想(平缓),到楼上思妇的愁情(低回),再到游子的梦回故乡(哀怨),最后是梦醒后的孤寂(悠长),声情并茂,婉转优美。

2.3以音乐促鉴赏。调动思维

因诗歌体裁本身具有含蓄、凝练、婉曲的特点,这就给学生的鉴赏带来难度。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仅把文言翻译成白话或把韵文变为散文,根本无法实现激感心灵、陶冶情操的教学目的。《乐记》中说道:“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于人心之感于物也。”因此,语文教师如能创设出和诗歌有关的音乐情境,就可以积极地调动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对诗歌意境进行还原和补充想象。比如上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时,我先给学生介绍了词人及这首词的写作背景,然后让他们结合注释体会词人感情反复诵读。后来检查时连续找了几个学生诵读都只是读准了字音,就像一杯白开水,没有一点味道,他们没有真正体会词人的感情自然也读不出来。后来,我为他们播放了《山水迢迢》这首歌,正是这首歌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想象出诗人跋山涉水的画面,眺望家乡的画面等,感悟出诗人对故园的相思之苦、相思之深,最后读准了节奏读出了感情。再如教授戴望舒Ⅸ雨巷》这酋诗,为帮助学生体会“丁香姑娘”这个意象,我让一个学生演唱了《丁香花》这首歌,学生在凄美的歌声中,想象出了“丁香姑娘”美丽忧愁的形象。

2.4以音乐作结,余音绕梁

音乐不仅可陶冶情操,还可调节大脑思维与疲劳。在诗歌课堂教学尾声,让学生听听音乐或动口唱一唱,能愉悦学生心情,活跃课堂气氛《我在上曹操Ⅸ短歌行》这首诗时,利用课堂剩下的几分钟让学生欣赏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扮演者鲍国安演唱的《短歌行》,学生从慷慨激昂的歌声中更深刻地体会了曹操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和求贤若渴的心情以及一统天下的宏伟抱负。上《孔雀东南飞》中诗歌的结尾部分刘兰芝和焦仲卿死后魂化鸳鸯时,我为学生播放了二胡独奏《梁祝》,让学生深深感受到了这个爱情故事的凄美浪漫,引发他们的联想。再如上李煜的《虞美人》这首词,下课前,我播放了邓丽君演唱的歌曲《虞美人》,让学生跟唱,学生兴致很高,下课铃声响起时仍意犹未尽,这样也优化了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2.5用音乐激活诗歌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读唐诗歌词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写作;爱;随心;容易;快乐

语文如一条宽阔而碧波荡漾的河流,她广博、深邃、而源远流长。作文就是她美丽之上一朵纯洁的莲花,娇艳但不妖,灵动飘逸。而写作文是多数学生最犯愁的地方。

如何让他们不犯愁?多读、多练、做读书笔记、写日记等等,前人之述备矣,收效却差强人意。如何提高写作水平?这不是一个朝夕的事情,这是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前提是“爱”。

那如何让他们爱上写作呢?

一、语文老师应把阅读和写作溶入生命。

王夫之说:“身教重于言传。”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热爱生活、喜欢阅读的人,且恰当的把这种喜欢感染给学生。就像魏巍《我的老师》中的蔡芸芝先生。“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她爱我们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多么有益的影响!”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感动,看来一个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重要。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像蔡老师那样的感性的人,有颗善感的心。比如:春暖了,花开了;秋来了、叶落了;风住了、雨收了……首先有种文人的敏感,后动于心形于色而流于笔端。陶行知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试想,一个不喜欢写作的人,怎么会让学生爱上写作呢?作为语文老师除了爱写自己喜欢的东西还应该经常写下水作文,与学生同呼吸。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学生听,不要怕丑,也不要怕“卖弄”。让他们品评师作的优劣。随他们借鉴也随他们批评。也许正是老师写作的不足给学生信心,写作就是那么回事,不是老虎。也许正是老师的“卖弄”激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心灵感应,噢,原来写作还可以这样美丽。

二、爱随心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不要把作文教学寄希望于每周一次的作文课。宜随堂、随时、随性、随心而动。语文是灵动的,可以不按部就班。课内的可以搬到课外。课外的亦可以转到课内。比如语文课本里有些文章苦涩难懂,可以告诉学生把它们当做课外阅读,轻松一点;也可以把一些杂志上优美的文章拿到课堂上精析,比如《读者》、《意林》等。遇到美丽的文字和同学们一起背诵一起享受里面的美好。

我每年都订杂志,常在晚自习阅读课上把《读者》一类的刊物拿到班上每人一本,没有任务轻松阅读随心所欲。喜欢的可以做读书笔记,交流阅读心得。有个毕业的学生来信说:我是先爱上《读者》后爱上写作的。

三、让他们觉得写作是一件容易的事

让学生爱上写作之前,要让他们爱上诗歌,无论是古诗词还是现代诗歌。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到《离骚》,从唐诗到宋词,无不是中华民族的精魂。让他们爱上李白、李商隐、李煜、李清照,同样也爱上徐志摩、席慕容、汪国真、海子,还可以爱上刘欢、韩红、周杰伦、李宇春的歌词。

在品析岳飞的《满江红》时,让他们懂得精忠报国,由“靖康耻”引出《射雕英雄传》,这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觉得原来语文就是江湖,他们自己就是行走江湖的侠客。

甚至那些流行歌曲也有它们的魅力之处,课堂上不妨常来《我爱记歌词》,选些阳光灿烂积极向上美丽动人的让他们唱,让他们吟诵,让他们书写。

让他们读阳光的文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劈材喂马周游世界”,而不能学习海子那样残忍的离开。 在品《青花瓷》时,让他们找出喜欢的句子和修辞手法,并说出喜欢的理由。有兴趣的还可以仿写。让他们觉得写作和唱歌一样容易,写好像歌词一样动人,像花开一样美丽。

让他们爱上诗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让他们觉得语文不仅仅是工具、语言、文字、文学、文化,而是生活。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即是语文。

四、相信榜样的力量

本班学生的作文一定要读,不怕浪费时间,磨刀不误砍柴功。读水平好的让大家找不足之处,供大家借鉴;水平差的让大家找亮点,给个人鼓励。

还可以拿中考满分作文来让大家讨论优劣之处。让家猜猜是自己班上谁的大作,无论同学们猜是谁的都不否认,它们会以为就是自己身边的人写出如此精美的文章,也许会产生“他能我也能”的冲动。这种冲动可以引动诗情,把那种想创作的郁闷激发出来,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有一次,看到一道很好的作文题:饺子、长城、中国结、京戏、曹雪芹、牛郎织女、风筝;披萨、埃菲尔铁塔、歌剧、莎士比亚、亚当夏娃、风车。根据两组词语自拟题目写作文。我让大家口头作文各抒己见,结果不是很理想,因为它们对东西文化没有那么高的领悟力,所以抓不住主题。隔天我把满分作文《余秋雨和泰戈尔有个约会》读给他们听,并让他们猜猜这是咱们班上谁的大作(很肯定的告诉他们作者就在你们中间)。有的说是语文课代表,有的说是宣传委员。我微笑不否定任何一种猜测。后来被点名的同学们作文水平一次比一次好。我问起原因,有个女孩子说:“同学们猜好作文是我写的,我要是写不好多丢人啊。”看,就是那小小的虚荣,让她爱上写作。这种虚荣慢慢会转化,转化成一种习惯,写作的习惯。让写作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五、让他们写并快乐着。

把写作当成一种游戏,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有多少写多少。我手写我心。有次有个学生说:老师我写小说可以吗?我惊喜的回答:“当然可以了,将来你成了作家,我就是作家的老师了,骄傲死了我。”她听了高高兴兴的做起了作家梦,后来在暑假还真写了一部长篇习作。我常说:你可以不当作家,但是可以有个作家梦。

亲情、友情、爱情、心情、感情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绝不回避“爱情”这个话题,健康引导,他们会给老师惊喜。当学生把作文当成情书来写的时候,读者就成了他的情人,我们就不用再苦口婆心地传授技巧了,因为情可以惊天泣鬼神。

这样他们写着自己的快乐,快乐着写作,会觉得是一种享受。

相关期刊更多

古典文学知识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诗探索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

唐史论丛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陕西师范大学唐史研究所;中国唐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