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材料检测论文

建筑材料检测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材料检测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材料检测论文

建筑材料检测论文范文第1篇

我国建筑行业在国际建筑业中占有一定地位,但建筑材料检测却存在问题。人员,特别是检测人员的素质丞待提高,他们对建筑材料的各项性能掌握不够全面,缺乏检测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不能随时展提升自身的素质,当今建筑材料品种多、样式全,而检测人员的检测水平还停留在传统检测建筑材料的水平上,对新兴建筑材料的检测更是无从下手,就会使建筑材料质量控制工作受到影响,从而也会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基于这种情况,提升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势在必行。第一,定期培训,提高检测水平。通过对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工作人员定期的培训,对新材料的特征和性能进行讲解,使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升,并通过考核取得检测人员上岗证方可进入检测工作岗位。第二,定期考核,激发工作积极性。激发检测人员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主动性,提升专业技能,同时考核制度必须存在,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进行定期的考核并选拔上岗。第三,增加实践,避免出现误差。提高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参与实践、模拟演练、熟悉仪器等,充分掌握建筑材料检测的相关操作技术,避免或降低在建筑材料检测中出现误差。对建筑材料质量进行控制的同时又提高了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2对建筑材料检测取样的数量以及方法的应用

在建筑过程中,对建筑材料检测,经常采用的方式是取样检测,这种方法对工程和材料整体质量有一定影响。但当工程量较大时,就不能对建筑材料逐一进行检查,既耽误工期又损耗人力物力,所以只能利用取样检测方式,采用合适的方法,取一定数量的样品或正确的检测部位,使用得当的方法,会使误差降到最低点,如果方法不得当,也会造成取样测量较大的误差出现。因此,在对建筑材料检测取样时,要选用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如:(1)取材时要注意放置的环境,保证取样要规范,对于膏体、水性物质、乳液等材料,应将样品适当搅拌,装入洁净、干燥、密封的容器内;(2)根据各种材料总量不同,合理取材。这样可以控制整体材料质量问题,分批取材,取材数量要完全按照标准进行;(3)样品取回后的摆放问题。要依据标准摆放,不能随意放置,做好标记,并由专门人员对样品进行管理。

3确定检测项目

建筑施工的过程,也是对建筑材料检测的一个过程,随着科技进步与发展,建筑材料的种类也日渐繁多,要根据施工项目确定建筑材料,这就需要确定好检测项目之后再对材料进行多次检测,反复试验。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检测:(1)项目确定后要全方位检测。一些企事业单位对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主要依靠对材料抽检,缺乏对材料检测的全面性,对于这种情况,必须对材料检测实施综合性检测,包括第三方检测和施工单位自检,要体现出检测的全面性、规范性;(2)根据项目的用途、性能等多项因素,同时需要保证建筑施工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再确定项目施工中所使用的建筑材料;(3)了解材料的特性,需达到建筑工程项目要求,在建筑施工阶段所使用的材料,要具有较强的保温、耐压等性质,同时还要考虑其物理特性,根据材料的导热系数以及燃烧性能等对热工性能进行分级检测。3.4检测场所的环境控制材料检测对环境的要求很严格,不同的材料要有不同的环境,根据国家检测场所环境条件要求标准规定:(1)不同温度、湿度下,检测出来的数据会有差异;(2)检测数据要求一致实验室资质符合国家要求;(3)检测人员身心健康适应检测工作;(4)检测场所要有相应监控设备,以便记录当时检测所处环境条件。3.5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提高建筑材料检测准确率,,离不开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仪器,当前,有些新兴的建筑材料质量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大量精准仪器对建筑材料进行质量测量,以此来提高建筑材料检测精准度,引进先进仪器的同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检测人员要了解和掌握该机器的各项性能,对该仪器进行有效操作,提高检测效率(;2)引进设备时要考察该设备生产商家的资质条件,如果设备在功能上超出应用范围局限,就要对其进行检定或者校准,方可使用;(3)定期的检查维护检测仪器,保证仪器设备正常运行。

4结束语

建筑材料检测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材料检测;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工程量越来越大,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筑市场的繁荣发展使得大量建筑企业进入建筑领域,但施工企业的水平不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唯一因素。可以说,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和建筑材料的质量密切相关。在这个背景下,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便逐渐引起行业内的关注,并将其作为有效加强工程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因此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建筑工程行业的持续繁荣,我国建筑整体水平也在处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之中。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它是指在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所用的材料总称,分为建筑主体施工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两大类。不管是建筑主体施工材料还是装饰装修材料,它们质量的高低不仅决定着建筑物的耐久性和安全性,而且更直接决定着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否能够得到保障。

1、是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手段

对于工程质量管理来说,虽然其可以从多方面进行着手控制,但是最基础的便是加强对施工材料的控制和管理。可以说,对建筑材料质量进行有效检测,即使在采购部门中出现了以次充好等不合规的现象,也可以通过检测避免这种次等材料流入施工过程中,避免因施工材料的不合格而导致的工程质量的不合格。因此,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是在材料进入施工环节之前增加了一道防线,是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手段。

2、是现实情况的要求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水平仍然是参差不齐,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仍然有一些不法单位和个人使用劣质建材,使得“豆腐渣”工程在全国范围内时有发生,这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造成了损失。因此要想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加强对建筑材料的质量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各有关企业和部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建筑材料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1、检测指标、标准不统一

就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有能力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主要是质量检验站、专业检测公司以及一些高校里的检测机构,这些机构很多都是分布在产品的质检部门、大型企业和高等院校之中。上述这些检测机构可以说相对较为零散和彼此之间独立,如此一来便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不足之处:缺少应有的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各类检测机构各自独立,互不从属,难以形成相应的信息和资料共享的相关机制。这些弊端的存在便会导致建筑材料检测标准不统一,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材料供应市场。另外,由于市场上建筑材料品种相对较多,所以存在检测指标不统一的问题,例如对于一些大于 C35 标号的混凝土,没有进行强度指标测试,如果这种不合格产品一经投入使用,将会对建筑整体质量产生非常大的危害。

2、取样不具备代表性

仪器装备相对较为落后、检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这是材料检测行业中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阻碍了整个材料检测行业的快发展。如果数据采集系统不能进行有效地更新,便会使得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公正性无法得到保证,进而使得检测工作过程的规范性和有效性难以得到保证。另外,在读数、分析结果等方面非常容易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际的检测结果出现偏差。一般来说,取样点的布置和取样数量的设定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影响检测结果是否真实可信的重要因素,因此取样不具备代表性是目前检测工作存在的一大问题。

3、环境条件和数据处理不合理

一般来说,温度和湿度的不同对材料的抗拉强度、刚度等性能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对材料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不能忽略各种环境条件对于建筑材料样本检测的影响。比如检测环境温度过高,便很容易导致建筑材料的强度普遍偏高,进而造成不合格的产品在充当检测样本时也会变成合格的状态。另外,数据处理不合理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混乱。在一般情况下,由于不同原因而被归结为一组的数据具有相当大的离散性,随意的取舍便会使得数据出现不真实的情况,从而使检测结果和实际情况不相符合。还有一些检测单位没有利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对结果计算,比如直接取均值,没有充分考察各个数据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回归分析法的原理。

三、加强建筑材料检测精确性的措施

1、开放检测市场,引入竞争机制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加强建筑材料检测的精确性可以先从开放检测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开始。合理的市场竞争可以促使检测机构进行自身变革,更好地提高检测水平。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可以将各级质检站下设的检测机构单独出来,实现政企分开,成立独立运作、自负盈亏的企业,并将其推向市场。第二,在开放检测市场的同时,应该将相应的市场准入机制进行提高和规范,促进地区间的检测机构的合作、兼并和联合,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但要促使检测企业进行良性竞争,减少并规避地区间的恶性竞争,增强检测机构的综合竞争力。最后,对检测企业加强监管,严格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等相关文件要求,加大对违规机构的处罚力度。

2、进一步规范检测指标并统一检测标准

规范各项材料的检测指标,制定出相对有效的检测标准,从而使得建筑材料的检测有章可循,进而对检测市场进行逐步规范,这是加强材料检测性的重要一环。比如在检测水泥的质量时,水泥细度、水泥强度以及水泥凝结时间等是必须要检测的指标,任意指标的不合格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材料的使用性能。另外,加强对建筑材料检测机构检测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切实消除任何行政力量和其他外界力量的干预。要按照指定好的检测指标和检测标准进行检测,并加大其推广力度。

3、规范取样操作

可以说仪器设备的检测水平和从业人员能力素质是保证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精确性的两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可以通过规范检测监督管理制度、实行严格执业资格证制度、增大检测设备及资金的投入等多种手段来规范检测工作,尽最大可能减少个人主观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使建筑材料检测结果更加客观。另外由于采集样本和制作样本都具有相当强的技术性,这就客观上需要从业人员具备专业能力以及掌握科学的检测方法,在取样之前针对特定的材料制定不同的取样和制样方案。例如在进行水泥质量进行检测时,同一批检测产品的生产时间、编号、厂家以及标号要确保相同,总量不能超过200吨,样本总量不能低于12千克,抽样点数量不少于20 个,且随机布置抽样点,力争最大程度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4、控制环境条件,规范数据处理

正如前文所说,温度和湿度对很多材料的性能检测都有非常大的的影响,为了能够得到相对准确的材料性能,必须严格遵守材料养护和测试环境条件的规定(包括湿度条件、排风设施条件、养护条件、温度条件等)。环境条件的稳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材料检测的准确性,有效减小系统误差,使检测结果更具代表性和真实性。此外,数据的处理也是影响材料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材料有各自数据的处理特征和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处理。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对于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引起格外的注意。但是目前我国的材料检测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仍由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现有的各检测机构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找出自身在检测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对症下药,努力解决在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我国检测综合水平的综合提高。

参考文献

建筑材料检测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建筑工程材料 检测 取样 质量 措施

引言

建筑工程所使用的材料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物质基础,其质量的好坏不仅仅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而且对人民的生命安全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为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建筑材料的质量就必须从加强对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检测开始,谨防因为建筑材料的质量问题所导致的工程项目的质量事故的发生。

1 影响建设工程材料质量的因素

造成建设工程的材料存在质量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一些企业为了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或者防止材料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就以较低的价格大量的购进一些建筑材料,造成大量建筑材料的挤压,或者将不同的建筑材料混堆、不进行标记识别。另外,对工程材料的管理不到位,造成水泥、钢筋等工程材料长期处于日晒雨淋的条件下,从而对建筑材料造成腐蚀,严重的影响其性能,大大的缩短了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二是在一些企业的管理中,因为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工作人员会产生一定的不负责的情况。不能及时的检测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的性能,甚至直接漏检。例如将劣质的材料当作合格的材料进行使用,这些都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三是因为施工过程中存在对建筑材料及时的检测、控制,从而不能有效的发挥建筑材料的性能。例如钢筋焊接工艺水平较低时,就会对钢筋原材料的力学性能造成影响,进而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四是一些混凝土普通砖等建筑材料的半成品构件在没有检测的情况下就直接使用,这样造成质量安全隐患。

2 常用建设工程材料的检测

2.1 水泥、砂石的检测

水泥、砂石以及外加剂等是最基本的建筑工程材料,同时也是建筑工程建设中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以前对这些基本材料的检测仅仅局限在对产品的强度以及与之相关的常规性技术指标。目前对其的检测除了基本的检测以外,还检测水泥、砂石的放射性。(1)水泥的进场验收。在水泥进场时,需要进行的验收项目主要包括出厂日期、品种等,同时对安定性、强度以及一些技术指标进行验收,质量要达到国家相应规范标准。如果水泥的出厂日期超过三个月或者在使用过程中对质量产生怀疑就需要对其进行复验,使用的情况按照复验的标准进行。(2)砂石的取样方法。在料堆抽样时,需要首先将料堆的表面铲除。然后,取样时要保证取样部位的均匀,需要从料堆的不同部位均匀的取8份样组成一组样品。对砂石送检时,要检验砂浆配比,其报告同水泥、砂石的报告同时出示。在第一次使用配合比砌筑砂浆时,要留置一组标样。配合比的验证依据是相对湿度为90%,温度为20+/-30℃。另外,还需要根据砂浆配比对搅拌的砂浆的水泥用量、砂的粒径、搅拌时间等进行检验。

2.2 钢筋的检测

(1)钢筋的进场验收。在钢筋进场之前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应的规范标准对钢筋抽样的力学性能等进行检测,质量必须要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具体的验收方法是要严格检测产品的出厂检验报告、进场检验报告以及产品的合格证。钢筋在进场检验时,需要对所有规格的钢筋进行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的检测。同时对于有抗震设计要求的结构,还需要对其纵向受力钢筋进行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检测,检测的结果都需要符合相关的规定。(2)取样方法。对于热轧钢筋在取样组成批次时要按照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在每批的重量不大于60吨时为一检验批次,实行现场见证取样。试样要分为冷弯试件两根、拉伸试件两根,在切去试样时要将每根钢筋的端头截去500mm后再取试件。实验室小规模的检测时,要至少保证弯曲试件一个、拉伸试件一个。对于冷拉钢筋应该进行分批验收,同一等级、同一直径重量不大于20吨为一个检验批次。

3 提高建设工程材料质量检测的措施

3.1 取样检测

取样检测的准确性是保证建筑工程材料质量的前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对建筑工程材料所选取的样品进行质量检测才能够生成相应的检测报告,而检测报告的准确性取决于所取样品的规范性,因此,在样品取样时要保证取样的科学性、规范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检测人员准确的检测材料的性能。另一方面代表性取样是质量检测的关键,取样部位的偏差以及取样方法的偏差都会对检测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差,从而影响工程材料整体的质量。因此,在工程的取样过程中一般采用代表性取样的方式,从取样方法以及数量等方面严格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代表性取样一般是从同一批材料中的不同部位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但是,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会存在取样数量达不到标准以及取样没有代表性、取样方面不合规定等现象。所以在代表性取样方面一定要严格把关,保证抽取的样品严格达到相应的要求。

3.2 加荷速度检测

加荷速度及荷载对检测材料的强度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对建筑工程材料的检测一般是在常温下进行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检测材料的强度比材料本身的强度值要高。同时,不同的工程材料在抗压测试时,因为加荷速度等的影响,检测的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例如,检测混凝土时由于加荷速度过快使得材料裂纹的扩展速度慢于荷载的速度。因此,要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材料的标准来进行加荷速度的选取,尽量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取最小值。

3.3 试件尺寸及精度检测

建筑工程材料所使用的试件都必须在标准的尺寸之内,并且形状也要达到标准的要求,只有达到相应的标准要求才能够将试件看作标准试件。例如,混凝土标准试件的抗压强度是边长为150mm的正方体。

3.4 误差检测

建筑工程材料在检测过程中存在误差是无法避免的情况,这是由设备仪器、材料的均质性、检测人员的熟练程度以及环境条件等多方面所决定的。为尽可能的降低在检测过程中造成的误差,检测人员在对工程材料进行检测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标准以及规程来检测。一般而言,主要存在两个主要的检测误差:一是平行检测误差,即使用同一个仪器对同一种材料进行分段检测时造成的误差;二是同组试件误差,这主要是由检测人员的熟练程度造成的。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检测过程中要尽量的减少误差。

结论

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在很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工程的安全。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一定要抓好对建筑工程材料的检测,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来进行检测。为降低检测的误差,提高检测人员的检测水平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操作人员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的同时,确保工程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赵巍. 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探析[J]. 科技资讯.2009(9)

[2] 周鹏.浅谈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技术[期刊论文]-技术与市场 2011(6)

[3] 王燕萍.建筑材料质量的检测与控制措施田[J].科技咨询报,2007(7)

[4] 刘小玲.提高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的措施[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1)

建筑材料检测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理论;实践;教学;创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TS951.7+3文献标识码:A

“理实一体化”是现阶段高等教育中,最长惯用的教学模式。专业人才的培养战略和教学大纲目标的深度控制,在项目的不断实施过程中,应用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一系列历史性的变革。《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中,通过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拓宽课程教学思路,我校本着教育以培养应用性专业性人才为目标的宗旨,在《建筑材料与检测》授课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融合,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最常倡导的方针。简言之,就是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除了强调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换页素养和理论技能外,本着学以致用的目的,在课业进行之中,渗透实践动手操作课程,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这种循环模式的使用,除了适应学生自身的发展外,还更多的激发了学生兴趣,启发他们朝着探寻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不前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教师手把手教学,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分小组讨论学习。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践细节予以批评指正。实践过后,予以必要的实践考核体制,对相关事项进行绩效评价。这种教学方式,无疑是先进的,符合相关的规制,学生能在教学中获得成长和收益。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教学特色

建筑材料是土建工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建筑专业开设《建筑材料与检测》,是为了能在相对完善的理论课程中,使学生充分掌握建筑材料额性能、特色,以便于在参加工作以后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工程、建设。教师授课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增加学生的理论技能而开设的,而是在教学中渗透了教育学生成才的心力。

授课的过程,改革传统授课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结合,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实践活动的进步。在组织实施教学中,其课程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理论性特点。设计的材料种类多样,性能不一。骨料、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矿粉等基本定义,导热性能、表观密度、提价要求、吸水率、防火性能、耐压力等板材要求,内外墙的养护,减少建筑材料的辐射等凡此种种,都显示其课程开展中,对理论知识和性能的把握度以及由此渗透的材料质地和性能要求。

在教学中,对于理论方面的教学内涵,要有对学生实施相对恒定的教学方式和内涵,同时辅助的实践设计教学,才能不断地修正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疏漏,对教学的整体设计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

《建筑材料与检测》设计课程,课程从基础开始,除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之外,理实一体化的教育模式中,让学生在了解建筑材料的过程中,了解建筑材料的关系。教师通过对建筑材料实物进行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实物论证外,还有进行必要的考试验收,对于一些需要提高能力者,理论和实践能力都要同步加强。

三、《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教学中应用理实一体化模式

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素质教育真正从教育思想走向教育实践的较好尝试。发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升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以工产化教学模式和平台,分小组实施实践演练课程。其前提是让学生明白建筑材料的基础结构和性能,实践课程引入最初,各项活动和教学项目的开展,专业素养是实施一系列活动的必要前提。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引入课程教学重点案例和自关键教学中实施重点讲解。在现场教学中,组织敬爱呕血和实施效果检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施组织项目教学,通过建模实现教学方式和引导结构的优化升级。在实际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通过小组讨论,课程组织指导示范,情景模式再现,将学生日常的学习融汇入具体的方案实施和课程教学环境之中,最终实现教学设计和任务的顺利完工。

《建筑材料与检测》设计课程的课程教学效果,在强调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形成自主的学习意识,实现教师和学生教学环节的传统方式转变,在不断地的创造中,培养学生自主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教师的撞死我约束和管制力,是形成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在直观想象的教学环节和课程进程中,除了必要的而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外,明显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环节是收尾阶段,对于材料的合格选定判定标准和具体实施方略,都要在现有的具体环节和实施中,主要发挥教师指导的实际作用,对于实践课程的判定和活动环节的具体实施方略都要通过学生的具体反馈去实施。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点

在理论课和实践可并重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对于科室的安排和实际爱你教学的具体实施方略,都需要教师的全程指导和学生的互动参与。理实一体化敬爱呕血中,重点和难点的把握,简要环节和关键环节的具体取舍以及重点和关键点的突出,是实现其课程整体性的必然选择。教师是整个活动中最重要和关键的环节,对于课程任务的驱动和掌控,必须坚持适度原则,及时的修正课程偏差并教育引申学生形成自主的人物路线,对于保障课程实施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理实一体教学中,同传统的授课方式不同,由于实践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会激发学生自主的形成相关的习性去积极开展实践课程。相反的,教师如果不加以仔细引导,就会出现重实践轻理论知识的现象。实践课程项目实施中,都是在小组协同工作下完成的,由于负责项目和分工的不同,管理教学就会遭遇现实面的影响,对于学生自身而言,教学一体化的方针实施过程中,遭遇现实面影响较大,直接影响课程效果。

在《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以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学生主观能动性为主要手段。对于教师,采用规范的绩效评价考核体制,确保理论与实践课程一体化进程的顺利运行。除了需要教师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外,加强校企联合,充实实践可内涵,构建学校“双师型”队伍。学生通过初步的学习,获得基本的、初步的、准确的理论技能,需要强调的是不能抛弃对基本知识的能力和要求。

课程管理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组织指导教学活动,教学环节朝着有利于学生正常有序发展的环节前进。在互动变动的课程中,不同分工的学生要实施不同的敬爱偶是指导侧重点点,对于材料的性能课程和认识项目课程进程中,小组讨论的结果。必须实施相应的总结报告,师生共同对教学环节的各项措施实施防护,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性。

教师的指导和因材施教吗,都是要以学生个体而异的,每个学生的资质不同,必须实施不同的教学方针和策略。实施学生民主管理和互帮互助合作小组,共同之低昂小组工作计划。坚持学习第一,竞争第二方针,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考试。在考试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的将实践内容作为《建筑材料与检测》考试内容的重点。在进行此类模式的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二者的比重,在适度的考试内容中,辅助的设计化策略方针,更能使这种教育模式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该课程沿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在操作中,效率、速度、质量方面得到综合提升,教学的综合内涵,也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得到验证。

五、总结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于《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中,理论和实践都需要占据一定的比例。一体化向协调的方针和动能,是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综合能力提高的必然途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质就是借助一定的手段,通过教师的传授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过程。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从不知道到慢慢熟悉,从生疏到熟练到形成技能技巧。对于建筑专业的学生而言,实施课程中,实践性技能是其中最重要也是最重要的关键点,但同时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开展全部课程教学活动的奠基。

只有做到了二者相互结合渗透,才能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参考文献:

[1] 杨玉泉.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初探[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1(9).

[2]蒋玲.道路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 . 2011(3).

建筑材料检测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事故;因素;措施

1.构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因素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其中最基本的因素有以下四种:

1.1工程技术人员方面的因素

建筑产品的优劣,除了建筑材料全部合格外,最根本是人员的素质问题。据统计资料显示:88%的质量事故是人为失误造成的。由于国家用工制度的改革,工人能进能出,人才流动性大,企业有了用工的自,现在不少建筑企业实行的是合同工、临时工等用工形式,这无疑对企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也存在着诸多弊端。由于临时工的增加,新进单位的工人基础差、技术低、个人情况了解不清楚,很难规范管理,严重影响工程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大量农民工逐步流入到各施工企业一线生产工人主体,其问题尤为突出。农民工的差异化过大,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年龄的相差过大而文化程度较低等因素,且大部分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因此,由于缺乏质量意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也比较多。

1.2建筑材料方面的因素

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结构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的质量,决定着建筑物的质量。在实践中建筑材料及制品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使用不合格的钢材;(2)使用的砂子杂质含量大;(3)水泥强度不能够满足使用要求;(4)使用低性能的混凝土外加剂。

1.3工程建设现场管理,管理方面的因素

目前我国现场管理部门工作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为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埋下了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度不完善。(2)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3)技术装备和检查手段落后。(4)整体水平不高。(5)廉政方面不廉政等。

2.目前我国常见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

2.1砖墙的施工裂缝

砖墙的一般性裂缝不会危及结构的安全及使用,容易被人们忽视而形成安全隐患,但当遇到地震或其它荷载作用下,容易引起破坏,因此应引起足够重视。引起砖墙体裂缝的原因主要在三方面:(1)砖墙体本身的原因。砖墙是砖块和砂浆而成的复合体,砖墙的强度取决于砖和砂浆的质量,也取决于砌筑质量及砂浆的饱满程度。如果砖块浇水或养护时间不足,就会导致产品强度不高,不足M10,砌块淋雨浸水导致上墙时水分过高,因该砖的吸水率较低,砂浆硬化慢,其强度不足若过早立模及浇筑混凝土也会产生早期砌移、松动、开裂。(2)工程设计方面不合理,引起墙体开裂。在许多工程中,设计虽有防裂缝措施,但与规程要求不完全相符,致使墙体防裂缝得不到有效保障,或保质年限大大缩短。(3)温度变化是砌体出现裂缝普遍存在和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温度变化时,各构件都发生温度变形,由于变形不协调,相互之间又有约束而产生内应力。当构件中的制约而产生的拉应力超过砌体的极限抗拉强度时,砌体某一位置就被拉开出现裂缝。

2.2混凝土板的施工裂缝

混凝土板施工裂缝形成的原因主要有:(1)原材料质量不佳引起裂缝。(2)钢筋配置位置不当的裂缝。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配置位置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强度、刚度和裂缝的宽度。(3)模板支设不牢引起的裂缝。模板是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成形的工具,本身应具有与结构构件相同的尺寸和外形,还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现浇混凝土的荷载和施工荷载。(4)施工质量粗糙、低劣引起的裂缝。某些施工单位,尤其个人承包商,为了眼前一时利益,不按规范要求而是粗制滥造,甚至偷工减料施工,给工程质量带来了严重隐患。

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3.1规范我国建筑市场,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1)严把建筑材料质量关。如果不能严格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势必造成工程中误用不合格建筑材料,将不同程度的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出现坍塌,造成经济损失。建议对建筑材料生产厂进行集中整治,关闭一批无资质、不具备生产能力的小厂,切断劣质建筑材料的来源;其次严把进货渠道;施工单位购买建筑材料时,应首选正规生产厂家的,直接购进,减少中转环节,并索要质量保证书及出厂产品检验报告。第三要加强检测单位的管理,强化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是工程质量的前哨,是建设工程质量的“眼睛”。要提高检测人员的政治素质,强化服务意识。(2)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素质。首先施工单位要保持一个稳定的技术力量的核心队伍,然后要有一个规范化的管理,再有就是技术的更新。目前设计理念不断更新,一些新的技术随之而来,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只有不断更新技术,才能适应当今建筑市场的要求。

3.2做好建筑工程实施中的关键质量监控。(1)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强化工程设计单位的责任观,设计单位应当根据勘察成果文件进行建设工程设计。设计文件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注明工程合理使用年限。设计单位及其从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对于因工作质量不符合法定和约定的要求,给建设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2)施工单位要严格履行质量责任。对于实行工程施工总承包的,无论质量问题是由总承包单位造成的,还是由分包单位造成的,均由总承包单位负全面的质量责任;再次,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施工,是保证工程实现设计意图的前提,也是明确划分设计、施工单位质量责任的前提。对在保修期限内和保修范围内发生的质量问题,一般应先由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分析质量问题的原因,确定维修方案,由施工单位负责维修。