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健康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民族是基于共同的历史、语言、宗教、行为、生物特征而形成的共同体。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基于共同的居住地点、生活方式和历史习俗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标识,各民族文化内涵丰富又千姿百态,具有多样性和相对性。民族文化是民族心理形成不可或缺的因素。各民族在主动和能动地创造多彩的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将民族文化内化于自己的心灵,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观念体系。1957年,英国思想家波兰尼(M.Polanyi)在《人的研究》一书中首次提出:人类有两种知识,一种是通过理性和逻辑分析获得的可以用语言清晰表达的知识,即“外显知识”;另一种是在社会生活当中无意识获得的、不能系统反思和清晰陈述的知识,即“内隐知识”。现代心理学不仅通过实验证实这两种知识独立地存在于人的记忆系统中,而且发现这两种知识具有不同的信息加工方式和提取机制。外显知识的提取是一种控制化的、缓慢的信息串行过程,而内隐知识在提取时是一种快速的信息并行输出过程,不消耗或很少消耗心理资源,不受短时记忆容量的限制,不需要意志努力。
因此,相对教育中获得的外显性观念,内隐的民族文化观念更具有自动化和无意识的特点,容易被自动激活,是某一民族人们心理和行为最迅速、最直接的支配力量。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进入大学后,虽然脱离了土生土长的社会环境,转移了生活空间,离开了一直浸染的民族文化环境,但原有民族文化观念并不会消失,而是以隐性的方式持续地发挥作用,自动地、无意识地影响他们对新观念的接受以及行为选择。首先,内隐的民族文化观念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新知识和新观念的接受。少数民族大学生长期生活在本民族文化土壤中,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潜移默化影响着他们,在思想观念深处不自觉地留下印记。这些散布于头脑中的民族文化观念有些与新的文化观念相一致,有些则可能与之矛盾或相悖。当矛盾或相悖的情况出现时,由于内隐的民族文化观念具有自发性特点,它会极大地阻碍和干扰新观念的接受。其次,内隐的民族文化观念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新观念系统的践行。在民族教育过程中,尽管少数民族大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从内心深处真正接受了新观点和新观念,愿意将它作为自己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但这并不意味着新的观念能够马上成为支配行为的力量。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内隐的文化观念具有极强的潜在性和稳定性,它不会因为新观念的出现而消失。在此阶段,就会导致内隐和外显“双重观念”的出现。与外显观念相比,内隐民族文化观念较少需要心理能量和动机从记忆中去检索,所以在没有主观意志控制的情况下,作为一种积淀下来的无意识痕迹,它会首先被激活,成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行为反应的最直接的支配力量。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民族文化的忽视
既然民族文化观念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先在性生成因素,并持续隐性地产生影响,那么,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建立在对民族文化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不能无视民族文化的存在。然而,目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无民族文化”或“超越民族文化”的现象非常普遍,民族文化成了教育过程中的被忽视的无关变量,这极大地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心理健康标准忽视民族文化的适应性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各高校纷纷开展大学生的心理普查工作,为所有在校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使用的心理健康标准和测量问卷基本上是基于西方文化语境的,我们并没有对其局限性和文化适应性进行足够的反思和认识。受理性主义和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影响,西方心理学把心理看作是一种独立在主体之外的类似于“客观存在”的“精神存在”。这种“精神存在”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加以认识、反映,并确定科学化的标准。但这个标准是孤立的,它从几个孤立的方面来认识人的心理,而不是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这个标准是静止的,它从某段静止的时间来认识心理,而不是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来看待;这个标准是普适性的,它从跨文化的角度来认识人的心理,而忽视心理的文化相对性。心理异常和心理健康的标准在于心理与行为表现与特定文化契合性。健康、常态的心理并没有统一的、普适的标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有着截然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心理行为表现。受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影响,在遇到困扰时,不同民族大学生的情绪和行为表现是不一样的。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往往只是从科学的、普适的心理健康标准出发,忽视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和行为反应的文化性和独特性认知。目前许多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存在的不同程度的适应障碍和心理问题,如,焦虑不安、情绪波动、消极悲观、缺乏自信、人际敏感、强迫倾向等。这种标准化、表面化的测试无法深入各族学生的心灵深处,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失去深入了解学生的机会,更糟糕的是容易夸大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程度和性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带来师源性伤害。
(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忽视民族文化的适应性目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照搬西方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以追求客观合理、科学、普遍的方法和手段为目的,认为只要方法得当,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疾病的治愈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大的社会背景和少数民族学生所经历的独特的文化背景成了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理应忽略的无关变量。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是科学化的、标准化的、去文化的。事实上,任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都是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建构起来的,“潜意识”、“认知失调”和“真实自我”等并非是客观事实的反映,只不过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对人的一种理解而已。所以,这些理论具有文化适用性。当把这些理论放到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时,因为缺少特定的文化土壤,可能就会失去其本来的效用。当心理健康教师在教学和咨询中简单地搬用那些西方的心理健康理论,有意或无意地使用那些让人倍感“神秘”的概念和令人“困惑”的推理时,很容易让少数民族大学生产生距离感和疏离感。同时,当这些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以科学化的面目出现时,那些非主流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心理健康理念和方法似乎就变成了非科学的,这无形当中会给各族学生带来一种压迫感。目前,在我国的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求助愿望不强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一项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求助意愿的调查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向校内心理咨询机构求助的仅占5%,尤其是信仰伊斯兰教和佛教的少数民族学生,大多倾向“内省”、“感悟”和“自我解脱”,而不喜欢向专业的心理咨询求援。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少数民族学生因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在遇到心理困扰时有自己独特的处理方式,另一方面也说明那些所谓科学的心理学理论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缺乏契合性,那些冷漠的分析和冰冷的结论很容易让少数民族大学生望而却步,对学校的心理咨询失去必要的信任感。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民族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如果少数民族学生不相信心理咨询的效果,不愿主动寻求心理咨询老师的帮助,那么这一目的就无法实现,其实效性也就无从谈起。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须保持民族文化敏感
文化心理学家阿克逊和苏(Sue)等人说过:“心理健康服务是一种助人过程,其理论和实践上都平等地重视咨询者和求助者的文化印记。咨询专业者必须考虑咨询者和求助者在语言、社会阶层尤其是文化方面的差异,这些因素会成为有效介入咨询的潜在障碍,因而咨询者需要努力克服这些因素可能造成的障碍。”文化敏感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有之意。在进行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敏感能力,充分考虑民族文化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和行为发展中的作用,从纵深的民族文化视角解读学生,以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一)树立宽容、开放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集中体现在其教育对象有着独特的、多元的文化背景。在实际的工作中,以共性的科学心理学理论作为指导固然重要,但仅用这些理论来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少数民族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文化心理学认为,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必然存在着许多相似的普遍共性,但不同民族的人们由于生活在不同的社会文化中,所以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方式是不同的。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如何从纵深的、民族文化的脉络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是建立深入的共情关系,采用有效的教育方法之基础。正如建构主义所言,“真正意义上的知识或真正意义上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知识,应当是有着显著差异的活生生、具体鲜活的关于个体和个别事物的知识。由于每个个体都是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那一个”,因此知识的要义不在于找到事物的共性,相反,而是应发现其个性。”[5]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从民族文化的视角出发,发现个性,深入地理解学生并非一件容易之事。心理咨询教师不可能对每个民族文化都能完全了解。因此,文化心理学一贯秉承的开放、宽容的态度应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理念。开放、宽容的前提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承认自己对学生的成长背景和文化背景知之甚少,抛开既有的理论体系去理解学生,对学生的成长经历和民族文化保持一种探索的兴趣。在宽容、开放的理念下,心理咨询教师通过详细的倾听了解各族学生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特有的方式和方法,从学生的参照体系出发,与学生共同分析问题、建构发展目标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种对等和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站在权力一方,不再是独立于学生的观察者、判断者,而是学生的密切伙伴、参与性的观察者。这样不仅有利于建立深入的信任关系,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二)树立生态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生态哲学把人的心理看做是一个与外在环境交互作用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系统。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树立生态化的心理健康观有利于全面、系统地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进而采用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首先,生态化的心理健康观认为,心理健康应该是心理系统整体功能的良好状态,也就是说心理作为一个整体能有效地发挥自身的功能,不断向内部与外部平衡统一的方向发展。这就意味着心理健康应该是一种整体的、动态的平衡,在发展过程中,心理的某个部分功能的缺失或者某个部分发展的暂时滞后并不一定意味会破坏整体功能。因此“问题”并不意味着不健康。因为当心理的某个部分出现问题时,整体发展趋势自然会对部分进行调整或修复,从而使得整体的功能处于稳定和谐的状态。这要求我们在确定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心理的某个部分的健康状况进行界定,而必须有整体层次的把握,对心理整体机能的状态加以评定。同时,在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审慎地对待和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文化适应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不可轻易做出“心理不健康”的结论。其次,生态化的心理健康观认为,心理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它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着交互作用,心理健康取决于心理与环境的动态平衡。因此,评定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从民族文化的视角入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又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如,由于多灾多难的历史和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苗族人养成了封闭收敛的心理定势,形成了自律内敛的性格特征。而蒙古族由于一直过着游牧生活,草原部落游牧的生活习俗已经扎根于蒙古族人民的心理,蒙古人具有开放、热情、豪放的性格特征。不同民族性格的人在具体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会有所不同。如果不从民族文化背景来考量,只用静止、孤立、统一的标准来认识和衡量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是极其有害的。
关键词: 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化教学实践问题
1.问题提出
湘南郴州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随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问题之一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和营养状况越来越好,但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却在不断下滑。伴随发生的还有肺活量继续下降,肥胖学生明显增多。问题之二是体育教学呈盲目的随意性且学生厌学情况严重。问题之三是缺失独立完整性的中职学生运动能力评价体系。我们针对郴州市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式教学的思想,并对在实施“健康第一”的模块式教学探讨中遇到的问题一并提出讨论。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可以优化提高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可以从根本上扭转学生导致体能下滑和影响学生身体机能状况、运动能力的诸多不利因素,切实增强学生体质,促进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2.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优化模式――模块化教学方案实践问题的探讨
2.1有关以构建“健康第一”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模块化的必然性。
模块理念自上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以培养素质与能力为中心,打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科章节为系统而建立的学科知识体系。这一理念广泛运用于岗位技能培训和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科学整合中,对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具有很好的效果。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来促进身体机能发育而增强体质的,但众多的因素共同导致了中职学校体育课教学内容呈盲目的随意性。和谐教育,倡导以“健康第一”教育思想,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为基础、以毕业生未来劳动岗位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为目标,因此,我们科学、合理地整合体育教学内容,实施体育模块化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体育锻炼效能最大化,以强健的体魄投身社会经济建设就显得非常迫切。
2.2有关以贯彻国家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为基础,适时开发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式教学大纲的必要性及要则。
2009年国家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对指导全国各级各类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无疑是最具权威性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但是,但由于南北地域的差异,学生的实际素质,以及各校办学条件的不一,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困难颇多。因此,科学制定区域地方性的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模块式教学大纲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中职学校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为和谐社会培养合格的构建者。因此,模块式《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紧紧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是面向社会、面向企业、紧贴市场,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培养人才,为和谐社会培养合格的构建人才。
模块式《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拟按基础必修课模块、拓展模块、选修模块三大部分实施人才培养目标。其中基础必修模块拟分健康教育、田径类、体操类、球类四大子模块进行;选修模块系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身体状况开设;拓展模块则根据各专业相对应的劳动岗位对身体素素质的要求进行岗前培训,培养学生以健壮的体魄参与社会竞争,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工作,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适应性。
2.3有关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模块式校本教材及电子文档的参考实用性与要则。
2008年各中职学校配发国颁的具有唯一性《体育与健康》教材替换了上世纪80年代的《体育》教材,这对指导各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义十分重大。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教材对指导健身具有极大的广泛性,且教师(含非专职教师)对国颁《体育与健康》教材的理解程度的差异,以及各校教学设施、器材的拥有量和人才培养方向的不一,因而教学内容的取舍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随意性,学生锻炼效能受到一定的影响,也无法实施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为基础,按未来岗位对身体素质的具体要求,实施岗位体能定向训练的模块式行业人才培养目标。因此,编写参考性的模块式校本《体育与健康》电子教材及文档,对改变教学现状,促使锻炼效能最大化,实施模块式人才培养目标是十分有益的。
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模块式校本参考教材及电子文档的编写首先要充分体现模块教学理念,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紧紧围绕“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为基础”,强健学生的体魄,使学生具有毕业后直接上岗投身建设的能力。其次要注意教材的参考指导性,以专业为基础,结合岗位特点,有的放矢地增减、取舍、整合教学内容,以帮助教师实施模块教学。再次要注意教材内容结构的多元性:(1)根椐就业目标综合没计以增强学生体能为主的体能训练模块;(2)结合未来岗位的特点设计以增强学生智能为主的智能训练模块;(3)结合社会、企业文化的需要设计学生团队协作、思想品德养成的训练模块。第四要构建模块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在体育健身实践中实施“观察与发现”、“讨论与分析”、“小群体按需健身”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块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阳光下、操场上、大自然中进行自主锻炼。最后要注意电子文档的观赏性,文档要做到动作要点口诀化、动作技术图解(或动感)直观化、教学案例标准化,以提升模块式教学品位。
2.4有关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考试方法、手段和学业成绩量化标准问题与要则。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一直沿用传统的传授式考试手段方法来评价学生的运动能力,沿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来判定学生的身体素质。随着中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学情的变化,根据分数判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业能力失去往日的威严和凝聚力,尤其是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来衡量当代中职学生的运动能力势必将体育课引向随意性的自由状态。因此,根据分数判定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兴趣的做法必将退出教育舞台,符合学情、教情、社情的以“健康第一”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按需培养体系必将应运而生。
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考试手段应包括:(1)必考项目。主要包括运动能力的测试,从中获取学生个体运动能力的量化数据;(2)机能测试。主要获取学生身体机能的评价数据;(3)自我锻炼。从中获取学生的锻炼态度。
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考试方法应包括:(1)自评。以此提高学生的自我主观评价能力;(2)学生互评。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3)师生共评。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与鉴赏能力。
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考试量化标准,应以学生个体运动能力量化值与身体机能现实评定值为参考值,根据未来岗位对身体体能的具体要求,综合分析与判定:(1)学生身体承载劳动强度的负荷能力;(2)现实身体机能与未来岗位适应性的差值与等级。结合医务监督机制对承载劳动强度差的学生出具运动处方,以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健身积极性。
3.结语
随着中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模式已不能引领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终将退出教学舞台,全新的教学理念和量化办法,不仅是改变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现状、优化教学的需要,而且是倡导贯彻“健康第一”,“以就业为导向”,达到“按需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需要,因而应倍受关注。
参考文献:
[1]陈龙,刘秋良.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现状调查及模块化教学培养体系构想的研究.新闻天地,2009年63期.
关键词:实验室废弃物,危害,处理
实验室主要分布在学校、科研、环境监测、质检、卫生防疫等单位,区域分散,废弃物排放量较少,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不被人们所重视,从各类实验室排出的废弃物,特别是化学物质(如化学废气、废液、废渣等),尽管量少,但大多数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自然界中,天长日久其危害可想而知,因此实验废弃物对污染环境的问题应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实验室废弃物污染主要有:化学污染、生物性污染、放射性污染等,其中较为普遍的为化学污染及生物性污染。
一、 实验室废弃物污染的危害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在没有达到排放标准以前直接排放都会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对人类健康带来危害。
1、废气 实验室废气是由实验过程中化学试剂的挥发、泄漏、分解等产生的,其成分多为易燃及有毒气体,根据对人体的危害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刺激性有毒气体,它们对人的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最常见的有氯气、氨气、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等;另一类是能造成人体缺氧的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氢、甲烷、乙烷、乙烯等,这些气体不但危害人体健康,引起各种疾病,而且会引发火灾等恶性事故。
2、废液
实验室产生的废液包括一般废水和化学性实验废液。一般废水主要来源于清洗仪器用水、清扫实验室用水及大量洗涤用水;化学实验废液主要有样品分析残液、失效的药液等,如各种酸碱性废液、重金属废液、含氰废液、含氟废液、含有机物废液及细菌毒素废液等等。这些废水、废液若随意排放必然污染地下水、地表水,不但水生动物遭殃,而且沿途流域居民生活、人们的生命健康也必定会受到严重影响。
3、固体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组成复杂,危害较大,特别是过期失效的化学药品,若随意排放,混入居民生活垃圾,将直接危害居民健康,严重污染周围环境。
二、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原则及方法
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一般遵循专人负责、分类收集、定点存放、统一处理的原则,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处理。
1、有毒气体 在实验过程中,许多有毒气体(如Cl2、HCl、H2S、SO2等等)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不要直接放空,可通过气体吸收装置及相关药品吸收处理。
2、废液 废液要分类并统一回收在合适的容器中,同时要标明废物种类、储存时间。论文参考网。根据废液的组成及性质,分别通过酸碱中和、混凝沉淀、氧化剂氧化等方法进行处理,若自身无能力处理,则应联系具有处理资格的单位处理。对含有金属离子的废液要根据金属离子的特性将其转化为沉淀,再通过化学手段将其转化为金属及其化合物;对含有易燃性物质如CS2、乙醚等的废液,应尽快处理,不要久放。在处理废液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有毒气体以及放热、爆炸等危险,故在处理前必须充分了解废液的组成及性质,谨慎地进行处理,边操作边观察,以防危险事故发生。
3、固体废弃物 实验室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成分复杂,包括多余样品、分析产物、破损或使用过的实验用品(如玻璃器皿、检验用品、纱布、手套及有关实验器材)、过期失效的化学试剂等混合物等。论文参考网。对过期失效的药品试剂要送交有处理能力的部门处理,对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如口罩、手套、帽子、纱布等集中焚烧处理,对一般废渣可采用挖坑深埋处理。论文参考网。
环境保护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任何一个实验部门及有关实验工作人员,都必须加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在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坚持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对实验室的废弃物自觉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防止其对环境造成污染,在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体健康方面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舒麒麟 实验室环境污染与防治对策[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22(6)
[2] 贾寿华 盛峰 王玉华 搞好“三废”综合治理,创建绿色化学实验室[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4 21(2)
[3] 江玉萍 浅谈高校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5 22(7)
[4]徐静年 苏建茹 郭奋 高校实验室污染不容忽视 [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5 22(11)
[5]俞美香 常见实验室废液处理[j] 环境导报 2002 (3)
2.1 文题:应尽可能简明扼要、突出主体并包括主要的关键词。我国的科技期刊论文题名用字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外文题名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如因题名用字受限而表达之意未尽时可以用副题名,但应尽量避免使用副题名,题名还应避免使用化学结构式、英文缩写、简称等。
2.2 着者:应该是该项研究或实验的主要参与者,能对发表内容的科学性负有责任,并能对读者的讯问作出适当的回答。为了要名誉或凑论文篇数而没有参加实际工作只是挂名,这种行为不可取。科技论文着者署名应用真实姓名,不用笔名[1],人数以不超过6人为宜。如果着者不是同一单位,应在着者姓名的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前加注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中国着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姓前名后,中间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2]。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帮助或参加常规工作的人员不应按着者身份署名,可以在文末以致谢的方式对他们的工作给予感谢。通讯作者是指该项研究或实验的负责人。
2.3 摘要:应简明、准确地提供论文梗概,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使读者一看即对全文有所了解。医学论文摘要应以报道性摘要形式、单数第三人称陈述,不要使用“本人”、“作者”等。采用结构式四要素书写,即在行文中标出: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 ,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中文摘要不宜超过400字,英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英文摘要尽可能与中文摘要一致亦或较之略详。注意英文书写中不要用“~”号和“、”号,因为英文中没有这两个符号。摘要中不要使用图、表等,避免使用不常用的缩写。
2.4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及特征的专业术语。可以给出4~6个,不超过8个,应尽量采用《医学主题词表》和《MeSH》中的规范性词,也可以用未被收录的新产生的专业术语。中、英文关键词应一致。
2.5 分类号:是为了便于论文进行统计、分类、检索而新立的项目。应根据论文的主要关键词,依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进行分类,可选1~2个分类号。
2.6 前言:是论文的开场白,应简明扼要地说明研究或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可简明介绍论文的背景和理论依据,也可适当引用过去的重要文献,作为研究设计的依据。但不要轻易用“文献未见报道”、“国内外首创”等写法,以留有余地,以200~400字为宜。
2.7 材料和方法:这是别人能够重复实验的重要依据。应对实验选择的对象、所用的材料和采取的方法进行必要的说明。例如:动物的性别、重量、数量,试剂的化学名称(不要用商品名称)和计量单位(涉及到浓度时统一用升表示基准单位的分母,如μg/ml应换算成mg/L,ng/ml换算成μg/L,pg/ml换算成ng/L)[3]。时间天、时、分、秒应分别用英文字母d、h、min、s表示,而年、月、周用汉字而不用英文字母表示。材料和方法的叙述应以他人可以重复实验为度,常规方法可简述或引用文献,新方法或特殊方法应详细叙述。
很多人在论文写作的时候就头疼,不知道怎么来写,其实只要掌握的写作方法,我们就能写出各种论文了。关注学术参考网,可以查看更多的论文写作方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护理论文写作格式指导,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护理论文写作格式指导具体内容如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题目
题目是文章最重要和最先看到的部分,应能吸引读者,并给人以最简明的提示。
1.应尽量做到简洁明了并紧扣文章的主题,要突出论文别有独创性、有特色的内容,使之起到画龙点睛,启迪读者兴趣的作用。
2.字数不应太多,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3.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结构式、数学公式或不太为同行所熟悉的符号、简称、缩写以及商品名称等。题目中尽量不要用标点符号。
4.必要时可用副标题来做补充说明,副标题应在正题下加括号或破折号另行书写。
5.若文章属于“资助课题”项目,可在题目的右上角加注释角号(如、#等),并在脚注处(该文左下角以横线分隔开)书写此角号及其加注内容。
6.为了便于对外交流,应附有英文题名,所有字母均用大写,放在中文摘要与关键词的下面。
二、作者署名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要能反映实际情况。
1.作者应是论文的撰写者,是指直接参与了全部或部分主要工作,对该项研究作出实质性贡献,并能对论文的内容和学术问题负责者。
2.研究工作主要由个别人设计完成的,署以个别人的姓名;合写论文的署名应按论文工作贡献的多少顺序排列;学生的毕业论文应注明指导老师的姓名和职称。作者的姓名应给出全名。
3.作者的下一行要写明所在的工作单位(应写全称),并注上邮政编码。
4.为了便于了解与交流,论文的最后应附有通迅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电话、传真以及电子信箱地址。
三、摘要
摘要是科研论文主要内容的简短、扼要而连贯的重述,必须将论文本身新的、最具特色的内容表达出来(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1.具体写法有“结构式摘要”和“非结构式摘要”两种,前者一般分成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个栏目,规定250字左右;后者不分栏目,规定不超过150个字,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医学、药学期刊都采用“结构式摘要”。
2.摘要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结果要求列出主要数据及统计学显着性。
3.一般以第三人称的语气写,避免用“本文”、“我们”、“本研究”等作为文摘的开头。
四、关键词
关键词也叫索引词,主要为了图书情报工作者编写索引,也为了读者通过关键词查阅需要的论文。
1.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的单词或术语,要求尽量使用《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所列的规范性词(称叙词或主题词)。
2.关键词一般选取3~8个词,并标注与中文一一相对应的英文关键词。每个词之间应留有空格以区别之。
3.关键词通常位于摘要之后,引言之前。
五、引言
引言(导言、序言)作为论文的开端,起纲领的作用,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
1.引言的内容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范围,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意义以及前人的主张和学术观点,已经取得的成果以及作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论文拟解决的问题、研究范围和技术方案等。
2.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等同于文摘或成为文摘的注释。如果在正文中采用比较专业化的术语或缩写词时,最好先在引言中定义说明。
3.字数一般在300字以内。
六、正文
正文是科研论文的主体,包括材料、方法、结果、讨论四部分内容,其中某些部分(特别是方法和结果)还需列出小标题,以使层次更加清晰。
1.材料材料是科学研究的物质基础,需要详细说明研究的对象、药品试剂、仪器设备等。
(1)如属动物实验研究,材料中需说明实验动物的名称、种类、品系、分级、数量、性别、年(月)龄、体重、健康状态、分组方法、每组的例数等;如属用药的临床观察,应说明观察对象的例数、性别、年龄、职业、病例种类、症状体征、诊断标准、分组方法、治疗措施、临床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如痊愈、显效、好转、无效的标准)等。
(2)说明受试药的来源、批号、配制方法等,中药应注明学名、来源,粗提物应标明有效部位或成分的含量和初步的质量标准,若是作者本实验室自行提取的应简述提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